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 劳 动 二 重 性
价
值
抽象劳动
如,1只羊换2把斧子,这2把斧子,便是一只羊的交换价 值。这里说的是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数量关系或比例,并 没有说明交换价值的实质和内容是什么。问题在于:羊和 斧子是两个在质上不相同的的东西,在质上不相同的东西, 在量上是不能比较的。
价值:财富之间比较、交换的尺度
不同质的商品为什么可以按照一定的比 例进行交换?除非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共同 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使它们可以成 为质上是相同的。因而在量上才是可以比 较的。如果把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从而 把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的具体形式撇开, 那么,一切商品剩下来只有一个属性,即 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它们都是凝结 的一般人类劳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 别的人类劳动。 作为具体劳动是千差万别的。但是, 千差万别的具体劳动又存在共同的一面, 存在同质的一面,即它们都是人类劳动力 的消耗,这就是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这种劳动二重性,是指 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马克思论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在商品的交换关系本身中,商品的交换价 值同他的使用价值完全无关的东西(51页)
一个无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这 个物由于不是劳动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 是这样。(54页)
马克思论价值和使用价值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23卷72版48 页)
使用价值或财物具有价值,是因为有抽象 劳动人类劳动体现和物化在里面。(51页) 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 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 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50页)
斯密(1723-1790)《国富论》
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 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 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以叫作使用价值,后者可 以叫作交换价值。(72版25页)
马克思沿着斯密价值论的交换价值路向进一步研 究,创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1767-1832)沿着使用价值方 向发展,提出“效用价值论”。物品的效用是物 品价值的基础。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劳 动 二 重 性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
生产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的不同具体形式 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 商品生产者,他的劳动总要采取某种具体 的、有用的形式,或者是木工劳动、或者 是种菜劳动、或者是炼钢劳动等等。这些 不同的劳动,它们的劳动目的不同、劳动 对象不同、操作方法不同、使用的劳动资 料以及劳动的结果,都是不相同的。正是 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不同的使用价值。
结论: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构成财富 的物质内容;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 使用价值,价值就失去了存在的形式; (3)商品交换的依据,不是存在质的差别 的使用价值,而是存在量的差别的价值; (4)非劳动产品的天然物品仍然可能具备 使用价值,但这些物品不具备价值。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 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 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 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 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 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使用价值
价
值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 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 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 与社会制度无关,它并不反映人们之间的 经济关系,
价值和交换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商品的这种属性就是交 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 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 上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价值。 商品作为价值是同质的,因而在量上是可 以比较的。如前例,1只羊可以还把斧子, 就是因为生产1只羊或生产2把斧子所耗费的 劳动的数量是相等的,即具有相同数量的 价值。可见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因 此,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 交换价值的内容。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 需要的劳动产品。
交换 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劳动产品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价
值
充饥
阅览
拍照
wenku.baidu.com
交
换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劳动
价 值
商 品 二 因 素
价
值
抽象劳动
如,1只羊换2把斧子,这2把斧子,便是一只羊的交换价 值。这里说的是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数量关系或比例,并 没有说明交换价值的实质和内容是什么。问题在于:羊和 斧子是两个在质上不相同的的东西,在质上不相同的东西, 在量上是不能比较的。
价值:财富之间比较、交换的尺度
不同质的商品为什么可以按照一定的比 例进行交换?除非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共同 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使它们可以成 为质上是相同的。因而在量上才是可以比 较的。如果把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从而 把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的具体形式撇开, 那么,一切商品剩下来只有一个属性,即 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它们都是凝结 的一般人类劳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 别的人类劳动。 作为具体劳动是千差万别的。但是, 千差万别的具体劳动又存在共同的一面, 存在同质的一面,即它们都是人类劳动力 的消耗,这就是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这种劳动二重性,是指 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马克思论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在商品的交换关系本身中,商品的交换价 值同他的使用价值完全无关的东西(51页)
一个无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这 个物由于不是劳动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 是这样。(54页)
马克思论价值和使用价值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23卷72版48 页)
使用价值或财物具有价值,是因为有抽象 劳动人类劳动体现和物化在里面。(51页) 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 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 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50页)
斯密(1723-1790)《国富论》
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 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 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以叫作使用价值,后者可 以叫作交换价值。(72版25页)
马克思沿着斯密价值论的交换价值路向进一步研 究,创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1767-1832)沿着使用价值方 向发展,提出“效用价值论”。物品的效用是物 品价值的基础。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劳 动 二 重 性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
生产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的不同具体形式 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 商品生产者,他的劳动总要采取某种具体 的、有用的形式,或者是木工劳动、或者 是种菜劳动、或者是炼钢劳动等等。这些 不同的劳动,它们的劳动目的不同、劳动 对象不同、操作方法不同、使用的劳动资 料以及劳动的结果,都是不相同的。正是 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不同的使用价值。
结论: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构成财富 的物质内容;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 使用价值,价值就失去了存在的形式; (3)商品交换的依据,不是存在质的差别 的使用价值,而是存在量的差别的价值; (4)非劳动产品的天然物品仍然可能具备 使用价值,但这些物品不具备价值。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 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 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 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 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 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使用价值
价
值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 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 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 与社会制度无关,它并不反映人们之间的 经济关系,
价值和交换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商品的这种属性就是交 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 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 上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价值。 商品作为价值是同质的,因而在量上是可 以比较的。如前例,1只羊可以还把斧子, 就是因为生产1只羊或生产2把斧子所耗费的 劳动的数量是相等的,即具有相同数量的 价值。可见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因 此,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 交换价值的内容。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 需要的劳动产品。
交换 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劳动产品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价
值
充饥
阅览
拍照
wenku.baidu.com
交
换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劳动
价 值
商 品 二 因 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