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债券业务风险管理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重点:商业银行风险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重点:商业银行风险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按风险事故可以将风险划分为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和技术风险;按损失结果可以将风险划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按是否能够量化可以将风险划分为可量化风险和不可量化风险;按风险发生的范围可以将风险划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巴塞尔委员会根据诱发风险的原因,把风险分为以下八类:1。
2.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务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传统观点认为,信用风险是指因交易对手无力履行合同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然而,由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也可能发生在实际违约之前,当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即信用质量发生变化时,也会存在潜在的损失。
对大多数商业银来说,贷款是最大、最明显的信用风险来源。
信用风险既存在于传统的贷款、债券投资等表内业务中,也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中,还存在于衍生产品交易中。
信用风险对基础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影响不同。
信用风险包括违约风险、结算风险等主要形式。
(1)违约风险既可以针对个人,也可以针对企业(2)结算风险是一种特殊的信用风险,涉及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货币进行结算交易。
赫斯塔银行的破产促成了巴塞尔委员会的诞生。
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
与市场风险相反,信用风险的观察数据少,且不易获取。
1.2。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被定义为由于市场价格(包括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波动而导致商业银行表内、表外头寸遭受损失的风险。
主要包括利率风险、股票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其中利率风险尤为重要。
市场风险具有数据优势和易于计量的特点,并且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种类丰富。
由于市场风险来源于所属的经济体系,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分险特征,难以通过分散化投资完全消除.1。
2.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为错误、技术缺陷或不利的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规定,操作风险包括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四类风险,七种表现形式: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交割及流程管理。
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分析作者:唐文季董朝江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05期【摘要】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业务的重要环节,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处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进行识别,确认商业银行在债券投资中面临着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购买力风险和操作风险,接着对工商银行为例对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进行评估,最后再针对性地提出商业银行投资风险政策。
【关键词】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政策债券投资风险是指预期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债券投资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债券投资管理的实质就是对风险的管理。
但目前商业银行债券业务风险管理仍不成熟,建立高效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系统是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管理的核心,管理风险已经成为债券投资业务的基础。
一、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识别债券的主要风险形式有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债券投资市场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因此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购买力风险和操作风险,其中市场风险中的利率风险是最主要的风险。
(一)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指因利率、价格、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
外资通过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债券的规模较小,汇率变动引起的风险难以充分体现,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价格波动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利率的变动导致债券价格与收益率发生变动的风险。
大多数债券的票面利率是固定不变的,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下跌,使债券持有者遭受损失。
因此,投资者购买的债券离到期日越长,则利率变动的可能性越大,其利率风险也相对越大。
债券市场价格波动,既给债券投资业务带来了机遇,也为投资带来一定风险。
我国债券市场的产品定价偏离合理价值造成波动,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
目前市场状况下,债券的宽幅波动更多源于很多机构对于后市的预期的趋同性,债券价格出现较大波动,风险进一步集聚。
以交易为目的的的债券短期买卖中,价格波动引起的风险更为突出。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一、风险定义风险是指引起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
风险具有两大要素:损失和不确定性。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一)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有基础金融变量,如利率、汇率、股票价格、通货膨胀率等方面的变动所引起的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变化会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
(二)信用风险贷款是银行的主要活动。
贷款活动要求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作出判断。
这些判断并非总是正确的,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也可能因各种原因而下降。
银行总是面临交易对象无法履约而损失贷款的风险即信用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信用和盈利水平。
在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不足会使银行资不抵债。
(四)操作风险最重大的操作风险在于内部控制及治理机制的失效。
这种失效状态可能因失误、欺诈、未能及时作出反应而导致银行财务损失,或使银行的利益在其他方面受损失,如银行交易员、信贷员、其他工作人员越权或从事职业道德不允许的或风险过高的业务。
操作风险的其他方面包括信息技术系统的重大失效或诸如火灾和其他灾难等事件。
(五)法律风险商业银行要承受不同形式的法律风险。
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和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
同时,现有法律可能无法解决与商业银行有关的法律问题:有关某一商业银行的法庭案例可能对整个商业银行业务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从而增加该行本身乃至所有商业银行的成本,相关法律有可能发生变化。
在开拓新业务时,或交易对象的法律权力未能界定时,商业银行尤其容易受法律风险的影响。
(六)国家风险银行在进行国际信贷业务时,除一般贷款业务中产生的信用风险外,还面临着国家风险。
所谓国家风险是指与借款人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方面有关的风险。
当向外国政府或政府机构贷款时,由于这种贷款一般没有担保,国家风险便最明显。
公司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公司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交易业务风险的管理,规范公司投资交易业务,有效控制业务风险,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进入要求以及**相关规定,结合公司**等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投资交易业务的风险管理目的是: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防范体系、风险控制机制及风险监测平台,及时发现、评估、规避、处理债券投资管理业务运作中的各类风险,确保债券投资管理业务合规开展,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
第三条风险管理原则全面管理原则:投资交易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覆盖与之相关各级部门和人员,渗透到该项业务的决策、执行、控制、监督、评估、反馈等各个环节。
责权落实原则:投资交易业务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相应部门,各管理部门在职权范围内分别负责各类风险的监控、控制和报告。
相互制衡原则:科学设计投资交易业务的组织体系和经营管理流程,部门和岗位设置权责分明,前、中、后台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相互制衡、相互监督,不相容职务应当分离。
第二章风险管理基本要求第一节基本要求第四条公司从全面、统一管理风险的角度出发,对投资交易业务制定统一的风险控制指标。
投资交易业务的风险控制应贯穿于整个业务流程。
公司各相关总部应依据职责,做好相应的风险控制工作。
第五条公司开展投资交易业务,应制订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内部操作流程,建立全面量化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采用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和动态风险监控系统,对投资交易业务的风险进行识别、计量和预警与控制。
第六条公司开展投资交易业务,实行两级风险控制。
**部门对投资交易业务风险实施一级监控,**部门对相关业务风控指标实施独立再监控。
第二节风险分类第七条根据风险的来源和性质,公司投资交易业务面临的风险可以分为四类: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及操作风险。
第八条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经济政策变化、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国际经济因素的变化给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可能带来的意外损失。
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作者:潘璐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年第18期本文对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之中的风险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商业银行债券投资过程中进行风险防范的措施和对策。
经济新常态给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机遇:在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型的过程中促进了高新技术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政府简政放权的步伐和力度,提升了市场的自主性,同时经济实际增量并没有因此为放缓和缩减。
可以说经济新常态给市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过,金融市场之中也渐渐暴露出一些潜在的风险,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就是典型的一种。
一、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分析市场风险。
首先是利率风险。
在我国债券市场之中,利率风险是影响最为直接的一种风险。
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过程中,利率风险在债券市场之中的影响愈发明显。
利率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债券的定价,导致债券价格随之发生波动,因此商业银行债券投资过程中必须将利率风险的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经济运行情况、资金供需预测、社会平均利润率和通货膨胀情况是决定利率的四个关键因素,当通货膨胀预期加大、资金量充裕、社会平均利润率较高、资金供给压力增加的时候,利率会上升;相反,利率则会下降。
因而银行在不同时点购买债券的利率会有不同.债券投资自然面临利率风险。
其次是价格波动风险。
简而言之,价格波动风险是因为债券价格波动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创新品种不断涌现,投资规模和参与投资机构都呈现出几何式增长状态,活跃的债券市场导致商业银行之间的债券二级市场呈现出较大的价格波动,这虽然给商业银行债券投资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债券投资风险。
债券投资资金规模具有变动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债券价格往往与合理价值之间呈现出较大偏差,进一步加大了债券价格的波动和变动性。
价格变动风险在债券二级市场的交易之中影响较为突出。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产生在市场交易量低下或者缺乏意愿交易对象的情况下,会导致交易不能以理想价格完成,最终造成资金短缺和资金损失。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管理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管理的通知(银监办发[2009]129号)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蓄银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为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管理,防范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和市场波动带来的潜在风险,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科学制定投资指引,明确相关职责权限商业银行应在整体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框架内,按照自身业务特点、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水平,结合总体业务发展战略、管理能力、资本实力和能够承担的风险水平,合理制定债券投资指引,明确可以开展的业务、可以交易或投资的债券类型、可以采取的投资、保值及风险缓释策略和方法等,同时明确债券投资管理的组织结构、权限结构和问责机制,并根据市场变动情况适时对相关指引进行修订。
二、各职能部门要协调配合,防范风险管理疏漏商业银行应明确风险管理部门、投资经营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在债券投资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并形成书面规定,同时在各职能部门间建立有效的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以防止风险管理上的疏漏、缺失或重复。
三、实行风险分类管理,重点关注高风险投资商业银行应按照风险程度对债券投资组合进行分类管理,重点关注高风险债券。
高风险债券包括但不限于:信用评级在投资级别以下;债券结构复杂或杠杆率较高;发行人经营杠杆率过高;有关发行人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等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完整、及时。
四、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将债券资产纳入统一风险管理体系(一)商业银行应加强债券投资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充分评估债券发行人、交易对手的资信状况,将债券资产纳入全行统一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实行统一的授信管理。
(二)商业银行不应完全依赖于外部机构评级报告,应将债券投资信用评级纳入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管理体系或者建立独立的债券投资评级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信用评级管理制度,配合合格的债券投资评级工作人员,并确保评级职能的独立性。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管理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管理的通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管理的通知(银监办发[2009]129号)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蓄银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为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管理,防范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和市场波动带来的潜在风险,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科学制定投资指引,明确相关职责权限商业银行应在整体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框架内,按照自身业务特点、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水平,结合总体业务发展战略、管理能力、资本实力和能够承担的风险水平,合理制定债券投资指引,明确可以开展的业务、可以交易或投资的债券类型、可以采取的投资、保值及风险缓释策略和方法等,同时明确债券投资管理的组织结构、权限结构和问责机制,并根据市场变动情况适时对相关指引进行修订。
二、各职能部门要协调配合,防范风险管理疏漏商业银行应明确风险管理部门、投资经营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在债券投资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并形成书面规定,同时在各职能部门间建立有效的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以防止风险管理上的疏漏、缺失或重复。
三、实行风险分类管理,重点关注高风险投资商业银行应按照风险程度对债券投资组合进行分类管理,重点关注高风险债券。
高风险债券包括但不限于:信用评级在投资级别以下;债券结构复杂或杠杆率较高;发行人经营杠杆率过高;有关发行人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等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完整、及时。
四、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将债券资产纳入统一风险管理体系(一)商业银行应加强债券投资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充分评估债券发行人、交易对手的资信状况,将债券资产纳入全行统一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实行统一的授信管理。
(二)商业银行不应完全依赖于外部机构评级报告,应将债券投资信用评级纳入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管理体系或者建立独立的债券投资评级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信用评级管理制度,配合合格的债券投资评级工作人员,并确保评级职能的独立性。
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分析
项 目
债 务 工 具 非重组类债券
重 组 类 债 券 其他债券工具
普 遍 存 在 的 , 债 券 投 资 管 理 的 实 质 就 是 对 风 险 的 管 理 。 但 目 前 商 是信 用 风 险 为零 的 国债 和 政 策 性 金 融 债 券 占绝 对 优 势 ,这 类 资 产 令 银
Hale Waihona Puke 业 银 行 债 券 业 务 风 险 管 理 仍 不 成 熟 , 建 立 高 效 的 风 险 识 别 、 风 险 行 规 避 了信 用 风 险 ,但 却 必 须 承 受 由 市 场 化 利 率 波 动 带 来 的 巨大 的 利
评 估 和 风 险 处 理 系 统 是 商 业 银 行 债 券 投 资 风 险 管 理 的 核 心 , 管 理 率风 险 , 出于 对 利 率 风 险 习 惯 性 的 忽 视 和 巨 大 的 信 用 风 险 监 管 压 力 ,
风 险 已 经 成 为 债 券 投 资 业 务 的 基 础 。
不 少 银 行 加 大 债 券 投 资 而 严 格 限制 信 贷 投 向 , 因 而 出 现 利 率 风 险 替 代
权 益 工 具
2011 妊
金 额 3.9I1,633 3,402,795
397,996 110,842 4.269
占 比 (%) 99.9 86 9 10 2 2 8 0 1
2O l0 金 额 3,727,086 3,322。915 402 321 1,850 5,I82
XX银行债券交易市场风险管理细则
XX银行债券交易市场风险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债券投资业务市场风险管理,促进债券投资业务稳健发展,根据《XX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指引》和《XX 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的债券交易市场风险系指因市场价格(利率)的不利变动,使交易账户内的债券投资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第三条本细则通过限额管理避免或有损失的产生。
第二章岗位及职责第四条债券交易市场风险管理由金融市场部、风险管理部、计划财务部分工负责,紧密配合,共同实施。
第五条金融市场部负责在市场风险限额范围内落实具体的市场风险管理措施。
第六条金融市场部负责人职责(一)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对副总经理初审后的市场风险限额进行审核。
(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负责市场风险限额的初审。
第七条金融市场部风险中台职责(一)牵头提出市场风险限额申请。
(二)公布经核定审批的市场风险限额,并监控市场风险限额的执行情况。
(三)根据市场变动情况、业务需求及风控需要,提出调整市场风险限额的建议。
(四)定期向风险管理部报送债券交易市场风险信息及报告。
第八条金融市场部交易账户交易员职责(一)配合风险中台提出市场风险限额申请。
(二)在规定的市场风险限额范围内开展交易,不得超限额交易。
(三)定期向风险中台提供交易台账、交易策略及其他业务资料。
(四)负责债券评级、类型等相关系统录入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第九条风险管理部负责对金融市场部债券交易市场风险管理进行指导,监控债券投资业务市场风险限额的遵守情况和债券交易公允价值变动情况。
第十条计划财务部根据年度经营计划和战略意图,核定债券交易市场风险加权风险资产限额,由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审议确定。
第三章市场风险限额第十一条债券交易市场风险限额根据实质重要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设定,通过设定各类限额将交易账户内债券投资业务市场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第十二条债券交易市场风险限额包括:(一)市场风险加权风险资产限额。
市场风险加权风险资产限额系指经计划财务部核定后,由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审议确定的债券投资业务年度市场风险加权风险资产总额。
浅谈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
浅谈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浅谈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一: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债券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债券承销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的相关内容。
二:债券承销业务概述(1)债券承销的定义:债券承销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代理承销商,与发行人签订协议,按照约定条件承销发行人发行的债券。
(2)债券承销的目的:商业银行通过承销债券可以获得承销费用和利息收入,同时也为发行人提供了融资渠道。
(3)债券承销的流程:债券承销业务包括前期准备、募集资金、销售和结算等环节,其中每个环节都需要商业银行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三:债券承销业务的组织结构(1)承销团队: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一般由承销团队负责,包括债券承销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市场营销部门等。
(2)承销协议:商业银行与发行人签订的承销协议对于债券承销业务的开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3)合规监管:商业银行在进行债券承销业务时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四:债券承销业务的风险管理(1)市场风险:债券市场的波动性和流动性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债券承销业务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在承销债券时需要评估发行人的信用风险,以确保债券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3)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在债券承销业务中的操作环节需要进行风险管理,防范可能的操作失误。
五:债券承销业务的盈利模式(1)承销费用:商业银行作为债券承销商会根据发行规模和市场需求收取一定的承销费用。
(2)利息收入:商业银行在债券承销业务中通常会持有一定数量的债券,从而获得相应的利息收入。
六:债券承销业务的市场发展趋势(1)创新产品:商业银行在债券承销业务中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2)跨境承销:商业银行在债券承销业务中逐渐开展跨境业务,拓宽业务发展的空间。
(3)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在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不断提升效率和服务质量。
浅谈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的风险防范
浅谈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的风险防范作者:郑威张利鹏来源:《南方企业家》2018年第11期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一种非现金交易的方式在年轻人消费群体中受到追棒,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网上支付,透过微支付,更多的是绑定可预支付的信用卡消费功能,其业务也随之兴起。
正如高校大学生信用卡群体与日俱增,成为银行信用卡业务关注的一股新生力量。
因此,许多银行纷纷开辟了校园大学生信用卡业务,由于大学生对信用消费意识的簿弱,且大学生尚未就业,偿还能力不强,容易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衍生出许多风险问题。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风险管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
关键词:风险管理;信用卡消费;防范对策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的概念及范畴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主要存在企业债、公司债以及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三类企业债券。
企业债和公司债主要在交易所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工具则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
当前商业银行能作为承销商的是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因此,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主要是指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工具的承销业务。
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的基本特点一是债券承销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作为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并收取一定的中间业务收入。
二是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承销的债种是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债务融资工具的主要包括以下特点:1.发行主体为非金融企业,即主营业务不为金融业务的企业;2.发行场所是银行间债券市场;3.发行品种主要为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永续中期票据、资产支持票据等各类债务融资工具;4.债务融资工具受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监管,依据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颁布的债务融资工具相关制度办法操作和管理。
三是债券承销业务中商业银行主要承担的是承销义务。
在商业银行不投资认购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不承担发行人不能按期偿付的信用风险,但会给商业银行的债券承销业务带来声誉影响。
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的风险分析信用风险债券发行最直接的风险是发行人到期不能偿付本息。
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分析一、引言在现代金融市场中,债券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类经济主体中。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投资是其运营活动中的重要一环。
然而,债券投资并非没有风险,商业银行在进行债券投资时需要对风险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获得合理的回报。
二、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定义和特点商业银行债券投资是指商业银行购买各类债券产品的行为。
债券是一种具有固定利率和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其特点是本金和利息的支付主体承诺具有信用风险,而商业银行作为投资者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三、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的分析1.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债券投资风险之一。
债券的发行主体可能无法按时兑付本金和利息,导致商业银行的投资损失。
因此,在进行债券投资前,商业银行需要对债券的发行主体进行全面的信用评级和分析,选择信用风险较低的债券。
2. 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另一个重要风险。
市场利率的变动会对债券的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从而对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产生影响。
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下降,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是资本损失;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商业银行持有的债券可能无法获得合理的利率回报。
商业银行需要在债券投资时对市场利率的变动进行充分的分析和预测,以降低利率风险的影响。
3.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在债券投资中面临的风险之一。
债券的流动性指的是债券在二级市场上的买卖能力。
商业银行若需要提前变现债券,可能会面临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导致债券价格下降或无法变现。
因此,商业银行在进行债券投资时需要充分考虑债券的流动性,确保能够满足自身的变现需求。
四、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管理为了降低债券投资风险,商业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1. 多元化投资组合商业银行应该将投资资金分散配置到不同的债券品种和发行主体上,避免过多集中于某一种类别的债券,以降低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债券业务风险管理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的发展是建立有效利率体系、合理的投融资秩序、开展金融创新的基础。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发展速度仍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各种制约债券市场发展的弊病依然存在。
近年来,在管理部门的推动下,我国债券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债券市场融资规模、参与主体和产品结构逐渐丰富。
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债券市场仍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一个“短板“,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融入国际市场已经是大势所趋。
在银行间债市中,信用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并降低宏观经济对银行体系的依赖,但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管理和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为加强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管理,银监会于2009年3月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科学制订投资指引,明确相关职责权限,对债券实行风险分类管理,重点关注高风险债券,并对债券投资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流动性管理等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
但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债券业务风险管理仍不成熟,相关制度尚未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内部和外部均存在许多需要关注的新动向和亟需解决的老问题。
信用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近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取得了高速发展,发行次数和托管量增速均超过同期利率产品。
截至2012年11月末,共发行1022支,较上年同期增加5.69%,发行量总计1.88万亿元。
其中,截至2012年11月末,企业债共发行414支,发行量总计0.57万亿元;短期融资券共发行2支,发行量总计0.04万亿元;中期票据共发行510支,发行量总计0.79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中债数据-统计报表)。
截至2012年11月末,银行间市场信用债券托管量达到6.24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9.1%,其中,企业债托管量达到2.22万亿元,同比增长17.3%;中期票据托管量达到2.45万亿元,同比增长26.2% 。
商业银行负债端的市场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负债端的市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之一,负责接受存款、发放贷款等业务活动。
在经营过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市场的各种风险,其中市场风险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
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外汇风险、资产价格波动风险等。
为了有效管理市场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在负债端采取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利率风险管理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负债端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由于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过程中利率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当市场利率发生波动时,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会受到影响。
为了有效管理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利率对冲: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利率互换、利率期货等金融工具进行利率上下行的对冲。
通过参与金融市场利率衍生品交易,商业银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利率风险的影响。
2. 负债管理: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负债结构,通过发行浮动利率债券来降低利率风险。
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存款期限结构,使负债端的利率匹配债务到期结构,减少利率风险的波动。
二、外汇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在跨国经营中,经常会面临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波动所导致的风险,可能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造成较大的影响。
为了管理外汇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外汇衍生品交易: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进行外汇期货、外汇远期合约等衍生品交易,锁定或对冲外汇风险。
通过与客户签订远期合约或者购买期权等方式,商业银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汇率变动的影响。
2. 外汇资产多样化: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增加外汇资产的多样化,降低外汇风险。
例如,将资金投资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债券、股票等金融产品,分散外汇风险。
三、资产价格波动风险管理资产价格波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负债端因为资产价格波动而导致的风险。
在金融市场中,股票、债券、外汇等资产价格的波动可能对商业银行的偿付能力和盈利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管理资产价格波动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多元化投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将资金投向不同的资产类别和行业,从而分散风险。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策略及方法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策略及方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运营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和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流动性风险也日益增加。
本文将介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和方法,以及如何实施这些策略和方法来降低流动性风险。
一、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1、保持充足的流动性缓冲商业银行应该保持一定数量的流动性缓冲,以应对突发资金需求。
这个缓冲可以是银行持有的现金、国债或优质债券等高流动性资产。
当市场资金紧张时,这些资产可以迅速变现,帮助银行满足流动性需求。
2、实行资金来源和运用多元化多元化是降低流动性风险的关键策略。
银行应该通过多元化投资和融资来分散风险,避免集中投资或融资。
例如,银行可以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期限的资产,以及通过发行不同种类的债券和从不同金融机构借款来筹集资金。
3、做好期限匹配管理期限匹配管理是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核心。
银行应该确保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匹配,避免资产和负债之间的期限错配。
银行应根据业务规模和结构,合理安排各类资产的期限和还款方式,使得资产和负债的到期日相匹配,降低流动性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1、资金头寸管理资金头寸管理是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核心工具。
银行应根据不同业务部门、不同资金来源和不同资产运用的需求,制定详细的资金头寸计划,实时监测资金头寸情况,及时调整资金头寸,确保资金头寸的合理平衡。
2、流动性压力测试流动性压力测试是评估银行在各种不利情况下的流动性风险。
测试应该包括对银行持有的各类资产、负债及交易对手的风险评估,以及在不同压力情况下的流动性风险状况。
根据测试结果,银行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3、流动性指标监测商业银行应该建立一系列流动性指标,如贷存比、流动比、现金比等,对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动态分析,银行可以及时了解自身流动性风险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实施商业银行应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整体战略规划,明确管理目标和原则,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制度,并由专门的团队负责实施。
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全面风险管理探讨
时代金融34时代金融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全面风险管理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也逐渐趋于稳定。
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向各企业提供商业贷款、金融产品等满足企业的资金发展需求,并为企业提供发展机遇。
但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风险,加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特殊时期,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市场业务需要采取全面风险管理措施,以应对可能产生的风险。
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业务所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市场业务 全面风险管理● 马春花一、引言互联网金融创新加速了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的改革创新,提出了商业银行运营和管理的新要求,特别是对风险管理的新要求。
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创新非常需要风险管理和控制理念和方法,传统风险管理和控制模式已不再具有竞争力。
不管是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经验、教训或监管的趋势,商业银行要想将金融业务作为重要的转型和发展手段,就要充分认识金融业务的特性,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1]。
运营管理的风险主要是基于监管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区域风险管理模式,但是对新问题和新风险的理解仍旧不足,缺少理论支持,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相对落后。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及其他部门为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和企业推出优惠政策,不处理逾期行为。
但是在区域条件方面,银行应积极跟踪疫情变化并分析管辖区内银行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对于疫情重点区域的企业银行应采用风险预防和控制,在授信过程中应避免短期产品结构不均衡和商业变动。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一)经营风险第一,金融市场具有多种多样的业务领域,各个领域有不同的业务特点、盈利模式、参与者、市场深度等。
在开展金融市场业务前,必须要掌握和了解产品与市场情况,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否则将带来无法预测的损失。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管理与防范措施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管理与防范措施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承担了为个人、企业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流动和信贷服务的任务。
然而,在执行这些任务时,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各种风险。
这些风险种类繁多,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经营风险等等。
商业银行需要制定管理和防范措施,以避免或最小化这些风险的损失。
1.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
该体系应该包括风险管理策略、制度、流程、工具和人员等。
风险管理策略需要根据银行的经营理念、规模和发展阶段制定。
制度应该包括各种政策、规定和标准,确保各项业务在合规、透明和可控的范围内运营。
流程应该设计清晰、有效,能够保证各种风险得到及时发现和控制。
工具是指各种模型、软件、系统和设备等,用于分析、评估和监控各类风险。
人员则是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需要拥有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运用各种工具和技术。
2. 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主要业务之一是信贷业务,因此信贷风险一直是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财务状况、行业背景和担保情况等因素,对授信额度和利率等进行评估和定价。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贷前调查、贷后管理和风险分类制度。
贷前调查要求了解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和信用状况,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银行凭证和现场调查等。
贷后管理则需要对借款人的资金运用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监控和管理,定期进行贷后检查,以及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风险分类制度包括坏账、次级、可疑和关注等级别,根据贷款违约风险的大小进行分类,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市场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风险。
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中持有各种证券、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外汇等金融产品,面临着市场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为了避免这些风险带来的损失,银行需要建立市场风险管理制度,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风险防范。
其中包括监测市场变化、制定交易和翻仓限额、定期进行市场风险评估、加强对投资组合的跟踪和管理、优化资产和负债结构,以及建立和完善市场风险预警机制等。
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管理
银行间市场(外汇交易暨同业拆借中心)
市场
交易所市场(上交所/深交所)
监管
中期票据、短融、超 短融、ABN、非公开
债务融资工具
交易
商协
会
政金债、同业存单、 央票、信贷ABS、金
融债
人民 银行
信贷ABS、金融债
银保 监会
企业债、项目收益债
国债、地方债、政府 支持机构债
发改 委
财政 部
公司债、企业ABS
证监 会
从银行内部业务看,参与的部门也逐步增加:
银行司 库
金融市 场部
理财业 务部门
同业业 务部门
私人银 行部
6
二、债券投资与银行传统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差异
与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相比,债券投资有诸多的差异,要求银行必 须在债券投资的风险管理方面转变观念,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完善。
债券投资与传统信贷业务的差异主要与其标准化的特点密切相关。
性,在银行需要满足流动 性要求时难以进行快速的
一般无结构发行人按
债券组合在资产负债和流
ABS需关注基础资产组合
债
照贷后管理的标准进行投
如出现风险,通过投资者
动性管理中的地位则日益
的信用质量、分散度等结
券
后管理,主要依靠财务报
大会表决的方式维护权益, 重要,是商业银行进行资
1.合同谈判方式不同
2.合同条款不同
3.合同履行方式不同
4.资金结算方式不同
由银行作为债权人与借款
一般是受托支付,即直接
贷
人一对一谈判。贷款条款
多会要求借款人提供抵质
在签署合同后,贷款利率
支付给资金的最终接受方,
款
可以具体商讨,谈判时间
商业银行债券业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债券业务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债券业务风险管理一、引言商业银行债券业务是银行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客户提供债券发行、承销和交易等服务。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和监管要求的加强,商业银行在债券业务中面临着各种风险。
因此,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确保银行债券业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二、市场风险管理1.市场风险的定义与类型a.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资产价值损失的风险。
b.市场风险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股票市场风险等。
2.市场风险的测量和监测a.应建立市场风险测量模型,如价值敏感性和风险价值模型等。
b.需要对市场风险进行监测和报告,并设立市场风险限额。
3.市场风险对策a.适当搭建资产组合,通过多样化投资分散市场风险。
b.采取对冲交易来减少市场风险的影响。
三、信用风险管理1.信用风险的定义与类型a.信用风险是指因债券发行方或交易对手无法履约而导致的损失。
b.信用风险分为违约风险和评级风险等。
2.信用风险的评估和控制a.应对债券发行方进行信用评级,并根据评级结果限制业务的规模和风险敞口。
b.需要建立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并设立信用限额。
3.信用风险对策a.建立有效的追偿机制,确保在债券违约时能及时追回损失。
b.与多个可靠的交易对手合作,降低信用风险集中度。
四、流动性风险管理1.流动性风险的定义与类型a.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银行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债券业务的需求而导致的风险。
b.流动性风险分为资金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等。
2.流动性风险的测量和监测a.应建立流动性风险测量模型,如现金流量压力测试等。
b.需要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监测和报告,并设立流动性风险限额。
3.流动性风险对策a.建立充足的流动性储备,确保能够满足债券业务的资金需求。
b.关注市场流动性风险,灵活调整资产结构和融资渠道。
五、操作风险管理1.操作风险的定义与类型a.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操作失误、系统故障或人为失误等原因导致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的发展是建立有效利率体系、合理的投融资秩序、开展金融创新的基础。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发展速度仍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各种制约债券市场发展的弊病依然存在。
近年来,在管理部门的推动下,我国债券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债券市场融资规模、参与主体和产品结构逐渐丰富。
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债券市场仍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一个“短板“,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融入国际市场已经是大势所趋。
在银行间债市中,信用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并降低宏观经济对银行体系的依赖,但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管理和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为加强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管理,银监会于2009年3月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科学制订投资指引,明确相关职责权限,对债券实行风险分类管理,重点关注高风险债券,并对债券投资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流动性管理等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
但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债券业务风险管理仍不成熟,相关制度尚未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内部和外部均存在许多需要关注的新动向和亟需解决的老问题。
信用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近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取得了高速发展,发行次数和托管量增速均超过同期利率产品。
截至2012年11月末,共发行1022支,较上年同期增加5.69%,发行量总计1.88万亿元。
其中,截至2012年11月末,企业债共发行414支,发行量总计0.57万亿元;短期融资券共发行2支,发行量总计0.04万亿元;中期票据共发行510支,发行量总计0.79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中债数据-统计报表)。
截至2012年11月末,银行间市场信用债券托管量达到6.24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9.1%,其中,企业债托管量达到2.22万亿元,同比增长17.3%;中期票据托管量达到2.45万亿元,同比增长26.2% 。
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作为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者,商业银行债券业务规模也在近几年取得高速增长。
截至2012年11月底,商业银行信用债券托管量为2.32万亿元;全国性商业银行信用债券托管量约占全部商业银行信用债券托管量的73.4%,城市商业银行约占18.0%,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合作银行约占6.9%,外资银行约占1.6%。
目前,部分大型商业银行债券资产规模已达到其自身总资产规模的20%~30%。
银行内部债券交易风险管理的问题加强债券业务资负管理。
中国债券市场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开始至今,经历了曲折的探索阶段和快速的发展阶段。
早期,商业银行债券业务主要以利率产品(国债、央票、政策性金融债等)为主,且针对单一利率风险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也较为被动。
应提倡对债券头寸实行积极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ALM),即预判式ALM模式。
期限不匹配是商业银行经营中的常态,预判式资产负债管理就是在科学预测债券价格的基础上,通过债券价格场景、业务策略、投资策略、对冲策略等的组合模拟分析,在总体市场风险容忍度的控制范围内,有效利用期限错配来获取收益。
债券交易在银行内部的从属地位。
目前,信用债券的交易和投资是商业银行资金业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交易业务所占份额较小,主要为满足做市要求。
相对而言,投资业务的占比及重要性更高。
但相对于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债券投资业务长期以来处于从属或附属地位,独立性较差,往往受制于银行的资金流动性管理。
商业银行多数情况下被动地利用银行剩余资金进行投资,而并未将其上升到资产负债管理的高度加以管理,债券投资规模的“被动核定”与“随意调整”严重制约了投资时机的把握和投资收益的优化。
同时,商业银行信用债券交易、投资业务与承销和公司信贷业务之间也缺乏有效的防火墙制度,如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部门为维护和拓展客户关系,往往迫使债券业务部门非经独立自主决策而承销,或投资于某些发行主体所发行的信用债券。
缺乏健全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目前,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风险管理往往还沿袭着利率产品的管理方式,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尚不完善,部分银行在管理政策上有所欠缺,甚至存在真空地带。
其中,部分银行尚未针对债券业务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独立的决策流程和授权机制、以及与之配套的债券投资政策、债券投资管理办法、年度投资指引、债券投资经营授权管理办法、债券投资分类管理办法等风险管理政策,缺少对资金规模、资金成本、久期、债券的会计分类比例、财务预算、可投资产品的范围、期限、风险限额、集中度及资本等有关指标的规定和管理。
目前阶段,提高债券做市商的风险控制水平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将投资类债券和交易类债券分别设立账户,分别核算;第二,市场中介机构向银行间市场成员提供获取交易数据的便利,以方便市场成员对自有债券市场风险的实时评估;第三,建立相对独立的风险控制机构和风险管理人员,对风险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报告。
结构失衡的债券市场存在“结构性违约风险”。
商业银行债券业务与信贷业务同样具有信用风险,贷款和债券只是发行人债务的两种表现形式,但由于早期债券都由银行担保,而自短融开始的无担保债券,在国内的市场环境下也未出现过实质意义上的违约事件,所以债券违约的风险往往被大范围的忽略。
这种对于风险淡薄、麻痹乃至回避的认识,可能在风险事件一旦发生时,放大“违约相关”(Default Correlation)和“违约传染”(Default Contagion)的风险,而造成较严重的后果。
尽管面临风险,但现实中的债券交易操作却几乎毫无例外的无视这种风险。
例如,根据会计要求,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有客观证据表明发生减值时,才能对其计提减值准备。
由于近几年我国银行间市场信用债券未出现过违约情况,商业银行普遍未对信用债券计提减值准备。
相对于贷款业务,同一信用主体的不同债务形式未得到同等处理。
再如,2010年以来,银监会为防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对涉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梳理和清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发行信用债券(包括地方城投债等)的融资却未在计量之中。
目前,城投债券发行管理很不规范,标准十分宽松,相对于信贷渠道融资更为简便。
2011年和2012年,城投债券的发行量都是有增无减。
做市商制度也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做市商制度未完全发挥出活跃市场、提高价格发现的作用,因为它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
其一,做市商的权利和义务不太平等:做市商在不享受政策优惠的情况下承担真实连续的报价义务,不可避免影响它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二,盈利驱动不足:如果有较强的盈利驱动,做市商报价价差将越来越窄,成交增多,盈利增多,反过来促使做市商提供更多报价,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其三,做市商评价指标没有真实反映报价水平:在当前的评级指标体系下,只要针对考核指标有针对性的报价,就可能成为优秀做市商,导致优秀的做市商可能并不优秀,虽然报价很窄,但成交很少。
银行债券业务的人才投入不足。
银行内部对债券业务后续管理不够重视,扭曲的激励机制和权责利错配更导致债券业务后续管理缺乏人力资源,难以进行。
例如,信用风险管理部门仅重视贷后管理;公司业务部门有动机开拓发展债券业务,而无意愿对其进行后续管理;债券业务部门即使希望对发行人进行后续跟踪,但缺乏人员配备和市场信息,难以将后续管理落到实处。
债券产品,以及最近又重新启动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涉及到担保和信用增级的有效性分析,而银行根本没有相关人员负责此类信息的有效性评估,只能采取默认的态度。
债券风险管控的会计制度需要改进。
盯市(Mark-to-Market)的会计制度往往不能适应债券市场的风险控制特征,而且大多数银行的估值本身就不够及时。
目前,商业银行债券业务重点关注利息收入,而缺乏对债券估值的重视,部分银行未建立债券投资估值管理办法以及相应的投资估值波动触发机制,估值频率也相对较低。
况且,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以会计制度和企业财务报表为基础的,盯市制度虽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操纵估值结果、虚增企业利润、复杂模型难以计量等一系列弊端盯市原则对于交易账户的业绩评估是必须实施的,但对于投资型机构,特别是对实施免疫策略的机构,采取盯市原则是否科学合理就颇值得商榷了。
因此,建议尽快实施会计两分类制度,尽可能避免因债券估值波动大幅影响投资机构财务报表的情况。
商业银行债券风险管理的外部问题债券市场的割裂监管流通环节上的割裂。
长期以来,信用债券市场在发行和流通环节上的监督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如表1所示),信用债券发行的准入、发行方式(审批制和注册制)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缺乏一致性,同一发行人在发行不同债券时评级结果和利率水平不同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种多头监管人为地导致市场的割裂,各债券发行市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业务竞争关系,各市场管理部门有推动其所管理的市场在业务上取得发展和扩张的动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债券购买行为的行政化。
2010年下半年,证监会、发改委都表示要出台加快债券发行审批效率的举措,降低信用债券发行门槛;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为交易商协会)在将中期票据期限从3~5年期和7年期延长到10年期之后,于2010年底推出了超级短期融资,即超短期融资券(Super & Short-term Commercial Paper,SCP),指具有法人资格、信用评级较高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期限在7天到270天(九个月)的短期融资券。
2011年推出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私募债券。
超级短期融资券和私募债券的发行条件都突破了《证券法》中“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末净资产额40%”的规定,且发行人信息披露要求较为宽松。
债券市场流通的割裂。
长期以来,债券与债券市场的缺陷使债券投资价值降低, 迫使债券投资以指令性计划硬性摊派。
作为商业银行投资对象的债券,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充分的流动性, 而这恰恰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持有的债券所缺乏的。
政策性金融债券只有一级发行市场, 而无二级流通市场; 国债虽有二级市场,但国家出于防止金融秩序混乱的考虑, 又以明文限制国有商业银行进入该市场。
如此一来,债券投资价值在银行投资者眼中大打折扣, 发行过程中明里暗里的硬性摊派就成为不可避,致使债券投资这种纯粹的经济行为扭曲为行政任务。
这种外部投资行为的行政化,借助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行政化管理的惯性,导致了目前银行内部层层分解指标,层层划拨资金的债券投资管理方式。
资金归划使用方式的割裂。
在债券投资这项具体的经营活动中,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管理思想上片面强调“资金统一计划”,在管理手段上简单沿袭“指标分解落实”,以致债券投资的决策权力、出资责任、效益承担在上下级行之间相互割裂, 相互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