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果斯基的理论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是一种基于认知能力发展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是由一系列有机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它们相互关联,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孩子在每个阶段都会获得不同的认知能力。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五个阶段:感知加工阶段、运动发展阶段、语言发展阶段、数学发展阶段和概念发展阶段。

在感知加工阶段,孩子们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视觉和听觉信息,以及如何记忆信息。

在运动发展阶段,孩子们学习控制自己的肢体运动,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运动技巧。

在语言发展阶段,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基本结构和用法,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数学发展阶段,孩子们学习数字和数学概念,以及如何解决数学问题。

最后,在概念发展阶段,孩子们学习抽象概念,以及如何将它们应用到实际情况中。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有机的过程,孩子们在每个阶段都会获得不同的认知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发展阶段来制定课程,以满足孩子们的特定认知需求。

维果斯基的理论

维果斯基的理论
推动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良性互动
维果斯基的理论认为,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是相互依存的 ,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可以为个体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 条件。这启示我们应努力实现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良性 互动,以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THANKS
感谢观看
05
维果斯基理论的影响与启示
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在 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维果斯基的理论认为,个体的学 习和发展受到其所处的社会文化 背景的深刻影响。这启示教育者 要关注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并 利用这些背景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和发展。
重视社会互动在学习 中的作用
维果斯基强调社会互动在学习中 的重要性,认为个体通过与他人 的互动和合作,可以促进认知和 社会发展。这为教育者提供了利 用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 础。
障碍的治疗和干预。
社会学领域的应用
1 2
文化适应
维果斯基关于个体与社会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观 点,为社会学在研究文化适应和文化变迁方面提 供了理论依据。
社会认知
维果斯基关于社会认知的理论对社会学在研究群 体行为和社会结构方面产生了影响。
3
教育社会学
维果斯基的理论在教育社会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对教育政策、教育实践和教育公平的研究产生了 重要影响。
03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教育领域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
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支架式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师通过搭建支架 ,帮助学生跨越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鸿沟。
合作学习
维果斯基强调社会互动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学生在互动 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情境教学
维果斯基认为,学习应与实际情境相联系,情境教学通过模拟真实环境,让学生在实践 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一、基本内容:1、文化历史发展观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他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

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是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特征。

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2、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主要有四个表现:1、随意机能不断发展;2、抽象概括机能提高;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4、心理活动个性化,个性的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3、内化学说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内化最初的含义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

维果斯基给内化概念赋予新的含义,指外部的实际动作向内部智力动作的转化。

内化的过程不仅通过教学来实现,而且也能通过日常的生活、游戏、劳动来实现。

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重要假设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都是被中介的。

在此基础上,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和“意识”是本质不同的两个概念,心理适用于动物和人,而意识只适用于人。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时必须注意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

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二、对教育教学的启示,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

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维果斯基认为,重要的不是今天为止已经完结了的发展过程,而是那些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刚刚在发展的过程。

教学不等同于发展,也不可能立竿见影的决定发展,但如果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弄清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则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1 爱因斯坦·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爱因斯坦·维果斯基(Egbert von Wogenstein),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他以其独特的认知发展理论而闻名于世。

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儿童的思维能力与他们运用认知发展概念相关,其认知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sensori-motor(感官质的-运动的)、运用认知(pre-operational)、小组认知(concrete operational)以及抽象认知(formal operational)阶段。

2 感官质的-运动的阶段感官质的-运动的阶段是指0-2岁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也是习得一切技艺的第一步,该阶段儿童通过感官和运动活动所学到的能力,可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此阶段幼童通过感官感知外部信息并发展应对能力,学习并建立第一层的理解力;感官质的-运动的行为特征由定向动作、磨练技能和运用新技能等决定。

3 运用认知阶段运用认知阶段是指2-7岁儿童发展阶段。

儿童在此阶段运用语言作为想象和推理工具,具有抽象思维能力,不仅能推理到客观现象,还能推理抽象现象。

与感官质的-运动的阶段相比,运用认知更关注言语、图形和解释等的发展,认知活动多以口头认知能力为主,言语成为儿童发展的驱动力。

4 小组认知阶段小组认知阶段是指7-11岁儿童发展阶段,儿童在此阶段能够用小组形式推理形象总体和思考复杂问题。

此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逻辑性和抽象思维,在此阶段儿童可以学习抽象概念,例如数学概念、理论和逻辑概念,能够用类比来思考问题;儿童可以理解总体概念,给出正确的答案,但仍然不能完全表明对复杂概念的理解和解决方案。

5 抽象认知阶段抽象认知阶段是12岁以上青少年发展阶段,他们已经掌握了小组认知阶段中抽象性的思考方式,学会了推理多种事物的关系,掌握了综合分析能力,能够根据事物的本质去思考,能够快速的明辩理论问题,对事物的各个方面有一个完整的构思,这种思维能力可以用来消化理论和知识。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理论、比较及贡献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理论、比较及贡献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理论及对照目录一、皮亚杰的理论1. 认知发展理论2. 建构主义理论二、维果斯基的理论1. 认知发展理论2. 建构主义理论三、皮亚杰理论的与维果斯基的理论对照四、两种理论的现实意义一、皮亚杰的理论1. 认知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意义建构,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来解释发展过程。

2. 发展阶段论:①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

②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进入智慧发展阶段思维已表现符号性特点,其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等。

③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儿童具有明显符号性、逻辑性,能进行简单逻辑推演,克服思维自我性等,但思维仍局限于具体事物及经验缺乏抽象性。

④形式运算阶段(1l~15 岁):儿童总体思维特点能够提检验假设、能监控内省自思,思维具抽象性、逆补偿等。

3. 影响发展因素: ①成熟:指机体特别神经系统以及内泌系统成熟。

②经验:物理经验(通过简单的抽象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 和数理逻辑经验 (主体自身动作协调的经验) 。

③社会环境:指社会互动和社会传递,主要是指他人与儿童之间的社会交往和教育的影响作用。

其中,儿童自身的主动性是其获得社会经验的重要前提。

④平衡化: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自我调节发展决定因素。

皮亚杰是认知发展领域里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也是建构主义最重要的奠基人。

他所创立的关于学习者认知发展的理论被称为发生认识论,其核心就是研究人的一生中自然逻辑的发展过程。

“要充分解释学习是什么,则必须首先解释个体学习者是怎样进行建构和创造的,而不仅仅是怎样重复和复制的。

”皮亚杰认为,学习者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中最基本的观点是,人的智能和生物有机体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有组织的系统,而且都在不断地与环境发生互动。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最近发展区”是维果斯基理论中最被大家所熟悉的概念之一。

虽然维果斯基本人并没有明确地说明学生是怎样达到“最近发展区”的上限,但是,后来的西方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丰富和发展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这些学者就怎样使用“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审视教学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们的观点为早期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指导。

通过各种互动帮助学生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中有两个行为水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

“最近发展区”是指这两个水平之间所存在的一个区域,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就是帮助行为变为独立行为的过程。

维果斯基认为,各种类型的互动会使学生在帮助行为水平上行为,即学生在他人的帮助下行为。

这种互动首先表现为行家与新手之间的互动,也就是一个懂得比较多的人和一个懂得少的人之间的互动。

这种类型的互动经常发生在教学中,充当着行家责任的人是教师,他只有提供支持、指导等,使自己与学生发生互动,学生才能够获得必须的技能。

除此之外,学生和父母、同伴之间也有互动,与课堂中所发生的互动相比较,这种互动是非正式的。

事实上,维果斯基谈到的互动不仅仅局限于行家—新手间的互动,也包括在所有的社会分享活动中所发生的互动。

学生可以通过任何方式的社会互动获得新水平的行为:与相同水平同伴的互动,与想象伙伴的互动以及与不同水平同伴的互动。

例如,一个3岁的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能保持注意力集中,教师试图为他提供各种类型的帮助,以帮助他集中注意力。

教师喊他的名字,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时不时地给他提示,但这些方法都不起作用,他还是注意力不集中,朝教室四周张望。

有一天,他和几个同伴一起在幼儿园玩,一个同伴坐在一张椅子上,扮成教师的样子在“读书”,其他几个同伴假装是学生,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读书,结果这个爱动的学生竟然也能坐在那里,安静地坐了4、5分钟。

可见,在他的“最近发展区”内,他能维持几分钟的注意力,但是他需要的是一种特殊的帮助,即同伴和游戏。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启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启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启示
维果斯基(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1930年维果斯基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有利于建构学习者的知识系统。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维果斯基影响更深远的理论之一。

这一理论强调想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就要首先考虑他们已有的知识。

维果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发展过程,靠学习者自身的努力和有效的外部激励支持来实现,因此形成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学习者的知识结构的某一层次,表明他能理解的最靠近的知识,即他能够理解的最高抽象程度。

与其说是学习者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不如说是需要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桥梁,建立由学生已有知识到新知识之间的联系。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我们,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现状出发,创建与学生学习水平相适应的环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并引导他们发现、加深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以此提高学习的效果。

另外,最近发展区理论还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教师有信任和尊敬,这对学习者的自我进步也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习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手段,并强调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紧密的关系,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提高。

维果斯基的理论及其应用

维果斯基的理论及其应用

2021/3/10
23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合作学习(1)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 小组为主要形式,为实现学习目 标共同学习,组员之间相互促进、 相互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学生 在小组中互相学习,在建立信任、 团结和集体感的同时掌握所学知 识。
合作学习的三种模式
共同学习
“拼图”模式
同伴指导模式 2021/3/10
学生反思自己的进步,并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 专家的方法比较
2021/3/10
26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社会文化的动机观
人们从事活动是为了保持同一性以及保持他们 在群体内的人际关系。因此,如果学生所在的 班级和学校重视学习,学生也就被激励去学习, 学习就是参与到群体的方式。
2021/3/10
27
活动
内化
个体 内部心理结构
符 号 工 具
高级智力过程
2021/3/10
12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 思想
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最佳年龄 社会环境的作用 教学的交往本质
2021/3/10
13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最近发展区(1)
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三种认识:
皮亚杰— 发展不依赖教学 詹姆斯—教学即发展 考夫卡—发展与教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10. 陈士娟 建构主义的分类及其共同点 科技创新导报 2008 NO.31 137
2021/3/10
32
参考文献(3)
11. 沈红 “支架”式教学理论与外语写作教学策略 黄 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年1 月 73-75
12. 陈春燕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下学习环境设计的 原则 职业教育研究 2007年5月 136-137

简述维果斯基的文化发展理论及其主要内容

简述维果斯基的文化发展理论及其主要内容

简述维果斯基的文化发展理论及其主要内容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是指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来说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

维斯基区分了两种心智功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智功能,是个体早期以直接方式与外界互动的特征;另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功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功能。

所以,人的心理与动物相比,不仅是量的增加,更是结构的变化,形成了新的意识体系。

维果斯基(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

其实现的具体机制是通过物质工具,如刀斧、计算机等,以及精神工具,如各种符号、词和语言等实现的。

高级心理机能不同于低级心理机能的特点是:(1)它们是随意的、主动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起的;(2)它们的反映水平是概括的、抽象的,也就是各种机能由于有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3)它们实现过程的结构是间接的,是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4)它们的起源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受社会规律制约的;(5)从个体发展来看,它们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的。

因此,维果茨基特别强调社会文化和历史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特别是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类高级心理功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他认为高级心智功能来自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来实现,还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来实现。

另一方面,内在的理智行动也外化为实际行动,从而使主观得以客观看待。

内在化和外在化之间的桥梁是人类活动。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在详细定义和描述人的高级心理功能及其特征的基础上,维果茨基提出了许多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观点,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社会性的。

在讨论发展时,维果茨基首先定义: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功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功能转化的过程。

维果斯基的理论

维果斯基的理论

维果斯基的理论一、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心理机能。

维果斯基认为,由于工具的使用,引起人的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的方式,而不像动物一样是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

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

工具本身并不属于心理的领域,也不加入心理的结构,只是由于这种间接的“物质生产的工具”,就导致在人类的心理上出现了“精神生产的工具”,即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

生产工具和语言符号的类似性就在于它们使间接的心理活动得以产生和发展。

所不同的是,生产工具指向于外部,他引起客体的变化,符号指向于内部,它不引起客体的变化,而是影响人的行为。

控制自然和控制行为是相互联系的,因为人在改造自然时也改变着人的自身的性质。

其次,他探讨了“发展”的实质,提出其文化——历史的发展观。

维果斯基认为就心理学家看来,发展是指心理的发展。

所谓心理的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是什么?维果斯基归纳为四个方面的表现: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2、心理活动的抽像——概括机能;也就是说各种机能由于思维(主要是指抽像逻辑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维果斯基强调了三点:一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

二是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三是高级的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简述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主要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简述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主要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简述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主要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
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

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1、因材施教观,新型的因材施教观中,“材”不应该是一个单一的、静止不变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它启发我们不仅要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而教;而且要以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而教,从而使教学引导学生全面而超前地发展。

2、鼓励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对某一学科知识的掌握是重要的,但是对有效教学来说,通过问题解决鼓励学生学习,以超过他们的现有知识和技能发展水平是最为重要的。

在维果茨基看来,学习应当被融入对日常不断产生的矛盾冲突的解决中;而教学则应当为学生提供重新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

3、重视交往在教学中的作用,素质教育改革中,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使得交往成为一切有效教学的必需要素,教学中的交往作为背景和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建构主义教学流派的兴起则改变了现代教学的价值观念,真正把教学看成“一种交往的过程”。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交往而沟通、交流、协调,从而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学生在交往中发现自我,增强主体性,形成主体意识;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合作,学会共同生活,形成丰富而健康的个性。

1/ 1。

维果斯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维果斯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维果斯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是一位著名的俄国心理学家,他对教育和发展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有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维果斯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建议。

一、维果斯基理论简介1.1 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逐步发展的,并且这种发展是通过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来实现的。

他提出了“区间”概念,即一个人所能完成的任务范围。

在这个范围内,一个人可以独立地完成任务;但是在这个范围之外,一个人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才能完成任务。

因此,维果斯基认为,个体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1.2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维果斯基认为,文化和社会环境对于个体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他强调了语言、符号、信仰和价值观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他认为,个体的思维和行为都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二、维果斯基教学原则2.1 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维果斯基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课程。

如果一个学生已经掌握了某个概念或技能,那么教师就应该提供更高级别的任务来挑战他们。

如果一个学生还没有掌握某个概念或技能,那么教师就应该提供更简单的任务来帮助他们建立基础。

2.2 创造具有意义的情境维果斯基认为,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在具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

这意味着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将课程内容与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

例如,在教授数学时,可以使用实际问题来说明数学概念,并且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2.3 强调合作和交流维果斯基认为,合作和交流对于个体发展非常重要。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例如,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项目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2.4 提供适当的支持维果斯基认为,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支持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这种支持可以是直接的、口头的或非言语的。

例如,在教授新概念时,教师可以提供示范、提示或反馈来帮助学生理解。

简述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简述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简述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提出儿童教育发展观。

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

维果斯基认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教育教学有以下启示:教学创造最近发展区,创造着学生的发展。

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教和学的相互作用刺激了发展,社会和教育对发展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他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

教育要引导学生发展。

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速度、水平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动态的,它取决于教学如何帮助儿童掌握知识并促进其内化。

教学不同于发展,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地决定发展。

但是如果教学内容、方法等都能符合儿童最近发展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发展,则能促进儿童更好更快的发展。

支架式教学。

支架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儿童的帮助,就像婴儿学习走路,父母总要给予一定的搀扶,或者提供一个学步车。

支架是一种帮助,借助这种帮助,儿童能够完成那些他们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

教育要以最近发展区作为接入的空间,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支架,促进儿童有效地学习。

维果斯基及其社会文化发展理论概述

维果斯基及其社会文化发展理论概述

维果斯基及其社会文化发展理论概述维果斯基,1896-1934,前苏联想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创始人,他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一书是该学派的奠基之作,是“维列鲁学派”(列昂节夫、鲁利亚都)中的重要人物。

一、维果斯基理论的基本前提1、他认为只有在儿童所经历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来理解儿童的发展才有意义;2、他认为发展依赖于随着个体成长而形成的符号系统(sing systems)。

二、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来说明的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

1、两种心理机能:低级机能&高级机能低级心理机能是个体作为动物而产生的进化结果,是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如基本的知觉加工和自动化过程;高级心理机能是作为历史产物的进化结果,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如记忆的精细加工系统。

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的特征。

2、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心理工具(各种符号系统)维果斯基认为最重要的心理工具是语言,他认为儿童使用语言不仅限于社会交往,而且也是以一种自我管理的方式计划、指导和监控自己的行为。

自我管理的语言被称为“内在言语”或“个人言语”。

3-7岁,儿童出现了由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过程的表现—自言自语。

3、心理机能的中介结构——历史文化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始于社会关系和文化,儿童的记忆、注意、推理能力的发展都和学习使用社会的创造发明有关。

如语言、数学体系和记忆方法,在一种文化背景中,会包含学习如何借助电脑进行计算;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中,会包含用自己的手指或珠子计数。

三、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技能转化的过程。

1、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发展的四个表现⑴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⑵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⑶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⑷心理活动的个性化2、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⑴心理机能的发展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⑵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在低级的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⑶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阐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及其教育意义

阐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及其教育意义

阐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及其教育意义一、引言心理发展是人类在生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教育是一种影响和引导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因此,教育者需要了解并应用心理发展理论来帮助学生实现其潜力。

本文将介绍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及其教育意义。

二、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概述1. 维果斯基简介列夫·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是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他对社会文化心理学和儿童发展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2. 维果斯基的主要贡献维果斯基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其中最著名的是“区域性近似发展”(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

他认为ZPD是个体能够在教师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帮助下完成任务所需的范围。

他还提出了“文化工具”(Cultural Tools)和“内在话语”(Inner Speech)等概念。

3.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并且这些互动是通过语言和其他文化工具来实现的。

他还提出了“更高的心理功能”(Higher Mental Functions)概念,即人类思维和行为中最高级别的过程。

三、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与教育意义1. 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

通过了解学生的ZPD,教师可以确定学生当前能力水平,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挑战,以促进其发展。

2. 促进协作学习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个体思考和行为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

因此,在课堂上实现协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3. 强调语言在教育中重要性维果斯基认为语言是人类思考和行为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文化工具。

因此,在教育中强调语言的重要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

4. 重视个体差异维果斯基的理论强调了个体差异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斯基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是社会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所研究的心理理论在教育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他的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一、最近发展区传统的观点指出儿童就可以直观地恶搞成人,顺利完成当前的任务,但事实上儿童的恶搞与动物的恶搞就是不一样的,他们可以出外在力量的协助下恶搞并顺利完成一系列远远远远超过自身力量的动作,达至一个更高的水平。

由此便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一个是儿童平常状态下的学习水平,另一个是有了成人参与指导后所达到的学习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我们所说的“最近发展区”[1]。

由此可以窥见儿童智力水平的发展并不仅仅就是对成人直观的恶搞,根据研究表示,儿童可以恶搞远远超过其本身水平范围之外的动作,而且在成人指导下可以顺利完成更高水平的任务,这种恶搞比单一制情况下顺利完成的任务难度系数必须低的多。

比如,两个同龄阶段的儿童可能会表现不同的智力发展水平,一个儿童可以在成人的帮助下完成高难度的题目,而另一个则只能完成中等难度的问题。

这就启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还要进行个别指导,给予他们帮助,促使他们向高水平发展。

二、教学跑在发展的前面教学要遵循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建立在他们过去一定的经验上,又要超出其经验水平,展望未来。

儿童现在不能完成的任务,可能明天在成人的帮助下可以解决;儿童今天在成人的帮助下完成的任务,可能在明天就可以独立解决,这都是可以发生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实现。

所以这建议教师远不止必须看见儿童顺利完成的、恒定的水平,更须要高度关注其尚在构成的自学状态,即为教学跑在发展前面。

心理学相关的研究表明儿童一旦掌握了当前解决问题的水平,如果教师的教学依旧停滞不前、原地踏步,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产生厌烦感,对于难度高于自己水平的任务产生陌生感,对自己产生怀疑,无法很好地评价自己,也无法完全发挥潜力。

维果斯基的教育理论

维果斯基的教育理论

维果斯基的教育理论一、人物介绍维果斯基,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

维果斯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

研究者提出了不少教学模式,其中值得注意是的支架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的要点:首先,强调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发现活动,其次,教师指导成分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水平,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

维果斯基的理论对合作学习、情境学习等也有一定的指导性。

二、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阐述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合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2.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3.内化学说维果斯基十分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能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

维果斯基的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

4.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决定着儿童发展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三、考题链接1.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A.巴班斯基B.维果斯基C.赞科夫D.科尔伯格答案:B。

解析:巴班斯基提出的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赞科夫《教育与发展》中强调学生包括差生都能获得一般发展;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2.“最近发展区”是指( )。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D.已经发展的原有能力答案:C。

解析: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因此,最近发展即有下限也有上限。

C 项表示符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果斯基论环境的作用,强调儿童的活动和内化。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教学的交往本质



教学的交往本质特点:“作为交往和它的最系 统化的形式便是教学。” 交往是主体与主体间的共同活动。 教学必须是在知识经验存在着差异的人们之间 进行,亦即教学是有某种知识经验的人(教师) 与准备学习这种知识经验的人(学生)之间的 交往。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3)
11.
12.
13.
14.
沈红 “支架”式教学理论与外语写作教学策略 黄 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年1 月 73-75 陈春燕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下学习环境设计的 原则 职业教育研究 2007年5月 136-137 陈军涛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当代 教育论坛 2007 年第9 期 15-16 王慧 试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现代教学 启示 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7月 118-120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最近发展区(2)

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水平

现有发展水平:儿童独立完成作用的心理水平。 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帮助所达到的问题解 决水平。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帮助所 达到的问题解决水平与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 问题解决水平的差异。

教学就是人为的发展,教学引导着发展,创造 着最近发展区。
《艺术心理学》(1965)
《心理学中的工具性方法》(1981) 《缺陷学原理》(1983)
维果斯基的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个体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 内化说 活动说 文化工具理论
寻找玩具


一个六岁的孩子,把玩具弄丢了, 向父亲求助。父亲问他最后一次 看见玩具是在哪里 孩子说:“不记得了。” 父亲又问了许多问题—在不在房 间?外面?隔壁房间? 每次孩子都回答:“没有.” 当父亲问道:“汽车里呢?” 孩子说:“我想是在那里。”就 跑去取玩具了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学习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


儿童发展的每一年龄段都具有各自特殊的、不 同的可能性,学习某些东西总有一个最佳年龄 或称敏感年龄。 维果斯基说:“对一切教育和教养过程而言,最 重要的恰恰是那些处在成熟阶段但还未成熟到 教学时机的过程。”只有在这一时期施以适当 的教学,便有可能组织这些过程,以一定的方 式调整这些过程,以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
维果斯基的理论 及其应用

维果斯基简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对维果斯基的评价
维果斯基生平简介(Lev Vygotsky, 1896-1934) 前苏联建国时期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家


1896年11月5日 出生于白俄罗斯一个普通职员家庭。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个体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 心理发展的两种过程

种系发展过程 —— 低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文化-历史发展过程 ——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 展
低级心理机能
环境与教育
高级心理机能
两种心理机能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内化说

内化是指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把客体
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维果斯基认为,高级 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 仅通过教学,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 来实现。(人的各种高级心理机能都是人类活动 和交往形式不断内化的结果。)



情境化学习:将技能、知识与获得它们的情境联 系起来。 强调真实世界与学校里的学习不同。可以发生在 餐桌上、街头、办公室…… 学习必然是社会的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 在某个时间和地点是正确的事实,在另一个时间 和地点却可能是错误的。(“情境化学习……强 调多数学习内容都与其发生时的特定情境 连”Anderson,Reder,Simon,1996)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社会文化的动机观

人们从事活动是为了保持同一性以及保持他们 在群体内的人际关系。因此,如果学生所在的 班级和学校重视学习,学生也就被激励去学习, 学习就是参与到群体的方式。
对维果斯基的评价
——贡献




创立了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创建了文化 历史学派 倡导辨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人的心理 研究高级心理机能的目的就是在于研究意识 鲁利亚创立的神经心理学进一步发展了维果斯 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的学说。
参考文献(1)
1. 2.
3.
4. 5.
阿妮塔· 伍德沃克 教育心理学 2005年 叶浩生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人民教育出 版社 1998 戴尔· H· 申克 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 江苏教 育出版社 2003年 叶浩生 心理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杨鑫辉 心理学通史(第五卷) 山东教育出版 社 2003年
参考文献(2)
6.
7.
8.
9.
10.
赵南 “最近发展区”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 启示 课程与教学 2006年第9期 5-9 杜森 维果茨基与建构主义 泰山学院学报 2006 年3 月 90-94 陈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学术交流 2007年3月 175-177 刘晓年 情境学习理论应用探讨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 145-147 陈士娟 建构主义的分类及其共同点 科技创新导报 2008 NO.31 137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支架教学(2)

支架式教学的具体步骤:


搭建脚手架,即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按照儿 童“最近发展区”要求,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 分解,建立概念框架; 引导儿童进入一定问题情境; 让儿童独立探索,并进行协作学习; 评价儿童学习的效果。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情境化学习
符 号 工 具 高级智力过程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 思想
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最佳年龄 社会环境的作用 教学的交往本质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最近发展区(1)

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三种认识:

皮亚杰— 发展不依赖教学 詹姆斯—教学即发展 考夫卡—发展与教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独立:教学与发展是两个不同性质的过程,发展直 接依赖的是神经系统的成熟而不是教学; 联系:教学推动发展,而儿童发展又使一定形式的 教学成为可能。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支架教学 情境化学习 合作学习 认知学徒 社会文化的动机观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支架教学(1)
“支架”本是建筑业的一个用语,从本义上说, 指 在修建或补房屋的脚手架,它是作为一种凭借或 工具存在, 当目的达到时, 就会被收走。 布鲁纳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要求 教师在儿童学习过程中提供的支持也应具备这种 动态变化的特征,发挥这种暂时凭借的作用, 由此 正式提出了“支架式教学”。 支架教学:即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 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社会环境的作用(2)

社会环境


宏观的社会环境: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文化 历史背景,它形成了整个大时代的政治气候和社会 规范。 微观的社会环境:儿童所在的群体,即他所属的家 庭、学校、班级、邻居、亲友、玩伴等所有与他进 行直接交往的人及小群体,也就是他的人际关系系 统。

父亲和孩子在交往协作中完成了 回忆和解决问题,孩子可能从中 把这些策略内化,下次丢了东西 就可以用上了。
寻找课本



当孩子找不到课本时 的心理过程 “数学课本呢?” “上课时用了,下课 放进书包。” “坐公交车时放在公 交车上。” …… ……

孩子可以不用他人帮 助,自己思考书的下 落。
——合作学习(2)

对合作学习的几种解释:



信息加工理论:小组讨论帮助参与者复述、精 细加工和扩展他们的知识; 皮亚杰理论:小组内的相互作用可能造成认知 冲突和失调,这将导致个体对自己的理解提出 疑问,并努力发现新观念; 维果斯基的理论: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学习新 内容的社会支持和支架。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组成“维-列-鲁”三人工作小组——维列鲁学派

1934年 因肺结核去世,终年38岁。
维果斯基的主要著作

《教育心理学》(1926)
《心理学危机的历史意义》(1927)
《儿童文化发展的问题》(1928)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历史》(1931)


《思维和语言》(1934)
《儿童发展中的工具和符号》(1960)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文化工具理论



文化工具:供一定社会的人们交流、思考、解 决问题和创造知识使用的物质工具及符号工具。 高级心理机能的中介性: 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以社会文化的产 物——符号为中介的。 符号——特别是语言符号
物理工具 符号工具
人与人之间 的交往
活动
内化
个体 内部心理结构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合作学习(1)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 小组为主要形式,为实现学习目 标共同学习,组员之间相互促进、 相互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学生 在小组中互相学习,在建立信任、 团结和集体感的同时掌握所学知 识。 合作学习的三种模式

共同学习 “拼图”模式 同伴指导模式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举例:言语、思考和意志的发展。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活动说

人的心理过程是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 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文化活动:人的活动是一种文明的活动,这种 文明表现在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工具愈是高 级,人的活动就愈是朝着文明的方向发展。维 果斯基把这种活动称为文化活动,人的心理机 能是随着这种文化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