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

合集下载

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骨髓穿刺术(bonemarrowpuncture)是通过抽取骨髓作细胞学检查、细菌学检查或寄生虫(如疟原虫、黑热病的杜氏利什曼原虫)检查的诊断技术。

【适应证】各种原因不明的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临床怀疑白血病或白血病治疗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发热原因不明需作骨髓检查或培养者;骨髓腔注药治疗白血病;骨髓干细胞培养或骨髓移植。

【禁忌证】血友病等出血倾向的病人。

【方法】1.骨髓穿刺部位有以下几个:(1)髂后上棘:在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

此处骨皮质薄,骨髓腔大,容易刺入。

穿刺在身后,患者看不见而不易害怕,故列为首选。

(2)髂前上棘: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此处骨面相对较平,易于固定,便于穿刺,无危险。

(3)胸骨:位于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与胸骨中线相交处。

因胸骨较薄(约1.0cm),其后为心房和大血管,故应防止穿通胸骨发生意外。

但由于胸骨内骨髓含量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胸骨穿刺。

(4)腰椎棘突:位于腰椎棘突处,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为穿刺点(图1)。

2.不同的穿刺点应选择不同的体位。

髂前上棘和胸骨穿刺应采用仰卧位;髂后上棘应采用俯卧位;腰椎棘突穿刺时患者可取坐位(面向椅背,双臂伏于椅背上)或侧卧位。

3.常规消毒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盖无菌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皮肤、皮下及骨膜麻醉。

B.髂前上棘A.髂后上棘C.脊椎棘突图1 骨髓穿刺部位A.手固定胸骨的姿势B.进针方向图2 胸骨穿刺术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胸骨穿刺约1.0cm,髂骨穿刺约1.5cm),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

当感觉针尖接触到骨质后则应稍加大穿刺用力,并将穿刺针左右旋转,缓缓钻入骨质,当阻力消失,则表示针尖部已进入骨髓腔内。

胸骨穿刺时,右手持针,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胸骨两侧缘,防止穿刺针滑出,发生危险。

右手持针垂直刺入皮肤至骨膜,然后使针体与胸骨面呈30~40°角(图2)。

三穿_骨髓穿刺_胸穿_腹穿

三穿_骨髓穿刺_胸穿_腹穿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

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

【适应证】(1)各类血液病(如白血病、再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的诊断。

(2)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寻找疟疾及黑热病等原虫者。

(3)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恶性肿瘤可疑骨髓转移者。

(5)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有无造血抑制,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药的使用。

【禁忌证】1、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如血友病;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3、晚期妊娠者。

【准备工作】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2、查“凝血四项”,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准备15’总100分4、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弯盘1个、18号、16号或12号骨髓穿刺针1个、消毒碗1个、镊子1把、止血弯钳1把、消毒杯2个、纱布2块、干棉球数个、无菌洞巾)、无菌手套(2个)、5ml注射器2个及20ml注射器1个、2%利多卡因一支、载玻片10张、推片1个、持物钳、砂轮、碘酒酒精棉球。

【操作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1、洗手:术者按7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准备操作。

2、穿刺部位及体位选择①髂前上棘穿刺点:髂前上棘后1~2cm处,该处骨面平坦,易于固定,操作方便,危险性极小。

病人取仰卧位。

②髂后上棘穿刺点: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

病人取侧卧位。

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部位。

此处胸骨较薄,且其后有大血管和心房,穿刺时务必小心,以防穿透胸骨而发生意外。

但由于胸骨的骨髓液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要进行胸骨穿刺。

骨髓穿刺送检项目

骨髓穿刺送检项目

骨髓穿刺送检项目
骨髓穿刺主要是用于诊断血液系统疾病,排除风湿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骨髓穿刺主要是用于诊断血液系统疾病,通过骨髓穿刺可以了解骨髓中是否存在血液病原微生物,比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等疾病。

如果患者存在不明原因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异常,可以遵医嘱通过骨髓穿刺进行进一步诊断。

此外,如果患者存在风湿免疫性疾病,通过骨髓穿刺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如果患者存在感染性疾病,通过骨髓穿刺检查也可以了解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并可以进行针对性治疗。

在做完骨髓穿刺检查以后,患者需要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同时也要避免沾水,以免引起伤口感染的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伤口疼痛、全身发热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概述 • 术前准备 • 手术过程 • 术后护理与注意事项 • 临床应用价值与展望
01
概述
定义和目的
定义
骨髓穿刺术是一种用于提取骨髓液进行实验室检查的技术, 通常采用骨穿针和注射器进行操作。
目的
骨髓穿刺术的主要目的是协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 骨转移、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分钟,以减少出血和血肿。
休息与活动
02
术后患者应静卧休息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弯曲腰部,以
免引起局部疼痛和出血。
观察病情
03
密切观察穿刺局部的皮肤颜色、温度和肿胀程度等,如出现异
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注意事项
适应症与禁忌症
骨髓穿刺术适用于各种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骨转移以及不明原因发热等的诊断,但有 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局部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应禁忌。
临床应用价值
01
明确诊断血液系统疾病
骨髓穿刺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骨髓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对于诊断贫血
、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02
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骨髓穿刺可以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如化疗后骨髓中肿瘤细
胞数量的变化等。
03
指导治疗
骨髓穿刺可以提供病因学诊断,从而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医生需要做好穿刺部位的消毒工作,保证无菌操作。
器械准备
穿刺器械
包括骨髓穿刺针、针头、注射 器等。
辅助器械
包括消毒棉球、纱布、手套、胶 带等。
病理检查用品
包括固定液、染色液等,以便进行 骨髓细胞学检查。
03
手术过程
体位选择

骨髓穿刺注意事项

骨髓穿刺注意事项

骨髓穿刺注意事项骨髓穿刺是一种诊断和治疗骨髓疾病的常见操作,以下是骨髓穿刺注意事项。

1. 骨髓穿刺应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在进行操作前,医生和护士应该洗手,并佩戴手套和口罩。

2. 在进行骨髓穿刺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彻底的检查和评估。

例如,医生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药物过敏史、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等。

3. 在进行骨髓穿刺时,患者应该处于平躺或侧卧的位置,以便医生更容易进行操作,并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4. 在进行骨髓穿刺时,医生应该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通常情况下,骨髓穿刺通常在胸骨下端、髂嵴、和骨盆骨等部位进行。

5. 在进行骨髓穿刺时,医生应该使用适当的穿刺器械。

这包括骨髓穿刺针和骨髓活检针。

医生在进行操作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风险。

6. 在进行骨髓穿刺时,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不适或疼痛。

医生应该告知患者这是正常现象,并尽量缓解其疼痛。

例如,可以给予局部麻醉药物或镇痛药物。

7. 在进行骨髓穿刺后,患者应该保持休息和观察。

医生应该对穿刺点进行包扎,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穿刺点是否有异常出血、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8. 在进行骨髓穿刺之后,患者应该遵循医嘱,注意休息和恢复。

医生或护士应该向患者解释骨髓穿刺的结果,并告知患者如何处理后续的检查和治疗。

总之,骨髓穿刺是一种常见的操作,对于骨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患者在进行骨髓穿刺前后需要注意以上事项,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医生和护士应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并做好穿刺部位的护理,以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骨髓穿刺操作流程

骨髓穿刺操作流程

骨髓穿刺操作流程1 骨髓穿刺骨髓穿刺,又称“骨髓采样”,是指在病人体表皮肤通过穿刺取得骨髓标本的穿刺技术,是依据临床需要,对某些疾病及免疫系统研究的诊断性手段之一。

它属于介入性检查,有时也被称为骨髓针,是一种既受到青睐又比较安全的实验手段。

虽然这个手术比较简单和容易,但是要特别小心,不可乱操作。

一般来说,从骨髓中取样可能会严重副作用,因此术前必须准备好许多临床考虑、预防护理和给予正确的护理操作。

2 穿刺操作流程(1)准备护理工作,标志穿刺部位,打给过敏药物(如必要时滴眼药水),安抚病人的情绪。

(2)表面消杀:用感染预防消毒剂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3 minutes后用洁净布把被消毒部位擦干,以免液体干燥后留下残留物质;(3)关闭病房或屋内光线,在穿刺部位微压放置 05 ml的生理盐水,同时观察血液循玻;(4)骨髓穿刺:以局部麻醉的办法或止血带压迫的办法使穿刺部位麻木;正确使用穿刺针,每刺一次停滞约 5-10 seconds,调整穿刺力量,使针尖平稳的深入骨髓段,充分的抽取骨髓样本;(5)完成骨髓样本提取后,将穿刺针拔出,用洁净包覆,把病人针孔处用纱布或棉签压迫,完成穿刺操作和结束护理。

3 注意事项1、骨髓穿刺操作时,除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外,无需做麻醉;2、被穿刺部位痛苦可用气止法止痛;3、低温保存标本,避免变质;4、针孔以棉签或纱布压迫几分钟,以防出血;5、穿刺结束后,应该调整病人饮食和营养,促进伤口愈合;6、针刺过程中要观察病人的心电、血压等生理指标,注意及时报告异常情况,保证病人安全。

4 结论骨髓穿刺是一种既受到青睐又比较安全的实验手段,这种技术能够准确的获取骨髓标本,在某些疾病的诊断中有很大的作用。

但是在进行骨髓穿刺操作时,术前准备工作要比较充分,术中应遵循操作流程,按规定停留时间,小心操作,以确保病人安全。

骨髓穿刺流程及评分标准

骨髓穿刺流程及评分标准

骨髓穿刺流程及评分标准骨髓穿刺是一种医学检查方法,通常用于获取骨髓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以评估血液和骨髓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骨髓穿刺的一般流程和评分标准:骨髓穿刺流程:1.患者准备:•了解患者的病史,检查过敏史和药物使用情况。

通常在穿刺前会进行相关的血液检查。

2.位置选择:•通常选择骨盆骨髓,如髂骨后上缘或胸骨下缘。

医生会在患者的皮肤上标记穿刺位置。

3.消毒和局部麻醉:•在穿刺位置上进行局部消毒,然后使用局部麻醉剂麻醉皮肤和深部组织,以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

4.穿刺:•医生使用特殊的穿刺针穿破皮肤和硬膜外膜,进入骨髓腔。

通常,穿刺针插入髓腔后,通过吸引装置抽取骨髓样本。

5.样本收集:•骨髓液样本被吸入注射器中。

通常,医生会抽取一到两毫升的骨髓液和一小块骨髓组织。

6.压迫和包扎:•在完成采集后,医生会在穿刺点上施加压迫,然后用绷带或创可贴包扎。

7.标本送检:•收集的骨髓样本会送往实验室进行细胞学、生化学或免疫学检查,以评估骨髓中血细胞的数量和结构。

骨髓穿刺评分标准:骨髓穿刺的评分标准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进行,包括对骨髓液中血细胞、细胞形态、细胞比例和其他相关指标的观察和分析。

常见的评分标准包括:1.骨髓液细胞计数:•包括骨髓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

异常的计数可能指示贫血、白血病或血小板疾病等。

2.骨髓液细胞形态学:•观察骨髓液中各种细胞的形态,包括成熟和未成熟的红细胞、白细胞和巨核细胞。

异常的形态学可能提示骨髓异常或血液疾病。

3.细胞比例和分布:•观察骨髓液中不同类型细胞的比例和分布,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

例如,正常骨髓中红细胞、白细胞和巨核细胞的比例是平衡的。

4.特殊染色:•使用特殊染色方法,如骨髓铁染色、骨髓免疫组化等,以评估骨髓中的特殊细胞和结构。

5.遗传和分子学检查:•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遗传学和分子学检查,以进一步评估骨髓中的异常。

骨髓穿刺的评分标准有助于医生诊断和治疗相关的疾病,提供对患者骨髓健康状况的全面了解。

骨髓穿刺PPT课件

骨髓穿刺PPT课件
患者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 格检查,确定是否存在骨髓穿刺 的禁忌症,如局部感染、凝血障
碍等。
签署知情同意书
向患者详细解释骨髓穿刺的目的、 过程和可能的并发症,获取患者的 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准备器械和药品
准备骨髓穿刺所需的器械和药品, 如消毒用品、麻醉药品、无菌手套、 纱布等。
骨髓穿刺的过程
出现异常细胞或病态细胞
如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等,可能提示恶性肿瘤或感染性疾病。
单核细胞增多
常见于感染、炎症等疾病。
结果解读的注意事项
结合临床病史和症状
参考其他检查结果
骨髓穿刺结果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不能单纯依赖骨髓穿刺结果诊断疾病。
如血常规、生化、免疫学等检查结果, 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病情,提高诊断的 准确性。
避免进行。
血友病
血友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进 行骨髓穿刺可能导致难以控制 的出血。
严重感染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骨髓穿 刺可能引起感染扩散,应慎重 考虑。
其他禁忌症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严重骨 质疏松、无法配合操作的患者 等,骨髓穿刺也应慎重考虑或
避免进行。
03
骨髓穿刺的步骤和注意事 项
骨髓穿刺前的准备
对于已经确诊的血液系统疾病 患者,骨髓穿刺可以监测疾病 的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通过 比较治疗前后的骨髓检查结果 ,医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并调 整治疗方案。
在某些情况下,骨髓穿刺的结 果可以指导治疗。例如,对于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穿刺的 结果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最佳的 治疗方案和剂量。
骨髓穿刺的结果还可以用于评 估患者的预后。例如,如果骨 髓中异常细胞数量较多,可能 提示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预 后较差。

骨髓穿刺术课件

骨髓穿刺术课件

04
骨髓穿刺术可以 预测血液病的预 后和复发风险
肿瘤诊断
01
骨髓穿刺术是 诊断肿瘤的重
要手段之一
02
通过骨髓穿刺 术可以检测到
肿瘤细胞
03
骨髓穿刺术可 以确定肿瘤的
类型和分期
04
骨髓穿刺术有 助于制定肿瘤
的治疗方案
骨髓移植
01
骨髓移植是骨髓 穿刺术的主要临 床应用之一,主 要用于治疗白血 病、再生障碍性 贫血等血液系统
疾病。
02
骨髓移植分为自 体骨髓移植和异 体骨髓移植,其 中异体骨髓移植 需要配型成功才
能进行。
03
骨髓移植的成功 率与患者的年龄、 病情、移植类型 等因素有关,需 要进行严格的评
估和准备。
04
骨髓移植后,患 者需要接受长期 的抗排斥治疗和 监测,以降低移 植失败的风险。
谢谢
操作过程中应严 格遵循无菌操作 原则,防止感染。
操作过程中应避 免损伤血管和神 经,防止出血和
神经损伤。
操作完成后应密 切观察患者的反 应,及时发现和
处理并发症。
骨髓穿刺术的操作步骤
准备阶段
准备骨髓穿刺包,包括穿刺 针、注射器、消毒用品等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信 息
向患者解释骨髓穿刺的目的、 方法、注意事项等
骨髓穿刺术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检 查方法,对患者身体伤害较小。
骨髓穿刺术的用途
01
诊断血液系统 疾病:如白血
病、贫血等
02
诊断骨髓瘤等 骨髓疾病
03
诊断免疫系统 疾病:如系统 性红斑狼疮等
04
诊断遗传性疾 病:如地中海
贫血等
骨髓穿刺术的注意事项

骨髓穿刺的步骤和评分标准

骨髓穿刺的步骤和评分标准

骨髓穿刺的步骤和评分标准骨髓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和诊断骨髓中存在的疾病。

本文将介绍骨髓穿刺的步骤和评分标准。

一、骨髓穿刺的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骨髓穿刺之前,医生需要充分告知患者关于该检查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的风险和不适感。

同时,医生还需要了解患者的个人病史、服用药物情况以及过敏史,并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

2.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空腹,通常要求至少6小时不进食。

穿刺部位通常选择骨盆骨、胸骨或小骨盆骨,清洁穿刺区域,并对其进行消毒。

3. 局部麻醉骨髓穿刺需要局部麻醉以减少患者疼痛感。

医生会使用局部麻醉剂,常用的为2%的普鲁卡因。

4. 穿刺操作医生使用一种被称为“特纳”的器械进行穿刺。

该器械具有一把锋利的针头和一把手柄,医生将其插入事先选择好的穿刺部位,并通过刺入骨髓内部。

5. 骨髓涂片制备医生会将穿刺成功后获得的骨髓样本涂在载玻片上,并在镜下进行染色和观察。

这样可以看到细胞的形态特征,从而进行相关疾病的诊断。

二、骨髓穿刺的评分标准1. 骨髓穿刺质量评分骨髓穿刺质量评分通常用于评估骨髓穿刺操作的技术和效果。

评分标准包括:骨髓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过程中的患者疼痛感、穿刺部位的出血情况等。

2. 骨髓涂片评分骨髓涂片评分主要用于评估骨髓样本在镜下的质量。

评分标准包括:细胞完整性、细胞染色效果、细胞分布均匀性、细胞形态特征等。

评分结果有助于判断样本是否适合进行进一步的细胞学分析和病理学诊断。

3. 骨髓穿刺并发症评分骨髓穿刺是一种有一定风险的操作,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局部出血、感染、穿刺相关的疼痛、皮肤损伤等。

评分标准主要根据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进行评估,以指导医生在穿刺操作中的风险控制和病人的术后护理。

通过对骨髓穿刺的步骤和评分标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该检查的操作过程和相关指导,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然而,作为一种医学检查方法,骨髓穿刺在具体应用时还需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决策。

骨髓穿刺送检项目

骨髓穿刺送检项目

骨髓穿刺送检项目一、引言骨髓穿刺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血液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对骨髓穿刺送检项目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项目的意义、过程和结果解读。

二、骨髓穿刺的意义骨髓穿刺是获取骨髓组织样本的方法,可以提供关于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信息。

通过骨髓穿刺,可以诊断和监测多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1.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2.骨髓转移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

3.骨髓纤维化和骨髓增殖性疾病:如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增殖性肿瘤等。

4.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真菌感染等。

5.免疫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缺陷病等。

三、骨髓穿刺的过程骨髓穿刺是一项微创的操作,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穿刺部位通常选择髂嵴后上缘或胸骨柄下缘。

具体的穿刺过程如下:1.消毒:将穿刺部位进行彻底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局麻:使用局部麻醉药物麻醉穿刺部位,以减少疼痛感。

3.穿刺:医生使用特殊的骨髓穿刺针穿刺骨髓腔,通常需要穿透骨皮质层和骨髓质层。

4.采样:一旦穿刺到骨髓腔,医生会抽取骨髓组织样本,并将其放入试管或其他适当的容器中。

5.压力止血:穿刺结束后,医生会施加适当的压力在穿刺部位,以防止出血。

6.缝合:如果需要,医生可能会对穿刺部位进行缝合。

四、骨髓穿刺送检项目骨髓穿刺的送检项目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查:1. 骨髓常规检查骨髓常规检查是对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的观察和分析,包括骨髓涂片和骨髓穿刺液的染色。

通过骨髓常规检查,可以评估骨髓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分布,进而判断血液系统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2. 骨髓免疫组化检查骨髓免疫组化检查是使用特定的抗体对骨髓细胞进行染色,以检测特定的抗原或标记物。

通过骨髓免疫组化检查,可以确定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从而帮助诊断和分类血液系统疾病。

3. 骨髓细胞遗传学检查骨髓细胞遗传学检查是通过染色体分析和基因突变检测,评估骨髓细胞的遗传变异。

骨髓穿刺术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骨髓穿刺术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骨髓穿刺术的方法与注意事项一、引言骨髓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获取骨髓组织以进行疾病诊断或治疗。

本文将介绍骨髓穿刺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检查方法。

二、骨髓穿刺术的方法1. 穿刺部位选择骨髓穿刺常用的穿刺部位包括髂骨后上棘、胸骨下缘和胸椎等部位。

医生在选择穿刺部位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诊断需要来确定最合适的部位。

2. 术前准备在进行骨髓穿刺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保患者符合进行骨髓穿刺的适应症。

此外,医生还需告知患者术前禁食和服药的要求,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3. 手术操作步骤骨髓穿刺术的手术操作步骤包括消毒、局部麻醉、穿刺、采集骨髓组织等环节。

医生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手术,确保操作的准确和安全。

4. 术后处理术后,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避免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此外,医生还需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休息和饮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三、骨髓穿刺术的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消毒制度在进行骨髓穿刺术时,医生和护士需要严格遵守消毒制度,确保手术器械和操作环境的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2. 儿童和老年患者的特殊注意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医生需要根据其年龄和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操作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3. 注意观察术后情况术后,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定期观察,特别是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结语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骨髓穿刺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应用和操作这一临床检查方法,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医学课件)骨髓穿刺术

(医学课件)骨髓穿刺术
适用疾病
适用于各种涉及骨髓检查的疾病,如贫血、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征、感染、恶性肿瘤等。
02
术前准备
患者准备
患者教育
向患者解释手术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取得患者的理解 和配合。
患者体位
患者一般采取仰卧位,手臂放在身旁,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医生准备
熟练掌握技术
医生需要熟练掌握骨髓穿刺术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THANK YOU.
消毒准备
医生需要做好穿刺部位的消毒工作,保证无菌操作。
器械准备
穿刺器械
包括骨髓穿刺针、针头、注射 器等。
辅助器械
包括消毒用具、洞巾、纱布、手 套等。
试剂准备
根据需要进行相关试剂的准备,如 抗凝剂等。
03
操作方法
穿刺步骤
患者准备
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手臂向前伸 展,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定位
确定穿刺点,通常选择髂前上棘或 髂后上棘,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 巾。
感染
总结词
骨髓穿刺术属于有创操作,可能导致感染。
防治措施
穿刺前应严格消毒穿刺部位,使用一次性穿刺针,避免交叉感染,对于已出 现感染的患者,应及时选用抗生素治疗。
疼痛与晕血
总结词
骨髓穿刺术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疼痛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晕血。
防治措施
穿刺前可适当给予患者镇痛药以减轻疼痛,对于晕血患者应避免过于紧张,保持 平卧位,并给予相应处理。
技术改进与应用
骨髓活检技术
应用先进的组织活检技术,实现对骨髓病变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骨髓细胞体外扩增技术
通过体外细胞扩增技术,提高骨髓细胞的产量和纯度,以满足临床需求。
临床应用前景展望

骨髓穿刺检查

骨髓穿刺检查

骨髓穿刺检查1. 引言骨髓穿刺检查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临床检查手段,用于检测和诊断一系列骨髓相关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髓穿刺检查的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可能的并发症。

2. 原理骨髓穿刺检查是通过穿刺骨髓腔,抽取骨髓细胞和骨髓液,进行显微镜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验,以评估骨髓造血功能、骨髓细胞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结构。

3. 适应症骨髓穿刺检查适用于以下情况:•不明原因的贫血、血小板减少或白细胞增多•无法解释的发热、出血或淋巴结肿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其他骨髓疾病的诊断和分型•骨髓内肿瘤的检测和分期•监测治疗效果和骨髓移植术后的恢复情况4. 操作步骤4.1 准备工作•为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和告知,并取得书面同意•寻找适当的穿刺部位(常见的有胸骨体、髂嵴和胫骨峡部)•准备好穿刺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包括穿刺针、局麻剂、消毒液等4.2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感,通常使用2%利多卡因或其他局麻药。

在穿刺部位注射局麻药后,等待几分钟使其充分起效。

4.3 穿刺操作•医生穿戴无菌手套,并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消毒•将穿刺针插入穿刺部位,沿骨髓腔方向逐渐推进,直至进入骨髓腔•抽吸骨髓液和骨髓细胞,一般使用10 mL或20 mL注射器•抽吸完成后,缓慢退出穿刺针,并进行止血处理•将抽吸的骨髓液和细胞涂片分别涂布玻璃片上,并固定和染色,以供显微镜检查和细胞学分析4.4 结束操作•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和覆盖,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遗嘱患者多喝水,休息几分钟,可以离开医院5. 注意事项在进行骨髓穿刺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由于骨髓穿刺涉及到手术操作,医生需要具备相关的技术和经验•患者应该提前告知医生是否有出血倾向或血液疾病等相关病史•术前应该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确保安全性•患者需要保持平躺位,并配合医生的操作要求,以减少出血和感染的风险•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和老年患者,需要特别小心和谨慎操作6. 可能的并发症骨髓穿刺检查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方法,但仍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刺针进入骨髓腔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到血管,引起出血,少数情况下可能需要止血处理或输血。

骨髓穿刺并发症: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

骨髓穿刺并发症: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

骨髓穿刺并发症: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1. 简介骨髓穿刺是一种常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血液病、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然而,骨髓穿刺也可能带来一些并发症,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对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骨髓穿刺并发症2.1 局部并发症1. 疼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通常在穿刺后短时间内消失。

2. 出血:可能发生皮肤出血或血肿,严重者可能导致局部血肿或大量出血。

3. 感染:可能导致局部皮肤感染。

2.2 全身并发症1. 晕厥:可能因疼痛、紧张、体位等原因发生。

2. 骨髓炎:罕见,但严重者可能导致全身感染。

3. 肿瘤细胞扩散:对肿瘤患者来说,骨髓穿刺可能导致肿瘤细胞扩散。

3. 预防措施3.1 局部并发症的预防1. 疼痛:术前给予患者充分的解释和心理疏导,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物。

2. 出血:术中严格控制穿刺深度和力度,避免过度损伤血管。

3. 感染:术前严格消毒皮肤,术后指导患者保持穿刺部位清洁。

3.2 全身并发症的预防1. 晕厥:对有晕厥高风险的患者,术前应进行评估,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状况,准备好急救设备。

2. 骨髓炎: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3. 肿瘤细胞扩散:对肿瘤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时,应采用封闭式穿刺装置,避免肿瘤细胞污染。

4. 处理方法4.1 局部并发症的处理1. 疼痛:给予患者解释和心理支持,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物。

2. 出血:术中立即压迫止血,术后指导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和揉搓穿刺部位。

3. 感染:给予局部消毒处理,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4.2 全身并发症的处理1. 晕厥:立即平卧,给予吸氧,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2. 骨髓炎:立即停止穿刺,给予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行手术治疗。

3. 肿瘤细胞扩散: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总结骨髓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但可能带来一些并发症。

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选择骨髓穿刺常见原因

选择骨髓穿刺常见原因

选择骨髓穿刺常见原因骨髓穿刺(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Biopsy)是一种常用的医学诊断手段,常用于获取骨髓组织样本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

骨髓穿刺的常见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出血病患出血病患是骨髓穿刺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骨髓穿刺对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常见的出血病患包括:1.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骨髓穿刺可以确定诊断、评估病情,也是指导治疗和后续疗效监测的重要方法。

2. 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骨髓穿刺可以用于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而这是CML的特异性诊断标志。

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骨髓穿刺可以确定诊断、评估病情,以及鉴别其他类似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4. 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骨髓穿刺可以评估骨髓纤维化的程度,并辅助确定治疗方案。

5. 骨髓增值性异常综合征(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骨髓穿刺可以确定MPN的诊断和分类,如真性红细胞性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

二、贫血病患贫血是常见的症状,而骨髓穿刺对于贫血的诊断和分类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贫血病患包括:1.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骨髓穿刺可以观察到铁粒幼细胞的比例,从而确定贫血的原因。

2. 重铁依赖性贫血病(Sideroblastic Anemia):骨髓穿刺可以确定嗜铁细胞性骨髓造血程度。

3. 先天性骨髓失败综合征(Congenital Bone Marrow Failure Syndromes):骨髓穿刺可以检查骨髓的造血功能以及进行遗传学检测。

三、疑难病例对于一些疑难病例,无法明确诊断或存在多个疾病的鉴别诊断,骨髓穿刺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

骨髓穿刺并发症: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

骨髓穿刺并发症: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

骨髓穿刺并发症: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引言骨髓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检查和治疗方法,用于获取骨髓样本或进行骨髓治疗。

然而,骨髓穿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导致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骨髓穿刺的常见并发症,并提供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常见并发症1. 出血:骨髓穿刺时可能会损伤周围血管,导致出血。

轻度出血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但严重出血可能需要进行输血或手术处理。

2. 感染:骨髓穿刺时可能引入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导致感染。

预防感染的关键是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使用消毒剂清洁穿刺点,并在穿刺后保持伤口清洁。

3. 神经损伤:骨髓穿刺可能会损伤周围神经,导致疼痛、麻木或运动功能障碍。

在进行穿刺时,医生应注意避开神经结构,并在操作中小心谨慎。

4. 骨折:穿刺针可能会在骨骼脆弱或异常的情况下导致骨折。

在进行穿刺前,医生应对患者的骨骼情况进行评估,并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和角度。

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1.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穿刺点,避开可能存在的风险区域,如骨折或神经结构。

2. 无菌操作:在进行骨髓穿刺时,医生和护士应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使用无菌手套和消毒剂,确保穿刺点的清洁。

3. 观察和监测:在穿刺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出血、感染迹象或神经功能异常。

及时处理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4. 患者教育:在进行骨髓穿刺前,向患者详细解释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并发症,并告知患者应如何处理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结论骨髓穿刺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和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医务人员在进行骨髓穿刺时应密切注意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处理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参考资料:1. Smith, A. R., & Owen, R. G. (2011). Bone marrow biopsy practice: how do haematologists do it?.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152(6), 680-684.2. Rajasekaran, S., & Ranjan, R. V. (2019). 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biopsy. 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Trauma, 10(Suppl 1), S109-S113.。

骨髓穿刺对健康有什么副作用【健康必备常识】

骨髓穿刺对健康有什么副作用【健康必备常识】

骨髓穿刺对健康有什么副作用文章导读骨髓穿刺是一种检查手段,举个例子,针对白血病患者,医学上为了了解患者的骨髓情况,通常就会采取骨髓穿刺这种方式,但在生活中,很多人对骨髓穿刺是有误解的,比如将其理解为抽脊髓,其实不是的,那么做骨髓穿刺可能会产生哪些副作用呢?第一、骨髓穿刺副作用 1、骨髓坏死在生病期间,体内的很多血液细胞会大量坏死,这个时候骨髓液非常稀薄,而且在穿刺过程中会导致无法诊断发病原因,进而也就查不出病情的状况,所以随着血液细胞的坏死会导致体内的骨髓坏死,从而威胁人的身体健康。

但是这种情况也是很少的,几乎是千分之一的机会,所以也不必那么害怕。

2、局部出血由于在手术过程中要用骨髓穿刺针进行抽取,所以可能会接触到身体的其它部位,导致穿刺到其它部位,然后出血,进而会危及自己的健康,所以在手术的时候也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

3、部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一般都不会遭到感染,但是如果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也会遭到细菌的破坏,致使将细菌携带到人的体内,细菌就会在身体里面滋生,然后受到感染,所以在手术时要注意自己的环境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

第二、骨髓穿刺失败原因由于少数患者因病情特殊也会造成骨髓穿刺失败,原因有: 1.骨髓坏死有时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的同时,也伴发大量溶解、坏死,称为骨髓坏死。

此时骨髓液十分稀薄,涂片观察几乎找不到完整的细胞,而只留下残存的破碎细胞,无法辨认,也无法诊断。

好在此种情况非常罕见,数百次穿刺,仅可能发生1次。

2.干抽(1)细胞过度增生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过度增生,细胞十分拥挤,彼此间相互牵拉而难以通过负压抽出,称为“干抽”。

(2)增生低下或伴纤维组织增生少数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有核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其中白血病细胞的绝对数也明显减少,称为“增生低下”,或同时伴纤维组织增生,即所谓的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也可发生“干抽”。

上述后2种情况均可改用骨髓活检解决问题,改用一根稍粗的骨髓穿刺针,其前端带有能勾取骨髓组织的装置,具体操作步骤和骨髓穿刺大体相同,不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穿刺术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其检查内容包括细胞学、原虫和细菌学等几个方面。

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

【适应证】(1) 各类血液病(如白血病、再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的诊断及治疗随访。

(2)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3)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作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

(4)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寻找疟疾及黑热病等原虫者。

(5)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6)恶性肿瘤可疑骨髓转移者。

(7)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有无造血抑制,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药的使用。

【禁忌证】1、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如血友病;总100分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3、晚期妊娠者。

【准备工作】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准备15’2、查“凝血四项”,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4、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弯盘1个、18号、16号或12号骨髓穿刺针1个、消毒碗1个、镊子1把、止血弯钳1把、消毒杯2个、纱布2块、干棉球数个、无菌洞巾)、无菌手套(2个)、5ml注射器2个及20ml注射器1个、2%利多卡因一支、载玻片10张、推片1个、持物钳、砂轮、碘酒酒精棉球。

【操作方法】[一般站于患者左侧操作]1、洗手:术者按7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准备操作。

2、穿刺部位及体位选择 ①髂前上棘穿刺点:髂前上棘后1~2cm 处,该处骨面平坦,易于固定,操作方便,危险性极小。

病人取仰卧位。

②髂后上棘穿刺点: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

病人取侧卧位。

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部位。

此处胸骨较薄,且其后有大血管和心房,穿刺时务必小心,以防穿透胸骨而发生意外。

但由于胸骨的骨髓液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要进行胸骨穿刺。

病人取仰卧位。

④腰椎棘突穿刺点:腰椎棘突突出的部位。

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

5、2岁以下小儿选胫骨粗隆前下方。

(临床上以髂前上棘、髂后上棘为最常用,尤其髂后上棘骨质薄、骨髓腔大、量多,难于稀释)。

体位:胸骨或骼前上棘穿刺时,病人取仰卧位。

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

骼后上棘穿刺时应取侧卧位。

穿刺点选择7’3、打开穿刺包,术者戴无菌手套。

(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助手将一次性洞巾、注射器递给术者放至穿刺包内)检查穿刺包物品齐全;检查骨髓穿刺针是否通畅,成人用16或18 号穿刺针,儿童用12号穿刺针,将骨髓穿刺针的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胸骨穿刺约1.0cm);检查注射器有无漏气。

消毒钳持拿3’消毒顺序范围3’脱碘3’ 无菌3’4、消毒 由助手持持物钳将2.5%-3%碘酒棉球、75%酒精棉球分别夹入2个消毒杯内(注意持物钳应水平或向下持拿,整个过程避免污染),术者左手持镊子,夹持碘酒棉球水平交至右手的弯止血钳中,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消毒局部皮肤3遍,(每1圈压上一圈1/3),直径大约15cm,待干燥后再用酒精棉球脱碘3遍、脱碘范围一次比一次小,最后1次应超过碘酒的最外层。

消毒时弯盘应置患者体侧,消毒后的棉球、弯止血钳置于消毒碗内由助手取走。

5、麻醉 铺无菌洞巾;术者与助手核对麻药无误;用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3ml;左手拇指、食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皮肤、皮下和骨膜麻醉。

注意先水平进针、打一直径约0.5cm的皮丘,再垂直骨面一直麻醉到坚硬的骨膜,并应上、下、左、右多点麻醉,以充分麻醉减少穿刺时患者的疼痛;纱布覆盖穿刺点右手拇指稍用力按压以充分浸润。

铺巾3’麻醉范围方法8’6、穿刺 操作者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针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穿刺则应与骨面成3O O~450角刺入(穿刺针向头侧偏斜)。

当穿刺针针尖接触坚硬的骨质后,沿穿刺针的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穿刺针,并向前推进,缓缓刺入骨质(注意向下压的力量应大于旋转的力量,以防针尖在骨面上滑动)。

当突然感到穿刺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明穿刺针已进入骨髓腔。

如果穿刺针尚未固定,则应继续刺入少许以达到固定为止。

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并处理。

穿刺方向2’观察反应处理3’7、抽取骨髓液 拔出穿刺针针芯,接上干燥的20ml注射器,用适当的力量抽取骨髓液。

当穿刺针在骨髓腔时,抽吸时病人感到有尖锐酸痛,随即便有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

抽取的骨髓液一般为0.1~0.2ml,若用力过猛或抽吸过多,会使骨髓液稀释。

如果需要做骨髓液细菌培养,应在留取骨髓液计数和涂片标本后,再抽取1~2ml,以用于细菌培养。

若未能抽取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被组织块堵塞或“干抽”(dry tap),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穿刺针或再刺入少许。

拔出针芯,如果针芯带有血迹,再次抽取即可取得红色骨髓液。

.如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是针腔被皮肤、皮下组织或骨片填塞,也可能是进针太深或太浅,针尖未在髓腔内,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再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上带有血迹,再行抽吸可望获得骨髓液。

量2角度2厚薄3头体尾3抽液量6’观察反应处理4’8、涂片 将20ml注射器水平移至载玻片上方,迅速将骨髓液滴在载玻片上,助手立即制备骨髓液涂片数张。

注意推片与载玻片呈3O O~450角,稍用力推开,制备的髓片应头、体、尾分明并有一定的长度,使细沙样浅肉色的骨髓小粒分布均匀。

涂片要薄,连续,长短适中, 涂片速度要快,力度均匀,如果一次沾骨髓液过多,可以把刮片在载玻片顶端沾一下,再用刮片上残留的一点点骨髓来涂片,总之用来涂的骨髓液量一定要少!9、加压固定 骨髓液抽取完毕,重新插入针芯。

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穿刺处,右手将穿刺针(稍旋转)拔出,并将无菌纱布敷于针孔上,按压1~2min后,局部酒精棉球消毒,换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加压固定。

结束后处理5’10、同时应制备血涂片2-3张一并送检。

【注意事项】1、骨髓穿刺前应检查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有出血倾向者行骨髓穿刺术时应特别注意,血友病病人禁止骨髓穿刺检查。

回答问题20’2、骨髓穿刺针和注射器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3、穿刺针针头进入骨质后要避免过大摆动,以免折断穿刺针。

胸骨穿刺时不可用力过猛、穿刺过深,以防穿透内侧骨板而发生意外。

4、应注意的是穿刺前先检查针芯是否已经合套,穿刺时手一定要顶住穿刺针的针芯。

5、穿刺过程中如果感到骨质坚硬、难以进入骨髓腔时,不可强行进针,以免断针。

应考虑为大理石骨病的可能,及时行骨骼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

6、做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时,抽取的骨髓液不可过多,以免影响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

7、行骨髓液细菌培养时,需要在骨髓液涂片后,再抽取1~2ml骨髓液用于培养。

8、由于骨髓液中含有大量的幼稚细胞,极易发生凝固。

因此,穿刺抽取骨髓液后应立即涂片。

9、多次干抽时应进行骨髓活检。

10、送检骨髓液涂片时,应同时附送2~3张血涂片。

11、如使用普鲁卡因麻醉必需先做皮试。

 心理指导:1. 向病人说明骨穿诊断的主要作用:骨髓是各类血细胞的“制造厂”,是人体内最大、最主要的造血组织。

诊断血液病常需做骨穿。

如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疾病,其特征为白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增生。

常规的抽血化验只能反映外周血中细胞的变化,不能准确反映出造血系统的变化。

抽取骨髓液作检查,既能诊断白血病又能区分其类型,为治疗提供相应的资料。

2. 消除病人思想顾虑,以取得合作。

说明骨髓检查所抽取的骨髓是极少量的,一般约0、2g,而人体正常骨髓量平均约为2600g.身体内每天要再生大量的血细胞,因此,骨穿对身体没有影响。

3. 骨穿操作简单,先行局部消毒、麻醉,然后将穿刺针刺入骨髓,在骨髓抽取的瞬间稍有酸痛感外,基本上感觉不到疼痛。

骨髓抽出后,病人可以马上起床活动。

术后指导:1. 点覆盖的敷料勿浸湿,以防感染,3天后右取下。

2. 穿刺点如有出血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特殊情况骨穿:1、肥胖者:可让助手将腹部赘肉推到对边,左手用力卡好骨面,针刻度调长些,关键动作是打完麻药左手卡住不动,右手握好准备好的针原地进针,易找好骨面。

2、干抽者:要考虑为AA、MF、MDS者,接做活检,并将活检组织滚片染色观看,还有不除外高白、真红所致高粘稠状态和骨髓化疗后严重抑制、增生低下所致。

3、有巨脾者:多换对面髂前或髂后穿刺,否则应注意左手固定好骨面,右手别让针滑动。

抽出血水者:我曾见过一中老年女性患者,以全身骨关节疼痛就诊,风湿科转入血液科,双侧髂前、左髂后、胸骨多部位穿刺均为血水,后右髂后穿刺出骨髓,诊断混合细胞白血病伴骨髓坏死。

化疗一段时间后各部位均能穿刺出骨髓。

4、遇上骨髓抽不出时,除了考虑自己操作上的问题以外,也要想想是不是病人骨髓本身的问题!遇上骨髓纤维化,骨髓坏死,等等,骨髓都是抽不大出的。

心得与体会:1、位置如摸不准可以看患者双臀的两个小凹,于尾椎正好成等边三角,就定位在该小凹处。

2、麻醉我觉得并不在于麻药量多,而在于梅花样进针点多。

触到骨膜就打一点,多探几点,别着急。

打得太多皮面隆起,不易定位。

 3、突破和固定就不多说了。

用左手绷紧皮肤,针垂直顶住骨面,不打滑的话一般没问题。

4、本人认为选择穿刺针的长度比较重要,要根据胖瘦因人而异。

这个很难言传,做得多会有感觉。

定得好可以一针见血。

而一针见血是很重要的,反复抽吸很容易堵针,就算抽出也很易凝,涂片很困难,影响结果。

5、抽吸针最好用一次性塑料针,玻璃的密封不严。

抽吸前留少许负压,一时吸不出可以保持负压静待几秒。

6、抽出仅覆盖针孔的少许骨髓液,要保持针孔垂直向下打至载玻片上,不要倒过来!7、.麻醉好后,左手使劲撑住皮肤不要移开,尤其是对于胖的病人,以免进穿刺针的时候找不到麻醉点了。

并按压一会。

8、.骨穿针快速进入皮肤后,先以针尖到达骨膜寻找麻醉较好的部位,右手持针,顶住针芯,以手腕之力量旋转进针。

当让力度的掌握需要个人体会。

以食指扶住针头,快速进入可以减轻疼痛。

由突破感后,在稍转入0.5~1厘米。

9、以30毫升的空针抽吸。

抽入少量空气便于观察。

抽吸时用力均匀,抽到一定的压力时要停住一会,骨髓自然就抽出来了。

如没有成功可转一下针头一般不会有问题的。

10、对于粘滞度比较高的所需压力一定要大。

对于干抽的实在不行就的活检了。

11、有时候是这样,打麻醉时应该知道,病人疼痛的是皮肤和骨膜,所以打好皮丘后就垂直刺入麻醉针直到骨膜进行麻醉。

用麻醉药不在于多在于精(用到病人疼痛之处),2毫升2%利多卡因就足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