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问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1.说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单元中的“集合”部分,属于基础数学概念教学。
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如并集、交集等。
此内容与前后知识点紧密相连,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在于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及运用。
形成这些重点难点的原因在于,集合概念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说学情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易分散,逻辑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分类和计数问题,这为学习集合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由于集合概念的抽象性,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
学习困难预测: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如并集、交集等。
解决策略包括使用具体实例进行演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来加深理解。
3.说教学目标目标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目标达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通过具体实例和动手操作来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
4.说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阐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在于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及运用。
解决这些重难点的具体方法包括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关系分析:重点和难点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练习题含答案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例1】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动物园,可是他们只买了三张票,便顺利地进了动物园,这是为什么?解析:本题只趣味脑筋急转弯。
解答时注意:爸爸的身份最特殊,有两个身份,既是爷爷的儿子又是儿子的爸爸。
解答:爷爷、爸爸、儿子【例2】把2张长度都是10厘米的彩纸重叠粘贴在一起(如下图),重叠部分长多少厘米?如果3张彩纸同样重叠,重叠后的彩纸一共长多少厘米?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集合思想解答重叠问题。
解答时要明确的是2张这样的纸有1个重叠部分,用2张纸的长度和减去重叠粘贴在一起的长度,可得重叠部分的长度;3张这样的纸就会有2个重叠部分,用3张纸的长度和减去重叠部分的长度即可。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得出重叠的长度,然后求出总长度减去重叠部分的长度。
解答:(1)10×2-18=2(厘米)(2)10×3-2×2=26(厘米)或18+(10-2)=26(厘米)答:重叠部分长2厘米,如果3张彩纸同样重叠,重叠后的彩纸一共长26厘米。
【例3】三年级有107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每人至少带一样。
三年级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几人?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集合思想解答春游问题。
解答时利用集合思想分析,这样两样都带的人数被算了2次,也是带矿泉水和带水果的人数比总人数多出的人数。
带矿泉水的有78人和带水果的有77人加在一起,然后减去三年级的总人数就是两样都带的人数。
解答:78+77-107=155-107=48(人)答:三年级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48人。
【例4】3个小朋友猜灯谜,小明猜对了16个,小芳猜对了9个,小东猜对了12个,小芳猜对的9个小明都猜对了,小东猜对的有4个和小明是一样的.(1)小明和小芳一共猜对了多少个灯谜?(2)小明和小东一共猜对了多少个灯谜?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集合思想解答容斥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规律是:总数量=A+B-既A又B。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
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
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
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姓名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出示信息。
出示教科书例1,只出示统计表,不出示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激发“冲突”让学生自由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关注“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学生解答。
关注不同的答案,抓住“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独立思考表达方式,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师: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你能不能借助图、表或其他方式,让其他人清楚地看出结果呢?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2.汇报交流,初步感知集合概念。
(1)小组交流,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全班交流。
请每幅作品的创作者上台介绍自己的思考过程,注意追问“如何表示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体会两个集合中的公共元素构成的交集。
预设1:把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分别列出,把相同的名字连起,就找到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了,有3人。
这样参加跳绳比赛的9人,加上参加踢毽比赛的8人,再去掉3个重复的,应该是14人。
预设2:先写出所有参加跳绳比赛同学的姓名,再写参加踢毽比赛的。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与特征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运算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
2.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理解集合的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集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集合的定义、特征和表示方法,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用集合的表示方法展示出来。
4. 小组展示: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学生评价和讨论。
6.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集合》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基础的集合题目,巩固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拓展练习: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集合的运算题目,提高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思考题: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思考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从直观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够运用集合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思考探究中,逐步建立起对集合的深入理解。
一、导入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集合实例,如水果篮中的水果、文具盒中的文具、班级中的学生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数学广角—集合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数学广角—集合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集合中的元素,并能够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来。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彼此不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2. 集合的表示方法:用大括号{}表示集合,集合中的元素用逗号隔开。
3. 集合的分类: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可以分为有限集、无限集;根据集合中元素的性质,可以分为自然数集、整数集、实数集等。
4.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差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集合的分类与运算,尤其是交集、并集、差集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水果?请大家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写在纸上。
然后,我们把这些水果放在一起,就是一个水果集合。
2. 新课讲解:讲解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分类及运算。
结合实例,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集合知识。
3.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如: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班上所有学生的姓氏;求出班上喜欢篮球和喜欢足球的学生的集合。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集合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分类及运算等重点知识。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家庭成员的关系。
2. 请学生求出班上喜欢唱歌和喜欢跳舞的学生的集合。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了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分类及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掌握集合知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一、说教材:《数学广角——集合》是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知识,涉及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或交集的元素个数。
(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
)本节课教材例1在学生积累了较丰富的学习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向学生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使学生理解用直观图(集合圈)表示“重复现象”的方法,了解直观图(集合圈)各部分的意义,特别是重复部分(交集)的意义,掌握根据直观图列式计算总数(两个集合的并集)的方法。
这样安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逐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
二、说目标: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机结合,通过预学提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成的过程,从而达到感悟知识的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在把握教材意图的基础上,目标定位如下:1.通过预学观察图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集合的意义,获得数学学习的体验。
2.使学生通过理解用直观图(维恩图)表示“重复现象”的方法,学会借助直观图(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3.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三、说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对重复部分的理解。
四、说设计:1.把自主探究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
学生对于“重复的人数要减去”是有经验的,因此在充分尊重学生经验认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先自主探究,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标题:数学广角—集合(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集合中的元素。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
2. 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用具(如计数器、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共同特征,引出集合的概念。
2. 向学生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
二、探究(10分钟)1.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即一个元素只能属于一个集合。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3. 引导学生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如将一组物品按照颜色、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
三、巩固(10分钟)1. 出示一些物品或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2. 让学生用集合的概念和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统计班级学生的性别、年龄等。
四、拓展(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集合表示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让学生尝试用集合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逻辑问题,如“所有人都是学生,所以所有学生都是人”。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集合的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集合的概念和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理解了集合的概念和性质,学会了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概念和性质的关键步骤。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理解集合的确定性和互异性,以及如何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如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2. 集合的元素:让学生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理解元素的特征,能够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3. 集合的运算:学习并掌握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基本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集合的概念,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理解元素的特征。
3. 培养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基本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同学们喜欢的颜色,引出集合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
2. 讲解集合的概念:讲解集合的定义,用大括号表示集合,如{红、蓝、绿}表示喜欢红、蓝、绿颜色的同学组成的集合。
3. 讲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能够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4. 集合的基本运算:讲解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基本运算,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巩固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6. 板书设计: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
7. 作业设计:(1)题目:判断下列元素是否属于给定的集合,并在集合下面画“√”或“×”。
例:{1, 2, 3} √ 4(2)答案:{1, 2, 3} √ 4{5, 6} √ 7{8, 9} × 10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集合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优惠活动等。
三年级上数学广角——集合
三年级上数学广角——集合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要一起来探索数学世界里一个很有趣的部分,那就是集合!集合这个概念呀,听起来好像有点神秘,但其实它就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呢。
比如说,咱们班喜欢踢足球的同学可以看作是一个集合,喜欢画画的同学又可以看作是另一个集合。
那集合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集合就是把一些具有相同特点的东西放在一起。
就像咱们把一堆苹果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篮子里的苹果就组成了一个集合。
咱们来举个例子吧。
假设学校组织了一场运动会,参加跑步比赛的同学有小明、小红、小刚、小李和小王;参加跳远比赛的同学有小张、小赵、小孙、小李和小王。
那参加跑步或者跳远比赛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呢?这时候就要用到集合的知识啦。
咱们可以画两个圈,一个圈代表参加跑步比赛的同学,另一个圈代表参加跳远比赛的同学。
你会发现,小李和小王这两个同学既参加了跑步比赛,又参加了跳远比赛,他们在两个圈的重叠部分。
那咱们来数一数,参加跑步比赛的有 5 个人,参加跳远比赛的有 4个人。
但是因为小李和小王被重复计算了,所以要把他们多算的一次减掉。
那总共参加比赛的同学人数就是 5 + 4 2 = 7 人。
再比如说,咱们去超市买水果。
有苹果、香蕉、橙子、草莓和西瓜。
咱们把这些水果看作一个集合。
如果咱们又把超市里的蔬菜,比如白菜、萝卜、西红柿、黄瓜也看作一个集合,那水果集合和蔬菜集合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集合,它们没有重叠的部分。
集合的知识在咱们解决很多数学问题的时候都很有用呢。
比如说,老师统计班里同学喜欢语文和数学的情况。
喜欢语文的有 20 人,喜欢数学的有25 人,两种都喜欢的有10 人。
那咱们班一共有多少同学呢?同样的,咱们可以先画出两个圈,一个代表喜欢语文的同学,一个代表喜欢数学的同学。
两个圈重叠的部分就是两种都喜欢的 10 人。
那只喜欢语文的同学就是 20 10 = 10 人,只喜欢数学的同学就是 25 10= 15 人。
所以班里同学的总数就是 10 + 15 + 10 = 35 人。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该章节主要介绍集合的概念、特点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集合的定义、集合的元素、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不属于、交叉等)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基本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境一: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文具盒吗?请把你的文具盒里的文具列举出来。
情境二:学校举行运动会,有跳绳、跑步、投掷三个项目,请把参加这三个项目的同学分别列举出来。
2. 例题讲解:例1:请同学们帮小猴把它的水果分类,把它喜欢吃的水果和不喜欢吃的水果分别列举出来。
解:小猴喜欢吃的水果有:苹果、香蕉、橘子。
小猴不喜欢吃的水果有:葡萄、西红柿。
例2:请同学们找出下面图形中不同的部分。
解:图形中不同的部分有两个:三角形和圆形。
3. 随堂练习:练习1:请同学们把下面的物品分成两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物品:苹果、香蕉、橘子、葡萄、西红柿。
分类依据:水果的种类。
练习2:请同学们找出下面图形中相同的部分。
图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4.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列举法:用大括号括起来,里面写上元素。
描述法: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表示集合。
5. 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不属于、交叉。
包含: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不属于:一个元素不属于某个集合。
交叉:两个集合共有的元素。
六、板书设计集合的概念、特点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不属于、交叉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你的家庭成员;(2)你最喜欢的动漫角色;3. 你在学校的好朋友。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问题一、教学内容数学广角——集合问题(第104、105页)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思;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2、过程与方法:经历集合及集合圈的认知过程,掌握填写集合圈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办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重点难点会读取集合圈中的信息,会填写集合圈。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脑筋急转弯:对面走来了两个爸爸,两个儿子,一共有几人?(学生抢答)可是咱们一数,就三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表达各自的想法,教师指名回答)(二)分析问题,引人入胜,新知探究1、手势分析“爷爷是爸爸的爸爸,爸爸是爷爷的儿子,爸爸是我的爸爸,我是爸爸的儿子”,可见,用语言表达还是能够说清的,但是表述起来有些复杂,那我们要怎样来利用简单可行的办法来将这一事实表述清楚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大家伸出你的手,两个爸爸两个儿子怎么变成了三个人呢?说明这个人具有双重身份那同学们能利用一个关联词语将这个双重身份描述出来吗?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关联词语就是“……既……又……”,他既是爸爸又是儿子。
但是在我们的学习中却不能用手势解决所有这样存在重复的问题,那我们要如何利用简单的的方式,来展现出此种关系呢?下面啊,我们先一起来做个小调查。
2、调查探究同学们都喜欢吃水果吧!为了了解同学们的口味,我们一起来开展一个小调查。
请同学们填写下面的调查表,并按调查表的要求填写。
两种都喜喜欢吃的水果葡萄西瓜欢请在喜欢的水果下方画“√”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调查表集队。
喜欢吃葡萄的同学请站在教室的左边,喜欢吃西瓜的同学站在教室的右边。
师:怎么有的同学还不到自己的小队集合呢?生:我们两种都喜欢吃,不知道要站在哪里,左边也不对,右边也不对。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让他们站在哪里?教室里炸开了锅:“站中间、站中间”,几位同学都站到了教室的中间。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2)集合运算的应用:如何将交集、并集、差集运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解析:学生在掌握集合运算规则的基础上,需要将运算应用于具体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在解决班级学生身高、体重问题时,如何运用集合运算对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2.观察分析:学会观察、比较、分类集合中的元素,提高对事物共性与个性的认识,形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3.解决问题:掌握集合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数学表达:学会用简洁、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集合及其运算,提升数学表达能力。
5.合作交流:在小组讨论、分享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特定属性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它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共性与个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班级学生为例,我们可以根据身高、性别、兴趣爱好等属性形成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集合。这个案例展示了集合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生活中的集合问题:将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如班级学生身高、体重等数据的统计分析,运用集合的知识进行分类与整合。
2.教学难点
(1)集合成员的属性与特征: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类集合中的元素,理解集合成员的属性与特征。
难点解析:学生在理解集合概念的基础上,需要学会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发现集合成员的共性与个性,形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篇1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
教材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运用集合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父与子2.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父亲黄伟光。
李煜,他的父亲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父亲王立成,王立成的父亲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师追问:为什么减1?二、初步探究,感知重叠1.查看原始数据,引出重复。
师:我们来看看三(1)班是被老师选上的幸运之星。
(课件出示)书法比赛小丁李方小明小伟东东绘画比赛小明东东丹丹张华王军刘红老师:你从这张表格中学到了什么信息?(2)老师: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老师:怎么会错呢?仔细看看。
谁能告诉我?(3)师: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们来数数看。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
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特别是交集和并集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集合图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集合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集合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并学会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集合案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元素和属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集合的运算实验,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并集、交集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
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集合实例,并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出来。
2. 认识并集、交集的概念,并学会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3. 结合实际生活,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对集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课后作业设计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数学思考目标:能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问题解决目标:(1).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
4.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手脑结合、学中激趣,体验合作乐趣,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集合思想,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且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学会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尝试法。
学法指导:1.借图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操作。
2.大胆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切换笔、可以活动的姓名卡片、直尺、磁铁、双面胶、5朵红花和5个五角星。
一张大白纸。
学具准备:常规学具、彩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激情导入,引出例题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希望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看,随后,要回答老师的提问。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奉献爱心、从小做起的微视频)师:看完这段精彩而又让人感动的画面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你应该怎么做呢?(各抒己见)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我们荔东小学的同学们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非常有爱心。
请看大屏幕:这是我校三一班其中一个小组同学向灾区“献爱心”的情况。
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表格,你从中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奉献爱心、从小做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教育。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集合中的元素,并能够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元素之间没有重复和顺序之分。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即把集合中的元素全部列出来,用大括号括起来。
3. 集合的分类: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可以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列举出他们喜欢的颜色,喜欢的食物等,让学生感受到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索集合的表示方法。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主题,如动物、水果等,然后列举出属于这个集合的所有元素,并用大括号括起来。
最后,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
3. 应用:让学生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
例如,给出一些物品,让学生把它们分成几个集合,并计算出每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分类和计数方法。
4. 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分类。
同时,让学生思考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集合可以用来表示家庭成员、学习用品等。
四、作业1. 列举出你喜欢的动物,并用大括号括起来表示这个集合。
2. 给出一些学习用品,把它们分成几个集合,并计算出每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并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探索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分类。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探究”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索集合的表示方法,它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集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使学生能够用集合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
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集合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特别是并集、交集、差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集合示意图,实物模型。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集合现象,如水果店的水果种类、文具店的文具种类等,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存在。
2. 新课:讲解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可以用大括号{}来表示。
同时,通过实物模型和集合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集合的概念。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用集合来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家庭成员、学校科目等。
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他们的集合。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用集合来表示他们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并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
七、作业设计1. 用集合来表示家庭成员、学校科目等。
2. 用集合来表示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并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展示、实物模型和集合示意图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集合的概念。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上台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集合的运算部分,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讲解和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运用集合的概念。
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教案标题: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集合的元素,并能够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来。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能够用集合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类和总结能力,能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集合的概念。
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运算,如并集、交集和差集。
教学难点:1. 集合的表示方法,如何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具体的事物。
2. 集合的运算,如何进行并集、交集和差集的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集合的概念和运算。
2. 教学卡片,用于展示具体的集合例子。
3. 练习题,用于巩固集合的概念和运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书本、文具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集合的概念。
2.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元素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
二、讲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0分钟)1. 介绍集合的定义,即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的总体。
2.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和描述法。
3.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用集合的形式表示事物。
三、讲解集合的运算(10分钟)1. 介绍并集、交集和差集的定义和运算方法。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进行并集、交集和差集的计算。
四、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集合的概念和运算。
2. 引导学生观察练习题中的集合,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和特点。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集合的概念和运算。
2. 强调集合在数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集合进行问题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了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进行集合的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发现集合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要注重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集合的概念和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
...........。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课前活动:李老师知道咱班同学是最有礼貌的。
可李老师还希望咱班的同学是最勇敢的,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怎么想就怎么说,不用害怕。
这节课李老师将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
你们还怕吗?你们敢表达吗?期待你们精彩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探究情境,引领学生初步感知。
师;咱班的同学既是文明、勇敢的,又是聪明、智慧的,所以老师就给
大家带来了一个充满智慧
....的故事。
想听吗?请把目光投向大屏幕。
【大屏幕:理发师的困惑】
师讲解:有一天,理发师正在
..”一声响,
..给客人理发,就听门“吱扭
“叔叔,我和爸爸要剃头”理发师正忙着头也没抬说:“好的,两.
位.请坐,稍等
..片刻。
【左手伸出两根手指】”这时门又“吱扭”一声响:“师傅,给我和我父亲剃个头吧”理发师心里真高兴,又来两位,【右手伸出两根手指】今天生意可真火!可是当他忙完抬头一看,他感觉很纳闷?明明进来4个人,怎么就只坐着3人呢?
师:聪明的孩子们,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人既是爸爸又是儿子)???
师:你的表达真精彩【播放大屏幕】这个故事中隐含
..着一个深奥的数学问题——集合,【贴集合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跟重复有关的集合问题。
【板书:集合】
二、创设实践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1、师:刚才老师路过学校大队部,看到这样一则通知。
【出示大屏幕】
师:自己读读通知吧。
生:自由读
师:你读明白什么了?
生:选8名同学参加踢毽子比赛,9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
师:哦,那咱班得出多少名同学参加比赛呢?
生:齐答17名
师:17名?一定是17名吗?
(预设:生:不一定是17名,因为可能会有重复的。
师:你从课前的故事中受到了启发,你真是一个会联想的孩子。
)
师:好,现在有请咱班班长宣布参赛同学名单。
注意:听清你是参
.....
加哪项比赛的。
.......班长:宣读
师:(读完)让我们用掌声请出咱班的勇士们。
孩子们,请站到前边站成一排。
生:参赛的孩子请到前边站成一排。
师:立正。
现在从你开始1234报数。
生:1、2、3、4、5、6 (14)
师:还有哪位参赛的同学没有出来吗?....都来啦!8+9应该是17
人,怎么实际
..才14人呢?
预设:生:有人是重复的,既……有……师;你听得可真仔细!
师:现在请参赛的同学重新站队,踢毽的同学请站到老师的左边,跳绳的同学请站到老师的右边。
生:三名同学不知站哪边。
师:你们怎么没站好队呢?(或问老师:我站哪呀?)
生:我们既参加了踢毽比赛又参加了跳绳比赛,不知站哪了。
师:同学们说他们站哪比较好?
预设:生:站左边。
师:可以吗?生:不可以,因为他们还参加了跳绳比赛)
生:中间,中间。
师:请你们三个站到中间来
三、完善集合圈,明确意义,渗透算法
师:现在同学们能把你看到的情况填入集合里吗,拿出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集合,把集合填完整。
老师把参赛名单出示在大屏幕上。
【课件出示参赛名单】开始吧
学生:操作
师:【一边说一边粘贴板书:踢毽,跳绳】参赛的同学请把你的名字贴到合适的位置。
贴好之后回到自己的座位。
好吗?
生:学生操作。
师:(大部分学生填完之后)亲爱的孩子们,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参赛的同学是怎样想的?
(手指集合圈)这5名同学谁愿意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将自己的名字贴在这里?
生:我是参加踢毽子比赛的。
师:为什么你们不贴到这个位置呢?
生:因为这是既参加踢毽又参加跳绳的,
师;而你呢?
生:我是只参加踢毽比赛的。
师:手指右边集合圈,那谁知道这6个人为什么贴在这里?
生:表示只参加跳绳比赛的。
师:那我要问问:这三名同学为什么要贴在这?
生:表示既参加踢毽比赛又参加跳绳比赛。
【师板书【既……又……】
师:来来这三名同学老师想采访你们一下,他们说的和你们想的一样吗?看来咱们三年三班同学真是心有灵犀呀!
师:那么,像这样的图早在很多年前就被英国的数学家韦恩发明了,所以人们就以“韦恩”来命名,叫它韦恩图。
也可以叫集合图。
四、合作交流,形成认知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韦恩图,先自己列式算一算,咱班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比赛?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哦。
然后拿着你的算式和你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为什么这样列式?老师想听听哪组同学的方法最多?开始行动吧!
生:学生列式并讨论。
教师参与其中。
(用……的8名加上……的9名减去重复的。
教师有目的的选举代表性的式子,前边板书,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
师:好了,孩子们,现在坐好了,让我们用倾听来分享成功,好吗?学生开始汇报。
同学1:你的表达真流畅,老师为你喝彩!8+9-3
同学2:你们很善于观察,老师要向你们学习!8-3+9
同学3:你很会思考,想法很独特,了不起!9-3+8
同学4:表达的清晰流畅,你真棒!5+3+6
五、创设拓展情境,引领学生形成策略。
师:老师要为你们精彩的表现喝彩,来掌声送给每一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同学。
你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集合问题。
【请看大屏幕】
1、首先请看与我们朝夕相伴的学具中的集合
昨天进的货有(铅笔,钢笔,练习本,文具盒,水彩笔,铅笔刀) 今天进的货有(三角板,钢笔,铅笔,练习本 ,剪刀)
师:读一读,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三种是重复的。
)你是怎样想怎样算的呢?
生1:5+5-3=7(种)能说一下为什么这样列吗 ?【精彩极了】 生2:2+3+2=7(种)【你真善于思考】 2、同学们在我们最爱的游戏中也有集合。
喜欢这两项运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 36+34-30 =40(人) 请在练习本上计算。
生:计算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解决这个问题的?【不但会思考,而且计算非常准,你真了不起】
3、生活中处处有集合。
少先队组织30名学生参加野炊活动,有18人准备了食品,有15人准备了炊具。
两样都准备的有多少人? 师:谁想大声的给大家读一遍题。
自己再读读,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可以动笔算一算。
喜欢打篮球的36人 喜欢打乒乓球 的34人
两项都喜欢的有30人
师;你已经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快来说一说。
4、看到大家如此精彩的表现,老师就想送给大家一点礼物。
想要吗?老师有个条件,猜对了才能得到礼物【出示大屏幕】
猜一猜:下面两个礼盒中一共有几种奖品?
生1:有7种礼物,用A盒4种+B盒3种 =7种【有道理,奖励你的勇于表达】
生2:有6礼物,因为可能有一种是重复的。
用3+4-1=6【有道理,你善于思考,奖励你】
生3:有5种礼物。
因为可能有两种礼物是重复的。
3+4-2=5【你的想象很丰富,奖励你】
生4:就4种礼物,因为可能B礼盒中的礼品与A和礼品是一样的【为你的大胆猜测喝彩,奖励你】
总结:好了孩子们,集合无处不在,数学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你就会有惊人的收获。
板书设计:
集合
9+8-3=14(名)跳绳踢毽6+3+5=14(名)
既……又……
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