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尺、钩码。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完整版)新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课题 1.2研究杠杆指导教师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器材或药品铁架台杠杆尺钩码实验设想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认识器材。
2.组装设置。
3.变换支点位置进行试验。
省力的情况有一种,费力的情况有一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有一种。
实验结论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省力。
反之费力。
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和支点到阻力点相等,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小组组员签名:实验小组组长签名: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课题 1.3 天平的使用指导教师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熟悉天平的构造,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器材或药品天平砝码实验设想天平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认识天平的组成部分。
2.学习用天平称量。
1.天平由底座、托盘架、托盘、标称、平衡螺母、分度盘、游码组成。
2.称物体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实验结论天平可以用来称量物体的重量。
实验小组组员签名:实验小组组长签名: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课题 1.4 研究轮轴作用指导教师实验目标认识轮轴是一种省力的机械。
实验器材或药品简单机械试验盒钩码实验设想定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在轴上挂重物测力计读数小,反之则大。
1.组装一个轮轴。
2.在轮上用力,轴上挂重物。
在轴上用力,轮上挂重物。
实验结论轮上用力省力,轴上费力。
实验小组组员签名:实验小组组长签名: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课题1.5 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指导教师实验目标知道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省力。
实验器材或药品简单机械试验盒钩码测力计实验设想定滑轮不能省力,动滑轮能省力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组装定滑轮。
在滑轮上挂物体。
在另一端用测力计提起重物,读出测力计的读数。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第1个实验年级班实验组别:小组长: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第节实验目的: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实验步骤:1、组装好杠杆尺。
2、确定左边为阻力点,右边为用力点。
3、按下表要求挂钩码,选择用力情况的描述填好表中空白。
观察到的现象:左边(阻力点)情况右边(用力点)情况用力情况钩码数(个)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数(个)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1、省力;2、费力;3、不省力也不费力1 1 1 11 2 1 22 1 2 12 2 2 22 1 1 24 1 1 44 2 2 43 1 1 33 2 2 31 3 3 12 3 3 22 4 4 21 42 22 2 4 1实验结论: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也。
六年级上册第2个实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第节实验名称: 轮轴实验实验目的: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器材:1盒钩码、2段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1个轴实验步骤: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
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
然后改变轴上的钩码数量再做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轮轴作用的实验记录表轴上钩码的个数轮上钩码的个数我们的发现2 14 26 310 5轮上挂的钩码比轴上挂的,但是仍能保持平衡.实验结论:说明轮轴可以六年级上册第3个实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第节实验名称: 定滑轮作用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定滑轮不能省力。
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实验步骤: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学生实验活动记录单

六年级科学活动1《杠杆尺的研究》学校:班级:组别小组成员:一、器材准备铁架台、杠杆尺、钩码、。
二、实验步骤1.组装杠杆尺,并将杠杆尺调平衡。
2.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做六次),观察杠杆尺的状态并记录。
四、小组讨论1.分析上面实验数据,统计各种情况(填写操作序号即可)省力的情况有;费力的情况有;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有。
2.分析上面实验数据,我们的发现: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五、教师提问六年级科学活动2《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学校:班级:组别小组成员:一、器材准备筷子、橡皮筋、。
二、实验活动1. 搭建一个正方体框架。
2. 思考怎样让正方体框架比较结实,并试着做一做。
3. 放上书试一试,能承载几本书。
三、小组讨论1.用了几根斜杆?是否做到了较少的斜杆,说一说理由。
2.选择一根斜杆,请学生具体说说是形成了什么样的力使它能阻止框架倾斜、垮塌。
四、教师提问活动3《电磁铁的磁力(二)》学校:班级:组别小组成员:一、器材准备电池盒、导线、电池、铁钉。
二、实验活动1. 研究计划(提示:电池个数、线圈粗细、铁芯粗细、铁芯长短等)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关系的研究计划2.认真操作完成实验3.实验记录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关系的实验记录表4. 分析上面的数据1)磁力大小排序:2)我们发现:三、教师提问活动4《校园生物分布图》学校:班级:组别小组成员:一、器材准备1.小组提前完成《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的调查和记录。
2.任课教师提前准备十张校园分布图,包括学校典型建筑物、各小组调查区域。
3.直尺、橡皮擦、铅笔、圆规、二、活动步骤1.在学校校园生物分布图上,找到你们小组调查的区域,将调查记录的内容填写在相应的位置。
2.与其他小组交换记录单,找到他们小组调查的区域,将调查记录的内容填写在相应的位置。
3.调查统计1)我们小组的植物有种、动物种。
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5、观察分析轮大小与钩码个数关系和规律性。
实验结论:
轮越大,轴越小,轮轴就越省力。
实验评价:
日期:2011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4
实验名称: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药品:
线、钩码、滑轮、铁架台、记录本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把一个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像旗杆上那样。
实验名称: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实验器材、药品:
纸、小垫圈、木块、记录本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用手把一张纸卷成圆形后松开制成拱,把纸拱放到桌面上,在拱上面加小垫圈直到变形,记录垫圈个数。
2、把两块木块平行放好,在中间的空隙里搭上纸拱,在拱上面加小垫圈直到变形,记录垫圈个数。
3、比较同样的纸制成的拱,不同的安装方法,它的承重能力情况。
实验评价:
日期:2011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轮轴有什么作用
实验器材、药品:
轮轴装置、铁架台、钩码、线、记录本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把一个轮轴装置固定到铁架台上,让它能转动。
2、把线固定在轮和轴上,并绕上几周让它们方向相反。
3、分别在轮和轴的线头上挂钩码,
4、不断调整钩码个数让它达到平衡。
5、观察钩码个数关系,记录分析。
2、把电磁铁接通电源,让铁钉头靠近大头针。
3、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
缠绕着有绝缘皮导线的大铁钉接通电源后具有磁性。
实验评价:
日期:2011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23
实验名称: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六年级实验报告单研究杠杆的秘密

研究杠杆的秘密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一: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明白杠杆工作的原理。
二:实验材料用具杠杆尺、钩码。
三:实验操作要求1、检查实验材料用具。
2、明白什么时候杠杆省力、费力以及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并从中探究规律。
3、整理器材。
四、记录四:实验现象与结论省力的情况有_____种;费力在情况有_____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有_____种。
发现规律: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轮轴的作用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二:实验材料用具轮轴实验装置、钩码、细线。
三:实验操作要求1、检查实验材料用具。
2、分组开展实验活动,注意收集实验数据。
3、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出自己小组的发现。
4、整理器材四:记录四:实验现象与结论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个数比轴上的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重物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一: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特点。
二:实验材料用具钩码、线、铁架台、滑轮、测力计。
三:实验操作要求2、检查实验材料用具。
2、通过观察钩码的数量和用测力计测量这两种方法研究滑轮的省力情况。
3、整理器材四、记录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四:实验现象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滑轮组的作用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一:实验目的明白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一、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记录表。
实验过程:1)组装杠杆尺,左边看做阻力点,中间的螺丝代表支点,右边看做用力和用力点2)左边的第二格挂三个钩码,右边的第一格挂六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1个1个挂直到平衡)3)左边的第二格挂三个钩码,右边的第二格挂三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4)左边的第二格挂两个钩码,右边的三格挂二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实验结论: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二、定滑轮作用的研究提出的问题:定滑轮有什么作用猜测:定滑轮不能省力。
实验器材:钩码、细绳绳、滑轮及支架实验过程:①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
②改变钩码的数量再做几次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也改变用力方向三、动滑轮作用的研究提出的问题:动滑轮有什么作用猜测:动滑轮能够省力。
实验器材:钩码、细绳绳、滑轮及支架、测力计实验过程:a组装好动滑轮;b用测力计分别直接提升1个钩码、2个钩码、3 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c分别在动滑轮上提升1个钩码、2个钩码、3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每种做3次);d比较直接提升和用动滑轮提升升重物用力的不同,实验的结果:动滑轮能够省力,但是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四、滑轮组作用的研究提出的问题:滑轮组有什么作用猜测:滑轮组能省力,能改变用力的方向需要的材料:滑轮、细绳、钩码、铁架台、弹簧秤步骤(方法)a组装好滑轮组;b用测力计分别直接提升1个钩码、2个钩码、3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c分别在滑轮组上提升1个钩码、2个钩码、3 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每种做3次);d比较直接提升和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力的不同,结论: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五、轮轴作用的研究提出的问题:轮轴有什么作用猜测:轮轴能够省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重点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一、实验名称:杠杆实验实验目的:知道杠杆有三个点,收集并认识杠杆省力和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在实验中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实验步骤:组装杠杆尺实验装置,调整平衡。
自主确定两端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在杠杆尺两端相应位置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
观察用力点和阻力点与支点的位置关系。
总结规律:注意事项:每次在杠杆尺两端挂钩码时每端只选一个点挂钩码,便于比较。
二、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实验目的:掌握轮轴的构造,明白轮越大越省力。
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实验材料:轮轴、细线、钩码实验步骤: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
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通过反复比较轮上钩码和轴上钩码的数量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在轮和轴上穿线的方向正好使线落在轮和轴的槽里。
三、实验名称: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目的: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的两端的钩码数相同,同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
改变用力方向(2)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用测力计或橡皮筋),动滑轮下挂重物,可以说明动滑轮省力不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材料:滑轮、铁架台、一根绳子注意事项:在使用动滑轮时提起物体的重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称量范围的二倍。
四、实验名称:滑轮组实验目标:1、能够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滑轮组,2、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知道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3、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实验材料: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测力计实验步骤:1、小组合作组装滑轮组,测试一个钩码的重力,测试用滑轮组提起这个钩码用的力。
2、多次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尺的秘密实验报告单【人教部编版】

班级
六年级
学科
科学
实验时间
】
小组其
他成员实验指导Leabharlann 师实验名称杠杆的秘密
实验目的
)
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器材
杠杆尺、支架、钩码
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
1、组装杠杆尺,并说出三个作用点:中间支点、左边阻力点、右边作用点,并将杠杆尺调平衡
2、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勾码的位置和数量(共做六次:小于、等于、大于各两次),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
实验结论及反思
①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②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远,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近时, 杠杆省力。
③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近,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远时,杠杆费力
评定等级
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探究杠杆原理,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掌握杠杆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其基本原理是:在支点的两侧,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与其力臂的乘积相等。
即 F1L1 = F2L2,其中 F1 为动力,L1 为动力臂,F2 为阻力,L2 为阻力臂。
三、实验器材1. 杠杆(含支架)2. 钩码盒3. 弹簧测力计4. 细线5. 刻度尺6. 记录表格四、实验步骤1. 将杠杆安装在支架上,确保杠杆可以灵活地绕支点转动。
2. 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3. 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钩码,使杠杆平衡。
4. 测量并记录动力 F1、动力臂 L1、阻力 F2 和阻力臂 L2 的数值。
5. 改变钩码的位置和数量,重复步骤 3 和 4,记录实验数据。
6.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实验次数 | 动力 F1 (N) | 动力臂 L1 (cm) | 阻力 F2 (N) | 阻力臂 L2 (cm) | F1L1 = F2L2--- | --- | --- | --- | --- | ---1 | 2.0 | 10.0 | 1.0 | 20.0 | 20.0 = 20.02 | 1.5 | 15.0 | 1.5 | 10.0 | 22.5 = 15.03 | 1.0 | 30.0 | 2.0 | 5.0 | 30.0 = 10.0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即 F1L1 = F2L2。
2. 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杠杆处于省力状态;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杠杆处于费力状态。
3. 改变钩码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改变杠杆的平衡状态。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探究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了杠杆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探究杠杆的平衡》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组别:___实验合作者: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目的:能够理解杠杆平衡状态的基本含义。
获得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实验器材:杠杆尺及支架实验盒、两盒钩码
作用在杠杆右侧的力为F2,F2=两个钩码,阻力臂L2为一格,F2×L2=2
3、改变钩码的位置和钩码的个数,再做一次实验
4、将支点左侧,距支点四个格处,挂3个钩码,试试看,在支点右边哪几个格,需要挂几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再次水平静止。
5、待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把实验数据填入记录表格内,通过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步骤:
1、把杠杆安装在支架上,使其能灵活地绕支点转动,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静止。
2、先在支点左侧,一格处挂两个钩码,试一试需要在支点的右侧几格处挂几个钩码,能够使杠杆再一次水平静止,杠杆水平静止后,将实验所测数据填入实验记录的表格内,将作用在杠杆左边的力,作为动力F1,F2=两个钩码,动力臂L1为一格,F1×L1=2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知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杠杆有: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教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以及杠杆、轮轴和滑轮等科学原理。
实验内容1:使用工具本实验使用的工具有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实验器材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实验步骤包括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等。
实验现象是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实验结论也是如此。
实验内容2:杠杆的科学本实验旨在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有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包括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等。
实验现象是状态会随着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而改变,实验结论也是如此。
实验内容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本实验旨在研究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包括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等。
实验步骤包括杠杆的比较和分析、小杆秤的研究等。
实验结论是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内容4:轮轴的秘密本实验旨在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有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包括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等。
实验现象是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实验结论也是如此。
实验内容5:滑轮的研究本实验旨在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步骤包括将定滑轮和动滑轮安装在铁架台上,用线连接它们,挂上钩码直到平衡等。
实验结论是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不同。
实验器材纸张、直尺、书本、实验台、实验笔记本、测量工具实验步骤1、取一张纸张,将其放在实验台上。
2、用直尺将纸张对折,使其折痕处对齐。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单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学生实验报告单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学生实验报告单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学生实验报告单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学生实验报告单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学生实验报告单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学生实验报告单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学生实验报告单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学生实验报告单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学生实验报告单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学生实验报告单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学生实验报告单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学生实验报告单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学生实验报告单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学生实验报告单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学生实验报告单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学生实验报告单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学生实验报告单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学生实验报告单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学生实验报告单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学生实验报告单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学生实验报告单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学生实验报告单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
(完整版)新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C3-3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小学
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 姓名 组别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
小学 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 姓名 组别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器材: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
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3、制作一些较浓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留下的痕迹,看看又是什么样的。
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像雪花,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实验结果:每种晶体的形状都很规则。
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自制显微镜
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热传递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液体、气体、固体具有不同的热传递方式。
实验器材:一杯红色热水、一杯无色冷水:蜡烛;火柴棍、铜丝、蜡烛油、酒精灯、铁架台。
实验原理:当两个相邻的物体温度不同时,热会从较热的物体传到较冷的物体。
实验步骤:
1、在一杯红色的热水中,沿着烧杯壁慢慢加入一杯凉水,仔细观察冷水和热水融合的过程。
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
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有些不同的作用。
实验结果:
1、用克丝钳能轻易地将一根细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能轻易地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能轻易地把一张纸剪碎。
实验目的: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实验器材:放大镜、挂历纸、剪刀、胶水
实验原理:一个放大镜能把另一个放大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实验步骤:
1、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划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
2、用挂历纸卷成纸筒。
3、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
4、试一试:做成后的显微镜是否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了。
实验结果: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备注:
电磁铁的磁力强度是由四种因素决定的。
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霜的形成
实验目的:通过做霜形成的模拟实验,使学生知道水蒸气变成霜要放出热量。
实验器材:深色饮料罐、冰块、食盐、纱布、塑料试管(内有少量水)、温度计。
实验结果: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放大镜下的发现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
实验原理: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
实验现象: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结果:1、旗帜会随着绳子上升,这说明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发现两端的钩码数是相同的,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3、发现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备注:可以用橡筋代替测力计进行测量。
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斜面的作用
实验目的: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使学生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
2、点燃蜡烛作为热源,用于感觉一下,手在火焰的哪个方向上感觉更热趴在一段铜丝上,每隔一段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棍,将铜丝的两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火柴都向下悬挂,在铜丝的一端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当两个相邻的物体温度不同时,热会从较热的物体传到较冷的物体。
实验结果:
1、发现冷水倒入热水中,先直接流到杯底,然后慢慢的从杯壁往上流,说明加入的冷水受到了热开始上浮了。
备注:实验中要注意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常用工具的使用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原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做些不同的事情。
实验步骤:
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1、学生准备两个文具盒,中间放一张硬纸条,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再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实验现象: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结果:
1、“一字形”硬纸条只能承受得起一个砝码。
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可以承受得起两个或三四个砝码。
实验器材:沙子(每组若干)、注射器、胶管(每组一套)、重球(每组一个)、学生自己准备的用具
实验原理:环形山是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留下来的。
实验步骤:
1.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
2.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
3.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注射器中的水会穿出沙堆,形成火山状;重球砸向沙堆,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实验现象:同一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一定的。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算出了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课题:用放大镜观察晶体
实验目的:了解白糖、食盐等晶体的形状如何
实验器材: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玻璃片、放大镜
实验原理:在放大镜下能更清晰地看到晶体的形状。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白糖,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杠杆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实验器材:烧杯、滴管(每人一套)、放大镜(每组一个)、盛水样的瓶子
实验原理:家乡的水质状况如何与环境是否被污染有关。
实验步骤:
1.制定考察计划,确定考察地点
2.做好小组内的分工
3.进行水样的提取
4.静置水样,进行对比,仔细观察
5.书写考察报告
实验现象:水质良好,水中很少或没有杂质;水质不好,水中很多杂质,甚至会有刺激性气味。
实验器材: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实验原理: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步骤: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观察用多少力2、还用那个木块支着,换用其他长度的木板搭一个斜面,选择一个重物,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别观察用了多少力
实验现象: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结果:1、发现物体不管是有轮子的还是没有轮子的,是大的还是小的,表面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2、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度,一点都不省力。
备注:
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与垂直提起重物时用的力相比较才能知道。
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原理: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专制马),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2.在瓶中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
3.在石子上铺上2厘米的河沙
4.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沙埋住
5.慢慢往瓶中喷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向瓶中喷水后,纸巾中的墨水会随着水流渗入沙中。
实验结果:瓶子底部的水变黑了。
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考察家乡的水
实验目的:通过对家乡水资源的调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科学调查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2、实验结果非常明显,火焰上方感觉热多了,说明热在空气中主要是向上传递的。
3、靠近酒精灯的火柴棍先掉下来,接着依次掉下来,直至最远一根。
备注:
粘火柴棍时,注意每根间隔都不要太长。
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它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果: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实验原理:水蒸气变成霜要放出热量。
实验步骤:在一个深色的饮料罐中按大约3:1的比例放入冰和盐。把装有少量水的塑料试管浸入冰盐水中。先观察罐子外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几分钟后,取出试管,观察试管中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测量冰盐水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