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湘江长沙株洲湘潭段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文本

湘江长沙株洲湘潭段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文本

湘江长沙株洲湘潭段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文本湘江长沙株洲湘潭段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文本(2003一2020)前言受湖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2年5月承担了《湘江长沙株洲湘潭段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任务。

规划组一行15人于2002年6月初在湖南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范围内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现场踏勘、座谈走访、收集资料等工作,并在长沙、株洲、湘潭举行了省市有关单位的规划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段时间的积极工作,规划组对湘江生态经济带的基本情况和特殊矛盾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2002年5月至7月,规划组在北京对项目进行了资料整理和方案研究,提出了规划方案。

2002年8月初,在长沙市向湖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和省直有关部门以及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相关部门进行了方案汇报。

2002年8月上旬,又进行了现场补充调查。

2002年8月中旬至11月,规划组根据多方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了修改、补充、完善,完成了规划成果,于2002年11月向湖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和省直有关部门以及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相关部门进行了规划成果汇报。

之后,规划组就规划成果于2003年3月上旬向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相关部门作了公示,于2003年4月12日通过了湖南省省长办公会议的审查,于2003年5月底通过了专家评审会,于2003年8月初通过了第四次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工作会议的审查。

根据各次汇报和审查中领导和专家提出的意见,规划组对规划成果进行了认真修改、充实和完善,编制了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的最终成果,现提交有关部门审批和实施。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组得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等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湖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的通力协作。

对此规划组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二○○三年十月十六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第三章用地布局与分区管制第四章产业发展与调整第五章重点城镇发展及洲岛利用第六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第八章旅游发展规划第九章防洪与水资源利用、保护规划第十章基础设施规划第十一章空间环境总体意向第十二章主要城镇及岛屿规划设计意向第十三章项目开发规划与分期发展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第十五章分区控制导则第十六章协调措施与政策建议第十七章附则(附图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划依据“关于长株潭滨江风光经济带前期准备工作方案有关事项的请示”(湘计呈[2000]53号)、“关于审批《湘江经济带项目工作方案》的请示”(湘江[2000]279号)、《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之技术咨询框架研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2001年)、《湘江生态经济带概念规划国际咨询》(联邦德国欧博迈亚建筑、环保、交通及设备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湖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年)、《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长沙市规划设计院、长沙市规划局,2002年)、《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湘潭市规划局,2002年)、《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株洲市规划建筑设计院,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小城镇的总体规划、长株潭地区的城镇体系规划、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法令指导下编制而成的规划文件。

强化流域管理打造和谐湘江

强化流域管理打造和谐湘江

强化流域管理打造和谐湘江赵春伟;卜继勘【摘要】文章结合流域及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实现流域统一管理的总体思路与指标体系.并围绕流域管理目标,从流域管理角度对湘江流域水资源配置、流域内取水总量控制、用水实行定额控制、水功能区统一管理、防洪、涉河事务管理,进行研究.提出实现流域统一管理的保障措施,并就流域管理模式下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调整提出建议.【期刊名称】《湖南水利水电》【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4页(P48-51)【关键词】流域管理;总体思路;指标体系;保障措施【作者】赵春伟;卜继勘【作者单位】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长沙市410007;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长沙市410007【正文语种】中文湘江是洞庭湖水系中最大的一条河流,发源于广西兴安县,至岳阳湘阴县汇入洞庭湖,干流河长856km,其中湖南境内670km。

流域面积为94660 km2,其中湖南境内面积85300km2。

湘江流域2008年总人口3339万人,城镇化率接近50%,流域经济总量达7440亿元。

湘江流域以全省40%的国土面积及48%的人口创造了全省2/3的生产总值,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未来以湘江中下游长株潭为中心的“两型社会”和“3+5”城市群建设战略的实施,将使湘江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然而,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湘江流域也面临着流域管理落后、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用水效率和效益偏低、水环境质量下降、水资源与经济结构和布局失衡、防洪排涝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全面提高湘江流域用水效率,有效保护流域水资源,保障用水安全和防洪安全,维持良好的河流生态与环境等方面着手,通过强化流域管理,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人水和谐的健康湘江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根据湘江流域的现实情况,从流域管理角度[1]对湘江流域水资源配置、流域内取水总量控制、用水实行定额控制、水功能区统一管理、防洪、涉河事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

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

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处子站前言湘江是长江的重要一级支流、湖南的母亲河。

流域地处长江经济带与华南经济圈的辐射地带,区域内城镇密布、人口集中、经济发达、人文厚重、交通便利,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区。

由于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没有根本转变,近年来流域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可持续发展压力日益增大。

为探索流域科学发展路径,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山川秀美、区域协调的美好家园,打造“东方莱茵河”,支撑湖南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根据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战略要求和《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特制订本规划,作为指导流域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以及组织编制相关规划的主要依据。

规划范围为湖南境内降雨汇入湘江的区域,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包括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郴州、永州、娄底、邵阳、岳阳等9市67个县市区,面积8.5万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

湘江流域范围(9市67个县市区):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株洲市: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天元区、株洲县、攸县、茶陵县、炎陵县、醴陵市湘潭市:雨湖区、岳塘区、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衡阳市:珠晖区、雁峰区、石鼓区、蒸湘区、南岳区、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祁东县、耒阳市常宁市郴州市:北湖区、苏仙区、桂阳县、宜章县、永兴县、嘉禾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安仁县、资兴市永州市:零陵区、冷水滩区、祁阳县、东安县、双牌县、道县、江永县、宁远县、蓝山县、新田县、江华县娄底市:娄星区、冷水江市、双峰县、涟源市邵阳市:邵东县、新邵县、邵阳县、新宁县岳阳市:湘阴县、汨罗市第一章规划背景湘江流域是湖南发展的核心区域和黄金地带,既拥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广阔发展前景,也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自然经济社会概况1.自然地理概况。

湘江在湖南境内干流全长670公里,拥有大小支流1300多条,年平均径流量722亿立方米。

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中规院

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中规院
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
成果汇报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要汇报内容
1. 现状综合分析 2. 相似区域对比研究
总体规划
3. 目标、定位与策略
4. 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 5. 用地布局与分区管制
6. 产业布局与重点城镇发展
7.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8. 绿地系统规划 9. 旅游发展规划
分项规划
河口镇:发展商业服务,加强商贸职能的农村中心城镇
易俗河镇:湘潭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地区性农副产品转运 加工基地及商品集散地,建成集工业、商贸、科技为一体的多功能 园林化城镇 双马镇:集工业、商贸、居住、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新型城镇
群丰镇:发展无污染轻小工业,加强商贸职能的小城镇 雷打石镇:重点发展副食品加工业和生态农业产品的的小城镇
渌口镇:株洲市区的卫星城,以旅游服务业和城市郊区型工业为主 的园林城镇
江中洲岛利用
湘江生态经济带内共分布大小洲岛14个 生态环境景观洲岛包括:龙洲、傅家洲、柳洲、柏家洲、无名岛、 鹅洲、辽洲7个 旅游休闲洲岛包括:月亮岛、橘子洲、巴溪洲、兴马洲、杨梅洲、 古桑洲、空洲岛7个 各洲岛淹没情况一览表
水位值 岛名 月亮岛 年平均水 位 ⊙ ■ ⊙ 年最高水 位平均值 ★ ■ ■ 十年一遇 设计洪水 位 ■ 二十年一 遇设计洪 水位 ■ 三十年一遇 设计洪水位
巴溪洲两岸田园村镇生态产业区
九华昭山生态旅游度假区
金霞山法华山生态休闲及高尚居住区 湘潭历史文脉滨江城区
河口田园村镇生态产业区
株洲现代城市滨水城区
群丰田园村镇生态产业区
空洲岛空灵岸休闲旅游度假区
五、规划布局与分区管制
用地规划
1
湘江生态经济带规划用地分类表

解读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

解读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

中部地
两型 社会 区崛起
湘江流域
湘南承接 洞庭湖
生态经 济区 产业转移 示范区
解读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
二、总体规划解读
1
2 3 4 5
空间格局 主体功能区 水功能区划与保护 城镇体系 主要城市定位 滨水景观规划
6
解读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
1、空间格局
农产品主产区
加强水利建设;加强耕地保护;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 包括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外围地区、湘中湘南丘岗地区、南岭罗霄山地农业带等。鼓励农业开发,限制 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重点生态功能区
实施严格保护;加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维护生物多样性;科 学布局设施建设;合理发展适宜产业;引导人口有序转移。
城镇空间格局:“一核四极四轴”
一核:长株潭城市群 四极:衡阳、郴州、永州、娄底 四轴:京港澳、娄邵永、潭娄邵、衡永
农业空间格局:“一圈一区一带”
一圈:长株潭都市农业圈 一区:娄邵衡永丘岗节水农业区
一带:南岭-罗霄山山地农业带
生态空间格局:“三屏五库十一廊”
三屏:南岭、幕阜-罗霄山、雪峰山
五库:东江湖、水府庙、株树桥、欧阳海和
湘江流域城镇等级规模规划图
规模区间 (万人) ≥300 城 市 长沙 株洲 300-100 湘潭 中心城区城镇人口规 模(万人) 650 170 110 160 100 80 85 70 60 50 50
衡阳
郴州 娄底 永州 宁乡 浏阳 耒阳 醴陵 邵东 祁阳
100-50
50
50
解读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

湖南省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发展思路

湖南省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发展思路

5l
张乐红
陈字平 , , 湖南省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发展思路
防洪能 力不 强 。 4 1 座县 级 以上 城市 1 5 1个 防洪 保护
圈 中封 闭 的 只 占 4 5 %, 已建堤防达标率 8 2 %, 城 市 排 水 管 网系 统不 完 善 、 排涝 标 准低 , 遇 大雨 城 市 内涝 严重 , 洪涝 灾 害损 失大 。 济可 持续 发展 。 湘 江水 资源 总 量丰 富 , 流域 内水 资 源
2 3 1 2 k m, 已建有 大型 水库 1 1 座, 中型水 库 1 3 1 座, 总库 容 1 5 0亿 m , 防洪 库容 1 1 . 7亿 m。 ; 先 后 治 理 中
小河流 1 3 0条 , 逐 步恢 复河 道 生态 , 山洪灾 害 防治非
2 流域 治理存在的问题
育, 河长 5 k m 以 上 的 大小 河 流 2 1 5 6条 , 润 泽 着 三 湘 大地 。流 域 内共有 县 市 区 6 8个 , 7个 地 级 城 市与 态修 复强 力推 进 。 2 0 1 5年 湘江 1个 , 达标 率 为 8 5 . 9 %, H、 1 1 类水
3 6个 县 级城 市 , 覆盖长沙 、 湘潭 、 株洲 、 衡 阳 4市 全 质 占评价 河 长 的 比例 达 9 8 . 3 %。六是 水 土流 失 治理 部 区域 和郴 州 、 永州 、 娄 底 3市 大部 区域 , 流经岳 阳、 取 得 了较 大 成绩 , 确 定 了 以小流域综 合 治理为单 元 、 邵阳、 益 阳的县 市 区 , 是 湖南 发 展 的核心 区域 和 黄金 水 土保持 “ 长治 ” 工程 、 国债项 目、 生态 建设 、 退耕 还林
省 蓝 山县 , 全长 9 4 0 k m, 流域面积 9 . 4 6万 k m , 其 中

湘江流域全图

湘江流域全图

湘江流域全图一、必须高度重视湘江流域水资源及水资源管理问题湘江是我省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9.6万平方公里,湖南境内流域面积8.53万平方公里。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46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600多亿立方米。

湘江是湖南人民的母亲河,是孕育湖湘文明的生命之河。

沿岸分布有长沙、株洲、湘潭、衡阳、永州、郴州、娄底等7个地级市,2007年流域总人口3276.5万人,约占全省人口的48%,其经济总量占全省2/3,是湖南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流域。

建国以来我们在湘江流域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开发利用水资源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沿岸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为丰厚的水源。

但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工程体系的不完善,特别是沿岸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人口的快速增长,水资源问题已日益显现,这个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可能会进一步突出,同时水资源管理也与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相适应。

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流域水资源问题已经凸现通过这次基层调研,特别是通过我们平时工作中对流域情况的了解,目前,湘江流域面临诸多水问题。

1、防洪除涝整体能力不强湘江流域防洪除涝体系建设与经济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其干支流水库防洪库容偏少,特别是干流缺乏控制性防洪水库,防洪调控能力弱。

目前流域防洪主要还是依靠堤防,受历史条件和建设资金制约,其堤防达标率不高,每到汛期,流域防洪压力很大。

沿岸城市排水管网系统不完善、不配套,且年久失修,一遇大雨内涝严重,影响人民生产生活。

2、水资源紧缺问题凸现流域水资源总量相对丰沛,但时空分布不均。

其下流控制水文站实测流量最大达20800m3/,而最小流量仅100多m3/。

全流域缺乏有效的水资源配置工程,目前仅只有东江水库具有较大的水资源调控能力。

但该水库属多年调节水库,年季水量有限,难以长时间为下游补水。

同时由于河道采砂、航道疏浚及水流自然冲刷等原因造成河道严重下切,特别是枯水季节下游河段同流量水位严重偏低,近些年由于枯季水量减少及水位下降等原因,湘江下游水资源紧缺问题已经凸现,2003年、2007年、2022年枯水季节有较长时间主要依靠上游东江补水才基本保证下游长、株、潭的人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

长沙湘江滨水区及橘子洲概念规划

长沙湘江滨水区及橘子洲概念规划
橘子洲将作为长沙市的文化公园和开放空间而受到保护。傅家洲则从建造工程中独立出来,保留其天然的岛屿栖息地,人们只有在旱季的时候才被允许由步行进入该区域。
主要策略
*沿着中心滨河带设计建设新颖独到册文化遗产公园,并
将已有的城市结构也纳入设计当中一并考虑
*由大型滨河步道来连接各个滨河开发区
在建立生活化的湘江走廊的过程中,将会采用细腻的设计手法,着重提升城市的步行环境。主要的道路在设计上都特意在路面和河岸之间保留了一段距离,希望以此在居民社区和湘江之间出现一系列新型的生活化社区,提供比车行道更简便的步行通道,来进入湘江的滨河带。
方案分析
2
开放空间系统
(方案一)以建立“标志性的湘江走廊”为宗旨,我们将采用富有创新和突破性的构思和手法来设计开放空间,重点突出独一无二的超大规模都市中心公园的城市标志性形象,该公园在整个规划当中将是能够影响城市形象的一个最重要的元素。开放空间的设计素来以追求空间的开阔和大气为传统原则,在这里,我们将通过湘江两岸的两条大型滨河步道,来连接两个重要的城市区间,从而将整个城市与湘江连接成一体。
长沙湘江滨水区及橘子洲概念规划 9pt 10pt 11pt 12pt 13pt 15pt
湘江,长沙的母亲河,与岳麓山、橘子洲一起构成了得天独厚的“山、水、洲、城”的城市格局。橘子洲,世界城市中心区最长的江心洲,毛泽东的名词《沁园春·长沙》更使其名扬天下。长沙湘江滨水区是长沙城市的肇始,也是长沙城市形象的标志。规划与建设好湘江滨水地区是一个需要深谋远虑的百年大计。
在以保护为主的地区,我们鼓励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同时允许对该地区做轻微程度的开发,可以相应地规划为主题公园、自然生态保护区。
尽管现在滨水区与其他城区缺乏联系,但是经过开发后,它们会与一系列开放空间、人行和车行路相连接。游客可以沿着整个滨水区漫步,将近26公里的行程,足够组织一场国际马拉松比赛!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2.22•【字号】湘政发[2014]9号•【施行日期】2014.0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发〔2014〕9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2014年2月22日《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实施方案湘江是长江五大支流之一,流域面积9.47万平方公里,其中我省境内8.52万平方公里,涵盖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郴州、永州、娄底、邵阳、益阳、岳阳等市部分区域,约占全省行政区域面积的40%。

湘江是湖南人民的母亲河,是孕育湖湘文明的生命之河,湘江流域是我省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流域,也是资源和环境压力最大的流域。

我省一直高度重视湘江保护工作,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了《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对湘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污染防治、水域岸线保护、生态保护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为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贯彻实施,以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为核心,以强化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主线,强化湘江保护与治理,保障湘江流域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保护优先。

把加强湘江保护贯穿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保护中促进开发,在开发中落实保护,因地制宜,保护优先,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建立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保障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城市设计-株洲市湘江沿岸城市设计及控规调整方案(湘江新城段-2015.04

城市设计-株洲市湘江沿岸城市设计及控规调整方案(湘江新城段-2015.04

用地代 用地名称 码
大类 R
居住用地
总建设用 地
总建筑面 积
用地 面积 (ha)
占城 市建 设用 地比 例
本项目是天易科技城的商住部分
水系平坦场地+湘江沿线+湘江大道沿线区 域+土地价值最高 商住区
微山型场地+科技大道、湘芸路沿线+ 土地价值良好 生产性服务、创新研发功能区
缓丘型场地+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切割区 域+土地价值一般 工业区
本项目与天易科技城规划对接要点:
Connection with Tianyi industrial Area from Different Aspects:
“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 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 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 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 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 理结构。”
——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上位规划中的地位:
Related Upper planning
涵盖群丰组团级中心
“一江两岸双中心,两主八次十组团”城市空间结构。 “双中心”为城市快速环道以内湘江两岸的城市中心区,包括河西文化、行政、 商务中心和河东商贸中心; “两主八次”指湘江两岸城市中心所在的河东、河西两个紧凑发展的城市主组 团和栗雨、枫溪、荷塘、田心、石峰、职教、高铁、群丰八个城市次组团。
总体定位
区域结构
道路交通
用地布局
规模预测
项目设施
强度分析
视线廊道
规划概念
Planning Concept
湖面内移

长沙湘江滨水区及橘子洲概念规划设计_88P_规划方向.ppt

长沙湘江滨水区及橘子洲概念规划设计_88P_规划方向.ppt
Potential of developing the shoreline as a seasonal park created by the substantial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of Xiangjiang River 可开展江河 两岸线因涨,退潮时差距偏大的具体特征、而成为四季
Waterfront promenade with options for urban destination 滨江大道提供各种不同的城市目的地
Great potential for re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城市重新开展的机遇
2
Understanding the Context 对地方的理解
2
Understanding the Context 对地方的理解
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ts 机遇与局限
East Bank : Urban Context 城市环境地区/ 东岸
Constraints & Weaknesses局限与劣势
Lack of landmarks from recent development 缺乏近期城市开展过程带动的标志性指标
Opportunities & Strengths机遇 与优势
Accessibility - train station serving the Beijing-Guangzhou railway line located on East Bank
交通流线操作性高-京广快线铁路站处于东岸
Places of vibrant activities and potential for dynamic skyline

试点水污染环境税促进湘江流域科学发展

试点水污染环境税促进湘江流域科学发展

试点水污染环境税促进湘江流域科学发展试点水污染环境税促进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摘要:湘江流域水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税收是调节环境的重要手段;以税收的效应理论和税收的博弈理论为依据,提出选取湘江流域为个案试点水污染环境税,并分析了湘江流域试点水污染环境税有其必要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水污染环境税湘江流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湘江流域水污染愈演愈烈。

针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要切实控制流域污染并提升其污染治理能力,建立一整套运行良好的治理长效机制,是离不开税收制度支撑的。

因此,从国情出发,建立合理的环境税收制度,是我国防治水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而从现阶段来看,选取湘江流域为个案试点水污染环境税,构建水污染税这一独立环境税收政策,推进人水和谐相处的流域科学发展模式,有其必要性及实施的可行性。

一、试点水污染税的现实意义多年以来,我国水环境经受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的侵害。

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水生态环境破坏促使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容量不相适应,忽视水资源保护更是造成了水环境污染的加剧。

虽则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

并此同时,我国政府也越来越多地重视经济手段来治理水污染。

这些举措无不对防治水污染起了积极作用。

税收是政府干预、调节经济,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但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针对流域水污染的环境税,只是在某些税种中直接或间接地含有防治水污染的内容。

这些内容缺乏对水环境进行系统的调节与控制,因此法律执行力度弱。

如今我国专门的环境税法的建立日期尚不明确,现行的法律和制度平台无不给跨界江河污染治理带来了困难。

如何让税收调控更好地发挥作用,切实控制流域污染并提升其污染治理能力?本课题组经过对湘江流域实地调研及相关资料分析考证后,认为在各种类型的环境污染治理中,流域水污染治理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通过选取某个污染特别严重、计税对象较为确定的流域进行污染环境税个案深入研究,取得经验后为其他环境污染防治提供启示和借鉴,尤显必要。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5.25•【字号】湘政发[2008]14号•【施行日期】2008.05.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发〔2008〕14号)长沙、衡阳、株洲、湘潭、岳阳、郴州、永州、娄底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

开展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民生工程。

各级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湘江流域综合整治的重大意义。

制定和实施整治方案,是保护湖南人民母亲河的重要行动,是巩固洞庭湖综合治理成果的重要措施,是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构建生态湖南、和谐湖南的重要标志。

湘江流域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作为政府工作的大事来抓,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强化考核。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在监督管理、资金投入、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各有关责任单位要落实责任人员、技术方案、资金来源,推进整治措施顺利实施,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保护湘江,确保全面完成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的各项目标任务。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八年五月二十五日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湘江纵贯我省南北,集生活饮用、生产用水、航运、发电、纳污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为了落实国家、湖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确保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保障湘江流域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改善人居环境,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整治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遵义市湘江保护条例(2023年修正)

遵义市湘江保护条例(2023年修正)

遵义市湘江保护条例(2023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遵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2.27•【字号】•【施行日期】2024.01.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遵义市湘江保护条例(2018年10月31日遵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2018年11月29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批准根据2023年8月26日遵义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2023年11月29日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的《遵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遵义市违法建设治理条例〉等4件地方性法规部分条款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湘江水资源保护,强化河湖岸线管理和水污染防治,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湘江的水资源保护、河湖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等活动。

湘江沿岸的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保护适用《遵义市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湘江,包括湘江干流和支流。

湘江干流,是指自湘江发源地汇川区毛石镇乐遥村白云台三皮枧流经中心城区至河口播州区铁厂镇三星村汇入乌江干流的河段;湘江支流包括大板水、高坪河、高桥河(高泥河)、洛江、虾子河、蚂蚁河(舟水河)、坪桥河、礼仪河(小河)、深溪河(老木沟)、三坝河、仁江、上水、瓜园河、鱼剑河、团溪河、湄江、流水溪、三岔河、马家河、黄泥沟、干溪河、板水沟、螃蟹河、四衙水、忠庄河、亮石河、双仙河、大厂沟、麻沟、后水河、洪江、复兴河、卜水河、天成河、湄水河、鱼泉河、青龙河、陶泥河、茅官河、洛安江等河流。

第四条湘江保护应当坚持统筹规划、系统保护、分类施策、综合治理、人水和谐的原则。

(整理)226湘江流域总体规划编制大纲修改稿.

(整理)226湘江流域总体规划编制大纲修改稿.

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大纲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年2月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大纲2012年2月开展湘江流域综合治理,打造“东方莱茵河”,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根据湖南省“十二五”规划和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结合湘江流域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本规划编制大纲。

一、规划意图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是未来我省指导湘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约束性空间规划,规划范围为一江两岸、城镇工矿区域,以及湘江的主要支流,包括长沙、湘潭、株洲、衡阳的全部、郴州、永州的大部分、及娄底、邵阳、岳阳的小部分,共67个县(市、区),土地面积85306平方公里。

规划基期年2011年,规划期为2012年至2020年,远景展望到2030年。

编制本规划主要基于以下考虑:1、对接主体功能区规划,争取成为全国主体功能建设的试点区域。

加快全省经济增长核心区和产业发展轴线建设步伐,有利于湘江流域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主体功能区建设方面争取更大支持。

2、落实“四化两型”战略,打造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标志性工程。

充分利用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通过差别化的政策设计,对湘江“一江两岸”进行整体布局,打造全国“两型”发展标志工程,将为我省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开辟新的途径。

3、统筹流域各项建设和保护活动,开展湘江流域综合治理的顶层设计。

针对湘江流域开发治理缺乏整体性的问题,在综合水利、生态、重金属污染治理等专项规划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谋划湘江沿岸生态、水利、航运、旅游等发展,发挥流域的综合功能。

4、优化流域空间开发格局,提升开发秩序和效益。

通过规划设计,将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城乡建设、园区布局等落实到具体区域空间,明确发展定位,规范开发秩序,形成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5、探索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机制,为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吸取国内外大江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经验教训,探索建立健全流域经济区、行政区、自然区互动机制,交通、产业、城市联动机制,以及经济、社会、生态平衡机制,努力为我国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探索积极经验,提供制度借鉴。

湖南省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湖南省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总论规划背景湘江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支流之一,它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海洋山西麓的海洋坪,自西向东北蜿蜒而下,斜贯湖南省境,从湘阴县芦林潭入洞庭湖。

湘江干流在湖南省内全长670km,沿途接纳了大小支流2157条,集雨面积8.51万km2,多年平均入湖水量624亿m3,是洞庭湖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产水最多的河流。

湖南省也因有湘江而简称“湘”。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是湖南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湘江流域也是湖南省最发达的区域,流域面积占全省的40.3%,跨永州、郴州、衡阳、娄底、株洲、湘潭、长沙、岳阳8个地市,流域内城镇密集、人口众多、工业集中。

2008年末,流域内人口4069万人、GDP5738.88亿元、工业增加值1995.7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9.5%、75.2%、76.4%。

湘江水域集饮用、灌溉、渔业、航运、工业用水、纳污等多功能于一体,是湘江流域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的保障。

目前,沿湘江共设有110余个集中式饮用水取水口,约2000万人以湘江水体作为直接饮用水源;沿湘江2000万亩耕地以湘江为直接灌溉水源;沿湘江自永州苹岛至岳阳城陵矶已全部成为航道,其中湘江苹岛至衡阳278km航段为IV级标准,衡阳至城陵矶439km航段为III级标准。

湘江流域的自然资源丰富,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对象的资源产业(资源生产和资源初加工产业)成为湘江流域产业的主体和主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造就了湘江流域众多的资源型产业,并进而形成许多的资源型城镇。

目前,湘江流域云集了电力、治金、化工、煤碳、建材、纺织、食品、造纸等工业,这类工业的成长发展过程就是资源型城镇的形成过程,同样也是不断消耗自然资源并使景观生态不断受到侵袭和损害的过程。

因此,湘江流域的自然资源禀赋造成了流域的产业结构具有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及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湘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流域陆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干扰与破坏,森林资源锐减,水土流失加剧、局部地质灾害频现;水生生态环境脆弱而退化、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水生生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湘江水体水质受到重金属、有机物和微生物等的复合污染,水体中汞、镉、氨氮、石油类、总氮以及粪大肠菌群在沿线均有超标,而在衡阳松柏河、株洲霞湾港等江段重金属更是超标严重,湘江流域的总体水环境质量在逐年下降。

湘江新区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

湘江新区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

构建高端 产业体系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培育文化 产业高地
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 约化、专业化水平.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产业结构
新区拥有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乡 经济技术开发区、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3 个国家级园区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 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医药、食品 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将形成以6+4二三产 业为主的战略性产业结构是中部地区重要 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产业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
人力资源优势
河西大学城坐落于此新区现有两院院士40 余名、大中专院校30 多所、在校大学生30 余万名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坐落于此拥有国 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等120 余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40 多家 部省属科研机构是国家重要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 中南地区科技创新中心而且相对劳动力成本较低可以吸引企业 投资建厂
3 P art Three 量体裁衣: 寻求全新发展环境中的新区定位
战略定位——三区一高地
高端制造研发 转化基地和创新 创意产业聚集区
产城融合、城 乡一体的新型 城镇化示范区
战略 定位
全国两型 社会建设引领区
长江经济带 内陆开放高地
战略目标
职能 目标
产业 目标
生态 目标
城镇 目标
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 改革试点先导突破区长 株潭城市群战略整合核 心承载区长沙市提升主
从大河西先导区到湘江新区
新区范围
规划范围
湘江新区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包括岳麓区、望城区和宁乡县部分 区域核心区域为岳麓区岳麓街道等15个街道、望城区喻家坡街道 等8个街道以及宁乡县金洲镇覆盖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乡 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国家级园区面积490平 方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处子站前言湘江是长江的重要一级支流、的母亲河。

流域地处长江经济带与华南经济圈的辐射地带,区域城镇密布、人口集中、经济发达、人文厚重、交通便利,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区。

由于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没有根本转变,近年来流域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可持续发展压力日益增大。

为探索流域科学发展路径,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山川秀美、区域协调的美好家园,打造“莱茵河”,支撑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根据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战略要求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特制订本规划,作为指导流域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以及组织编制相关规划的主要依据。

规划围为境降雨汇入湘江的区域,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包括、、株洲、、、永州、、、等9市67个县市区,面积8.5万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

湘江流域围(9市67个县市区):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县、宁乡县、浏阳市株洲市: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天元区、株洲县、攸县、茶陵县、炎陵县、醴陵市市:雨湖区、岳塘区、县、湘乡市、韶山市市:珠晖区、雁峰区、石鼓区、蒸湘区、南岳区、县、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祁东县、耒阳市常宁市市:北湖区、仙区、桂阳县、宜章县、永兴县、嘉禾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安仁县、资兴市永州市:零陵区、冷水滩区、祁阳县、东安县、双牌县、道县、江永县、宁远县、蓝山县、新田县、江华县市:娄星区、冷水江市、双峰县、涟源市市:邵东县、新邵县、县、新宁县市:湘阴县、汨罗市第一章规划背景湘江流域是发展的核心区域和黄金地带,既拥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广阔发展前景,也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自然经济社会概况1.自然地理概况。

湘江在境干流全长670公里,拥有大小支流1300多条,年平均径流量722亿立方米。

整个流域属于太平洋季风湿润气候,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资源禀赋优良,矿产丰富,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54.4%。

图1 湘江流域围图2.经济社会现状。

湘江流域是我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集中区和引领区,聚集了全省7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已形成以先进装备制造、化工、钢铁、有色冶金、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

2010年流域地区生产总值1220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4842亿元,人口总量3774万人,分别占全省的76.7%、82.2%和57.3%,城镇化率47.2%。

第二节问题挑战从自然条件看,流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较多,影响流域发展;从发展水平看,流域农业现代化水平依然较低,重化工业比例过高,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欠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明显,公共服务差异较大等问题亟待改善;从资源环境看,流域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重金属污染严重,农村面源污染有进一步加剧趋势;从体制机制看,流域统筹协调管理体制尚未建立,上下游联动协作机制有待形成,需要加快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统筹兼顾的发展机制;从宏观环境看,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十分迫切,发展低碳产业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

第三节发展机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湘江流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国家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为湘江流域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

国家赋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方面先行先试的权利,为湘江流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的陆续出台和落实,为湘江流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流域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顶层规划引导、生态环境整治、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突出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和防灾减灾体系、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特色城镇体系、两型产业体系、综合交通体系和历史文化旅游带建设,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主动对接主体功能区规划,构筑的黄金水道、产业主轴、文化长廊、生态家园,构建长江中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打造“莱茵河”,为全国河流域地区科学发展提供示。

第二节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以实现流域居民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为依据,稳步推进流域开发,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流域有序发展。

空间优化,城乡协同。

立足流域资源禀赋特色,优化流域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着力推进城乡二元结构调整,加快空间资源、城乡资源共享互补,以城带乡,构建流域新型城乡体系,逐步实现流域空间优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生态优先,人水和谐。

坚持保护为主,强化生态修复,减少人为破坏,维护自然山水地貌,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正确处理好湘江与洞庭湖、长江之间的关系,促进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标本兼治,综合开发。

坚持点源、面源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配套,保护、开发和治理相统一,注重源头减污,实施生态、防洪、农业、航运、发电、供水、旅游等有机结合的综合开发,着力解决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

第三节发展目标科学进行功能分区,形成明确功能定位,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到2020年,率先建立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人水和谐相处的流域科学发展模式,建成健康湘江、富庶湘江、和谐湘江和丰盈湘江。

健康湘江。

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加快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建设山清水秀、生态优美的流域生态带。

到2020年,流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稳步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大幅降低,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分别达95%和100%。

富庶湘江。

着力提高发展水平,加快流域产业升级和布局优化,全面提高经济总量、均量和质量,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建设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的流域经济带。

到2020年,流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92100元,人均财政总收入64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0 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600元。

和谐湘江。

加快流域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建设安居乐业、幸福文明的流域宜居带。

到2020年,流域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25%以上,城乡三项保险参保率达100%。

丰盈湘江。

综合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加快河道整治和航电枢纽建设,提高可用水量,建设水量充沛、水运发达的流域交通带。

到2 020年,流域水运货运量占综合运输货运量的15%,千吨级以上航道里程达717公里,总用水量185亿立方米。

表1 湘江流域科学发展主要目标表注:1、主要数据来源于统计测算或专项规划。

2、表中[]表示五年累积数据。

第三章空间格局优化与主体功能区建设明确主体功能定位,优化空间结构,规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构建清晰、集约、高效、和谐的流域空间开发新格局,打造以流域为特征的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示区。

第一节空间格局优化1.构建以“一核四极四轴”为主体的城镇空间格局以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为核心,以、、永州、等四个次级中心城市为支撑极点,以京港澳、娄邵永、潭娄邵、衡永等四条交通走廊为轴线,着力构建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空间格局,实现核心带动,极点联动,轴线辐射,网状发展。

2. 构建以“一圈一区一带”为主体的农业空间格局以基本农田为基础,构建以长株潭都市农业圈、娄邵衡永丘岗节水农业区、南岭-罗霄山山地农业带为主体的农业空间格局,引导优势和特色农产品适度集中发展,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保障农产品安全。

3. 构建以“三屏五库十一廊”为主体的生态空间格局以南岭、幕阜-罗霄山、雪峰山等自然山体为生态屏障,以东江湖、水府庙、株树桥、欧阳海和涔天河五大水库为重要水源地和湿地,以湘江干流及其十大主要支流潇水、舂陵水、蒸水、耒水、洣水、渌水、涓水、涟水、浏阳河和沩水为生态廊道,构筑山体、水体、农田与湿地相连的生态空间格局,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河流泥沙,维系流域水体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图2 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空间格局图第二节主体功能区建设1.城市化地区包括长株潭、、永州、、等中心城市及周边开发强度较高,工业化、城镇化较发达的县市区,其他县市城关镇、重点镇以及点状分布的国家级、省级开发园区等。

统筹国土开发。

适度扩大先进制造业空间,扩大服务业、交通和居住等建设空间,压缩并修复采掘业空间,优化农村生活空间,扩大绿色生态空间。

完善基础设施。

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构建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城镇集聚水平和人口承载能力。

提升发展质量。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资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促进人口聚集。

扩大中心城市规模,发展壮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形成分工有序、优势互补的城镇体系,有序吸纳农村人口转移。

2.农产品主产区包括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外围地区、湘中湘南丘岗地区、南岭罗霄山地农业带等。

鼓励农业开发,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加强水利建设。

加快大中型灌区、排灌泵站配套改造以及水源工程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民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推广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农业。

加强耕地保护。

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快中低产田改造;严格控制区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切实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实现区耕地保护目标。

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和支撑服务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推进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和监测,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第三产业,拓展农业就业和增收空间。

3.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南岭山地、罗霄—幕阜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区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和重要水源地等。

实施严格保护。

对各类法定保护区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的干扰。

除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建设活动外,严禁毁林开荒、无序采矿、放牧、砍伐、采石、取土及其它开发活动。

搬迁或关闭区域不符合规划要求现有工矿企业,拆除违反规划建设的各类设施。

加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

在源头和上游地区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严格保护具有水源涵养功能的自然植被;加强对天然林和公益林的保护,禁止非保护性砍伐;实施水土流失预防监控和生态修复工程,营造水土保持林;加大矿山环境整治修复力度,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维护生物多样性。

禁止滥捕滥采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生态走廊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促进自然生态系统恢复。

科学布局设施建设。

在充分保护保育前提下,设施建设应避开生态栖息地和生态廊道,保证生物栖息和繁衍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