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实验复习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5
二、量筒的使用
对于一些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立方体、长方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 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2
一、托盘天平的使用
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使用方法:(1)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 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思考:当指针偏转时,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右(外)调; 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向左(里)调。
8
四、溶液的配置、过滤及蒸发
2.过滤:除去液体中混有的难溶固体。 ①主要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 ②操作要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二低”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 “三靠” 玻璃棒末端紧靠三层滤纸处 漏斗尖端紧靠盛滤液的烧杯内壁
15
即时突破
【例3】某废旧干电池内有二氧化锰、炭黑、氯化锌、氯化铵等物 质。某实验小组回收并利用其中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氧气。下列 实验操作和装置中,错误的是 ( )
1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析
A.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 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 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浙教版九年级中考科学复习-物理部分(物态变化、密度、声光)

中考复习--物理部分(物态变化、声光)考点一物质的比热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2.对比热的理解1)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由物质本身决定。
2)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不同,如水和冰的比热不同,水的比热大。
3)加热时间或光照时间相同,则吸收热量相同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海水比沙滩温度低。
原因:考点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热,凝固热。
2.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1)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处于状态。
3.晶体凝固过程的特点(1)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温度。
晶体从开始凝固到完全凝固,处于状态。
4.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非晶体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晶体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晶体如:萘、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如:蜡、松香、玻璃。
5.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
例题1:(2019·临沂)右上图是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由图可知该物质()A.是晶体,熔化持续了8 min B.在A点时是液态,B点时是固态C.在A点的内能比B点的小D.在OA段的比热容比BC段的大例题2:将零下5摄氏度的冰放入0摄氏度的水中,冰和水的质量怎么变化考点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的两种形式是和。
2.蒸发:在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液体蒸发热,有制冷作用。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沸腾(1)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着的剧烈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时虽不变,但要吸热;同一种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
(3)沸腾的条件:、。
例:如图所示,装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试管,试管中装入少量的水,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中的水也沸腾B.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C.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以上说法都不对4.液化(1)液化要热。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9实验基本技能

实验基本技能
的取用:“三不准”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
、根据减小实验误差的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化学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题的
、铁丝在氧气中
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具有强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并且“左物右码”
、量筒量液时要注意量程的选择,应选择略大于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选取的量程太大,会因刻度不精确而使量取
验较为合理;
、将跟氧气反应后剩余的硫磺放在空气中
、将跟氧气反应后剩余的硫磺放在空气中燃烧完,产生的二氧化硫有毒,污染
)实验完毕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或进行加热时没有预
未反应的)为
酒精灯三层火焰温度高低的实验,。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实验专题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实验专题科学实验是浙教版科学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
在中考复习阶段,系统地梳理和强化实验知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一、物理实验1、力学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这是中考常见的考点。
学生需要掌握用天平测量质量,用量筒测量体积,通过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
在实验中,要注意天平的使用规范,如调平、读数等,以及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要与液面凹液面底部相平。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而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此实验要注意控制变量,保证每次实验时小车在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以获得相同的初速度。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明确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实验中要准确测量拉力和移动的距离,同时注意绳子的绕法和测力计的读数。
2、电学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通过多次测量数据,总结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规律。
在连接电路时,要注意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了解电功率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和额定电功率。
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二、化学实验1、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制取氧气:掌握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包括实验装置的选择、收集方法和检验氧气的方法。
氧气的性质:通过铁丝、木炭等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理解氧气的助燃性。
2、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制取二氧化碳:明确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掌握实验装置的特点和操作要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等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金属的性质实验金属与酸的反应:比较不同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次数 全程 前半程 后半程
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
1.6
5.0
0.32
0.8
2.8
(4)实验注意事项: ①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获得向下的动力; ②金属片的作用:便于计时;
③斜面角度不能过大,以防小车运动过快不好计时。
(5)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运动。
3
5、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重点掌握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成像原理的作图。易错点为:物距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1)实验原理:光的折射 (2)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 (3)实验注意事项: a.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b实验过程中将蜡烛从耳背焦距的位置逐渐移近凸透镜 (4)实验表格: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 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针对训练பைடு நூலகம்
7、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 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 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 蜡烛为成像物体.
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 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 离.
小石块的 小石块放入量筒前 小石块和水的总 小石块的体积V 石块的密度
质量(g) 水的体积 V1(cm3 ) 体积V2 (cm3 ) (cm3 )
ρ(g/cm3 )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 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9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 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针对训练
3、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则由装置图(如图)和上表数据可知: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一、物理部分。
1. 力学。
- 运动和力。
-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理解惯性概念,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 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 压强。
- 固体压强:p = F/S(p是压强,F是压力,S是受力面积)。
在计算固体压强时,要注意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等于重力。
- 液体压强:p=ρ gh(ρ是液体密度,g = 9.8N/kg,h是液体深度)。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等无关。
- 大气压强: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1标准大气压p_0 =1.013×10^5Pa,生活中的吸盘、吸管等都是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
- 浮力。
- 阿基米德原理:F_浮=G_排=ρ_液gV_排。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 物体的浮沉条件:当F_浮>G时,物体上浮;当F_浮 = G时,物体悬浮;当F_浮时,物体下沉。
对于实心物体,还可以通过比较物体密度ρ_物和液体密度ρ_液来判断浮沉,当ρ_物<ρ_液时,物体上浮;当ρ_物=ρ_液时,物体悬浮;当ρ_物>ρ_液时,物体下沉。
2. 电学。
- 电路。
- 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
电路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两种基本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 欧姆定律:I = U/R(I是电流,U是电压,R是电阻)。
可以通过该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 电功和电功率。
- 电功:W = UIt,在纯电阻电路中W = I^2Rt=frac{U^2t}{R}。
单位是焦耳(J),生活中常用的单位是千瓦时(kW· h),1kW· h = 3.6×10^6J。
浙江省科学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

科学复习考点与知识归纳一、考试要点单元考试内容第第 3节长度和1.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一体积的测量2. 会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册第 4节温度的1. 会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第测量一第 5节质量的1.会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章测量第 3 节常见的 1.了解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概念第植物一第 4节细胞 1. 概述洋葱鳞茎表皮、人体口腔上皮等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光册学显微镜水平)第2.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法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和装片二第 7节生物的1.描述我国生物保护与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章2.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适应性和多样性第 2节地球仪1.能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地理位置第和地图2.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一第 3节太阳和1.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概况册月球2.了解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第3.了解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与行星的探测三第 5节月相1、知道星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章2、识别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3.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考试要求bbbbabaaabaaaaaaa第1.说出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2.说出光在真空中的光速二第 4节光和颜色3.知道光在不同物质里的传播速度不同册第1.光的反射一①列举光的反射现象章②概述光的反射定律对③区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环第 5节光的反射④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境和折射2.光的折射的① 列举光的折射现象觉② 概述光的折射定律察③ 能用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解释有关现象1.描述晶体熔化图线第 1节熔化与2.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第凝固3.说出熔点、凝固点的含义,能说出冰的熔点为0C一1.说出液体汽化的二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第 2节汽化与册2.描述液体蒸发和沸腾时的特点液化第3.说出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0 C四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章第 4节物质的2.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物构成3.用分子观点解释物态的变化质1.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溶解情况的第 5 节物质的1.溶解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特溶解性2.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液体、气体不作要求)性1.描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第 6节物理性2.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质与化学性质3.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辩认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a a aa b b aa b ba b aa a a a a c a a a ab a a第1.说出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2.说出光在真空中的光速二第 4节光和颜色3.知道光在不同物质里的传播速度不同册第1.光的反射一①列举光的反射现象章②概述光的反射定律对③区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环第 5节光的反射④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境和折射2.光的折射的① 列举光的折射现象觉② 概述光的折射定律察③ 能用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解释有关现象a a aa b b aa b b第2节机械运动第3节力的存在第4节力的图示第5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第6节摩擦的利和弊第7 节牛顿第一定律第8节二力平衡的条件1.运动的描述①能说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②说出参照物的概念③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识别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2.速度与平均速度①描述匀速直线运动②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③说出速度的单位④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⑤能用公式v=s/t 进行简单的计算1.能说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说出力的单位3.说明力的作用效果1.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2.说出力的三要素3.绘制简单的力的图示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2.说出重力的方向3.会应用关系式G=m/g 进行有关计算1.列举摩擦力的存在2.能针对具体例子说明摩擦的利与弊1.说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的常见现象1.说出二力平衡的概念2.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3.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有关问题(限于最多作用两个力的物体)4.说出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aaaaaaabaabbacaababababba第第3节走向成熟1.青春期的概念和特征二2 . 青春期的身心健康册第 5节植物的一1.说出种子萌发的过程第生2.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三3.描述果实、种子的形成章第第 1节地球的自1.了解地球的自转特征四转2.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章第 3节地球的绕1.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日运动2.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周期、地轴倾斜等特征第 4节日历上的1.了解我国日历中公历和农历的设置方法科学2.知道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3.知道农历与月相的关系第 5节地壳变动1.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和火山地震2.认识地壳是变动的3.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第7 节地形和表1.识别主要的地形特征示地形的地图2.理解单的地形等高线图a aa b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第 1 节水在哪1.描述地球上水体的名称及比例a 里2.举例说明水对生命体的影响a3.知道水体的分类a4.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 第 2 节水的组1.说出水电解后的产物a 成2.描述水的组成a3.描述水的主要物理性质a1.概述物质密度的含义第 3 节水的密2.用ρ= m/V 进行简单计算度3.举例说出密度的单位的含义4.运用天平、量筒、刻度尺等常用工具测定固体或液体的密度1.压强① 说出压力的概念② 说出压强的定义③ 说出压强的单位第第 4 节水的压④ 说出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方法三强⑤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册2.液体压强第① 说出液体对容器底、侧壁有压强一② 定性说明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不要求进行液体章压强公式的计算)1.描述浮力的涵义生第 5 节水的浮2.概述阿基米德原理活4.直接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计算(计算对象最多受到三力中个力的作用)的水第 6 节物质在1.水是良好的溶剂,并能列举其他常见的溶剂a 水中的分散状2.辩认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a 况2.说出溶液的组成和特点a 第 7 节物质在1.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b 水中的溶解2.例举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一些因素a3.描述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不要求溶解度的计算)a4.会运用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b5.了解温度对物质的溶解性的影响a6.说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a7.用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100%进行简单计算b8.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一般步骤与操作方法a9.按要求配制溶液,说明有关配制方案c 第 8 节物质在1.了解常见的晶体a 水中的结晶2.掌握结晶的两种方法b b b a ba b a a ca ba ba第 9 节水的利3.例举常见水污染的种类、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用和保护5.说明混合物分离的主要方法(过滤、蒸发)及操作要点6.掌握粗盐的提纯第1节大气层1.了解大气的分层第2 节天气与1.了解天气的概念气温第第 3 节大气压1.说出一些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方法三2.说出标准大气压的值强册3.用大气压的有关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第1.说出空气的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二2.列举一些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对天气、人体、沸章第 4 节大气压点的影响,了解高压锅、吸尘器的原理与人类生活地球的第6节为什么1.了解大气降水的形成过程外会降水2.了解人工降雨衣第8 节气候和1.了解气候的概念影响气候的因2.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素第1 节环境1.通过实验,探究植物的向光性现象对生物行为的2.说出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影响第第 2节神奇1.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三的激素2.胰岛素与血糖含量册3.说出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分泌不正常引起的第常见疾病三第 3节神经1.神经系统的组成章调节2.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第5 节体温1.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控制aabaaaaabaaaaaaaaaaaaaa第 1 节电路图第2 节电流的测量第三册四第3节物质的章导电性电路第4节影响导探体电阻大小的秘因素第 5 节变阻器第 6 节电压的测量1.说出电路中每个元件的作用2.绘制电路图(限于两个电阻的情况)3.说出通路、开路和短路的特点4.能识别和连接串联电路、并联电路1.电流①识别电流方向②知道电流的概念③说出电流的单位④能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2.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①能识别电流表②说出正确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③会按实验要求将电流表和其他元件连接成电路④会用试触法选择合适量程1.物质的导电性① 辨认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2.电阻①说出电阻的概念②说出电阻的单位1.概述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原因1.解释滑动变阻器能改变电流大小的原因2.会画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和符号3.会正确连接和使用滑动变阻器1.电压①描述电压的初步概念②说出电压的单位③能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2.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①能识别电压表②说出正确使用电压表的注意事项③会按实验要求将电压表和其他元件连接成实验电路aaaaaaabaaaaaaabbacaaaaaa第1.欧姆定律① 概述欧姆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b四第 7 节电流、电② 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学问题(限制两个电阻)b 章压和电阻的关2.实验b 系① 说出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电b② 绘制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路b③ 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探第 8 节电路的连1.概述串联电路的特点a 秘接2.概述并联电路的特点a 第第 3 节原子结1.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a 四构的模型2.描述原子结构模型a 册3.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a 第4.说出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a 一5.描述分子、原子和离子微粒的大小数量级a 章6.了解原子的结构(原子的同位素不作要求)a 粒第 4 节组成物1.说出具体物质的元素组成a 子质的元素2.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区别单质和化合物b 的3.列举组成地球的主要元素,指认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a 模第 5 节表示元1.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H、 O、 C、 N、 S、 Si 、 Na、 Fe、 Cu、 Cl 、a 型素的符号Ca、 Ag、 I 、 K、P)会查阅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不作要求)与2.明元素符号所表示的几种含义a 符第 6 节表示物1.说出化合价的含义a 号质的符号2.会查元素的化合价a3.能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a4.根据化学式推断元素的化合价b5.列举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a 第 7 节元素符1.会查阅相对原子的质量a 号表示的量2.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b2.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b 第 1 节空气1.列举空气的主要成分a2.说出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a第 2 节氧气与1.氧气的主要的物理性质——水中的溶解性、密度等a 氧化2.说出检测氧气的方法b3.举例说明氧气的主要的化学性质——氧化性b4.说出氧气的用途a5.说出氧化反应的概念a 第6.描述典型金属和非金属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如a 四镁、铁、硫、碳、氢气等册6.就具体的例子说出氧化反应a 第7.说出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及主要步骤a 二8.举例说明催化作用和催化剂b 章9.列举一些缓慢氧化现象a 空10.列举一些剧烈氧化现象——燃烧、爆炸a 气11.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b 与12.说明常用灭火的方法及原理b 生13.列举火灾自救的有效措施a 命第 3 节化学反1.说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特点b 应与质量守恒2.描述质量守恒定律a3.会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c4.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释常见的现象b5.说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a6.正确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b7.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计算c 第 4 节生物是1.描述人体呼吸时对气体交换的场所和过程a 怎样呼吸的2.说出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a3.通过对植物种子萌发及生长旺盛时期的探究来了解呼吸作用的特b点a 第 5 节光合作1.说出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水中的溶解性、密度等a 用2.说出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学性质b3.说明检测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a4.说出二氧化碳的用途a5.说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及主要步骤b6.通过叶在光照下合成淀粉和植物在光照下产生氧气的实验,概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b7.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aaaaaa 第 7 节空气污1.列举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a 染与保护2.说出一些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a3.说出空气质量指数主要内容a4.酸雨的成因及危害a5.知道各种媒体发布的空气质量报告a第1 节土壤中1.知道土壤的构成有什么2.知道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第 2节各种各1.区别不同的土壤类型第样的土壤2.知道不同性状的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四第 3节植物与1.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描述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册土壤和散失过程第2.说出植物缺失氮、磷、钾、铁等矿物质元素对生长的影响三第 4节植物体1.说出植物体对无机盐的吸收、运输结构章中物质的运输2.说出植物体对有机物的运输结构植第 5节叶的蒸1.通过观察蒸腾作用及其对植物体内水分上升影响实验,描述蒸腾物腾作用和结构作用的意义和进行部位与2.说出植物新陈代谢原理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影响-----合理灌溉、土合理施肥、种子处理等农业生产中的新陈代谢原理壤第 6节保护土1.土壤污染的原因及危害壤2.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土壤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3.了解保护土壤和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1.知道磁体及其性质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第1节指南针为3.了解磁化的概念什能指方向4.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知道磁场的方向和判断方法第5.知道地磁场的存在,知道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南北极间的关系四第 2 节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及直线电流周围磁场的特性册电生磁2.说出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并能描述磁感线的形状第四第3节研究影响1.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章电磁铁磁性强弱的2.能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思想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电因素和磁1.知道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第4节电动机2.知道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的方向相关的因素第 5 节磁生电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第 1 节物质的1.说出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第变化2.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a ab aa a a aa a a aa a a a a a aa aa aaa b五第 2节探索酸1.说出酸的涵义,列举常见的酸a 册的性质2.了解常见的酸碱指示剂a 第3.概述盐酸、硫酸等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b 一4.概述盐酸、硫酸的共性,并说明原因b 章5.会区别盐酸和硫酸c 探6.说明浓硫酸的稀释方法b 索第 3节探索碱1.说出碱的涵义,列举常见的碱a 物的性质2.概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b 质3.概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共性,并说明原因b 的第 4节几种重1.说出盐的涵义a 变要的盐2.说出食盐的主要性质及用途a 化3.说明纯碱、碳酸钙的主要性质及用途b4.说明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及应用b 第 5节寻找金1.说出金属特性——如导电性、导热性、金属光泽、延展性等a 属变化的规律2.举例说明常见金属的用途与性质的对应关系b3.描述金属与酸、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a4.说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a5.会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c6.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说明某些现象b7.说明置换反应的特点b8.辩认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b 第第 1节物质的1.辨认金属与非金属a 五分类和应用2.说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并能列举a 册3.描述常见氧化物的主要性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铁、 a 第氧化钙、二氧化硫等二4.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b 章5.指认具体物质的类别a 物第 2节物质转1.举例说出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关系b 质化的规律2.根据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物质制备的c 转方案化3.举例说出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关系b 与4.能根据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物质制备的方c 材案料5.能就具体例子说出还原反应a 利6.能说明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b 用7.说出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并根据燃烧产物来鉴别氢气和一a氧化碳a8. 进行简单的物质鉴别c第 3节常见的1.说出合金的概念a 材料2.举说出一些常见的合金及其性能——如铁合金、铝合金等a3.举例说明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a4.说出回收废弃金属的意义a第 4 节材料的 1.举例说明金属冶炼发展的历程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如青铜器a发展时代、铁器时代等2.举例说明新型材料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对社会经a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稀土材料、超导材料、特种纤维、纳米材料等)第 1 节能量的相 1. 知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获得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的相互转a互转化化和转移的过程a第 2 节 能量转化的量度第五 第 3节 认识简单册机械第三章能 第 4节 动能和势量 能的转 化第 5节物体的内与 能守恒2.能在具体情况中分析能量形式的转化1. 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2.说出功和功率的单位3. 能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 能理解做功伴随着能的转化1. 能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2.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杠杆省力、费力的原因3. 能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释简单的问题4.说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和作用5. 理解滑轮组的作用(限于两个滑轮)1.理解动能、势能的涵义2. 理解动能、势能间的相互转化3.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4. 了解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实例1. 了解内能的概念2.理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aabababaaaaaaaa第 6 节电能的1.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利用2.说出电功、电功率的单位3.了解决定电功大小的因素4.会计算用电器消耗的电能5.能用电功率概念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限于两个电阻)6.能理解额定功率、实际功率、额定电压、实际电压等概念及其关系7.能读懂常用电器铭牌中的主要数据8.实验: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①会绘制实验电路图,将元件连接成实验电路②能测定小灯光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③能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第 7 节电热器1.知道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2.理解电流通过导体发出热量相关的因素3.理解焦耳定律,并能运用该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第 9 节能量的1.描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转化与守恒2.能用简单事例解释能量的转化与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第 1 节食物和1.说出人体七大营养素的作用摄食第 2 节食物的1.说出食物中蛋白质、糖类、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消化和吸收2.举例说明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第3.通过对比实验,说明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条件节体内物1.说出人体血液的组成第 3五2.学会阅读“血常规”化验单质的运输册3.通过观察,描述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第4.实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现象,并知道判断三种血管的依四据章1. 了解氧化供能的过程第四节能量的获得 2. 了解无氧呼吸的概念第 5节体内物1.根据植物和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归纳、概括生物新陈代谢中物质的动态平衡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第 2节太阳系1.解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的形成与宇宙的2.了解太阳系的形成诞生a a a b b a ab b ba a ba aa ab ba a ab a aaa a第 5节生物的1.了解化石的概念进化2.说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第 6节进化和1.识别 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遗传2.举例说明基因的作用以及基因工程3.描述常见的遗传病4.通过调查近亲结婚的危害,举例说明优生的重要性第 1 节种群和1.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生物群落2.区别不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第 2 节生态系1.描述生物圈的涵义第2.了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统六3.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册4.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第5.利用生态系统的原理,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简单问题二6.通过碳循环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章第 3 节生态系1.结合实例说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现象和意义统的稳定性2.说出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说出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第 1 节健康1.描述健康的三要素第 2 节来自微1.细菌、病毒的威胁生物的威胁2.说出传染病的特点3.说出传染病的传播三环节及其预防措施第4.列举常见传染病,包括性传播疾病及其预防措施六第 3节身体的1.识别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册防卫2.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第3.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包括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三疫)章第 5节照顾好1.了解环境毒物和食物中毒你的身体2.描述平衡膳食的观念3.描述吸毒、酗酒、吸烟等不良嗜好的危害4.人体的血量5.描述人体ABO血型和输血原则6.认同献血是公民应尽的义务a a a a a a a a a a b a c a b a a aa a a a a aa a a a a a a二、精析物理部分知识梳理第一册第一章1、质量与密度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m m = ρ v→公式:ρ=mvv = ρ密度单位: 1 克/厘米3=103千克/米3应用:求质量、体积及密度(物质鉴别)注意: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浙教版中考科学探究实验专题复习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比较法、类比法、图像法等,是初中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1)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
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科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中考出题最多的方法。
1.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引速又关.4.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5.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6.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7.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8.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9.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10.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1.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12.探究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13.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14.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15.酶的活性影响因素16。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
金属活动性顺序(2)等效替代。
在研究问题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等效法。
例如我们学过的等效电路、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压力等以及化学中等效实验装置设计(3)转换法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而是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如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认识电流大小,根据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来认识磁场等以及生物里面,研究光合作用以及水蒸腾作用能量变化测量温度来表示1.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2.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3.我们在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将电功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4.在我们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将动能转化为小木块在平面上被推动的距离,距离越远则动能越大。
2022年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知识点-科学入门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精讲第一章科学入门1.常用的实验仪器(1)试管架:用于盛放试管。
(2)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3)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
(4)量筒:量度液体体积的容器。
(5)烧杯:用来配制溶液和用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6)滴管:用来吸取或滴加少量试剂。
(7)秒表测量时间的常用仪表。
(8)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9)天平和砝码:在学校实验室和工厂化验室常用天平测量质量。
(10)电流表:用来测电路中的电流。
(11)电压表:用来测某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12)显微镜:精密的放大仪器,可以用来观察微小的物体。
(13)酒精灯:用于加热物体,用酒精作燃料。
(14)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实验室安全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用沙子或湿抹布盖灭,不能用水泼灭。
浓碱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温度计水银球不慎碰破:用硫粉覆盖。
大量的酸(碱)液洒到桌子上:要加适量的NaHCO3(CH3COOH)溶液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并用抹布擦净。
3.常见的实验操作(1)胶头滴管的使用滴加法操作要领:竖直悬空,挤压“叮咚”。
竖直悬空:用胶头滴管吸取溶液,滴管竖直位于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中)。
注意:a.使用滴管时,应竖直于仪器(试管、烧杯等)口的正上方,悬空逐滴滴入。
b.胶头滴管不要伸入仪器内,更不能接触仪器内壁吸液后不要平放或倒置,保持胶帽在上,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帽。
c.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
d.不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水冲洗干净,以备再用)。
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能用水冲洗。
(2)酒精灯的使用酒精灯的组成: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由灯壶、灯帽和灯芯三部分组成。
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二检查:①检查灯芯是否齐平或烧焦;②检查灯内酒精的容量,既不能少于1/4,也不能多于2/3。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3)实验注意事项:
(4)实验结论:(等大、等距、垂直、正立、虚像,左右对称)
a.光学实验应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①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b.玻璃板应与镜面垂直。
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7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 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针对训练
1、实验题目: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仪器:斜面、上车、金属片还有 、
.
A、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是为了让上车运行的时间 , 如图所示;
B、把上车放在斜面的顶端,用 片的长度,即通过的路程;
测出上车到斜面底端金属
C、用 测上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撞击金属片C所用的时间;
D、再将上车从A运动到B时,测出路程和时间;
6
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重点掌握知识:等效替代法、成像特点的应用。 c.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距离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
(1)实验原理:光的反射
是为了比较大小关系;
(2)实验器材: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透明玻璃 (茶色)、白纸、刻度尺、支架、火柴。
d.多次测量距离的目的: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防止结论的 偶然性。
5、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重点掌握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成像原理的作图。易错点为:物距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1)实验原理:光的折射 (2)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 (3)实验注意事项: a.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b实验过程中将蜡烛从耳背焦距的位置逐渐移近凸透镜 (4)实验表格: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 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浙教版初中科学基本技能(中考复习)

③后把两者相减的差即
为待测物体积V
④V
= V2 - V1
• 排水法
(捆棒法)法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 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 图中第 A、C (填字母)次实验测量是没有必 要的,石蜡的体积是 5cm3。
三、温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单位:开尔文(开)——K
2、常用单位:摄氏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
4.某同学在测量《科学》书本厚度后记 录为0.85,那么他漏写单位( ) A .米 B.分米 C .厘米 D.毫米 5.一张课桌的高度是75cm,下列数据 与此相符合的是( ) A.7.5米 B.750微米 C.0.75千米 D.750毫米
c
D
1、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 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13厘米, 2.24厘米 2.13厘米,2.24厘米,其中测量值_______ 是错 误的,则测量的平均值应该_______ 2.13厘米
1千米(km)=1000m=103m 1分米(dm)=0.1m=10-1m 1厘米(cm)=0.01m=10-2m
1毫米(mm)=0.001m=10-3m
1微米(μm)=0.000001m=10-6m
1纳米(nm)=0.000000001m=10-9m
单位换算:
1.70 米 = 170 厘米。
0.25 分米 =___________ 0.025 米。 25毫米 =______
▲4.科学方法 领悟“转换法”、“累积法”、“类比法”、 “建立模型”、“假说”、“归纳与演绎”等 基本科学方法
b
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 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 科学推理法等。
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一轮复习课件:重要实验突破课件

二层 教你来探究 1. 为什么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
氢气,然后再给氧化铜加热?
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目的是排出试管中原有 的空气,防止氢气通入后与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2. 反应完成后,为什么要先停止加热,再继续通入氢气, 直到试管冷却?
反应完成后,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 冷却,目的是在生成的铜的表面形成保护气,防止高 温下金属铜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铜。
浙教版九年级全
第二篇 重要实验突破
实验3 氢气还原氧化铜
一层 教材实验梳理 【实验目的】 1. 了解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中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实验操作】 1. 如图所示,在一支试管中先加入少量氧化铜,然后通入
氢气,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观察到试管中固体 的颜色变化为_由__黑__色__变__为__红__色___。 2. 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H_2_+__C__u_O_=_△=_=__C_u_+__H__2O___。
取样方案,请你分析是否合理。 只__有___B_合__理__,__因__为__取__样__测__定__土__壤__的__酸__碱__度__时__,__要__在__地__块__ 的__5_~___6_个__均__匀__的__位__置__进__行__取__样__,__测__定__结__果__才__比__较__准__确___。
实验,将铁粉和硫黄的混合物置于两块石英 玻璃片之间,并固定(夹持装置略)。在酒精灯 上加热,产生红色火星,固体由棕灰色变为黑色。 (1)铁粉和硫黄在两块玻璃片之间,反应时几乎接触不到氧 气,减少了__S_O__2___(填化学式)气体的生成,更加环保。
浙教版初中科学基本技能(中考复习)

认识刻度尺是否磨损
版权所有-
认识量程
版权所有-
你知道它们的最小刻度值分别是什么? 0.1cm
0.1cm
版权所有-
甲
0.5cm
乙
0.1cm
版权所有-
放正确
测量中零刻度线
版权所有-
测量中尺的摆放
版权所有-
摆放错误一
版权所有-
摆放错误二
版权所有-
看正确
读数时的视线
版权所有-
试一试
请测出测出《科学》课本的长和宽,并填在书上。
1毫米(mm)=0.001m=10-3m
1微米(μm)=0.000001m=10-6m
1纳米(nm)=0.000000001m=10-9m
版权所有-
单位换算:
1.70 米 = 170 厘米。
0.25 分米 =___________ 0.025 米。 25毫米 =______
版权所有-
1. 准确量取70毫升氯化钠溶液,所选用的量筒正确 的是( A ) A.100毫升 B.50毫升 C.200毫升 D.10毫升
显微镜 2. 观察细菌时应选择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 观察病毒应选择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 电子显微镜
▲4.科学方法 领悟“转换法”、“累积法”、“类比法”、 “建立模型”、“假说”、“归纳与演绎”等 基本科学方法 版权所有-
b
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 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 科学推理法等。
版权所有-
正确使用刻度尺
(1)放正确。将被测物体的一端对准刻 度尺的“0”刻度,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 测物体或将刻度尺侧立。 (2)读正确。视线要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注意刻度尺的单位和最小刻度。 (3)写正确。不要漏写单位,没有单位 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实验复习 (共44张PPT)【优秀课件】共47页

36、如果我们国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浙江省九年级自然科学下册第六册中考总复习之化学实验复习教案(浙教版)

教案(总第课时)
课题化学实验课型复习课日期教具
教学目标1、学会药品的取用等基本操作
2、掌握试管、滴管的使用方法及振荡、加热等实验操作,学会仪器装置的连接,能装配实验室制取氧气、
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会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能用排水法、向上(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3、理解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对三和盐性质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重点
难点
实验基本操作等
教学过程:
一、常用仪器介绍及用途
二、试剂的取用
(1)试管的握持方法:三指握,二指拳,握持试管靠上沿。
不可全把抓或抓中下部。
(2)取用块状固体的方法:a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要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步骤。
B用药匙或纸槽取粉状试剂少量伸入横放试管约2/3处,然后将试管直立。
(3)取用液体试剂的方法
a取液体试剂时,要按“一倒、二向、三顺”的步骤。
用烧杯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玻璃棒引流将液体沿玻璃棒倒入烧杯。
B使用滴管时,用手捏扁橡皮胶头,插入溶液后放松橡皮胶头即可吸液,不要吸得太满,不要倒拿或横放,以免液体流入橡皮胶头。
滴液时,把滴管悬空放在试管口上方,用拇指和食指捏挤橡皮胶头,使用试液滴入试管里,滴管尖嘴不能触及器壁以免沾污。
用完洗净,不要一管多用。
C装入试管中的试剂有时要振荡,使之混合均匀,振荡的方法是手腕着力,左右振荡。
三、用酒精灯加热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温度的测量
(4)体温计
①测量范围:35~42℃,可准确到0.1℃;
②构造:有一段特别细且弯曲的玻璃管。测量时液柱只升不降,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
数,且使用前必须用力甩几下。
(5)常见温度值:
①人的正常体温约37℃;
②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
③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 ℃
10
1.5科学观察
②放正确:测量时,手要握住温度计的上端,使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是不能碰容器壁;
③读正确:读数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水银柱稳定,且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④记准确:记录时注意书写单位。
7
1.4温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温度计。
(2)温度计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③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④读正确:测量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并记得写上单位。
6
1.4温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___________。
(2)温度计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看量程:使用温度计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不能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15min)和秒(大盘:转一圈30s),
将它们相加。它的准确值为0.1s。
4
1.3体积的测量
(1)测量工具: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要用________或________ 。
(2)体积单位: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米3(m3);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
(3)单位换算:1升(L)=_____分米3(dm3);1毫升(mL)= _____厘米3(cm3);
2
1.1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单位:长度的常用单位是米(m)。
(3)单位换算:1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2厘米(cm)
= 103毫米(mm)= 106微米(μm)= 109纳米(nm)
3
1.2时间的测量
实验室常用计时工具有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机械停表在读数时,
⑥连接仪器:连接玻璃管和橡皮塞或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再小心用力转动插入。给试管、
玻璃容器盖橡皮塞时,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
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去。
⑦连接装置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⑧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
①看量程:使用温度计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不能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②放正确:测量时,手要握住温度计的上端,使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是不能碰容器壁;
③读正确:读数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水银柱稳定,且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④记准确:记录时注意书写单位。
8
1.4温度的测量
(4)体温计
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
17
解析
【例1】甲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cm,甲读数中的“8”是估计值。乙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乙读数中的“0”是估计值。最小刻度越
③玻璃棒的作用:引流、搅拌(加快溶解或使液体均匀受热)等。
④往试管中放固体药品,要注意“一横二放三慢竖”;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要注意瓶塞倒放,
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取用药品,要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⑤过滤:分离液体和不溶于该液体的固体操作。要点是“一贴二滴三靠近”;
14
1.6科学实验
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15
一、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例1】如图11 所示,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图甲中铅笔的长度
是_______cm,图乙中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 cm。
16
一、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练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不正确.用A刻度尺测量出的木块长度是
(2)体积单位: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米3(m3);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
(3)单位换算:1升(L)=1分米3(dm3);1毫升(mL)= 1厘米3(cm3);
1升(L)= 103毫升(mL)。
(4)量筒的使用方法:
①先观察:测量前,首先要看量筒的最小刻度和量程;
②放正确:量筒必须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1升(L)= _____毫升(mL)。
(4)量筒的使用方法:
①先观察:测量前,首先要看量筒的最小刻度和量程;
②放正确:量筒必须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③看正确:视线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相平;
④读正确:测量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并记得写上单位。
5
1.3体积的测量
(1)测量工具: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要用量筒或量杯 。
12
1.6科学实验
(2)化学实验常用容器
13
1.6科学实验
(3)基本操作:
①药品的取用:固体粉末用药匙,块状用镊子;液体用滴管(竖直向下、不伸入、不碰壁);按规
定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规定,应取最少量(液体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指示剂1~2滴);
②酒精灯的使用:不能引燃;用外焰加热;用灯帽盖灭;
实验复习
1.1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
(2)长度单位:长度的常用单位是米(m)。
(3)单位换算:1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________厘米(cm)= ________毫米(mm)=
________微米(μm)= ________纳米(nm)
(1)科学观察: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
重要方式。
(2)观察记录的方式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等。
11
1.6科学实验
(1)实验安全: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守则。
①“三不”原则:不品尝药品;不接触药品;不直接闻气味;
②用剩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③实验残留药品放入指定容器内。
①测量范围:35~42℃,可准确到________℃;
②构造:有一段特别细且弯曲的玻璃管。测量时液柱只升不降,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
数,且使用前必须用力甩几下。
(5)常见温度值:
①人的正常体温约_______℃;
②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_ ℃;
③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