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作文之审题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如果审题立意

一、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由于分类的标准、方法不

同,命题材料的不同,我们也应从不同的角度把握材料的中心。如果内容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我们在审题中最要注意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列举的现象中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

例: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概括出最佳观点。

例: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君子兰、郁金香等花虽不很香,但显得华贵奇异地;玫瑰花色彩缤纷,美艳动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

有人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则带刺。

审题分析:本则材料围绕着一个内容,但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列举现象;第二段以“有人说”的形式对文进行总结概括。综合整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第二段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最佳观点,即“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

二、把握隐含信息,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材料。许

多人对显性信息能注意,而对隐含信息却容易疏漏。例:父亲和儿子走在雪地里,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我们来比赛,看谁在雪地上跑出的线最直。”儿子听了就很小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先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父亲走的路比较直,

却令他吃惊。原来父亲明白要走成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是注视着前方的目标。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走一条直线。

审题分析:在材料中“脚”、“大树”都是隐喻。“脚”可以是具体的一件事,是眼前的得失…….“大树”可以看作是人生或阶段的方向、目标等。在我们一生中,我们有时得小心注意自己的脚下,但更多时候,要知道自己往哪里去。

三、推敲词句,找出材料的突破口,即抓住材料中能

够揭示内容的

关键句反复推敲。这些词句是材料中的“眼”。例:科学家罗素的故事

半个多世纪前,英国著名的数学家罗素曾经给他的学生出过“1+1=”这样一道题。题目写在黑板上,济济一堂的高材生竟然面面相觑,没有一人作答。罗素见状,轻轻巧巧的在后面写上了2,并且说“1+1=2,这是真理,在真理面前我们有什么犹豫和顾忌的呢?”

审题分析:科学家罗素的话是值得推敲的关键。“面对真理,我们有什么犹豫和顾忌的呢”概括成一个观点就是:要勇于坚持真理。当然如果从高材生的角度出发,分析一下“面面相觑”的原因,也可以得出另一个观点:先入为主往往影响人的判断力。

四、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挖掘本质。

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首先要对材料有深刻的理解。例:2002年发生在北京动物园的一起“人伤熊”事件曾激

起了人们的愤怒和思考,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刘海洋用硫酸伤害了五只狗熊和棕熊,他说:“我觉得好奇,因为总是兑在饮料里,看它能不能辨别出里面有东西。”

请就这则材料进行分析,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审题分析: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人的公德、修养问题。这样写,当然可以,但只停留在材料表面就不会深刻,当然也难有新意。往深层次看,刘海洋是有知识的“文化人”,应该必得这些起码的常识,由此看来,“有文化”不等于“有公德修养”,这就牵扯到才与德的关系:知识不等于德操。这样论述,就避免了人云亦云。

五、求异法,如果几项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

那么在审题时,首先,就应该找出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立意成文。

例:下面这则材料反映出两种对立的观点,请找出其关联点,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早: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一个人都节约一根火柴的钱给我,那我就成了百万富翁了。

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人作出一根火柴的贡献,那我一生就很有价值了。

审题分析:这两种人的观点是对立的,进一步分析,是两种不同价值观的问题。所以,两者的“联点”就是人生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是奉献还是索取。

课堂立意练习:

1、根据下面先哲的话自选角度,联系生活实际,自拟题目,提炼观点,写出文章的详细提纲。

一位先哲说过:使我们疲惫的往往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我们要随时倒掉鞋里的每一粒沙子。

2、根据下面一则寓言,自选角度,联系生活实际,自拟题目,提炼观点,写出文章详细提纲。

蝴蝶和蜻蜓忙着游玩和捉虫子,撞到蛛网上去了。它们挣扎了很久,被蛛网越捆越紧,再也动弹不得。

蝴蝶叹气说:都怪讨厌的风,使我无法看清蛛网。

蜻蜓说:都怪那炫目的阳光,使我无法看清蛛网。

蜘蛛却说:我这里的食物,都是自己送上来的。你们也一样,因此,要怪只能怪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