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虚实手法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古诗词中虚实手法详解辨析
2023高中语文备考-古诗词中虚实手法详解辨析对虚实手法的鉴赏,是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中的一个难点。
这一方面是因为它在古典诗词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另一方面学生对这一考点没有系统的认识。
那么,古典诗词中的虚实手法如何辨认呢?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什么是“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实结合是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
古诗的“虚”,指未来的、已逝的、抽象的、主观的、对方的;“实”指的是眼见的、具体的、已知的、客观的、当前的。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现实为实,梦幻为虚。
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有何作用?丰富诗歌内容,拓展诗歌意境,突出诗歌主题(作者情感)虚实结合手法如何分析?解题思路: 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然后分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丰富了诗歌内容,拓展了诗歌意境,突出了诗歌怎样主题(或作者怎样情感)】。
下面就来说说古诗词常见的虚实手法。
一、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作者把已逝之景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内心的情怀。
【例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写的赤壁之景与自身状况为实写,追忆周瑜当年赤壁之战的英姿是虚写,虚实对比中表达了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感慨。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
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巷口繁华富庶、热闹非凡,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
虚实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的“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虚实结合手法赏析
虚实结合手法赏析
虚实结合是中国文学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它将现实与想象、具体与抽象、已知与未知、主观与客观等元素巧妙地结合起来,以产生深远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效果。
在诗歌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以用来营造特定的意境和表达情感。
例如,在柳永的《雨霖铃》中,上片描述的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而下片则是对别后生活的设想,这是虚写。
通过这种方式,诗人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此外,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人运用了“己方为实,对方为虚”的写法。
诗中说自己思念家乡和亲人,却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说对方如何思念自己。
这种写法比单方面表达自己的思念更加委婉,情感更加深沉和真挚,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虚实结合的手法在文学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深远的艺术效果。
它不仅可以帮助诗人和作家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诗句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诗句
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
“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比较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4.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5.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10.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11.露从今夜白,月是绞乡明。
12.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13.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古诗词虚实结合中“虚”的判断标志
古诗词虚实结合中“虚”的判断标志中国古诗词的艺术规律却是一门纵贯数千年,横涉千万家的博大精深的学问。
诗词中重要的写作手法---虚实结合尤其使用得广泛且不易被学诗者把握,这里就浅谈一下“虚实结合”手法中“虚”的判断标志。
一、表示假设----纵使、纵有、应、须、遥知等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道“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把现实和梦幻混合起来。
“纵使相逢”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应不识”的“应”把其中的无奈、悲痛表现了出来,而这种设想的标志“纵使”和“应”就是下面梦境(虚)开始的标志。
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写诗人此时的孤寂,是实;后两句中通过“想得”和“应”两词描绘了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讨论着自己这个远行的人,以此来表现“思家”。
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写我和家人听闻蜀中大地收复蓟北后,想象着要“放歌”“纵酒”来共庆失土的收复,还要与年少的儿女作伴一起回故乡,结束自己流离失所的生活。
所有这些都是诗人回家的畅想,事实还没发生,或者还没来得及发生,而所有这些景象都是从“须”这个字引发出来的。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实写“山舞银蛇,远驰蜡型”,后面用“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一个“须”字引发了下面的联想,是虚写的标志。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阳节奇登高,插茱萸是作者遥想之事,此处的“遥知”便是下面“虚”景的标志。
初高中语文教材中,借助假设设想,寄托绵绵情思的有很多篇,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等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二、表示比喻------如、似、像等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提到“比兴是虚句活句,赋是实句”认为有比兴实句可以变为虚句或活句,无比兴虚句则变为死句。
虚实结合的诗词
虚实结合的诗词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以下是一些虚实结合的诗词:
1.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中,前两联虚写仙人乘黄鹤归去的传说,后两联实写登楼所见的景象,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诗中,前两联实写诗人年老体弱、孤独多病的现状,后两联虚写自己梦中骑马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的情景,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3.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中,前两联实写诗人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后两联虚写将来与妻子共剪烛花、谈论巴山夜雨的情景,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虚实结合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既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也是高考古诗鉴赏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之一。
诗词的虚实结合写法变化多端。
一、虚写与实写的类型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主要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从表现手法上看,“虚”就是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包括人物的心理、抽象议论、景中之情等。
从描写内容上看,“虚”就是指亲历的场景、历史场景、梦中场景和设想的未来场景。
1.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已逝之景主要指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
作者把这些景物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
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上片中“春花秋月”、春风(东风)拂槛、明月照楼等都是词人眼前所见之美好景色。
下片中的“雕栏玉砌”“朱颜”是词人对故国的追思,“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宫中的红粉佳人也已迟暮。
这些都是虚写之景。
诗人竭力将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进行对比,在虚实对比中突出国亡家破、物是人非的无限悲愁悔恨。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上片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具体景物描写是实写。
下片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描绘了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形象,“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火烧赤壁这一史实,这都是对赤壁之战中人物、事件和场景的想象还原,是对历史事件的虚写。
词人怀古伤己,借对英雄人物周瑜的仰慕,抒发了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诗词中的虚实结合解析
诗词中的虚实结合解析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的虚实结合一直是其独特魅力的源泉。
虚实结合所呈现的是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精妙的艺术构思。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诗词中虚实结合的解析。
诗词中的虚实结合体现在诗人对于现实事物的处理方式上。
诗人以虚幻、抽象的语言为诗歌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静夜思》中,李白以“床前明月光”开篇,虚实的对照营造出了诗人的心情以及环境的静谧。
虽然这只是虚构出的一幅画面,但却道出了人们对于月亮的思念之情和夜晚的宁静之感。
虚实结合更多地表现在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诠释上。
在《登鹳雀楼》中,王之涣以丰富的比喻和描绘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他借鹳雀楼的高度将自己的意境推向极致,通过楼高处的视角表达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虽然这样的虚幻描绘并不在现实中存在,但却更加准确地将诗人的情感抒发出来。
虚实结合还体现在诗词中对于美的追求上。
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八月湖水涨,涨则能洗凉汗;惟有杨枝甚瘦,说不尽凉心安。
”虽然这个场景是杜牧虚构的,但通过诗人对凉爽的渴望的描绘,令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错觉,并感受到了夜晚的宜人与凉爽。
虚实结合在诗词中有时候也可以体现为现实事物和感悟的融合。
宋代陆游的《秋夕》以“银烛秋光冷画屏”开篇,在描述花草的美景时,融入对人生的思考:“共君今夜意,不是人间富贵人”。
虽然这些词句所描绘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景象,但通过诗人的感悟和审美,给读者带来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总的来说,诗词中的虚实结合是诗人高度艺术创作的结果,使诗词不再局限于描述现实,而是展现了更丰富、抽象和深远的内涵。
通过虚实结合,诗人能够以独特的语言和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审美和哲学思考。
虽然其中的虚幻之处可能与现实有所脱离,但正是这种虚幻让诗词更富有诗意,更加深入人心。
深入挖掘诗词中的虚实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境界。
高中语文虚实结合的诗句
高中语文虚实结合的诗句以《雨霖铃》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以《虞美人》为例: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句,写愁绪。
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又如《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
这是化实为虚。
三、虚实结合在古诗中的作用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前两联写实。
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意味着盘踞八年的“安史之乱”老巢被摧毁,杜甫禁不住“涕泪满衣裳”!这是悲极而喜而又喜极而悲!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收蓟北、涕泪满衣裳、却看、漫卷诗书”都是突然之间“喜欲狂”的生活真实!后两联写虚。
我们“放歌”、“纵酒”欢庆胜利,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返老还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
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古诗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古诗诗人经常用虚拟的境界反衬现实,以虚像显实景。
作者通过这种手法可以设想未来的环境,回忆已逝的境遇,还可以方便联想,拓展诗文描述的空间。
比如李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是实写,而“疑是银河落九天”则是虚写。
再如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是亲友所问,而“何当共剪西窗烛”则是诗人设想的情景。
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以烘托氛围,较好地表达诗人的强烈情感,同时通过对比突出主旨。
比如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就是实写,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却是虚写,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可感知。
再如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更是虚实结合,令人遐想无限。
下面精选十首虚实结合的古诗词,大家可以继续补充。
1、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
2、水口行舟宋代: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赏析: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但风浪总归会平息,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
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这是虚写。
3、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第一句是写实,白日是太阳的意思,不能分开理解。
第二句是虚写,在鹳雀楼上能看到黄河流淌,却不可能看到黄河的入海口。
虚实结合,也让整首诗有了想象的空间。
4、雨霖铃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赏析:上阙中的长亭、都门、兰舟等是实景,“暮霭沉沉楚天阔”是虚写。
而下阙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是虚写,这是作者的想象,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
古诗虚实结合
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是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通过实景与虚景的相互映衬,增强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
实景是指诗人所看到的真实景象,而虚景则是诗人通过想象、回忆等手法创造出来的景象。
在古诗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常常用于表达诗人的情感、思想或对人生的感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前两句实写月光洒在床前的景象,后两句则通过虚写明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再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两句实写秋风萧瑟、猿声哀鸣、沙洲白鸟飞回的景象,后两句则通过虚写落叶萧萧、长江滚滚,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总之,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是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通过实景与虚景的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
怎样赏析古代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
句简要分析。 答案 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
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
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
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
•共同进步!
怎样赏析古代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 一、定义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
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二、作用 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 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
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三、诗词中虚实结合常见的几种形式
1.借助想像虚拟意境 想象是虚写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却又 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能扩大诗词的容量。 如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
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诗人以浪漫的想
象结合优美的传说,把黄河的汹涌澎湃写得更具体,生动,形 象。 再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 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
幌,双照泪痕干。”通过想像远在鄜州的妻子思念自己来增强
思乡之情。
2.借助修辞化虚为实
诗词中当一些抽象的内容难以表达的时候,诗人常常不是
空洞地抒情,而是借助修辞,特别是比喻手法化虚为实,使表 达的情感易于捕捉。 有人评论: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将“愁”变成水,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 尽,许多愁”将“愁”变成随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的“只恐 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
古典诗词中的“虚”与“实”
二、总结梳理:
A.(愁、恨等)情感为虚,
(春水、春草等)景物为实。 (“化虚为实”,“化抽象为 具体”)B.设想、联想、想象、 梦境、回忆为虚,终极情感为 实。(3、4、5以虚写实;6、 7虚实结合)
三、能力提升: 1.“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
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 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 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欧阳修· 《踏莎行》) 请从虚实的角度分析这首词。
藉含蓄,情深意远。
2.“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 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 《送魏二》)(2010年江苏卷)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 首诗。
答案展示:
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
飘香,江风骤雨的情景。后两句虚 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 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 与愁苦的境况,虚实相生,烘托出 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悲凉的氛围, 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古代诗词里的“虚”与“实”
一、知识回顾:(其中
“虚”“实”)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南唐· 李煜《虞美 人》)2.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 远还生。(南唐· 李煜《清平 乐》 )
3.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
看青山。(黄庭坚《雨中登岳 阳楼望君山》) 4.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 看春生。(陈与义《除夜二 首》)
答案展示:
比作无尽的春水,化虚为实 (或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 动的表现了游子对妻子的思念 之情。
B.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
“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 “行人”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 念“行人”的愁苦情景,实际仍 写自己的愁思。虚实结合(或虚 实相生),从而将“行人”的离 愁别绪表现的更加凄切动人。蕴
解决诗词鉴赏之如何运用虚实结合
解决诗词鉴赏之如何运用虚实结合虚实结合这种笔法,十分复杂且十分深奥。
大体而言,有以下四种:1、用字的虚实。
古人对用字的虚实,有两种不同看法:一是认为虚字易用,实义少,灵活婉转而有弹性,容易把诗做活;另一种认为虚字实义少,用不好时诗句软弱无力,诗意空洞。
而实字可使诗句刚劲挺拔、奇气纵横。
古代的诗词名家,善于驾驭虚实结合。
如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晚年,处于国破家亡,流离异乡时作此词。
上阕多用实字侧重外形实写:女词人被无情的风雨锁在家中,十分苦闷;天放晴后,落花已化为尘土,令人惋惜。
因金兵南侵,丈夫赵明诚在离乱中辞世,自己只身流落浙江金华,目睹春景及丈夫遗物、遗著《金石录》,觉得物是人非,悲从中来,万事皆休,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且懒于梳头,甚至有时正想开口,可是眼泪已夺眶而出。
上阕只在第四句用了虚字“欲语”,出语看似平易,用意无比精妙: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悲痛状态和满腹忧愁表现出来,扣人心弦!下阕侧重内心发掘:女词人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正春光明媚、游人如织,也来了出游之兴,准备划船前往。
但又担心舴艋“轻舟”太小,载不动自己那许许多多的忧愁。
前三句一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词意转折,配合实字表达,收到尺水兴波,感人至深的效果。
实词“轻舟”为下文的“愁重”作铺垫和烘托,使“愁”变得沉重,亦是女词人感情的无比深沉!也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可感,“奇气纵横”!无怪乎有人评论:后主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写《西厢记》的董解元却把“愁”从船上卸下,又驼到马背上去了。
似此,也不怪李清照在《声声慢》词末,绝望地悲鸣,无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泪下地再写“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置景的虚实。
诗词有实景与虚景,有虚实相间之景。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词鉴赏讲究浸润,讲究体验,讲究对文字的敏感、对语言的感悟、对意蕴的体悟。
为大家整理了古诗词鉴赏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希望大家喜欢。
古诗词鉴赏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1.虚幻世界和梦境。
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2.想象和回忆。
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通。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属虚写,表明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
后两句属实写,具体描写了满西湖荷叶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和谐的搭配着。
《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又如陆龟蒙的《吴宫怀古》”香径长洲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一诗中,诗人将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和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浓缩在一句诗里,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批判的态度。
3.设想之境。
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阕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古典诗词中的虚与实
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虚和实环县第二中学白正川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分三种类型,即虚幻世界和梦境,想象和回忆,设想之境。
具体地说,古典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写景为实抒情为虚人们常用“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来分析诗歌中的虚和实关系,其实,这里的虚是指情、志、理,而实是指情、志、理所依托的景物。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是抒情。
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写舟行江上,是见闻,是实景;诗中让感悟到的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其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
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这是虚。
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叙事言理的写法。
再如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
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决不可满足于现状,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思想,这是言志,是虚。
这里的虚实结合实际上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二、物象为实想像为虚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艺术家通过画面上的物象启示观众,充分调动观赏者的想像,重现艺术的美好境界。
如八大山人画一条生动的鱼,齐白石画一对的鲜活的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
这里运用的就是空白的手法,使画面显得空灵而有韵味。
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像补充画面内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
古典诗歌虚实结合的几种情况
古典诗歌虚实结合的几种情况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具体地说,古典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写景为实抒情为虚人们常用“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来分析诗歌中的虚和实关系,其实,这里的虚是指情、志、理,而实是指情、志、理所依托的景物。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是抒情。
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写舟行江上,是见闻,是实景;诗中让感悟到的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其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
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这是虚。
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叙事言理的写法。
再如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
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决不可满足于现状,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思想,这是言志,是虚。
这里的虚实结合实际上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二、物象为实想像为虚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艺术家通过画面上的物象启示观众,充分调动观赏者的想像,重现艺术的美好境界。
如八大山人画一条生动的鱼,齐白石画一对的鲜活的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
这里运用的就是空白的手法,使画面显得空灵而有韵味。
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像补充画面内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
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如何识别古诗词中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如何识别古诗词中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古诗词写作有三大要素,分别是“风格、内容、手法”。
其中,手法就是指文字而言
的表现技巧,是古诗词与当时文学样式之间的结合和融合,也是读诗词时,一个常见的文
学美感。
古代诗人大多施展运用虚实结合来表现丰富文学效果,让读者更容易把握中心思想。
虚实结合,是通过虚拟语气和实际描写互相衬托,非常和谐的一种情境表达,尤其是
考虑到《诗经》的长篇叙述。
虚实结合,首先是要营造出一个诗句的味道,从现实中把一个意象抽离出来,把它变
成一种抽象的形象。
其次,要构思出一个本句可以提示出下文意义的特色框架。
再然后,
要借用一些比喻象征等手法,婉转的表现出意象的美好一面的特色,并将一些抽象的概念,无形中表现出来。
最后,还需要在句子中运用适当文字,让整句话都能和谐的拼凑在一起,展示出诗句的美妙结构。
古典诗歌虚实结合手法,通常使用大量的比喻、象征等手法,使其言外之意更为丰富。
比如《饮中八仙歌》中:“喷薄汗出,如膏如雾”这句话快速而精准的把孟子乘船中的应
景感觉表达出来,运用了“如膏如雾”的句式,把一种抽象概念表达出来。
又如杜甫《春
夜喜雨》中“闻说黄花早结梗,乃教芳草萋萋香”,表达了春雨时分农作物正在茁壮成长
的过程,使文字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
由以上的古诗词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可以鉴别出,古诗词中的虚实结合,是运用抽象形
象表现实境的一种表达技巧,需要读者根据文字的提示,用自己的思维去想象,将虚拟的
意象联系到实际,让读者像进入一场梦境,体会其中文字背后所包含的境界,从而把握整
首诗歌正确的对外呈现。
古诗词中“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虚实相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也是诗词重要的表现手法。
诗词中的“虚”,是指作者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来的,眼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从字里行间能体味出空灵境界中的虚象、虚物、虚景、虚境,也即心中之景、想象之景;诗词中的“实”,是指作者描写客观世界中实实在在存在的实象、实物、实景、实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
虚实相生在诗词中的运用,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方式,虚实相生运用的好,可以使作品结构更为紧凑,形象更加鲜明。
“虚实相生”是国画的传统技法,因为这种技法运用的好,常常传达出淡远的神韵。
但是“虚实相生”也是古诗词的重要表现手法。
诗词中的“虚”,指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在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像和空灵境界,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实”,是指诗人描写的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
虚与实往往是相对的,虚实相生可以使作品结构更为紧凑,形象更加鲜明。
一、景为实、情为虚的虚实相生一首好的诗词自然是情景交融的,情景交融自然也就到达了虚实相生。
诗词中“实”之描写,缘于生活的写实。
人世沧桑,千古话别,江山更替,忧国伤时,壮志未酬,仕途坎坷……多少真情流笔端,万千思绪积心头,以“真”之描写,“实”之描摹,营造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现实、一个真实的话别场景、一个真实的“乌衣巷口”……诗词中“虚”之描写,缘于联想与想象。
作者驰骋联想与想象的骏马,可以假托梦境寄情怀,“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可以遥想未来之景况,“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也可以梦回昔日叹今生,“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虚”是诗人营造的另一个空灵的境界,有“虚”则境界全出,自成千古名句、万世名篇。
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就是说景中有人。
唐代诗人司空曙的那句“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把雨、黄叶树、灯、白头人四景连缀,景中有人、有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夜寄邱员外》
作者: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解】:
1、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
2、属:正值。
3、幽人:悠闲的人,指丘员外。
【韵译】:
怀念您啊,在这悲凉的秋夜;
我独自散步访咏叹凉爽的秋天。
空山寂静能听到松子落地声,
我想您也在思友而难以成眠。
【评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
诗人与丘丹在苏州时过往甚密,丘丹临平山学道时,诗人写此诗以寄怀。
诗的首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是实写;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是虚写。
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季节即想起对方。
一样秋色,异地相思。
着墨虽淡,韵味无穷;语浅情深,言简意长。
全诗以其古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代诗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
“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
手法运用比较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
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
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2.想象和回忆。
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
不与四时通。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属虚写,表明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
后两句属实写,具体描写了满西湖荷叶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和谐的搭配着。
《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又如陆龟蒙的《吴宫怀古》“香径长洲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一诗中,诗人将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和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浓缩在一句诗里,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批判的态度。
3.设想之境。
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
天阔”外,
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
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阕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
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例如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一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全诗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僻进山中的孤寂之情。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例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写一年的清明节,诗人去都城郊外南庄踏青,因为口渴,就向一位农家姑娘讨水喝,姑娘给了他一杯水,并倚在桃树旁凝视着他,这情景难以忘怀,第二年,他又来到这里,虽然景物依旧,但姑娘却不知哪里去了,于是在紧闭的门上写了这首诗,表
达了对并不在眼前的姑娘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