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合集下载

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

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

(第二章)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的研究领域之一,也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最发达的研究领域。

学习理论是指有关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规律以及制约学习的各种条件的理论探讨和解释。

100多年来,心理学家在探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由于各自的哲学基础、理论背景、研究手段的不同,自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派别,主要包括行为学派、认知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

行为派与认知派是学习理论上两大对立学派。

下面分别介绍这两大学派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行为派的学习理论行为派的学习理论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行为的多次的愉快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个体的行为。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可作为行为派的代表学说。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学习观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I van Pavlov,1870—1932)是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创立者。

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生理现象时。

把食物呈现在狗面前,并测量起唾液分泌。

通常狗吃食物时才会分泌唾液。

然而,巴甫洛夫偶然发现狗尚未吃到食物,只是听到送食物的饲养员的脚步声,便开始分泌唾液。

巴甫洛夫没有放过这一现象。

他开始做一个实验。

先给狗听一个铃声,狗没有反应,然而在给狗铃声之后紧接着呈现食物,并经反复多次结合后,单独听铃声而没有食物,狗也“学会”了分泌唾液。

铃声与无条件刺激(食物)的多次结合从一个中性刺激变成了一个条件性刺激,引起了分泌唾液的条件性反应,巴甫洛夫将这一现象称做条件反射,即经典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并认为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俄国,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的理论在心理学界相当长的时间内曾占统治地位。

在美国,行为派的心理学家华生、斯金纳等均接受到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

联结派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联结派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联结派学习理论(⾏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美国⼼理学家桑代克于 1898年提出联结说。

他在猫解决疑难笼问题中认为猫学到的不是观念之间的联结,⽽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结,即 S-R之间的联结。

并通过尝试与错误来说明学习过程中的这种缓慢⽽不规则的变化,学习正是在这种变化中形成的。

他提出了学习的三⼤定律练习率,效果率,准备率。

他认为,⼈性是先天形成的刺激或情景与反应间的联结,这些联结是教育的起点。

他重视个体差异,提出学习率要在具体实施中考虑个体差异,学校⼯作应努⼒消除差异上的问题和进⾏职业指导。

(⼆)斯⾦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1954年,程序教学创始⼈、美国⼼理学家斯⾦纳在《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中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学⽣在学习中收到的刺激或所得到的控制不能使学⽣产⽣愉快,甚⾄令学⽣反感;学⽣在学习中受到的强化次数太少⽽且强化的时机不适宜;学习过程不是逐步达到学习⽬标,缺乏合理的学习过程。

斯⾦纳根据⾃⼰的实验结果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压杆取⾷试验)。

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的学习获得经验的主要途径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有机体在刺激情境中可以⾃发地做出多种⾏为,如果其中某个⾏为得到了强化,该⾏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的概率就会提⾼。

不断强化的结果会形成在该情境中采⽤该⾏为的⼀种趋势,形成了情境与反应的联系,这就是有机体的学习。

这种由于⾏动的结果得到强化⽽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系的过程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个体获得经验的过程主要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的过程。

(三)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是美国新⾏为主义的代表⼈物之⼀,他的思想受到⾏为主义、格式塔⼼理学派、麦孤独的策动⼼理学和吴伟⼠的动⼒⼼理学的影响,具有⼀定的复杂性,但是他始终坚持⾏为主义的⽴场。

他反对分⼦⾏为,提出整体⾏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介变量,即注重有机体⾃⾝的内部状态。

此外,托尔曼认为有机体的学习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从⽽提出了“期待”、“位置学习”和“潜伏学习”三个概念。

各学习理论观点

各学习理论观点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对学习理论最早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行为主义,主要以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巴甫洛夫(И.П.Павлов)的条件反射论,发展到斯金纳的操作学习论为代表。

20世纪20年代,桑代克进行了大量的人类学习实验,依据其动物和人类学习的实验资料,创立了学习的联结说。

他认为学习是情境与反应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联结。

巴甫洛夫在实验基础上创立了条件反射学说,认为条件反射的形成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

巴甫洛夫的观点对学习理论有较大的影响,他力图使研究纯客观化,虽然没有宣称自己的学习观是联想主义的,但是他确实认为,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

斯金纳从20世纪20年代末就开始了对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对条件反射作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之分,并由此提出两种学习:经典性条件反射式学习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式学习,而且学习过程也是分别形成两种条件反射的过程。

总体来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该理论认为能够根据提供的刺激来预测或控制学习者的反应。

有什么刺激,就有什么反应;对学习者的反应作出及时的强化(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有利于对学习行为的获得。

可见,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学习的产生是外控的,学习是一种被动完成、循序渐进、积少成多的过程。

2.认知派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受到批评。

在这个背景下,产生了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有早期认知派学习理论和现代认知派学习理论之分,前者主要以格式塔的学习“顿悟说”和托尔曼(E.C.Tolman)的认知学习理论为代表。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

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渐进地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领悟的。

至于学习的原因,他们又从两方面来回答:一方面,他们强调刺激情境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因此,在不知实验情境时,强调整个问题情境要能让动物直接感知到;另一方面,他们假定脑本身有一种组织功能,能填补缺口或缺陷。

教育心理学中四种行为主义理论汇总

教育心理学中四种行为主义理论汇总

教育心理学中四种行为主义理论汇总行为主义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比较难理解的一部分。

本文将做一定总结,帮助大家更好理解。

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提出者:桑代克2.具体学习理论:尝试错误说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称为试误说。

3.理论要点:准备率、练习率、效果律(1)准备律。

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

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

(3)效果律。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

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4.实验:猫开笼取食实验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1.提出者:巴甫洛夫2.具体学习理论: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3.理论要点:(1)条件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又分为了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①获得与消退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教育心理学-关于学习效果的关键理论

教育心理学-关于学习效果的关键理论
教育心理学-关于学习 效果的关键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概念: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 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实践: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 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4.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运用
1、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 2、用不予强化的方式来消除消极行为,应慎重地对待惩罚。
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他们彼此之间的影响都是相互的。 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这种观察学习或 模仿学习。
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理论来源于一个经典实验, 即:狗——铃声——唾液的 实验。
学习规律:获得与消退、分 化与泛化
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 论——运用
1、讲授新概念、新知识时,要尽量借助直观手段, 帮助学生形成尽量多的理性观念和感性经验、新知 识与旧知识、认知与情绪等多方面联系,有助于学 生对学过知识的重视; 2、经常组织多种多样的联系,使学生所学到的知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发展历程
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桑代克通过“饿猫打开迷箱”的实验,提出了学习的联 结——试误说。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无需观念作媒介);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 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后 人也称这种理论为“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说“。 桑代克的联结理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

简述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的代表人物及优缺点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合(简称联结学说)。

常用S—R加以表示。

该派理论的代表人物主与要有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等。

他们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动物与人的行为类比的客观研究,着重于客观的观察和实验。

1.联结学习桑代克是学习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提出了学习的联结学说。

在他设计的用猫解决疑难笼问题的著名实验中,笼外放有鱼和肉,放入笼中的猫开始东抓西抓,乱撞乱闯,在这种冲动的过程中,猫会偶然拉动门闩逃出笼外,取得食物。

然后再将猫放回笼中,猫仍需经过乱抓乱跳,最后打开笼门吃到食物,不过所花的时间减少了。

如此连续实验多次,所需时间逐渐减少,无效的动作逐渐摒除,最后,描一入笼内,就能打开门闩取得食物。

因此,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惭近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随着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加。

终于形成稳固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即S—R之间的联结。

通过一系列动物和人的学习实验,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基本学习定律和五项学习原则,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系统的学习理沦。

(1)桑代克的三条基本学习定律的内容。

①准备律。

联结的加强和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

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于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要它传导就引起烦恼。

②练习律。

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增强。

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

③效果律。

在情境与反应间建立可以改变的联结,并发或伴随着满意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增强;并发或伴随着烦恼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削弱。

(2)桑代克的五项学习原则。

①多重反应的原则。

对同一情境先后可能发生多种反应,当一种反应不能适应外在情境时,学习者就会触发、产生另外一种新的反应,—直到某一反应最终导致满意为止。

②心向和态度的原则。

心向或从事活动的意向对于反应的始发是重要的,学习者的态度在决定他的行动和成功等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习理论
机械学习;未能揭示学习的意识性和能动性;未
能区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第二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甫洛夫,苏联著名生 理学家、心理学家。1904年因 消化腺生理学研究而荣获诺贝 尔生理学奖。巴甫洛夫从研究 消化的生理过程中发现条件反 射现象,从而开创了条件反射 的研究,并建立了高级神经活 动的学说。后又提出第二信号 系统的概念,用来说明人类的 语言功能。
NO.24 Ivan P.Pavlov (1849~1936)
实验的基本装置
(一)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为科学作出了“无私”奉献的狗的塑 像。
(二)消退抑制与分化
1.消退、恢复 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 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 恢复: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使不再给予强 化训练,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次出现,这 被称为自然恢复作用。
念、期望、态度与知识)和行为(个体行动、选择 和言语表述)。他认为这三类因素互为因果,每两 者之间都具有双向的互动和决定关系,因此,他把 这一理论又称为交互作用论。
三元交互决定论模型 P
期望与价值观 影响行为 种族、身高、性别等生理 特征与社会属性,引发不 同的环境反应
不受环境回馈影响 之行为,改变个人 印象 B 行为引发的 环境事件
【负强化举例1----闹钟的作用】
如果你早上醒来时发现比闹钟设定的时间早几秒
钟,你往往会先去关闭闹钟,以防止它闹起来。在闹
钟响起来之前就醒来实际上就是负强化作用的影响。 在这个例子中,[闹钟]是负强化物,[醒来]是正性 行为。你是在以前的经验中学会了在闹钟响起来之
前就醒来,因为你不喜欢闹铃声,[醒来]是为了避
的、盲目尝试而逐步减少错误的过程。 学习的实质:是建立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

《教育心理学纲要》:学习的联结理论

《教育心理学纲要》:学习的联结理论

《教育心理学纲要》:学习的联结理论学习的联结理论一、桑代克的学习的联结理论学习的联结理论是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首创,后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赫尔、斯金纳等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用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完整的联结理论。

桑代克于19世纪末就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其中最的实验是饿猫学习如何逃出迷笼获得食物的实验(1898)。

图4.1是桑代克的实验迷笼装置之一。

图4.1 桑代克迷笼实验装置之一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

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

图4.2是桑代克实验中两只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图4.2 桑代克实验中两只猫的摆脱潜伏期20世纪20年代,桑代克又进行了大量的人类学习实验。

桑代克依据其动物和人类学习的实验材料,创立了学习的联结说。

认为学习就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联结。

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有如下几个基本点。

第一,在桑代克的学习观点中保留着17、18世纪英国联想主义哲学思想中有关观念联想的某些成分,同时又受到当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他对"情境""反应"的解释上。

桑代克所用的"情境"一词,虽然有时也称为"刺激",但其含义同后来行为主义所用的"刺激"一词的含义不完全相同。

行为主义各家流派介绍及应用

行为主义各家流派介绍及应用

一、行为主义各家理论主要观点: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通过环境的改变和对行为的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

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一)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行为可以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二)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

他的条件反射理论被行为主义学派吸收成为制约行为主义的最根本原则之一。

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

“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联系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

他所说的联系就是指暂时神经联系。

他说:“显然,我们的一切培育、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的反射。

”巴甫洛夫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了许多推测,发现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

引起条件学习的一些基本机制有:(1)习得律。

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如狗对灯光与食物)之间的联系的获得阶段称为条件反射的习得阶段。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一)桑代克(Thormdike,E.L.)的试误说1.桑代克把学习归结为刺激(S)—反应(R)的联结形式在桑代克看来,“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学习是结合,人之所以长于学习,即因他形成这许多结合”。

在猫学习打开疑难笼的过程中,经过多次尝试与失败,在复杂的刺激情境中发现门闩(S)作为打开笼门的刺激(S)与开门反应(R)形成了巩固的联系,这时学习便产生了。

所以在实验中可以把学习看作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S—R之间的联结。

因此,人们又称各种联想主义的理论为S —R理论。

这种学习过程是渐进的,通过“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

故桑代克的联结说又称尝试与错误说(简称试误说)。

2.桑代克认为一定的联结是通过试误而建立的。

3.桑代克认为试误学习成功的条件有三个: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

巴甫洛夫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联系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

他所说的联系就是指暂时神经联系。

他说:“显然,我们的一切培育、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的反射。

”巴甫洛夫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了许多推测,发现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三)斯金纳(B.F.Skinner)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宣称自己的学习理论是一种描述性的行为主义,他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

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一是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一是操作性行为,是没有可观察的材料,而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自发的反应。

上述实验中的白鼠按压杠杆,这种反应就是由有机体自发发出的。

前者是刺激型条件反射;后者是反应型条件反射。

他通过实验,研究了动物和人的行为,总结出了习得反应、条件强化、泛化作用与消退作用等规律。

他把学习的公式概括为: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紧接着给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做过的实验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做过的实验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做过的实验1.桑代克的联结学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用科学实验的方式来研究学习的规律,提出了著名的联结学说。

桑代克的实验对象是一只可以自由活动的饿猫。

他把猫放入笼子,然后在笼子外面放上猫可以看见的鱼、肉等食物,笼子中有一个特殊的装置,猫只要一踏笼中的踏板,就可以打开笼子的门闩出来吃到食物。

一开始猫放进去以后,在笼子里上蹿下跳,无意中触动了踏板,于是它就非常自然地出来吃到了食物。

桑代克记录下猫逃出笼子所花的时间,然后又把它放进去,进行又一次尝试。

桑代克认真地记下猫每一次从笼子里逃出来所花的时间,他发现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猫从笼子里逃出来所花的时间在不断减少。

到最后,猫几乎是一被放进笼子就去踏笼中的踏板,即猫学会了开笼子门的这个动作。

通过这个实验,桑代克认为所谓的学习就是动物(包括人)通过不断地尝试形成刺激—反应联结,从而不断减少错误的过程。

2.斯金纳的强化学说继桑代克之后,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用白鼠作为实验对象,进一步发展了桑代克的刺激—反应学说,提出了著名的操作条件反射。

与桑代克相类似的是斯金纳也专门为实验设计了一个学习装置——“斯金纳箱”,箱子内部有一个操纵杆,只要当饥饿的小白鼠按动操纵杆,小白鼠就可以吃到一颗食丸。

开始的时候小白鼠是在无意中按下了操纵杆,吃到了食丸,但经过几次尝试以后,小白鼠“发现”了按动操纵杆与吃到食丸之间的关系,于是小白鼠会不断地按动操纵杆,直到吃饱为止。

斯金纳把小白鼠的这种行为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与桑代克的主要区别在于:桑代克侧重于研究学习的S—R联结,而斯金纳则在桑代克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小白鼠乐此不疲地按动操纵杆的原因——因为小白鼠每次按动操纵杆都会吃到食丸,斯金纳把这种会进一步激发有机体采取某种行为的程序或过程称为强化,凡是能增强有机体反应行为的事件或刺激叫做强化物,导致行为发生的概率下降的刺激物叫做惩罚。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桑代克(学习的联结说),华升(学习的剌激―反应学说),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其基本公式为: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

有怎样的刺激就有怎样的反应。

(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

学习进程的步子要小,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

(3)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解释学习是在既有行为之上学习新行为的历程,是关于由“行”而学到习惯性行为的看法。

其代表主要有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试误说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基本特点: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注重外部行为的研究。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在刺激与刺激之间建立联系。

学习是知识的重新组织,即将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对象本身的内在结构相互作用,这是学习的本质。

代表人物:沃特海墨等人的完形(格式塔)说、苛勒的顿悟说、米勒等人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托尔曼(认知――目的说),加涅(认知指导说)说和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说。

基本观点:1.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

即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其公式是:S-AT-R(A代表同化,T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

客体刺激(S)只有被主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之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应(R),即学习才能发生。

2.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学习是突然领悟和理解的过程,即顿悟,而不是依靠试误实现的。

3.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

人脑好似电脑。

应建立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型,用计算机程序解释和理解人的学习行为。

4.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

认识事物首先要认识它的整体,整体理解有问题,就很难实现学习任务。

5.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下也会出现学习。

三种学习理论

三种学习理论

三种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桑代克·斯金纳等。

其基本观点为:(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什么样的刺激,就会有怎样的反应。

(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过程,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

(3)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学习应重知识、重技能、重外部行为的研究。

目前对言语信息、动作技能领域学习结果,计算机软件设计等仍具有指导意义。

2、行为主义理论对课件设计的影响设计和编制这类课件或教材就是要在人机之间形成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机制,即提供刺激引起学习者的反应,并根据反应正确与否进行巩固强化或消退强化。

为此,就要将教材内容进行明确地分割,组成一个个单元或框面,并按单元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组合起来。

引导学习者一步步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同时在教材中设置强化机制,采用不断地提问,核对和评价等措施,引导学习者达到学习目标。

斯金纳关于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就可作为课件设计指导原则。

它们是:(1)小步子原则即把学习内容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分割成许多细小的单元。

这个小单元称作小步子。

分割后的小单元按一定逻辑关系排列起来就是程序化教材或课件,确保学习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

(2)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对教师提出的每个问题做出反应。

要改变这种消极学习的现象,就要求在程序教材的每一项目中让学生做出积极反应。

通过选择、填空、书写答案和"按键"等方式使学生做出反应,以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这项原则在课件设计中也得到广泛地应用,并以多种形式体现出来。

(3)即时强化原则是指当学习者做出反应后,必须使他们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

要求课件要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强化"或"即时确认"。

尤其对学习者做出的正确反应给予及时强化,就会提高其操作力量。

(4)自定步调原则是指程序教学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潜力进行学习。

教育心理学中四种行为主义理论汇总

教育心理学中四种行为主义理论汇总

教育心理学中四种行为主义理论汇总行为主义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比较难理解的一部分。

本文将做一定总结,帮助大家更好理解。

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提出者:桑代克2.具体学习理论:尝试错误说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称为试误说。

3.理论要点:准备率、练习率、效果律(1)准备律。

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

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

(3)效果律。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

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4.实验:猫开笼取食实验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1.提出者:巴甫洛夫2.具体学习理论: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3.理论要点:(1)条件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又分为了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①获得与消退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四种学习理论的比较

四种学习理论的比较

基本特点: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
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其 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 的方式而获得。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 “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建构主义主张基于情景、基于资源、基于协作、基于
重视学习的感情因素。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
进一步发展,该理论发展了早期认知学习论中已有的 关于“建构”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 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 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 念为基础来建构和理解新知识。
(四)建构主义教师观
(1)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
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 作者。 (2)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 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 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 输的对象。 (3)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 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 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
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 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 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2)学习的过程应该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 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 改造和重组。 (3)任何学习都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 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 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 的知识和信息。

桑代克联结主义理论

桑代克联结主义理论

桑代克联结主义理论一、桑代克的主要观点1、联结主义学习论(1)经典案例:桑代克的联结理论就是根据其对动物的实验结果提出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饿猫开迷箱的实验。

一只饿猫被关在她专门设计的实验迷箱里,箱门紧闭,箱子附近放着一条鲜鱼,箱内有一个开门的旋钮,碰到这个旋钮,门便会启开。

开始饿猫无法走出箱子,只就是在里面乱碰撞,偶然一次碰到旋钮打开门,便得以逃出吃到鱼。

经多次尝试错误,猫学会了碰旋钮以开箱门的行为。

(2)实验结论:①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无需观念作媒介)。

动物就是通过尝试错误而偶然获得成功的,因而学习就是在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②人与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即尝试与错误学习。

③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

猫并非真正“明了”或“领悟”逃脱的方法,它就是通过逐渐铭记正确的反应与逐渐消除不正确的反应而学会的。

[2]2、桑代克的学习律桑代克还提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学习者有准备而且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给以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

对学习的解释必须包括某种动机原则。

在这里,桑代克讲的准备不就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也就是必须的),而就是指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时动机的准备。

[1](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也就就是S-R联结受到练习与使用得越多,就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变得越弱。

但在她后来,她修改了这一规律,因为,她发现没有奖励的练习就是无效的,重复的练习并不能无条件地增强剌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力量,单纯的练习不一定能引起进步。

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

(3)效果律:“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可改变的联结,给以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增强,给以不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减弱。

”即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就是,如果跟随的就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桑代克和许多早期的行为主义学家们一样,把行为与生理反射联系在一起。

在桑代克早期的工作中,他也把大多数行为看作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应。

桑代克超越巴甫洛夫之处在于他提出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来的行为。

桑代克的联结理论是根据其对动物的实验结果提出的,其中最著名的是饿猫开迷箱的实验。

一只饿猫被关在他专门设计的实验迷箱里,箱门紧闭,箱子附近放着一条鲜鱼,箱内有一个开门的旋钮,碰到这个旋钮,门便会开启。

开始饿猫无法走出箱子,只是在里面乱碰乱撞,偶然一次碰到旋钮打开门,便得以逃出吃到鱼。

经过多次尝试错误,猫学会了碰旋钮以开箱门的行为。

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

1.准备律。

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

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

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

3.效果律。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

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进一步发展了桑代克的刺激—反应学说,他与桑代克的主要区别在于:桑代克侧重于研究学习的S—R联结,而斯金纳则在桑代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的概念。

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

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

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三条学习定律:①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

②准备律:指在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

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

③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

练习律由作用律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1、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认知目的说)3、布鲁纳结构—发现教学理论4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1、学习是学习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去积极的建构对自己富有意义的解释2、学习这一特殊的建构活动是一种高度的社会行为3、学习的结果是围绕着关键概念建构起来的网络结构知识。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西方心理学的“三股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人类存在两股力量:防卫和进取的力量;将人各种需求分为缺失需求和成长需要。

学习动机包含学习自觉性和认识兴趣。

动机由内驱动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动机的主要功能:激发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1、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生能产生动机,而动机能启动学习;2、动机是有增强学习的作用。

3、有些学习既不靠动机也不靠内驱力的满足来加强,但是要有效的进行长期的有意义的学习,动机是必要的;4、动机过强或过弱对学习不利,动机的强弱影响动机解决的效率;5、学习动机推动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6、动机的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动机的中等程度激发,对学习有最佳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桑代克和许多早期的行为主义学家们一样,把行为与生理反射联系在一起。

在桑代克早期的工作中,他也把大多数行为看作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应。

桑代克超越巴甫洛夫之处在于他提出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来的行为。

桑代克的联结理论是根据其对动物的实验结果提出的,其中最著名的是饿猫开迷箱的实验。

一只饿猫被关在他专门设计的实验迷箱里,箱门紧闭,箱子附近放着一条鲜鱼,箱内有一个开门的旋钮,碰到这个旋钮,门便会开启。

开始饿猫无法走出箱子,只是在里面乱碰乱撞,偶然一次碰到旋钮打开门,便得以逃出吃到鱼。

经过多次尝试错误,猫学会了碰旋钮以开箱门的行为。

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

1.准备律。

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

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

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

3.效果律。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

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进一步发展了桑代克的刺激—反应学说,他与桑代克的主要区别在于:桑代克侧重于研究学习的S—R联结,而斯金纳则在桑代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的概念。

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

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1.强化分类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2.惩罚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3.消退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