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之间的关系
大学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统一表现: 统一表现: 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1)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必须有价值; 商品必须有价值; 必须经交换而让渡。 (3)必须经交换而让渡。 矛盾表现: 矛盾表现: 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 (1)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通过交换体 现);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 (2)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 而价值则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 畴;而价值则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是历史 的范畴。 的范畴。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体中 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体中, *** 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体中,缺一而不能称其为商 品——价值和交换价值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 ——价值和交换价值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价值和交换价值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和交换价值寓于使 用价值之中。 用价值之中。
1、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劳动——劳动量——劳动时间 价值——劳动——劳动量——劳动时间 ——劳动——劳动量—— 商品的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 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衡量同种或同类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衡量同种或同类商品的价值量) 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 (衡量不同商品的价值量) 衡量不同商品的价值量)
货币 商品
使用价值 价 值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 私有制 社会分工
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 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 即商品与商品的关系。 即商品与商品的关系。不理解商品的起源而象崇拜偶像一 样崇拜商品,以为商品内部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自己, 样崇拜商品,以为商品内部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自己, 这种情形就叫商品拜物教。 这种情形就叫商品拜物教。 商品的神秘性质不在于它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神秘性质不在于它的自然属性,而是由商品形式本 身所引起的。 身所引起的。人与人的关系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 形成了物对人的统治。 式,形成了物对人的统治。 商品拜物教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商品拜物教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货币产生以后, 货币产生以后,商品拜物教演变为货币拜物教这种更为耀 眼的形式。 货币拜物教的迷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迷。 眼的形式。故:“货币拜物教的迷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迷。”
商品和货币价值规律
商品和货币价值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商品和货币是无处不在的。
从我们每天购买的食物、衣服,到使用的各种服务,都离不开商品和货币的交换。
而在这看似平常的交易背后,隐藏着一套重要的规律——商品和货币价值规律。
商品,简单来说,就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比如食物可以充饥,衣服可以保暖。
而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它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交易的进行。
从最初的贝壳、金属货币,到现在的纸币、电子货币,货币的形式在不断演变,但它的本质始终是一般等价物。
那么,商品和货币价值规律到底是什么呢?它主要包含了价值规律和货币流通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这意味着,生产一件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它的价值就越高;反之,价值就越低。
比如说,生产一件手工制作的精美木雕,需要工匠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生产一个批量生产的塑料玩具,所耗费的时间和劳动相对较少。
那么,通常情况下,木雕的价值会高于塑料玩具的价值。
在商品交换中,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次具体的交换都是完全等价的。
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会上涨,高于价值;而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会下跌,低于价值。
但从长期来看,价格和价值总是趋向一致的。
价值规律在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自发地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该商品有利可图时,生产者会纷纷投入生产,导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向该部门;反之,当价格下跌,生产者会减少生产或退出该领域。
价值规律还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为只有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生产者在竞争中才能处于有利地位,获得更多的收益。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会产生一
些消极的后果。
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此外,价值规律自发调节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 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 社会劳动的浪费。
思考讨论
“华西”牛奶为什么倒进了下水 道?
我国倒奶事件恰是价值规律的这一负面效 应作用的结果,即在价值规律的自发性和 盲目性的作用下,造成了牛奶生产与消费 的脱节。 一方面,我国的奶类的需求不是很大,这 与我国的消费者的传统习惯有关。尽管我 国喝奶的人数比改革开放前多得多,但是 我国的大多数人还没有形成喝奶的习惯, 牛奶在居民膳食中的份额仍是微乎其微。
爱比克泰特 :“导致痛苦的不是贫穷,而 是贪欲。”
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 也。” “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 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 求,从吾所好。”
社会分工
二、商品
商品的二因素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的价值量
(一)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和价值
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 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的比 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 价值 。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 特有的社会属性。
第二讲 商品经济及其规律
丙
乙
甲
8 小
10 小
时时
12 小 时
个别劳动时间
第二讲 商品经济及其运行规律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 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 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 的劳动时间
第二讲 商品经济及其运行规律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 的价值量,关系到每个商品生 产者的命运
第二讲 商品经济及其运行规律
劳动生产率为:4件/小时
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
单位商品
(件/小时) 总量(小时) 价值量(小时)
8
1
4
1
2
1
1/8 1/4
1/2
第二讲 商品经济及其运行规律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体 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 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 产率成反比例
第二讲 商品经济及其运行规律
货币形式
指一般等价物 固定在黄金或白 2把斧子 银上,一切商品 3公斤茶叶 的价值都通过金 20公斤小麦
或银来表示
1只绵羊
其它商品
= 1分黄金
第二讲 商品经济及其运行规律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
如何理解?
第二讲 商品经济及其运行规律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 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态 货币出现后,商品的内在矛盾, 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表 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
2、如何正确理解商品的这一基本定义 (4点)
第二讲 商品经济及其运行规律
3、商品的内涵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包含着两重属性)
第二讲 商品经济及其运行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经济制度及类型
商品与货币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因素,商品是这两个因素的矛盾统一体。
统一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
对立的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相互排斥的,表现在商品的生产者和购买者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这种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交换的数量比例,由凝结在不同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决定,这个劳动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商品具有二因素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关系:二者是矛盾统一体。
统一是指商品生产者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也付出了抽象劳动,它们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矛盾是指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
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构成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最后转化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这一矛盾决定了商品生产的本质和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这样自发地、缓慢地产生出来的。
3、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因此,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职能。
(5)世界货币:只有黄金、白银等有价值的货币商品,才能充当世界货币。
5、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指一定时间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的规律。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第三章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电子货币的优缺点:
• 优点:1、体积小: 电子货币就是存在信用卡大小的塑料智能卡中 的加了密的数据,而这种智能卡又可以放到手掌大小的电子钱包中。 • 2、方便:你甚至可以在家里“下载”属于你的电子现金,把它暂 时存在硬盘中。你可以通过电话使用这些智能卡,直接通过电话支 付。你可以随时用你的电子钱包检查商店是否从你手中取走了你应 该支付的钱数。现金将退化为一个“数字”,一个你可能永远也不 会见到的加了密的数字化信息。 • 3、位流:已经是数字化的了。在几乎所有这样的交易中,已经不 存在"物理的"货币交换了。你大概永远不会看到,由北京建行拆借 给工商行的1000万人民币被汽车载着穿过长安街,以完成这样一笔 交易。事实上,这些交易都已经通过"位流"以电子方式完成了。 • 4、节约:在美国,每年就需要花费600亿美元运输、保存和处理现 金货币, • 缺陷:易受攻击的电子货币体系将导致可怕的经济大混乱!让我们 抖胆想象一下吧:网络黑客们利用他们长时间在Internet练就的攻击 本领,哄骗了电子货币系统,从而建立了一个“桌面造币厂”!其 结果是产生大量的恶意位流――伪造的电子现金将象洪水一样冲垮 世界金融体系,产生了全球性的极度通货膨胀――结局。
换中的物,是在许多个人和组织间交付和传递而保 持其价值不变的一种通货。
针首刀
直 径 周
描
述
特
征
公元前1066-前 221年
正
面
斜肩弧足空首布
描 述 正 面 反 面
直 特 径
征
周 公元前1066-前 221年
卢 氏
五铢钱 天 平 天 国 通 宝
北宋通宝
北 宋 的 交 子
会 子
咸丰钞票(银票)
2、商品经济产生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一是社会分工。这是商品产生的前提条件。 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产生了不同商品生产者之 间交换劳动产品的需要。但仅有分工并不能决定 交换必须采取商品形式,因而不能决定商品存在 的必然性。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这是商品存在的决定条件。它决定了不同商品生 产者的权利是平等的,需要通过对等的原则互相 交换产品。商品交换实质是实现所有权的转移, 这个条件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 • 商品经济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商品 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01 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新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 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 表现形式。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 2.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社会 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1只绵羊
第二节
(四) 货币形式
货币
50斤谷物 = 2把斧子 = 40尺布 = 1只绵羊 = 其他种种商品 =
5克黄金
第二节
货币
二、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特殊商品。
使用价值 和价值 商品的内在矛盾 具体劳动 和抽象劳动
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商品与商品的外部对立 私人劳动 和社会劳动 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
私有制 商品生产存在的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
商品的内在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 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 劳动的矛盾——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第二节
货币Βιβλιοθήκη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 = 2把斧子 主动作用 被动作用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第二节
三、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
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第二节
货币
(一)价值尺度: 指货币可以作为衡量 和计算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小的标准 1.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可以是想 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 2.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 现 3.价格标准:计量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 币单位,叫做价格标准。
第三讲 商品与货币
一、三对矛盾
使用价值
价 值
商品两因素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
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
简单商品经济 的基本矛盾
二、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的发展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一只绵羊 = 两把石斧
相对价值形式 主动地将 自己的价值通 过对方来表现 等价形式 被动地作 为表现别物价 值的材料
一、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体现的是人和人之间比较和交换社会劳动的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不同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差别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 一不可
二、价值形式和货币:货币的职能
之三:贮藏手段
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贮藏起 来时,货币就执行的是贮藏手段的职能。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和足值的金属货币 或其可靠的代表。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贮藏手段可以自发地调节货 币流通量。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不能起到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 的作用。
马克思指出:“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都隐藏在这个简单的价值形式中。”
二、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的发展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一只绵羊 = 两把石斧
二、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的发展
对简单价值形式的质的分析: 一只绵羊 = 两把石斧
1、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对立统一关系,他们互相排斥,因为缺少哪 一方面都无法表现价值;他们又相互依存,因为其中的任何一方不能既处在相 对价值形式上,又处于等价形式上。 2、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在交换时,通过处在等价形式上的 商品得到相对表现。如果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变化,这种量的比例关系也要 相对变化。因此,这个等式只是价值量的相对表现,而不是绝对表现。 3、等价形式,是一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 式。他有三个特点:其一,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其二,具体劳动成 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其三,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
高一政治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在市场上,发生价格与价 值相背离,主要是由市场上的 商品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引起的。
价值规律主要有三方面的 作用: 第一,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 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 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 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 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 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每个 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 来的产品数量;一种是生产单 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提 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 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 主要途径。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 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 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只按照 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 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纸币的优点有: 第一,印刷纸币的成本比铸币 的成本低;第二,避免了铸币 在流通中的磨损,防止贵金属 的无形流失;第三,可以避免 因不法分子切削或熔解金属货 币带来的流通不畅的现象;第 四,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保 管、携带、运输。
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 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 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具有在 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 能。货币在国与国的经济关系 中具有以下作用:第一,作为 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 国的商品;第二,作为一般的 支付手段,用来平衡国际收支 差额;第三,作为社会财富的 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货币
流通手段职能
(1)、商品流通的含义:以货币为媒 介的商品交换。 (2)、流通手段(或购买手段)的 含义:即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 能。 (3)、商品流通与流通手段的区别
政 治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科的总名称,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以下为您归纳一些重要的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二、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这是因为从长期来看,价格的上涨和下跌会相互抵消,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等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包括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三、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四、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后果包括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和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
商品与货币知识点总结
商品与货币知识点总结一、商品商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物品或劳务,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方面。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或者提供某种服务,而交换价值则是指商品在市场上可以通过货币进行交换。
1. 商品的特征:-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
- 价值形态:商品具有交换价值,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成货币或其他商品。
- 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也就是所谓的劳动价值论。
- 价值规律: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商品的价值与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 价值转化: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交换转化为货币形态。
2. 商品的分类:- 实物商品:包括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工业品等。
- 服务商品:指以服务形式提供的商品,如旅游、餐饮、教育等。
- 知识产权商品:指以知识产权形式存在的商品,如专利、商标、版权等。
二、货币货币是一种广泛接受的支付工具,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价值储藏三个基本特征。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到了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价值储藏的作用。
1. 货币的特征:- 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一种价值尺度,可以衡量商品的价值。
-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一种支付工具,方便商品的交换与流通。
- 价值储藏:货币可以作为一种价值储藏手段,保值和增值。
2. 货币的功能:- 交换媒介:货币作为一种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方便商品的交换。
- 价值尺度:货币可以作为一种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使商品的价值可以相对比较。
- 价值储藏:货币可以作为一种价值储藏手段,方便个人和企业储存财富。
- 政府手段:货币也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货币政策影响经济运行。
3. 货币的形态:- 现金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是实物形式的货币。
- 存款货币: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是电子账户中的数字货币。
4. 货币的发展:- 实物货币:最早的货币形式,以物品直接交换的方式进行商品交换。
- 金属货币:以金属作为货币材料,如金、银等。
例题习题-货币_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货币部分概念题1.货币2.价值尺度3.价格4.商品流通5.世界货币6.货币流通规律7.纸币8.通货膨胀9.通货紧缩10.价值规律概念题答案1.货币: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3.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与商品价值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
4.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是货币流通的基础。
5.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产物。
6.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是金融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
7.纸币: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8.通货膨胀:流通中的价值符号过度发行而引起的通货贬值和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9.通货紧缩: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即物价出现负增长。
10.价值规律: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和实现的规律。
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选择题1.在简单的价值形式中,等价形式所具有的特征是:(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3)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4)相对价值形式成为等价形式的表现形式(5)一个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与另一个商品发生交换关系才能表现出来2.从对价值形式发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1)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已经孕育着货币胚芽(2)货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4)货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5)金银天然是货币,但货币天然不是金银4.直接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1)商品的价值(2)商品的供求关系(3)纸币发行量(4)货币商品价值(5)金银价值的变动5.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1)是把货币作为财富代表退出流通进行贮藏(2)只能是具有价值的金银商品(3)可以是纸币或观念上的货币(4)会使流通中的货币减少使商品销售困难(5)会自发地调节流通中所必须的货币量6.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1)流通中的商品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商品网点的多少(4)货币本身的流通速度(5)商品的流通速度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1)价值尺度(2)贮藏手段(3)流通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8.以下的商品价格下降不构成通货紧缩的是:(1)一般物价水平2 —4个月的持续下降(2)一般物价水平6—12个月的持续下降(3)某类商品和劳务价格6—12个月的持续下降(4)因生产效率和竞争成本优势使产品价格趋于下降(5)企业通过增加产品数量并提高产品质量使相对价格下降选择题答案1、①②③2、①②③④4、①②③④5、①②⑤6、①②④7、①③8、①③④⑤辩析题1. 货币是惟一地专门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高三政 治经济学知识点
高三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在高三的政治学习中,经济学部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涵盖了众多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运行息息相关的知识。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部分的重要知识点。
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二、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二是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三、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反之,则减少产量。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四、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有: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物价水平、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等。
消费类型按照交易方式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按照消费目的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原则。
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成正比,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
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成正比,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为什么说商品价格的变化与货币价值的变动成反比首先要理解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的定义。
1、商品价格,是指各类有形产品和无形资产的价格。
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的价格2、货币价值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的价值形式,这种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价值形式的特点:它是商品价值形式最后发展阶段。
与一般等价物没有本质区别,区别在于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固定在黄金上。
(似乎还没有人把“货币价值”的概念确切地说出来,我在网上也没有查到,所以只能给出货币价值的形式帮助了解。
)二、其次,提到价格和价值,那么就得知道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生产者在价格的引导和利益的驱动下,必然将资源从投入过多,导致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获利减少的部门,向资源投入少,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获利多的部门转移,从而起到自动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
但是,由于价值规律调节(市场调节)具有短期性、盲目性和事后性等缺陷,所以,单纯的依靠价值规律并不一定能够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必须把价值规律的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才有可能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三、理解它们的关系。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商品的价值越大,价格就越高;商品的价值越小,价格就越低。
因此,商品价值的变化,一般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
但是,商品价格的每次变化并不都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
这是因为,引起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除了商品的价值外,还有供求关系的变化、金属货币价值的变化、纸币发行量的变化、竞争和垄断等等多种因素,都会导致商品价格的变化。
因此,不能说商品价格的每一次变化都反映了商品价值的变化。
商品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又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比率,所以,商品的价格是由其自身的价值和货币的价值决定的,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
政治经济学02商品与货币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具体的有用劳动 所谓具体的有用劳动,由它的目的、操作方式、
对象、手段和结果决定的生产活动。
有用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 系,创造出使用价值;
劳动的具体形态,体现为社会分工体系; 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2、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撇开具体形式、无差别的劳动。
人们之所以贮藏货币,是因为货币作为一般等价 物而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与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的货币是不同的。
二、货币的职能
4、支付手段
(1)支付手段的含义和产生原因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
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商 品交换过程中赊帐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
职能
(2)流通手段对商品交换的双重意义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改变了商品交换的
形式,也加深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
货币出现后,商品交换发展为商品流通, 打破了直接的物物交换中时间和空间上的 限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时空分离导致买卖脱节,隐含了发生危机 的可能性。
二、货币的职能
3、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独立的价 值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的职能。
三、商品的价值量
3、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
能力或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 其一,用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 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 其二,用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劳动时间 来表示。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 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形式; 生产资料的规模与效能; 自然条件等。
商品 货币 价值规律
一、商品(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区别:(1)含义不同。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价值结在商品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形态不同。
使用价值具体;价值抽象。
(3)性质不同。
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
(4)主体不同。
使用价值是卖者拥有;价值是买者支付。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
(统一)对立: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二)十大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5.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6.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7.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8.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9.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10.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一)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与联系(二)商品价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三者的关系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
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三)价格与交换价值区别与共同点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区别:A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
B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1)公式不同: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考研政经复习要点
考研政经复习要点考研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考生理解经济现象、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为大家梳理的考研政经复习要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商品与货币1、商品的二因素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理解商品二因素的关系至关重要。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2、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二、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三、资本与剩余价值1、资本的本质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
2、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资本家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两种方法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3、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进而引发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四、资本的流通过程1、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在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
《资本论》第二章评价
《资本论》第二章评价
《资本论》第二章“交换过程”是马克思对商品交换过程的分析,阐述了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以下是对该章节的一些评价:
1. 理论基础:马克思通过对商品的分析,揭示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别,以及价值的本质和来源。
他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为后续的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2. 货币理论:马克思在第二章中详细阐述了货币的起源、职能和流通规律。
他认为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同时也是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和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3. 价值规律:马克思在该章节中提出了价值规律的概念,即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市场价格则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
这一规律对于解释商品的价格形成和市场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4. 批判资本主义:通过对交换过程的分析,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本质。
他指出,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
获取利润,而工人则被剥削。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
关系和经济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论》第二章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基石之一,对于理解商品经济、货币、价值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对于该章节的评价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学派,需要结合不同的理论框架和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之间的关系商品货币价值规律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货币之间的交换价值所遵循的规律。
简而言之,它是商品和货币之间价值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
商品价值规律是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根据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商品的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时间越多,商品的价值就越高。
因此,商品价值规律可以概括为"价值取决于劳动时间"。
货币价值规律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价值规律。
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体现在可以用来交换其他商品。
货币价值规律可以概括为"货币价值等于可以购买的商品数量"。
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下面我们具体探讨一下这种关系。
首先,商品价值规律和货币价值规律是相互依存的。
商品价值规律是指商品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而货币价值规律是指货币价值等于可以购买的商品数量。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货币是通过交换联系在一起的。
商品价值决定了货币的购买力,而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又反过
来影响商品的价值。
因此,商品价值规律和货币价值规律是相互依存的。
其次,商品价值规律与货币价值规律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
商品价值规律决定了商品的交换比例,而货币价值规律又决定了货币
的购买力。
当商品价值上升时,货币的购买力就下降;当商品价值下
降时,货币的购买力就上升。
这种相互制约关系使得商品价值和货币
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相对稳定。
此外,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影响和调节作用。
当
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商品和货币的价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市
场供求变动会导致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波动,进而影响到商品交换
的价格和货币的购买力。
最后,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之间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市场信息、政府政策等。
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会导致商品和货币的价值出
现失衡,政府政策的干预也会对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商品货币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中商品和货币之间的一
种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关系。
它们在交换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同时受到市场供求、市场信息和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和把握
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对于正确理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引导和调控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