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教师版)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下列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2、关于“能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B、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C、能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物理过程D、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3、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力就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核心概念,这主要体现了物理学中的哪种观点?A、落体定律B、惯性定律C、牛顿第二定律D、能量守恒定律4、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时,下列哪一个知识点是解决电路分析问题的基础?A、电场强度B、欧姆定律C、光的折射定律D、牛顿运动定律5、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以作用在不同性质的物体上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但不一定同时消失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不一定在同一平面内6、在高中物理课堂上讲解“光的折射”时,以下哪种实验最能直观展示光的折射现象?A、将一束光垂直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平面部分B、将一束光斜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平面部分C、将一束光垂直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弧面部分D、将一束光斜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弧面部分7、在一个完全弹性碰撞过程中,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小球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碰撞前的速度分别是(v1)和(v2),碰撞后速度分别变为(v′1)和(v′2)。

若(m1=m2)且(v1=−v2),则碰撞后的速度关系为:•A)(v′1=v1),(v′2=v2)•B)(v′1=v2),(v′2=v1)•C)(v′1=−v2),(v′2=−v1)•D)(v′1=−v1),(v′2=−v2)8、对于一个理想变压器,如果初级线圈匝数(N1)为1000匝,次级线圈匝数(N2)为500匝,当初级电压(V1)为220伏特时,次级电压(V2)是多少?•A) 110伏特•B) 220伏特•C) 440伏特•D) 550伏特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简述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探究能力。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和能力》真题和答案解析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和能力》真题和答案解析

.一、单項选择题 ( 每题 2 分,共 42 分)1.人类的教肓活动与动物的教肓活动存在实质差别 , 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肓拥有 ( )A.持续性B. 模拟性 C 社会性 D. 永久性答:C2.决定教肓领导权和受教肓权的主要因素 (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人口数目和结果C.社会文化传统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答: D3.今世教肓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以前担当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创办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 , 这反应了教肓一定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色 ( )A. 次序性B.稳固性C.可变性D.个别差别性答: D4.德国教肓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肓目的 , 这类教肓目的论属于 ( )A. 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集体本位论D.个别差别性答: B5.在学校教肓制度的发展改革中 , 义务教肓制度产生于 (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答: D6.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 )A.课程计划 , 课程标准 , 教科书B.课程计划 , 课程标准 , 课程实行C.课程目标 , 课程实行 , 课程评论D.课程主题 , 课程任务 , 课程标准答: A7.依据《基础教肓课程改革大纲》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假如 ( )A. 分科课程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联合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联合8.经过检测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论方法,在一个测试中 , 权衡能否达到测试目的的程度,即能否测出了所要丈量的东西的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难易度E.划分度答: B9. 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豪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誉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遇到了感染,王老师的教课主要表现了哪一教课原则(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一致B.直观性原则C.启迪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A10.权衡学生思想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是 ( ) 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感情D.道道德为11.班主任于老师经过拜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肓的方法是 ( )A. 楷模示范法B.道德评论法C.实质练习法D.感情陶冶法答: C12.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感觉很冷,洋身不舒畅,这类感觉现象是 ( )A. 适应B.对照C.联觉D.合—答: C13.小球十分内向,不爱说话,不论是在陌生的环境仍是在家里,都少言寡语,这表示人品拥有( ) 。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李老师用弹簧和物块做成如图1所示的弹簧振子演示振动图象。

课前准备实验时,李老师觉得该弹簧振子振动频率过小,想让振子的频率增大一倍,为此他将( )。

(A)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两倍的物块(B)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一半的物块(C)弹簧长度减去一半(D)弹簧长度减去3/42 雨后,太阳光入射到大气中的水滴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

设水滴是球形的,图2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A→B→C变化过程,其压强随温度变化的p-t图如图3所示。

气体在A、B、C三个状态时的体积分别为V A、V B、V C。

则通过图象可以判断( )。

(A)V A=V B>V C(B)V A=V B<V C(C)V A<V B<V C(D)V A>V B>V C4 一个92238U原子核衰变为一个82206Pb原子核发生β衰变的次数为( )。

(A)6次(B)10次(C)22次(D)32次5 如图4所示,一个未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在腔内离球心的距离为d处(d<R),固定一点电荷+q,用导线把球壳接地,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球心O处的电势为( )。

6 如图5所示,墙上有两点M和N分别钉有两铁钉,M和N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M点的铁钉上,另一端跨过N点的光滑铁钉悬挂一质量为m1的重物,在绳上距M点的P点系上一质量为m2的重物,平衡后绳的MP段正好水平。

则为( )。

7 如图6所示,纸平面内两个半径均为R的半圆相切于O点,半圆形区域内分别存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一长为2R的导体杆OA绕过O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顺时针匀速旋转,t=0时,OA恰好位于两半圆的公切线上。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考生版)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考生版)

学知识,杆中的电动势在右边磁场区域,从0开始随着时间增大,离开磁场后变为0;进入左边区域后,方向变为负向,电动势 从0开始随着时间增大,离开磁场后变为0,可知C正确,故选C。
试卷链接:/t/6c72kbD.html
5/8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8、【答案】A 【解析】【答案】A。解析:选修1—1模块涉及电磁现象和规律、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等内容。A选项
任务:
(1)简述玻意耳定律的内容。(4分) (2)根据材料完成“气体的等温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 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叙述式等)。(24分)
试卷链接:/t/6c72kbD.html
正确。
二、计算题
9、【答案】
【解析】【参考答案】
(2)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系列的启发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例如教师
可以这样提问:
①如果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那么它会做什么类型的运动呢? ②平抛运动中.物体的末速度方向可能与竖直速度方向相同吗? ③那么本题中粒子的初速度方向上的速度最后变成零了是为什么呢?
丁同学:可地球不会没有引力呀! 李老师:我们可以假设呀!讨论物理问题是可以假设的,不要在课堂捣乱,其他同学还有什 么意见吗? (同学们纷纷翻开物理教材看了起来。课堂很安静) 李老师:大家还有问题吗? (没有同学回应)
李老师:看来大家已经把初中学的物理知识还给你们的老师了。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
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我们在初中学过的牛顿第一定律.知道 了吗?下面大家看看书上的实验.
使小球处于同一位置,增大或减少小球所带的电荷量,比较小球所受作用力的大小。哪些因素影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这些 因素对作用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7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题(3)(教师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题(3)(教师版)
D、负点电荷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D点的电势能
【答案】D 【解析】由静电感应可知,金属板MN带负电荷,负电荷在C、E两点的场强水平向左,但点电荷在C、E两点的电场方向不 同.故这两点合场强的方向不同,故选项A错误:点电荷和感应电荷在B点场强相加,方向水平向左,在D点的场强相减,水平 向右,故B点场强大于D点场强,选项B错误;由于点电荷左侧MN的电势为0,点电荷右侧无限远电势为0,左侧电势下降较 快。故B点电势较低,选项C错误;B点电势较低,负点电荷在B点电势能较大,故选项D正确。
6、在研究衍射时,可按光源和所研究的点到障碍物的距离。将衍射分为菲涅耳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两类,其中不是菲涅耳衍 射的是( )。 A、光源和所考察的点到障碍物为有限远 B、光源和所考察的点到障碍物的距离为无限远 C、光源到障碍物有限远,所考查点到障碍物无限远 D、光源到障碍物无限远,所考查点到障碍物有限远
【答案】
【解析】(I)错误是小球在与地面的碰撞过程中会有机械能损失,故补偿的能量中应包含这部分损失,该学生的计算结果偏小。
原因可能是学生对物理过程没有分析清楚.忽略了与地面接触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正确解法是要使小球回到原高度,可提高它
下降的高度.即要使小球回到H (2)师:大家看下小球的运动过程是什么?
【答案】B
【解析】菲涅尔衍射的特点是光源和接收屏或其中之一与衍射屏的距离为有限远。
7、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竖直放置,环上套有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小球A和B。A、B之间用一长为/2R的轻杆相连。 开始时A在圆环的最高点,现将A、B静止释放,则( )。 A、B球从开始运动至到达圆环最低点的过程中.杆对B球所做的总功不为零 B、A球运动到圆环的最低点时.速度为零 C、B球可以运动到圆环的最高点
教师:很好,这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 问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2015年上半年

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2015年上半年

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2015年上半年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总题数:8,分数:40.00)1.李老师用弹簧和物块做成如图l所示的弹簧振子演示振动图象。

课前准备实验时,李老师觉得该弹簧振子振动频率过小,想让振子的频率增大一倍,为此他将( )。

A.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两倍的物块B.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一半的物块C.弹簧长度减去一半D.弹簧长度减去3/4 √2.雨后.太阳光入射到大气中的水滴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

设水滴是球形的,图2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解析:太阳光折射后形成的七种单色光折射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紫光、蓝光、青光、绿光、黄光、橙光、红光,图中a、b、c、d四条光线偏折程度逐渐减小,折射率逐渐减小,B选项正确。

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A→B→C变化过程,其压强随温度变化的p-t图如图3所示。

气体在A、B、C三个状态时的体积分别为VA、VB、VC。

则通过图象可以判断( )。

A.VA=VB>VCB.VA=VB<VCC.VA<VB<VCD.VA>VB>VC解析:截图20160811150605.jpgA.6次√B.10次C.22次D.32次解析:5. 如图4所示,一个未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在腔内离球心的距离为d处(dA.0解析:解析:球壳不接地时,内层感应出等量异种电荷-q(不均匀分布,因为内部电场线疏密不均匀),QQ截图20160811151048.jpg6.如图5所示,墙上有两点M和N分别钉有两铁钉,M和N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

,两者的高度差为ι0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M点的铁钉上,另一端跨过N点的光滑铁钉悬挂一质量为m1的重物,在绳上距M点ι/2的P点系上一质量为m2的重物,平衡后绳的MP段正好水平。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题干:在下列哪个选项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A. 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B. 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两者相互配合C. 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D. 教师是知识的创造者,学生是知识的复制品2、题干:关于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B.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C. 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但可以忽略教师的认识规律D. 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师的教学规律,但可以忽略学生的教学规律3、在以下哪个选项中,描述了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A.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B. 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严格控制课堂纪律C. 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D. 追求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4、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提问,以激发学生的思考?A. 提问要简单明了,避免过于复杂的问题B. 提问要频繁,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C. 提问后立即给出答案,以免学生思考D. 提问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5、关于简谐振动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振动能量在平衡位置时最大,在最大位移处最小。

B. 振动能量在平衡位置时最小,在最大位移处最大。

C. 振动能量在整个振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D. 振动能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无规律可循。

6、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水面上,若水的折射率为(n),则光线进入水中后的速度为:A.(c/n),其中(c)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B.(c⋅n),其中(c)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C.(c),与介质无关。

D. 不确定,因为还需要知道水的具体类型。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B.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C. 力的单位是牛顿(N)D. 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8、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A.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B. 电流在导体中产生磁场C. 磁场变化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D. 磁场变化在绝缘材料中产生感应电流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题目:在物理学中,简谐运动是一种常见的周期性运动形式。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李老师用弹簧和物块做成如图1所示的弹簧振子演示振动图象。

课前准备实验时,李老师觉得该弹簧振子振动频率过小,想让振子的频率增大一倍,为此他将()。

A.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两倍的物块B.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一半的物块C.弹簧长度减去一半D.弹簧长度减去3/42.雨后,太阳光入射到大气中的水滴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

设水滴是球形的,图2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了A→B→C变化过程,其压强随温度变化的p-t图如图3所示。

气体在A、B、C三个状态时的体积分别为V A、V B、V C。

则通过图象可以判断()。

A.V A=V B>V C B.V A=V B<V CC.V A<V B<V C D.V A>V B>V C4.一个23892U原子核衰变为一个20682Pb原子核发生 衰变的次数为()。

A .6 次B .10 次C .22 次D .32 次5.如图4所示,一个未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 ,在腔内离球心的距离为d 处(d <R ),固定一点电荷+q ,用导线把球壳接地,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球心O 处的电势为( )。

A .0B .04q dπεC .04q Rπε-D .011()4qd Rπε- 6.如图5所示,墙上有两点M 和N 分别钉有两铁钉,M 和N 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 。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M 点的铁钉上,另一端跨过N 点的光滑铁钉悬挂一质量为m 1的重物,在绳上距M 点2l的P 点系上一质量为m 2的重物,平衡后绳的MP 段正好水平。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在时间t内移动了距离s。

如果将作用力加倍,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将是原来的多少倍?A. 1/2B. 1C. 2D. 42、两个点电荷+Q和-Q相距r放置,它们之间产生的电场线数量如何变化?A. 随着r的增大而增加B. 随着r的增大而减少C. 不随r的变化而变化D. 先随r的增大而减少,后随r的增大而增加3、题目:在下列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一定发生折射D、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速度一定改变4、题目:在下列关于浮力原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体积成正比B、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密度成正比C、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成正比D、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受到的压强成正比5、对于一个封闭系统的理想气体,当气体温度升高时,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B、气体的内能减少C、气体的压强必定增加D、气体的体积必定增加6、在使用欧姆定律进行电工计算时,对于一个理想导体而言,其电阻R、电流I 和电压V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R = I / VB、V = I / RC、I = R / VD、I = V / R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困生采用“近似苏格拉底”的方式启迪思维,以下不属于该方式特征的是()A. 逐步引导,帮助学生思考B. 放任学生自由发挥,不打断学生的思路C.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D. 重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8、在讲授“机构能的转化”这一课时,教师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下哪种教学媒体运用不当?()A. 教师播放了一段机构能量转化的动画视频B. 教师展示了机构能量转化的动态演算过程C. 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将机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D. 教师布置了与机构能量转化相关的课堂练习题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题目:解释牛顿第三定律,并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选(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1.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原理》C.《论雄辩家》D.《论演说家的教育》2.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卢梭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A.演说家B.智者C.军人和武士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5.“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儿童学理论6.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7.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A.甄别与鉴定B.选拔与淘汰C.促进学生分流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8.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A.感知与评价B.理解教材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9.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A.传授知识B.发展能力C.培养个性D.形成品德10.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冷,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A.道德认识水平B.道德情感水平C.道德意志水平D.道德行为水平11.班主任赵老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批评和处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积极发展,这种方法属于()。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教师版)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教师版)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教师版)试卷题量:14题试卷总分:150分试卷限时:120分钟测评/引用码:YQvwbUx一、单选题1、在初中物理“眼睛和眼镜”一课的教学中.李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近视眼矫正的原理,其中凸透镜代表眼睛的晶状体,光屏代表视网膜。

当近视的“人”戴上眼镜时,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

若此时“取下眼镜”,只采取下列办法之一就能使“视网膜”上的像清晰,其做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远离透镜B、将光屏靠近透镜C、将光屏远离透镜D、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加一个凸透镜【答案】B【解析】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取下眼镜后,像的位置在光屏的前面。

为了能使像清晰,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应该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像才会逐渐远离凸透镜,所以A错误。

因为像在光屏前,所以应该将光屏靠近透镜,B正确,C错误。

如果再加入凸透镜,成像位置更加靠前,所以D错误,故选B。

2、在如图所示初中物理“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电路中,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端移动时( )。

A、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均增大B、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均减小C、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减小D、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答案】A【解析】当滑片向左端滑动时,整个电路电阻减小,根据欧姆定律,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增大,小灯泡的电压增大.故选A。

3、图中每个}圆环半径相同、彼此绝缘、均匀带电,所带电荷量已在图中标出,则坐标原点0处电场强度值最大的是( )。

A、B、C、D、【答案】B【解析】选项A中原点O处的电场相当于1/4圆环在原点O处的电场。

选项B中的电场既有1/4带正电圆环在原点O处的电场,又有1/4带负电圆环在原点D处的电场,且两个电场夹角小于900,合场强变大。

选项C中两个1/4带正电圆环在原点O处的电场相互抵消,最终只有1/4带负电圆环在原点O处的电场,大小与A中的电场相同。

选项D中两对正电荷和两对负电荷在O点的电场相互抵消,合场强为O。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考前点题卷一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考前点题卷一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考前点题卷一[单选题]1.一定量的氧气在(江南博哥)不同温度下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如图7所示,则可判断()。

A.T1>T2B.T1=T2C.T12D.无法判断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由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图可知,温度越高,相应的f(v)极大值越小,图像越平坦;温度越低,相应的f(v)图像的极大值越大,图像越尖锐,故T12。

[单选题]2.图1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中的一个实验,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用于学习的物理知识是()。

A.电磁振荡B.互感现象C.自感现象D.电磁感应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由于导体本身电流的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作自感现象。

电路中的线圈L是发生自感现象的关键。

[单选题]3.教学用发电机能够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利用该发电机(内阻可忽略),通过理想变压器向定值电阻R供电的电路如图5所示,理想交流电流表A、理想交流电压表V的读数分别为i、u,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P。

如果发电机线圈的转速变为原来的2倍,则()。

A.电阻R消耗的功率变为2PB.电压表V的读数变为2uC.电流表A的读数变为0.5iD.通过电阻R的交变电流频率不变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发电机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理想变压器的输入电压等于发电机的输出电压。

当发电机线圈的转速变为原来的2倍时,即∞变为原来的2倍,则发电机的输出电压的有效值变为原来的2倍,理想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

由于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等于匝数之比,且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不变,所以副线圈的电压也变为原来的2倍,即电压表V的读数变为2u,B项正确。

由欧姆定律知,副线圈的电流变为原来的2倍,而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不变,则原线圈的电流也变为原来的2倍,即电流表的读数变为2i,C项错误。

电阻R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由知,电阻R消耗的功率变为原来的4倍,A项错误。

发动机线圈转速变为原来的2倍,则其转动频率也变为原来的2倍,通过电阻R的交变电流的频率也变为原来的2倍,D项错误。

2015年上教师资格证高级物理真题答案

2015年上教师资格证高级物理真题答案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 。

解析:弹簧振子的频率1f T ==,若振子的频率增大一倍,可将物块的质量变为原来的14或者劲度系数k 变为原来的4倍。

根据弹簧长度与劲度系数k 成反比的关系,长度应变为原来的14,可知D 项正确。

2.【答案】B 。

解析:太阳光折射后形成的七种单色光折射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紫光、蓝光、青光、绿光、黄光、橙光、红光,图中a 、b 、c 、d 四条光线偏折程度逐渐减小,折射率逐渐减小,B 选项正确。

3.【答案】D 。

解析:过理想气体的A 点和B 点,分别做它们的等容变化的p-t 图,可以看出过A 点的直线斜率小,p T 小,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C T=可知V A >V B 。

B 到C 变化过程,温度相等,压强增加,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V B >V C ,所以V A >V B >V C 。

4.【答案】A 。

解析:一个23892U 原子核衰变为一个20682Pb 原子核的过程中,发生α衰变的次数为(238﹣206)÷4=8次,发生β衰变的次数为2×8﹣(92﹣82)=6次,选项A 正确。

5.【答案】D 。

解析:球壳不接地时,内层感应出等量异种电荷﹣q (不均匀分布,因为内部电场线疏密不均匀),外层带+q 电荷。

接入地后,球壳外层感应的正电荷消失,球壳内层电荷为﹣q ,在O 点产生的电势为04q Rπε-;球内部的点电荷+q 在O 点产生的电势为04q dπε,根据叠加原理,总电势为011()4qd Rπε-。

故选D 。

6.【答案】B 。

解析:对绳子上的结点P进行受力分析:平衡后设NP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根据几何关系得sin α=。

据平衡条件和三角函数关系得21sin N m F F m α==,所以122m m =,故答案为B 。

7.【答案】C 。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物理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2015年)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物理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2015年)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5.如图4所示,在以0为圆心,a 径力R 的虚线H 内有垂直纸而向里的均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多组关系为B=B0+kt(k 为常数),在磁场外有一以D 为圆心,半径为2R 的半圆形导线,则该半圆形导线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A.0B.kπR2C.22R k D.2kπR2【答案】C。

6.—物体在几个力同时作用下运动,其位移为)(48SI k j i r +-=∆,其中一个分为)(146SI k j i F -+=,则该分力在此过程中做的功为()A.36JB.48JC.56JD.60J 【答案】A。

7.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推,其定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5所示,有一半径为r 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己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的半径为()A.rB.1.5rC.2rD.2.5r【答案】C。

8.“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物理规律”。

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试验)》提出的一项具体课程目标,它属于三维目标中的哪个维度?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科学探究【答案】B。

 二、计算20分9.质量为m 的跳水运动员从10m 高的跳台跳下,当他离开跳台时的均速度为重,在水中所受浮力与其自身所受重力正好抵消,所受阻力大小为BV2,B 为比例系数,不考虑身高,忽略空气阻力,取重力的加速度g=10m/s。

(1)求跳水运动员入水时的速率V1(6分)(2)若其入水后里面下沉,以入水点为坐标拟点,里面向下建立X 轴,求下沉速率V 与卜降深度X 的关系(14分)【参考答案】(1)跳水运动员从跳台到水面的过程中做自由落体运动,由公式v 12=2gh 得v1=210m/s。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试卷真题及答案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试卷真题及答案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李老师用弹簧和物块做成如图1所示的弹簧振子演示振动图象。

课前准备实验时,李老师觉得该弹簧振子振动频率过小,想让振子的频率增大一倍,为此他将()。

A.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两倍的物块B.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一半的物块C.弹簧长度减去一半D.弹簧长度减去3/42.雨后,太阳光入射到大气中的水滴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

设水滴是球形的,图2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了A→B→C变化过程,其压强随温度变化的p-t图如图3所示。

气体在A、B、C三个状态时的体积分别为V A、V B、V C。

则通过图象可以判断()。

A.V A=V B>V C B.V A=V B<V CC.V A<V B<V C D.V A>V B>V C4.一个23892U 原子核衰变为一个20682Pb 原子核发生β衰变的次数为( )。

A .6 次 B .10 次 C .22 次D .32 次5.如图4所示,一个未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 ,在腔内离球心的距离为d 处(d <R ),固定一点电荷+q ,用导线把球壳接地,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球心O 处的电势为( )。

A .0B .04q d πεC .04qR πε-D .011()4qd Rπε- 6.如图5所示,墙上有两点M 和N 分别钉有两铁钉,M 和N 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 。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M 点的铁钉上,另一端跨过N 点的光滑铁钉悬挂一质量为m 1的重物,在绳上距M 点2l的P 点系上一质量为m 2的重物,平衡后绳的MP 段正好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弹簧长度减去3/4 【答案】D 【解析】【答案】D。
2、雨后.太阳光入射到大气中的水滴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的,图2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 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 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 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
试卷链接:/t/6c72kbD.html
3/7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答案】 【解析】【参考答案】
(2)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系列的启发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例如教师
可以这样提问:
①如果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那么它会做什么类型的运动呢? ②平抛运动中.物体的末速度方向可能与竖直速度方向相同吗? ③那么本题中粒子的初速度方向上的速度最后变成零了是为什么呢?
使小球处于同一位置,增大或减少小球所带的电荷量,比较小球所受作用力的大小。哪些因素影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这些 因素对作用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7
任务:
(1)说明教材所述“使小球处于同一位置,增大或减少小球所带的电荷量,比较小球所受作用力的大小”的实验设计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经过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就会顺理成章地意识到粒子除了受到电场力外还会受到重力作用,从而掌握相关知识。
三、案例分析题
10、案例: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
题目: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其带电量为q,以初速度v0从A点竖直向上射入真空中的匀强电场中。若电场方向水平 向右,粒子通过电场中的B点时,速率vB=2v0,方向与电场方向一致。试求A、B两点的电势差。
试卷链接:/t/6c72kbD.html
4/7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的作用时,物体就会不停地运动"F-k。
丁同学:不对,球在飞行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才会运动下去,最后掉下来不动的。
李老师:丁同学分析得很好,球会掉下来是因为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但现在我们不讨论
5、如图4所示,一个未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在腔内离球心的距离为d处(d< R),固定一点电荷+q,用导线把球壳接地,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球心0处的电势为( )。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答案】D。解析:球壳不接地时,内层感应出等量异种电荷-q(不均匀分布,因为内部电场线疏密不均匀),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教师版)
试卷题量:12题 试卷总分:150分 试卷限时:120分钟 测评/引用码:6c72kbD
一、单项选择题
1、李老师用弹簧和物块做成如图l所示的弹簧振子演示振动图象。课前准备实验时,李老师觉得该弹簧振子振动频率过小,想 让振子的频率增大一倍,为此他将( )。 A、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两倍的物块 B、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一半的物块 C、弹簧长度减去一半
8、《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组成,有必修 和选修模块,其中选修l-1模块物理学科知识的主体为( )。 A、电磁学 B、热学 C、力学 D、光学
【答案】A 【解析】【答案】A。解析:选修1—1模块涉及电磁现象和规律、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等内容。A选项
A、VA=VB>VC B、VA=VB<VC C、VA<VB<VC D、VA>VB>VC
【答案】D
【解析】
试卷链接:/t/6c72kbD.html
1/7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4、. A、6次 B、10次 C、22次 D、32次 【答案】A 【解析】【答案】A。
四、教学设计题
12、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
图示为某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理教材“库仑定律”一节的“探究影响电荷问相互作用力的因素,,的演示
实验。 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
O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图1.2-1中P1、P2、P3等位
置,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显示出来。
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
【答案】B 【解析】【答案】B。解析:太阳光折射后形成的七种单色光折射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紫光、蓝光、青光、绿光、黄光、橙光、 红光,图中a、b、c、d四条光线偏折程度逐渐减小,折射率逐渐减小,B选项正确。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A→B→C变化过程,其压强随温度变化的p-t图如图3所 示。气体在A、B、C三个状态时的体积分别为VA、VB、VC。则通过图象可以判断( )。
试卷链接:/t/6c72kbD.html
5/7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13.阅渎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气体实验定律”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
了解气体实验定律,知道理想气体模型。用分子动理论和统计观点理解气体压强和气体实验
正确。
二、计算题
9、如图7所示。在半径R=0.10m的区域内有均匀分布的磁场8,其方向垂直纸面向外,若 该磁场B的大小以dB/dt=10T/s的匀速率增加。 (1)求半径r=0.04m的导体圆环中的感应电动势及P点处电场强度的大小。(10分)
(2)已知图8中的θ=π/3,oa=ob=0.04m,求等腰梯形导线框abcd中的感应电动势,并指出感应电流的方向。(10分)
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我们在初中学过的牛顿第一定律.知道 了吗?下面大家看看书上的实验.
问题:
(1)对上述课堂实录进行评述。(15分) (2)针对该课堂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改进教学的方案(形式不限,可以是教学思路、教学 活动等)。(15分)
【答案】 【解析】【参考答案】
(1)课堂伊始教师运用了恰当的教学策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具有一个民主、相互争论、各抒己见的学习
定律。
材料二高中物理某版本教科书:“气体的等温变化”一节中关于“探究气体等温变化规律”
内容如下:
实验:如图8.1-1,注射器下端的开口有橡胶塞,它和柱塞一起把一段空气柱封闭在玻璃管中。这段空气柱是我们研究的对 象,实验过程中它的质量不会变化。实验中如果空气柱体积的变化不太快.它的温度大致等于环境温度,也不会有明显变化。 1.实验数据的收集 空气柱的压强p可以从仪器上方的指针读出,空气柱的长度L可以在玻璃管侧面的刻度 尺上读出.空气柱的长度L与横截面积S的乘积就是它的体积V。
用手把活塞向下压或向上拉,读出体积与压强的几组数据。
2.实验数据处理 很容易发现,空气柱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空气柱的压强是否跟体积成反比呢?我们可以通过图象来检验这个猜想。 以压强p为纵坐标,以体积倒数1/V为横坐标,把以上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如果图象中的各点位于过原点的同一条直线 上,就说明压强跟体积的倒数成正比,即压强的确与体积成反如果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再尝试其他关系。
球前、后足球的运动状态,并得出物理结论吗? (同学们相互交流了起来) 甲同学:踢球前足球不动,踢球后足球就飞了起来.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乙同学:足球被踢就会飞起来,不被踢就不会动,飞起来的足球不一会就会掉下来不动了,
李老师:乙同学,那你能得出什么物理结论呢?
乙同学:物体不受力就不会动。
丙同学:老师,足球在空中飞起来那段,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足球还在运动,说明不受力
经过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就会顺理成章地意识到粒子除了受到电场力外还会受到重力作用,从而掌握相关知识。
11、案例 李老师在进行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教学时.将踢足球的图片投影到了屏幕上(如图9)。
李老师: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大家看屏幕上踢球的图片,你们能用初中所学的知识,分析踢
问题:
(1)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给出正确解法。(10分) (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10分)
【答案】 【解析】【参考答案】
(2)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系列的启发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例如教师
可以这样提问:
①如果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那么它会做什么类型的运动呢? ②平抛运动中.物体的末速度方向可能与竖直速度方向相同吗? ③那么本题中粒子的初速度方向上的速度最后变成零了是为什么呢?
任务:
(1)简述玻意耳定律的内容。(4分) (2)根据材料完成“气体的等温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 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叙述式等)。(24分)
【答案】 【解析】【参考答案】
(1)设计意图是在距离一定时,找到电荷量的多少和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大小的关系。 (2)教学方案: 1.引入新课。
6、如图5所示,墙上有两点M和N分别钉有两铁钉,M和N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ι0一条不可伸长的 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M点的铁钉上,另一端跨过N点的光滑铁钉悬挂一质量为m1的重物,在绳上距M点ι/2的P点系上一质量为 m2的重物,平衡后绳的MP段正好水平。则m1/m2为( )。
A、A
氛围.为学生成功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①教师的提问行为方面 教师在课堂中设置的问题较单一,并且提问目标不明确,提出的问题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和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启发性 不足,造成问而不答的课堂冷场现象,违背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 ②教师的评价行为方面 在丙同学出现错误的物理思维的时候,教师没有进行及时的修正;当丁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情理之中的疑问的时候,该教师 不仅没有针对学生的疑问给出有效的反馈信息,帮助丙和丁两位同学学习到正确的知识,而且打击学生大胆质疑的学习行为. 违背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反馈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