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血管解剖

合集下载

神经介入治疗(DSA)概述及护理常规_图文

神经介入治疗(DSA)概述及护理常规_图文

DSA的临床应用
DSA的优点 1.对比分辨率高 2.对比剂用量少 3.时时显影 4.轨迹减影透视
DSA分类 1.按系统分类:介入心脏学、神经介入放射学、胃肠介入放射学等 2.按目的分类:诊断性介入放射技术、治疗性介入放射技术 3.按操作方式分类:血管性介入治疗、非血管介入治疗
DSA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 • 在头颈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主要用于脑血管疾病和颅内肿瘤的诊
痛药,并记录用药效果,调整舒适的体位。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一、术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1、可能的原因有:精神紧张、疼痛刺激、过度压迫、牵拉、血容量不足
、尿潴留等。 2、主要表现为:神情淡漠、打哈欠、面色苍白、出汗、心率减慢、血压
下降。 3、 护理: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a.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患者, 由于扩张的支架直接刺激颈动脉压力
DSA图像的形成
下图为光学减影技术:
DSA图像的形成
DSA图像:显示的消除其他组织的只含有造影剂的血管像。 DSA基本方法 1、时间减影 (1)在造影剂进入欲显示血管之前,采集一帧图像。 (2)在造影剂充盈最佳时,再采集一帧图像。
同一部位在不同时间获得了两帧图像。将这两帧图像数字化后,相减即可消除其 他组织的干扰,只显示含造影剂的血管影像。 (如上DSA图像所示)
神经介入治疗(DSA)概述及护理常规_图史 DSA技术原理
神经介入 护理常规
神经介入 治疗 概述
人员及仪器材料
DSA常用技术
术中护理 术后护理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概述
神经介入医学是指利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减 影血管造影(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系统的支持下, 对累及人体神经系统血管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达到栓塞、溶解、扩张 、成形和抗肿瘤等治疗目的的一种临床医学科学。

颅内血管解剖

颅内血管解剖

• 3.大脑后动脉 • (1)行程:大脑后动脉在脑桥上缘由基底动脉分 出后,伴动眼神经和小脑上动脉的上方,绕大脑 脚向后跨至小脑幕上,横过海马旁回后端深入距 状沟,再向后分为距状沟动脉和顶枕沟动脉。大 脑后动脉造影,一般将其分为四段。 • P1段,又称水平段。 • P2段,又称纵行段,是围绕中脑上行的一段。 • P3段,为P2段向外发出的颞支。 • P4段,为从P2段发出的顶枕沟动脉和距状沟动 脉。
• 5.大脑中动脉 • (1)行程:大脑中动脉造影时,通常将其分为五段。 • M1段,又叫眶后段(水平段),从颈内动脉分出后,水平向外行, 长约3cm。 • M2段,又叫岛叶段(回旋段),呈“U”型,在岛叶表面向后上方走 行。该段发出颞前动脉。 • M3段,为M2基部发出动脉向中央沟上升的升动脉,升动脉分为小的 眶额动脉和大的额顶升动脉。后者再分为中央沟动脉、中央前沟动脉 和中央后沟动脉,如同蜡烛台样,叫蜡烛台动脉。 • M4段,即分叉段,为大脑中动脉分出角回动脉与顶后动脉、颞后动 脉处。 • M5段,为大脑中动脉的终末支----角回动脉。 • M2、M4、称大脑外侧窝动脉组。
• 4.大脑前动脉 • (1)行程:在动脉造影时一般将之分为五段。 • A1段,又称水平段,为分出后至前交通动脉的一 段。 • A2段,又称上行段(胼胝体下段),为前交通动 脉以后至胼胝体膝以下的一段,略向前行。 • A3段,又称膝段,与胼胝体膝的弯曲一致。 • A4段,又称胼周段,位于胼胝体沟内,也叫胼胝 体周动脉。 • A5段,又称终段,为楔前动脉。
• 基底静脉 又称Rosenthal静脉,是大脑深 静脉的又一主干,由大脑前静脉和大脑中 静脉在视交叉侧方前穿质附近汇合而成, 然后沿视束腹侧,绕大脑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向后上,过 内、外侧膝状体间,汇入大脑大静脉。基 底静脉行程长而迂曲,若显著弯曲向后低 于海马沟时,在侧位造影片上,似小脑幕 疝,需加注意。

颈部肌肉、神经、血管详解PPT课件

颈部肌肉、神经、血管详解PPT课件
1、境界:由下颌骨体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围成 2、内容: (1)下颌下腺: (2)血管、神经和淋巴结 ①面动脉 ②舌动脉 ③舌下神经 ④舌神经
⑤下颌下神经节
⑥下颌下淋巴结
可编辑课件
13
可编辑课件
14
(二)颏下三角(廉泉穴)
1.境界:位于左、右二腹肌前腹与舌骨体之间 2.内容:有1~3个 颏下淋巴结
可编辑课件
15
二、舌骨下区
(一)颈动脉三角
(人迎穴所在) 1. 境界:
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 二腹肌后腹 肩甲舌骨肌上腹
可编辑课件
16
2.内容:
(1)动脉 ①颈总动脉 颈动脉窦:为颈总动脉末 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位, 是压力感受器。 颈动脉小球:是化学感受器。 ②颈外动脉:位于颈内动脉的 前内侧 ,分支有:甲状腺上A、 舌A、面A、枕A和咽升A。 ③颈内动脉:位于颈外动脉的 后外侧,在颈部没有分支。
1、第一支针刀松解胸锁乳突肌胸骨 头起点
2、第二支针刀松解胸锁乳突肌锁骨 头起点 注意:在进行上2支针刀松解时, 针刀不可偏离骨面, 否则可致创伤性气胸。
3、第三支针刀松解胸锁乳突肌止点 4、第四支针刀松解胸锁乳突肌肌腹
部压痛点 注意:针刀不可穿过肌腹,
否则易引起大出血 注意颈外静脉的走行,不可损伤
43
2、颈丛皮支:
可编辑课件
44
二、锁骨上三角
(又称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或锁骨上大窝)
(一)境界: (二)内容:
1.锁骨下静脉 及静脉角
2.锁骨下动脉 肩胛背动脉 肩胛上动脉 颈横动脉
可编辑课件
45
3.臂丛
5个根 3个干 6个股 3个分支: 肩胛背神经 肩胛上神经 胸长神经
可编辑课件

脑血管解剖图 ppt课件

脑血管解剖图  ppt课件
无论是颈内动脉系、椎-基底动脉还是连接他们 的Willis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绕行到脑的背 侧面,沿途发出分支。
ppt课件
9
脑动脉两大体系
颈内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颈外动脉
ppt课件
10
中央支和皮质支
动脉未入脑实质之前成为脑实质外 动脉,入脑实质后成为脑实质内动 脉。脑外动脉的分支可以分为两类, 即中央支(或旁中央支)和皮质支 (或回旋支)。中央支和皮质支之 间彼此几乎不相衔接,各成体系。
ppt课件
29
颈内动脉的临床相关病变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 )为颈内动脉海面窦段破裂造 成的结果,多由外伤引起。动脉破裂后,
同时造成海绵窦内皮相继破裂,动脉血涌
入海绵窦造成海绵窦内压力增高,导致眼
静脉、大脑中静脉及脑膜中静脉血液回流
障碍,同时海面窦内神经受压。出现:搏
C1 C2
C3
C4
C5
ppt课件
22
颈内动脉
Fisher分段:颈段、岩段、破裂孔段、海面窦 段、床突段、眼动脉段和交通动脉段,共七段
C7
C6
C5
C4
C3 C2
C1
ppt课件
23
颈内动脉
(1)岩骨段(C5) 从颞骨岩部的颈动脉 管外口起至穿过硬脑膜进入海绵窦之前止。 此段自颈动脉管外口上行,骤然转弯以近 乎水平位由后外走向前内,出颈动脉管内 口至破裂孔,向前上穿过硬脑膜,续为海 面窦段。特点:全程大部行于骨性管道内, 且通常在穿过硬脑膜进入海面窦时形成一 个正常环状狭窄。分支:颈鼓动脉、翼管 支。
ppt课件
11
中央支和皮质支
中央支发自Willis环和大

脑血管介入治疗PPT课件

脑血管介入治疗PPT课件
第23页/共45页
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的护理 为了防止出血后的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
性神经损伤。 如尼莫地平,该药能优先作用于脑部小血管,改
善脑供血,但在治疗过程中可出现头晕、头痛、 胃肠不适、皮肤发红、多汗、心动过缓等,少数 患者可出现失眠、不安、激动、易激惹等中枢神 经系统过敏反应,应注意密切观察。并告知停药 后症状很快消失,静脉给药时,应现配现用,并 注意控制好输液速度,防止发生低血压。
第25页/共45页
(7)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观察护理
※脑出血
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临床表现:为突发的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表情痛苦和呼吸困
难,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肌力减退或丧失,小便失禁。动脉瘤 破裂前多数患者还可再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眼痛、复视、颈项部 僵硬、癫痫发作、感觉或运动障碍等。
第24页/共45页
患者术后需常规皮下注射速碧林,稳定后应继续服 用阿司匹林等,以期达到有效抗凝抗血小板,抗凝 药物在使用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出血倾向。
在用药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有无皮肤淤斑,牙龈出血, 鼻衄、注射针眼出血、血尿、黑便等情况发生。应 避免摄入影响抗凝疗效的药物,和食物,如含乙醇 饮料、复合维生素、维生素K等。鼓励清醒患者术后 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 3.头面部富血管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 况,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与邻近血管的关系。
• 4.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第12页/共45页
禁忌证
• 1.对碘过敏者(需经过脱敏治疗后进行,或 使用不含碘的造影剂)。
• 2.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 • 3.有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 • 4.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
第17页/共45页

临床神经解剖学(Ⅲ)[1]

临床神经解剖学(Ⅲ)[1]
临床神经解剖学( 临床神经解剖学(Ⅲ) Clinical Neuroanatomy
万 琪 教授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神经内科 xshenei@
2005-8-16
脑的血管系统
第一节 颈动脉和幕上静脉系 统血管解剖
颈总动脉的分支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供应头面部 血运。左右颈总动脉的起点和长度均有不同。右侧颈 总动脉起自头臂干(无名动脉) 总动脉起自头臂干(无名动脉),左侧起自主动脉弓的 顶端。该支因起点低,并上升到胸锁关节水平,故较 右侧长。从胸锁关节以上,左右两侧长度基本相等。 右侧颈部动脉的起源有许多变异。左侧颈总动脉也可 以起源于头臂干或左锁骨下动脉。在很少的情况下, 左右颈总动脉起源于一条总干上。或者颈内、外动脉 分别直接发自头臂干和主动脉弓之上。颈总动脉也可 能先天发育不全。
(二)面动脉(facial artery) 面动脉(facial
系颈外动脉的第三分支。主要供应面部皮肤、 咬肌、唾液腺体及大部分口腔粘膜。面动脉 分颏下水平段及表面上升段。 1.颏下水平段从颈外动脉起点至下颌骨 面动脉沟处。主要有3 面动脉沟处。主要有3个分支: (1)腭升动脉(ascending palatine artery): (1)腭升动脉(ascending artery): 位于咽壁,供应腭部、扁桃体和软腭。 (2)颌下腺动脉(submandibular gland (2)颌下腺动脉(submandibular artery):侧位像示从面动脉发出,向前下, artery):侧位像示从面动脉发出,向前下, 行走,直径约2mm,到达腺体的后上极后分 行走,直径约2mm,到达腺体的后上极后分 成数支进入腺体小叶。
咽升动脉特别要强调的分支有 两个: 两个:
(1)脑膜支(meningeal branches):起始于椎 (1)脑膜支(meningeal branches):起始于椎 旁的后支顶部,向后到颈静脉孔及髁前孔。 在此处入颅前,与椎动脉的脑膜前支相吻合。 在侧位像上,常表现为双凸状,向上凸入颅, 向下凸出颅。其供应的范围较广泛,向后到 枕大孔、颈静脉孔、枕部脑膜、后颅凹底中 线旁;向前到岩骨、斜坡,并与脑膜中动脉、 颈内动脉一起供应桥小脑角区。因此,在后 颅凹、髁前孔、枕大孔、内耳道区的病变, 该支均可有重要的病理表现。

脑血管解剖

脑血管解剖
均来源于中胚层 原始血管形成(三胚层,约三周):在胚层之间,成群的间 充质细胞(属中胚层)分化为成血管细胞(Angioblast)
头部最初的血管是背主动脉的分支
脑未形成时,神经沟头端周围的间皮质内已发生了血管
脑动脉的发生
1. 鳃弓动脉及脑动脉的主干
(1) (2) (3) 颈内动脉 纵行神经动脉 椎动脉
(5)脑底动脉环的畸形
常见先天性囊状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或后交通动脉呈环状
(6)脑底动脉环的变异的后果
– 可严重影响它作为血管旁道的作用而使脑梗死的范围增大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颈内动脉
Begins at the bifurcation (分叉)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level of C4) Terminal branches: Anterior Cerebral and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 Four segments (行程\位置):
Supraclinoid Segment
– Begins after penetration of dura, continues until bifurcation into Anterior and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 – Three Branches: Ophthalmic Artery,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d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1. 脑膜垂体动脉(A. Meningohypophysealis)
根据Parkinson的解剖观察,脑膜垂体动脉(Schnures 和Stattin叫背侧主干) 的出现率是100%,通常起于海绵窦段开始弯曲部的后面,行一短程即分为三 个等大的分支。 ① 幕支(Ramus tentorii basalis) 从脑膜垂体动脉发出后,向后向外行,在海绵窦内分至第Ⅲ、第Ⅳ对脑 神经及海绵窦顶,并与眼动脉的脑膜支吻合。以后沿小脑幕游离缘向后与对 侧同名支交通,并发支供应小脑幕。 在正常和病理情况下,脑血管造影中,幕支均可显示,Wallace在三叉 神经瘤的病例中,曾看到有扩大的幕支。 ② 背侧脑膜支(Ramus meningeus dorsalis) 斜坡支。从脑膜垂体动脉分出后,向后向内下经斜坡背面下降,发支 至第Ⅵ对脑神经,最后与对侧同名支吻合。 ③ 垂体下动脉(A. hypophysialis inferior)

DSA血管解剖

DSA血管解剖

第2节 头颈部DSA一、血管剖析(一)动脉系统1.,颈总动脉及其分支右颈总动脉发自于右头臂动脉(或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常发自主动脉弓。

左、右颈总动脉约在两侧甲状软骨水平(C4水平)处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时大脑半球供血的主要渠道,它自颈总动脉分叉后上行至岩骨的颈动脉外口,依此为界将颈内动脉分为颅外段和颅内段。

颅外段无分支且呈垂直走行;颅内段自下而上依次分为岩骨段、海绵窦段、虹吸弯段和终末段等,于终末段分成了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分叉后,向前内斜过视交叉至大脑纵裂,向后上绕胼胝体与大脑后动脉分支吻合。

沿途分支右中央支、前交通动脉、眶动脉、额极动脉、额前和额中动脉各2~3支、旁中央动脉和契前动脉各2~3支以及胼胝体动脉等。

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中末分支,分叉后进入大脑外侧裂,在岛域附近分支。

分支前端称水平段;分支后段称为侧裂段,分别自前向后分出上行支有额眶动脉、中央前沟动脉、中央沟动脉、中央后沟动脉、角回动脉和顶后动脉;下行支是颞极动脉、颞前动脉、颞中动脉和颞后动脉。

额外动脉在第4颈椎处分叉于颈总动脉,主要分支自下而上分别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咽升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颞浅动脉和额内动脉。

2,椎动脉系统是小脑供血的主要血管,它是锁骨下动脉的第一分支。

常分为两段:自第六颈椎横突孔上行至枕骨大孔间为颅外段,沿途发出多支脊髓动脉;从枕大孔的椎动脉孔入颅后改称为颅内段,先由延髓外侧转向腹侧走行。

两侧椎动脉在脑桥下缘汇合成基底动脉,沿脑干腹侧的中线上行终于脚间池,随机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

颅内段椎动脉的主要分支自下而上为脊髓前、后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主要分支为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动脉和大脑后动脉。

(二)静脉系统头颈部的静脉主要由颅内静脉、颅外静脉组成。

1,颅内静脉由大脑深、浅两组静脉和颅后窝静脉系组成。

硬膜静脉窦是将颅内诸支静脉引入到颅内静脉的通道。

主要有上失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窦汇、横窦、乙状窦、海绵窦、岩窦和蝶顶窦等。

《腰椎血管神经解剖》PPT课件

《腰椎血管神经解剖》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腰椎静脉通常与腰椎动脉相伴而行, 收集腰椎区域的各种静脉回流。
腰椎静脉在回流血液的同时,也承担 着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任务。
腰椎毛细血管解剖
腰椎毛细血管是连接小动脉和 小静脉之间的微小血管,是血 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
重要结构。
腰椎毛细血管数量众多,分布 广泛,能够有效地促进血液与
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腰椎动脉在腰椎区域分支为多 个小动脉,供应腰椎间盘、腰 椎骨和周围软组织的血液。
腰椎动脉在供应血液的同时, 还携带重要的神经信号,对维 持腰椎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腰椎静脉解剖
腰椎静脉是负责将血液从腰椎区域回 流到心脏的血管。
腰椎静脉汇集成较大的静脉血管,最 终汇入下腔静脉或肾静脉,将血液输 送回心脏。
通过毛细血管壁,血液中的氧 气和营养物质能够进入周围组 织,同时组织中的代谢产物也 能进入血液中被运输走。
腰椎毛细血管对于维持腰椎的 正常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03
腰椎的神经解剖
腰椎的运动神经元
01
02
03
运动神经元
负责控制肌肉的收缩,使 腰椎能够进行各种运动。
神经元类型
包括前角运动神经元和侧 角运动神经元,分别控制 躯干和下肢的肌肉。
内分泌功能
部分腰椎神经具有内分泌功能,能够分泌神经递 质等化学物质,调节腰椎的生理功能。
腰椎血管神经的相互关系
神经调节
腰椎神经可以通过神经反射调节血管的舒缩状态,从而影响腰椎 的血液供应。
血管滋养
腰椎血管为腰椎神经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保证神经的正常功能。
相互影响
腰椎血管和神经在功能上相互影响,共同维持腰椎的正常生理功能 。

神经介入治疗(DSA)及围手术期概述精品PPT课件

神经介入治疗(DSA)及围手术期概述精品PPT课件
Page ▪ 7
DSA图像的形成
▪ 其基本过程为:X线发生器产生的X线穿过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衰减后, 形成X线图像,X线图像经影像增强器转换成可见的视频图像,然后由电子 摄像机将可见的视频图像转变为电子信号,再将电子信号送至模/数转换 器,变成数字信号,最后将数字信号送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 所有图像均可以数据形式存储并随时显示出来。
肿胀、肢体远侧脉搏、皮肤颜色、温度和功能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③ 防止腹压增高动作:如咳嗽及用力排便。及时给予镇静剂,控制剧烈咳嗽,咳嗽时要用
双手加压动脉穿刺部位,缓冲动脉压力,防止血栓脱落。 病情观察 根据病情测量患者血压、脉搏、呼吸,注意病人有无头晕、头痛、呕吐、失语、肌力下降、
动静脉瘘、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病、脑血管痉挛、急性缺血性卒中) ② 神经介入治疗前 ③ 动脉瘤手术中的辅助造影 ④ 治疗后的随访(如动脉瘤栓塞或夹闭后、动静脉瘘治疗后)
禁忌症: ①病情严重,如颅内高压严重或脑疝,不能耐受介入治疗者 ②有严重的心、感、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 ③碘过敏病人 ④高龄病人、血管硬化纡曲,导管难以到位者 ⑤穿刺部位存在感染、创面或肿物 ⑥病人及家属不愿意接受介入治疗 ⑦各种疾病不适宜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
动脉搏动情况,以便作为术后观察对照,能够及时发现是否有股动脉血栓形 成 8. 指导病人术中如何配合医生,术中穿刺侧肢体严格制动,造影时听从医生要 求保持头位不动,以免影响拍片。告知患者造影剂进入体内时,可能会有发 热的感觉,属正常情况。训练病人在病床上解大小便,学会能伸直下肢、抬 高腰臀部放入便盆。 9. 心理护理。 10. 保证病人有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可给予地西泮或苯巴比妥等镇静催眠药。对 颅内压增高、颅内占位性病变者静脉给予20%甘露醇。

神经解剖&临床脑血管解剖及病损临床表现

神经解剖&临床脑血管解剖及病损临床表现

神经解剖&临床脑血管解剖及病损临床表现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授权转载作者:郭艳娇一、脑干血供及其常见综合征图1 脑干供血区域表面观(腹侧)(图源程忻教授PPT)注:黄色PCA供应颞叶底部、枕叶及大部分中脑、丘脑;深紫色基底动脉旁中央支供应脑桥中间;浅紫色基底动脉周围支供应脑桥两边;绿色SCA供应小脑上半部分及脑桥被盖上部;蓝色AICA 供应小脑下面前部、绒球、桥臂及脑桥被盖下部;青色PICA供应小脑下面后部及延髓背外侧;红色椎动脉旁中央支及脊髓前动脉供应延髓中间;淡红色椎动脉侧支供应延髓两侧。

(一)中脑图2 中脑血供(图源程忻教授PPT)图3 中脑——上丘平面的核团(紫色)及传导束(粉色)(图源安红伟教授PPT)1、Weber综合征(动眼神经交叉瘫综合征/大脑脚综合征)损害部位:大脑腹侧大脑脚(动眼神经和锥体束)。

损害血管:PCA脚间支或者PchA。

临床表现:动眼神经交叉瘫,即a.同侧动眼神经麻痹:上睑下垂,眼球斜向外下方(滑车神经支配的上斜肌使眼球向外下方运动),眼球向上、向下、内收障碍,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复视;b.对侧中枢性面舌瘫、肢瘫。

若双侧大脑脚梗死,MRI可见“米老鼠耳朵征”,系双侧皮质脑干束/皮质核束受损:双侧面瘫、舌、咽及构音、吞咽运动均有障碍,不能说话(完全性假性球麻痹)及双侧皮质脊髓束受损:四肢瘫、双侧病理征。

图4 大脑脚综合征(Weber)(图源安红伟教授PPT)2、Benedit综合征(动眼神经和锥体外系交叉综合征、红核综合征)损害血管:基底动脉脚间支或大脑后动脉阻塞或两者均阻塞。

核心特征: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不自主运动。

临床表现:同侧动眼神经瘫痪伴瞳孔散大(中脑内的动眼神经根纤维中断),对侧触觉、振动觉、位置觉及辨别觉减退(内侧丘系损害),运动过度(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症,由于红核损害引起),强直(黑质受损)。

图5 Benedit综合征(图源安红伟教授PPT)3、Claude综合征(动眼神经和红核交叉综合征、红核下部综合征)病变部位:中脑被盖部的红核、动眼神经及小脑结合臂/小脑上脚。

介入治疗解剖学图谱神经血管课件

介入治疗解剖学图谱神经血管课件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中动脉外侧面观
眼动脉
颈内动脉
三干型和双干型大脑中动脉
三干型
双干型
大脑中动脉内侧面观
眼动脉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分支
左锁骨下动脉造影显示左椎动脉
脑干小脑腹侧面观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小脑上动脉(双干) 小脑前下动脉
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前交通动脉 颈内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桥脑 基底动脉
延髓
基底动脉及分支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基底动脉 桥脑
小脑后下动脉
前交通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椎动脉 延髓
椎-基底动脉系统(腹侧面观)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基底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Ⅴ


椎动脉分段
Ⅱ Ⅰ
左椎动脉造影正位像(动脉期)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椎动脉
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外侧面)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椎动脉
颈内动脉造影侧位像(动脉期)
大脑前动脉 眼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大脑后动脉 后交通动脉
颈内动脉造影正位像(动脉期)
大脑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眼动脉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分段和豆纹动脉
大脑中动脉及分段
颈内动脉
脑桥
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底面观)
大脑后动脉 颈内动脉
基底动脉 后交通动脉
前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侧面观)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颈内动脉
基底动脉
脑动脉后面观

神经介入血管通路建立

神经介入血管通路建立

5F
0.058
颅内支撑
导管
6F
0.072 √
√ √
√ √
√ √

直头&
√ 多功能弯
Neuron
5F
0.053
中间导管
6F
0.070 √
Chaperon 5F(4 in 5) 导引导管 6F(5 in 6)
0.059 :0.041
0.071 :0.048
Envoy
5F
0.056 √
导引导管
6F
0.070 √
病例演示
球囊辅助栓塞动脉瘤
6F NAVIEN
6F SHEATH
Willis支架
机械取栓
Solitaire™ FR
Solitaire™ FR
Navien™ ISC
Navien™ ISC
A
B
C
D
术后复查
结束
Echelon 10+ HyperGlide全系/ HyperForm全系/Scepter C/XC 全 系
• Navien-5F(ID-0.058“)内可单独兼容:所有弹簧圈微导管/支架微导管 /Pipeline微导管/球囊系列
2/1/2021
Confidential
Navien 的操作方法
Navien 5F
神经介入血管通路建立 —导引导管的使用
神经介入血管通路
• 髂股动脉 • 降主动脉 • 主动脉弓 • 主动脉弓上血管 • 颅内血管
髂股动脉
降主及腹主动脉
主动脉弓及弓上大动脉
载瘤动脉
神经介入不同术式对导引导管性能 提出更高要求
普通动脉瘤/AVM 栓塞术
复杂动脉瘤栓 塞术

神经介入手术系列(一)

神经介入手术系列(一)

神经介入手术系列(一)神经介入手术简单的概括可分为“检查”和“治疗”两部分,前者主要是指全脑血管造影术(DSA),主要用于全面评估颅内外大血管的病变情况,它的实质是一种检查手段,后者主要是血管内的介入手术治疗,包含了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即我们常说的“放支架”、“填塞弹簧圈”等手术方式。

我们将从脑血管造影、血管内治疗、相关手术流程及并发症处理等几个方面介绍一下脑血管介入手术的相关基本内容。

(一)全脑血管造影简介01脑血管造影到底是何物DSA全称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全脑血管造影或者脑血管造影是我们常用的名称。

手术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导管到达指定的位置后注射造影剂(一般为碘佛醇或碘克沙醇),在造影机的射线下会将血管的形态完美的展示出来,从而判断血管在何处病变、病变的程度是怎样的。

评估的目的在于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比如继续保守治疗,还是进一步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目前在国际脑血管病领域,DSA检查属于血管检查的“金标准”,其准确性、真实性、精确度等评估价值高于其他任何一种脑血管检查方式,属于最高级别的脑血管评估手段。

DSA的图像是这样的导管的造影机器(图为西门子造影机)02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DSA检查既然上面提到DSA是脑血管检查的“金标准”,那么为什么不一上来就做此检查,一步到位呢?首先,这个检查虽然只是个”检查“,但是它的形式仍然是手术,是手术就存在几个特点:有创伤、价格昂贵、术中和术后有一定几率出现各种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我们在评估患者的脑血管情况时,仍会首选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和椎动脉超声、MRA(脑血管核磁成像)、头颈部CTA(脑血管的CT 成像)等无创、价廉的手段(急诊情况下除外)。

在上述一系列检查确实发现脑血管的某个部位和节段出现问题的时候,医生才会根据经验来决定是否进行DSA检查。

那么脑部DSA检查的主要适应症包括:脑动脉重度狭窄、脑动脉闭塞、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脑动静脉瘘、静脉窦血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