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
现代德育论笔记(全)
绪论一现代德育和现代德育理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精神的主体,培育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精神是现代德育的主要任务。
社会现代化不但要求德育现代化,也为德育现代化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向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德育与现代德育的含义德育即育德,也就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
本书所说的“德”即个体“品德”,指人的个性品质中的德性,狭义指个体的道德品质,广义指“思想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
狭义的德育与道德教育同义,是道德教育的简称。
广义的德育,从内容范围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当前我们所说的德育,大多指广义德育。
从性质说,现代德育与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紧密联系的。
现代德育是德育现代化的结果,现代德育和德育现代化是对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积极回应。
现代德育是以现时代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为基础,以促使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现代化为中心,促进社会现代化的德育。
㈠德育是有目的地通过传递社会思想、道德文化,促进受教育者个体德性社会化,在现时代也就是促进个体德性现代化。
㈡现代德育突出了人,突出了主体性、发展性,要促进人的精神解放、个性解放。
㈢现代德育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现代德育具有现代教育的各种特点如全民性、发展性、科学性、民主性、终身性、世界性等。
㈣现代德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过程,是在教育者的组织下,教育者的启发、引导、指导与受教育者认识、体验、践行的结合,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教育与自我教育活动。
三现代德育是主体——发展性德育现代德育以促进人的德性现代代为中心,或者说是以促进主体现代德性发展为根本。
主体性、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主体性表征德性发展的主体,发展性表征主体德性的发展。
㈠“主体——发展性德育”的含义“主体——发展性”明确表述了现代德育的主体性,表述了主体德性发展的内容包括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发展。
现代德育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现代德育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选择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格子里)1、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冶、熏,这是哪一种德育方法A、实际锻炼法B、冶教育法C、说理教育法D、榜样示法答案:B2、更强调和重视在实践过活动和交往来获得相应的价值、观念,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这是哪一种德育课程的特征?A、认识性德育课程B、活动性德育课程C、核心德育课程D、隐性德育课程答案:B3、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这是心理学家柯尔伯格以哪一种理论为指导提出来的。
A、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B、活动——动机理论C、最近发展区理论D、社会学习理论答案:A4、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A、知与行的矛盾B、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C、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D、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之间的矛盾答案:C5、德育过程所依据的是那一种规律A、受教育者审美能力发展规律B、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C、个体的认识活动规律D、受教育者生理发展的规律答案:B6、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是A、主观-发展性B、主体-发展性C、客体-发展性D、主题-发展性答案:B7、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负盛名的教育理论,它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的“基石”。
A、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B、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C、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D、理论学习道德教育理论答案:A8、人类的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所以在各种科学研究中都应该遵循的研究程序是A.实践(实验)—理论—实践(检验)—新理论B.实践(检验)—理论—实践(实验)—新理论C.实践(实验)—理论—实践(检验)D.理论—实践(实验)—新理论—实践(检验)答案:A9、以下哪种当代德育模式认为提倡和加强价值观教育是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A、价值观导向模式B、情感体验模式C、行为践履模式D、心理辅导模式答案:A10、人文主义方法论的核心与灵魂是A、科学主义B、人文精神C、狭义的人文主义D、政治学和经济学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选择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小题2 分,共10 分,选择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格子里)题目序号1 2 3 4 5答案序号1、学校在德育网络中的作用是A、导向作用B、冶作用C、调节作用D、精神文明辐射作用答案:ACD2、认识性德育课程的主要功能是A、传授道德知识B、培养道德行为习惯C、发展道德认识能力D、培养道德意志答案:AC3、在冶教育中,采用的主要方式有那几种?A、思想品德课B、人格感化C、环境冶D、艺术薰答案:BCD4、现代德育管理的主要特点是A、计划性B、性C、开放性D、科学性答案:BCD5、德育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如下哪几个方面A、实施德育的准备B、德育实施C、德育评价D、综合调控答案:ABCD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 分)1、德育课程知识点:德育课程的含义教材页码:P1572、思想品德知识点:思想品德的含义教材页码:P1043、德育方法知识点:德育方法的含义教材页码:P217四、简答题:(每小题7 分,共35分)1、对学生的品德评价应遵循的要什么?知识点:学生的品德评价教材页码:P3082、德育网络的功能是什么?知识点:德育网络的功能教材页码:P1953、现代德育管理的作用是什么?知识点:现代德育管理的作用教材页码:P2644、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的区别是什么?知识点: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的区别教材页码:P785、活动课程的编排和组织应体现哪几个原则?知识点:活动课程的编排和组织原则教材页码:P175五、论述题:(第1小题12 分,第2 小题11分,共23 分)1、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在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如何进一步贯彻德育目标的基本精神?知识点: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基本精神及贯彻教材页码:P147—1502、简述现代德育研究的意义以及发展趋势。
德育论复习资料
1、品德和道德的关系:区别:品德是个体现象,是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既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又依赖于人的心理活动。
道德是社会现象,是社会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并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而不依赖于个体人存在。
联系:道德是品德的源泉,个体品德是在道德影响下形成的。
品德也影响道德(理解、践行,纵向发展、推动内容的丰富,环境道德、信息)。
2、德育定义:是促进个体品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3、学校德育的历史进程与德育论的形成发展:(习俗性德育—古代德育—现代德育三个阶段)(自发的德育经验-德育思想-德育论-德育学-德育科学-德育原理)①原始社会的德育(习俗性的德育)——德育的产生和自发的德育经验②学校德育的产生和古代德育思想(古代学校德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德育)③现代德育与德育论的形成现代德育主要变化(特点):(1)学校德育的世俗化(宗教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分离)(2)民主化(学校教育的普及;培养目标是民主社会的公民;主体平民化;依据;内容;方法;途径等)(3)科学化(摆脱了神学化;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的发展为德育问题的解释与解决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德育的组织化-班级授课制、效率)4、当代德育的基本特点:①理论与探索的时代(20世纪初出现了与资本主义学校德育性质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德育.德育理论不断涌现,德育实验探索不同尝试);②寻求平衡的时代(道德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宗教教育与道德教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德育体系;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德育的平衡);③全球化德育的时代(影响的全球化;主题的全球化).5、道德教育的本质:是对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追求其属人的精神性和精神性生活的一种有意识的帮助。
6、德育的主要功能:①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个体人能够产生的影响。
生存(“德—得”关系的体现,德福一致)、发展(中介)(静—动关系)、享用(是德育过程中个体“苦——乐”关系的体现;精英)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
德育原理复习资料整理版
德育原理复习资料整理版1、德育: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2、德性:德性就是在人的生物性存在中实存的精神性。
3、新性善论: 由于人类整体社会实际的作用,人类个体已经先天地拥有某种对个体来说是先验但对人类整体实践来说是后天的社会性心理文化结构的遗传存在,它提供了道德教育的可能性,正式由于先天道德禀赋的存在,道德教育才有发掘,发扬光大这一禀赋的可能。
4、德育目的: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和德育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德规格。
5、德育过程: 即德育活动的客观顺序或工作流程。
(也有人从单个德育任务自开始到完成的历程角度加以界定)6、德育方法: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
7、德育主体:在德育过程中以充分注意道德学习主体性发挥为自己道德教育活动最大主体性目标的道德教育工作者——教师。
8、德育内容: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
9、德育课程:是道德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形式方面,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
10、思维训练法:以道德知识的学习和道德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的德育方法。
11、行为训练法: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励与惩罚等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炼道德意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12、情感陶冶法: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
13、品德测评:测评者设置一定的情境和标准,并观察被测评者在该情境中的反应,根据事先规定的标准对被测评者的品德发展状况做出评价的方法。
14、习俗性德育:人类社会早期以习俗性道德为教育内容并通过习俗与生活去实施的道德教育形态.15、澄清反应::“澄清反应”亦称“澄清式问答”、“澄清式回应”,教师通过与学生就其关注的某一问题的对话,帮助学生澄清其思想以形成学生个人的价值观。
11 第十一章《当代外国德育理论与实践》- 知识点
(《现代德育论》(班华主编)第十一章《当代外国德育理论与实践》知识点一、填空题:1、外国德育思想产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和昆体良等思想家都阐述自己的德育思想。
2、苏格拉底认为人类最重要的课程在于尽力优化灵魂。
杰出人物所具有的“正义、勇敢、节制”等美德是由教育而来的。
3、柏拉图认为,人与生俱来有三种素质——理性、气概、欲望。
它们分别形成各自的德性:源于理性的智慧,源于气概的勇气,源于欲望的节制。
……当一个国家具备了这四种德——智慧、勇气、节制、正义之时,理想国也就诞生了。
4、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出于习惯,主张通过反复实践使人养成“中庸”、“适度”的“公正”、“节制”和“勇敢”等美德。
5、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后,在西方教育史上潜心研究道德教育理论的教育家层出不穷。
较为著名的有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等。
6、法国卢梭提出自然教育理论。
他认为儿童生而具有善性,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应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7、瑞士的裴斯泰洛齐认为德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问题”。
道德教育的基础在家庭,中心是发展儿童积极的爱。
8、德国的赫尔巴特将道德教育看做是教育的最根本、最首要的任务,提出著名的“教学的教育性”思想。
他把全部道德教育内容概括为“五种观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提出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有针对性地借助管理、训练和教学的形式,来形成良好的品性。
9、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掀起了一场在欧洲称为“新教育”,在美国称为“进步教育”的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教育变革。
这场运动中起关键作用的首推美国的杜威。
10、作为“进步教育运动”领袖的杜威,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世界许多国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1、杜威的道德教育论渗透着(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具有(强调经验)、(重视行动)、(追求实用),(尊重儿童个性)等基本特征。
他的道德教育理论几乎构成了当代道德教育理论的全部内容。
德育论
1、本书所说的“德”即个体的“品德”,指人的个性品质中的德性。
2、1906年王国维著《论教育之宗旨》正式使用“德育”这一术语,他所说的“德育”是指道德教育。
3、现代德育是以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为基础,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现代化为中心,促进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德育。
(现代德育突出了人)4、德育发生是现代德育性质研究的起点。
5、德育不是别的,它是人对自身自然的改造结果。
6、德育是在实践中发生的。
7、现代德育制度体系包括:现代德育观念体系和现代德育制度体系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要从人类的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质来认识德育,而且要从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质来认识德育。
9、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一对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
10、德育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政治、道德的社会传递和社会继承过程。
11、德育过程早就道德主体,包括个体道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两个方面。
12、德育过程的结构的“三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
13、德育过程中存在这诸种矛盾。
第一层次是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的矛盾;第二层次是德育过程内部的矛盾;第三层次是德育过程中主体自身的矛盾。
1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
15、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需要,构成德育过程中施教与受教之间积极的矛盾运动,是德育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16、思想品德的内涵:个体按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性和倾向。
其外延应包括道德品质、思想品质、政治品质。
(思想品德属于个体的素质,是个性的一部分。
)17、现代思想品德观认为个体思想品德反映社会思想道德,但不是社会思想道德的直观。
18、中国青少年品德的特征:思想品德的主体性和认知结果的多样性。
19、各国把培养民族精神德育目标核心要求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20、 1995年国家教委正式颁发的《中学德育大纲》分别对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德育知识点整理
德育知识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德育:狭义专指道德教育;广义指得就是培养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得形成与发展得教育活动。
2、德育目标:就是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对受教育者品德发展得要求,也可以就是一项详尽得德育活动对受教育者品德发展得要求。
或德育活动预先设定得结果,就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得品德规格。
3、班级管理:班主任按照一定得原则与详尽要求,采取合适得方法,组织、指导、协调各种因素,为构建优良得班集体以及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得综合性活动, 从而实现学生得自主、全面发展。
4、班级活动: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外得,以班级为单位,重点在于发展学生得非智力因素得教育活动。
班级活动就是班级建设得必要条件,就是个体获得全面发展得严重途径。
5、班主任得自我管理:(1)班主任得自我管理就是完成班级管理任务、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得要求;(2)班主任得自我管理就是班级管理得有机组成部分;(3)班主任得管理素养就是班级管理得要素;(4)班主任自我管理得过程也就是班主任人生价值实现得过程。
6、德育得社会性功能:主要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等发生影响得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7、班级授课制:把一定数量得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不变得班级,根据周课表与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8、班集体:就是指在教育目得得规范下,由具有明确得奋斗目标、坚强得领导核心及优良纪律与舆论得班级学生所组成得活动共同体。
9、班级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四种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与目标管理。
10、班级目标管理:就是班级管理者根据班级工作得目标进行得管理。
它得基本思想就就是通过目标设置来规定集体活动得方向,以目标达成度来评价其贡献得大小,用目标来激励、调动学生得积极性与主动性。
11、说服教育:就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引导得方式,使学生改变某种既有得品德认识与价值观念,而接受某种新得品德要求,并用以指导自己行为得一种德育方法。
大学《德育原理》知识点2
《德育原理》知识点2第三章德育本质与德育功能第一节德育的本质1、道德在生活中有两种存在状态。
一是他表现为道德主体的品质,可以称为“德性”(品德),二是表现为道德主体的行为,可称之为道德生活、道德实践或者“德性生活”。
道德在生活中的存在问题因此就是德性在人性、德性生活在生活中的存在问题。
2、人性的二重性。
德性即具体人的具体人性,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水平的德性。
德性就是在热呢生物性存在中实存的精神性。
精神性依赖于生物性而存活,而存活了的精神性又绝对走向对这一基础的无限超越。
修养德性实质上是这一超越性的实现过程。
3、三种人性存在:①一种是与动物性相联系的人的自然属性——实际上是本原性的人性。
②一种是与兽性相对的人性——这是本质意义上的人性。
③还有一种现实存在的人的综合属性(现实性人性或者德性)——它是前述两种人性综合与运动的结果。
4、德性生活实际上是物质生活、意义生活的综合,也可以说是由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的中介环节。
5、德性、德性生活的综合和中介属性揭示了道德在生活中的综合和中介作用。
道德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既是兽性、神性,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综合和平衡,具有调节人性与生活的实用功能,又是由兽性而神性、由物质生活而精神生活的中介,具有人性与生活的提升功能。
道德的实用功能使人过现实性的道德生活,而提升功能则使人的德性生活的市值得以实现。
6、对德育本质的解释及其意义(1)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角度讨论德育的本质。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
道德是维持社会性存在的重要基石,因此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使人完成道德上的社会化。
(2)从本质的形成的角度讨论德育的本质。
(3)从教育内部与其他教育形态相比较的本质探讨维度。
第二节德育的功能1、正确德育观的作用(1)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目标的确定。
(2)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度、适当的德育评价的形成。
(3)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当适度的德育实践。
2、德育的主要功能(1)德育的社会功能: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
德育原理复习笔记
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1、德育范围: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亦指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moral education”;广义的德育包括培养学生的政治品德和道德品德;更广义上的德育界定,认为德育除思想、政治、道德方面以外,还应当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至还包括环境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
2、德育: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书本作者个人认为)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即: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3、古代德育主要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德育。
具有等级性、神秘性、经验性4、德育的现代化指18世纪西方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以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学校德育所基本完成的任务。
其特点:民主化、世俗化、科学化。
民主化:与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体制的民主化是联系在一起的,教与学方面都已经民主化;世俗化:就是宗教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分离;科学化:①是由于学校德育的世俗化,德育的合理性、德育理论的依据避免了神学化的命运;②是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近代科学的发展为学校德育问题德育解释与解决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与可能;③是德育的科学化还包括学校德育的组织化,主要是指班级授课制为近代教育体制的出现。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被视为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
此著作突出观点是,学校德育应与宗教教育分离,德育的重要使命是培养纪律精神,努力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德育原理是研究德育一般问题,揭示德育一般规律的教育科学。
论语》、《理想国》《大学》:三纲领、八条目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世纪初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学科5.:德育学原理是研究德育现象和德育问题,揭示德育规律的科学。
(2)受教育者:主体作用(3)德育内容:依据或中介(4)德育方法:桥梁(5)德育目标:最高追求(6)德育环境:基本支撑,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德育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杰出代表。
“主体——发展性”德育——读《现代德育论》
《 现代德育论 》 1 9 年 出第 1 , 于 96 版 在学
术 上 总结 德育 理 论 的最 新 发展 和研 究 成 果 。 为 了更好地 适应 我 国社会 发展 的需要 ,为了
内在 地 蕴 含 着 人 的现 代 化 ; 的现 代 化 外在 地 人
表 现 为 社 会 的 现 代 化 。人 的 现 代 化 、 会 的 现 社
代 化 相 辅 相 成 。 在 人 与 社 会 两 者 中 ,人 是 唯 但
一
体 的 存 在 ,生 存 是 人 类 生 活 的 第 一 要 义 。所
以 促 进 主 体 德 性 现 代 化 为 根 本 ,就 把 握 了现 代
化 的 关 键 因 素 。 代 化 是 社 会 和 人 的 现 代 特 性 现
的 发 生 、发 展 的 过 程 和 结 果 。人 的 现 代 化 与 社 会 现 代 化 是 在 同 一 过 程 中 进 行 的 。 会 现 代 化 社
使 甩 ,也 可 供 教 育 研 究 者 和 教 育 工 作 者 用 于 学 习参 考 。
展性”德育思想 。先后主编、参编 《 教育学 》 、 《 发展性班级教育 系统 》 1 部著作或教材 , 等 8 发 表学术论文 6 0余篇 ,其 中获省 、部级奖 1 项 1
18 3
现代德 育论》精 彩片断欣 赏 :
德 育 隐 性课 程 问 题 ( 9 8) 及 “ 体— — 发 18 以 主
了对 “ 当代外 国德育理论 与实践”的介 绍。本 书立论公允 , 内容丰富 , 目前 国内最优 秀的 是 德育论 教材 之一 。每章 还附有 “ 课前 思考 ” 、
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全
. . .. . . 【0468】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对象和任务德育学科性质:德育原理是研究德育一般问题,揭示德育一般规律的教育科学。
一、研究对象——一般问题德育一般问题是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
德育科学产生和发端于德育问题。
p3考点提示:特殊问题、普遍问题、现象二、德育原理的研究任务(一)研究任务p3根本任务——揭示德育规律最终目的——指导实践、解决德育问题(二)德育原理与德育一般规律1.德育规律的特点:客观性、内在性、必然性、稳定性2.德育科学规律与德育客观规律被揭示出的客观规律是科学规律第二节德育原理的发展历史一、形成发展历史过程1.萌芽阶段《论语》、《理想国》《大学》:三纲领、八条目2.独立科学阶段1632《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德育原理在20世纪初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学科3.真正科学阶段标志——马克思德育原理的产生二、前苏联的德育理论和实践(一)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等思想:1.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结合2.集体教育思想(核心)—前景教育原则、平行教育原则3.劳动教育和纪律教育思想(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最高目标:道德信念方法:自我教育三、20世纪西方的道德教育思想(一)杜德海姆《道德教育论》道德内化:价值观—规范—行为习惯道德过程:他律到自律(二)杜威《教育中的道德原理》1.道德价值——”实用主义“标准2.道德教育目的——促进儿童生长3.内容——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宗教4.方法——三位一体(学校生活、教材、教法)(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主要研究:模仿学习、抗拒诱惑、言行一致. . .. . .主要方法:实验法1.社会学习和榜样影响道德判断2.榜样起到“替代强化”作用3.成人和同伴对儿童有重要影响(四)柯尔伯格1.认知发展阶段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2.学校德育目的:道德判断能力培养方法:道德两难法第三节德育原理的研究方法一、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坚持历史唯物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二、原则——客观性、全面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三、具体研究方法观察、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历史法、比较法第二章德育的概念知识体系德育定义品德定义品德的结构和要素本章出题趋势题型:选择、简答分值分布:3-7分重要程度:★★第一节德育的定义一、语源和词义道——处理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规律的综合)德——合乎道的思想和行为二、德育定义结构——条件+人+教学内容+目标简要定义: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
现代德育原理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道德,“道”是指社会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意识,包容了“思想,政治,道德”,是社会现象;“德”指个体德行,即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在个体身上的体现。
社会的道个体化为德。
广义的思想品德就是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在个体身上的体现。
广义的德育指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政治教育(政治思想,政治态度)道德教育狭义的思想品德仅指道德品质,狭义的德育就仅指道德教育思想品德内涵:个体按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等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思想品德观的变化传统的思想品德观决定论(神定论,费尔巴哈生物决定论,墨子环境决定论)——主客体交互作用论传统的思想品德观主观理念的,静止的——客观的,发展的思想品德结构:个体的道德品质(德性)不仅存在于个性结构(与智、体、美…)中,本身也是一个有机结构。
(源头: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知、情、意)五要素说: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信(道德信念)其中知、情、行三要素是普遍确认的要素。
很多新的假说:三维结构说(心理形式维,心理内容维,心理能力维)三子系统说(定向,操作,反馈系统)三结构说(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定型结构)这些假说的进步表现在1、品德结构是个性心理结构整体的一部分2、突破了原有的三要素的平面思维宽假,从复杂结构(多维性,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去探讨)3、品德结构是发展变化的动态结构(发展性)人们把思想品德结构看作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结构表明:1、不仅要进行表层的行为方式与习惯的培养,还要注重深层次的意识教育,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世界观。
2、不仅要注意社会道德内容的传授,也要注意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3、要注意到知、情、意、行等品德心理形式与品德内容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使内容促进形式的发展。
4、加深了对德育对象的认识,为德育内容的选择,德育过程的安排,德育评价指标的确定都提供了依据品德发展与德育的揭示结合起来才能对品德完整、全面的认识。
03 第三章 《思想品德观与现代德育》- 知识点
28078《学校德育工作概论》复习资料(《现代德育论》复习题、班华主编)第三章 《思想品德观与现代德育》第一节 思想品德概述一 思想品德概念1、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道”与“德”本是两个概念。
一般认为,“道”是行为应当遵循的原则,德是实行原则而有所得,亦即道的实际体现,“道”指的是社会行为规范及相应的意识,它包容了今天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与道德”,是社会现象;“德”是指个体德行,即社会的思想、政治与道德要求在个体身上的体现。
2、社会化的“道”,个体化为“德”,个体化之“德”,体现社会化之“道”。
3、“德”即“思想品德”,是“社会的思想、政治与道德要求在个体身上的体现”,这是对思想品德的广义理解。
狭义地多表述为“品德”,仅指“道德品质”。
4、德育广义地说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教育。
5,一般表述为:“个体按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
”6应包括道德品质、思想品质、政治品质。
思想品德属于个体的素质,是个性的一部分。
汉语里,也用“德性”一词作为它的同义词。
江苏自考名词解释答:德”即“思想品德”,是“社会的思想、政治与道德要求在个体身上的体现”,这是对思想品德的广义理解。
思想品德的内涵是:“个体按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
”思想品德的外延应包括道德品质、思想品质、政治品质。
思想品德属于个体的素质,是个性的一部分。
汉语里,也用“德性”一词作为它的同义词。
7、个性为德性的上位概念,德性为个性的下位概念。
德性、智、体、美等方面的素质,有机结合,构成人的整体素质。
8、德性素质是一定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内化成为人的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表现为个性的倾向性、动力性的稳定的特征。
9、思想品德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意识,因此,个体的思想品德必然地具有一定社会历史性。
在阶级社会还具有阶级的属性。
二 思想品德观及其变化10、历史上曾有过的思想品德观。
现代德育论复习题(班华主编)
现代德育论复习题(班华主编)绪论1、(1)德育即育德(名词解释):P92、现代德育(名词解释):3、()是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
P124、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是:()。
P125、()是现代德育的精髓。
P136、()是现代德育区别于传统德育的分水岭。
P147、现代德育由片面的主知的、或主情的、或主行的德育,转向()发展的德育。
P158、现代德育是民族性与()的统一。
P179、培养()是各国德育的核心问题。
()是德育的灵魂,是一种激发人向上的动力。
P1710、德育是一定民族文化的产物,是因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存在、发展,也在参与民族文化实践中实现,因而具有浓烈的()。
P1711、现代德育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也就是()的统一。
P1812、中国德育的现代化要坚持民族精神与()统一,坚持民族性与()统一。
P19第一章1、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人性观、德性观:P262、()是现代德育性质研究的起点P243、人性不是抽象的,人在本质上是()。
人性是社会赋予的。
P254、人性和德性(名词解释):P305、德育本质(名词解释):P326、原始社会的道德生活就表现为()。
()构成了原始社会的道德规范,当教育、生产和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等就成为德育的基本形式。
P377、知识经济的特征是什么?P408、现代化(名词解释):P439、现代化社会的德育的基本特征是:()。
10、现代人(名词解释):P4611、德育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
P4912、现代德育既有社会性功能,也有();既有限制性、规范性功能,也有()。
P5213、德育现代化(名词解释):P5614、简述学校德育制度体系的内容。
P5715、只有()才能最终把人从动物中提炼出来成为文明的人。
制度从本质上讲是一套行为规范体系。
制度的核心是体现一定德育思想的德育活动的规范体系。
P5716、现代德育体系包括:()。
P5817、()是人的主体性发展所达到的新的水平,也是人进一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个性的重要的条件。
《现代德育论》(班华主编)《绪论》知识点
28078《学校德育工作概论》复习资料(《现代德育论》复习题、班华主编)绪论一、现代德育和现代德育理论1、全球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德育对人们进行(科学道德教育)、(生态伦理教育)、(人类社会责任感教育),以保证社会的持续性发展。
P.3.2、(科学性)是现代德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P.4.3、(社会现代化)不但要求德育现代化,也为德育现代化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向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P.4.4、1985年正式出版了建国后第一本《德育原理》教材。
P.5.5、在多年的德育实践中,广大实际工作者总结了一些列新鲜的德育经验:①创建各种类型的德育基地;②建立校外辅导员制度,扩大德育队伍;③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④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各种组织;⑤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开发德育环境课程;⑥德育与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相结合等等,为现代德育理论提供了现实基础。
P.6.6、面对21世纪的挑战,开始对(科学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经济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P.6.7、由于开展了德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综合交叉研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交叉学科研究态势,如(德育心理学研究)、(德育与文化的研究)、(比较德育研究)、(德育艺术研究)等。
P.6.8、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也向德育理论研究提出新的课题。
以下我们列出8个问题以供参考。
P.7—8.①——我国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怎样进行德育建设,如何坚持价值观的引导和德性的自主建构;②——我国正经历着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转变。
德育对象的心理、思想、道德上有哪些矛盾和特点?德育将如何设定目标,如何选择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实施?德育将如何既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促进人的转型,即从传统人→现代人转变。
③——在扩大对外开放和与国外进行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条件下,如何引导青少年了解、学习国外先进的科技文化,同时认清我国国情,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把我国德育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内涵推向世界,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
《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学校德育工作概论》)
《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1、德育即育德,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
狭义的德育即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2、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是主体性和发展性。
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其内涵有:主体发展性体现了现代德育以人为本的精神,突出了主体德性的发展,着眼于人的德性发展,以培养具有现代思想道德素质的主体人格为根本;主体发展性的德育活动是教育者、受教育者能动地自主建构思想道德的对象性活动,是教育者的价值导向与受教育者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整体特征,它贯穿于德育活动的始终。
3、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德育发展的关系:社会、人、德育并不是单一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社会发展经历了原始时代、古代、近代资本主义和当代;人的发展经历了群主体性、分裂主体性、个体主体性、类主体性;德育发展经历了素朴的生活德育、灌输的德育、主知主义德育、主体发展德育。
4、要建立贯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的现代德育,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与学校德育传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与德育的主旋律。
5、德育过程是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
6、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实质是教育活动与素质发展的关系。
前者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实施属教育活动范畴;后者是人的精神素质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属人的素质发展范畴。
前者是从外部对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后者是在外部影响作用下,道德主体内部自身运动的过程。
前者是受教育者与外界教育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后者是道德主体与外界各种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辨析题: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7、德育过程的本质是造就道德主体,包括个体道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两个方面。
8、德育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需要,构成德育过程中施教与受教之间积极的矛盾运动。
现代德育论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一
现代德育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选择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格子里)1、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这是哪一种德育方法A、实际锻炼法B、陶冶教育法C、说理教育法D、榜样示法答案:B2、更强调和重视在实践中通过活动和交往来获得相应的价值、观念,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这是哪一种德育课程的特征?A、认识性德育课程B、活动性德育课程C、核心德育课程D、隐性德育课程答案:B3、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这是心理学家柯尔伯格以哪一种理论为指导提出来的。
A、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B、活动——动机理论C、最近发展区理论D、社会学习理论答案:A4、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A、知与行的矛盾B、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C、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D、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之间的矛盾答案:C5、德育过程所依据的是那一种规律A、受教育者审美能力发展规律B、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C、个体的认识活动规律D、受教育者生理发展的规律答案:B6、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是A、主观-发展性B、主体-发展性C、客体-发展性D、主题-发展性答案:B7、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负盛名的教育理论,它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的“基石”。
A、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B、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C、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D、理论学习道德教育理论答案:A8、人类的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所以在各种科学研究中都应该遵循的研究程序是A.实践(实验)—理论—实践(检验)—新理论B.实践(检验)—理论—实践(实验)—新理论C.实践(实验)—理论—实践(检验)D.理论—实践(实验)—新理论—实践(检验)答案:A9、以下哪种当代德育模式认为提倡和加强价值观教育是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A、价值观导向模式B、情感体验模式C、行为践履模式D、心理辅导模式答案:A10、人文主义方法论的核心与灵魂是A、科学主义B、人文精神C、狭义的人文主义D、政治学和经济学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选择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小题2 分,共10 分,选择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格子里)题目序号1 2 3 4 5答案序号1、学校在德育网络中的作用是A、导向作用B、陶冶作用C、调节作用D、精神文明辐射作用答案:ACD2、认识性德育课程的主要功能是A、传授道德知识B、培养道德行为习惯C、发展道德认识能力D、培养道德意志答案:AC3、在陶冶教育中,采用的主要方式有那几种?A、思想品德课B、人格感化C、环境陶冶D、艺术薰陶答案:BCD4、现代德育管理的主要特点是A、计划性B、民主性C、开放性D、科学性答案:BCD5、德育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如下哪几个方面A、实施德育的准备B、德育实施C、德育评价D、综合调控答案:ABCD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 分)1、德育课程知识点:德育课程的含义教材页码:P1572、思想品德知识点:思想品德的含义教材页码:P1043、德育方法知识点:德育方法的含义教材页码:P217四、简答题:(每小题7 分,共35分)1、对学生的品德评价应遵循的要求是什么?知识点:学生的品德评价教材页码:P3082、德育网络的功能是什么?知识点:德育网络的功能教材页码:P1953、现代德育管理的作用是什么?知识点:现代德育管理的作用教材页码:P2644、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的区别是什么?知识点: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的区别教材页码:P785、活动课程的编排和组织应体现哪几个原则?知识点:活动课程的编排和组织原则教材页码:P175五、论述题:(第1小题12 分,第2 小题11分,共23 分)1、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在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如何进一步贯彻德育目标的基本精神?知识点: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基本精神及贯彻教材页码:P147—1502、简述现代德育研究的意义以及发展趋势。
28078学校德育工作概论资料(现代德育复习题、班华主编)
28078学校德育工作概论复习资料(现代德育论复习题、班华主编)绪论1、(1)德育即育德(名词解释):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
狭义的德育即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P9(2)广义的德育,从内容范围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思想教育指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政治教育主要是政治思想、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等方面的教育;道德教育指道德品德的培养。
P9、P102、现代德育(名词解释):是以现时代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为基础,以促使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现代化为中心,促进受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德育。
P113、(主体性、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
P124、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是:(主体—发展性)。
P125、(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精髓。
P136、(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区别于传统德育的分水岭。
P147、现代德育由片面的主知的、或主情的、或主行的德育,转向(知情行协调)发展的德育。
(2006年填空)。
P158、现代德育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P179、培养(民族精神)是各国德育的核心问题。
(民族精神)是德育的灵魂,是一种激发人向上的动力。
P1710、德育是一定民族文化的产物,是因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存在、发展,也在参与民族文化实践中实现,因而具有浓烈的(民族性)。
P1711、现代德育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也就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P1812、中国德育的现代化要坚持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统一,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
P19第一章1、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人性观、德性观:P26(1)超自然的外在决定论的观点a 神学决定论的观点: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b 精神决定论的观点:黑格尔(2)环境决定论的观点:荀子(3)内在决定论的观点: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孟子(4)马克思主义实践决定论的观点2、(德育发生)是现代德育性质研究的起点P243、人性不是抽象的,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现代德育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现代德育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德育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选择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格子里)1、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这是哪一种德育方法A、实际锻炼法B、陶冶教育法C、说理教育法D、榜样示范法答案:B2、更强调和重视在实践中通过活动和交往来获得相应的价值、观念,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这是哪一种德育课程的特征?A、认识性德育课程B、活动性德育课程C、核心德育课程D、隐性德育课程答案:B3、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这是心理学家柯尔伯格以哪一种理论为指导提出来的。
A、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B、活动——动机理论C、最近发展区理论D、社会学习理论答案:A4、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A、知与行的矛盾B、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C、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D、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之间的矛盾答案:C5、德育过程所依据的是那一种规律A、受教育者审美能力发展规律B、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C、个体的认识活动规律D、受教育者生理发展的规律答案:B6、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是A、主观-发展性B、主体-发展性C、客体-发展性D、主题-发展性答案:B7、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负盛名的教育理论,它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的“基石”。
A、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B、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C、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D、理论学习道德教育理论答案:A8、人类的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所以在各种科学研究中都应该遵循的研究程序是A.实践(实验)—理论—实践(检验)—新理论B.实践(检验)—理论—实践(实验)—新理论C.实践(实验)—理论—实践(检验)D.理论—实践(实验)—新理论—实践(检验)答案:A9、以下哪种当代德育模式认为提倡和加强价值观教育是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A、价值观导向模式B、情感体验模式C、行为践履模式D、心理辅导模式答案:A10、人文主义方法论的核心与灵魂是A、科学主义B、人文精神C、狭义的人文主义D、政治学和经济学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选择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小题2 分,共10 分,选择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格子里)题目序号1 2 3 4 5答案序号1、学校在德育网络中的作用是A、导向作用B、陶冶作用C、调节作用D、精神文明辐射作用答案:ACD2、认识性德育课程的主要功能是A、传授道德知识B、培养道德行为习惯C、发展道德认识能力D、培养道德意志答案:AC3、在陶冶教育中,采用的主要方式有那几种?A、思想品德课B、人格感化C、环境陶冶D、艺术薰陶答案:BCD4、现代德育管理的主要特点是A、计划性B、民主性C、开放性D、科学性答案:BCD5、德育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如下哪几个方面A、实施德育的准备B、德育实施C、德育评价D、综合调控答案:ABCD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 分)1、德育课程知识点:德育课程的含义教材页码:P1572、思想品德知识点:思想品德的含义教材页码:P1043、德育方法知识点:德育方法的含义教材页码:P217四、简答题:(每小题7 分,共35分)1、对学生的品德评价应遵循的要求是什么?知识点:学生的品德评价教材页码:P3082、德育网络的功能是什么?知识点:德育网络的功能教材页码:P1953、现代德育管理的作用是什么?知识点:现代德育管理的作用教材页码:P2644、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的区别是什么?知识点: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的区别教材页码:P785、活动课程的编排和组织应体现哪几个原则?知识点:活动课程的编排和组织原则教材页码:P175五、论述题:(第1小题12 分,第2 小题11分,共23 分)1、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在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如何进一步贯彻德育目标的基本精神?知识点: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基本精神及贯彻教材页码:P147—1502、简述现代德育研究的意义以及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1、德育即育德,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
狭义的德育即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2、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是主体性和发展性。
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其内涵有:主体发展性体现了现代德育以人为本的精神,突出了主体德性的发展,着眼于人的德性发展,以培养具有现代思想道德素质的主体人格为根本;主体发展性的德育活动是教育者、受教育者能动地自主建构思想道德的对象性活动,是教育者的价值导向与受教育者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整体特征,它贯穿于德育活动的始终。
3、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德育发展的关系:社会、人、德育并不是单一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社会发展经历了原始时代、古代、近代资本主义和当代;人的发展经历了群主体性、分裂主体性、个体主体性、类主体性;德育发展经历了素朴的生活德育、灌输的德育、主知主义德育、主体发展德育。
4、要建立贯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的现代德育,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与学校德育传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与德育的主旋律。
5、德育过程是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
6、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实质是教育活动与素质发展的关系。
前者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实施属教育活动范畴;后者是人的精神素质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属人的素质发展范畴。
前者是从外部对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后者是在外部影响作用下,道德主体内部自身运动的过程。
前者是受教育者与外界教育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后者是道德主体与外界各种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辨析题: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7、德育过程的本质是造就道德主体,包括个体道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两个方面。
8、德育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需要,构成德育过程中施教与受教之间积极的矛盾运动。
9、现代德育过程的特点: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完整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德性共进的过程;是对环境开放的过程。
10、德育过程组织的原则:个体思想品德主动地完整地发展的原则(德性是个体的完整的人格特征,个体性、主动性、完整性在德性上是统一的);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热爱、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德育过程组织的多样化原则;以道德践行行为基础的原则;德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原则。
11、思想品德是指个体按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
12、知情行是品德结构的基本要素。
人的完整心理结构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审美。
13、众多品德结构研究所得到的共识:品德结构是个性心理结构整体中的一部分;突破了原有三要素的平面思维框架;品德结构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动态结构。
14、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和柯尔伯格,其观点:品德具有个体的主体的特征;个体的道德发展是分阶段的过程;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建立在大量临床研究的基础上的。
皮亚杰依据精神分析学派的投射原理,采用对偶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发现儿童道德是由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这一过程分为自我中心阶段(2-5)、权威阶段(6-7、8)、可逆性阶段(8-10)、公正阶段(10-12),他律道德与自律道德间的差异相当于前运算思维阶段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的差别,主要是从结果和动机来考虑个体道德认知发展。
柯尔伯格的两难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并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平(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相对的快乐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习俗水平(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民主地承认法律的道德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道德认知只是品德结构中的一个要素,还必须考虑情感、态度、行为。
15、当代中国青少年思想品德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品德认识的主体性和认识结果的多样性。
这些特征对现代德育的意义:使德育的一般规律与特定时代的青少年品德发展特征相结合;为具体规定德育的时代任务与方法提供现实依据。
16、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的关系: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特定社会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总的规定。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是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德育目标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德育内容最直接地体现了德育目标,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
它们是内在一致的,有共同特征:具有历史性、阶段性;都具有超前性或理想性。
17、德育目标在德育活动中的作用:德育目标责任制支配、调节、指导、控制着整个德育过程,其作用有对德育内容、方法的导向作用;对德育活动的激励作用;对德育实施的协调作用;对德育评价的参照作用。
18、确立德育目标、内容的方法论原则: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统一;适应性与超越性统一;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民族性与全人类文化因素相融合。
19、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基本精神的理解:德育目标的组成部分更加完整,在外延上扩展了,将心理、法制等内容纳入德育,在内涵上注重道德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具有层次性,德育目标反映了受教育者道德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从社会实际和受教育者实际出发,体现了受教育者发展不平衡性;注重按中小学生道德心理发展水平提出要求,重视了受教育者自身发展规律,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
20、德育课程是具有育德性质和功能因而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有影响作用的教育因素,是整个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德育课程的根本特征在于育德性。
21、德目主义又称直接教学,即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如宗教课、公民课或德育课等,以直接教授道德价值。
全面主义即实施间接教学,它不开设独立的道德课,主要是通过以社会实践为主的所有课程和一切活动来进行道德教育。
22、我国现代德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认识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三类。
23、认识性德育课程是学校于正式课程之中,规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是系统传授和学习有关道德的、思想政治的知识、观念、理论,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观念、理想乃至道德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
24、传统认识性德育课程与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区别:传统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是灌输,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顺从性和德育活动的纪律性、惩罚性,强调德育内容的传统灌输,以权威管理和灌输行为规范为主要特征。
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是探究,道德教育的过程是鼓励儿童不断进行了批判性探究的过程,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道德分析,促进思考的自主性、自我制约或精神自由的获得,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理解力,更加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彻底改变了传统认识性德育课程只注重道德知识传授,忽视学生道德判断、思考能力的做法,客观上实现了从灌输向促进认识能力发展的转变,确立了受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25、活动性是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
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组织和编排原则:活动的完整性,个性的成长具有完整性和多方面性,个体的一切特征和品质都是在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中同时发展和形成的,不仅要增强道德意识,还要培养相应的道德行为。
活动的积极性,活动课程对儿童道德发展的效果大小取决于儿童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对待活动的积极性和态度,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
26、隐性德育课程的特征:影响的间接性和潜隐性、范围的广阔性、发生作用的无意识性。
学校隐性德育课程主要有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包括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各科教学和思想品德培养都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室的环境、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方法、师生交往形式都是隐性教育因素,教师的个性、思想政治信念和道德信念都感染着学生,充分利用各科的教学进行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道德教育水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要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要优化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开展多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班集体建设(对学生明确地提出要求、培养学生积极分子、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积累集体的优良传统)(论述题:在教学中如何发挥隐性德育课程的作用)27、德育网络是整合校内外各种德育力量,由各种社会组织及其沟通渠道构成的组织体系。
28、德育方法:是指道德主体人格建构过程中,受教育者与教育者采取的诸方式的总称。
(辨析题:德育方法就是教育者的方法)29、现代德育方法论是与培养自主人格、独立思维能力、批判性意识联系在一起,以促进自律,发展理解能力,增强批判意识,尊重真理,热爱知识为特征,显示出对道德主体的高度关注。
这种关注从根本上乃是对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由、自觉特征的重视。
30、指导教育的方法有说理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
说理教育法是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以提高其道德认识的教育方法,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读报,说理教育重在以情感人。
陶冶教育法是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
其特点表现为非强制性、愉悦性、隐蔽性和无意识性。
方式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
实际锻炼法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包括日常实践和专门组织的行为训练。
品德评价法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是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
生活指导法是结合受教育者的实际给予引导和帮助,使其获得尽可能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并通过生活实践的磨练帮助受教育者形成自我选择、自我决定能力的方法,包括学习指导、品德指导、身心健康指导、个人生活指导等。
心理咨询法是运用语言、文字等媒介,通过询问、会谈、商讨、劝告等方式在心理方面给受教育者以辅导、帮助和教育的方法。
32、西方主要的德育模式:价值辨析模式、认知发展模式、体谅关心模式、社会行动模式、完善人格模式。
价值辨析模式:德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分析、辨别和认清自己的价值,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代表人物拉思斯、哈明,辨析过程三阶段七步骤:选择(自由选择、尽可能自由地选择、在考虑后果后进行选择);赞赏(珍视自己的选择、公开自己的选择);行为(按选择行事、重复行动)。
体谅关心模式:以英国道德教育家麦克菲尔为代表,致力于培养能胜任工作情境,体谅关心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感受的一代新人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道德教育模式。
更多关注学生情感的获得。
完善人格模式:以美国学者里考纳为代表,以追求儿童完善人格为宗旨,学校向青少年传报普通的道德价值观,以“尊重”与“责任”为首要内容,以此带动学生人格的健康全面发展,更多地关注认知、情感、行为的完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