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7.食盐和水泥》精品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6食盐与水泥》教案
16食盐和水泥课型:实验课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活动准备:1、学生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2、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探究引入:教师出示食盐和水泥:同学们,食盐和水泥是我们常见的两种东西。
大家都知道食盐是颗粒状的,水泥是粉末状的,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这两种物质。
(二)探究活动:本课只有一个活动: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一)先观察食盐的变化。
1、让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发生什么变化?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后,汇报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探究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探究中出现的现象。
)2、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观察食盐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学生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小组观察讨论,汇报结果。
(坩锅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二)观察水泥的变化。
1、让学生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过了一会,水泥凝固了。
)2、教师:同学们,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那么,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3、分组讨论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验证。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张实验记录表(如下表)。
表格下方的空间尽可能留大一些,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探究情况进行记录,方便学生的整理和交流。
16.食盐和水泥-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食盐和水泥 - 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食盐和水泥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掌握食盐和水泥的正确使用方法;3.了解食盐和水泥对环境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食盐和水泥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食盐和水泥的正确使用方法;3.食盐和水泥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食盐:基本性质、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2.水泥:基本性质、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3.食盐和水泥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食盐和水泥这两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讲述自己的使用经验。
2. 实验探究(25分钟)实验一:观察食盐的溶解性1.准备:小碗、食盐、冷水、热水2.实验步骤:1.在小碗中放入少量食盐;2.将冷水加入碗中,观察食盐的溶解情况;3.再将热水加入碗中,观察食盐的溶解情况。
3.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得出食盐在水中溶解性的实验结论。
实验二:观察水泥的固化过程1.准备:小碗、水泥、水2.实验步骤:1.在小碗中放入一些水泥;2.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3.观察并记下水泥固化的时间。
3.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得出水泥固化的时间。
3. 探究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食盐和水泥的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并分析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4.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化学生的印象。
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描述食盐和水泥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学生能够正确运用食盐和水泥;3.学生能够简单分析食盐和水泥对环境的影响;4.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程采用了实验探究和讨论等教学方法,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室安全措施需要加强,并在实验前多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食盐和水泥课件(1)
1、食盐在溶解后再加热后会再还 原成食盐,说明食盐的变化是可逆的。 2、水泥在凝结成水泥块之后无论 怎样都不会再还原成水泥了,
说明水泥的变化是不可逆的。
物质的变化可分为可逆变化 和不可逆变化两种类型。
• 水、玻璃等物质发生变化后,通过一定的 方式可以恢复原状的,这种变化叫可逆变 化;
教学备用模板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 木头、种子等物质发生变化后就不 能恢复原状了,这种变化叫不可逆 变化。
01 教学背景
Teaching background
03 教学分析
Teaching backgroun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2 教学过程
Teaching background
04 教学设计
Teaching background
《食盐和水泥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1》
《食盐和水泥》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在我们平时生活中,食盐和水泥是两种非常常见的物质,但你知道它们的原理和作用吗?本次导学案将指挥你一起探索食盐和水泥的奥秘。
二、目标设定1. 了解食盐和水泥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 掌握食盐和水泥的制备方法;3. 理解食盐和水泥在生活和建筑领域的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1. 食盐和水泥的化学成分和性质;2. 食盐和水泥的制备方法;3. 食盐和水泥在平时生活和建筑领域的应用。
四、进修过程1. 食盐的性质和用途食盐的化学名称为氯化钠,是一种白色晶体,可溶于水。
食盐在烹饪中用作调味剂,可以增加食物的味道。
此外,食盐还可以用于食品的保存和腌制,具有抗菌作用。
2. 食盐的制备方法食盐主要通过海水蒸发或矿石提取的方法制备。
海水蒸发是将海水蒸发至一定浓度后结晶析出食盐,矿石提取则是通过矿石中的氯化钠提取纯净的食盐。
3. 水泥的性质和用途水泥是一种粉状物质,主要成分为石灰、硅酸盐和铁铝酸盐。
水泥在建筑行业中被广泛应用,用于制作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和抗压性。
4. 水泥的制备方法水泥的主要原料包括石灰石、粘土、铁矿石等,经过研磨、混合、煅烧等工艺制成水泥熟料,再经过适当的混合和添加剂后制成水泥成品。
五、知识拓展1. 你知道食盐的其他用途吗?除了在食品中应用外,食盐还可以用于制作盐水漱口、清洁锅具等。
2. 你知道水泥的种类有哪些吗?常见的水泥种类包括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每种水泥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
六、实践探究1.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食盐具有抗菌作用的原理。
2. 请观察周围环境中水泥的应用情况,总结水泥在建筑领域的重要性。
七、总结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我们了解了食盐和水泥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拓展了我们的化学知识和实践能力。
希望同砚们在平时生活中能够更加关注这些常见物质的奥秘,不息探索和进修。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
食盐和水泥【教材分析】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可以把物质的变化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使学生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知识目标: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教学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托盘(蒸发皿4、坩埚钳4个、实验记录单、放大镜、玻璃棒4)1号烧杯(食盐、1号药匙)、2号烧杯(水泥、2号药匙)、3号烧杯(水、4个滴管)、火柴、酒精灯4盏、三脚架、抹布。
【课前准备】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猜猜看”的游戏,好不好?老师的这个盒子里有两种水果,你猜会是什么水果?学生随意猜两三个。
同学们还有很多想法,不猜了,因为这样猜太盲目了。
咱先来摸摸,再猜猜看,好不好?(找两三个孩子摸完后猜名称)揭示答案。
询问摸的孩子:你是怎样猜到的?苹果光滑,桔子粗糙——体现出“摸”的意义。
(适时评价)它们还有什么特点呢?他们都是圆的,苹果有把儿(柄)苹果是颜色的,桔子是黄颜色的你是怎么发现的?(用眼睛看到的)还发现了他们的什么特点?苹果有苹果香味,桔子有桔子皮味你是怎么发现的?(用鼻子闻到的)还有吗?苹果很甜,桔子酸甜你是怎么发现的?(用嘴尝的)(课件依次出现这几种方法)看:闻:尝:摸:这些就是常用的辨别物质特点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会经常用到!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大家也能像刚才一样,仔细观察,大胆发言!能做到吗?上课。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16课食盐和水泥精选教学PPT课件2青岛版
• 物质的变化多种多样,根据其是否可 以恢复原状,可分为可逆变化和不可 逆变化。
• 可逆变化:像食盐、水和玻璃等物质 发生变化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恢 复原状的,这种变化叫可逆变化。
• 不可逆变化:像水泥、木头、种子等 物质发生变化后就不能恢复原状了, 这种变化叫不可逆变化。
• 那么,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带给我们的
C.水
13、下列物体,具有不可逆性变化的是 (A )
A.植物种子 B.水
Hale Waihona Puke 我静静的站在角落里,看着这个世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每个人都步履匆匆的从我的身边走过,渐行渐远。 似乎所有的人都处于已经离开我,或者将要离开,以及正在离开…… 看着悄无声息离去的人群,我恐惧不安,异常失落。 突然看清自己是一个极其懦弱的人。 原来,我是害怕寂寞的。 原来,我是在乎这些人的。 无论是在好朋友的包围之中,还是在一个人的时候, 心里总像是有个很大的洞,空空的,什么都没有,好像永远都填不满。 总想说一些话给谁听,但很多时候似乎都只是在说给自己听。 也许是我要的太多了。 而我要的,是看不见的,无法衡量,无法捕捉,更无法留住。 一个什么都想要的人,最后多半是什么都得不到。 别人并不能给我,或者不能,或者不愿 又回到了这个让我倍感孤独的城市,我的日子也回到从前的单调无味。 其实我并不希望这么孤单的活着, 我渴望温柔的疼爱, 我渴望被身边的人喜欢。 我拒绝被不能忍受的忽略陪伴着, 我更厌倦了那些人嘲笑我的自哀自怜, 甚至有很多时候,我分辨不清人心的真伪。 然而, 他们离去了,我却又这样的不情愿。 世界上的一切人或事都是容易被轻易遗忘的。 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没有什么是永远不能失去的。 曾经拥有的,我渐渐失去了; 曾经的人,渐渐离开了。 友情与爱情,也败给了伟大的时间。 我们离散在岁月的风里,最后,不见了踪影。 突然,我发现自己也在渐渐遗忘某些人,某些事,渐渐在远离一些人的生活。 安静的走近,安静的离开。 离开·遗忘 我不怕遗忘,只是心里会遗憾, 然而,面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我们本就无力。 我想,我们都可以,空空的前行.一对从农村来城里打工的姐妹,几经周折才被一家礼品公司招聘为业务员。
《食盐和水泥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1》
《食盐和水泥》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食盐和水泥》是一篇闻名的科普文章,通过对食盐和水泥这两种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原理、特点及用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实践,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食盐和水泥,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食盐和水泥的性质、用途及生产工艺。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实验验证食盐和水泥的特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阅读《食盐和水泥》科普文章,了解食盐和水泥的基本知识。
2. 分组讨论,探讨食盐和水泥的不同用途及其重要性。
3. 实验验证:分别进行食盐和水泥的实验,观察其性质和变化。
4.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并展示给全班同砚。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食盐和水泥的特性。
3.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五、教学过程:1. 第一堂课:介绍食盐和水泥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并提出问题。
2. 第二堂课:分组讨论,探讨食盐和水泥的不同用途及其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
3. 第三堂课: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4. 第四堂课: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并展示给全班同砚。
六、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评分:评分标准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和结论总结。
2. 讨论表现评判:评判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积极性、思维深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准备:1. 《食盐和水泥》科普文章2. 实验器械:食盐、水泥、试管、玻璃杯等3. 实验报告模板4. 讨论活动指导书八、作业安置:1.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
小学科学《食盐和水泥》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食盐和水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2)了解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
(2)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3)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科学探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方法。
(2)树立应用科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
(3)通过活动和收集资料,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设计食盐和水泥变化的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探究物质变化的两大类。
教学难点:探究物质变化的两大类。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资源紧缺、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
因此,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现存资源、保护环境成了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大家经常看到街道旁、马路边等生活中场所中有各种分类的垃圾桶,就是就我们社会公共努力的一个举措。
你们认识垃圾桶上面的标志图吗?可回收物有害垃圾Recyclable Harmful waste厨余垃圾其他垃圾Kitchen waste Other waste其中分别表示不可重复利用,表示可以循环利用。
一个物体是否可以重复利用怎样判断呢?今天我们就从《食盐和水泥》这课探究起。
(板书课题)(二)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1.探究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出示食盐,让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会发生什么变化。
谁能让水中的食盐再出现?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方法,按照下面的方法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食盐水的变化。
《食盐和水泥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1》
《食盐和水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背景:近年来,人们对食盐和水泥的重要性和用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仅是用于食品调味和建筑材料,还被发现在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食盐和水泥,本次作业设计将通过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食盐和水泥的作用。
二、作业目标:1.了解食盐和水泥的基本性质和化学成分。
2.掌握食盐和水泥在食品和建筑领域的用途。
3.发现食盐和水泥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对食盐和水泥的认识。
三、作业任务:1.调查食盐和水泥的来源、制作和成分,并撰写一份简短的调查报告。
2.收集不同国家或地区关于食盐和水泥的用途及习俗,比较不同文化对食盐和水泥的认识。
3.设计一场以食盐和水泥为主题的创意活动,如展览、比赛等,展示学生对食盐和水泥的理解与创意。
4.结合实际情况或个人兴趣,发挥食盐和水泥的想象空间,创作一幅画作或写一篇寓言故事。
5.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食盐和水泥的特殊功能,如调味、建筑等,记录体验感受并分享给同学。
四、作业提交方式:1.调查报告、比较分析和活动设计打印纸质版交给老师。
2.创意作品、画作或文字作品可以选择上传至网络班级群或学校平台进行展示。
3.实际操作记录可以拍摄照片或视频,一并上传至网络班级群或学校平台分享。
五、评分标准:1.调查报告和比较分析的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有无新颖的观点和发现。
2.活动设计的创意性和实施效果。
3.创意作品、画作或文字作品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4.对实际操作的记录是否详实,体验感受是否真实。
六、作业时间安排:1.进行主题介绍并发布作业任务:第一周。
2.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和活动设计:第二周至第三周。
3.完成创意作品、画作或文字作品:第四周至第五周。
4.实际操作记录和分享:第六周。
5.作业提交截止时间:第七周。
七、作业意义:通过本次作业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食盐和水泥的作用和用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中常见物质的认识和理解。
《食盐和水泥》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1
《食盐和水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食盐和水泥》是一篇关于日常生活中两种看似普通但却有着深远影响的物质的文章。
通过对食盐和水泥的特性、用途和影响的介绍,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有关科学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确定:1. 了解食盐和水泥的基本特性和用途;2. 掌握食盐和水泥在生活中的应用;3. 认识食盐和水泥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设计:1. 食盐的来源、成分和作用;2. 水泥的生产过程和用途;3. 食盐和水泥在生活中的应用;4. 食盐和水泥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四、教学方法选择:1. 讲授法: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介绍食盐和水泥的基本知识;2. 实验法:设计与食盐和水泥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加深理解;3. 讨论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享摄取盐、建筑结构等方面的见解,促进思想碰撞;4. 提问法: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 PPT课件:包括食盐和水泥的基本知识介绍、实验操作步骤等;2. 实验器材:浓盐水、砂浆等实验材料;3. 视频资料:相关食盐和水泥的生产过程视频;4. 教辅材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资料。
六、教学过程展开:1. 介绍食盐和水泥的基本知识,并引出教学内容;2. 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3. 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见解;4. 总结食盐和水泥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展示学习成果。
七、教学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操作技能;2. 考察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3. 通过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检测学生对食盐和水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1. 分析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教学效果;2. 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3.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以上是《食盐和水泥》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之路上不断进步和成长。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我校五年级共两个班69人,他们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简单机械等;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简单机械与运动等。
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了解骨骼、肌肉及其作用;了解人体的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的过程;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意识到个人对身体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了解人类需要那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及特点;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使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人光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知道光是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光的三原色、光的合成;做调色游戏;了解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及光的污染与防治;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与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止方法。
食盐和水泥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准备
学生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教师准备材料: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一、探究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探究的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二、探索过程
活动一:
1.教师提问:“食盐和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2.教师要求学生分组继续实验探究,每组发一个探究实验记录表并提供一些资料,建议探究试验方法。
物体名称
实验方法
现象
食盐
水泥
……
(教师给予提示并参与小组活动)
3.交流
问:你采用了什么方法?食盐和水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教师归纳总结
5.老师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
(学生交流,教师适当提示)
课文
名称
食盐和水泥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教学重
点难点
重点: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作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学生自己制作胶水
3.检验制作成果
4.填写学习单
四、拓展活动
调查了解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活动二:
1.让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变化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求学生分组通过对前面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分析讨论。
2.交流:
3.教师归纳总结:
《食盐和水泥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食盐和水泥》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食盐和水泥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2. 掌握食盐和水泥的生产工艺和原理。
3. 理解食盐和水泥在平时生活和建筑领域的重要性。
导学内容:一、食盐的基本性质和用途1. 食盐的化学名称是氯化钠,是一种无机盐类。
2. 食盐在食品加工中常用于调味和防腐。
3. 食盐还可以用于制备盐酸、氢氧化钠等化工产品。
二、食盐的生产工艺和原理1. 食盐主要通过海水蒸发和地下盐矿开采两种方式进行生产。
2. 海水蒸发生产食盐的原理是将海水蒸发浓缩至一定水平后结晶析出食盐。
3. 地下盐矿开采生产食盐的原理是从地下盐矿中开采含盐岩石,经过加工提取食盐。
三、食盐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1. 食盐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能够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2. 食盐还可以用于食品加工、腌制食物等多种用途。
3. 合理摄入食盐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和其他疾病。
四、水泥的基本性质和用途1. 水泥是一种粉状物质,主要成分是石灰石、黏土和矿石等原料。
2. 水泥在建筑领域常用于混凝土、砌体和砂浆等材料的制备。
3. 水泥还可以用于道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建筑工程中的施工。
五、水泥的生产工艺和原理1. 水泥的生产主要包括石灰石矿石的采矿、原料的研磨、煅烧和水泥的磨矿等工艺步骤。
2. 水泥的制备原理是将石灰石、黏土等原料经过高温煅烧后磨成粉末,与水混合形成水泥浆,再经过硬化过程形成水泥。
六、水泥在建筑领域的重要性1. 水泥是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水泥还可以用于修补、加固建筑结构,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3. 水泥在建筑工程中起到粘结材料的作用,能够确保建筑物的整体结构牢固。
导学活动: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食盐和水泥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2. 观看视频,掌握食盐和水泥的生产工艺和原理。
3. 参与讨论,分享食盐和水泥在平时生活和建筑领域的重要性。
4. 实地参观,了解食盐和水泥生产过程,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认识。
导学评判:1. 完成相关习题,检测对食盐和水泥知识的掌握水平。
《食盐和水泥》说课稿
《食盐和水泥》说课稿《食盐和水泥》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食盐和水泥》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食盐和水泥》。
本课是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课前思考和教学设计两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前思考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的预设三方面进行介绍。
1、对教材的思考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属于实验探究活动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知道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可以把物质的变化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使学生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2、对学情的思考经过两年科学课程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过很多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但是从来没有认真地去研究过,也不知道这种变化是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没有细致的了解过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形成过程,即使看到过这种变化也不知道这种变化叫做什么名字。
3、对教学目标的预设知识目标: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能力目标:在实验过程中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教学设计一堂课的成功,在于教师如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在引导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食盐和水泥的主要用途和性质。
2.掌握食盐和水泥的生产过程。
3.了解食盐和水泥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教学重点:1.食盐和水泥的性质和用途。
2.食盐和水泥的生产过程。
教学难点:1.食盐和水泥的生产过程。
教学准备:1.教材《食盐和水泥》。
2.图片、视频资料等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3.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食盐和水泥的用途,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食盐和水泥的重要性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讲解食盐(10分钟)1.指导学生使用教材,了解食盐的定义、性质和主要用途。
2.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讲解食盐的生产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食盐中的矿物质成分是如何得到的。
三、实验展示(15分钟)1.进行一次简单的食盐实验,可使用烧杯和盐,加热溶解盐并观察结晶的过程。
2.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理解溶解和结晶过程。
四、讲解水泥(10分钟)1.指导学生使用教材,了解水泥的定义、性质和主要用途。
2.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讲解水泥的生产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水泥是如何制成的。
五、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就食盐和水泥的用途和生产过程进行讨论。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思考。
六、总结(5分钟)1.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回答问题:“食盐和水泥对人类有何作用?”2.提醒学生观察生活中食盐和水泥的应用场景。
七、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食盐和水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应用场景,并写一篇作文,介绍食盐和水泥的作用和生产过程。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了解食盐和水泥的主要用途和性质,并掌握它们的生产过程。
通过实验展示和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回家作业的布置,能够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并促使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物品的认识和思考。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得教学更加灵活多样化。
青岛版科学五上《食盐和水泥》教案
青岛版科学五上《食盐和水泥》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三、活动准备:1、学生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2、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
四、教学过程:(一)探究引入:教师出示食盐和水泥:同学们,食盐和水泥是我们常见的两种东西。
大家都知道食盐是颗粒状的,水泥是粉末状的,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这两种物质。
(二)探究活动:本课只有一个活动: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一)先观察食盐的变化。
1、让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发生什么变化?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后,汇报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探究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探究中出现的现象。
)2、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观察食盐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学生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小组观察讨论,汇报结果。
(坩锅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二)观察水泥的变化。
1、让学生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过了一会,水泥凝固了。
)2、教师:同学们,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那么,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3、分组讨论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验证。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张实验记录表(如下表)。
表格下方的空间尽可能留大一些,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探究情况进行记录,方便学生的整理和交流。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7.食盐和水泥》教案.doc
第六课食盐和水泥教学内容: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并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
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食盐原状来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说:“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目的是提示学生,在认识食盐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展开新的探究活动。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食盐和水泥》
那么,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带给
我们的是利还是弊呢?
达标练习:
1、水泥一旦与水混合,就不能恢复到原状, 这种变化叫做 不可逆 变化。 2、水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可以变成冰, 也可以由冰变成水,这种变化叫做 可逆 变化
3、铁块和铁水之间的变化是(A)变化
A.可逆 B.不可逆
4、物体的热胀冷缩是一种( A )变化
A.可逆
B.不可逆
5、豆粒与豆腐之间是一种( B)变化
A.可逆
B、不可逆
6、大河东流是一种(B )变化
A.可逆
B.不可逆
7、下面( C )能溶解在水中。
A. 沙 B.油 C.红糖 D.玻璃
8、食盐放在水中不见了,这说明水有(A )
食盐的性质。
A.溶解 B.蒸发 C.不溶解
9、在一个盛有水的小杯子中,要使更多的盐溶
《食盐和水泥》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食盐的变化
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观 察,食盐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 粒。(恢复原状了)
实验结论
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 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水泥的变化
是( B)
A.玻璃杯 B.铁勺
C.水
13、下列物体,具有不可逆性变化的是( A
)
A.植物种子 B.水
解在水中,可以使用的方法是( C )
A.向杯子中加水 B.向杯子中加盐
C.将小杯子换成更大的杯子,再加水
10、下列能够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是( A )
A.木头燃烧
B.玻璃熔化
11、在-3℃——100℃之间,其形态能够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食盐和水泥
教学内容:
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并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
主要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
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食盐原状来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说:“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目的是提示学生,在认识食盐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展开新的探究活动。
一位学生在用杯子向盘子里倒水(盘子里有水泥),说:“我们试一试。
”
目的是提示学生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水泥的变化。
教科书提示的探究方法是:通
过加水的方法使水泥发生变化。
借助探究食盐的方法思考: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二是认识其他物质的变化。
教科书提供了两组物质变化的示意图,目的是提示学生认识生活中更多的类似食盐和水泥这样的变化。
第一组图片包括玻璃和水的变化。
玻璃的变化由三副图片:碎玻璃、玻璃熔化炉、玻璃制品组成。
图片与图片之间分别用箭头相连接,目的是提示学生认识到玻璃也可以像食盐那样,改变形态后还可以恢复原状。
水的变化中,通过箭头提示学生水可以改变形态为水蒸气或冰,水蒸气或冰又可以恢复到水的形态。
第二组图片包括六种物质的变化,分别是花生到花生油的变化、种子发芽的变化、西瓜到西瓜汁的变化、泥土到砖块的变化、树到椅子的变化。
这些图片的设置目的是提示学生进一步探究生活中更多类似水泥变化的事例。
教科书设计的这些物质的变化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多种物质的变化入手,探究类似食盐和水泥的变化特征。
三是归纳。
教科书呈现了一幅学生交流的情景图片,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物质原状的角度来分析,寻找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归纳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食盐、玻璃等物质都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
”“这是一种可逆的变化。
”提示学生通过食盐、水、玻璃等物质的变化认识可逆变化。
“像水泥这样的变化呢?”“我知道……”
提示学生通过水泥、木头、种子等物质的变化认识不可逆变化。
活动二: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科书提供了三幅图片,分别森林大火、污染的水域、废品收购站,意图是通过对图片内容的分析,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利弊。
森林大火是一种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认识到一些不可逆变化带给人类的将是无法挽回的损失;污染的水域是一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认识到虽然是一种可逆的变化,但如果想使污染的水恢复到原状却需要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废品收购站的图片提示学生认识到很多物质是可以发生可逆变化的,我们可以合理的使用它们,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片内容只是一种指向,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交流,充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带给人们的利弊。
自由活动:
教科书以“自制胶水”为主题,分步展示了制作“胶水”的过程,提示学生可以利用脱脂牛奶、醋、小苏打等自制胶水。
通过制作,丰富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
拓展活动:
教科书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现象?”的探究内容,提示学生课下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变化,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把探究延伸到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