滑坡防治工程的地质分析与治理措施选择
实例分析滑坡特征及治理建议
实例分析滑坡特征及治理建议1.引言抚顺市西露天矿南帮高陡边坡,总体坡度19°~27°左右,南帮垂直深度达400~500m。
最初,出现多处地表开裂,并由单一点状向线状发展。
目前,两条主裂缝东西向延展约3.1km,形成滑坡后缘洼地。
滑坡体的前缘以抬升运动为主,后缘及中部以沉降运动为主。
本文将分析该滑坡特征,对典型剖面E1200的变形特征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措施建议。
2.滑坡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和滑坡范围抚顺市西露天矿位于抚顺市市区西南部,开采于1901年,矿坑东西长6.6km,南北宽2.2km,总面积为14.52km2。
南帮高陡边坡,垂直深度约400~500 m,自然坡度为19°~27°,矿坑最低标高为-325 m。
目前,滑坡体南北纵长1200~1500m,东西向宽约3100m,滑坡体面积3.38km2。
滑面埋深大于50m,呈椭圆形,为深层滑坡,滑坡体主滑方向为向北滑移。
滑坡变形体位于西露天矿南帮W700~E2200区域,主变形区在E200~E1200之间;前缘位于西露天矿坑底部;后缘沿两条主裂缝东西向展布,长约3100m;东部边界以F5断层为界;西部边界从滑坡后缘在水厂以北(W500附近)起始向北西向偏转,向矿坑下延伸[1]。
2.2 地层岩性及滑动面的识别抚顺市西露天矿南帮地层由上至下主要为:杂填土、凝灰岩、玄武岩夹凝灰岩、玄武岩夹煤线、玄武岩、花岗片麻岩。
该滑坡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地层结构复杂,有多个滑动面组成[2]。
滑动面大体出现在三个部位,即新老地层不整合接触部位、玄武岩与凝灰岩软硬岩接触部位、玄武岩夹煤系地层部位。
这三个部位大都有破碎带出现,并有泥化夹层相伴出现。
2.3 地质构造位于中朝准地台(Ⅰ)、胶辽台隆(Ⅰ1)、铁岭—靖宇台拱(Ⅰ11)、抚顺凸起(Ⅰ11-4)的北缘,距离浑河断裂南约1.5km。
南帮受矿区主要断裂的影响,有许多纵向和横向断层,而且有特殊的背斜倾伏和褶曲,构造比较复杂。
地质灾害治理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分析
地质灾害治理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分析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地表和地表以下的岩石圈活动所引起的、对人类活动和生产生活造成威胁和危害的现象。
在地质灾害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对地质灾害治理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进行分析,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一、边坡稳定问题的原因1. 地质因素地质因素是导致边坡稳定问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在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差异大的地区,地质活动频繁,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地区,边坡稳定问题尤为突出。
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地震引发的地质构造变化和地表地下岩层位移等活动,都可能导致边坡发生破坏。
2. 水文因素水文因素是导致边坡稳定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降雨、融雪、地下水位变化等水文因素会改变边坡内部的水文状况,使得边坡内部产生渗流和水荷载,从而引发边坡发生变形和破坏。
3.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导致边坡稳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类的开发活动、采矿、垃圾堆放等都可能改变边坡地质环境,从而引发边坡发生破坏。
二、滑坡治理方法1. 地质勘察和监测在滑坡治理中,地质勘察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滑坡的地质构造、岩性、地形地貌等情况进行详细勘察,可以为滑坡治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采用各种监测手段对滑坡进行实时、连续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滑坡的变形情况,为滑坡的治理提供重要的信息。
2. 地表措施地表措施是指在地表上进行的各种防治滑坡的工程技术措施。
可以采用加固地表的方式,如植被覆盖、铺设防滑材料等,以增加地表的抗滑性。
还可以采用排水、引水排渗、降雨集水、减薄积水等措施来改善边坡水文状况,减少滑坡的发生。
4. 治理经验滑坡治理的经验对于治理工作的开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技术,改进思路,提高治理的效果,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经验交流也是非常有益的,可以为我国的滑坡治理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结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是地质灾害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滑坡地质勘查和防治措施探讨
滑坡地质勘查和防治措施探讨摘要: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其发生的危害性和频率都非常的惊人。
本文分析了滑坡滑坡形成的因素,阐述了滑坡的地质勘查和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滑坡防治措施地质勘查中图分类号: p64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前言工程边坡失稳事故中,所涉及的滑坡多数是土质边坡,且雨季为易发、多发时期。
边坡失稳一般都是以势能释放为主。
在边坡事故中,很多影响是连锁反应所致,即迁移式影响。
原来稳定的边坡在开挖一部分后,由于开挖部分未进行加固或未及时加固,开挖部分产生变形或破坏,产生的变形或破坏逐步转移,对于临近边坡造成稳定性降低并产生变形甚至发生破坏的现象。
边坡开挖造成的迁移式影响是由开挖部分影响的变形、破坏逐渐发展,并逐步对临近边坡造成影响。
由于开挖坡体呈现局域性的应力应变集中,当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时,其状态不能稳定,必然造成局部破坏使坡体发生应力释放、应力转移和应力调整,在临近区域所受到的影响最大,该临近区域超过强度值又发生破坏,破坏面不断延伸,这种过程继续进行,最后将有两种可能性:1)破坏面完全贯通,直接造成临近边坡也形成贯通面,坡体发生大规模破坏;2)破坏面没有完全贯通,在伸展到临近边坡某一区域后就停止扩展,其前方区域的应力应变均未超过强度值。
考虑迁移式影响,对于滑坡特征及类型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2滑坡的形成的因素2.1地球自然表面的起伏的形态因素具有倾斜结构的坡体跟水平面的夹角、具有倾斜结构的坡体到水平面的垂直距离和具有一定坡角的坡体的外观样子、形成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以及具有一定坡角的坡体是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
2.2地壳运动中岩层和地块受力后产生的变形和住移的形迹地壳的运动和地块的受力和引起滑坡的产生及最后的成型对工程产生影响大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岩石因受地球内部各种力的作用下,沿着某个特定的方向发生了整体和部分的破坏,从而失去其一致性和保持整体状态的外观形态的断裂构造带附近,岩体失去完整性,从而为滑坡提供丰富的物质来源。
边坡滑坡工程治理的地质勘查与防治措施
边坡滑坡工程治理的地质勘查与防治措施摘要:我国国土面积非常辽阔,地质环境也是非常复杂。
滑坡防治实质上属于一种综合治理工程。
坡体稳固、削坡及截排水是滑坡防治的主要措施。
而坡体稳固的主要方法是上护、中固、下档这几种,削坡减载(滑坡上部)、治水是其基本表现;阻滑力提升的基本方法有坡脚压载、支挡等办法。
关键词:边坡滑坡工程治理;地质勘查;防治措施引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很多行业发展迅速。
边坡滑坡已经成为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地区经济平稳发展,如何有效防治边坡滑坡已经成为相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
1边坡工程和滑坡工程的主要概述(1)边坡工程:边坡主要是地表面具有倾向临空的地质体,边坡常作为道路工程的附属结构,维护道路正常运作。
边坡有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天然边坡在长期的剥蚀搬运后一般都达到平衡状态,而在如今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经常采取高位削坡的方法来扩大建设用地,从而了打破天然边坡的原有平衡体系,大大降低了稳定性。
如果不加处理或处理措施不当,便容易发生坍塌事故,特别是遭遇雨水冲蚀和浸润时会更危险。
边坡在各种作用下,经常以崩塌、坍塌、滑塌、倾倒或落石等形式的破坏给人们带来危害。
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一般会以削坡岗地开挖等方式形成路坡、河坡、深基坑等永久性或非永久性工程边坡,具有分布较广,数量众多且规模不大等特点。
工程边坡主要有单一的土质边坡及混合组成的岩质边坡。
一般来说,土质边坡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土体物理性会产生很大变化,夏季天气炎热便会使土体层龟裂;而如果遇暴雨则会渗入,边坡土体就湿化膨胀,大大降低了粘聚力和抗剪强度,破坏边坡的稳定。
而岩质边坡则相对地稳定性较高。
在工程边坡失稳事故中,所涉及的滑坡多数是土质边坡,且雨季为易发多发时期。
(2)滑坡:滑坡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在土质和岩质边坡均可能发生,经常会给铁路、公路、水利、矿山等建设带来巨大损失和危害。
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及防治措施建议
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及防治措施建议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为了寻求利益的最大化,进而导致了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我国环境恶化,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例如,人们的乱砍乱伐以及过度开垦的现象造成森林植被减少,这也就导致滑坡地质灾害现象越来越严重。
所以面对这一现象,要想减少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更好地保护环境,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公共设施资金的安全,就需要重视滑坡地质灾害的勘察与防治工作,对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开展相应的预防,所以本文将从滑坡地质灾害勘察与整顿工作展开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滑坡;灾害;防治滑坡灾害形成的原因有许多种,所以在进行防治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理措施,并且结合合理的地质勘察方案,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以及避免地质工程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使得国内的建筑行业取得长久稳定的发展,滑坡地质灾害出现的概率相当高,主要是由于斜坡里的岩土层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有沿着坡度向下移动的岩土,不过这些岩土层的改变主要是因为外力作用因素和内功因素的一致危害所产生的。
在研究滑坡承受力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滑坡的承受力因素,而且危害性非常大。
在研究滑坡的地质状况的时候也可以依据滑坡的结构特点和剪切破坏的储存部位来推断。
一、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导致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地质标准、地形地貌标准两方面,由于我国山区地带的独特地质构造,一般会有由以上两种要素所引起的滑坡地质灾害。
在本质上剖析,导致公路边坡滑坡的重要因素是岩石层种类。
由于山区地带地形的独特性,构造较分散的、抗侵蚀性较差的岩层在湍急的水流影响下也会产生全局性的改变,易导致滑坡灾难的发生。
(二)人为要素人们频繁地活动及地球内部的稳定运动也是影响滑坡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
人们频繁地活动使地质承受不住,毁坏后地质无法自然恢复,最后导致滑坡灾难。
人们频繁地活动大多数是违反了生态资源规律,其中过多开发公路边坡花草树木、滥砍滥伐使植物群落遭受毁坏,进而导致公路边坡土壤侵蚀比较严重,土层储水功能变弱,立即破坏地质。
滑坡区地质灾害治理土建工程方案
滑坡区地质灾害治理土建工程方案
在山区,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给周围环境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治理滑坡区地质灾害,土建工程方案必不可少。
本文将介绍一些应对滑坡区地质灾害的土建工程解决方案,旨在提供可行性建议。
地质勘察与监测
在治理滑坡区地质灾害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与监测。
通过对地质构造、岩层稳定性以及地下水位等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滑坡形成的原因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土建工程方案提供依据。
土地整治与植被恢复
针对滑坡区域的土地整治是治理地质灾害的重要环节。
通过梳理植被、修复植被,加固土地,可以有效减少地表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抗滑性,降低滑坡风险。
技术防治与工程措施
在土建工程方案中,技术防治与工程措施是关键。
采取加固坡体、排水排渗、减轻坡体荷载等措施,以增强地质体的稳定性,减少滑坡的发生几率。
社会管理与风险评估
除了技术手段,社会管理与风险评估也至关重要。
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加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培训,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可以有效地降低滑坡带来的损失。
针对滑坡区地质灾害,土建工程方案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特征、技术手段、社会管理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建工程方案,才能更好地治理滑坡区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观点:在滑坡区地质灾害治理中,土建工程方案是关键,需要科学论证和细致规划,方能有效应对地质灾害带来的挑战。
小型滑坡地质灾害特征分析及治理措施
小型滑坡地质灾害特征分析及治理措施摘要:滑坡是广西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具有点多、规模小、土质为主,以及多为降雨引发等特征。
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地质、地质构造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对桂北和桂西近年来发生小型滑坡地质灾害特征进行分析,及其对应治理措施,为今后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经验。
关键词:小型滑坡、地质灾害、特征、治理措施引言广西北部和西部为中-低山峡谷地形地貌,平原较少,随着社会发展,城市乡村需要扩建,需要大量建房、修路。
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可供利用的平地较少,为了发展需要,切坡建房和修路成为必然趋势。
切坡建房和修路改变了坡体的自然平衡状态,形成高陡人工边坡。
在强降雨或持续降雨作用下,可能形成滑坡。
该类型滑坡具有规模小、分散的特点,但时刻威胁着坡底的居民和行人。
1 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重要性分析依我院多年来承担滑坡地质灾害的勘查和设计工作经验,滑坡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学校周边的滑坡,山区可利用的土地有限,学校扩建,切坡建教学楼引发的边坡不稳定,威胁人数较多,潜在经济损失大,发生较集中。
二是房屋前后的滑坡,很多民房都是依山而建,村民切坡建房较普遍,切坡建房引发的边坡不稳定,威胁对象主要为住户和房屋,威胁人数10人左右,潜在经济损失小于50万元,具有数量多、分散,治理不经济,治理难度大等特点。
三是切坡修路形成的滑坡,我国已经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村道硬化扩建形成路基边坡,引发的边坡不稳定,主要破坏道路,威胁过往行人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正常出行。
据统计大部分滑坡滑体厚度在10m以内,滑体体积V<10×104m3,滑坡多为浅层牵引式小型滑坡。
一旦发生滑坡地质灾害将直接危及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威胁人数<100人,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
很多边坡未做任何治理措施,因前缘临空面大,稳定性差,坡面出现崩滑、裂缝,斜坡土体松散,遭遇持续降雨或强降雨时,因雨水的冲刷及渗透,斜坡土体含水量增加,自重增加,孔隙水压力升高,抗剪强度降低,斜坡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所以斜坡在降雨等因素的影响下,可能进一步发生变形破坏,严重威胁坡下过往行人、车辆和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一旦成灾后果不堪设想。
山体滑坡防治措施
山体滑坡防治措施山体滑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人民的安全和财产的安全,采取一系列的山体滑坡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就山体滑坡的防治措施展开详细阐述。
一、地质勘查与监测地质勘查是山体滑坡防治的第一步,它是为了解地质条件、地貌特征、地层构造、岩石性质等,为后续的防治措施提供准确的信息。
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应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案。
地质监测是持续性的,需要按照一定的周期和频次进行。
通过监测山体的位移、长险断裂面的变化、地下水位等参数,可以及时发现山体滑坡的预警信号,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山体滑坡防治的关键措施之一。
大量的降雨会引发山体滑坡,因此加强水土保持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取的一些常见措施包括:建设植被覆盖系统,种植抗滑植物,加强植被保护和恢复,修建护坡梁、护坡墙等。
此外,在工程建设中,要合理分析设计山体工程,避免过度开挖、削坡等操作,减少对山体的破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支护结构和施工方法,确保工程的稳定性。
三、排水系统建设排水系统是控制山体滑坡的重要手段之一。
适当的排水系统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山体滑坡的发生概率。
在山体工程中合理选择排水方式,如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引水渠道、井水抽排系统等,以及加强维护与管理,可以有效应对滑坡风险。
四、防治工程建设为有效减少山体滑坡对人类的威胁,采取防治工程是关键所在。
主要的防治工程有抗滑支撑、警戒线、场地加固、隧道固化等。
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工程技术和材料,以确保工程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五、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事先制定好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是有效应对山体滑坡的关键之一。
预案中包括预警信号的识别与处置、疏散和救援程序等内容。
所有相关人员应接受培训,了解预案的实施过程和具体措施,以便在发生山体滑坡时能够迅速反应,减少人员伤亡。
六、宣传教育与文化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提高公众对山体滑坡灾害的认知和应急能力,也是山体滑坡防治的重要一环。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调查与分析技术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调查与分析技术1. 引言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对人类和建筑物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防治滑坡,地质调查与分析技术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常用的地质调查与分析技术。
2. 地质调查技术地质调查是滑坡防治工程勘查的基础,其目的是了解滑坡地区的地质环境和滑坡的发育特点。
常用的地质调查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野外地质调查野外地质调查是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了解滑坡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貌特征等。
调查人员需对滑坡地区进行详细勘察,绘制地质剖面图和地质平面图,以便后续的地质分析和工程设计。
2.2 钻探调查钻探调查可获取滑坡地区的地下情况,如岩层厚度、岩层性质、地下水等。
常用的钻探方法包括岩芯钻探、岩屑钻探和取样钻探。
钻探数据有助于了解滑坡的滑面、滑坡土体的特征,并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3 监测技术监测技术可用于实时了解滑坡地区的变形情况,为防治工程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
常见的监测技术包括测斜仪、倾斜计、位移传感器等。
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可以判断滑坡地区的稳定性,并进行滑坡风险评估。
3. 地质分析技术地质分析技术是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滑坡地区的地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断滑坡的成因和发育机制。
常用的地质分析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岩土力学分析岩土力学分析是对滑坡地区的土体力学性质进行研究,以了解滑坡发生的力学机制。
通过对滑坡土体抗剪强度、孔隙水压力等参数的测试和分析,可以判断滑坡的稳定性及其变形特性,为滑坡防治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3.2 地质地球化学分析地质地球化学分析可对滑坡地区的地质体进行化学成分检测,以了解滑坡地区的地质背景和变化规律。
常见的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包括岩石薄片分析、元素分析和放射性同位素测量等。
通过地球化学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滑坡地区的岩石类型、风化程度和地质构造状况,为滑坡成因的研究提供参考。
防止滑坡工程方案
防止滑坡工程方案一、工程概述滑坡是指由于地质、地下水位、地表植被等因素导致的地表土层移动、崩塌现象。
滑坡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因此对滑坡进行防治工程十分重要。
本方案将针对滑坡的成因和特点,提出具体的防治方案。
二、滑坡的成因分析1. 地质因素:地质构造不稳定、地震等地质因素对土层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土层发生滑动。
2.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过高或过低会对土层造成影响,导致土层松散,易发生滑坡。
3. 地表植被:植被的缺失或破坏会导致土层暴露在外,易受到雨水侵蚀,从而发生滑坡。
三、滑坡防治工程方案1. 地质调查分析首先对滑坡区域进行地质调查分析,了解土壤组成、地下水位、地下岩层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通过地质调查,确定滑坡区域的地质特征,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2. 地下水位调控针对地下水位过高或过低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开展地下水位监测,及时掌握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做好防范措施。
- 修建排水系统,加快地下水排出速度,降低地下水位。
针对地下水位调控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地下水位对土层造成影响,减少滑坡的发生。
3. 地表植被恢复对于缺失或破坏严重的地表植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补植植被:通过人工植树造林,恢复地表植被,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滑坡的发生。
- 接种草种:在裸露土地上进行草种的播种,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率,增强土壤的抗洗蚀能力,减少滑坡的发生。
4. 土地治理工程对于已经发生滑坡的地区,可采取以下土地治理工程措施:- 采取加固措施:通过加固地基、设置挡土墙、修建护坡等方式,加强土地的稳定性,阻止滑坡继续发生。
- 进行植被修复:对滑坡处进行植物修复,通过植物的根系系统增加土壤的抗滑性,防止滑坡的再次发生。
四、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1. 预防措施- 定期地质勘察:定期对潜在滑坡区域进行地质勘察和监测,及时了解土地情况。
- 加强技术培训:加强地质和工程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滑坡的能力和水平。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措施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措施摘要:边坡稳定问题是地质灾害工程中的常见问题,相关单位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滑坡问题和边坡稳定性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从而寻找切实有效的治理方案,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
本文主要对地质灾害工程中边坡稳定及滑坡治理措施展开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工程;边坡稳定;滑坡治理在地质灾害工程中,边坡失稳问题极为常见,并且对地质结构的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边坡的稳定性不强,将会直接影响到地质灾害的治理效果。
通常来说,边坡问题还会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因此,施工单位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从而达到治理效果。
1产生边坡失稳以及滑坡问题的主要原因1.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造成边坡稳定性及滑坡问题的重要原因,大范围的降雨会导致雨水堆积,从而引起水流冲刷,使得边坡失稳以及山体出现滑坡;动物的造穴以及风化因素导致山体的荷载结构出现变化,由于结构荷载的降低,很容易导致山体滑坡现象的出现。
在当前阶段,因自然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非常的常见,因此,需要引起有关单位的重视,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1.2人为因素在当前阶段,人为因素也是导致边坡失稳及滑坡问题的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肆意地砍伐树木、挖掘矿产资源,从而引起的一系列地质灾害现象。
结合相关调查研究数据显示,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山区和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这种地质灾害通常属于可控范围,对于生态环境的危害相对较小。
1.3地质结构因素一般来说,地质结构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但是这种稳定性需要建立在物理结构平衡的前提下。
随着时间的累积,土壤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在风力和雨水的作用下,一部分土壤开始流失,由于地质结构引起的地质灾害也较为常见,并且这种地质灾害一般来说是不可控的,该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管,提前治理。
2地质灾害工程中边坡稳定及滑坡治理的有效措施2.1混凝土砂浆喷涂技术混凝土砂浆喷涂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术工艺简单,施工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有着很高的效率,能够很好地提升工程施工的质量。
滑坡防治工程稳定性分析与评估方法
滑坡防治工程稳定性分析与评估方法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滑坡灾害,进行滑坡防治工程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滑坡防治工程稳定性分析与评估的方法。
1. 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滑坡的稳定性分析是确定滑坡发生与发展的趋势,以及其对工程和人类的威胁程度的评估。
常用的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1)力学分析法:基于力学原理和稳定性理论,通过计算和模拟滑坡体所受的各种力的作用,确定滑坡体的稳定性。
常用的力学分析方法有切片法、平衡法、有限元法等。
(2)统计分析法:通过统计不同地质条件下滑坡发生的概率,来评估滑坡的稳定性。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贝叶斯法、蒙特卡洛法等。
(3)数值模拟法:通过建立滑坡体的物理力学模型,并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得到滑坡体的稳定性评估。
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有有限元法、边值法等。
2. 滑坡防治工程评估方法滑坡防治工程评估是为了评估滑坡防治工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及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常用的滑坡防治工程评估方法包括:(1)效益评估法:通过对滑坡防治工程的经济收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进行评估,确定工程的可行性和效益。
常用的效益评估方法有成本效益分析法、生命周期评估法等。
(2)风险评估法:通过对滑坡防治工程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滑坡的潜在风险和滑坡防治工程的风险。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风险识别与分析法、风险影响评估法等。
(3)环境评估法:通过对滑坡防治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生态破坏等。
常用的环境评估方法有环境影响评价法、生态影响评估法等。
3. 滑坡防治工程稳定性分析与评估方法的应用滑坡防治工程稳定性分析与评估方法的应用可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持,有效预防和应对滑坡灾害。
其应用包括以下方面:(1)滑坡治理方案的选择:根据滑坡稳定性分析和滑坡防治工程评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滑坡治理方案,包括加固措施、引导水位措施等。
滑坡防治工程措施
滑坡防治工程措施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防治滑坡,滑坡防治工程措施应运而生。
这些措施旨在通过各种手段来减轻或消除滑坡的危害,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地质调查是滑坡防治工程的基础。
通过对地质结构和土壤类型的详细调查,可以准确判断滑坡的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
在调查的基础上,可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
加固措施是滑坡防治工程的核心。
根据滑坡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加固措施。
例如,在滑坡体下方设置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可以有效地防止滑坡的扩展和发展。
此外,还可以采用护坡工程、植被覆盖等方式来增加土壤的抗滑性,减轻滑坡的危害。
监测和预警系统是滑坡防治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安装地下水位监测仪、位移监测仪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滑坡的变化情况,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滑坡防治工程还需要注重环境保护。
在进行工程建设的同时,应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平衡。
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生态护坡技术,保护植被和水源,减少水土流失。
滑坡防治工程措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有效地减轻滑坡带来的
危害。
通过地质调查、加固措施、监测预警和环境保护等手段,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
希望相关部门和专家能够加强研究和实践,为人们的安全和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路滑坡的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公路滑坡的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摘要:山区公路建设工程和项目正在逐日增加,由于地形、地质和地貌的差异,各种地质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
山区公路建设常常会出现滑坡这样危害极大的地质灾害,因此,预防和治理山区公路建设导致的滑坡问题十分重要。
关键词:公路滑坡原因措施1、前言根据我国特有的地形、地质、地貌、水文和气候条件等可以得知,在我国的许多地区,特别是山区潜伏着许多滑坡等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在这些地区实施公路建设时存在着许多无法避免的如滑坡这样的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
[1]当前,我国正在实施较大规模的道路和高速公路的项目和工程的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到高速公路需要穿越丘陵和山区地段时,因为工程施工会改变之前存在的地物地貌,同时会产生许多的震动荷载因素,可能会破坏滑坡体之前的平衡状态,会出现较严重的坡体失稳及滑塌等现象,不但制约了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降低了工程项目的使用质量,而且会带来各种工程隐患。
2、公路滑坡的原因分析2.1 地质因素产生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地质构造,断裂构造引起的陡峭断面极易造成滑坡现象发生,受到其地质构造的影响,当陡崖上面的岩体碎片风化剥落后,由于外应力作用导致搬运在坡脚堆积,是滑坡的形成主要物质来源。
2.2 地表、地下水的影响由于地表水下渗,造成边坡土体渐渐饱和与边坡下层隔水层上积水,造成滑体重量增加,使得边坡岩土体部位的抗剪强度大大减小,最终导致滑坡。
2.3 气候条件的影响在气候炎热干燥的条件下,岩土出现龟裂,如遇到长时间的暴雨或雨季,会有大量的降水渗入到地下( 即为滑坡体的内部),致使岩土变软,强度也有所下降,由于地表水向下渗将会导致岩土体饱和,减弱滑动面的抗滑能力,由此产生滑坡。
根据统计可以知道,我国大部分的公路滑坡频繁发生在雨季,表明滑坡活动和气候变化存在直接的关系。
[2]2.4 地震的影响许多地震诱发的滑坡,先是使得公路斜坡上的土石结构被破坏,考虑到地震力产生的严重的振动冲击,将在之前的软弱面或者所生成的软弱面出现滑坡。
浅析滑坡防治设计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浅析滑坡防治设计存在的问题与措施滑坡属于地质灾害的一种,也是工程施工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不管是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还是生活安全的隐患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那么加强滑坡防治的设计也就成为了必然选择;近年来滑坡事故层出不穷,带来损失和安全威胁越来越大,而且滑坡的预测存在很大的难度,相应的防治工作难度系数也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工程项目各方面的损失,所以需要加强滑坡防治设计。
目前滑坡防治的设计还不够成熟,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在自我探索的同时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然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的改善,尽可能的降低损失。
1.工程案例以某地的滑坡防治工程为例对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该地区坡度较缓,自然的坡度在14~23°之间,设计中心挖方的高度大約为7.5m左右,没有出现基岩裸露的情况;滑坡的宽度在350~400m之间,坡顶的高程大约在120m左右,坡脚的高程大约在25m左右。
该地域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的平均降水量达到了1522mm;地表水包括多个支流,水量丰富,主要靠雨水补给。
根据以上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2.滑坡防治设计存在的问题2.1设计缺乏针对性滑坡灾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地质、水文以及环境等各方面的情况都会导致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滑坡现象,其次不同的地形地质滑坡发生的情况和造成的损失也具有一定的差异,那么相应的滑坡防治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差异。
但是目前很多工程在进行滑坡防治的设计时直接借鉴了其他地区的设计方案,照搬其他地区的设计内容,在实际的应用中没有针对性,不仅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更大的损失【1】。
2.2设计的片面性出现滑坡情况是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比如上述所提到了地质水文情况,还有降雨和防治结构等都会造成滑坡,但是很多时候在进行防治设计时只考虑了单一的因素,例如只考虑了结构的稳定性,忽视了周围环境的影响,实际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导致滑坡灾害的防治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防治措施研究
RESOURCES/WESTERN RESOURCES2021近年来,由于气象条件的不断变化,地质条件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引发了一系列的滑坡地质灾害,给当地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防治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造成的危害,需要加强对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得出斜坡的稳定性,及时地采取预防措施,从源头上遏制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滑坡地质灾害机理概述1.1滑坡的成因机理所谓的滑坡成因机理,是指滑坡地质灾害发生所必备的地质条件、破坏方式等,同时还包含了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
一般而言,边坡的稳定性取决于岩土的抗剪强度,而当边坡所受到的剪应力超过了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时,边坡就会出现结构破坏,发生滑动变形。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在自身重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下,失去平衡条件后,沿着软弱结构面出现剪切破坏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而斜坡软弱结构面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当内部或外部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局部应力增大,而增大的应力超过抗剪强度时,就会出现剪切破坏,这就是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滑坡源,并逐步向外发展,带动周边滑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滑坡带。
1.2滑坡的发展阶段根据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理,其发展阶段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蠕动阶段。
在外力作用下,斜坡内部应力发生了变化,部分区域出现了破坏,并形成塑性蠕动区,这是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起点,地表和边坡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和位移现象。
第二阶段是微滑阶段。
当蠕动阶段逐步发展成滑动带后,后部两侧主裂缝将会逐渐贯通,并出现新裂缝,前缘及两侧会出现坍塌现象,滑体位移明显。
第三阶段是剧滑阶段。
发展到了剧滑阶段,边坡的岩土结构已经支离破碎,滑动速度非常快,且滑动的土条中含水量较大,前缘及两侧会出现大量崩塌,斜坡整体或分块以十分快速的速度向前移动,产生巨大滑动,易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四阶段是固结阶段。
边坡变形速度逐渐减小,并逐步趋向于停止滑动,能量在克服前进阻力时消失,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稳定。
滑坡的地质勘察与防治措施研究
滑坡的地质勘察与防治措施研究作者:张馨来源:《地球》2013年第03期[摘要]本文讨论了滑坡的产生条件及分类、不同阶段的地质勘察及防治措施的优缺点,以期为滑坡的防治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字]滑坡地质勘察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21-1滑坡是斜坡岩土体由于某一滑移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而导致的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
滑坡作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常常给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甚至达到毁灭性的程度。
1 滑坡产生条件及分类1.1 滑坡产生条件滑坡的产生主要分两大方面:地质和地貌条件;内外动力和人为因素。
地质条件主要指岩土的类型和地质构造条件,各类岩土的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不同,如黄土、片岩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灾害。
地质构造条件主要是指斜坡的岩土体在各构造面呈不连续态,在雨水、重力等作用下,易发生滑坡。
地貌条件,如超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一般而言,坡度在10~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容易发生滑坡。
2 滑坡的地质勘察滑坡的地质勘察是有效进行滑坡防治的前提,地质勘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通过地质调查与测绘、地质钻探、挖探、物探、地下水观测等各种调查和勘探手段,查明滑坡的要素、规模、空间分布范围、成因、性质、类型、水文地质特征、稳定状态与危害程度等,为防治工程的设计打下基础。
按照时间顺序可将勘察工作分成三个阶段:滑坡可行研究勘察、滑坡初步设计勘察和滑坡施工图设计勘察。
2.1 滑坡可行研究勘察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主要目的在于论证滑坡的存在,圈定滑坡边界、评估滑坡防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滑坡防治意见。
该阶段应收集水文地质、地貌、气象、地震及当地滑坡经验等背景资料。
地质测绘范围包括滑坡堆积体或潜在滑移体区域、后缘、危害区及滑坡堆积体或潜在滑移体汇水区。
进行必要的勘探及测试,了解滑坡体厚度、滑带埋深、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及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工程地质勘探方法及数据处理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工程地质勘探方法及数据处理一、工程地质勘探方法工程地质勘察是滑坡防治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地质环境的全面了解,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基础数据,并为滑坡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常用的工程地质勘探方法:1.野外地质调查: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滑坡区域的地形、地貌、岩性、构造等进行综合观察和记录,获取滑坡区域的基本地质资料。
2.岩土采样与分析:通过采集滑坡区域的岩土样品,并进行岩土力学性质测试和室内试验,如抗剪强度、固结性质等,获取岩土工程性质参数,为滑坡防治设计提供依据。
3.地质勘探钻探:采用钻探方法,在滑坡地体中进行岩土钻探,如岩土层分层、岩土样品采集等,获取地质体的结构特征、地质层位、岩土性质及分布规律,为滑坡防治工程提供详细的地质参数。
4.地质雷达勘测:利用地质雷达技术对滑坡地体进行非破坏性勘测,获取地下构造、地层分布、地下水位等信息,对滑坡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5.地形测量与遥感技术:采用现代测绘技术,包括地形测量与遥感技术,对滑坡区域进行地形测量和遥感图像解译,获取滑坡区域地形特征,为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提供数字高程模型(DEM)等基础数据。
二、数据处理滑坡防治工程中的数据处理是将采集到的各类地质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以获取相关信息,为滑坡防治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以下是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1.数据整理:对野外调查、地质钻探和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建立起地质资料库,包括地质图件、钻探桩位图、数据表格等。
2.数据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和地质学分析,如岩土力学性质的统计分析、地质层位的分析等,从而了解滑坡区域的地质特征和工程性质。
3.地质模型建立: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钻探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地质模型建立和分析,模拟滑坡地体的内部结构和变形特征,为滑坡防治工程提供重要依据。
4.数据解释:通过对数据结果的解释,分析滑坡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滑坡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地质条件综合分析与评估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地质条件综合分析与评估滑坡是指地表土质或岩石沿着滑坡面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它对人类的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滑坡带来的灾害风险,必须进行滑坡防治工程勘查。
这一过程中,地质条件综合分析与评估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首先,地质条件综合分析需要对勘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这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地层特征等方面的内容。
地质构造是指勘查区域的地层和构造形态,它对滑坡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可以确定可能存在滑坡隐患的地理区域。
岩性是指勘查区域的岩石类型,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稳定性和抗滑性能。
通过对岩石的勘查与分析,可以确定滑坡的发生可能性和危险程度。
地层特征是指勘查区域的地层和地层特点,了解地层特征可以判断滑坡的形成和发展机制。
其次,地质条件综合分析需要对滑坡形成的机制进行研究。
滑坡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有些是由于地质构造变动引起的,有些是由于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还有些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
通过对滑坡形成原因的研究,可以找到滑坡的主要成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第三,地质条件综合分析需要评估滑坡的危险性和风险。
危险性评估是指对滑坡形成后对人类和财产的威胁程度进行评估。
通过对勘查区域的地形、地貌、植被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评估滑坡的危险性。
风险评估是指对滑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
通过对区域内滑坡历史事件、降雨情况、人口密度等因素的综合研究,可以评估滑坡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对人口和财产的损失。
最后,地质条件综合分析需要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根据前面的分析和评估结果,可以确定采取何种防治措施来降低滑坡的风险。
常见的防治措施包括土坡加固、排水系统建设、梯田修复等。
同时,还需要对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修正和改进工程措施。
总之,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地质条件综合分析与评估是确保滑坡防治工程的科学和有效实施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勘查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估,可以确定滑坡隐患区域,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和评估滑坡的危险性和风险,最终制定合适的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做到技术上可行的原则下,尽量节省工程投资。 按先后顺序考虑绕避、排水、减载压脚,支挡防护措施,
同时体现综合治理的原则 。
徐开祥等认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不同于一般工民建等建设工程,它是地质工程中的 特殊类型,是对不稳定地质体实施改造的防灾地质 工程。
滑坡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体现为两个观点的最佳 结合,一是地质观点,二是工程观点。前者保证 对灾害特征、成因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正确无误, 后者保证优化比选出能够达到防治工程目标,而 工程投资又最低的最佳方案。同时要与工程建设 相结合。
滑坡防治工程的 地质分靠性
防治工程设计
削方减载区
地质分析三:滑带的判断(一)
滑带的判断(一)
● 切忌将勘探中揭露的软弱岩土层轻易地定 为滑带。 ● 必须根据其物质成份和结构特征,软面形 态与产状,擦痕性质与方向,软面上下岩土 层性质及岩层产状、裂隙发育特征及其与软 弱层的切割关系,风化破碎及松动状况和地 下水特征等,综合判断其成因。
滑带的判断(二)
滑坡作用的地质过程、形成条件、诱发因素的复杂性、 多样性、多变性和非稳定性
属于行业性较强的特殊的地质工程 工程设计所有方案必须从属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要达到
的目的; 防治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建设相协调,与周边环境相融洽,
防治工程的有效性与主体工程使用寿命一致; 工程措施应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简单易行,力求安全
滑坡防治工程的地质分析 与治理工程措施选择
(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为例)
主要内容
滑坡防治工程特点 滑坡防治工程的地质分析
致灾体基本特征的判定 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滑坡防治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滑坡防治措施的分类 主要工程措施的适用条件与应用分析 治理工程措施选择的原则与依据
滑坡防治工程的特点
镜扫描、绝对年龄鉴定等手段,从微观领域 进一步研究确定其成因。
千将坪滑坡滑坡滑带
充分考虑滑带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特征
由于滑坡体原岩的非均质性,滑动时各部位滑速、滑距的差异 性,同一滑坡体内各部位的滑带形状、厚度、物质构成、粒度 成分常有很大的区别。
一些岩层倾角大于斜坡坡角的坡体产生的滑坡,其上、中段一般 顺层滑动,滑带通常厚度小,颗粒较细,滑面平直光滑,有的 还被粘性土充填,抗剪强度较低;下段切层滑动,滑带通常厚 度较大,颗粒相对较大,滑面较粗糙,甚至呈锯齿状,抗剪强 度较大。
孙广忠(1996)等提出了以研究复杂地质体改造和控 制的地质工程理论,并对地质工程进行了系统深入 的探讨和实践,是重大滑坡防治工程的基础理论。
殷跃平等认为,随着在复杂地质体中进行重大工程 建设的情况的日益增多,遭遇到的滑坡体不仅在规 模上越来越巨大,而且滑坡结构更加复杂,对它的 变形破坏过程的了解更加模糊,对重大滑坡的防治 就要求地质勘察、设计与施工有机结合,并以“地 质”为主线贯穿始终,以“设计”为桥梁沟通“地 质”和“施工”。
●岩体中原生软弱层物质成分较单纯,成层性 明显;
●构造作用形成的层间错动带及断层带物质成 分较单纯,但有压碎的角砾及揉皱现象,角砾排列、 层面上的擦痕、褶皱轴面及次级裂隙产状显示受力 方向与重力滑动方向不一致
●滑带物质成分通常较复杂,角砾排列、层面 上的擦痕、揉皱轴面方向、次级裂隙产状显示受力 方向与重力滑动方向一致。
地质分析二:滑坡变形迹象的判定
由于习惯于将有裂缝出现的松散堆积体定成滑坡,关键 在于正确判断裂缝的成因。尤其是房屋裂缝的判定最 困难。
一是地面裂缝: ● 滑动 ● 不均匀沉降 ●膨胀 ● 卸荷
二是房屋裂缝:一般与地面裂缝相匹配
滑坡稳定性的宏观变形迹象判断
滑坡失稳下滑前地面上的系统变形开裂迹象
除了地形上配套的裂缝之外,滑坡体上的建筑物变形与开裂 也是判断滑坡稳定性的宏观迹象。但建筑物的开裂也可由其 它原因产生,比较常见的为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 开裂。判断建筑物开裂是否滑坡活动所引起,应当将开裂建 筑物在滑坡上所处的位置、开裂的力学属性及发展过程联系 起来加以分析。如正好位于后缘拉裂带,则建筑物应产生自 地基向上发展的张裂;而如位于前缘隆起带则建筑物会产生 自顶部向下发展的张裂;而如处于两侧翼剪张带则应产生剪 裂隙。如群体建筑物位于相应地带,则建筑物的开裂应是群 体的而非个别的。
滑坡区新 建集镇
填方压脚区
层面
原设计挡土墙工程
地质分析一:滑坡与堆积体的判定
关于致灾体基本特征的判定
滑坡与堆积体的判定 由于广泛分布的第四系松散堆积体,成因复杂,残坡积、崩
坡积、滑坡堆积的碎(块)石土常相伴分布或混杂一起,不 易分辨,极易将少数位于岸坡凹槽中的松散堆积体误判为滑 坡。若不认真鉴定,会导致防治决策的失误。 从堆积体形态、物质构成、性状特征、与基岩接触面关系、 变形迹象等方面综合判断。
一些缓倾角、中等倾角岩层构成的斜坡,滑坡上、中段一般切 层发育,下段则顺层剪出,各段滑带特征则与上述顺向坡相反。
硬岩段滑带一般粗颗粒较多,软岩段滑带则细颗粒较多。
抗剪强度还与滑带内碎石成分、含量、形状、风化程度、胶结 程度、有无夹泥、含水状况等有关。因此在采取试验样品和选 取滑带力学参数时,必须充分考虑滑带的这种非均质性和各向 异性特征。
滑带的判断(三)
●原生软弱层和构造层间错动带厚度一般 均匀,滑带厚度一般变化较大。
●滑带、原生软弱层和构造层间错动带一 般有不同程度风化,并夹泥,但新鲜的或微 风化、不夹泥的软弱层肯定不是滑带。
●软弱层上覆岩体完整,层理清晰,层间 无明显松脱、错动,一般不是滑带。
注意那些否定滑带的证据
●软弱层中擦痕显示错动方向反向。 ●软弱层中早期方解石等热液性细脉保存完整。 ●软弱层被构造断层或裂隙错断。 ●借助化学分析、X衍射分析、薄片鉴定、电
滑坡整治并非是加以支挡就可以奏效的纯工 程问题,而是对有其特有形成条件、产生原因、 变形破坏机制、几何边界条件、起动—运 动—停止过程的复杂而可能成灾的地质作用 的治理,只有在勘察与防治中对上述各方面 获得正确认识并将之应用于设计中,才能达到 治理的预期目的。换言之,依据以上5个方面 的正确认识才能选定有效的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