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高效工资模式中,企业在人才招聘策略和失业救济金之间的技术区别[文献翻译]

合集下载

2021年人力资源师(二级)《专业技能》真题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1年人力资源师(二级)《专业技能》真题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1年人力资源师(二级)《专业技能》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简答题(本题共3题,共46分)1、简述解决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方法。

(16分).2、简述企业选配培训教师的基本标准有哪些?(16分)3、企业薪酬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有哪些?(14分)二、综合题(本题共3题,共54分)4、某家电销售企业,准备招聘3名地区销售主管,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留下24名应聘者。

将24名应聘者分为3组,使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测评应聘者的计划能力、决策能力、影响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

(18分)(1)请结合案例为应聘者提供一个资源争夺性的讨论项目。

(8分)(2)请根据案例设计一份无领导小组评分表。

(10分)5、某公司管理不善,秩序混乱,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公司成本一直在上升,经公司讨论决定年底对员工考核,采取了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考核内容,实行“末位淘汰制”。

在实施初期良好,确实改善了员工的工作态度。

但是随着“末位淘汰制”的进行,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工作做得多的人,出错率较高,坚持原则的人,得罪人最多。

公司大多数中层领导对淘汰这种方法意见非常大,认为如果做得多的人被淘汰,以后谁还做那么多工作?如果坚持原则的人被淘汰,以后谁还敢说真话。

公司项目部业绩一直很好,在10月份就完成了全年业绩,但是却有两位员工并列末位,项目部领导一时很难做出决定。

公司以绩效考核为核心考核内容,使得各部门领导在考核时左右为难,很难做出决定。

(1)请结合案例说明该企业“末位淘汰制’’存在的问题。

(8分)(2)请结合对“末位淘汰制’’的综合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10分)6、某企业在该地区是一个民营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市场上紧俏的产品。

企业领导为赚取更大的利润,要求员工积极努力地生产,但是企业员工工资水平仅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员工加班加点,长期疲惫造成事故多发。

员工多次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投诉企业,经问题:请问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如何确定?基本要求是什么?(18分)答案一、简答题(本题共3题,第1小题16分,第2小题16分,第3小题14分,共46分)1、评分标准:解决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常用方法有:1、辞退某些劳动态度差,技术水平低,劳动纪律观念差的员工;(2分)2、合并和关闭某些臃肿的机构;(2分)3、有条件的企业鼓励内退;(2分)4、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准备人力资本;(2分)5、加强培训工作,使员工掌握多种技能,增强他们的竞争力;(2分)6、鼓励部分员工自谋职业;(2分)7、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随之降低工资水平;(2分)8、由多个员工分担以前只需一个或少数几个人就可完成的工作和任务,企业按工作任务完成量来计发工资。

2023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2023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2023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单选题(共40题)1、关于绩效考核中的强制分布法,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主要用于排除评估者主观因素对考核结果的影响B.将员工按工作情况分配到每个绩效等级内,从而确定最终的绩效评估结果C.前提假设是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绩效呈正态分布D.绩效考核中,评估者可能由于自己的主观意识,弱化评估分数的差距【答案】 C2、我国法律对()提供特殊就业保护。

A.残疾人B.农村剩余劳动力C.下岗人员D.失业人员【答案】 A3、某企业要招聘一名高级项目经理,比较适合且有效的途径是()。

A.猎头公司B.职业介绍所C.大学校园D.劳动力市场【答案】 A4、影响劳动力需求量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供给量B.劳动生产率C.工资率D.劳动力资源率【答案】 C5、关于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现代人力资源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是有办法控制自己究竟要把工作做到多好以及做多少工作的B.人力资源具有其他资源所没有的一种特性,这就是协调、整合、判断以及想象的能力,而在其他方面,人力往往胜过机器C.人的发展是依靠外力来完成的D.人力资源发展代表的是外在产生【答案】 A6、()所注重的是人的身体能力和身体局限,通常用于体力要求比较高的职位的工作设计。

A.机械型工作设计法B.生物型工作设计法C.激励型工作设计法D.社会技术系统法【答案】 B7、在团体发展的( )时期,各派竞争力量形成一种试探性的平衡,开始以一种合作的方式组合在一起。

A.形成B.冲突C.规范D.结束【答案】 C8、关于绩效考核指标的说法。

正确的是()。

A.制定考核指标时应避免一线员工参与B.对不同性质的工作应设置不同的指标C.应全部用结果而不用行为作为考核指标D.考核指标的权重应由员工自己设定【答案】 B9、下列选项中,关于工作分析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应用访谈法时,可以将结构化访谈和非结构化访谈结合使用B.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具有极高的互补性,两者可以结合使用C.在使用观察法时,观察者需要有足够的实际操作经验,且不能干扰任职者的正常工作D.工作实践法适用于长期训练的工作【答案】 D10、决定结构性失业严重程度的因素不包括()。

2020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试题及答案(卷四)

2020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试题及答案(卷四)

2020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试题及答案(卷四)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以下提法中正确的是( c )。

A.战略人力资源管理B.人力资源战略管理C.战略上的人力资源管理D.人力资源策略管理2、港台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将“strate蛳c”一词译为( c )更确切。

A.战术B.战略C.策略D.对策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 c )。

A.一般阶段B.中级阶段C.更高阶段D.新的管理理念4、以下不是西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历史提法是( d )。

A.经验管理时期B.科学管理时期C.现代管理时期D.理想管理时期5、( a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A.泰勒B.谢尔曼C.雷特D.韦奥尔6、在科学管理时期,泰勒等人所倡导的是( b )理论。

A.科学实验方法B.动作与时间研究C.动作与时间探讨D.科学实验研究方式7、泰勒制不仅是一种新的科学管理方法,而且是一种( b )的管理哲学。

A.工业心理学B.变革性C.劳动心理学D.组织变革8、泰勒等管理学家所提倡的( a ),不但极大地丰富了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也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科学管理原理B.科学管理模式C.科学管理原则D.科学管理方法9、梅奥教授在着名的霍桑试验中探索了员工在企业生产中的人际关系,最终创立了(d )学说。

A.社会人B.经纪人C.经济人D.人际关系10、梅奥的人际关系学最终被( b )替代。

A.组织科学B.行为科学C.管理科学D.社会科学11、以下关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经历说法错误的是( c )。

A.传统人事管理由萌芽到成长迅速发展的阶段B.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替代传统人事管理的阶段C.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性D.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由初阶向高阶发展的阶段12、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已经上升到( a ),它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A.主导地位B.替代地位C.变革地位D.指导地位13、凯兹、康恩、赖特和赛内尔提出的是( b )。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习题库及答案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习题库及答案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习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知识经济时代,关键要素是()。

A、土地资源B、资本资源C、人力资源D、社会资源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知识经济时代,关键要素是人力资源。

2、在招聘的信度评估中,对同一应聘者进行两种对等的、内容相当的测试,其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称为()A、稳定系数B、等值系数C、内在一致性系数D、变动系数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等值系数是指对同一应聘者进行两种对等的、内容相当的测试,其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做题小技巧:抓关键字“对等”。

3、主试者要求应聘者对两个或更多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以达到了解应聘者的个人品格、工作动机、工作能力与潜力的目的。

这种面试的提问方式被称为( )A、简单提问B、客观评价提问C、递进提问D、比较式提问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抓关键字“比较分析两个或更多事物”可看出该方式为比较式提问。

4、下列不属于企业员工薪酬的组成部分的是()A、基本薪酬B、间接薪酬C、浮动薪酬D、可变薪酬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在企业中员工的薪酬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基本薪酬、间接薪酬、可变薪酬。

5、在其著作《人力资源功能》中详细叙述了人力资源问题,把管理人力资源作为管理的一般职能来进行讨论的是()A、德鲁克B、泰罗C、康芒斯D、巴克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958年,巴克在其著作《人力资源功能》中详细叙述了人力资源问题,把管理人力资源作为管理的一般职能来进行讨论。

6、既可以用于预测组织“渐变式”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用于预测“跃变式”的发展过程的方法是()A、经验预测法B、德尔菲法C、分合性预测法D、现状规划法正确答案:B7、工业经济时代的关键要素是( )。

A、土地资源B、信息资源C、人力资源D、资本资源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工业发展,关键是要有资本的投入,因而工业经济时代,关键要素是资本资源。

8、下列不属于员工福利的主要特点的是()A、补偿性B、均等性C、集体性D、相对性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员工福利的主要特点有:补偿性、均等性、集体性。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练习题库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练习题库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练习题库一、单选题(共87题,每题1分,共87分)1.信度指的是可靠性程度,通过某项测试所得结果的稳定性和()A、可变性B、可测性C、一致性D、可靠性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信度主要看测试结果的两个方面:稳定性、一致性。

2.基本薪酬是()A、非稳定性报酬B、稳定性报酬C、可变性报酬D、波动性报酬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基本薪酬是稳定性报酬。

3.以战略为导向,通过动态协同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活动,确保组织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并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是()。

A、人事管理B、人力资源管理C、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D、全面人力资源管理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以战略为导向,通过动态协同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活动,确保组织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并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做题小技巧:抓关键字。

由“战略为导向”可看出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4.下列不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的是()。

A、综合性B、实践性C、发展性D、关键性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民族性;全面性。

5.下列哪种测试可以判断应聘者是否具备工作所需的身体条件()A、体能测试B、专业知识测试C、个性测试D、能力测试正确答案:A6.拔高型工作设计的理论依据是()。

A、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B、人本主义C、古典工业工程学与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D、人类工程学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拔高型工作设计:理论依据是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7.在培训评价的四个层次中,第一个层次是()A、行为层B、反应层C、学习层D、结果层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培训评价的四个层次(依次递增):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

8.人的需要有很多种,当满足最基本需要后,会转向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会寻求工作的意义和任务完成的满足感,这是下列哪个假设的内容()。

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自我实现人假设D、复杂人假设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自我实现人假设:人的需要有很多种,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许多层次,当人们最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会转向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人们会寻求工作的意义和任务完成的满足感。

201609-宣传软文(1)-论证中的翻译推理-凤飞飞

201609-宣传软文(1)-论证中的翻译推理-凤飞飞

论证中的翻译推理华图教育凤飞飞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中最难的一部分,但同时技巧性也最强。

翻译推理作为逻辑判断中的基础,在归纳推理、真假推理、论证中都有很大的应用。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了基础知识点之后,多做多练,学会融会贯通,熟练将各个部分的内容加以结合利用,举一反三,将逻辑判断学透彻。

下面列举一道可以用到翻译推理技巧的论证题目,对这类题目的特点和技巧进行讲解,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例题】一个企业只有一直在吸纳人才和培养人才,才能建立起战略性的人才梯队。

而战略性的人才梯队,是一个企业不断扩展其规模所必须的。

以下哪种情况如果存在,最能削弱以上断定?()A.甲企业不断扩展其规模,但没有一直在吸纳人才B.乙企业一直在培养人才,并建立起战略性的人才梯队C.丙企业建立起战略性的人才梯队,但并没有不断扩展其规模D.丁企业没有不断扩展其规模,但一直在吸纳人才和培养人才【解析】对题干进行翻译,“只有…才…”与“…是…所必须的”为必要条件,后推前,得到逻辑关系:战略性的人才梯队→吸纳人才和培养人才,企业不断扩展其规模→战略性的人才梯队。

根据递推关系,可以得出企业不断扩展其规模→吸纳人才和培养人才。

A项:甲企业不断扩展其规模且—吸纳人才,与题干中推出的逻辑关系企业不断扩展其规模→吸纳人才和培养人才是矛盾关系,即“A→B”与“A且—B”,选项A是成立的,论点企业不断扩展其规模→吸纳人才和培养人才就是不成立的,否定了题干逻辑关系,削弱力度最强;B项:培养人才与战略性的人才梯队同时成立,对题干中的逻辑关系没有作用,不能削弱;C项:建立起战略性的人才梯队与没有不断扩展其规模同时成立,对题干中的逻辑关系没有作用,不能削弱;D项:没有不断扩展其规模与吸纳人才和培养人才同时成立,对题干中的逻辑关系没有作用,不能削弱。

故正确答案为A。

上述题目是一道削弱论证的题目,题干显然是可以翻译成“A→B”的形式的,而“A→B”的矛盾命题为“A且—B”,因此,只要在选项中找到“A且—B”就能够对论点形成强有力的削弱。

Cujeic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Cujeic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Cujeic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第一篇:Cujeic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人力资源管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B)A.把人当成“上帝”,一切都服从、服务于“上帝” B.把人当成组织中最具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要素 C.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见D.关心员工生活,提高员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2.“深入工作现场,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工作情况”是以下哪种工作分析法的优点(B)A.写实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参与法3.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正在向着战略性的方向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是(A)A.人力资源规划B.人力资源成本管理C.人力资源开发D.人力资源绩效管理4.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供给的预测,常用的方法有:马尔可夫分析法、档案资料分析法和(B)A.趋势分析法B.管理者继任模型C.德尔菲法D.回归预测法5.某公司今年离职人员数为30,而今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数为150,那么,该公司的人员变动率是(A)A.20%B.10%C.15%D.25% 6.我国组织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A)A.人力资源过剩B.人力资源浪费C.人力资源不足D.人力资源管理不当7.当职位空缺有许多种,而且在某一特定地区内又有足够的求职者的情况下,应该使用以下哪种招募形式(B)A.报纸B.广播电视C.杂志D.招募现场的宣传资料8.在人员甄选活动中,对一个人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检测称之为(C)A.能力测试 B.人格测试 C.成就测试 D.兴趣测试9.在人力资源规划中,为了保持组织在中、长期内可能产生的职位空缺而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称为(D)A.人力分配规划B.调配规划C.晋升规划D.招聘规划10.世界上第一个兴趣测验量表是(A)A.斯特朗男性职业兴趣量表 B.比奈-西蒙量表C.库德职业兴趣测验D.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11.用轻的秤砣冒充重的秤砣会造成(B)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信度变化D.效度升高12.下图反映的是(C)A.信度高效度高B.信度高效度低C.信度低效度低 D.信度低效度高13.考核绩效中最简单也最常用的工具是(A)A.图表评定法B.交替排序法 C.配对比较法 D.强制分布法14.360度考核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A)A.信度B.效度C.可接受度 D.完备性15.失业保险所属的员工福利类型是(B)A.企业福利B.法定福利C.生活福利D.有偿假期16.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企业有义务最大限度地利用员工的,并要为每一位员工都提供一个不断成长以及挖掘个人最大潜力和建立成功职业的机会。

2020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理论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

2020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理论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

2020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理论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单选题]1.()是指调查者通(江南博哥)过信函寄送的方式,把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发送给被调查者展开调查的方法。

A.问卷调查询问法B.会议调查询问法C.函件调查询问法D.当面调查询问法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函件调查询问法又称函件询问法或函件调查法,是指调查者通过信函寄送的方式,把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发送给被调查者展开调查的方法。

[单选题]2.劳动定额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定额工作方面的行动准则和()。

A.活动规范B.行为规范C.行为准则D.活动准则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劳动定额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定额工作方面的行动准则和活动规范。

[单选题]4.外部招聘的局限有()。

A.将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提拔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岗位上工作B.可能会在组织中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影响C.容易造成“近亲繁殖”D.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外部招聘的局限有:①筛选难度大,时间长;②进入角色慢;③招聘成本高;④决策风险大;⑤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单选题]5.()属于竞聘上岗的理论基础。

A.适才适所原理B.人得其位原理C.能级匹配原理D.能岗匹配原理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竞聘上岗的理论基础是能岗匹配原理。

[单选题]6.()是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为前提,以法律共同体的普遍的法律确信为基础。

A.地方性劳动法规B.习惯法C.判例法D.劳动规章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习惯法是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习惯)为前提,以法律共同体的普遍的法律确信为基础。

[单选题]7.社会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人口。

A.50%B.70%C.85%D.100%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现代劳动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2023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3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3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60题)1、企业综合平衡的任务不包括()。

A.最优经济效果B.最优比例C.最优发展速度D.最优战略【答案】 D2、关于“岗位指南”这种培训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岗位指南就是岗位说明书B.岗位指南必须像技术手册那样精确C.岗位指南使包含许多复杂步骤的任务简单化D.岗位指南无法代替培训,它增加了培训成本【答案】 C3、以下方法中,适合为那些经常需要人际沟通的岗位选拔员丁的是()A.案例分析B.公文筐测试C.管理游戏D.无领导小组讨论【答案】 D4、省时、能尽快检查出某种测试方法效度的测试效度类型是( )。

A.预测效度B.费用效度C.内容效度D.同侧效度【答案】 D5、事物内部变量间的关系分为()。

A.确定性关系和函数关系B.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C.相关关系和不确定性关系D.不确定性关系和确定性关系【答案】 B6、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

A.劳动力供给量B.劳动力供求C.劳动力需求量D.劳动力需求【答案】 C7、以下关于劳动争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劳动争议B.是否遵循法律规范和合同规范是劳动争议的实质C.权利争议通常是因订立.变夏劳动合同所引起的D.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可能成为劳动争议的当事人【答案】 A8、( )强调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应以己之长补他人之短。

A.要素有用原理B.能位对应原理C.互补增值原理D.动态适应原理【答案】 C9、基于互联网的360度考评的优势不包括()A.提高了考评结果的有效性B.降低了评价过程的复杂性C.能保持评价过程的适时性和动态性D.克服了地域差异对绩效考评的影响【答案】 A10、()是组织设计的最基本原则。

A.专业分工与协作原则B.任务与目标原则C.有效管理幅度原则D.集权与分权原则【答案】 B11、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023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2023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2023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单选题(共40题)1、()是指同一个工资等级中,最高档次的工资水平与最低档次之间的工资差距。

A.工资差距B.工资档次C.等级重叠D.浮动幅度【答案】 D2、 ( )作为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是连接雇主与雇员的桥梁( )A.工资B.劳动关系C.劳动法律关系D.事实劳动关系【答案】 A3、省时、能尽快检查出某种测试方法效度的测试效度类型是( )。

A.预测效度B.费用效度C.内容效度D.同侧效度【答案】 D4、以下关于360度考评方法说法错误的是()A.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被运用于英国军方所设立的评价中心B.主要强调全方位客观地对员工进行考评C.又称为全视角考评方法D.李宁公司也采用了360度考评方法【答案】 A5、关于职业劳动,正确的说法是()。

A.职业劳动是人们无奈的选择B.职业劳动是人们谋生的手段C.职业劳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竞争加剧的结果D.职业劳动是人生的全部内涵【答案】 C6、以下关于企业组织结构整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改良式变革B.是组织设计中的第二步工作C.是企业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D.主要解决结构分化时出现的分散倾向和实现相互协调的要求【答案】 A7、()是指员工所感觉到的报酬结果决定方式的公平性。

A.分配公平B.程序公平C.互动公平D.制度公平【答案】 B8、下列不属于绩效薪酬制形式的薪酬制度的是()。

A.计件薪酬制B.薪点薪酬制C.销售提成制D.佣金制【答案】 B9、(2015年11月) 以下关于劳动争议当事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狭义上的当事人仅指申请人和被申请人B.申请人是提出仲裁要求,请求权利保护的主体C.被申请人是指该项劳动争议仲裁请求的相对人D.职工与用工单位发生争议,该单位是争议当事人【答案】 D10、以()为导向的薪酬结构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忱和责任心。

A.行为B.工作C.绩效D.技能【答案】 B11、“你好像不太适合我们这里的工作,你看呢?”属于()面试问题。

2023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2023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2023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方法研究是一种寻找最经济和最合理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的管理技术,以下不属于方法研究内容的是()。

A.过程分析B.动作分析C.标准资料分析D.作业分析【答案】 C2、心理学家常把人类的表情分为三种,不属于这三种表情的是()。

A.面部表情B.身体表情C.内部表情D.言语表情【答案】 C3、下列陈述中与招募工作时采用培训战略有关的是()。

A.在组织需要在短期内迅速填补职位空缺时,不宜采用这种战略B.组织将来可能要承担较高的人工成本C.搜寻的时间成本会很高D.对求职者的工作经验要求较少,因而较容易获得合格的求职者【答案】 D4、“通过工作分析可以准确地掌握企业内部职位更替、工作职责变化或人员需求变化并进行分析,进而明确职位设置,确定职位职责与任职者要求等要素”是指工作分析在()方面的作用。

A.人员招聘B.员工职业生涯规划C.人力资源规划D.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答案】 C5、某高新技术公司一直以来发展速度较快,近期由于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主营业务出现较大波动。

人力资源经理发现,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受到明显影响,离职率上升,研发部已有3位年轻业务骨干辞职;售后服务部员工的工作错误率增加,被投诉率上升,员工开始有了抱怨。

几位老员工通过多种形式给人力资源经理提出了建议。

基于以上情况,人力资源经理建议公司启动工作满意度调查,以了解员工满意度下降的原因。

公司高层管理者表示同意,并强调要深入了解员工对工作的期望,找准员工目前工作与期望的“理想工作”之间的差距,并想方设法满足员工对工作的合理期望。

A.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模型理论B.工作满意度的多维度模型理论C.工作满意度的差异模型理论D.工作满意度的均衡水平模型理论【答案】 C6、下列选项中,关于员工关系与劳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劳资关系涉及代表员工的工会B.劳资关系是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内部关系,员工关系是超越组织范围的集体协商关系C.员工关系管理的关注点是通过处理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来确保实现组织目标D.员工关系管理会涉及员工参与管理、满意度测量等内容【答案】 B7、工作态度与价值观相比,其稳定性()。

2024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

2024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

2024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单选题(共45题)1、内部招募常常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包括()。

A.员工之间过度竞争B.员工可能会感到不满或者不公平C.容易形成近亲繁殖的现象D.缺乏了解可能会出现招募失误【答案】 D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斯兰和杰克逊定义的职业倦怠表现方面的是()。

A.情绪衰竭B.人格解体C.动机减弱D.个人成就感丧失【答案】 C3、在一些地区,高级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可以达到每个月5000~8000元,而一些没有技术和经验的普通工人的月工资收入只有1000~2000元,这两种工人之间的工资差别属于()性工资差别。

A.补偿B.垄断C.随机D.竞争【答案】 D4、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后()日内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登记。

A.5B.10C.15D.30【答案】 C5、(2020年真题)下列情形不违反《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相关规定的是()。

A.安排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夜班劳动或者延长其工作时间的B.雇佣残疾人员工作的C.未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的D.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少于国家规定假期的【答案】 B6、政府追求的主要宏观经济目标之一是()。

A.实现充分就业B.提高最低工资水平C.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D.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功能【答案】 A7、薪酬是指()。

A.员工因为雇佣关系的存在而从雇主那里获得的所有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以及有形服务和福利B.一个组织根据员工所承担或完成的工作本身或者是员工所具备的完成工作的技能或能力而向员工支付的稳定性报酬C.员工因为雇佣关系的存在而从雇主那里获得的所有经济收入D.员工因为雇佣关系的存在而从雇主那里获得有形服务和福利【答案】 A8、下列各项不是培训与开发需求分析的主要来源的是()。

A.组织分析B.市场分析C.工作任务分析D.人员分析【答案】 B9、造成过度劳动和过劳死有6个方面的因素,其中()是“过劳”问题产生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2021年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理论知识考前习题五(2)

2021年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理论知识考前习题五(2)

2021年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理论知识考前习题五(2)一、单项选择题1.知识考试中的百科知识考试又称为()。

A、深度考试B、广度考试C、口试D、结构考试参考答案:B2.向应聘者了解对招聘工作的意见的表格是()。

A、报名表B、登记表C、简历表D、信息反馈表参考答案:D3.知识考试也称为()。

A、技术考试B、笔试C、口试D、不确定参考答案:B4.从现在的情况看,很多原来属于新员工进厂后的适应阶段进行的工作,已经提前到招聘阶段进行。

这体现了招聘工作中()的创新。

A、招聘工作向战略高度发展B、招聘是在获得一种资源C、计算机等新的工具和技术在招聘中越来越被普遍运用D、招聘工作的内容越来越扩大参考答案:D5.根据被测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题目,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此来测评应聘者的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方法是()。

A、笔迹学法B、知识考试C、案例分析D、情景模拟参考答案:D6.人力资源管理从战术管理层次上升到战略管理层次,这种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需要招聘工作的支持。

这体现了招聘工作的()创新。

A、招聘工作向战略高度发展B、招聘是在获得一种资源C、筛选工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D、计算机等新的工具和技术在招聘中越来越被普遍运用参考答案:A7.企业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寻找、吸引具备资格的个人到本企业来任职,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聘用的过程称为()。

A、员工挑选B、员工筛选C、员工招聘D、员工聘用参考答案:C8.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发布招聘广告和搜选应聘者,已经开始变得普遍。

这体现了招聘工作的创新中的()。

A、招聘工作向战略高度发展B、招聘是在获得一种资源C、筛选工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D、招聘工作的内容越来越扩大E、计算机等新的工具和技术在招聘中越来越被普遍运用参考答案:E9.问题事先已经准备好,而且对每一个应试者所提的问题都是一样的。

2020年人力资源管理四级专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3套

2020年人力资源管理四级专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3套

2020年人力资源管理四级专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一一、简答题1、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和目标是什么?答:人力资源管理是站在组织整体的高度上,为将组织的目标和员工的目标有效地整合与协调一致而进行的科学管理工作。

其最终结果是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获取、保持、评价、发展和调整等一系列活动,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作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战略层在于协助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管理层在于达成组织目标和员工目标的协调一致;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职标职能层在于在组织活动的各个环节使人力资源实现效用最大化。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和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哪些?答: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包括:外部环境:(1)社会经济,包括普通民众的利益和态度、组织的社会责任、经济的景气程度、经济结构的调整等。

(2)行业结构与产品市场。

(3)劳动力市场。

(4)政府法规。

(5)社会团体组织。

内部环境:(1)委托---代理关系。

(2)高层管理者的经营理念。

(3)企业远景与战略规划。

(4)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

(5)生产技术工艺。

(6)企业财务实力状况。

3、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有哪些?答: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组织的一个基本职能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组织对其员工这种特殊资源的特殊管理活动,它需要通过一系列子职能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发挥系统整体的功能。

包括获取、保持、发展、评价和调整。

二、案例分析题1.背景材料:某企业销售部的一名司机,是位老职工,有三十年工龄,出于企业原来薪酬分配制度的不合理,造成该职工收入高于市场上该岗位的薪酬水平,这次企业进行薪酬调整,按岗位评价结果确定岗位工资,司机岗位的工资也按市场价来确定,在薪酬测试时,怎样分析处理这位司机的薪酬。

答案要点:1、进行市场薪酬调查,合理确定司机价位。

2、进行岗位评价确定薪酬等级。

3、与工作绩效挂钩,体现效率优先。

4、适当考虑工龄补助,体现兼顾公平。

2.背景材料: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企业对员工培训出现了两种情况:一般比较优秀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培训机制,因为在以人为本的公司里搞高员工的素质,使之能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是十分重要的,即使对员工本人来说,往往也会十分看重公司的培训,经过培训的员工身份也会大大提高,有远见的公司把培训当作是留住员工的激励措施和企业的动力之源。

2023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通关检测卷附带答案

2023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通关检测卷附带答案

2023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通关检测卷附带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不属于招募工作中高薪战略的是()A.搜寻的时间成本会很高B.可增强对求职者的吸引C.能够快速吸引到高质量的求职者.招募工作比较容易完成D.组织将来可能要承担较高的人工成本【答案】 A2. 下列人群中,不能称为团体的是()。

A.一支球队B.一家电视台派出的报道某球赛的多名记者C.足球场的工作人员D.一场球赛中的球迷【答案】 D3. 关于招募广告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组织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招募到合适的求职者或大批求职者的时候,刊登广告还是比较有效的B.招募广告不能帮助组织吸引潜在的合格求职者C.招募意告存客观上还能产生一种广告效应,即提高组织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D.地方报纸上的分类广告不利于组织有针对性地招募具有特定技能水平的求职者【答案】 B4. 下列关于生物型工作设计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种基于工效学思想的设计方法B.注重的是人的身体能力和身体局限C.关心人的心理能力与心理局限D.该方法非常关注对机器和技术的设计【答案】 C5. 下列劳动强度的分级方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劳动时的氧气消耗划分B.根据能量消耗划分C.根据心理指数来划分D.根据我国人民的饮食营养及各种活动的能量代谢需要划分【答案】 C6. 下列李某提出的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李某不满意约定的竞业限制内容B.李某履行劳动合同已经超过1年C.李某已经将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提前30日书面通知了甲公司D.甲公司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答案】 D7. 就业登记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劳动者个人信息B.就业类型C.就业所属行业D.就业单位【答案】 C8. 组织承诺的因素中,对员工的相关工作行为影响最为明显的是()。

A.情感承诺B.规范承诺C.继续承诺D.经济承诺【答案】 A9. 下列加班情况中,属于不支付加班费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外文翻译题目民营企业人才储备计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学院商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外文题目Differentiation Of Skills, Firms’ Recruitment Strategy And Unemployment Benefits In An Efficiency Wage Model 外文出处De Economist外文作者Frédéric Gavrel原文:Differentiation of Skills, Firms’ Recruitment Strategy andUnemployment Benefits in an Efficiency Wage ModelFrédéric GavrelSummary: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recruitment strategy of firms depends on the state of the labour market. In order to account for this fact, we build a matching model wher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kills is explicit. Along the line of Salop 1979b workers and firms are distributed on the same circl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points on this circle measures the mismatch between a firm and a worker. Another feature of this model concerns wage setting. In a natural way, wages are subject to the constraint that ‘good’ workers (i.e. workers who are not ‘too’ far on the circle prefer to keep their job. In addition, on a suggestion by Phelps 1992, we assume that workers who quit their job are not eligible to unemployment insurance. Two main results are established. First, the lower the tightness of the labour market the more stringent the requirements of firms are. Second,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incentive constraint, unemployment benefits appear to raise employment.Key words: differentiation of skills, matching, recruitment strategy, efficiency wage, unemployment benefits1 INTRODUCTIONSince the early 1990s, many analyses of the labour market rest on a matching model. According to this approach,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workforce and the jobs and the imperfect information of agents explain why unemployment and vacancies can permanently coexist and why the so-called Beveridge curve does not coincide with one of the axes of the diagram.For the sake of simplicity, standard matching models Pissarides 1990 formalize the frictions of the labour market by assuming that the hiring flow per period rises continuously with the stock of unemployed people and vacancies. However, though a simple and useful tool, this hiring function is subject to serious limits.First, it is a shortcut and, from a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such an ‘adhocery’is quite unsatisfactory. Overall, this tool of analysis occults some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hiring process.In particular, the hiring flow depends on the behavior of firms whose recruitment strategy reflects the tightness of the labour market.On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account for this fact. To that purpose, we build a matching model wher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workers and jobs as well as the searching behaviour of the unemployed are explicit. The hiring process is then based on microeconomic grounds.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agents, we adopt the approach of Salop( 1979b).Workers and firms are distributed on the same circl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points on this circle measures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 requirements of a firm and the skill of a worker. Regarding job search, we assume that workers issue one application in each period until they find an acceptable job. Another feature of this model concerns wage setting. Usually, in matching models, wages are negotiated :the surplus created by the formation of an employer-employee pair is divided between both parties according to their bargaining power. Here,in a natural way, we assume that firms decide on wages so that ‘good’ workers( i.e. workers who are not ‘too’ far on the circle )prefer to keep their job. In other terms, as in Phelps (1970) and Salop (1979a), wages are subject to an incentive constraint, the ‘no quitting’constraint. Taking their wage decision, firms then face a trade-off between their labour costs and the probability of filling their vacancies which rises with the number of workers who are ready to accept their wage offer.In addition, on a suggestion by Phelps (1992), we assume that workers who quit their job are not eligible to unemployment insurance. In other terms, only workers whose jobs are destroyed can receive unemployment benefits.Two main results are established. First, the lower the tightness of the labour market the stronger the requirements of firms are. Second,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incentive constraint, unemployment benefits appear to raise employment.The paper is organized as follows. Section 2 presents the model. In section 3, we study the behaviour of firms and their recruitment strategy. In section 4, we study the equilibrium and the comparative statics of the model. The last section collects some final comments.2 THE MODELThe economy includes two sets of numerous risk-nautral agents: the workers and the firms. The workers, in number N, are heterogenous. The jobs which the firms offer them areheterogenous too.All the workers are infinitely lived. On the contrary ,the firms, which produce the same good, can die. We assume that, at each period, the firms face a constant risk of destruction; its probability is denoted by s. The firms are then eternally young like the households in Blanchard and Fisher(1989).By the law of large numbers, a share, s, of the firms disappears at each period. However, the free entry of new firms on the market stabilizes their number. All the agents have the same discount rate, r. Let R denote the sum (1+r).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workers and jobs, we use the tool of analysis of Salop (1979b).2.1 The cirle of skillsWe assume that the set of the workers is uniformly distributed on a circle which circumference is equal to two(see Figure 1).This distribution is exogenous. The position of a worker on this circle does not represent his spatial localization or the level of his ability but the ‘type’ of his skill.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irms on the circle, which is endogenous, is uniform too.1 Likewise, the position of a firm on the circle represents its ‘type,’ that is the skill which perfectly suits its needs. When differentiation is modelled with a circle, each job and each worker face the same situation. Indeed, each job, whatever its requirements, faces the same distribution of more or less suitable workers. The model makes the heterogeneity of jobs and workers compatible with the symmetry of their situation. So, workers have the same hiring opportunities and employers adopt the same recruitment strategy. In short, the circle symmetry allows me to base the usual matching model (Pissarides( 1990)) on microeconomic grounds.Le t’s consider two points A and B on the circle of skills. Let l be the distance between A and B ( 0≤l≤1). This distance measures the match between the type of a worker located in A or a firm, respectively and the type of a firm located in B or a worker, respectively. Thus, the match is perfect when the distance l equals zero. On the opposite, the mismatch is maximum when l reaches unity.Each active firm employs only one worker. The production of an active firm is a constant denoted by y. In other words, we assume that production y does not depend on mismatch l. Conversely, the mismatch affects the effort which workers have to perform in order to reach production y. Consequently, the disutility of a worker is an increasing function in distance l between his skill and the needs of the firm which employs him.2.2 Hiring process and flow equilibriumFollowing the job search theory of Mc Kenna (1985), we assume for simplicity that each unemployed issues just one application per period. Because they have no priori information about job offers, the hiring firm they meet is drawn at random. One important assumption is that when a meeting occurs, information is asymmetric. Only firms know the type of their applicants. But, this asymmetry lasts for just one period the hiring period and the new employees learn the type of their job when they start working. Although unusual, this assumption about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both parties is quite natural in this context. Specifically, we assume that the examination of applicants is accurate enough to predict the firms with the perfect knowledge of their characteristics. They can then measure the extent of the mismatch. Conversely, workers do not learn about jobs before work begins. Indeed, for wage setting to be derived from the no quitting condition, the information of workers must be postponed until the beginning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en, jobs’ attributes can be experienced. As a consequence, firms decide on the mismatch limit, that is, the distance to their own type, denoted by, above which an applicant will be rejected. At this stage of the analysis, the limit is exogenous.2.2.1 The hiring functionLet U be the number of unemployed and V the number of vacancies. The tightness of thelabour market is then given by the ratio Hence, one can show see Appendix A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filling a vacancy, denoted by q, is determined by:Indeed, to fill its vacancy, a hiring firm only needs to meet just one employable worker, that is a worker whose type is not further than the limit. For obvious reasons, more selectivity (i.e.a decrease in λ) and either more vacancies or less unemployment (i.e.an increase in θ)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filling a job. Total hiring of workers, denoted by H, derives then from the following function:One can easily verify that this hiring function exhibits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with respect to variables U and V. The hiring probability p obtains by dividing total hiring H by unemployment U:Clearly, probability p is an increasing function in mismatch limit. In Appendix B, we establish that p is also an increasing function in labour market tightness. Therefore, an increase in mismatch limit less selectivity raises both probabilities p and q.2.2.2 Flow equilibriumIn stationary equilibrium, the flow of the workers who get a job equals the flow of those who loose their job:where (N-U) then represents the level, L, of employment, the number of active firms.2.3 Intertemporal utilities and profitsThe mismatch limit, which is the distance above which firms reject an applicant, stays exogenous. It will be determined when we study the behaviour of firms section 3.To this aim, we first need to state the expression of the expected intertemporal utilities of workers and the intertemporal profits of firms.2.3.1 Intertemporal utilitiesFirst consider the intertemporal utility of an employee. It is a function of the mismatch:.In the current period, this worker receives the net wage: w-E(l). In the next period, either the firm where he holds his job is destroyed and he is laid off for ‘economic reasons’ event of probability s or the firm is still alive and the employee keeps his job. Let W uf denote the intertemporal utility of an eligible unemployment, that is a worker who receives unemployment benefits because he lost his job for economic reasons. In stationary equilibrium, utility w l then satisfies:Consider now the intertemporal utility of an eligible unemployed. In the current period, this worker receives benefit b. Next period, either he remains unemployed (event of probability (1-p)) or he finds a job (event of probability p). In this second case, his intertemporal utility will depend on the effort, E (l), he will have to perform. We then obtain:where denotes the expected intertemporal utility of a worker who finds a job (that is, knowing that he found a job). Since the mismatch degree, l, is uniformly distributed on theinterval,conditional expectation is determined by:Let denote the average disutility of effort:We then have:Similarly, the intertemporal utility of an eligible unemployed ,that is an unemployed who does not receive benefit b because he left his job voluntarily, writes:2.3.2 Intertemporal profitsEach firm offers a single job which is either vacant of filled. Firms maximise the intertemporal profit of vacancies with respect to. They then decide on the set of workers who are eligible for their jobs. From, we directly deduce the value of w, because both variables are linked together by the ‘no quitting’condition. Firms then have an optimal hiring behaviour. However, because of the assumption of no barriers to entry, new firms are created as long as profits remain positive. Consequently, the intertemporal profit of a vacant job necessarily equals zero. When production begins, the firm’s decision process is closed.One worker has been selected and the wage he will earn is already set. The same goes for the value of the occupied job,J F.3.wage setting and firms selectivity3.1 wage settingThe wags must be high enough to discourage employees whose mismatch is below iimitto quit their job. Hence, wage w must ensure that:Because firms maximize their profit, this incentive constraint holds as an equality. We then obtain the no quitting condition:Given this latter condition, equations 5,6,9,and 10 allow to exhibit the wage setting equation. To that aim, consider the average intertemporal utility W. Combining equations 9 and 6 gives:Hence, the intertemporal utilities W u f and W uqFinally, imposing the no quitting condition (equation 17), we get the wage setting equation:According to it, the wage is an increasing function in the hiring probability p. This is because, for obvious reasons, an increase in probability p raises the intertemporal utility of the ineligible unemployed more than it raises the intertemporal utility of a marginal employee. Others things equal,expected utility W uq would turn out higher than expected utility W(λ).Since the wage effect on W(λ) is stronger than on W uq, the no quitting constraint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w.译文:在一个高效工资模式中,企业在人才招聘策略和失业救济金之间的技术区别Frédéric Gavrel摘要:众所周知,公司的招聘策略依赖于国家的劳动力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