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解题策略(1)——观察法

小学数学解题策略(1)——观察法

小学数学解题策略(1)——观察法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

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

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

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

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

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10篇】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表达等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角是有大小的。

能够区分角的大小。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纸片、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

师语: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我露出这些图形的一部分,你们来猜一猜。

(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五角星贴在黑板上。

)师问:这些图形里藏着一个新的图形,谁知道?(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找角谁能将这些藏着的角找出来?(让学生上黑板找到角,适当引导正确指角。

)三、抽象出数学中的角1、抽象出角的图形出示PPT,数学书、三角板和闹钟的图片。

角啊,不仅在黑板上的这些图形中,你能在老师出示的这些物体的表现上也找到角吗?让学生指出角,隐去实物图片,留下3个角的图形,并出示文字(这些图形都是角)2、感受角的特点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拿出你身边的三角尺其中一个角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生:有尖尖的。

(尖尖的在数学中,我们叫做角的顶点)生:有两条边。

(我们叫做角的边)师:一边用手比划出角的符号,一边说: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这样的一个图形就叫角。

我们用这个弧形表示这一个角。

3、判断题因为边弯弯的,引导出,角的边是直的。

四、创造角在桌子上,老师提供了几种工具,请你用这些工具创造一个角教师巡视:1、展示画的角2、展示折的角3、展示活动角找两位做的不一样大的角,问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你怎么知道的?用重叠法验证,讲角的顶点和一边重叠,看另一边引导出:角的两边开口越大,角越大;角的两边开口越小,角越小。

观察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观察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0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观察是数学活动的前提,数学活动的过程离不开观察.在数学活动中我们常通过观察来收集新资料,发现新事实;通过观察认识数学的本质,揭示数学的规律,探求数学的方法.在学生众多的学习方式中,观察显得尤为重要.观察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主要方法之一.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经验与体会,通过各种观察案例来谈一谈观察法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以及应用题教学中应用的.一、观察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1.通过创设情境进行观察,有利于学生发现和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情境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例如,学习“角”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先向学生呈现一组健美运动员的造型挂图(也可以让一些学生自己来模仿),然后让大家观察这些运动员的肢体造型所呈现的几何特点(如上臂和下臂可构成一个“角”),并通过对运动员造型运动的观察,发现“角”有大小之分,而且通过自己的比较可以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有利于学生建立和形成数学概念形成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概念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利于学生去发现概念,在此过程中建立和形成数学概念.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引入圆的概念后,教师可拿一根细线拴着一个白球,握住线的另一端使白球转动形成“圆”.再让学生用一圆形物体放在纸上,画一个圆,并剪下来,将剪下的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折过若干次以后,让学生观察折痕并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既学会了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的方法,又掌握了圆的圆心、半径等的特征.二、观察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1.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性质及法则由于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要通过直观方式获得数学概念,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性质及法则.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探讨”时,可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三个不同类型(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三角形,并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等观察操作活动,计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再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实验活动帮助学生观察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一结论,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操作活动理解和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一数学性质.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特征,获得简便计算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小学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计算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决定能否简便计算,从而合乎逻辑地进行分析、推理,尽快找到计算的捷径,以确保计算的正确、迅速与计算方法的合理运用,以便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进而提高计算效率.例如,让学生计算49723×46,很多同学可能用常规方法计算,即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约分计算,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征,从而获得简便计算的方法.3.通过多角度观察,鼓励算法多样化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多角度观察数字的特征,实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例如,计算34+27=?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他们根据自己观察,然后采取的列式、拆分、分部等计算方法都应当受到鼓励.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三、观察法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1.通过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法应用题是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应重视应用题的启蒙教学.而通过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并向学生直观地展示应用题的结构与解法,是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有关7的加减法”教学中安排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第一幅是关于加法的兔子图,左边四只兔子,右边3只兔子.学生通过看插图列出算式,老师板书:4+3=7;3+4=7.第二幅是关于减法的青蛙图,一共有7只青蛙,游走了2只.学生通过看插图列出算式,老师板书:7-2=5.通过以上画面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了求和、求剩余的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与解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比较完整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获取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观察和叙述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法.2.可结合线段图来观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及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一般认为,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比较困难,学生学习时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教学时可结合线段图来观察、分析,解答时,可以结合反映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线段图来观察,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搞清哪个是单位“1”,再根据分数乘除法的运算含义列出算式或列方程去解.当应用题内容太抽象时,教学中可用图示法或图解法帮助学生观察,直观地反映应用题的内容,让学生在直观图形或示意图的支持下对应用题的内容作出正确的理解.通过直观手段加深学生对应用题题意和数量关系的理解.总之,观察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环节,也是获取数学知识最基本的途径.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的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石烨炯(浙江省宁波市国家高新区梅墟中心小学315103)。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案例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案例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案例目录1. 内容简述 (2)1.1 分析目的 (3)1.2 分析背景 (3)1.3 分析方法 (4)2. 案例介绍 (5)2.1 学校概况 (7)2.2 班级情况 (8)2.3 学生概况 (9)3. 学情分析 (10)3.1 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11)3.1.1 数与运算 (12)3.1.2 图形与几何 (13)3.1.3 统计与概率 (14)3.2 技能与能力表现 (16)3.2.1 解决问题能力 (17)3.2.2 应用数学知识能力 (18)3.3 学习习惯与态度 (20)4. 影响因素分析 (21)4.1 教学因素 (22)4.2 学生因素 (24)4.3 家庭与环境因素 (25)5. 问题诊断 (27)5.1 学习难点分析 (28)5.2 学习障碍诊断 (29)5.3 差异性分析 (31)6. 改进策略与建议 (32)6.1 教学方法与策略 (33)6.2 学生个体差异指导 (34)6.3 家校合作与环境支持 (36)7. 案例总结 (37)7.1 主要发现 (38)7.2 启发与展望 (40)1. 内容简述一年级:在这一年级,数学教学重点是计算基础和形状识别。

学生的学情分析需关注入学前的知识基础,以及对数字和图形的基本认知。

这一年级还应考虑学生在计算中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逻辑思维的萌发阶段。

二年级:在此阶段,学生将开始接触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并学习简单的估数和单位换算。

学情分析应考量学生对基础运算的熟练程度,对于问题解决策略的初步运用,以及抽象数学概念的接受能力。

三年级:随着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和抽象理解能力的发展,三年级引入分数的概念,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如装填问题、倍数关系等。

在这一年的学情分析中,应重视学生几何图形概念的构建、问题解决的策略多样性,及代入和假设法的初步应用。

四年级:到了四年级,学生开始学习除法公式、多位数除法,并涉及简单的代数和比例问题。

此时的学情分析应侧重于学生对除法的细致理解,代数式的初步接触,以及对图形和数据处理的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综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综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综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国内研究综述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评价方法与手段的研究占据了主要位置。

刘某某(2012)通过问卷调查法,建立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北京市小学的数学课堂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得分较高,但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

张某某(2015)则采用了观察法,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估其教学效果。

研究发现,教学方法、课堂气氛和学生参与度等因素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关系。

还有部分研究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

某某等(2017)通过调查、实验等研究方法,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学业成绩呈正相关。

二、国外研究综述在国外,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较早起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Smith(2008)采用观察法,对美国小学教师的数学课堂进行了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John(2010)则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对英国小学数学课堂进行了评价。

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参与度和教学资源的使用等因素与教学效果有关。

三、存在的问题与展望尽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研究方法和手段仍然较为单一,主要以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为主。

研究样本的选择不够广泛,主要集中在某些特定地区和学校。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学习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今后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例如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扩大研究样本,以及深入研究教学评价与学生学习发展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今后的研究可以从研究方法、研究样本和研究内容三个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在这个形成空间概念的过程中,观察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观察力有利于概念的理解。

而无序的观察无法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谈不上空间观念的培养了。

只有将观察活动与想象、推理、表达、想象这些活动有机的柔和在一起,观察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才能有效的生成。

在教学实践中,经过摸索,本人总结了一些培养观察力的方法,呈献给大家,以供探讨。

一、恰当运用教学辅助手段,加强观察意识教学辅助手段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进行教和学的过程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和设备,可以是视听,也可以是模型、幻灯、多媒体。

“空间与图形”的课程内容大多以几何图形为基础,需要一定的空间观念。

由于小学生知识有限,不易理解和掌握。

因此,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十分必要,目前“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对教学手段的运用仍主要体现在教具运用和学具的运用。

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教具以其直观、形象、使用灵活多样、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在教学手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对教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直观形象,产生直观的视觉感受,激发观察的兴趣。

有观察兴趣,观察的意识亦得到培养,更形成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力亦得到发展,空间观念也就形成。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以几何图形为载体,内容抽象,难于理解。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学具的直观性、和形象性,顺应其好奇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激发观察的兴趣。

一个小小的数学学具,就是一个神奇的数学王国。

它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特征吸引着学生,让学生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因此,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把握学具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利用学具创设适时的观察及动手操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参与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控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带着兴趣去观察,注意就会稳定而持久且可在活跃的氛围中把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具体的感性认识,让学习变得兴味盎然。

小学数学-观察法应用题大全及解题思路

小学数学-观察法应用题大全及解题思路

观察法应用题大全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

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

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

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

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

(适于二年级程度)6、16、26、____、____、____、____。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精选5篇)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篇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

也是打造灵动课堂构建高效教学模式的最佳途径之一。

通过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初步形成了系统的操作体系。

总结出了适合本班学生的四种方法。

1.收集法: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开展调查,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培养了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2.观察法: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和思路进行观察,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设疑法:在教学中创造问题情境,在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运用法:在教学中,注重文中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而且积累了生活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我依据本班同学实际情况和文本知识内容,结合生活实践进行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篇2)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

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

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

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

”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

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课题(3篇)

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素养提升转变。

一年级数学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起点,对学生数学思维和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一年级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二、研究目的1. 了解一年级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 探索适合一年级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为一年级数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研究内容1. 一年级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现状分析2. 一年级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3. 一年级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探究4. 一年级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实践案例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一年级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研究成果。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一年级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现状。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分析一年级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成功经验。

4. 实验研究法:设计实验方案,对一年级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进行实践检验。

五、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查阅相关文献,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对象。

2. 调查阶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一年级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现状数据。

3. 分析阶段: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一年级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4. 策略探究阶段:根据分析结果,探索适合一年级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策略。

5. 实践检验阶段:设计实验方案,对一年级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进行实践检验。

6. 总结阶段: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适合一年级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策略体系。

2. 提高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3. 为一年级数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一、观察目的本次观察的目的是了解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氛围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观察对象及方法本次观察的对象是一所小学的数学课堂,观察的教师为该校数学教研组的教师,观察的方法为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相结合。

三、观察结果及分析1、学生学习状态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时也比较踊跃。

但也有部分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的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并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2、教师教学方法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该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多样化,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同时,教师也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课堂氛围在观察中还发现,该校数学课堂的氛围比较活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频繁。

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该校数学课堂中的学生学习状态良好,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化,课堂氛围也比较活跃。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等。

因此,我们建议该校数学教研组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同时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小学数学课堂观察表一、引言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课堂观察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评估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小学数学而言,课堂观察更是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数学概念的理解、运算技能、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小学数学课堂观察表”,旨在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二、观察表的设计与使用1、观察表的设计原则观察表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重点;要选择合适的观察项目和指标;要确保观察表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浅谈观察物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观察物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观察物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作者:郭正嫦来源:《速读·中旬》2018年第02期摘要:数学与观察密不可分,随着素质教育的施行,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观察法的作用日益突出。

从对周围物体的观察中,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首先结合其目标和意义谈了其重要性,包括更好的掌握知识、培养数学意识等,然后给出了一些课堂教学建议。

关键词:观察物体;小学数学;数学意识观察物体既是小学数学的具体教学内容,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很多数学知识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和总结,而且在生活中多有体现。

通过对各类物体的观察、思考和对比,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尤其是其空间想象能力,可以得到明显锻炼。

不过,观察物体并非停留于对物体表面的观赏,还要掌握一定的规律,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分析,才能使得观察有实际效果。

1观察物体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1.1掌握知识技能小学数学是数学的启蒙阶段,知识相对较为简单。

总体来讲,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薄弱,更容易接受直观化、形象化的事物,所以教师常会采取实物列举、图画展示等方法,降低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难度。

比如对时分秒的认识,可引导学生观察闹钟、挂钟等,三根指针的长短、行走速度都不同,最细的指针走得最快,最短的指针走得最慢。

如此一来,学生对时、分、秒的印象更具体,从而很容易产生疑问,为什么钟表只有12个数字,时、分、秒之间的换算以60为标准?这样就能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拓展,从而培养他们勤思多问的习惯。

在图形有关的教学内容中,观察物体显得更为重要,单纯地理论讲解什么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效果一般,若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物体举例,将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1.2培养数学意识传统数学教学基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掌握教材知识,理解重难点。

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学生只学教材内容,而未能树立起数学意识,形成数学思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很可能导致学无所用,换种问法或换个题型,思维僵化的学生就无所适从。

小学数学的学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的学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的学法有哪些篇一: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法学法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法学法一、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是秉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思想来设计编排的,其实现了将数学知识点由难到易的排版,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教材在教学内容上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就有“制作年历”和“校园设计”这两个实践活动,这两个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数学算法的要求上更是多样化,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学得的知识范围过于狭隘。

二、教学实践的具体要求1.结合教材要求,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教学安排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更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结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完成小学数学学习。

比如,在第二册数学实验教材中,要求学生学会认识时间,而一些学生在对时间的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在进行时间认识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知道现在是第几节课吗?”树立起学生的时间观念,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先讲解时针的转动规律,接着介绍分针与秒针,由难及易,步步深入。

2.将课堂作为教学实践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学生学好小学数学的关键,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结合教材要求,开展一些与数学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趣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游戏教学,比如,在进行10以内的加减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置一个让学生买菜的情境,让学生在买菜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况,帮助学生进行算术练习。

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者:羿岸眉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2013年第09期观察能力作为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延伸,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数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观察意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呢?本文中,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能对学生观察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从学情出发,做好启发引导小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有限性,在日常的数学课堂,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教师就要充当引导的角色,所以作为教师掌握正确、科学的引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分析观察法是一种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以分析事理为目的的观察方法。

这种观察要求对观察对象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如平行线为什么不会相交?三角形为什么只能有一个角是钝角?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很直观,学生也可能很了解,但很难上升到理论知识的层面上,更悟不出其中蕴含的道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要用到对比法来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事物,比如说: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启发学生正确的利用比较观察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准确清晰的了解和理解相关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差异,避免知识的混淆。

另外,如果能充分的挖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提高学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讲授三角形面积的结算公式时,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知识迁移的作用,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每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接着又两个完全相同的任意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最后,引导学生,给学生启迪,让他们明白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用底乘以高后为什么要除以2的缘故。

二、确定观察的目的,提高抗干扰的观察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一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者事件就可能忽视了观察的任务。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强调观察活动的目的性,要有效的观察学生本身,让学生最大限度的集中精力开展观察活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数学第三册观察物体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数学第三册观察物体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数学第三册观察物体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9篇北师大数学第三册观察物体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看一看(一)在观察活动中,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通过观察教室的讲台,使学生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为了描述的需要,把这三个面分别叫做正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仅仅从一个面或两个面是无法确定一个物体形状的;引导学生学会从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一个侧面观察物体,并初步感受只有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才能准确把握物体形状。

看一看(二)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发展空间观念。

“看一看(二)”通过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辨认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实际上,这就是把空间图形(三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二维图形)的过程。

实现这个转化,是空间观念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情境,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观察和体验的实践活动中去,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北师大数学第三册观察物体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随着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化,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强调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手给他们一个自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

一、说教材,说学情从数学知识、方法的角度看,“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空间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内容。

以前的几何教学,教材上主要是对形体的具体认识的设计,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没有一定的落实措施,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而现在根据“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编排的“观察物体”,就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JI JIAO JING WEI/基教经纬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周艳春引言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较为特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思考习惯形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数学教学中教师更为重视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以自我为驱动力的学习与参与,使得其对数学知识的思考与认识程度更为深刻。

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行为与思维,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展开数学的教学活动。

一、正确认识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此基础上思考自己的角色行为方式。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惯于作为课堂中的中心,对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课堂参与程度并没有重视。

加之小学数学具有特殊性,学生的基础薄弱,教师需要引导的数学知识内容较多,因此整节数学课中,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相应的数学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是极为常见的。

教师需要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做好自我的角色转化工作。

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与帮助者,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状况有着较多的认识与了解,这就需要采取多渠道的师生沟通,增进教师对学生状况的认识。

例如,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提前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预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之后,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对自己的认识作出简单的说明,邀请不同数学学习水平的学生说明自己的学习感受。

在这样的情况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小学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发生了变化,教师更为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主动的思考参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呈现出同样的课堂教学变化趋势。

在大趋势的影响下,教师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以及学生的兴趣,应用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引导方式,使得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的应用方式以及学习意义。

基于此,本文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展开探讨。

(二)优化革新教学方法不论是何种教育优质的教学方法都是基础保障性条件,同时也是提升小学生创客知识以及科技实践自主训练积极性的基础保障性条件。

浅谈小学数学三种基本思想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三种基本思想方法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请您选择一种或几种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结合实例来谈谈你在教学中是如何实施的?浅谈小学数学三种基本思想方法一、观察和比较从逻辑学角度看,观察和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方法,现代数学思想方法把观察法和比较法看作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观察是思维的窗口,是认识的开始,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可以说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多起源于观察。

欧拉、牛顿、门捷列夫等著名的科学家都非常推崇观察。

观察对数学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概念的形成,命题的发现,解题方法的探索,都离不开观察。

良好的观察力是使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条件,也是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精神、引发数学发现的源泉。

例如,小学数学《数一数》教学要求:通过活动,初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学习数学的方法。

可见,观察法这一思想方法对数学学习是多么重要。

比较是通过观察,分析对比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它是认识事物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

例如,小学数学《比一比》教学要求: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学习作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可见,比较方法的重要性。

又如,在教学解决问题题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

二、可逆思想它是逻辑思维中的基本思想,当顺向思维难于解答时,可以从条件或问题思维寻求解题思路的方法。

思维的可逆性,即从正向思维转为逆向思维。

司马光就是把一般思维中的“人离开水”变成“水离开人”,这就是一种可逆思维的思考。

有时候可逆思维是创新的蹊径,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可逆思维的奇才。

心理学家皮亚杰就把可逆思维作为儿童智慧发展的重要标准。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的研究表明数学能力强的学生,在一个方向上形成了联系,就意味着相反方向上建立了联系,因而他能迅速地辨认或理解逆向问题。

例如:教学除法48÷6=8,我们是通过6的口诀,六八四十八来引入除法的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认识垂直》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认识垂直》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认识垂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垂直的线段和角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垂直的概念及其特征。

2. 垂直线段的识别和测量。

3. 垂直角度的识别和测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垂直的概念及其特征,垂直线段和角度的识别和测量。

2. 教学难点:垂直线段和角度的识别和测量。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垂直的特征。

2. 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垂直的概念。

3. 交流法:让学生通过交流来分享垂直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垂直的图片、线段和角度的示例。

2. 教学素材:包括垂直的线段和角度的模型。

3. 教学工具:包括直尺、量角器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垂直的线段和角度,引发学生对垂直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垂直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垂直的特征。

3. 实例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垂直线段和角度的识别和测量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和记录垂直线段和角度。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垂直的特征和测量方法,并进行巩固练习。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垂直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经验。

3.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解答疑问。

八、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垂直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强调垂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 提醒学生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垂直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垂直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鼓励学生家长参与,共同观察生活中的垂直现象,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十、教学反思:1.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 :在数学学习和研究中,常常通过观察来搜集新材料、发现新事实,通过观察认识数学的本质、揭示数学的规律、探求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任何一道数学题, 都包含一定的数学条件和关系。

要想解决它, 就必须依据题目的具体特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细致的、透彻的观察,然后认真思考,透过表面现象看其本质,这样才能确定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

关键字 :数学教学;概念;数量关系
观察法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实物和现象在其自然条件下, 按照其本身存在的实际情况, 加以有目的的感知, 确定他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方法。

数学观察则是对数学问题在客观情境下考察其数量关系及图形性质的方法。

观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感知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知觉。

观察过程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知觉和思维密切地联系, 这样才能发现观察对象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观察是数学活动的前提,数学活动的过程离不开观察。

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 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 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本次实习我教授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 和“多位数乘一位数” 两个单元的内容, 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在这次在小学的实习经验和体会, 通过几种案例来谈一谈观察法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以及应用题教学中应用的。

一观察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创设情境进行观察,有利于学生发现和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创设情境充分体现了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 结合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 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理解概念的本质。

例如:在《倍的认识》第一课时理解倍的概念时,根据书本和教参的要求, 教师往往会引出小兔子吃萝卜这一情境, 让学生观察小兔子吃的胡萝卜、红萝卜和白萝卜的根数,从而对萝卜的根数进行分析。

胡萝卜有 2根,红萝卜有 6根, 6里面有 3个2。

从而引出“倍”的概念。

再用同样的方法将白萝卜的根数和胡萝卜根数进行对比,让学生巩固对“倍”的认识。

整个过程中,兔子和萝卜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 学生对这一情境感兴趣, 在课堂上就会认真听老师讲课, 并且主动的去思考问题,努力想要得到问题的答案,最终理解了“倍”的概念。

整堂课下来学生学得好也学得开心。

正是因为这种方法好, 所以在人教版的教参中, 几乎每个课时都设置了一个很好的情境, 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产生对知识浓厚的兴趣, 从而更好的接受知识的教学效果。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有利于学生建立和形成数学概念
形成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概念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 利于学生去发现概念, 在此过程中建立和形成数学概念。

在动手操作中, 我们通常是将实验法和观察法结合起来的。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我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然后动手操作,用直尺去量,动手去折,然后观察总结得到长方形的边对边相等,正方形
四边相等,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

在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 再通过观察身边的图形, 学生就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了。

二、观察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特征,获得简便计算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小学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计算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 决定能否简便计算, 从而合乎逻辑地进行分析、推理,尽快找到计算的捷径,以确保计算的正确、迅速与计算方法的合理运用, 以便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进而提高计算效率。

这一部分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简便运算以及找规律等题目中体现的尤为显著。

如:四则运算:24+55-14; 找规律99*1=99, 99*2=198, 99*3=297, 99*4=396… 然后问 99*8=? 99*9=?。

诸如此类的题目,在教学中我们肯定不会主张学生去死算,而是让他们根据数字的特点寻找简便方法, 24应先减去 14再加 55等于 65。

99*2, 99*3都是在 9*2=18, 9*3=27中间加个 9。

像类似的题目是最能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师在讲解时也更要注意讲解的方法。

4通过多角度观察,鼓励算法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 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从多角度观察数字的特征, 实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例:就以刚刚找规律 9*1=99, 99*2=198, 99*3=297, 99*4=396…然后问 99*8=?
99*9=?这一题为例,学生通过观察就会产生很多不同的规律,除了刚刚所说的那种规律还可能会说积的百位等于一位数减 1,十位为 9,个位为 10减一位数。

学生的猜想会有很多, 对于学生错的猜想教师要及时更正, 而学生对的又不和其他同学一样的猜想一定要及时肯定。

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的肯定是对他们学习的最大认可。

三、观察法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
5通过观察教材中的插图,画线段图来观察,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及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一般认为, 解决问题的解答比较困难,学生学习时常常感到束手无策。

教学时可结合线段图来观
察、分析,解答时,可以结合反映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线段图来观察,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搞清楚问题和数量关系, 再根据乘除法的运算含义列出算式或列方程去解。

通过直观手段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题意和数量关系的理解。

例如:在《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 8中,题目是这样的:妈妈买 3个碗用了18元。

如果买 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三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需要转一个弯才能解决的问题。

而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就是理清数量关系。

所以在教学中我会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画图或者列表。

在这里我们来说一说画图法。

3个碗用了 18元,用 3段相同的线段来表示 18,从而学生就能很清楚的明白每段线段表示每个碗需要 5。

要买 8个这样的碗就是有 8个这样的线段, 8个这样的线段是多少钱呢?学生通过画图就能很清楚的明白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然后就能迅速正确的列出算式得出答案。

观察是小学乃至以后学习数学最基本的途径。

观察是具有目的性、顺序性、连续性和选择性的。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量好的观
察品质,培养观察的典型性、合理性、多端性、精确性和深刻性。

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观察品质, 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 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