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班指导教师________ 年月日
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班指导教师________ 年月日
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班指导教师________ 年月日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班第组时间实验类型
分组:()
演示:()实验名称制作潜望镜
实验器材:
潜望镜组合制作材料1套, 胶水1瓶、胶带1卷、剪刀、美工刀,长方形纸盒1只,小镜片2只
猜测: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实验过程: 1、利用“潜望镜组合材料”直接组装一只,然后用它从室内的门、窗的边缘观察室外的情况;
2、自己利用材料,自制一只简易的潜望镜:
用一只长方体牙膏盒,在一端的侧面,剪开一个方形的口,另一端在它的对面,也开一个相同的口,然后在左右的面,和对角成45度,切出直线口子,可以插下小镜片。最后,用胶带将镜片从外边固定住。如右图这样,一个简易的潜望镜就做成了。
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五年级班第组姓名年月日
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湿润的环境里(第一单元第4课)
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用对比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实验材料:长方体盒子(有盖子)、干土、湿土、蚯蚓、报纸
实验过程:
1、在长方体盒子(里面涂黑)底部铺上一层湿报纸,把5条以上的蚯蚓放到盒子中间,盖上盖子,5分钟后打开观察蚯蚓的位置。
2、在长方体盒子里一边铺一层干土,一边铺一层湿土(土不能太厚,中间留一定空隙),将5条以上的蚯蚓放在盒子中间,用盖子盖子上一半,过5分钟观察蚯蚓的位置。
注意: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反复做几次,而且还要多准备一些好动的蚯蚓。
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湿润的环境里。
实验名称:设计生态瓶(第一单元第6课)
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设计生态瓶,知道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材料:大塑料瓶(透明、去盖)、水草、浮萍、沙石、鱼虾等
实验过程:
1、先在大塑料瓶里装入适量的池塘水或河水(如果是自来水最好静置一天)。
2、在瓶底放一些洗静的沙石,种上水草,放入浮萍。
3、待水草成活之后再放入适量的水生动物(放的动物之间不能存在食物关系)。
结论:制作态瓶一定要注意各种物体之间的和谐。
实验名称:改变生态瓶的一些条件、生态瓶里的生物会怎样(第一单元第7课)
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增减水或动物的数量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实验材料:生态瓶、小鱼若干条、鱼网
实验过程:
1、增减生态瓶中的水,观察小鱼在1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至少数3次),分析原因。
2、增减生态瓶中的小鱼,观察小鱼在1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至少数3次),分析原因
结论:增减生态瓶中的水和小鱼都会使生态失衡。
实验名称:影子有什么特点(第二单元第1课)
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影子的特点及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不透明圆柱体、电筒、针架、白纸、铅笔
实验过程:
1、将圆柱体立放在白纸上,用电筒在不同位置照射(距离不变),在白纸上画出不同位置时的影子。
2、把圆柱体固定在针架上,用电筒在同一个方向照射(侧面或底面),位置不变,改变圆柱体与电筒的距离,观察影子的变化并画出来。
3、把圆柱体固定在针架上,分别用电筒照射圆柱体的侧面和底面,在对应的纸上画出它们的影子。
结论:光照位置不同,影子的位置不同;光照距离不同,影子的大小不同;光照面不同,影子的形状不同。
实验内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度及太阳高度(第二单元第2课)
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测量影子的长度及太阳高度,知道影子长度变化规律,与太阳高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10厘米长的筷子1根、平滑的木板1块、白纸1张、橡皮泥1块铅笔1枝、尺子1根、太阳高度测量器
实验过程:
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并把它放在校园能照到阳光的地方。
2、记录时,先看看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再量出影子的长度,然后在白纸上描下影子。
3、课堂上每10分钟观察1次,课后每1小时观察1次。
4、学习用太阳高度测量器测量不同时刻太阳高度。
5、引导学生分析影子长度的规律、与太阳高度的关系。
结论:阳光下的影子在太阳刚出来和要下山时最长,正午最短;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
实验内容: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第二单元第3课)
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1个、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3张、无孔卡纸1张、票夹4个。
实验过程:
1、把3张有孔卡纸用票夹固定并排在桌面上,后面再放1 张无孔卡纸,用电筒从第一张卡纸的小孔中照射过去,调整另外两张卡纸的位置,使电筒光能照射到无孔卡纸上,观察3个孔的位置。
2、随便将一张有孔的卡纸往旁边轻微移动一下,观察电筒光能不能射到无孔卡纸上。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内容:小孔成像(第二单元第3课)
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小孔成像的特点及原因。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有小孔的长方形卡纸1张、无孔卡纸1张、票夹2个。
实验过程:
1、把有孔子卡纸摆在中间,蜡烛和无孔卡纸分别摆在两边。
2、点燃蜡烛,然后调节距离,使无孔卡纸上能出现蜡烛火苗的清晰倒像,再移动距离观察倒像有什么变化。
结论:由于光是没直线传播的,所以蜡烛的光通过小孔传播过去之后,上下左右方向都反了,而且像的大小也会随着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实验内容:照亮目标(第二单元第4课)
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利用光的反射照亮不同位置的物体。
实验器材:手电筒、书、一个小物品
实验过程:
1、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用电筒直接将它照亮。
2、电筒不动,把书立起来,用一面镜子反射光照亮书。
3、电筒不动,在书的后面放一个物品,用两面镜子反射光将它照亮。
4、画出每种情况下的光的传播路线图。
结论: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实验内容:光的强弱与温度高低的关系(第二单元第5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