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
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浅析
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浅析一、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只是简单的正负关系,人口对经济的影响具有多面的影响,总的来说人口一方面给经济发展带来阻碍,人口增长影响资本积累,对资源和技术发展产生压力,另一方面又给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人力资本给经济发展以巨大的推动力,人口发展带来规模经济等。
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人口问题,发挥人口最大效用。
1.人口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外生变量都受到了人口的影响,人口对影响经济发展的资源、技术和资本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人口压力会导致资本不足,若把资本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来看, 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主要是由于资本不足, 这种由人口压力导致的贫困,会使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同时,人口对资源和技术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巨大的人口增长给资源带来巨大压力,使得投资减少,经济停滞,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人口增长必然给经济的增长带来巨大的压力。
教育投入的增长难以赶上人口的增长速度使得技术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经济结构以初级制成品加工为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难以使经济的到持续的发展。
2.人口对经济发展的正面推动人口增长会带来规模经济,从人口经济理论上来看,人口增长可以形成规模经济,促进劳动分工和技术进步,在经济资源相对充裕的条件下,人口增长有利于经济增长。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强调人力资本投资对促进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地影响,人力资源是各种经济资源中的第一资源, 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新增长理论强调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一样是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 且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和产业发展的真正源泉。
这就使我们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和提高人力资本效益改善人力资源开发情况, 扭转人力资源开发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局面, 这应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二、中国人口现状及对经济的影响1.人口总量大、结构不合理首先,中国人口总量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经济发展与人口问题的关系与应对
经济发展与人口问题的关系与应对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的发展需要充足的人口作为支撑,而人口的增长也需要经济的发展作为保障。
本文将从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问题对经济发展的挑战以及应对人口问题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它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人口数量的增长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支撑。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就意味着可以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经济活动当中来,这能够提高国家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此外,人口增长也能够促进内需的增长,增加国内市场的规模,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例如,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益于大量的人口红利,其中对劳动力的需求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另一方面,人口的质量和结构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人口的质量指的是人口素质的高低,包括教育、技能、健康状况等方面。
人口质量的提升能够增强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人口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而人口结构则指的是人口的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构成。
一个良好的人口结构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人口结构的变迁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经济发展中,需要重视人口素质提升和人口结构调整。
二、人口问题对经济发展的挑战尽管人口对经济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但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流动加剧,城乡差距扩大,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峻,这些问题对经济发展构成了挑战。
首先,人口流动加剧对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影响。
对于城市经济来说,人口流动将导致人口密集地区的住房短缺、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对于农村经济来说,人口外流将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农村资金压力加大、农村水土流失等问题。
其次,老龄化问题也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口的增长将导致养老金和医疗保健等方面成本的增加,对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人口红利不再是经济增长的唯一驱动力。
然而,就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首先,人口红利可以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人口红利时期,劳动力供应相对充裕,使得企业能够聘用更多的劳动力,从而增加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赋予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力。
然而,人口红利带来的劳动力供应过剩,也可能导致劳动力过度竞争和工资压力增加。
在劳动力供应过剩的情况下,工人们为了争取工作机会,可能对工资要求不高,这会给劳动力市场带来潜在的剥削问题。
此外,由于劳动力过剩,选择性就业的压力也变大,这意味着一些人可能需要接受低技能、低报酬和低品质的工作机会。
这种情况下,人口红利对于个体的经济状况和生活品质没有太大改善,甚至可能拉大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
除了劳动力供应,人口红利还对消费市场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随着劳动力的增加和收入的提高,人们的购买力大幅增加,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
尤其是当人口中的年轻人比例较高时,他们通常对时尚潮流、娱乐消费和科技产品等具有更高的需求。
这种需求的增加将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整个经济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然而,随着人口红利期的结束,劳动力供应和消费市场的增长都会放缓,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劳动力供应的减少可能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的利润空间收窄,进而抑制经济增长。
此外,消费市场的增长也会受到限制,由于老龄化和人口结构变化,人们的消费需求会发生转变,以健康、教育和养老等方面的需求为主。
这要求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提供更加多元化和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然而,人口红利并非只是劳动力和消费市场方面的问题,它还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个层面有着复杂的关系。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地理关系研究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地理关系研究在全球范围内,人口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地理关系。
人口的规模、分布和结构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方式也会对人口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人口的规模对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
人口规模大的地区往往拥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新,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例如,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庞大的消费市场成为了吸引外资和培育本土企业的巨大优势。
其次,人口的分布也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人口分布不均衡可能会导致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例如,发达国家往往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相对均衡的人口分布,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
然而,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贫困地区的人口分布不均衡,可能导致经济资源的过度集中或滞后发展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促进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此外,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育率下降,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可能会对经济的增长带来挑战。
例如,日本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劳动力市场日益紧缺,这对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因此,应该通过改革福利制度、鼓励生育等政策,来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以保障经济的持续发展。
另外,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方式也会对人口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的发展水平会影响人口的生活水平和福利,从而影响人口的迁移和分布。
人口可能会选择迁往经济发达地区,以获取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
这也会导致城市化的加速。
同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会对人口产生重大影响。
传统农业向工业化和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
因此,应该加强规划和管理,确保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性和人口留住政策的实施。
总的来说,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地理关系。
人口的规模、分布和结构对经济的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而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方式也会对人口产生重要的影响。
我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摘要: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问题,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一直以来备受各界人士的关注,解决与协调为国人口发展成为了我国所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关系,控制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起着两重矛盾的相互作用,它能促进经济也能抑制经济发展,不同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
从我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建国初期,由于历史原因,自然灾害和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的原因,我国提出来人多力量大的口号,因为我国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来,人口的增长带来了就业和生活压力,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和技术进步,推动了消费和生产力。
经过几十年的人口过快增长,我国的人口基数变大,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了人均资源占有量的不足。
降低使得农业资源负担过重,工业资源供给不足,削弱了人均产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人口激增需要更过的粮食,消费品和用于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投资,由于国内生产量的制约,我国需要很大量的进口,减少了国家生产性投资,耗费了大量的外汇,阻碍了经济发展。
3.人口激增造成了就业的压力,竞争的加剧,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时,经济发展的就业机会满足不了所有的劳动力,劳动的供给远大于需求,不但抑制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会带来许多的社会问题。
比如我国人口到20世纪末已超过13亿,每年新增劳动力1500万到2000万,国家需要负担巨大的社会成本,又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对人力资本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出现了许多中国特有的现象,如“民工荒”,“民工潮”。
2、严重制约了经济腾飞影响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及劳动生产率的全面提高,也影响了广大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
四是面临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失业问题是由于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劳动力需求。
经济发展中的人口与人口政策解决人口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中的人口与人口政策解决人口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与人口政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础,而人口政策则是解决人口问题、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中的人口与人口政策的关系,并分析其如何解决人口问题、推动经济发展。
一、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口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着劳动力的供给。
在经济发展初期,人口红利的发挥可以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推动产业的快速扩张和技术进步。
然而,在人口超过一定数量后,劳动力供给过剩将导致失业率上升,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其次,人口结构与消费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消费结构不断改变,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这对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适应人口变化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创新和调整产品结构,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人口数量与结构还会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
适当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合理调整人口结构,可以提高每个劳动力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问题,对经济发展构成障碍。
二、人口政策的重要性人口政策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工具,在解决人口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人口政策可以引导人口结构的优化。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生育优质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劳动力技能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人口政策可以调控人口增长速度。
在人口过快增长的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可以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并避免过快的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而在人口减少的国家,则可以通过鼓励生育、引进移民等措施,调控人口增长速度,避免劳动力短缺和社会问题的出现。
最后,人口政策还可以促进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改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口素质与福利水平,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此外,人口政策还可以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促进家庭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国经济增长与人口变化的关系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与人口变化的关系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经济增长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主题。
而与此同时,人口变化成为了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这一人口超过14亿的大国中,人口变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尤为紧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经济增长与人口变化的关系。
一、人口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中,人口变化会对劳动力和消费市场等方面产生影响。
1. 劳动力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人口变化也会对劳动力的供给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劳动力的供给也逐渐减少。
这将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然而,由于中国人口总量仍然巨大,我们仍可以通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来弥补人口供给不足的缺口。
2. 消费市场人口变化还对中国消费市场产生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会导致家庭的消费行为发生改变。
例如,老年人更容易购买保健品和医疗用品,而年轻人则更容易购买数码产品、服装和餐饮服务等商品。
这会对中国经济各个领域产生影响,对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和创造就业等方面也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经济增长对人口变化的影响与人口变化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一样,经济增长也会对人口变化产生影响。
这种相互影响性促使我们必须从两方面综合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和人口变化之间的关系。
1. 就业机会中国经济增长对就业机会的创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就业上,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直接影响着就业水平和人口的增长率。
经济增长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这反过来会促进人口的增长。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增长的过热会导致企业过度扩张和职工过度消耗,这也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难以忽视的负面影响。
2. 城乡结构的改变中国的经济增长也会改变城乡结构, 这反过来会带来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的变化。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更多的人涌入城市,这会影响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和人口流动的数量和质量。
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流动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人们的流动不再受地理边界的限制,人口的流动性日益增强。
这种人口流动给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人口流动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并不均衡,有些地方资源相对丰富,而另一些地方资源匮乏。
当人口流动发生时,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前往相对资源丰富的地区,这样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资源更加合理地利用和分配。
例如,中国的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人口的涌入,这进一步推动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其次,人口流动可以促进技术的传播和创新。
当人口流动发生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人们相互交流并进行合作,这将有助于技术的传播和创新。
例如,各种大型国际会议和展览会通常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商业代表,他们的互动和合作有助于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同时,人口流动还有助于知识和经验的传递,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此外,人口流动还可以促进市场的扩大和经济的繁荣。
人口流动会导致人口的增加,这意味着潜在的消费者市场也在扩大。
当人口数量增加时,会催生出更多的需求,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例如,在中国,大量的农民工迁徙到城市工作,他们的到来为城市带来了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改善了城市的经济环境,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然而,虽然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首先,大量人口涌入可能导致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给城市带来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其次,人口流动也可能导致源地的“人才流失”问题。
当优秀人才离开源地,可能会削弱源地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限制地区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口流动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技术的传播和创新、市场的扩大和经济的繁荣。
人口迁移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人口迁移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人口迁移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一项重要的现象。
尤其在中国,大量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着积极影响。
如何正确地处理好人口迁移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需要重视的一个话题。
一、人口迁移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人口迁移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第一,大量的移民带来了很多新的就业机会,以及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增加,从而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
第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周边的土地和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提高了城市经济的整体质量。
第三,人口流动也会引进新的技术和知识,使城市更具创造力和竞争力。
但是,人口迁移也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第一,迁移的流动性可能会加剧劳动力市场的竞争,降低工资水平。
第二,新来的移民可能会面临社会和文化的适应问题,而城市本身的规划和治理也可能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带来社会问题。
第三,长期的迁移趋势可能会导致原居住地的人口减少,进而产生其他问题。
二、城市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的调控在中国,人口迁移的规模和影响已经日益凸显,尤其在大城市。
因此,重要的是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城市经济和人口迁移方面的积极调控。
首先,政府要及时给予城市适当的发展政策支持,使城市得以有效地承接人口流入。
同时,各地政府也应该建立一些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帮助新来的移民解决生活和工作问题。
其次,可以尝试成立一些政府和企业合作的产业园区,针对一些特定的行业和人才进行引导和培养,从而使城市经济更加多元化和优美。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人口迁移的监管和规范。
在城市发展中,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文化教育、环境保护和市民健康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治理。
通过制定和执行各种综合措施,可以使城市人口的健康增长得到改善。
总而言之,人口迁移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密切的。
城市在引导和吸引人口迁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解决人口迁移带来的各项问题,使城市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和维护。
我国人口与经济
我国人口与经济人口发展状况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口数量一直备受关注。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的总人口超过14亿人。
然而,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采取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这项政策最早的实施是为了解决过度人口增长所带来的资源压力和社会问题。
中国的人口控制政策是有效的,使得人口增长率保持相对稳定。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
这给社会保障、经济发展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而中国正面临着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工作年龄人口的减少将对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这将导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老年人口增加也面临着养老、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挑战。
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负担将不断增加,而这对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和谐产生重大影响。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将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首先,大规模的劳动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的人口红利在过去几十年中为中国的快速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为制造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推动了中国的制造业崛起。
同时,劳动力供给的增加也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推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增加,相关产业,如养老服务、医疗保健等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这将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动力。
最后,人口的增长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也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为各种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巨大的需求。
这推动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并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
经济发展的人口与人口政策
经济发展的人口与人口政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口问题逐渐成为国家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经济发展与人口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人口政策又是调控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的人口与人口政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不同人口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是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对于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人口规模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人口规模庞大可以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为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然而,人口规模过大也可能导致资源短缺和就业难题,对经济形成一定压力。
其次,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水平的提高、技能的提升都能够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对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
良好的人口结构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例如,年轻劳动人口的充足和老龄人口比例的适度控制,都对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贡献。
2. 不同人口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国都实施了不同的人口政策来调控人口的规模和结构。
首先,计划生育政策是现代经济发展中最常用的人口政策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控制生育率和家庭规模,计划生育政策可以实现人口数量的适度控制,减少人口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劳动力资源。
其次,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对于提高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国家能够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此外,老龄化问题也是当前许多国家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为了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一些国家实施了鼓励生育政策,以增加年轻劳动力的供给;另一些国家则推行相关的社会保障政策,以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水平和生活质量。
3. 中国的人口政策与经济发展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巨大人口基数的发展中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采取了一系列的人口政策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中国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标签:经济增长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一、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人口增长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当前我国劳动力人数增长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劳动力人数增长速度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呈反比关系,我国的大部分生产部门对新劳动力投入的吸纳度较小,有的部门甚至不需要新劳动力的投入。
在此情况下,投入劳动力越多.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越慢,越不利于经济增长。
劳动力的供给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现代产业结构转轨,从而很难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至于制约经济增长的质量。
最后.闲置劳动力不仅是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还要别人来抚养.从而成为整个社会的负担。
更为甚之,一部分劳动力因没有工作收入而沦为盲流.引发违法犯罪活动,扰乱社会秩序,从而破坏了经济增长所依赖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2.人口增长对就业的影响面临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我国现在存在的失业问题是由于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的增长同人口的密度密切相关.人口迅速增长在经过15年左右的间隔之后,劳动力也随之大规模增加,远远超过了经济发展创造的就业机会从而引起了严重而持久的失业问题。
我国人口到21世纪初已基本超过13亿.近期每年新增劳动力达1500—2000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劳动力600万人,产业结构的变动还将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地区转移。
体制转轨的深入又使传统体制下包容的国有企业冗员显现出来。
但在劳动力需求方面,随着经济技术结构的推进,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不断下降,因而当人口大幅度增长,导致就业压力增大,这将是当前和未来半个世纪我国经济生活中长期困扰的问题。
3.人口增长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国国民经济的生产规模及综合实力派的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有了较大幅度的净增加。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和人口流动等方面探讨人口与经济的关系。
一、人口数量对经济的影响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
人口数量的增加可以为经济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然而,如果人口增长过快,就会导致劳动力供应过剩,造成就业压力和社会不稳定。
相反,人口数量的减少则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转。
在人口数量方面,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劳动力资源。
然而,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劳动力供应逐渐减少,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合理控制人口数量,保持劳动力供需的平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人口结构对经济的影响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年龄、性别、职业等特征进行划分的方式。
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年轻的人口结构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而一个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则意味着劳动力供应的减少,给经济带来一定的压力。
以日本为例,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国家之一。
由于日本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过快,劳动力供应不足,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提高退休年龄、鼓励女性就业、吸引外国劳动力等,以确保劳动力供应的稳定。
三、人口流动对经济的影响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迁移。
人口流动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人口流动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例如,人口从人口密集的地区流向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推动经济的发展。
其次,人口流动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推动区域间的经济一体化。
以欧洲为例,欧洲联盟成立以来,实行了人员自由流动的政策,允许欧洲各国公民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
这种人口流动促进了欧洲内部的经济合作和交流,推动了欧洲经济的一体化和共同发展。
中国人口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
中国人口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这对于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口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挑战。
第一部分:人口结构变动中国的人口结构近年来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方面,中国人口总量仍然庞大,约为14亿人。
然而,另一方面,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育率下降和医疗条件提高导致了人口老龄化的现象。
预计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整个人口的25%左右。
第二部分: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挑战人口结构的变动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劳动力供给不足。
随着老年人口逐渐增加,劳动力人口减少,劳动力市场出现了较大的压力。
这对于中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社会保障压力增加。
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的支出也将增加,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此外,人口老龄化还可能导致消费结构变化,进而影响消费市场的需求。
第三部分:人口结构变动促进的经济发展尽管人口结构变动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但也有一些积极的影响。
首先,人口结构变动催生了消费升级。
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对医疗保健、旅游、娱乐等消费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这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人口老龄化还将形成庞大的养老产业。
康养产业、护理机构、老年教育等将更加受到重视和发展。
最后,因尚未充分挖掘的潜力,人口老龄化也将催生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第四部分:人口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为了应对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挑战,中国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鼓励生育政策的放宽,以增加劳动力人口的供给。
其次,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劳动力质量。
此外,加强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减轻老龄化对社会的压力。
最后,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覆盖率。
结论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动对于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正确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积极挖掘消费升级的潜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人口增长变得放缓,而且随着经济改革的加快,人口增长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探讨人口增长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政策建议。
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人口增长可以提高社会的劳动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此外,人口增长也可以促进技术发展,以及拓展发展市场,从而激发投资和消费。
然而,如果过度的人口增长,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首先,大量的人口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从而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过多的人口也可能加剧劳动力供应过剩,降低劳动力的价格,从而使企业难以开展活动和投资。
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鼓励可持续发展,推广家庭计划,积极配合政策,减少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一系列实用的政策措施,以促进社会福利。
例如,政府可以加强对妇女和儿童的保护,以及对养老保险、就业安置、职业培训、住房保障等政策实施更有效的管理,以此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生活质量。
最后,为了更好地落实政府的政策,政府机构必须加强现代化,改善监管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行政数据库,分析政策的影响,提出有效的调整措施。
经过上述探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恰当控制人口增长,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政策的协调发展。
总之,解决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加强立法监管和社会教育,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状况的协调发展。
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实现更加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一、引言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探讨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本文将从总体与对比两个层面分别探讨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人口对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1.正面影响(1)劳动力增长——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中的劳动力数量也随之增加。
增加的劳动力人口可以为经济提供更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2)消费需求——人口增长会带来更多的消费需求。
提高人均收入、改善福利待遇等因素会带动消费需求的增长。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人口增长带来的消费需求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2.负面影响(1)资源压力——人口增长会对环境、资源形成压力。
资源短缺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2)失业率增加——虽然人口增长会带来更多的劳动力,但如果经济不能适应这种增长,导致经济缺乏足够的就业机会,就会出现失业问题。
这对社会和经济的稳定都具有较大的风险。
三、人口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1.发达国家(1)美国——美国人口增长速度较慢,但其经济实力强大,拥有优秀的科技和经济体系。
相较其他发达国家,美国经济增长稳健,人均收入较高。
(2)日本——日本的人口增长率已经达到负增长。
老龄化问题对日本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日本仍然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经济水平相对稳定。
2.新兴市场国家(1)中国——中国是目前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人口增长率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较大。
中国经济在过去的数十年中获得了快速发展,部分原因就在于中国的人口红利。
(2)印度——印度的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但其发展经济的方式与中国略有不同。
印度政府在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促进经济发展,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外资等,但印度的人均收入仍然相对较低。
以上是个别例子,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情况、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其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人口分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人口分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口分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不同人口分布模式对经济的潜在影响。
首先,人口分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人口稀少的地区,劳动力供应相对不足,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例如,在一些小型岛屿国家或偏远地区,人口密度低,人力资源有限,导致生产能力受限,难以实现快速的经济增长。
相反,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劳动力供应相对充足,为经济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中,人口密集区域集聚了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源,有利于发展多元化的产业和服务业。
这样的区域通常具有更高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人口分布模式对经济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城市化是人口分布的一种常见模式。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内的经济活动也得到了提升。
城市集中了各类资源,例如教育、科技和大型企业,这对于推动创新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城市同时也带来了规模经济效应,通过集中生产和市场,可以实现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过度城市化也可能导致一些负面影响。
大城市集中了过多的人口和产业,可能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问题的爆发。
此外,城市化还会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剧,使得城市中的社会问题和经济不平等愈发严重。
因此,人口分布模式的合理规划和管理,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除了城市化,农村地区的人口分布也不可忽视。
农村地区往往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人口分布的合理布局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具有重大意义。
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整体经济的增长。
例如,中国近年来通过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使得农村地区经济蓬勃发展,为人口分布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此外,人口分布还与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有密切关系。
一些地区由于地理条件、资源禀赋或政策制度等原因,人口分布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平衡。
以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认识中国的人口问题2000字
以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认识中国的人口问题2000字篇一:中国的人口问题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口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问题,还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利率等多个方面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如何看待中国的人口问题。
一、人口数量与经济增长人口数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劳动力供给也会增加,这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
但是,如果人口数量过度增加,也会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给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平衡人口数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国,人口数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中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化阶段,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人口抚养比也在上升。
这意味着,劳动力供给将会下降,给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中国人口数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尤其是 15 到 64 岁的劳动人口数量,从 2010 年到 2020 年,增速下降了 2.7%。
与此同时,GDP 增速也从 10.6% 下降至 2.3%。
这表明,人口数量的下降将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二、人口结构与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对就业产生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也会加剧,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对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就业产生影响。
例如,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将会增加,而制造业和建筑业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将会减少。
在中国,人口结构的问题也非常明显。
中国正处于人口老化的阶段,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也日益加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 年末,中国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 2.57 亿,占总人口的 18.1%。
与此同时,15-64 岁的劳动人口数量也在减少。
这对中国的就业市场和经济增长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口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研究
人口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研究人口结构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方面的分布状况。
这些数据对于研究该地区或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人口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首先,人口结构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将影响到该地区的产业发展。
人口多的地区一般拥有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劳动力充足不仅可以满足各个产业的需求,也可以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持续的动力。
其次,人口结构中的性别比例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一些国家或地区,性别比例失衡带来的问题使得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
例如,中国长期面临的男女比例失衡问题给劳动力市场与婚姻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高男性比例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加剧,而婚姻市场上女性相对比较稀缺的情况则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这些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再次,人口结构中的年龄结构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年龄结构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水平、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情况。
一个年轻的人口结构意味着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这有利于产业的发展。
而一个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则会对养老金制度、医疗保健等社会福利带来巨大的压力。
因此,年龄结构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具有直接影响。
人口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人口结构是经济变量和社会变量的综合反映。
人口的数量、组成和分布反映了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能力。
其次,人口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
人口的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果关系复杂,相互影响。
经济的发展可以影响人口的结构和数量,而人口的结构和数量又可以影响经济的发展。
最后,人口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具有动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结构会发生变化,不同的人口结构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人口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
人口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联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基本的资源,而经济的增长则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发展。
因此,了解人口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发展战略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人口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人口的增长意味着劳动力的增加,而劳动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也意味着更多的人投入到生产中,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例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人口众多的国家之一,其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人口的消费需求也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口的增长伴随着消费市场的扩大,从而促进了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长。
由于人口增长,消费需求增加,各行各业都将迎来更多的商机和市场潜力。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加注重品质和个性化,这为企业创新和蓬勃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然而,人口的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就业压力、资源消耗等。
随着人口增长,劳动力市场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扩大的就业压力。
在某些情况下,劳动力过剩可能会导致失业率上升,社会稳定出现问题。
此外,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的消耗也会随之增加,这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因此,如何有效管理人口增长,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了人口数量对经济的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包括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不同群体的经济行为和消费需求也会出现差异。
例如,年轻人和老年人对消费品的需求有所不同,这对各个产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提出了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合理调整人口结构,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人口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受到社会政策的影响。
政府通过人口政策、教育政策等手段,对人口发展进行引导和调控,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研究所有人口问题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之一,因此长期以来倍受学者的关注。
早在几百年前,中国著名人口思想家洪亮吉、汪士铎等人便根据当时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现状,从不同角度上探讨了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以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为代表学者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角度比较系统地论证了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并以此为主要依据提出控制人口的现实必要性,这是建国以后学术界最早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遗憾地是,由于受当时左倾思想的影响和干扰,人口与经济关系的学术研究便就此中断了20余年。
随着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确定、发展和完善,中国人口科学研究也随着走向恢复、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新阶段。
在过去的20年中,国内外学术界结合中国的国情,对人口与经济关系运行的机理、方式、途径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深入剖析与探讨,在许多关键的人口经济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突破,并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综观过去20多年的中国人口经济问题研究过程,学术界在不同阶段中对问题研究的内容、手段、视野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的特征。
因此,我们将其主要研究成果划分为改革初期、深化改革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三个阶段进行文献的回顾和综述,并对未来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的重点作一展望。
一、改革初期的研究成果回顾与评述(1979~1986年)中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各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客观上急需社会科学研究作为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因此带动了当时人口经济学的研究。
学者们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指出(李竞能1999),1978年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人口经济研究得以恢复的催化剂,这突出反映在三件事上:一是从思想上把原有的禁锢逐步打破,提倡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是人口增长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人口压力沉重,突出表现在失业问题极其严重,物质供应非常紧张,住房短缺,建设资金不足,使人们再也无法否认社会主义社会也会存在人口问题。
三是在纠正以往政策偏差和冤假错案的过程中,出现了为马寅初、陈达和吴景超等人口学者平反的举措,引发了对社会主义人口问题的研究。
①由于中国人口科学研究的恢复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家正全面致力经济建设,其工作的重心放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上,因此,改革初期阶段的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研究则更多地关注社会主义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什么,它的理论基础又是什么,中国人口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矛盾有哪些,控制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又是什么,等等?在这一阶段,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关注的内容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两种生产理论7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已明确提出控制人口的战略,但当时实行计划生育却缺少必要的理论作为指导。
改革开放以后,探讨社会主义国家控制人口的理论基础便成为人口学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人口学界突破过去的理论禁区,对中国人口经济问题研究的重大成果是提出了两种生产理论。
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思想的核心,这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论、《资本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论述中不难看出两种生产理论的思想。
社会生产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生产,还应当包括人类自身生产,二者构成了社会生产内部的矛盾对立体,社会生产正是在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中发展(张纯元1983;冯立天1982;李竞能等1982;梁文达1980;曹明国1982)。
关于两种生产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学者认为,在两种生产的矛盾运动中,物质资料生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人口生产最终总是适应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客观要求而变动,并围绕着物质资料生产这个经济基础而变动①,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人口的发展,人口变动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人口生产也反作用于物质资料生产,有时还会表现为强烈的反作用形式②,也就是说,由于人作为生产的主体,可以渗透到物质资料生产的各个方面,如果人口生产不能得到有效的抑制,它也会在某种程度影响到物质资料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延缓经济发展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是与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体系有着本质的差别,不能等同起来。
马尔萨斯认为,人口生产是决定社会生产运动的主要力量,他仅从人口与生活资料这个狭隘的关系出发来断定,决定人类社会进程的因素是人口和生活资料。
同马尔萨斯的“人口决定论”截然相反,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则认为,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从属于物质资料生产,同时,人类自身生产在社会生产运动中仅占次要方面,它既不是决定力量,也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发展进程。
尽管学者普遍认为,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存在着客观的比例关系,但他们对两种生产比例关系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些学者认为,两种生产的比例是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中最基本的比例关系,是一种更带全局性、更具有战略性的比例关系,它直接决定物质生产内部的各种比例,如两大部类生产比例、积累和消费比例等(吴忠观1982;王向明1982)。
李竞能等(1982)则认为,两种生产的比例是社会生产的基本比例,自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制约作用,但它并不直接决定国民经济的性质和发展规模以及内部的比例关系,这主要因为人口生产本身并不属于国民经济领域。
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无疑是中国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学术界在这一点上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两种生产理论给予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以重要的启示,它是制定中国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的指导思想;它要求我们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重有计划地调节生育,这便是人们俗称的“两种生产一起抓”。
在如何解释当前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压力时,一些学者探讨了其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我们长期以来在人口问题上“左倾“的影响,造成了解放以后20多年的人口迅猛增长;二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母体不是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延伸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刘洪康1983),因此,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同样需要一个历史的过程。
系统地总结和论述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是中国人口学界对人口科学体系的最重要贡献,它奠定了具有中国特色人口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同时,对两种生产理论的辩论也坚定了中国政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信心和决心,在理论上澄清了一些人对人口控制的模糊认识。
更为重要的是,科学和客观地应用两种生产理论来解释中国人口与经济的内在关系问题,这是中国人口学界一个重要的理论突破,它的实际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对人口学本身的特殊贡献,它的提出对中国经济发展目标的制定以及其他重要决策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中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研究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反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口与消费、人口与分配、人口与投资、人口与就业、人口与耕地、人口目标与经济目标等。
改革初期,人口学界对于上述人口与经济关系探讨的论述也占了相当多比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术界对中国现实问题的高度关注。
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关系对任何社会的人口发展过程都极为重要,在现实生活中,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比例关系主要表现在人口和生活资料的比例关系和劳动人口和生产资料的比例关系③。
中国人口和生活资料发展的实践历程表明,1952~1957年由于全国没有推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较为迅速,其对人均产量增长的延缓作用明显大于推行计划生育以后1978~1981年这一阶段,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以及保持人口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适当比例关系的必要性。
田雪原(1982)则提出,人均国民收入是一个衡量人口和生活资料生产比例关系是否协调的客观指标;同时,他明确地指出,控制人口增长对生活资料的影响并非即时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滞后特点。
这一时期的许多论述集中在对人口投资问题的关注上。
邬沧萍(1980)比较早地利用国民收入指标,动态地考察了人口增长和国民收入投资额之间的关系,他发现,控制人口增长对国民收入的积极作用至少需要20年才能充分体现出来,这也为中国现阶段为什么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依据。
陈玉光则根据中国的实际状况提出,我们要根据人口增长速度确定投资的最低需要,并依据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确定投资的上限,这是在安排基本建设投资首先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确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人口投资和经济投资存在明显的区别,前者是指国民收入中用于为保证不致于因人口增长而降低人民生活水平的投资,后者是指国民收入中为提高平均每人国民收入所用的投资①,他同时明确提出智力投资也是人口投资的一种,智力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往往通过劳动力质量变化来体现,他的这一论点至今对我们研究人口投资作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口经济学》一书对人口投资做比较系统和科学的论述,该书从宏观上严格界定了狭义人口投资和广义人口投资。
前者指用于保证新增人口不低于原有人口生活水平所需费用的投资,后者还包括用于保证全体人口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的投资②。
该书还特别阐明了测定智力投资经济效果的几种方法,包括智力投资收益率、单位教育经费的知识与技能提高率、专业对口就业率等方法。
此外,该书的另一个贡献是在国内首次从微观上探讨了家庭人口投资的含义和内容以及其特有的经济效益。
改革初期,中国面临的突出的人口经济问题是就业问题。
人口增长不但影响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同时也影响着劳动力就业状况(黄志贤1983)。
宋则行(1981)认为,新增劳动力能否全部就业将取决于积累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劳力比率三个因素,在面对现有积累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劳力比率均较低的国情下,一个比较实际和可行的选择途径便是严格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从而有效地控制劳动力的迅速增长。
刘铮(1980)就解决当时人口与就业矛盾问题,提出了积极进行技术培训和提高劳动力质量的观点,并将此列为缓解劳动就业的一个重要措施。
通过对典型城市就业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动态分析,马淑鸾和张建山(1986)认为,中国人口产业结构类型正在从第一产业在业人口为主的正三角形,经第二产业在业人口的膨胀形,向第三产业在业人口比重最大的现代化类型过渡的过程,这是人口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个普遍客观规律。
这一时期的人口经济问题研究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突破长期以来国内对适度人口的“禁区”,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探讨实现适度人口的途径和实际意义。
学者认为,从中国土地和资源出发,根据未来经济发展可能达到的速度和水平来研究中国适度人口数量,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它关系到百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田雪原1981)。
可以说,这一时期对适度人口和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是后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