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浙江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浙江一、力学1. 物理学的三大基本量1.1 长度:用米(m)表示,测量物体的大小或距离。
1.2 质量:用千克(kg)表示,测量物体所具有的物质量。
1.3 时间:用秒(s)表示,测量事件发生的持续时间。
2. 运动的描述运动状态可由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2.1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末位置的位移,用矢量表示。
2.2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位移,用矢量表示。
2.3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用矢量表示。
3. 牛顿三定律3.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外力作用于其上。
3.2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与其加速度成正比,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3.3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力的计算力的大小用牛顿(N)表示,力的计算可通过乘法、加法和减法等运算得出。
5. 力的合成与分解若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则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也可将一力分解为多个分力。
6. 弹簧的弹性6.1 弹簧的伸长量与所施加力成正比,弹性系数为比例常数。
6.2 弹簧的弹力方向与伸长方向相反,大小与伸长量成正比。
7. 摩擦力7.1 静摩擦力:物体静止时受到的阻碍其运动的力。
7.2 动摩擦力:物体运动时受到的阻碍其速度的力。
7.3 滑动摩擦力与物体的接触面性质、压力和速度有关。
二、电磁学1. 电流与电路1.1 电流:电荷通过导体横截面的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数量,用安培(A)表示。
1.2 闭合电路:至少包含一个能产生电流的电源和一条电流可流通的导线。
2. 电阻与电压2.1 电阻:物体对电流通过的阻碍程度,用欧姆(Ω)表示。
2.2 电压: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效果,也称为电势差,用伏特(V)表示。
3. 欧姆定律当导体上有电流通过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4. 平行电路与串联电路4.1 平行电路:多个电器并联连接,电流在各个支路上分流。
初二浙教版必备物理精讲讲义

初二浙教版必备物理精讲讲义第一章:物理基础知识概述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世界的运行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1.1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物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时期的自然哲学家。
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了自然世界的奥秘。
在后来的科学革命中,物理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众多的科学家像牛顿、爱因斯坦等人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2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学习物理学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物质是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性质。
要研究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我们需要引入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导致物体的运动或变形。
另外,时间和空间也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我们通过它们来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和位置。
1.3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物理学建立在一些基本原理之上。
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原理是质量守恒定律,即质量在任何物理过程中都保持不变。
另外,能量守恒定律也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原理,它表明能量在封闭系统内总量保持不变。
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
第二章:运动学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运动的各个方面。
2.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可以表示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表示为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
2.2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例如自由落体运动。
曲线运动是指物体按照一定轨迹进行运动,例如抛体运动。
2.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定律。
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表明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与施加力的关系。
第三定律表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023年浙江省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浙教版复习必背提纲)

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知识提纲《物理模块》主题一:物态变化一、熔化和凝固考点1识别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考点2描绘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熔化和凝固过程伴随吸热与放热1.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1)晶体熔化时,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2)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2.晶体凝固过程的特点:(1)晶体凝固时,会放出热量。
(2)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注意】熔化海波涉及的实验方法:水浴法加热(使受热均匀)水浴法加热水要适量:①要求把试管内物质在水面下②而且试管壁不要接触到烧杯壁或底考点3会绘制晶体熔化图线晶体熔化图像(以硫代硫酸钠为代表)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考点4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一定的熔化温度。
晶体非晶体物质举例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金属松香、蜡、玻璃、沥青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吸热、温度不断升高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保持不变放热、温度不断降低熔点和凝固点有无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持续吸热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持续放热熔化图像凝固图像考点5说出熔点、凝固点的含义,知道冰的熔点为0℃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一般不同。
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数值上相同。
注意①: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继续吸热这个条件易漏,易简单地认为只要温度达到熔点就可以熔化。
注意②:当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可能处于固态(刚达到熔点,还没有开始熔化)、也可能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过程)、还可能处于液态(刚熔化结束)。
说明: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中有一个明显的“小平台”,即:吸收(放出)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的阶段,“平台”对应的温度即为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非晶体熔化(凝固)图像上可能会出现一段吸热(放热)但温度变化较慢的阶段,但温度总体趋势还是在不断升高(降低)的,不会出现明显的“小平台”。
九年级科学复习之物理基础知识--浙教版

5、某人站在平面镜前2米处,此时人与像间 的距离是 4 米,人以1m/s的速度离开平面 镜,人在镜中的象的大小将 不变 , 5秒钟 后人与像间的距离是 14 米。 6、凸透镜对光有 会聚 作用,凹透镜对光 有 发散 作用,近视眼镜用的是 凹 透镜,老 年人用远视眼镜用的是 凸 透镜。 8、放大镜使用时,应把物体放在 一倍焦距之内 ; 教室里使用的投影仪成的是 倒立 (正立、倒立) 的象。
30、电能表上标有“220V5A”表示: 额定电压为220伏,正常工作电流为5安培 “2500R/kw·h”表示: 一千瓦时电能,电能表将指针转动2500转。可 接 2 盏“220V400W”的白炽灯,并让它同时 正常工作。 29、安全用电的原则要坚持: 不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不接触 低压带电体 , 开关与用电器串联 ,并直接联在 火 线上, 螺口灯座的螺旋套应接在 零 线上,家用电 冰箱的外壳应 接地 。
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液体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 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温度差 ,热传递的方 向是由 高温 物体到 低温 物体,热传递过程中传递 能量) 的是 热量(。 2、水的凝固点是 0 ℃,海波的熔点是48℃,则 48℃的海波所处的状态是 固体或液体或固体和液体 。 5、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高山上水 的沸点低于 100℃,水的沸腾时要 吸 热,温 度 不变 。 6、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 降温 ,二是 加压 。打 火机里的液化气是用 加压的方法在常温下液化的。 ,
23、浮力是 液体或气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向上的托力 。 排 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是 F=ρgv 。 25、物理学中所说的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 二是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功的计 算公式是 W=FS 。一个物体重50N在水平 拉力为10牛的力,作用下水平方向移动了4米, 则重力做的功是 0J,拉力作的功是 40焦。
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一、力与运动1.力的作用效果2.力的分类3.物体的平衡条件4.牛顿第一定律5.牛顿第二定律6.牛顿第三定律7.弹簧定律8.摩擦力9.重力10.引力11.万有引力定律12.飞机的升力与重力平衡二、机械与能量1.能量的不同形式2.功与功率3.动能与机械能4.动能定理5.动能原理6.机械能守恒定律7.动量与冲量8.动量守恒定律9.牛顿第二定律与动量定理的关系10.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11.能量守恒原理三、光与光学1.光的传播方式2.光的反射与折射3.镜子的成像4.光的全反射5.透镜的成像6.光的色散现象7.光的干涉与衍射8.光的偏振现象9.光的计算公式10.光谱的组成11.颜色的原理12.光的能量与功率四、电与磁1.电荷与元电荷2.电流与电荷3.电流的测量4.负荷与电压5.电阻与电阻率6.欧姆定律7.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8.热电效应与半导体9.磁场的产生10.磁场的方向11.磁力作用12.毕奥-萨伐尔定律13.磁感应强度与磁感应线14.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五、热学1.温度的测量2.温度与热量3.物质的内能4.热传递方式5.定压与定容热容量6.热膨胀与热收缩7.热力学第一定律8.热传导与导热性9.热传递与热传导方程六、声与声学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声音的特性3.声音的音量与音调4.声音的质量与音色5.声音的反射与吸收6.声音的共鸣7.声音的干扰与谐振8.声音的衍射与绕射9.声音的吸收与反射10.声强与响度。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常考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 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浙教版初三上物理知识点

浙教版初三上物理知识点浙教版初三上物理课程涵盖了多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原理,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1.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压力有关。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压强:- 压强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 大气压强:空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
3. 浮力:- 浮力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4. 简单机械:- 杠杆:通过改变力的作用点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 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的简单机械。
- 轮轴:一种常见的机械,由轮和轴组成,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5. 功和机械能:- 功: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所做的工作。
- 机械能:物体由于位置或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6. 热现象:-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
- 热量: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异而传递的能量。
- 热膨胀和冷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的变化。
7. 物态变化:-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物态变化:物质状态之间的转换,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8. 分子运动论:- 分子: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 分子运动:分子在空间中的不断运动。
-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9.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做功:通过外力改变物体的内能。
- 热传递:通过热量的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10. 电学基础:- 电荷:物质带电的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 电路:电流的路径,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最新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备课讲稿

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一浙教版必备物理高效讲义

初一浙教版必备物理高效讲义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掌握物理知识对于进一步学习和理解高中物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初一学生提供一份浙教版必备物理高效讲义,以帮助他们快速掌握物理知识。
第一章运动1.定义和性质1.1 运动的概念1.2 运动的分类1.3 运动的描述方法(位移、速度、加速度)2.匀速直线运动2.1 起初、末速度和位移的关系2.2 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2.3 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3.加速直线运动3.1 定义和性质3.2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及应用3.3 计算加速度、时间、位移、速度第二章力和压强1.力的作用和性质1.1 力的定义1.2 力的效果1.3 力的分类2.压强和压强的计算2.1 压强的概念2.2 压力的计算公式和单位2.3 压力的应用3.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3.1 浮力的定义和性质3.2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 3.3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第三章光的传播与反射1.光的传播1.1 光的传播介质1.2 光的直线传播1.3 光的无障碍传播2.光的反射2.1 光的反射定律2.2 镜面反射2.3 规律的性质和应用3.试题实例3.1 填空题3.2 选择题3.3 解答题第四章电流与电路1.电流1.1 电流的概念1.2 电流的实验测量1.3 电流的方向2.电路2.1 电路的概念2.2 电路的基本元件 2.3 并联和串联电路3.电阻与电阻器3.1 电阻的概念和单位3.2 电阻的分类和特性3.3 电阻器的应用第五章磁力与磁场1.磁力1.1 磁力的产生和性质1.2 两根长直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1.3 磁场的概念和性质2.电磁铁和电动机2.1 电磁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2 电动机的组成和作用3.用电和电能的转换3.1 电的守恒定律3.2 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3.3 电能与热能的转换通过这份浙教版必备物理高效讲义,我相信初一学生将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
每个章节都详细介绍了相关概念、公式和应用,同时提供了试题实例供学生练习。
浙教版九年级中考科学复习-物理部分(物态变化、密度、声光)

中考复习--物理部分(物态变化、声光)考点一物质的比热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2.对比热的理解1)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由物质本身决定。
2)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不同,如水和冰的比热不同,水的比热大。
3)加热时间或光照时间相同,则吸收热量相同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海水比沙滩温度低。
原因:考点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热,凝固热。
2.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1)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处于状态。
3.晶体凝固过程的特点(1)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温度。
晶体从开始凝固到完全凝固,处于状态。
4.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非晶体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晶体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晶体如:萘、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如:蜡、松香、玻璃。
5.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
例题1:(2019·临沂)右上图是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由图可知该物质()A.是晶体,熔化持续了8 min B.在A点时是液态,B点时是固态C.在A点的内能比B点的小D.在OA段的比热容比BC段的大例题2:将零下5摄氏度的冰放入0摄氏度的水中,冰和水的质量怎么变化考点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的两种形式是和。
2.蒸发:在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液体蒸发热,有制冷作用。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沸腾(1)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着的剧烈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时虽不变,但要吸热;同一种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
(3)沸腾的条件:、。
例:如图所示,装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试管,试管中装入少量的水,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中的水也沸腾B.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C.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以上说法都不对4.液化(1)液化要热。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中考复习

初中阶段常见物理公式1.速度公式: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3.合力公式:4.密度公式:5.浮力公式:6.压强公式:7.液体压强公式:8.杠杆的平衡条件:9.滑轮组:10.机械功:12.机械效率:13.热量计算公式:14.燃料燃烧时放热:15.欧姆定律:16.电功公式:17.电功率公式:18.串联电路的特点:19.并联电路的特点:20.相对原子质量:21.溶解度的计算:22.溶质的质量分数:23.物质的质量分数:24.溶液的稀释:25.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书写化学方程式26.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实验室制取氧气):27.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28.加热高锰酸钾:29.铝在空气中燃烧:30.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3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32.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33.焦炭还原氧化铁:3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35.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36.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37.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38.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39. 锌和稀硫酸(实验室制氢气)40.金属铁的治炼原理:41.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42.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4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44.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45.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46.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基本知识点47.地球表层的六大板块:48.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49.力的三要素:50.浮力方向:重力的方向:51.大气的分层:52.反射弧的五个部分:53.可燃物燃烧条件:54.灭火的方法:55.验证二氧化碳,氧气,氢气的方法:56.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57.预防传染病的三个途径:58.酒精灯加热部位:59.水银,酒精温度计的原理:60.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6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62.植物的五大组织:63.动物的四大组织:64.脊椎动物五大类:65.昆虫身体的3部分:66.火山带和地震带:67.分子的四个性质:68.水的密度,光速,声速,g,水的比热,69.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70.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水螅的生殖方式:71.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72.子房发育成:子房壁发育成:胚珠发育成:珠被发育成:73.营养繁殖的四个方式:74.近视戴:远视戴:75.二力平衡条件:76.增大有益摩擦的办法:77.减少有害摩擦的办法:78.水循环的两个动力:79.潜水艇的工作原理:80.溶液的性质:81.物质溶解度的概念:82.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83.大气的分层5层:84.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证明大气压大小的实验:85.标准大气压的大小:86.高压区天气:低压区天气:87.水汽凝结的条件:88.常见的天气系统(四个):89.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3个:90.向光性产生的原因:91.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2个92.神经元的结构:93.脑的三部分:94.小脑受伤的状态:95.安静时的产热部位:运动式的产热部位:96.电路的三种状态:97.电压表,电流表的接法:98.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位置:99.磁极间的相互规律:100.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区别:101.右手螺旋定则的使用:102.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者:103.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104.插座的接线规律:105.安全用电的原则:106.地壳中的元素:107.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者:表示的意义:6个108.CO2109.光合作用天竺葵为什么暗处理24小时:110.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主要场所:111.光合作用文字表达式:112.呼吸作用文字表达式:113.温室效应的好处:114.温室效应的坏处:115.防止温室效应的方法:116.土壤生物:117.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118.土壤的三种类型:119.根的作用及四个部分:120.为什么要带土移植?121.植物缺氮:122.植物缺磷:123.植物缺钾:124.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125.运输有机物的部位:126.气孔的形状:127.检验水分用:128.常见的酸(名称和化学式):129.常见的碱(名称和化学式):130.PH试纸的使用方法:131.无色酚酞,紫色石蕊变色的规律:132.四个基本反应类型:133.金属的活动顺序:134.最简单的有机物:135.三大合成材料:136.杠杆的五个要素:137.核能的利用:核电站:原子弹:太阳:138.食物中的七大营养元素:139.维生素的来源及缺乏症状:A: B: C: D:140.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消化部位吸收部位、消化步骤、有关消化液种类:141.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异常症状:142.形成尿液的器官:143.肾小球,肾小管的作用:144.固氮途径有3个:145.生态系统具有什么能力:146.化合价口诀:147.甲亢,肢端肥大,呆小症,侏儒症,巨人症的原因:148.生态系统的成分:149.三态变化:150.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151.食物网能量流动的特点:152.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特点:153. 氧气的性质:154.二氧化碳的性质:155.硫,氮,铁,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第四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路图: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第五章物体的运动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 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15.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第八章力知识归纳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第九章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浮< G ;下沉;2F浮> G ;上浮3F浮= G ; 悬浮或漂浮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 F浮< G; 下沉;2 F浮> G ; 上浮3 F浮= G;悬浮..不会漂浮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6.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F浮= G —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7.浮力利用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第十章力和运动知识归纳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4.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P有/W=η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9.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13.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②Q放=cmt0-t=cm△t降1.热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3.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4.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5.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的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6.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第十三章电路初探知识归纳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
浙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

浙教版初中物理复习大纲整合版电学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并联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11.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14.“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5.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短路②总功率过大17.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
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18.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19.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20.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21.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
22.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23.电磁继电器的特点: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自动控制)。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一、物理部分。
1. 力学。
- 运动和力。
- 机械运动:参照物的选取,速度的计算(v = s/t),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 二力平衡:条件为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 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μ N),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 压强和浮力。
- 压强:固体压强p = F/S,液体压强p=ρ gh(h是深度),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测量(托里拆利实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F_浮 = G_排=ρ_液gV_排,物体的浮沉条件(比较F_浮和G的大小),浮力的计算(称重法F_浮 = G - F、阿基米德原理法、平衡法等)。
2. 电学。
- 电路。
- 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串联电路I =I_1=I_2,U = U_1 + U_2,R=R_1 + R_2;并联电路I = I_1+I_2,U = U_1 = U_2,1/R = 1/R_1+1/R_2。
-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读数方法。
- 欧姆定律。
- 欧姆定律I=(U)/(R),变形公式U = IR和R=(U)/(I),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电路图、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
- 电功率。
- 电能W = UIt,单位有焦耳(J)和千瓦时(kW·h),1kW·h =3.6×10^6J。
- 电功率P=(W)/(t)=UI,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用电器的铭牌标识。
浙教版初中物理总提纲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复习一、声学: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3、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及离声源的距离有关,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4、什么叫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
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二、光学1.常见的波有电磁波、声波、水波等。
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Χ射线、γ射线等。
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电磁波的速度也是3×108m/s。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吸收其他颜色的色光。
3、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c=3×108m/s=3×105km/s。
光的三种现象1.光的直线传播: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举例: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可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2、光的反射a、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平面镜成像(1)原理:光的反射;(2)特点:①像与物体大小相等;②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④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原理图:e.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光的折射:a、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b.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4)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5)光垂直于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6)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浙江初三物理必备知识点

浙江初三物理必备知识点浙江初三物理课程涵盖了多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原理,以下是一些必备的知识点:1. 力和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公式为 \( F = m \times g \),其中 \( m \) 是质量,\( g \) 是重力加速度。
2. 能量:- 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
-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3. 压强:-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深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4. 光和声:- 光的反射和折射:描述光在不同介质界面上的行为。
- 声波:声音的传播方式,包括声速、频率和振幅。
5. 电学基础:- 电流、电压和电阻:电路中的基本量,欧姆定律 \( V = I\times R \) 描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 串联和并联电路:两种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
6. 磁学:- 磁力和磁场:描述磁体之间以及磁体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
-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电流。
7. 热学:-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热状态的度量,热量是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 热传递: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8.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物态变化:如熔化、凝固、蒸发和凝结等。
9. 简单机械:- 杠杆:利用杠杆原理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 滑轮和轮轴: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机械装置。
10. 实验技能:- 测量技能:包括使用米尺、秒表、天平等基本测量工具。
- 数据处理:学会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物理现象和解决物理问题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浙教版 初二物理知识点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1mm=1 000μn lμm=1 000nm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一章:声音与环境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第四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s=v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