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症有哪些类型

合集下载

肾病综合征诊疗常规

肾病综合征诊疗常规

肾病综合征诊疗常规小儿肾病综合征(nephritic syndrome;NS)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有以下四大特点:①大量蛋白尿;②低白蛋白血症;③高脂血症;④明显水肿。

以上第①、②两项为必备条件【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单纯性肾病 3-7岁男孩居多,全身凹陷性水肿,大量蛋白尿,血胆固醇高,总蛋白、白蛋白降低。

(2)肾炎型肾病除以上4大症状外,再有血尿、高血压、C3降低或肾功能不全。

2.先天性肾病。

3.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于过敏性紫癜、红斑狼疮、乙型肝炎、疟疾、糖尿病、多发性骨髓瘤、药物中毒(青霉胺、汞)。

(二)并发症1.感染肾病患儿极易罹患各种感染。

常见为呼吸道、皮肤、泌尿道感染和原发性腹膜炎等,细菌感染中以肺炎链球菌为主,结核杆菌感染亦应引起重视。

另外肾病患儿的医院感染不容忽视,以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最多见,致病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

2.电解质紊乱和低血容量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有低钠、低钾、低钙血症。

患儿可因不恰当长期禁盐或长期食用不含钠的食盐代用品、过多使用利尿剂以及感染、呕吐、腹泻等因素均可致低钠血症。

临床表现可有厌食、乏力、懒言、嗜睡、血压下降甚至出现休克、抽搐等。

另外由于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显著水肿、而常有血容量不足,尤在各种诱因引起低钠血症时易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

3.血栓形成 NS高凝状态易致各种动、静脉血栓形成,以肾静脉血栓形成常见,表现为突发腰痛、出现血尿或血尿加重,少尿甚至发生肾衰竭。

但临床以不同部位血管血栓形成的亚临床型则更多见。

除肾静脉血栓形成外,可出现:①两侧肢体水肿程度差别固定,不随体位改变而变化。

多见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②皮肤突发紫斑并迅速扩大;③阴囊水肿呈紫色;④顽固性腹水;⑤下肢疼痛伴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症状体征时,应考虑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股动脉血栓形成是小儿NS并发的急症之一,如不及时溶栓治疗可导致肢端坏死而需截肢;⑥不明原因的咳嗽、咯血或呼吸困难而无肺部阳性体征时要警惕肺栓塞,其半数可无临床症状;⑦突发的偏瘫、面瘫、失语、或神志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在排除高血压脑病、颅内感染性疾病时要考虑脑栓塞。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概述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为临床特征。

它包括原发性肾病、类肾病型慢性肾炎及各种继发性肾脏病。

本篇讨论的是不同于肾小球肾炎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在儿童肾小球疾病中占70%~90%,在成人中亦占20%~30%。

其病因及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明白。

近年来,研究表明,本病与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西医从50~60年代开始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70年代又采用大剂量激素进行冲击疗法,虽然使本病的病死率由过去的60%~70%下降为4%~7%,但是,随之而来的毒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中医没有肾病综合征这一病名,然据其症状可归属于“水肿”、“虚劳”范畴。

《灵枢·水胀》篇所载:“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

”颇类本病症候。

《素问·汤液醪醴论》还提出了“去菀陈噩……开鬼门,洁净府”的治则。

隋朝《诸病源候论》云:“水病无不由脾肾虚所为,脾肾虚则水妄行,盈溢肌肤而令身体肿满。

”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本病的病因病机。

明代张景岳提出以“温脾补肾”的大法治疗本病。

上述论述对今天临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现代以中药为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报道首见于1960年。

60年代初,主要采用温补法治疗,并发现中西医联合用药比单纯中药或西药疗效更佳。

70年代以来,对中西医联合疗法的具体方案进行了设计、观察和筛选,中医辨证除了针对患者的体质状态、锇疾病的病理情况外,更多的是拮抗西药的副作用、并发症。

1977年北戴河肾炎座谈会,对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理、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有了统一的认识。

自此以后,开始进一步着手研究如何运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中医辨证论治来提高疗效,总结其内在的规律。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中西药能互补长短,使肾病综合征的缓解率由原来的30%~60%提高到80%~90%以上。

近年来,随着肾活检的广泛开展和病理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类型的相关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有哪些

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有哪些导语:肾病综合症,有原发性以及继发性之分,而我们都知道这种病理类型各不相同,所以面对这种情况,采取的治疗以及生活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肾病综合症,有原发性以及继发性之分,而我们都知道这种病理类型各不相同,所以面对这种情况,采取的治疗以及生活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有不同的,那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只有科学地认识这些常识,了解他的差异和区别,才可以正确有效的治疗预防。

1.微小病变性肾病(MCN):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免疫荧光阴性是本病特征之一。

电镜下可见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伴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微绒毛形成,无电子致密物沉积。

本型多见于少年儿童,水肿常为首要临床表现,几乎所有病例均呈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发生率低,不出现肉眼血尿。

本病对激素敏感,反复发作可转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光镜下早期以系膜细胞增生为主,后期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所有小叶受累程度一致,依其增生程度可将其分为轻、中、重3度。

Masson染色有时于系膜区及副系膜区可见到嗜复红沉积物。

免疫荧光检查可将其分为IgA肾病及非IgA肾病。

前者以IgA沉积为主,常伴有C3沉积,后者以IgM或IgG沉积为主。

电镜于系膜区及内皮下可见到电子致密物。

本型肾病综合征多见于青少年,临床表现多样,血尿IgA肾病的发生率高于非IgA肾病。

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肾小球局灶性节段性损害,影响几个肾小球(即局灶损害)和肾小球的部分小叶(即节段损害),常从皮质深层近髓质部位肾小球开始,硬化部位通常与邻近的肾小囊壁粘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概述1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组临床表现症候群,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5g/d)和低白蛋白血症,常有水肿及高脂血症。

肾病综合征传统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肾病综合征可发生在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gA肾病,也可发生在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肾淀粉样变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在肾病综合征中,约75%是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引起,约25%为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引起,因此它不是一个独立性的疾病。

NS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不同病理改变引起者治疗效果不一,某些病理类型易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即使预后较好的病理类型,也可因其引起的严重全身水肿(胸腹水、心包积液等)影响到各脏器功能并易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如威胁生命的感染和肺动脉栓塞等,因此强调早期病因和病理类型诊断与整体治疗的重要性。

流行病学3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8岁为发病高峰,儿科约占泌尿系统住院病人的20%,居第2位。

男女发病比例为2∶1。

学龄前儿童以微小病变型多见,学龄儿童以非微小病变型多见。

成人则主要是局灶节段性肾炎、膜型肾病和微小病变型。

相关疾病1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细菌性心内膜炎、麻风、梅毒、结核、慢性肾盂肾炎伴反流性肾病、乙型肝炎、巨细胞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疟原虫、弓形虫病、蠕虫、血吸虫病、丝虫病、白血病、淋巴瘤、Willm 瘤、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皮肌炎、舍格伦综合征、过敏性紫癜、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先天性肾病综合征、Alport综合征、Fabry病、镰状细胞贫血、指甲-膑骨综合征、脂肪营养不良、家族性肾综、子痫、移植肾慢性排异、恶性肾硬化、肾动脉狭窄、骨髓瘤性肾病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2、3(一)病因3一般来说,凡能引起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的因素都可以导致肾病综合征。

根据病因可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之诊断主要依靠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症的病理类型及临床特点

肾病综合症的病理类型及临床特点

肾病综合症的病理类型及临床特点(一)微小病变肾病微小病变肾病好发于儿童(占儿童肾病综合征的80%左右),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可伴有高脂血症和水肿。

血尿和高血压少见。

60岁以上的患者中,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较为多见。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T细胞功能紊乱有关。

从微小病变肾病患者获得的T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可产生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高的因子,将其注入动物体内会引起肾小球细胞足突广泛融合。

光镜下肾小球没有明显病变,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脂肪变性。

免疫荧光阴性。

电镜下的特征性改变是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的足突融合。

本病大多数对激素治疗敏感(儿童约为93%,成人约80%),一般使用10-14天开始利尿,蛋白尿在数周内转阴,但容易复发。

长期反复发作或大量蛋白尿未能控制,则需注意病理类型的改变,如系膜增生性肾炎或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此外,5%左右的儿童患者会表现为激素抵抗,应积极寻找抵抗的原因并调整治疗方案。

(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我国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30%,显著高于欧美国家(约占l0%)。

本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见。

多数病人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感染症状,部分病人起病隐匿。

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或(和)血尿,约30%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病理特征是光镜下可见系膜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弥漫增生,可分为轻、中、重度。

根据免疫荧光结果可分为IgA肾病(单纯IgA或以IgA 沉积为主)和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以IgG或IgM沉积为主),常伴有C3的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或沿毛细血管壁呈颗粒状沉积。

电镜下可见系膜区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多数病人对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有良好的反应,50%以上的病人经激素治疗后可获完全缓解。

其治疗效果与病理改变的轻重程度有关,病理改变轻者疗效较好,病理改变重者则疗效较差。

(三)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以青少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有哪些

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有哪些

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有哪些肾病综合症,有原发性以及继发性之分,而我们都知道这种病理类型各不相同,所以面对这种情况,采取的治疗以及生活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有不同的,那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只有科学地认识这些常识,了解他的差异和区别,才可以正确有效的治疗预防。

1.微小病变性肾病(MCN):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免疫荧光阴性是本病特征之一。

电镜下可见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伴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微绒毛形成,无电子致密物沉积。

本型多见于少年儿童,水肿常为首要临床表现,几乎所有病例均呈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发生率低,不出现肉眼血尿。

本病对激素敏感,反复发作可转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光镜下早期以系膜细胞增生为主,后期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所有小叶受累程度一致,依其增生程度可将其分为轻、中、重3度。

Masson染色有时于系膜区及副系膜区可见到嗜复红沉积物。

免疫荧光检查可将其分为IgA肾病及非IgA肾病。

前者以IgA沉积为主,常伴有C3沉积,后者以IgM或IgG沉积为主。

电镜于系膜区及内皮下可见到电子致密物。

本型肾病综合征多见于青少年,临床表现多样,血尿IgA肾病的发生率高于非IgA肾病。

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肾小球局灶性节段性损害,影响几个肾小球(即局灶损害)和肾小球的部分小叶(即节段损害),常从皮质深层近髓质部位肾小球开始,硬化部位通常与邻近的肾小囊壁粘连,玻璃样物质特征性地存在于受损毛细血管袢的内皮细胞下。

免疫荧光示局灶硬化处lgM和C3不规则、团块状或结节状沉积。

电镜可见大部分或全部肾小球广泛融合,内皮细胞下及系膜区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本病好发于青少年,男多于女,血尿发生率很高,并可见肉眼血尿,对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不敏感,小儿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反应者预后相对较好。

很多的疾病有不同的类型,但是有的时候它的一些症状是相似的,所以才会让人们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产生混淆而耽误了科学的治疗时间,所以希望大家对这些常识,要有科学的认识和了解,尽量减少这种问题给自己产生的不利影响。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分析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分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分析导语: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各不相同,所以说对于患者而言,也要根据自己的病理类型,去采取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因为疾病当然应该做到对症下药,如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各不相同,所以说对于患者而言,也要根据自己的病理类型,去采取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因为疾病当然应该做到对症下药,如果你不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最科学的治疗方案,那么只会带来更加不利的影响和后果,所以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

(1) 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之一--微小病变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之一微小病变性肾病的临床特点为:病理以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为特点,起病隐匿,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占儿童肾病综合征的2/3,在成人中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20%,且多见于青年。

临床表现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型,镜下血尿20-25%,绝对无肉眼血尿。

本病理类型的预后总的来说良好。

10年存活率大于90%,死亡者大都为成人,尤其是老年病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并非肾病综合征本身,而是心血管疾病和感染,而感染往往是不妥善地使用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的副作用。

此类病理类型很少发展到慢性肾衰,因而在治疗时,及时积极控制治疗,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的。

(2)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之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之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为:好发于青少年,可无前驱感染,隐匿起病也可急性发作。

多伴有血尿(以镜下血尿为主)及轻、中度高血压。

本病有50%的病人用激素治疗后,可获得完全缓解,其远期预后目前仍不清楚。

对标准疗程无效的病人,其预后多数不好。

本病合并有局灶性节段性硬化,可能会发展至慢性肾衰。

(3)肾病综合症病理类型之三--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病综合症病理类型之三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临床特点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肾病综合征确诊标准

肾病综合征确诊标准

肾病综合征确诊标准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一种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特征的疾病。

NS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肾小球疾病,常见于小儿和成人。

NS确诊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组织学检查三个方面。

目前,常用的NS诊断标准是欧洲肾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Nephrology,ESPN)2012年修订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1.主要表现: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

通常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即尿中所有类型的蛋白都显著增加。

尿中白细胞和红细胞可有增多。

2.辅助表现:(1)低蛋白血症。

血清白蛋白<30g/L。

(2)水肿。

常见于肌肉、面部、腹壁和阴囊。

轻者可无水肿,重者可出现肺水肿。

(3)高脂血症。

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

(4)腹泻和感染。

NS易合并腹泻和感染,应引起重视。

二、实验室检查1.尿常规和尿蛋白定量。

尿常规可发现尿中白细胞和红细胞增多,尿蛋白定量可确定是否存在大量蛋白尿。

2.血常规。

NS患者可伴有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异常。

3.肾功能和电解质。

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轻度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正常或轻度升高。

电解质常规正常或出现低钾、低钠。

4.肝功能和血脂。

NS患者常伴有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高脂血症检查可发现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和 LDL-C 升高, HDL-C 降低。

5.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

NS患者血清IgG、IgA和IgM可升高,补体C3和C4正常或轻度降低。

6.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NS患者常伴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三、肾组织学检查1.肾活检是确诊NS最可靠的方法,可确定病变类型、病变程度、严重程度和预后。

肾病综合征的名词解释

肾病综合征的名词解释

肾病综合征的名词解释
肾病综合征的名词解释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涉及肾脏的严重疾病,它可以指多种不同肾脏疾病,其特点是病人的血液改变,机体出现毒物和浮肿的概率都比正常人群
更高。

由于肾脏的重要作用,肾病综合征可能会引起许多严重的后果,因此应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首先,需要了解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症状,肾病综合征可分为急性肾病
综合征和慢性肾病综合征。

急性肾病综合征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
呕吐、腹痛、腹泻、肌肉痉挛等,而慢性肾病综合征的症状则包括乏力、低血压、恶心、呕吐、腹痛、血尿等。

此外,可以通过血液、尿
液和影像学检查来发现肾脏损伤或器官功能受损的情况。

其次,肾病综合征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而定,一般来说,首先要采用
基本治疗,如疼痛药物、抗感染药物、降尿酸药物、高氯酸钾等,然
后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可以推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等有
效的治疗方法。

并且,应该注意正确的饮食习惯,多食含有钙、铁、锌、维生素等的均衡营养饮食,避免过量的钠、蛋白质及油脂摄入,
注意控制血糖,以避免发生并发症。

最后,应该加强健康教育,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
及早发现疾病,以及按照医嘱按时接受治疗,降低肾病综合症的发生率。

总之,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加强健康教育是预防肾病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肾病综合征名词解释病理学

肾病综合征名词解释病理学

肾病综合征名词解释病理学
肾病综合征(RenalSyndrome)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临床上的病理学表现,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通常指的是一组以肾脏为中心的症状集合,包括血液、消化系统及其他组织等不同系统的受累。

肾病综合征可分为两大类:代谢性肾病综合征和肾脏病理性肾病综合征。

代谢性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代谢失调所致的肾脏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液有机物质和水电解质紊乱,如钠、钙、镁、磷等的异常排泄,水肿、糖尿病、尿酸结晶等症状。

其中,最常见的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抗生素性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肾病综合征等。

肾脏病理性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肾脏病理性损害而导致的肾病综合征,主要分为急性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病综合征,病理性影响包括炎性反应性细胞性损伤,纤维化等,主要表现为血液液体、胆碱脂代谢紊乱、磷酸脱氢酶异常、肾小管压力升高等症状。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可能与内科疾病有关,也可能与外科疾病有关,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肾炎、肾结石等症状和疾病。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除根据临床表现外,还需要结合血液、尿液、影像检查等检查结果来确定。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主要根据病情的不同分为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病因,用于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常用药物有利尿药、抗炎药和抗糖尿病药等。

外科手术治疗则主要针对某些肾脏病变,如恶性肿瘤、慢性炎症及结石等。

总之,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学表现,它可以由多种不同
的原因引起,并对肾脏及其他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诊断与治疗均需要结合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考虑后才能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肾脏是我们人体的重要器官,如果肾脏出现了什么不适的话,就会影响到自身的健康。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较复杂,对于患者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肾病综合征?我们来了解下肾病综合征的吧。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1、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综,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临床表现相似的综合征,而不是独立的疾病。

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

2、当肾脏的过滤单元被损坏时可能发生肾病综合征。

这种损伤使蛋白质通常保持在血浆中,大量渗入尿液中,从而减少血液中的蛋白质含量。

由于血液中的蛋白质有助于保持血液中的液体,所以这些液体中的一些会从血液中渗出到组织中,引起肿胀,称为水肿。

3、当你第一次起床时,站立后和眼睛周围的红肿可能是最明显的。

最终,腿部肿胀可能一直存在,也可能发生在你身体的其他部位。

你可能会注意到,由于蛋白质的含量,你的尿液比平时泡沫更多。

什么原因导致肾病综合症?1、其它如寄生虫感染(如血吸虫)、原虫感染(如疟原虫)、生物毒素入侵机体(如花粉、蜂毒)、药物(如青霉胺)、重金属(如金、汞、铋)、内源性抗原、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等也可以引起不同类型的肾小球肾病综合征。

2、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小球肾病综合征,主要与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猩红热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其它的细菌感染如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等也可以引起肾病综合征。

3、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肾小球肾病综合征,如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等都可以引起肾脏病变。

病毒可以直接侵犯肾组织,也可以以病毒为抗原引起免疫复合物肾病综合征。

大家在生活中要注意做好肾病综合征的预防工作,要注意平时保护好自己,多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肾病综合征?”的相关介绍,希望患者患病后,不要有心理压力和负担,要做好疾病的治疗工作。

肾病综合征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

肾病综合征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

肾病综合征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肾病综合征是一组以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和(或)高脂血症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根据病因,肾病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其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又分为普通型和难治型,难治型包括频繁复发型、激素依赖型和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

频繁复发型肾病综合征是指半年内复发2次或2次以上,或一年内复发3次或3次以上者。

诊断肾病综合征需要符合以下标准:尿蛋白大于3.5g/d、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

其中,前两项为必需项。

诊断应包括三个方面:确诊肾病综合征、确认病因(首先排除继发性和遗传性疾病,才能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判断有无并发症。

肾病综合征的鉴别诊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过敏性紫癜肾炎好发于青少年,有典型皮肤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好发于中年女性及青少年,免疫学检查可见多种自身抗体;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好发于中老年,常见于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肾淀粉样变性病好发于中老年,肾淀粉样变性是全身多器官受累的一部分;骨髓瘤性肾病也是一种肾病综合征,需要注意鉴别。

对于这些疾病的鉴别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等多种方法来进行。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的疾病,其特征性临床表现包括骨痛、血清单株球蛋白增高、蛋白电泳M带及尿本周蛋白阳性,骨髓象显示浆细胞异常增生(占有核细胞的15%以上),并伴有质的改变。

如果病变累及肾小球,可能会导致肾病综合征。

这些特征性表现可以帮助医生进行鉴别诊断。

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应该积极防治。

其中包括感染、血栓及栓塞、急性肾衰竭以及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等。

对于感染,通常在激素治疗时无需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否则可能会诱发真菌二重感染。

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选用对致病菌敏感、强效且无肾毒性的抗生素积极治疗,有明确感染灶者应尽快去除。

肾病综合症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有哪些

肾病综合症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肾病综合症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有哪些导语:不知道你有没有了解,过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呢,其实对患者朋友而言,只要我们去了解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才可以知道如何正确有效的去治不知道你有没有了解,过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呢,其实对患者朋友而言,只要我们去了解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才可以知道如何正确有效的去治疗,这样也是更好的帮助我们,降低它对身体健康,产生伤害的根本方法,下面就具体去了解一下,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

(一)微小病变型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的病理特点为: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常见脂肪或空泡粘性,近端小管尤为明显,免疫荧光微小病变型肾病的肾小球内特异性的IgG、IgA、IgM或C3、C4、C1q免疫荧光通常呈阴性。

电镜下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弥漫性融合、消失。

IgG、IgA、IgM和C3、C4、C1q都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球蛋白以及补体物质。

本病好发于少年儿童,尤以2~6岁的儿童为多,成人发病率较低,但到老年又有增高趋势,男性多于女性。

几乎所有案例均呈肾病综合症或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发生率低(仅15%~20%),不出现肉眼血尿,一般也不出现持续性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严重水、钠潴留时可有一过性高血压及氮质血症。

成人发病的镜下血尿、一过性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发生率比儿童案例高。

对激素治疗敏感,约90%的案例可临床有效治疗,并且约50%可自发缓解,却易复发:复发率高达60%,反复发作可转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一般成人案例的治疗缓解率及缓解后复发率均较儿童案例低。

经我院微化中药多靶点阻断肾脏纤维化治疗后,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复发率比纯西医治疗和传统中医药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简述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

简述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

核心提示:本文介绍了关于肾病综合症的病理类型,对于患者
来讲,应该加强对肾病综合症常识的了解,时刻的掌控自己的病情,这样对于肾病综合症的治疗是非常有用的。

对于肾病综合症患者来讲,应该加强肾病综合症的治疗工作。

在治疗之前,患者应该明白肾病综合症的病理,其中这对于肾病综
合症的治疗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我来详细的介绍下。

肾病专家指出,对于肾病综合症的病理,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1、微小病变型肾炎
这种肾病综合症是以以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为特点,起病隐匿,一般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临床表现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Ⅰ型。

镜下血尿<20%~25%,绝对无肉眼血尿。

2、系膜增生性肾炎
这种类型的肾病综合症好发于青少年,之前无驱感染,隐匿起病,也可急性发作。

多伴有血尿及轻、中度高血压。

3、膜性肾病
这种类型的肾病综合症,一般患者在35岁以后发病,在发病初期具有隐匿性,占成人肾病综合症的30%左右,病变进展缓慢,易发生肾静脉血栓,肉眼血尿罕见。

4、膜增生性肾炎
一般对于这种肾病综合症的患者,多在30岁以前发病,一般有前驱感染,起病急,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有镜下血尿,肾功能呈进行性减退,约1/3的病人伴有高血压。

温馨提示:肾脏疾病的危害非常大,无论你以前有多优秀,一旦被肾病缠身,预定生活轨迹都将出现偏差,事业、生活毁于一旦。

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专家提醒,及时治疗是肾病患者自救的方式,患
者不应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要坚信通过合理的治疗后是可以恢复健康的。

肾病综合征病理分型标准

肾病综合征病理分型标准

肾病综合征病理分型标准
一、微小病变型
微小病变型是肾病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主要病变特点是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肾小球基底膜正常,无免疫沉积物。

这种类型的肾病综合征通常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好,预后相对较好。

二、局灶节段性病变
局灶节段性病变是指肾脏的部分肾小球出现病变,包括局灶性肾小球肾炎和节段性肾小球肾炎。

病变通常局限于部分肾小球,表现为肾小球上皮细胞的足突融合和基底膜的损伤。

这种类型的肾病综合征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因个体差异而异,预后因个体差异和病变程度而异。

三、膜性病变
膜性病变是指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和增厚。

这种类型的肾病综合征通常在成人中较为常见,对药物治疗的反应较好,但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

四、系膜增生性病变
系膜增生性病变是指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生和系膜基质的增多。

这种类型的肾病综合征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因个体差异而异,预后因个体差异和病变程度而异。

五、膜增生性病变
膜增生性病变是指肾小球基底膜的增厚和系膜细胞的增生。

这种类型的肾病综合征比较少见,对药物治疗的反应较差,预后较差。

六、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主要表现为部分肾小球硬化、基底膜增厚和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多等。

这种类型的肾病综合征预后较差,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因个体差异而异。

七、硬化性肾小球病
硬化性肾小球病是慢性肾衰竭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肾小球硬化、基底膜增厚和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多等。

这种类型的肾病综合征预后较差,对药物治疗的反应较差。

肾病综合症名词解释

肾病综合症名词解释

肾病综合症名词解释肾病综合症是指一组以肾小球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包括多种病因、不同临床症状和不同病理变化的疾病。

它是一种复杂且进展性的疾病,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和其他多器官受损。

肾病综合症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代谢因素、药物因素等。

常见的肾病综合症包括糖尿病肾病、IgA肾病、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等。

这些疾病可能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儿童和中年人发病率较高。

肾病综合症的临床症状因疾病的不同而不同,常见的症状包括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

蛋白尿是最常见的症状,它是指尿液中蛋白质的排出增加,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没有蛋白质排出的。

血尿是指尿液中出现红细胞,可以使尿液呈现红色或棕黑色。

水肿是由于肾功能受损,使体内多余的液体不能正常排出造成的。

高血压是由于肾脏排钠功能减低,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和血容量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肾病综合症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肾小球内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硬化等。

这些病变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减低,进而引起尿液异常,形成肾病综合症的特征性临床症状。

针对肾病综合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炎症反应、减少蛋白尿、降低血压等来改善肾功能。

常用的药物包括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皮质类固醇等。

非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饮食和生活习惯,减少过度劳累,合理安排休息等措施来保护肾功能。

肾病综合症的预后和治疗效果与病因、临床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肾病综合症具有慢性进展的特点,可能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此时可能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综上所述,肾病综合症是一组以肾小球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包括多种病因、不同临床症状和不同病理变化的疾病。

了解肾病综合症的名词解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内科学肾病综合征

内科学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NS)诊断标准是:①尿蛋白大于3.5g/d;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③水肿;④血脂升高。

其中①②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病因】肾病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可由多种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所引起(表5-4-1)。

表5-4-1 肾病综合征的分类和常见病因【病理生理】(一)大量蛋白尿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具有分子屏障及电荷屏障作用,这些屏障作用受损致使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多,当其增多明显超过近曲小管回吸收量时,形成大量蛋白尿。

在此基础上,凡是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及导致高灌注、高滤过的因素(如高血压、高蛋白饮食或大量输注血浆蛋白)均可加重尿蛋白的排出。

(二)血浆蛋白变化肾病综合征时大量白蛋白从尿中丢失,促进肝脏代偿性合成白蛋白增加,同时由于近端肾小管摄取滤过蛋白增多,也使肾小管分解蛋白增加。

当肝脏白蛋白合成增加不足以克服丢失和分解时,则出现低白蛋白血症。

此外,肾病综合征患者因胃肠道黏膜水肿导致食欲减退、蛋白质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丢失,也是加重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

除血浆白蛋白减少外,血浆的某些免疫球蛋白(如IgG)和补体成分、抗凝及纤溶因子、金属结合蛋白及内分泌激素结合蛋白也可减少,尤其是肾小球病理损伤严重,大量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时更为显著。

患者易产生感染、高凝、微量元素缺乏、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功能低下等并发症。

(三)水肿肾病性水肿发生机制详见本篇第二章。

肾病综合征时低白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使水分从血管腔内进入组织间隙,是造成肾病综合征水肿的基本原因。

后由于肾灌注不足,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促进水钠潴留。

而在静水压正常、渗透压减低的末梢毛细血管,发生跨毛细血管性液体渗漏和水肿。

近年研究表明,约50%患者血容量正常或增加,血浆肾素水平正常或下降,提示某些原发于肾内钠、水潴留因素在肾病综合征水肿发生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病综合症有哪些类型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 NS) 是以①大量蛋白尿(>3.5g/d); ②低白蛋白血症(血浆自蛋白<30g/L); ③水肿; ④高脂血症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其中前两项为诊断的必备条件。

肾病综合征有哪些分类?肾病综合征的分类有很多种,有些病种还极其相似,对此,很多患者在得了肾病时因为病种的混淆致使诊断出现了错误,加重了病情的发展,从而感到懊悔不已。

那么,肾病综合征到底有哪几类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弄清楚,接下来请听听长沙普济医院是如何解说的。

1、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是由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或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进行性损伤和肾功能的逐渐恶化。

当肾脏功能损害发展到,不能维持机体的内环境平衡时,便会导致身体内毒性代谢产物的积蓄、水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综合症状。

2、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男性为主。

起病方式和临床表现多样。

多数起病隐袭、缓慢,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

一般而言,凡有尿检异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病史,病程迁延,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此病,肾活检病理检查可确诊,并有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3、IgA肾病
它又称Berger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伴或不伴有其他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病。

4、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蛋白由尿中丢失引起的综合征,发病率占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第二位,其临床特征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明显浮肿。

肾病综合征有哪些分类?朋友们,经过上面的“诉说”,对于肾病综合征的分类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若对于肾病综合征或是其他肾病还存在其他疑问,朋友们务须着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