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侍坐》预习讲义文档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复习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以(因为) ②毋(不要) ③以(同“已”,止 ) ④居(平日,平时 ) ⑤知(了解 )
何以哉?”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得分点:如、或,“何
以”宾语前置句)
(第3段)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有勇,且知方也。”
个实词积累、识记
(1)如
如
如
小篆 隶书 楷书 “如”是形声字,小篆从“口”部,女声(古音相近)。表示自己的意见 和别人的一样,随声附和。
义项
例句
① 表假设,如果
如或知尔
② 或者
如五六十
③ 至于
如其礼乐
④ 去,到
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⑤ 比得上,赶得上
固不如也(《鸿门宴》)
⑥ 如同,好像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庖丁解牛》)
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译文:_治__国__要__用__礼__,__(_可__是__)_他__(子__路__)_的__话__毫__不__谦__让__,__所__以__笑__他__。__(_得__分__ _点__:__让__、__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译文:_怎__见__得__方__圆__六__七__十__里__或___者__五__六__十__里__的__地__方__就__不__是__国__家__呢__?__(_得__ _分__点__:__安__、__方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在象声词或形容词后面
③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必修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重要知识点梳理和练习(含答案)
必修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重要知识点梳理和练习一、基础知识梳理第1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第2段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以()②毋()③以()④居() ⑤知()第9段“点!尔何如?”第10段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第11段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2.理解性默写孔子不以年长自居,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语打消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了一个亲切、轻松、活跃的谈话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第3段)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第4段)夫子哂之。
4.解释加点的词语①率尔()②对()③摄()④师旅() ⑤因() ⑥饥馑()⑦比及() ⑧方() ⑨哂()5.理解性默写①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又率直的子路最先回答:“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②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__________________”,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第5段“求!尔何如?”第6段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第7段“赤!尔何如?”第8段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6.解释加点的词语①方()②如()③足民()④如() ⑤俟() ⑥能()7.理解性默写①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本学习知识参读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先贤论志,心平气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解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是语录体的《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篇,也是《论语》中的名篇。
《侍坐》记叙了孔子与四个弟子的一次谈话,以“言志”为线索,生动鲜明地展示了弟子们的志趣、性格,也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与人生态度。
一、内容梳理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孔子问志。
孔子先指出学生们常说“不吾知也。
”然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启发弟子们各言其志,明确了这次谈话的中心。
当然,孔子并没有一开场直接让学生们言志,而是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无以也”,解除了师道尊严的压迫,创设了一个平等、宽松的言语环境,鼓励学生说真话、述真志。
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12段):四子述志。
在“如或知尔”这一条件的激发之下,子路“率尔”而对,慷慨陈词,提出可以将一个处于内忧外患下的“千乘之国”在短时间内治理得国家强盛,人民知礼。
“率尔”一词说明子路平时即心怀大志,但同时其直率、粗犷、鲁莽的性格也跃然纸上。
孔子“哂之”,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冉有和公西华是在孔子点名之后才发表自己的想法的,他们两人所说同样是诸侯邦国之事,但态度要谦虚谨慎得多。
冉求只设想治理“方六七十”,甚或是“五六十”的小国,能使人民丰衣足食,至于礼乐教化恐怕是自己能力做不到的,还要另请高明。
相比子路的“有勇”、“知方”要谦虚谨慎得多。
而公西华只愿做“小相”,并首先声明“非曰能之,愿学焉”,态度极其谦和平易。
两位弟子在言志之时,孔子只是静静的倾听,并没有当场表态。
最后述志的曾皙显得与众不同,在同学们述志的时候,曾皙是边鼓瑟边听,边听边思考,可以想象其神态悠闲,气度潇洒,暗示了曾皙所言之志异于前三位。
一“舍”一“作”虽然无声,却无声胜有声,表现了曾皙洒脱、知礼而自信的特点,“异乎二子者之撰”说明虽在鼓瑟,而三子之志已经听清,并对照自己之志作了思考,可见聪颖善学。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解析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解析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人物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在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并提供一些相关的专项练习和解析。
一、子路子路,名奚,字仲尼,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在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子路的生平子路是鲁国人,祖父是鲁穆公,父亲是鲁成公。
他出身贵族家庭,早年与孔子一同游学,后成为他的学生和助手。
子路性格坚毅,才智过人,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儒家思想家。
2. 子路的思想观点子路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他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提倡孝道和社会公德,主张以德治国。
子路认为君主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德服人。
3. 子路的学说子路在思想上深受孔子的影响,他把孔子的教导传承下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子路注重实践,他认为知识要与行动相结合,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领悟儒学的精髓。
二、曾皙曾皙,字子思,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对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 曾皙的生平曾皙是鲁国人,出身于贵族家庭。
他年轻时就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成为孔子的学生。
曾皙勤奋好学,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卓越的智慧,受到了孔子的赞赏。
2. 曾皙的思想观点曾皙在儒家思想中注重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友好待人。
曾皙还主张依法治国,认为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发展需要依靠法律的规范和约束。
3. 曾皙的学说曾皙在学术上致力于整理和传承古人的智慧和学问。
他在儒学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整合和归纳,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曾皙的学说强调实践和思考的结合,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的反思和总结,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三、冉有冉有,字子有,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在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冉有的生平冉有是鲁国人,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家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整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整理全文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b5E2R。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地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地侵犯,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地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地道理.”p1Ean。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地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DXDiT。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地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RTCrp。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这时曾点弹瑟地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地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地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地志向罢了.”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地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5PCzV。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地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留在后面.曾皙问:“他们三位地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地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却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地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讲地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地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地不是诸侯地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jLBHr。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预习指导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预习指导一、注解二、知识点一、通假字1.毋吾以也(以,通“已”,止)2.鼓瑟希(希,同“稀”,稀疏)3.莫春者(莫,同“暮”,即暮春,农历三月)4.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助词,表示疑问)二、古今异义1.加之以师旅古:泛指侵略军队;今:军队编制。
2.如会同古: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
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今:联合,会合。
3.童子六七人古:少年,未成年的男子;今:泛指儿童。
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端章甫(名作动,穿着礼服)②端章甫(名作动,戴着礼帽)③鼓瑟希(名作动,弹奏)④风乎舞雩(名作动,吹风)⑤曾皙后(名作动,走在后面)2.形容词作名词①可使有勇(形作名,勇气)②赤也为之小(形作名,小相)③孰能为之大(形作名,大相)四、一词多义1.以①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②毋吾以也(通“已”,止)③则何以哉(做)④加之以师旅(用)⑤以俟君子(来)2.尔①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们)②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③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如果)3.如①如或知尔(表假设,如果)②如五六十(或者)③如其礼乐(至于)4.为①由也为之(治理)②愿为小相焉(成为)5.方①且知方也(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②方六七十(纵横,方圆)6.与①吾与点也(赞成)②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助词,表示疑问)五、句式1.状语后置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摄乎大国之间③加之以师旅④因之以饥谨⑤异乎三子者之撰⑥浴乎沂⑦风乎舞雩⑧为国以礼2.宾语前置①毋吾以也②不吾知也③则何以哉④尔何如⑤夫三子者之言何如三、知识补充一、题目解读子路(前542-前480),即仲由,字子路。
曾皙(生卒年不详),名点,字子暂,曾参的父亲。
冉有(前522-?),即冉求,字子有。
公西华(前509-?),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四人都是孔子的弟子。
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
二、走近作者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预习资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预习资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选自《论语》子路、曾皙(xī)、冉(rǎn)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毋(wú)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bǐ)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shěn)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sì)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yú)?”“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译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你们)平时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敌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拓展课件
其实雕琢的过程是如此之单调而又痛苦,使你在夜阑人静之 时,在凝望那满手血脓的时候,也曾想过放弃。你说过“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你向往的其实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然而“道”最终还是 “不行”,但你却没有“乘桴浮于海”;你知道自己向往的是安逸 的田园生活,但你更知道如果置天下人的苦难于脑后而去追求自己 的安逸的话,自己也不会快乐。回到现实社会,那凄苦的饥民,那 伤残的士兵,无不鞭策着你继续雕琢。
当长沮与桀溺对你说“天下无道,没有谁可以改变”的时候, 你仰天长叹,缓缓道:“我也知道不可以,但我还是要继续下去。” 原来你早就知道你一切的努力都不会有成果,原来你早就知道顽石 不可雕,但你为何仍苦苦追求,为何仍雕琢不息?也许你会像西方 的尼采一样回答:“除了仁道,还有什么值得我去追求?除了雕琢 天使,还有什么值得我去做?”也许生命之于你就是要——
(2)性格的光彩 在孔子弟子中,我对颜渊、子贡、子路等人性情的印象都用“光 明正大”四字来形容,只是三人材质不同,悟性各有高低。 三人中,颜渊悟性材质最高,子贡次之,子路最下,但子路最 让我感动,恐怕也是我天性中有和子路物物相应的东西吧!那“率 尔对曰”的子路让我印象最深。
(3)感悟孔子 率真孔子 张期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 华侍坐》拓展
审美鉴赏与创造 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
(一)素材这样积累 1.在教材中提炼 (1)人不只是为吃米活着 语文课上,老师在找人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同桌轻声对我说,她最讨厌曾皙,讨厌他没志向,只想着在春天和 大人小孩在河里游泳玩耍。我笑笑,不置可否。
我读孔子,感受到的是他的率真。 在无数个深夜,我坐在桌前捧读《论语》,感觉这个中国古代 最伟大的思想家就坐在我的面前。他的深邃目光,穿越 2500 多年 的沧桑岁月,慈祥地注视着我。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站起身来, 慢慢地走向不可知的远方。我的眼前,顿时幻化出一片烂漫的充满 书香气息的杏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复习教案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二、实词、句式
1.通假字
鼓瑟希:希同“稀”,稀疏。莫春者:莫同“暮”,晚。
唯求则非邦也与: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2.古今异义
①如会同,端章甫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⑤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
教学反思
作业内容
作业目的
表扬的学生及特点
夫子哂(shěn)(微笑)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或数量词)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至于)其礼乐,以俟(等待)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胜任、能做到)之,愿学焉。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如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端章甫(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在这里都用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愿为小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焉。”
夫子喟(kuì)(叹息)然叹曰:“吾与(赞成)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语气助词连用,相当于“罢了”)。”
曰:“夫子(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何哂由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预习讲义文档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预习讲义文档(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预习讲义【作家、作品介绍】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政治方面,主张仁政、德治。
这在当时,都对人民有利。
他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都不被采用。
回鲁国后。
从事着述和讲学,相传有弟子3000人。
他编订了《诗》《书》,修撰了《春秋》。
《论(lún)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有关孔子言行的着作,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
《论语》是语录体,大多数篇章是简短的语录,文字简练质朴,含义很深。
【本文解题】本文选自《论语·先进》。
文章记叙孔子师生在一起谈论各人政治抱负的情景。
本篇是《论语》中有完整结构的一章,人物的语言情态都写得很有个性,是一段很生动的记叙文。
子路、曾皙(灯)、冉(rǎn)有、公西华,都是孔子的学生。
【课文知识点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侍坐:陪侍孔子坐着。
侍,在尊长旁边陪伴服侍。
孔子说:“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两天。
一日:一两天的意思,虚指,作“长”的状语。
乎:介词,同“于”,译为“比”。
尔:代词,你们。
翻译时,提前。
毋(wú)吾以也。
居则曰:不要认为我(总是对的)。
(你们)平时总是说毋:代词,表无指,没有谁。
以:动词,认为。
这是个否定句,代词宾语“吾”置于动词之前。
也:句末语气词,无义。
则:同“辄”,副词,总是。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不了解我如果有人想了解你们,就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知:了解。
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如:连词,如果。
则:连词,那么,就。
或:无定代词,有人。
何以:以,动词,用。
○这一层记述孔子问志,表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整理全文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
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
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留在后面。
曾皙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却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人物特点:子路:有抱负,有魄力,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有些自负。
语文打印 预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与译文
请各位同学结合课后的翻译,圈点勾画重点字词,自读本文,完成下面的预习问题:1.本文围绕着“志”展开,请概括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四人的志向分别是什么?2.根据四人的不同志向,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的正面或侧面描写,概括四人的形象特点?3.概括孔子是什么样的人?4.文末有《五人墓碑记》的补充练习,比较简单,请一并完成!!!备注:文字有些难度,但是作为人教版教材必读篇目,所有同学必须学习掌握,并能背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译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预习讲义【作家、作品介绍】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政治方面,主张仁政、德治。
这在当时,都对人民有利。
他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都不被采用。
回鲁国后。
从事著述和讲学,相传有弟子3000人。
他编订了《诗》《书》,修撰了《春秋》。
《论(lún)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有关孔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论语》是语录体,大多数篇章是简短的语录,文字简练质朴,含义很深。
【本文解题】本文选自《论语·先进》。
文章记叙孔子师生在一起谈论各人政治抱负的情景。
本篇是《论语》中有完整结构的一章,人物的语言情态都写得很有个性,是一段很生动的记叙文。
子路、曾皙(灯)、冉(rǎn)有、公西华,都是孔子的学生。
【课文知识点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侍坐:陪侍孔子坐着。
侍,在尊长旁边陪伴服侍。
孔子说:“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两天。
一日:一两天的意思,虚指,作“长”的状语。
乎:介词,同“于”,译为“比”。
尔:代词,你们。
翻译时,提前。
毋(wú)吾以也。
居则曰:不要认为我(总是对的)。
(你们)平时总是说毋:代词,表无指,没有谁。
以:动词,认为。
这是个否定句,代词宾语“吾”置于动词之前。
也:句末语气词,无义。
则:同“辄”,副词,总是。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不了解我如果有人想了解你们,就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知:了解。
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如:连词,如果。
则:连词,那么,就。
或:无定代词,有人。
何以:以,动词,用。
○这一层记述孔子问志,表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他先从自己谈起,把师生摆在同等的地位;“一日长乎尔”的说法,又充分表现了他的平易近人,谦逊和蔼地对待学生的态度。
“居则日”一句,反映出他对学生平时的思想动态了如指掌。
子路率(shuài)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子路轻率地回答:(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
夹在大国之间,用军队侵犯它尔,助词,用作修饰语的词尾。
乎:于,在。
加之:加在它上面,指侵犯它。
因之以饥馑(jǐn),由也为之,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用饥荒年岁继续。
我治理它,等到三年。
可以使(百姓)有保卫国家的勇力,并且懂得道理。
因:动词,继,接续。
饥馑:指灾荒。
方:且:连词,并且。
方:这里指礼义。
夫子晒(shěn)之。
“求。
尔何如?”孔子微微一笑子路。
“求,你怎么样?”○子路的政治抱负,和孔子“足食足兵”,“既富矣”又“教之”的政治主张是一致的,但他轻率地直言其志,显得毫不谦虚,并把事情看得过于容易。
一“哂”字传神地表现出孔子对子路的委婉含蓄的表态,既以微笑表示对他的政治抱负的认可,又含而不露地批评了“其言不让”。
对曰:“方六七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冉有)回答:方圆六七十(公里的国家),我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如那些礼乐教化,来等待贤人君子其:指示代词,那。
以:连词,来,放句首。
俟:等待。
○富而后教,礼乐治国,政治主张明确;而语言谦恭,与子路不同。
“赤。
尔何如?”“求,你怎么样?”赤:公西华的名,“公西”是复姓。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
如会同,端章甫,(公西华)回答:不是说能够做好,愿意学习它。
宗庙之事,或者会盟朝见,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焉:代词,指下文提到的事情。
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这在古代被视为国家大事。
宗庙,天子、诸侯放祖宗牌位的处所。
端:古代的一种礼服。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愿为小相(xiàng)焉。
”愿意在那些地方担任司仪。
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焉:兼词,于之,在这些场合里。
○政治抱负不外乎“礼乐治国”。
所言均为国家大事,不曰“能”而曰“愿学”,并且只是“为小相”,态度更谦虚。
“点,尔何如?”“点,你怎么样?”点:曾皙的名。
鼓瑟(sè)希,铿(kēng)尔,舍(shě)瑟而作,(曾皙)弹奏瑟的声音接近尾声,铿的一声,放下瑟起身,鼓:弹,名词作动词。
瑟:古乐器。
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
铿:象声词,这里指曲终收拨划动琴弦的声音。
尔:助词,无义。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曾皙)回答:与这三个人的陈述不同。
乎:介词,跟,和。
者:特殊指示代词,复指“三子”。
“乎三子者之撰”为状语,翻译时应提前。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孔子说:(有)什么妨害呢?只不过各人说他们的志向。
伤:妨害。
乎:语气词,呢。
亦:副词,表限于某个范围。
只是,不过。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g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曾皙)说:“暮春时间,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得住。
(我偕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子,莫春:指农历三月。
莫,音义同“暮”,是“暮”的古字。
者: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后面表提顿。
既:副词,已经。
成:稳定,指春服已经穿得住。
冠者:指成年人。
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guàn)。
这是曾皙指自己偕同冠者与童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为定语后置,翻译时提前。
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在沂水里洗濯身体,在舞雩台上乘凉,唱着歌回家。
乎:介词,在。
风:名词用作动词,吹风,乘凉。
舞雩:是鲁国求雨的坛,在今曲阜县东南。
古代求雨之祭,叫“雩祭”。
有巫人在坛上歌舞,所以称为舞雩。
咏:唱歌。
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yù)点也!”孔子长叹说:我赞成曾皙。
○孔子不但盛赞,而且喟然有感慨。
盛赞,是由于曾皙所描述的太平盛世的情景正反映了孔子的政治理想。
喟然有感慨,是因为孔子正经历“毋吾以也”的遭遇,自己也有过“道不行,乘桴(fú,小筏子)浮于海”(《论语·公冶长》)的设想,抱有“君子固穷”(君子在处境困窘时还能坚持自己的德操。
见《论语·卫灵公》)的态度。
曾皙的志趣,与孔子正相投契。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三个人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
曾皙说:“那三个人的言论怎么样?”后:用作动词,留在后面。
夫:指示代词,那。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孔子说:“只是各人说自己的志向罢了”也已矣:语气词连用。
“也”表论断语气;“已矣”表限止语气,罢了。
曰:“夫子何哂由也?”(曾皙)说:夫子为什么笑子路?何:疑问代词,作状语。
为什么,怎么。
也:与“何”相呼应表疑问语气。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孔子)说:用礼乐治理国家(是对的),(但是)他的言论不谦虚,因此笑他。
以:介词。
靠,用。
其:他的。
让:谦让。
是故:连词性结构,因此,所以。
唯求则非邦也与(yú)?(难道)冉有(所说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唯:句首助词。
求:这里指冉求所说的。
则:副词,就。
邦:国,这是指国家大事。
与:疑问语气词。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安:疑问代词,作状语。
怎么。
也者:语气词连用,与“安”相呼应,表疑问语气。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难道公西华所说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盟会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家大事又是什么?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小相,谁能给诸侯做大相呢?”为之小:给诸侯做一个小相。
这是双宾语结构。
为,动词,做。
之,代词,指诸侯。
小,小相。
下句“为之大"类同。
”孰:谁。
○评子路,指出其不谦虚的缺点。
○冉求对于“礼乐治国”方面谦言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故孔子评冉求意在鼓励。
○公西赤有“非曰能之”“愿为小相”的话,故孔子的评论意在增强其信心。
从以上对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评论,可以看出孔子对待学生是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