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区环境监控管理规程

合集下载

洁净区环境(温湿度、压差、照度、风速、悬浮粒子)监控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环境(温湿度、压差、照度、风速、悬浮粒子)监控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环境(温湿度、压差、照度、风速、悬浮粒子)监控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一个洁净区环境(温湿度、压差、照度、风速、悬浮粒子)监控的操作规程,规范压差、温湿度、照度、悬浮粒子操作,确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适用于我公司洁净区环境(温湿度、压差、照度、风速、悬浮粒子)监控的的操作。

3、责任:质量部、生产设备部、注射剂车间QA监控员、固体制剂车间QA监控员对此规程的实施负责。

4、内容:4.1、洁净室内温湿度的监控:4.1.2、监测标准:洁净室(区)的温度和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温度控制在 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4.1.4、QA监控员每批生产前、生产中两次随机观察操作间内的温湿度计,符合标准要求,并做好记录。

4.2、压差:4.2.1、监测标准:空气洁净度不同的洁净室(区)之间的压差应≥10Pa,空气洁净度要求高的洁净室(区)对相邻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低的洁净室(区)一般要求呈相对正压。

产尘间保持相对负压。

4.2.2、QA监控员每批生产前、生产中两次随机观察操作间内的压差计,应符合标准要求,并做好记录。

4.3、洁净室照度:4.3.1、监测标准:主要工作室的照度应达到300LX,辅助室及走廊照度应大于150LX。

对照度有特殊要求的生产部位看设置局部照明。

主要工作室,一般照明的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7。

4.3.2、测试仪器:照度仪。

4.3.3、QA监控员每季度用照度仪按照“照度仪标准操作规程”对操作间内的照明灯进行监测,应符合标准要求,并做好记录。

4.4、风速:4.4.1、监测标准:A级单向流风速≥0.36m/s~0.54m/s。

4.4.2、测试仪器:风速仪。

4.4.3、QA监控员每半年用风速仪按照“风速仪标准操作规程”对操作面的风速进行监测,应符合标准要求,并做好记录。

4.5、悬浮粒子的监测:4.5.1、测试仪器:尘埃粒子计数仪。

4.5.2、操作步骤:4.5.2.1、仪器开机接通电源,预热至稳定后,将采样管接入仪器自净口,仪器开始自净至悬浮粒子数为零。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

一、目的:建立洁净区的管理标准,监测环境是否达到规定的洁净级别。

二、范围:适用于生产车间洁净区域和微生物限度室。

三、责任1. QC室主任对本规程的制定负责;2. QC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四、内容1. 悬浮粒子1.1 监测频率和限度如下表:“静态”标准。

1.2 监测方法1.2.1采样管道必须干净,严禁渗漏,严格按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尘埃粒子计数器,并定期对仪器作检定。

应使用采样管较短的便携式尘埃粒子计数器,避免≥5.0μm悬浮粒子在远程采样系统的长采样管中沉降。

1.2.2动态测试可在常规操作过程中进行,证明达到动态的洁净度级别。

1.2.3可根据需要采取静态测试或动态测试,静态测试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测试报告中应标明所采用的测试状态。

1.2.4在静态测试时,对单向流洁净室(区)而言,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m后开始。

对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m后开始。

1.2.5测试人员应穿戴好与其洁净度相适应的工作衣、工作帽,采样时应在采样口的下风侧。

1.2.6应按采样点布置规定布置采样点位置及其数目,布置采样点应避开回风口,最小采样量应按其相应规定确定。

1.2.7最少采样点数目如下表:1.2.9采样次数的限定:对任何小洁净室(区)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的数目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

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多于1次,且不同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

1.2.10更换初中高效过滤器之后必须监测,合格后才可正常运转。

2. 沉降菌2.1 监测频率和限度如下表:2.1.1表中数值均为平均值。

2.1.2单个沉降碟的暴露时间可以少于4小时,同一位置可使用多个沉降碟连续进行监测并累积计数。

2.2 监测方法2.2.1沉降菌的测试点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和气流扰动较小的地方。

采样点的布置参照GB/T 16294-2010执行。

2.2.2采样点的位置:一般在离地面0.8m~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洁净区环境监控管理规程

洁净区环境监控管理规程

1目的规范洁净区环境监控管理,确保洁净区的环境符合GMP要求。

2范围适用于各生产车间的洁净区的监控。

3职责QA负责各车间洁净区的环境监控。

4内容4.1定义4.1.1静态4.1.1.1静态a:洁净室(区)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安装完毕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生产工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室(区)内没有生产人员的状态。

4.1.1.2静态b:洁净室(区)在生产操作全部结束,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20min自净后。

4.1.2动态:洁净室(区)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设备在指定的方式下进行,并且有指定的人员按照规范操作。

4.2测试项目、标准及频次4.2.1风速、风量及换气次数4.2.1.1风速测试:A级区进行风速测试,检测频次:每个月一次。

4.2.1.2风量及换气次数测试:A级区外的其它区域测量风量及换气次数。

检测频次:至少每年一次。

4.2.1.3标准a.A级区风速:层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0.36-0.54m/s。

b.换气次数:B级洁净室换气次数n≥50次/h,C级洁净室换气次数n≥25次/h,D级洁净室换气次数n≥15次/h。

4.2.2流型4.2.2.1检测区域:A级区,检测频次:至少每年一次。

4.2.2.2标准:应为层流4.2.3压差4.2.3.1检测频次:正常投产时每天一次。

4.2.3.2标准a.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等级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不低于10帕斯卡。

b.相同洁净度等级不同功能的操作间之间应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4.2.4温度、相对湿度4.2.4.1检测频次:正常投产时每天一次。

4.2.4.2标准: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

4.2.5高效过滤器检漏4.2.5.1检测频次:A级区每半年用尘埃粒子计数扫描巡检法进行一次过滤器完整性测试,每年用气溶胶法进行一次过滤器完整性测试;B级、C级区每年用气溶胶法进行一次过滤器完整性测试,D级区每年用尘埃粒子计数扫描巡检法进行一次过滤器完整性测试。

洁净区监控管理规程

洁净区监控管理规程

洁净区环境控制管理规程GMP管理文件目的:建立洁净区环境控制管理规程,使洁净区的洁净级别符合规定。

责任范围:洁净区。

责任人:品质部负责人、生产部负责、化验室负责人、车间负责人及质量检查员。

内容:1、洁净区日常监测项目:压差、温湿度、尘埃粒子数和沉降菌。

1.1压差:压差应符合规定,即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10帕。

监测频率为生产时每日两次,由QA负责检查。

1.2温湿度:洁净区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之间为宜。

监测频率为每日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由QA负责检查。

1.3悬浮粒检测:1.3.1测试方法: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测定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粒直径的悬浮粒子数,来评定洁净室内的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

1.3.2测试状态静态或动态均可进行;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测试报告中应明确测试状态及人数。

1.3.3测试时间单向流洁净区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10分钟后进行;非单向流洁净区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30分钟后进行。

1.3.4采样位置:采样点一般在离地0.8m高度的平面上布置。

1.3.5采样点数目1.3.6采样次数:对任何小洁净室或局部完全净化区域,采样点的数目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

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1.3.7采样量:1.3.8标准规定:生产操作全部结束,操作人员撤离生产现场并经30分钟自净后,洁净区的悬浮粒子应达到表中的“静态”标准。

1.3.9频率:外用溶液生产线:一次/六个月,洗剂及辅料生产线:一次/三个月微生物室:一次/月特殊情况下如厂房改造,更换过滤器时,需要在工作完成后进行测定。

1.4 沉降菌检测1.4.1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1.4.2采样位置:采样点一般在离地0.8m—1.5 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1.4.3采用时间:静态测试培养基暴露时间为30min以上,动态测试时培养基暴露时间为为不大于4h。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

1 目的制定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以规范洁净室(区)的环境监测,确保洁净室(区)的洁净度达到标准。

2 范围适用于洁净区的温湿度、压差、风速、风量、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的测试。

3 责任化验室环境检测人员、QA人员、原料车间。

4 引用标准4.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4.2《中国药典》(2015版)。

5 流程图N/A6 内容6.1环境监控简介6.1.1环境监控对象包括空气、表面和人员。

6.1.2监测项目包括温湿度、压差、风量风速、悬浮粒子、微生物监测等。

其中,微生物监测包括空气微生物监测、表面微生物监测以及人员卫生监测。

(1)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有浮游菌和沉降菌两种测定方法。

(2)表面微生物监测用来监测生产区域表面以及设备和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数量。

(3)人员卫生监测的关键是手套和洁净服表面的微生物监测。

6.2温湿度的监测6.2.1测试标准6.2.1.1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

无特殊要求时,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6.2.1.2 C级和D级洁净区: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

6.2.2测试周期:每天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6.2.2.1主要房间都应放置温湿度表,可随时观察温湿度变化情况,并记录。

6.2.2.2由空调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监测,并填写监测记录。

6.2.3当发现监测结果超出标准规定的范围时,应立即通知主管领导和空调岗位人员,对空调系统进行调整,记录并归档。

6.3压差的监测6.3.1压差表安装在墙上,可随时观察室内外压力变化情况,并记录。

6.3.2测试时所有空调系统应处于连续运行状态。

6.3.3观察压差时,洁净区所有门应关闭,不许有人穿越房间。

6.3.4监测频率:洁净室(区)的压差每天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6.3.4监测人员:空调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在动态条件下监测,填写监测记录。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制定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以规范洁净室(区)的环境监测,确保洁净室(区)的洁净度达到标准。

2 范围适用于洁净区的温湿度、压差、风速、风量、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的测试。

3 责任化验室环境检测人员、QA人员、原料车间。

4 引用标准4.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4.2《中国药典》(2015版)。

5 流程图N/A6 内容6.1环境监控简介6.1.1环境监控对象包括空气、表面和人员。

6.1.2监测项目包括温湿度、压差、风量风速、悬浮粒子、微生物监测等。

其中,微生物监测包括空气微生物监测、表面微生物监测以及人员卫生监测。

(1)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有浮游菌和沉降菌两种测定方法。

(2)表面微生物监测用来监测生产区域表面以及设备和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数量。

(3)人员卫生监测的关键是手套和洁净服表面的微生物监测。

6.2温湿度的监测6.2.1测试标准6.2.1.1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

无特殊要求时,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6.2.1.2 C级和D级洁净区: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

6.2.2测试周期:每天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6.2.2.1主要房间都应放置温湿度表,可随时观察温湿度变化情况,并记录。

6.2.2.2由空调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监测,并填写监测记录。

6.2.3当发现监测结果超出标准规定的范围时,应立即通知主管领导和空调岗位人员,对空调系统进行调整,记录并归档。

6.3压差的监测6.3.1压差表安装在墙上,可随时观察室内外压力变化情况,并记录。

6.3.2测试时所有空调系统应处于连续运行状态。

6.3.3观察压差时,洁净区所有门应关闭,不许有人穿越房间。

6.3.4监测频率:洁净室(区)的压差每天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6.3.4监测人员:空调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在动态条件下监测,填写监测记录。

洁净区环境监测管理规程

洁净区环境监测管理规程

1.目的
建立洁净区环境监测管理规程,保证生产洁净区达到所要求的洁净级别。

2.范围
洁净区
3.责任
现场监控QA人员,生产操作人员,生产管理人员。

4. 内容
为了有效地防止产品受到污染和质量下降,或将这种可能性降至最低,必须对产品生产洁净室(区)的生产环境加以控制,使生产环境中空气洁净度符合工艺要求。

4.1 定义
洁净室(区):需要对尘粒及微生物含量进行控制的房间(区域)。

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该区域内污染源的进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4.2 空气洁净级别的划分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均应符合空气洁净度级别300,000级要求。

4.3 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标准:
4.4 监测范围(监测点)
4.4.1 车间:;
4.4.2 车间:
4.4.3清洁中心、容器具存放间。

4.5 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及关键操作区设置洁净度的取样点数目及其布置。

4.6 为保证洁净室(区)的洁净度,必须对洁净室(区)内空气的尘粒数和微生物数定期监测,尘粒数每季一次,微生物数每季一次。

4.7 监测结果及时报告车间及有关部门,并做好记录存档。

洁净区环境监测管理规程

洁净区环境监测管理规程

1。

目的:规定了公司洁净区洁净度的测试规则和控制标准。

目的是规范洁净区的洁净度的监测,确保洁净区符合生产及质量检测要求。

2。

范围:适用于我公司所有洁净区的洁净度测试和管理。

3.职责:3。

1。

生产管理部:负责洁净区高效过滤器的检漏和补漏的监督管理工作;3.2。

生产管理部:负责空调净化系统的调试和使用,确保空调净化系统的正常运行;3。

3。

质量管理部QA:负责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测试;3。

4.质量管理部QC:配合负责浮游菌、沉降菌的测试.4。

内容:4。

1.1.洁净区: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功能间或区域。

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4.1。

2.洁净工作台: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挡工作区。

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滤的空气或气体,如垂直层流罩、水平层流罩、垂直层流洁净工作台、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自净器等。

4.1。

3.局部空气净化:仅使室内工作区域特定的局部空间的空气含悬浮粒子浓度达到规定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这种方式称局部空气净化。

4.1.4。

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4。

1。

5。

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细菌集落,简称CFU。

通常用个数表示.4。

1.6.单向流:沿着平行流线,以一定流速、单一通路、单一方向流动的气流。

4。

1.7.垂直单向流:与水平面垂直的单向流.4。

1。

8。

水平单向流:与水平面平行的单向流。

4。

1。

9。

非单向流(曾称为乱流):具有多个通路循环特性或气流方向不平行的,不满足单向流定义的气流.4.1。

10.静态测试:功能间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功能间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4.1.11。

动态测试:功能间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的测试。

4。

1.12.置信上限(UCL)从正态分布抽样得到的实际均值按给定的置信度(此处为95%)计算得到的估计上限将大于此实际均值,则称计算得到的这一均值估计上限为置信上限。

净区环境监测管理规程(适用于化妆品生产企业)

净区环境监测管理规程(适用于化妆品生产企业)

**********科技有限公司GMP文件1目的:建立洁净区环境监测管理规程,规范洁净区环境监测的管理。

2适用范围:适用于化验室洁净区、生产洁净区的监测管理。

3责任者:质量部4管理内容:4.1监测项目包括:温湿度、悬浮粒子、沉降菌。

4.2温湿度为日常监控,由洁净区使用人员负责。

悬浮粒子和沉降菌由质量部负责定期安排监测工作,生产部或化验室人员负责协调工作,QA负责取样工作,化验室负责微生物的检验工作。

4.3悬浮粒子4.3.1测试方法: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测定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粒直径的悬浮粒子数来评定洁净室内的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

测试方法参照GB/T 16292-2010。

4.3.2标准规定4.3.4采样次数:对任何洁净区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数目不得少于2个。

4.3.5监测频率:100级洁净区每季度一次,100000或300000级洁净区每半年一次,特殊情况下如厂房改造,更换过滤器时,需要在工作完成后进行测定。

4.3.6采样量4.4.1测试方法:参照GB/T 16294-20104.4.1.1 培养基: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或沙氏培养基(SDA)4.4.1.2 培养条件:30~35℃培养不少于48小时或20~25℃培养不少于5天。

4.4.1.3 采样位置: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4.4.2 监测频率:100级洁净区每季度一次,100000或300000级洁净区每半年一次,特殊情况下如厂房改造,更换过滤器时,需要在工作完成后进行测定。

4.4.3采样次数:每个采样点采样一次。

4.4.4洁净区沉降菌监测的标准如下:4.5停产期间,可按照监测频率一次性完成所有监测项目。

4.6空气洁净度超过标准时的纠正措施4.6.1当空气洁净度中的悬浮粒子数量超过纠偏限度时,由质量部联合生产部查明原因,如果换气次数和风速均正常,则可通过进行洁净环境重新清洁,按要求净化至少半小时,依法测定,应符合规定;如属过滤器问题,则对初效、中效过滤器进行处理或更换高效过滤器;4.6.2当微生物数量超过纠偏限度时,则必须对此区域进行重新进行清洁,然后重新监测,测试结果应符合规定。

洁净区监控管理规程

洁净区监控管理规程

第 1 页共 1 页
洁净区监控管理规程
一、目的:建立洁净区监控管理规程,确保洁净区的净化环境和洁净度。

二、适应范围:净化车间、洁净室
三、责任人:化验室主任、车间主任、QA人员。

四、规程:
4.1 为确保洁净区的洁净度,定期对洁净区的洁净度进行监测。

4.2 车间每班次均要监测洁净室的温、湿度,并做好记录。

要求温度范围:18~26℃,相对湿度45~65%。

4.3 每天在生产之前查看一次,压差标准应≥10Pa。

4.4 每季度应对关键操作点进行一次尘埃粒子的监测。

4.4.1 D级:
a.尘埃粒子数≥5μm应≤60000个/m3
b.尘埃粒子数≥0.5μm应≤10500000个/m3
4.5 沉降菌测定每季至少1次,室内沉降菌测定点和洁净度测点可相同,采样所用的仪器检测前必须经过消毒灭菌或洁净处理,并经过培养为无菌方可使用。

4.6 洁净度的检查均应有记录,如发现洁净度达不到标准应及时通知车间主任,对洁净室进行消毒或更换过滤介质,及时做好消毒、更换介质记录。

4.7 洁净室区的尘粒和微生物数达不到要求,质量部门有权禁止投料生产。

洁净区环境监测管理规程

洁净区环境监测管理规程

洁净区环境监测管理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洁净区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1.2本标准适用于洁净区环境监测管理。

2.职责
2.1本标准由质量控制部和生产部及车间班组QA人员行使管理职能。

2.2各级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本标准的实施。

3.管理内容与要求
3.1洁净区应根据空气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在使用前或使用过程中,对其环境参数进行定
期监测。

3.2测试项目:温度、相对湿度、压差、风速(风量和换气次数)、照度、尘埃粒子、微生物数(沉降菌、浮游菌)。

3.3根据测试项目的不同,监测工作分别由质量控制部、生产部及车间班组QA人员负责。

3.3.1尘埃粒子、微生物数(沉降菌、浮游菌)的监测由质量控制部负责。

3.3.2风速(风量和换气次数)、照度的监测由生产部负责。

3.3.3温度、相对湿度、压差的监测由车间班组QA人员负责。

3.4如果在监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分析原因,采取检漏、清洁消毒等措施,然后
再次进行监测。

3.5正常生产时监测方法、标准、位置、频次见附表。

3.6正常生产时(停产后小于1个月),监测频次按正常生产标准执行。

3.7正常生产时(停产后超过1个月),停产期间不对其进行监测,恢复生产前应重新对其进行监测。

3.8各参数的监测应严格按规定的方法与步骤进行,并及时做好记录。

附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

1 目的制定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以规洁净室(区)的环境监测,确保洁净室(区)的洁净度达到标准。

2 围适用于洁净区的温湿度、压差、风速、风量、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的测试。

3 责任化验室环境检测人员、QA人员、原料车间。

4 引用标准4.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2010年修订)。

4.2《中国药典》(2015版)。

5 流程图N/A6 容6.1环境监控简介6.1.1环境监控对象包括空气、表面和人员。

6.1.2监测项目包括温湿度、压差、风量风速、悬浮粒子、微生物监测等。

其中,微生物监测包括空气微生物监测、表面微生物监测以及人员卫生监测。

(1)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有浮游菌和沉降菌两种测定法。

(2)表面微生物监测用来监测生产区域表面以及设备和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数量。

(3)人员卫生监测的关键是手套和洁净服表面的微生物监测。

6.2温湿度的监测6.2.1测试标准6.2.1.1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

无特殊要求时,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6.2.1.2 C级和D级洁净区: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

6.2.2测试期:每天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6.2.2.1主要房间都应放置温湿度表,可随时观察温湿度变化情况,并记录。

6.2.2.2由空调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监测,并填写监测记录。

6.2.3当发现监测结果超出标准规定的围时,应立即通知主管领导和空调岗位人员,对空调系统进行调整,记录并归档。

6.3压差的监测6.3.1压差表安装在墙上,可随时观察室外压力变化情况,并记录。

6.3.2测试时所有空调系统应处于连续运行状态。

6.3.3观察压差时,洁净区所有门应关闭,不有人穿越房间。

6.3.4监测频率:洁净室(区)的压差每天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6.3.4监测人员:空调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在动态条件下监测,填写监测记录。

6.3.5监测标准: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10Pa。

洁净环境监控管理规程

洁净环境监控管理规程

1. 目的:1.1. 建立洁净环境监控管理规程,规范洁净区环境监控管理,确保洁净区环境符合GMP要求。

2. 范围:2.1. 适用于公司所有洁净区日常环境监控管理。

3. 职责:3.1. QA3.1.1. 负责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微生物、噪音、照度的检测。

3.1.2. 负责审核、存档洁净区监控记录。

3.1.3. 进行年度洁净区环境趋势分析,并形成年度质量报告。

3.2. 生产部3.2.1. 负责按本标准的规定执行洁净区的温湿度和压差的日常巡检并及时记录。

3.2.2. 出现异常状况应及时向质量部及工程设备部报告。

3.2.3. 出现偏差及时报告质量部。

3.3. QC3.3.1. 负责90mm、55mm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的提供。

3.3.2. 负责沉降菌、浮游菌、表面菌平皿的培养计数以及按本标准的规定出具微生物检测数据。

3.4. 工程设备部3.4.1. 负责完成高效过滤器监测(PAO检漏、风速风量、换气次数)、自净时间的检测。

4. 正文4.1. 定义4.1.1. 洁净室(区):需要对环境中尘粒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的房间(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应当减少该区域内污染物的引入、产生和滞留。

其他相关参数诸如:温湿度、压差等也有必要进行控制。

本文件中统称为洁净区。

4.1.2. 单向流:沿单一方向呈平行流线并且与气流方向垂直的断面上风速均匀的气流。

与水平面垂直的叫垂直单向流,与水平面平行的叫水平单向流。

4.1.3. 非单向流:具有多个通路循环特性或气流方向不平行的气流。

4.1.4. 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悬浮粒子的统计数量来区分的洁净程度。

4.1.5. 静态:洁净区在空调系统已经安装完毕并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生产工艺设备已经安装,但洁净区内没有生产人员的状态(静态a)。

或者洁净区在生产操作全部结束,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20min的自净之后(静态b)。

4.1.6. 动态:洁净区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设备在指定的方式下进行,并且有指定的人员按照规范操作。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操作规程(总2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1.目的建立洁净区环境监测规程,规范洁净区沉降菌、浮游菌、悬浮粒子、表面微生物、温湿度、压差、换气次数及风速的测试,保证产品在规定的洁净级别内进行生产。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洁净区环境的监测。

3.责任3.1.设备工程部:负责协助环境监测异常结果的分析与处理。

3.2.生产部:负责生产洁净区的使用、消毒灭菌、日常维护保养,负责生产洁净区日常环境监测项目。

3.3.质保部:负责洁净区的环境监控,负责跟踪洁净区不合格项的整改;负责实验室洁净区的使用、消毒灭菌、日常维护保养。

4.内容4.1.名词定义:A.洁净区: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功能间或区域。

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B.洁净工作台: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挡工作区。

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滤的空气或气体,如垂直层流罩、水平层流罩、垂直层流洁净工作台、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自净器等。

C.局部空气净化:仅使室内工作区域特定的局部空间的空气含悬浮粒子浓度达到规定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这种方式称局部空气净化。

D.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E.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细菌集落,简称CFU。

通常用个数表示。

F.单向流:沿着平行流线,以一定流速、单一通路、单一方向流动的气流。

G.垂直单向流:与水平面垂直的单向流。

H.水平单向流:与水平面平行的单向流。

I.非单向流(曾称为乱流):具有多个通路循环特性或气流方向不平行的,不满足单向流定义的气流。

A.静态测试:功能间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功能间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

B.动态测试:功能间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的测试。

洁净区(室)环境监测管理规程

洁净区(室)环境监测管理规程

洁净度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4.7.2 纠偏限:
≥0.5μm 2000 2000 20000 200000
静态
洁净度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0.5μm 2800 2800 28000 280000
静态
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5.0μm 12 18 1800 18000
≥0.5μm 2000 20000 200000 不作规定
A级
-
B级
3
C级
30
D级
50
5.4.2 纠偏限:
洁净度级 沉降菌(90mm)

cfu /4 小时
A级
-
B级
4
C级
40
D级
80
200
浮游菌 cfu/m3
7 10 100
浮游菌 cfu/m3
7 10 100
50

表面微生物
接触(55mm) 5 指手套
cfu /碟
cfu /手套
-
-
3
3
15

30

表面微生物
应措施。
5、沉降菌﹑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的测定:
5.1 测试要求:
5.1.1 温度和相对湿度:
5.1.1.1 温度控制在 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 45%~65%。
5.1.2 压差:洁净度不同的相邻洁净室(区)之间压差应≥10Pa。
5.1.3 应在 HVAC 系统至少运行 30min 后进行。
第2页共5页
接触(55mm) 5 指手套
cfu /碟
cfu /手套
-
-
4
4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规范洁净区环境监控管理,确保洁净区的环境符合GMP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各生产车间的洁净区的监控。

3职责
QA负责各车间洁净区的环境监控。

4内容
4.1定义
4.1.1静态
4.1.1.1静态a:洁净室(区)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安装完毕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生产工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室(区)内没有生产人员的状态。

4.1.1.2静态b:洁净室(区)在生产操作全部结束,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20min自净后。

4.1.2动态:洁净室(区)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设备在指定的方式下进行,并且有指定的人员按照规范操作。

4.2测试项目、标准及频次
4.2.1风速、风量及换气次数
4.2.1.1风速测试:A级区进行风速测试,检测频次:每个月一次。

4.2.1.2风量及换气次数测试:A级区外的其它区域测量风量及换气次数。

检测频次:至少每年一次。

4.2.1.3标准
a.A级区风速:层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0.36-0.54m/s。

b.换气次数:B级洁净室换气次数n≥50次/h,C级洁净室换气次数n≥25次/h,D级洁净室换气次数n≥15次/h。

4.2.2流型
4.2.2.1检测区域:A级区,检测频次:至少每年一次。

4.2.2.2标准:应为层流
4.2.3压差
4.2.3.1检测频次:正常投产时每天一次。

4.2.3.2标准
a.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等级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不低于10帕斯卡。

b.相同洁净度等级不同功能的操作间之间应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4.2.4温度、相对湿度
4.2.4.1检测频次:正常投产时每天一次。

4.2.4.2标准: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

4.2.5高效过滤器检漏
4.2.
5.1检测频次:A级区每半年用尘埃粒子计数扫描巡检法进行一次过滤器完整性测试,每年用气溶胶法进行一次过滤器完整性测试;B级、C级区每年用气溶胶法进行一次过滤器完整性测试,D级区每年用尘埃粒子计数扫描巡检法进行一次过滤器完整性测试。

新更换高效过滤器要进行完整性测试。

悬浮粒子检测结果异常,调查怀疑高效泄漏的可进行完整性测试。

4.2.
5.2标准:气溶胶法泄漏率应≤0.03%。

(气溶胶法需外协检测)
4.2.6空气悬浮粒子
4.2.6.1灌装间A级区每批一次在线监测;B级区每个月进行一次动态监测,所有房间每3个月进行一次静态监测;C级区每2个月进行一次监测,动、静态不限;D级区每3个月进行一次静态监测,特殊情况下可进行动态监测。

4.2.6.2标准
各级别空气悬浮粒子标准规定
4.2.7空气沉降菌、空气浮游菌、表面微生物及操作者手套和操作服表面微生物:
4.2.7.1检测频次
不同洁净环境微生物的常规取样频率和监控项目
4.2.7.2标准:
洁净区微生物监测动态标准(1)
沉降菌(90mm)cfu /4小时(2)接触碟(55mm)
cfu /碟
1111
4.3测试完后应及时记录。

4.4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质量管理部和生产制造部负责人。

4.5悬浮粒子和微生物监控警戒和纠偏限度、结果超标时应采取的措施。

4.5.1洁净区(室)动态环境监测内控警戒与纠偏限度规定如下:
洁净区(室)动态环境微生物监测警戒限度及纠偏限度
洁净区(室)静态环境悬浮粒子监测纠偏及警戒限度
4.5.2洁净区(室)静态环境微生物监测限度不得超过动态环境微生物监测限度的警戒限。

4.5.3悬浮粒子测试当浓度达到纠偏限度时必须对操作区进行清洁。

4.5.4微生物测试当数量达到纠偏限度时必须对洁净区及空调系统进行消毒。

4.5.5当悬浮粒子浓度和微生物数量达到纠偏限度时,必须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

4.5.6在停产期长达一个月以上再开工生产前,车间做好清洁消毒后,必须先经QA静态测试车间洁净度,测试合格才能生产。

4.5.7由质量管理部对每季度和全年洁净度监测结果进行趋势分析,形成季度或年度回顾报告,交质量受权人审批。

回顾分析内容:
(1)是否按规定进行监测?
(2)将日常监测数据的回顾监控数据进行汇总,并对数据和趋势进行分析;
(3)出现不合格情况及所采取的措施;
(4)对出现不合格时所生产的产品和批次是否进行了调查和处理。

4.5.8注意事项
4.5.8.1人员卫生监测及表面微生物取样时每点取样面积宜控制在25cm2左右。

4.5.8.2为避免干扰,表面微生物及人员卫生监测应在生产活动结束时取样。

4.5.8.3表面微生物取样时不宜每次均固定在同一点取样,应在取样点附近的不同位置取样。

5相关文件
6附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