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案例分析案例一

合集下载

汇率风险案例分析

汇率风险案例分析

汇率风险案例分析案例一:进口企业面临本币贬值家中国的进口企业从美国进口原材料,合同约定以人民币支付,合同金额为100万美元。

当企业签订合同时,汇率为1美元兑换6.5人民币。

然而在交付货物前,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人民币贬值,汇率变为1美元兑换7人民币。

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支付的成本将增加,合同金额变为700万人民币,比原来增加了500万人民币。

如果企业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将直接面临这500万人民币的亏损。

为减轻汇率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对冲措施。

一种可能的对冲手段是通过远期外汇合同来锁定固定的汇率。

例如,在签订合同时,企业可以与银行签订远期外汇合同,以固定汇率兑换货币。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在货物交付前就可以锁定6.5人民币兑换1美元的汇率,避免了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案例二:境外投资回流受阻家中国企业在美国设立分公司,投资1亿美元用于开展业务。

当企业决定进行投资时,汇率为1美元兑换6.5人民币。

然而,在分公司运营一年后,由于经济环境变化,人民币升值,汇率变为1美元兑换6人民币。

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决定将收益回流到中国,投资将遭受损失。

假设分公司在运营一年后盈利5000万美元,按照当初汇率计算,这笔收益应该为3.25亿人民币。

然而,由于汇率变化,实际回流的金额将减少到3亿人民币。

企业将直接面临2500万人民币的亏损。

为减轻汇率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对冲手段。

一种可能的对冲措施是通过外汇期权来锁定汇率。

企业可以购买人民币卖出美元的远期期权合约,以固定汇率将收益兑换成人民币。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将收益锁定在一定的汇率下,减少汇率风险。

总结来说,汇率风险是企业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企业应通过采取对冲手段来减轻汇率风险,例如利用远期外汇合同或外汇期权锁定汇率。

这样可以保护企业不受汇率波动的影响,确保财务稳定。

风险事故案例分析

风险事故案例分析

风险事故案例分析风险事故是指在生产、工作、生活等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意外事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甚至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避免和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案例,来探讨风险事故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案例一,化工厂泄漏事故。

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疏忽大意,未能及时关闭化学品储罐的阀门,导致有毒化学品泄漏。

事故发生后,工厂周边居民纷纷出现呼吸困难、恶心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分析,这起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的疏忽大意和对安全意识的不足所致。

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确保其具备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应对措施,化工厂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生产设备和化学品储存的监控,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案例二,建筑工地坍塌事故。

某建筑工地在进行土方作业时,因地基不稳定,导致部分土方垮塌,造成多名工人被埋压。

事故发生后,多名工人受伤,其中一人不幸遇难。

分析,建筑工地坍塌事故的发生往往与地基稳定性、施工工艺、监管不力等因素有关。

在土方作业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充分了解工地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支护和加固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应对措施,建筑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工地地质情况的勘察和评估,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

案例三,交通事故。

某公司员工在外出任务途中,因疲劳驾驶和超速行驶导致车辆失控,发生交通事故。

事故造成多人受伤,车辆严重损坏。

分析,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与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交通环境、车辆状况等因素有关。

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违规变道等行为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应对措施,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驾驶行为的监督和管理,推行安全驾驶理念,提高员工的交通安全意识,确保出行安全。

综上所述,风险事故的发生往往与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多方面有关。

存在法律风险的案例(3篇)

存在法律风险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A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环保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近年来,随着环保行业的蓬勃发展,A公司业绩逐年攀升。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知名度,A公司决定收购同行业的一家知名企业B公司。

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双方达成初步协议,B公司全体股东同意将公司股权出售给A公司。

二、案例分析1. 法律风险一:股权转让手续不完善在并购过程中,A公司与B公司股东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约定A公司以一定的价格收购B公司全部股权。

然而,在股权转让过程中,A公司发现B公司存在以下问题:(1)B公司部分股权存在瑕疵,存在潜在的权属纠纷。

A公司在收购前并未对B公司股权进行全面调查,导致收购后可能面临股权纠纷的风险。

(2)B公司部分股东未履行股权转让手续。

根据《公司法》规定,股权转让需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然而,B公司部分股东在股权转让过程中未履行相关手续,可能导致股权转让协议无效。

针对上述问题,A公司应采取以下措施:(1)在收购前,对B公司股权进行全面调查,确保股权权属清晰。

(2)要求B公司股东履行股权转让手续,办理工商变更登记。

2. 法律风险二:员工安置问题在并购过程中,A公司发现B公司存在以下员工安置问题:(1)B公司部分员工存在劳动合同纠纷。

在收购前,A公司未对B公司员工情况进行调查,可能导致收购后面临劳动争议风险。

(2)B公司员工福利待遇低于行业标准。

A公司在收购后,可能面临员工要求提高福利待遇的压力。

针对上述问题,A公司应采取以下措施:(1)在收购前,对B公司员工情况进行调查,确保员工劳动合同合法有效。

(2)与B公司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其福利待遇需求,制定合理的员工安置方案。

3. 法律风险三:税务问题在并购过程中,A公司发现B公司存在以下税务问题:(1)B公司存在逃税、漏税行为。

在收购前,A公司未对B公司税务情况进行调查,可能导致收购后面临税务风险。

(2)B公司税务申报不实。

在收购后,A公司可能面临税务部门查处。

商业银行的风险事件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的风险事件案例分析

案例二:某房地产开发商贷款违约事件
总结词
房地产市场调整导致贷款违约
详细描述
某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项目过程中,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和政策调整,项目销售受 阻,资金回流出现问题,最终无法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导致违约。
案例三:某大型企业集团贷款违约事件
总结词
过度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
详细描述
某大型企业集团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大量举债,资金链紧张。由于未能及时获得新的融资或缩减业务规模,最终 无法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导致违约。
总结词
商品价格波动也可能对商业银行的资产 和负债产生影响,尤其是与商品价格挂 钩的金融衍生品。
VS
详细描述
某银行持有大量与商品价格挂钩的金融衍 生品,由于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导致该银 行遭受重大损失。此外,该银行还因未能 及时平仓而面临更大的损失。
03
操作风险事件
案例一:某银行因内部欺诈导致的损失事件
总结词பைடு நூலகம்
内部欺诈事件
详细描述
某银行内部员工利用职务之便,通过篡改数据、伪造文件等方式,骗取银行资金。最终导致银行遭受 重大损失。
案例二:某银行因外部欺诈导致的损失事件
总结词
外部欺诈事件
详细描述
某银行遭遇外部诈骗团伙的攻击,诈 骗团伙通过伪造客户身份、伪造交易 等方式,骗取银行资金。最终导致银 行遭受重大损失。
案例二:某银行因利率波动导致的损失事件
总结词
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另一重要 市场风险,利率波动可能对银行的盈 利和资产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详细描述
某银行在持有大量固定利率资产的情 况下,由于市场利率下降,导致资产 价值缩水,同时该银行还需要为新增 贷款支付更高的利息,从而造成较大 的财务压力。

20个案例分析:人力资源风险及其控制

20个案例分析:人力资源风险及其控制

20个案例分析:人力资源风险及其控制案例1:招聘风险某公司在招聘过程中,由于未对求职者进行严格的背景调查,导致了不合格员工的入职。

这种风险可以通过加强背景调查和面试过程来控制。

案例2:培训风险一家企业在员工培训上投入巨大,但未能转化为实际工作效能。

控制方法是通过设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和效果评估。

案例3:离职风险一家IT公司的核心员工突然离职,导致项目延期。

为防止此类风险,公司应建立员工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路径。

案例4:工资风险某企业因为工资计算错误,导致员工满意度下降。

企业应加强工资管理系统的审计和监控。

案例5:合规风险一家公司由于忽视劳动法规定,导致被罚款。

控制方法是强化合规培训和监督。

案例6:绩效评估风险某公司由于绩效评估标准不公,导致员工士气低落。

控制方法是建立公正、透明的绩效评估系统。

案例7:人际关系风险一家公司由于内部人际关系紧张,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解决方法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案例8:劳动安全风险一家建筑公司由于忽视劳动安全,导致工伤事故。

防控方法是加强安全培训,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案例9:知识产权风险一家设计公司的设计图被前员工泄露,导致经济损失。

控制方法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签订保密协议。

案例10:员工满意度风险一家公司由于长时间加班,导致员工满意度下降。

解决方法是合理安排工作,关注员工工作生活平衡。

案例11:人力资源配置风险一家公司由于人力资源配置不当,导致人才浪费。

控制方法是科学做好人力资源规划。

案例12:人才流失风险一家公司的核心人才流失,对公司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控制方法是建立合理的薪酬和晋升机制。

案例13:员工健康风险某公司员工因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导致健康问题,影响工作效率。

解决方法是关注员工健康,定期做好体检。

案例14:团队建设风险一家公司的团队分工不明,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解决方法是明确团队角色,加强团队建设。

案例15:竞业禁止风险一家公司的前员工违反竞业禁止条款,给公司带来损失。

意外风险案例

意外风险案例

意外风险案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意外风险时常存在,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真实的意外风险案例,以期引起大家对意外风险的重视和防范。

案例一,建筑工地坠落事故。

在某建筑工地,一名工人因未系好安全带,从高处坠落,造成严重伤害。

这起事故的发生,提醒我们在高空作业时务必系好安全带,并且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以防止类似的意外发生。

案例二,交通事故。

一名司机因疲劳驾驶,车辆失控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多车连环撞。

这起事故的发生,再次提醒我们在驾驶时要保持良好的状态,确保车辆处于安全控制之下,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

案例三,食品中毒事件。

某餐饮店因食材保存不当,导致多名顾客食品中毒。

这起事件的发生,提醒我们在食用外出就餐时,要选择正规餐饮店,注意食品安全和卫生,避免因食品中毒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伤害。

案例四,电器触电事故。

一名家庭主妇在家中清洁电器时,因触碰到带电部分而触电身亡。

这起事故的发生,提醒我们在使用电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案例五,户外探险意外。

某户外探险团队在登山途中遭遇暴风雪,多名队员因未做好防寒措施而受伤。

这起意外的发生,提醒我们在户外活动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防寒、防雨、防晒等,确保自身的安全。

总结,以上案例反映了意外风险时常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做好自我保护和防范措施,以减少意外风险的发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远离意外风险,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希望以上案例能引起大家对意外风险的重视和警惕,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技术风险的20个案例分析及控制措施

技术风险的20个案例分析及控制措施

技术风险的20个案例分析及控制措施案例1: 数据泄露风险风险描述:数据泄露可能导致敏感信息被恶意使用,损害个人隐私或组织利益。

控制措施:- 加强数据加密技术,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

- 限制数据访问权限,只授权给需要的人员。

- 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妥善保管备份数据。

案例2: 网络攻击风险风险描述:网络攻击可能导致系统瘫痪、数据丢失或被篡改,对组织运营和声誉造成重大影响。

控制措施:- 安装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及时发现和阻止恶意攻击。

- 定期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补丁,修复已知漏洞。

- 培训员工,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防范社会工程学攻击。

案例3: 技术设备故障风险风险描述:技术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生产中断、数据丢失或无法正常工作,对业务运营造成重大影响。

控制措施:- 定期维护和检查技术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 建立备份技术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 编制应急计划,及时应对设备故障,并恢复业务。

案例4: 软件漏洞风险风险描述:软件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导致系统被入侵或数据泄露。

控制措施:- 定期更新软件版本,安装最新的安全补丁。

- 进行安全测试和代码审查,发现和修复潜在漏洞。

- 使用可信赖的软件供应商,减少软件漏洞的风险。

案例5: 云计算安全风险风险描述:云计算存在数据隐私、数据泄露、服务中断等安全风险。

控制措施:- 选择可靠的云服务提供商,确保其具备良好的安全措施。

- 加强对云计算环境的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

- 对云计算数据进行加密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接下来的案例和控制措施请根据需要自行补充)。

法律风险案例库(3篇)

法律风险案例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化,企业和社会组织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法律风险日益增多。

为了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了解和防范法律风险,本文特整理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法律风险案例,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案例一:合同纠纷案例背景: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采购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采购一批原材料。

合同约定货款支付方式为货到付款,合同总价为100万元。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照约定向乙公司支付了50万元定金。

然而,乙公司未能按时交付货物,甲公司遂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案例分析:1.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 案例评析:本案中,乙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交付货物,构成违约。

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包括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3. 防范措施: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并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合同、付款凭证等。

三、案例二:知识产权侵权案例背景:丙公司开发了一款软件,并在我国申请了著作权登记。

丁公司未经丙公司许可,在其产品中使用了与丙公司软件相似的程序,侵犯了丙公司的著作权。

案例分析:1.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等方式使用作品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案例评析:本案中,丁公司未经丙公司许可,使用了丙公司软件的著作权,侵犯了丙公司的知识产权。

丙公司有权要求丁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3. 防范措施: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应充分了解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同时,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四、案例三:劳动争议案例背景:戊公司的一名员工因工作原因与公司发生争议,员工认为公司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遂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金融风险案例分析1

金融风险案例分析1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集目录案例一: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案例二:雷曼兄弟破产案例三: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案例四:“中航油”事件案例五:中信泰富炒汇巨亏事件案例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破产案例七:越南金融危机案例八:深发展15亿元贷款无法收回案例九:AIG 危机案例十:中国金属旗下钢铁公司破产案例十一: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十二:冰岛的“国家破产”案例一:法国兴业银行巨亏一、案情2019年1月18日,法国兴业银行收到了一封来自另一家大银行的电子邮件,要求确认此前约定的一笔交易,但法国兴业银行和这家银行根本没有交易往来。

因此,兴业银行进行了一次内部查清,结果发现,这是一笔虚假交易。

伪造邮件的是兴业银行交易员凯维埃尔。

更深入地调查显示,法国兴业银行因凯维埃尔的行为损失了49亿欧元,约合71亿美元。

凯维埃尔从事的是什么业务,导致如此巨额损失?欧洲股指期货交易,一种衍生金融工具产品。

早在2019年6月,他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绕过兴业银行的五道安全限制,开始了违规的欧洲股指期货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

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股市真的大跌。

我就像中了头彩……盈利50万欧元。

”2019年,凯维埃尔再赌市场下跌,因此大量做空,他又赌赢了,到2019年12月31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亿欧元,而当年兴行银行的总盈利不过是55亿欧元。

从2019年开始,凯维埃尔认为欧洲股指上涨,于是开始买涨。

然后,欧洲乃至全球股市都在暴跌,凯维埃尔的巨额盈利转眼变成了巨大损失。

二、原因1.风险巨大,破坏性强。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牵涉的金额巨大,一旦出现亏损就将引起较大的震动。

巴林银行因衍生工具投机导致9.27亿英镑的亏损,最终导致拥有233年历史、总投资59亿英镑的老牌银行破产。

法国兴业银行事件中,损失达到71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案件,震惊了世界。

2.暴发突然,难以预料。

因违规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受损、倒闭的投资机构,其资产似乎在一夜间就化为乌有,暴发的突然性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

风险案例分析案例一

风险案例分析案例一

风险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公司实施伊朗大坝项目的成功案例我国某公司在承包伊朗某大坝项目时,风险管理比较到位,成功地完成了项目并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下面对该项目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简单分析:合同管理:该公司深知合同的签订、管理的重要性,专门成立了合同管理部,负责合同的签订和管理。

在合同签订前,该公司认真研究并吃透了合同,针对原合同中的不合理条款据理力争,获得了有利的修改。

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则坚决按照合同办事,因此,项目进行得非常顺利,这也为后来的成功索赔提供了条件。

融资方案:为了避免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该公司委托国内的专业银行做保值处理,避免由于利率波动带来风险。

因为是出口信贷工程承包项目,该公司要求业主出资部分和还款均以美元支付,这既为我国创造了外汇收入,又有效地避免了汇率风险。

工程保险: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一些不可预见的风险,该公司通过在保险公司投保工程一切险,有效避免了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可预见风险,并且在投标报价中考虑了合同额的6%作为不可预见费。

进度管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影响工程进度的主要是人、财、物三方面因素。

对于物的管理,首先是选择最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设备的效率;其次是对设备采用强制性的保养、维修,从而使得整个项目的设备完好率超过了90%,保证了工程进度。

由于项目承包单位是成建制的单位,不存在内耗,因此对于人的管理难度相对小;同时项目部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员工特别是当地员工都进行了严格的培训,这也大大保证了工程的进度。

设备投入:项目部为了保证项目的进度,向项目投入了近两亿元人民币的各类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其中包括挖掘机14台、推土机12台、45t自卸汽车35台、25t自卸汽车10台、装卸机7台、钻机5台和振动碾6台等。

现场进驻各类技术干部、工长和熟练工人约200人,雇佣伊朗当地劳务550人。

成本管理:对于成本管理,项目部也是牢牢抓住人、财、物这三个方面。

在人的管理方面,中方牢牢控制施工主线和关键项目,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施工力量,尽量减少中国人员。

20个案例分析:人力资源风险及其控制

20个案例分析:人力资源风险及其控制

20个案例分析:人力资源风险及其控制1. 招聘风险案例1:未充分调查招聘渠道风险描述:公司在招聘过程中,由于未对招聘渠道进行充分调查,导致招聘效果不理想,无法吸引到合适的人才。

公司在招聘过程中,由于未对招聘渠道进行充分调查,导致招聘效果不理想,无法吸引到合适的人才。

控制措施:公司在招聘前应对不同招聘渠道进行调查分析,选择适合公司需求的渠道,并定期对招聘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公司在招聘前应对不同招聘渠道进行调查分析,选择适合公司需求的渠道,并定期对招聘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2. 培训与发展风险案例2: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不符风险描述:公司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符,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公司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符,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控制措施:公司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充分了解员工的实际工作需求,确保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符。

公司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充分了解员工的实际工作需求,确保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符。

---3. 绩效管理风险案例3:绩效考核标准不明确风险描述:公司在进行绩效考核时,考核标准不明确,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产生异议。

公司在进行绩效考核时,考核标准不明确,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产生异议。

控制措施:公司在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时,应明确、具体地设定考核指标,并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

公司在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时,应明确、具体地设定考核指标,并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

---4. 员工关系风险案例4:员工沟通渠道不畅通风险描述:公司在员工管理过程中,沟通渠道不畅通,导致员工意见无法及时反馈,影响团队和谐。

公司在员工管理过程中,沟通渠道不畅通,导致员工意见无法及时反馈,影响团队和谐。

控制措施: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应建立畅通的员工沟通渠道,定期举行员工座谈会,及时了解员工需求和意见。

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应建立畅通的员工沟通渠道,定期举行员工座谈会,及时了解员工需求和意见。

---5. 离职管理风险案例5:离职员工信息泄露风险描述:公司在处理离职员工时,未妥善处理离职员工的信息,导致公司机密泄露。

五个法律风险案例分析(3篇)

五个法律风险案例分析(3篇)

第1篇案情简介: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在招聘过程中,与一名应聘者(以下简称B)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

然而,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A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明确约定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条款,且未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试用期。

案例分析:1. 法律风险: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明确约定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条款。

A公司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未按照法律规定明确约定相关条款,存在法律风险。

2. 潜在后果:若B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A公司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等,A公司可能面临较大的经济损失。

3. 预防措施: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约定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条款,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试用期。

同时,建议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对员工进行入职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

二、案例二:拖欠工资引发的法律风险案情简介:某公司(以下简称C公司)因经营困难,拖欠了员工(以下简称D)的工资。

D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C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

案例分析:1. 法律风险:根据《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

C公司拖欠D的工资,违反了法律规定,存在法律风险。

2. 潜在后果:若D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C公司可能面临支付拖欠工资、赔偿金、经济补偿金等法律责任。

3. 预防措施: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建立健全工资支付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同时,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监管,防止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

三、案例三: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引发的法律风险案情简介:某公司(以下简称E公司)因员工(以下简称F)工作表现不佳,决定解除与F的劳动合同。

然而,E公司在解除合同过程中,未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企业风险法律案例分析(3篇)

企业风险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也日益广泛。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逐渐暴露出一些法律风险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以下是科技公司所面临的一个具体案例。

二、案例分析(一)案例概述2019年,科技公司承接了一个大型政府项目,项目合同金额为1000万元。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科技公司发现项目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原合同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为了维护客户关系,科技公司决定继续履行合同,但需对合同进行修改。

在修改合同的过程中,科技公司未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合同条款存在漏洞,为日后纠纷埋下了隐患。

(二)风险分析1. 合同风险(1)合同条款不明确。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科技公司未能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导致合同条款存在模糊地带,为日后纠纷埋下隐患。

(2)合同履行过程中,科技公司未能及时调整合同条款,导致实际履行与合同约定不符。

2. 法律风险(1)未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在合同修改过程中,科技公司未咨询专业律师,导致合同条款存在法律风险。

(2)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科技公司未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存在违规操作的风险。

(三)案例分析1. 合同风险处理(1)重新审视合同条款。

科技公司应重新审视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避免模糊地带。

(2)及时调整合同条款。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发现合同条款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应及时与客户协商,调整合同条款。

2. 法律风险处理(1)咨询专业律师。

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科技公司应咨询专业律师,确保合同条款合法有效。

(2)加强法律法规学习。

科技公司应加强员工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避免违规操作。

(四)案例启示1. 加强合同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确保合同条款明确、合法有效。

2. 提高法律意识。

企业应加强员工法律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法律法规的认识,避免违规操作。

法律风险七大案例(3篇)

法律风险七大案例(3篇)

第1篇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个人和各类组织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来源于合同纠纷、侵权责任、劳动争议、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法律、金融法律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七个典型的法律风险案例,旨在帮助企业、个人和组织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案例一:合同纠纷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供应一批货物,总价款为100万元。

合同中约定了货物的质量标准、交付期限、付款方式等条款。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如约将货物交付给乙公司,但乙公司收到货物后发现货物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遂拒绝付款。

甲公司起诉乙公司,要求其支付货款及违约金。

分析:此案例中,甲公司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来源于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质量纠纷。

为了避免此类风险,甲公司应在签订合同时,详细约定货物质量标准,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如延迟付款、货物质量不符合标准等。

防范措施:1. 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完整、明确;2.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货物质量标准、交付期限、付款方式等;3. 在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包括违约金、赔偿金等;4.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加强沟通,确保合同各方对合同内容达成一致。

案例二:侵权责任丙公司未经丁公司许可,在其产品上使用了丁公司的注册商标。

丁公司发现后,向丙公司发送律师函,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

丙公司未予理睬,继续使用丁公司的注册商标。

丁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丙公司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分析:此案例中,丙公司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来源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为了避免此类风险,企业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防范措施:1. 在使用他人知识产权前,先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了解相关知识产权的归属情况;2. 与他人合作时,签订知识产权合作协议,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使用权;3. 在使用他人知识产权时,注意合理使用,避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4. 遇到侵权行为,及时采取措施,如发送律师函、提起诉讼等。

案例三:劳动争议戊公司因经营不善,决定裁员。

法律风险警示案例分析(3篇)

法律风险警示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销售及技术服务。

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也逐步拓宽。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公司逐渐暴露出一些法律风险问题,导致公司面临诸多法律纠纷。

二、案例描述1. 合同风险2019年,科技公司与某客户签订了一份软件开发合同,合同约定由科技公司为客户开发一套管理软件,并负责后续的技术支持。

合同签订后,科技公司按照客户要求完成了软件开发工作,但客户以软件存在缺陷为由拒绝支付尾款。

经调查,发现软件缺陷并非科技公司所致,而是客户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的。

然而,由于合同条款不明确,科技公司无法证明软件缺陷并非自身原因,最终不得不支付部分赔偿金。

2. 侵权风险2020年,科技公司开发的一款软件被某竞争对手公司(以下简称“竞争对手”)抄袭,并投入市场销售。

竞争对手公司销售的软件与科技公司开发的软件功能、界面高度相似,严重侵犯了科技公司的知识产权。

科技公司发现此情况后,立即向竞争对手公司发出律师函,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然而,由于证据不足,科技公司未能成功维权。

3. 劳动风险2021年,科技公司一名员工因工作压力过大,提出辞职。

在办理离职手续过程中,员工以科技公司未支付加班费为由,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经调查,发现科技公司确实存在未支付加班费的情况。

由于公司未能及时处理员工离职事宜,导致公司面临劳动争议。

三、案例分析1. 合同风险(1)原因分析:合同条款不明确,导致科技公司无法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2)风险警示: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确保合同条款清晰、完整。

同时,加强合同管理,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跟踪,确保合同条款得到有效执行。

2. 侵权风险(1)原因分析:竞争对手公司抄袭科技公司软件,侵犯了其知识产权。

(2)风险警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公司的核心技术、产品等进行知识产权登记和保护。

法律风险七个案例(3篇)

法律风险七个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律风险已成为企业运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可能因法律、法规、政策、合同等方面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或声誉损害。

本文将通过七个案例,对法律风险进行分析,以期为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提供借鉴。

二、案例一:合同纠纷案例背景:某公司与供应商签订了一份采购合同,约定供应商在三个月内提供一批货物。

然而,供应商在合同履行期间未能按时供货,导致某公司生产进度受到影响。

法律风险分析:本案中,某公司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合同履行风险和违约责任风险。

1. 合同履行风险:供应商未能按时供货,导致某公司生产进度受阻,侵犯了某公司的合法权益。

2. 违约责任风险: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某公司可要求供应商承担违约责任,包括赔偿因违约造成的损失。

防范措施: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合同条款,特别是交货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并要求对方提供履约保证。

同时,企业应加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监督,确保合同按时履行。

三、案例二:知识产权侵权案例背景:某公司研发了一项新产品,并申请了专利。

然而,在产品上市后,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与该产品相似的仿制品。

法律风险分析:本案中,某公司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和市场竞争风险。

1. 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仿制品侵犯了某公司的专利权,可能导致某公司市场份额受损。

2. 市场竞争风险:仿制品的存在,可能导致消费者对某公司产品的信任度下降,影响企业声誉。

防范措施: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时申请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并加强对市场情况的监控。

一旦发现侵权行为,应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四、案例三:劳动争议案例背景:某公司因经营不善,决定裁员。

在裁员过程中,部分员工因补偿问题与公司发生争议。

法律风险分析:本案中,某公司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劳动争议风险和声誉风险。

常见法律风险案例分析(3篇)

常见法律风险案例分析(3篇)

第1篇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法律风险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在经营活动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常见法律风险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了解和防范这些风险。

一、案例一:合同纠纷案例背景: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采购一批货物,总价款为100万元。

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货物的质量标准、交付时间和付款方式。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照约定支付了货款,但乙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交付货物。

案例分析:1. 法律风险分析:- 乙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交付货物,违反了合同约定,构成了违约行为。

- 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要求乙公司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2.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3. 防范措施:- 在签订合同时,明确约定货物的质量标准、交付时间和付款方式等条款。

- 签订合同时,对对方的信誉和履约能力进行充分调查。

- 合同签订后,对对方的履约情况进行跟踪,确保合同条款得到履行。

二、案例二:知识产权侵权案例背景:丙公司开发了一款软件,并在国家版权局进行了著作权登记。

丁公司在未经丙公司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该软件用于其业务活动中,并向客户收取费用。

案例分析:1. 法律风险分析:- 丁公司侵犯了丙公司的著作权,构成了侵权行为。

- 丙公司有权要求丁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2.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等方式使用作品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3. 防范措施:- 在开发新产品或使用他人作品时,进行充分的知识产权调查。

- 签订知识产权许可协议,明确许可范围、使用方式和期限等。

-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定期进行知识产权检查。

三、案例三:劳动争议案例背景:戊公司的一名员工因工作原因与公司发生争议,员工要求公司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风险案例 短篇

风险案例 短篇

风险案例短篇摘要:一、引言二、风险案例背景三、风险案例分析1.案例一:投资风险2.案例二:安全风险3.案例三:健康风险四、应对风险的措施五、总结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面临的各种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风险,我们需要了解风险案例,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本文将介绍三个风险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应对风险的措施。

二、风险案例背景1.投资风险案例:张先生在朋友的推荐下,投资了一家P2P 平台。

开始时,收益颇丰,但后来平台暴雷,张先生损失了大部分积蓄。

2.安全风险案例:李女士在一家餐厅就餐时,手机被盗。

盗贼利用李女士的个人信息,盗刷了她的信用卡。

3.健康风险案例:王先生的孩子因长期食用垃圾食品,导致患上高血压和心脏病。

三、风险案例分析1.案例一: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在投资过程中,由于市场、政策等因素的变化,导致投资者资金损失的可能性。

在这个案例中,张先生由于缺乏投资知识和风险意识,盲目跟风投资,最终导致了损失。

2.案例二:安全风险信息安全风险是指在网络、通信、数据处理等过程中,由于技术、人为等因素,导致信息泄露、篡改、破坏等问题。

李女士在餐厅被盗手机,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给她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3.案例三:健康风险健康风险是指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导致人们患上各种疾病的风险。

王先生的孩子长期食用垃圾食品,导致患上高血压和心脏病,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四、应对风险的措施1.提高风险意识:了解各种风险案例,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不盲目投资、不泄露个人信息,关注健康饮食等。

2.学习相关知识:投资前要学习投资知识,保护信息安全要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关注健康要学习健康饮食和锻炼知识。

3.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投资计划、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和健康饮食计划等。

五、总结风险无处不在,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关注风险案例,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公司常见法律风险案例(3篇)

公司常见法律风险案例(3篇)

第1篇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企业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来源于合同、劳动、知识产权、税收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公司常见法律风险案例,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些风险。

一、合同风险案例案例一:合同条款不明确导致纠纷某科技公司甲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软件开发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乙公司开发一套管理软件,合同金额为100万元,开发周期为3个月。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照乙公司的要求完成了软件开发工作,但在验收过程中,乙公司提出软件功能与合同约定不符,拒绝支付尾款。

甲公司认为合同中已明确约定软件功能,乙公司无权拒绝支付。

分析:本案中,合同条款不明确是导致纠纷的主要原因。

合同中关于软件功能的描述过于简单,缺乏具体的技术指标和验收标准,导致双方对合同的理解产生分歧。

为了避免此类纠纷,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确保合同条款明确、具体,包括技术指标、验收标准、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

应对措施:1. 在签订合同前,对合同条款进行充分协商,确保双方对合同内容有清晰、一致的理解。

2. 邀请专业律师对合同进行审核,确保合同条款合法、合规。

3.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技术指标、验收标准、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避免纠纷发生。

二、劳动风险案例案例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引发争议某制造企业甲因经营不善,决定裁员以降低成本。

甲公司通知员工乙解除劳动合同,但未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乙不服,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分析:本案中,甲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是导致争议的主要原因。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甲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侵犯了乙的合法权益。

应对措施:1. 企业在裁员或解除劳动合同前,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合法。

2. 在解除劳动合同前,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员工的诉求,尽量达成和解。

3. 邀请专业律师对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进行审核,确保符合法律规定。

建设工程合同风险案例分析

建设工程合同风险案例分析

建设工程合同风险案例分析咱今儿个就来唠唠建设工程合同里那些风险的事儿,就跟讲故事似的,可有意思了。

一、案例一:工期延误风险。

有这么个工程,甲方要盖个大楼,乙方呢是施工方。

合同里写得明明白白,啥时候开工,啥时候得竣工。

乙方一开始拍着胸脯保证,绝对没问题。

结果呢,施工到一半,出状况了。

首先是材料供应不上,为啥呢?供应商那边出了点岔子,说好的钢材没按时到货。

这就像做饭没米了,你说急不急人?然后呢,工人也不够,原来请的一批工人被另一个大工程给撬走了,那工资给得更高啊。

这时候,工期就开始延误了。

按照合同规定,延误工期是要给甲方赔钱的,一天好几万呢。

乙方这时候就懵圈了,本来想着这个工程能赚一笔,这下可好,还没赚呢,先得往外掏腰包了。

从这个案例咱们能看出啥呢?在签合同的时候啊,乙方就没考虑到这些风险。

对于材料供应,就应该在合同里写清楚,如果供应商出问题,怎么补救,有没有备选供应商啥的。

对于工人呢,也得有点保障措施,不能光指望着口头承诺。

比如说,签个长期合同,或者多找几个后备的施工队伍,以防万一嘛。

这就好比你出门旅游,不能只带一套衣服,万一弄脏弄湿了呢,得有个备份。

二、案例二:工程质量风险。

再讲一个,也是个建筑工程。

甲方要求这个房子盖得那叫一个结实漂亮,合同里也详细说了各种质量标准,什么混凝土的强度得达到多少,墙体的垂直度偏差不能超过多少毫米之类的。

乙方呢,为了节省成本,在材料采购上就动了点小心思。

买了一些价格便宜但是质量不太好的建筑材料。

刚开始施工的时候,好像也没什么大问题。

可是随着工程进展,问题就慢慢暴露出来了。

墙体出现裂缝,这可把甲方给吓坏了。

甲方就请了专业的检测机构来检测,一检测,发现很多地方都不符合合同里规定的质量标准。

这时候甲方就不干了,要求乙方返工。

乙方这下可惨了,返工那得花多少钱啊,之前为了省那点材料钱,现在可好,全搭进去还不够。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啥呢?在建设工程合同里,工程质量这块必须得严格把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二:某联合体承建非洲公路项目得失败案例我国某工程联合体(某央企十某省公司)在承建非洲某公路项目时,由于风险管理不当,造成工程严重拖期,亏损严重,同时也影响了中国承包商得声誉。

该项目业主就是该非洲国政府工程与能源部,出资方为非洲开发银行与该国政府,项目监理就是英国监理公司。

在项目实施得四年多时间里,中方遇到了极大得困难,尽管投入了大量得人力、物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合同于2005年7月到期后,实物工程量只完成了35%。

2005年8月,顷目业主与监理工程师不顾中方得反对,单方面启动了延期罚款,金额每天高达5000美元。

为了防止国有资产得进一步流失,维护国家与企业得利益,中方承包商在我国驻该国大使馆与经商处得指导与支持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2006年2月,业主致函我方承包商同意延长3年工期,不再进行工期罚款,条件就是中方必须出具由当地银行开具得约1145万美元得无条件履约保函。

由于保函金额过大,又无任何合同依据,且业主未对涉及工程实施得重大问题做出回复,为了保证公司资金安全,维护我方利益,中方不同意出具该保函,而用中国银行出具得400万美元得保函来代替。

但就是,由于政府对该项目得干预往往得不到项目业主得认可,2006年3月,业主在监理工程师与律师得怂恿下,不顾政府高层得调解,无视中方对继续实施本合同所做出得种种努力,以中方不能提供所要求得1145万美元履约保函得名义,致函终止了与中方公司得合同。

针对这种情况,中方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并委托律师,争取安全、妥善、有秩序地处理好善后事宜,力争把损失降至最低,但最终结果目前尚难预料。

该项目得风险主要有:外部风险:项目所在地土地全部为私有,土地征用程序及纠纷问题极其复杂,地主阻工得事件经常发生,当地工会组织活动活跃;当地天气条件恶劣,可施工日很少,一年只有三分之一得可施工日;该国政府对环保有特殊规定,任何取土采沙场与采石场得使用都必须事先进行相关环保评估并最终获得批准方可使用,而政府机构办事效率极低,这些都给项目得实施带来了不小得困难。

承包商自身风险:在陌生得环境特别就是当地恶劣得天气条件下,中方得施工、管理、人员与工程技术等不能适应于该项目得实施。

在项目实施之前,尽管中方公司从投标到中标得过程还算顺利,但就是其间蕴藏了很大得风险。

业主委托一家对当地情况十分熟悉得英国监理公司起草该合同。

该监理公司根据非常熟悉当地情况,将合同中几乎所有可能存在得对业主得风险全部转嫁给了承包商,包括雨季计算公式、料场情况、征地情况。

中方公司在招投标前期做得工作不够充分,对招标文件得熟悉与研究不够深入,现场考察也未能做好,对项目风险得认识不足,低估了项目得难度与复杂性,对可能造成工期严重延误得风险并未做出有效得预测与预防,造成了投标失误,给项目得最终失败埋下了隐患。

随着项目得实施,该承包商也采取了一系列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项目得进展,但由于前期得风险识别与分析不足以及一些客观原因,这一系列措施并没有收到预期得效果。

特别就是由于合同条款先天就对中方承包商极其不利,造成了中方索赔工作成效甚微。

另外,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由于中方内部管理不善,野蛮使用设备,没有建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现场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项目得需要,现场得组织管理沿用国内模式,不适合该国得实际情况,对项目质量也产生了一定得影响。

这一切都造工程质量也不如意。

,成本大大超支,成项目进度仍然严重滞后该项目由某央企工程公司与省工程公司双方五五出资参与合作,项目组主要由该省公司人员组成。

项目初期,设备、人员配置不到位,部分设备选型错误,中方人员低估了项目得复杂性与难度,当项目出现问题时又过于强调客观理由。

现场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项目得需要,现场得组织管理沿用国内模式。

在一个以道路施工为主得工程项目中,道路工程师却严重不足甚至缺位,所造成得影响就是可想而知得。

在项目实施得四年间,中方竟三次调换办事处总经理与现场项目经理。

在项目得后期,由于项目举步维艰,加上业主启动了惩罚程序,这对原本亏损巨大得该项目雪上加霜,项目组织也未采取积极措施稳定军心。

由于瞧不到希望,现场中外职工情绪不稳,人心涣散,许多职工纷纷要求回国,当地劳工纷纷辞职,这对项目也产生了不小得负面影响。

由上可见,尽管该项目有许多不利得客观因素,但就是项目失败得主要原因还就是在于承包商得失误,而这些失误主要还就是源于前期工作不够充分,特别就是风险识别、分析管理过程不够科学。

尽管在国际工程承包中价格因素极为重要而且由市场决定,但可以说,承包商风险管理(及随之得合同管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得盈亏。

三鹿集团败于管理失控风险类型:运营风险代表企业:三鹿集团背景材料:目前市场上销售得液态奶包括巴氏杀菌奶与超高温瞬时灭菌(UHT)奶两种,巴氏奶指得就是采用国际流行得“巴氏”杀菌方法,将原奶中对人体有害得细菌杀死并同时最大限度保留营养成分得新鲜牛奶,相对目前市场上所普遍销售得UHT 奶而言,巴氏奶具有更新鲜、营养价值更高得优点,因此“新鲜”成为巴氏杀菌奶得最大优势,在世界上得发达国家,巴氏奶在液态奶中所占得比例已经超过了90%,目前我国得比例为30%左右。

2008年12月2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案处理情况。

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三鹿集团于2008年9月12日全面停产。

截止2008年10月31日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三鹿集团资产总额为15、61亿元,总负债17、62亿元,净资产-2、01亿元,12月19日三鹿集团又借款9、02亿元付给全国奶协,用于支付患病婴幼儿得治疗与赔偿费用。

目前,三鹿集团净资产为-11、03亿元(不包括2008年10月31日后企业新发生得各种费用),已经严重资不抵债。

至此,经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评定,价值高达149、07亿元得三鹿品牌资产灰飞烟灭。

反思三鹿毒奶粉事件,我们不难发现,造成三鹿悲剧得,三聚氰胺只就是个导火索,而事件背后得运营风险管理失控才就是真正得罪魁祸首。

醉心于规模扩张,高层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对于乳业而言,要实现产能得扩张,就要实现奶源得控制。

为了不丧失奶源得控制,三鹿在有些时候接受了质量低下得原奶。

据了解,三鹿集团在石家庄收奶时对原奶要求比其她企业低。

对于奶源质量得要求,乳制品行业一般认为巴氏奶与酸奶对奶源质量要三鹿,冰激淋等产品更次之。

因此,奶粉对奶源质量要求较低,奶次之,UHT求较高.集团祸起奶粉,也就不足为奇。

另外,三鹿集团大打价格战以提高销售额,以挤压没有话语权得产业链前端环节利润。

尽管三鹿得销售额从2005年得74、53亿元激增到2007年得103亿元,但就是三鹿从未将公司与上游环节进行有效得利益捆绑,因此,上游企业要想保住利润,就必然会牺牲奶源质量。

河北省一位退休高层领导如此评价田文华:“随着企业得快速扩张,田文华头脑开始发热,出事就出在管理上。

”企业快速增长,管理存在巨大风险作为与人们生活饮食息息相关得乳制品企业,本应加强奶源建设,充分保证原奶质量,然而在实际执行中,三鹿仍将大部分资源聚焦到了保证原奶供应上。

三鹿集团“奶牛+农户”饲养管理模式在执行中存在重大风险。

乳业在原奶及原料得采购上主要有四种模式,分别就是牧场模式(集中饲养百头以上奶牛统一采奶运送)、奶牛养殖小区模式(由小区业主提供场地,奶农在小区内各自喂养自己得奶牛,由小区统一采奶配送)、挤奶厅模式(由奶农各自散养奶牛,到挤奶厅统一采奶运送)、交叉模式(就是前面三种方式交叉)。

三鹿得散户奶源比例占到一半,且形式多样,要实现对数百个奶站在原奶生产、收购、运输环节实时监控已就是不可能得任务,只能依靠最后一关得严格检查,加强对蛋白质等指标得检测,但如此一来,反而滋生了层出不穷得作弊手段。

但就是三鹿集团得反舞弊监管不力。

企业负责奶源收购得工作人员往往被奶站“搞”定了,这样就形成了行业“潜规则”。

不合格得奶制品就在商业腐败中流向市场。

另外,三鹿集团对贴牌生产得合作企业监控不严,产品质量风险巨大。

贴牌生产,能迅速带来规模得扩张,可也给三鹿产品质量控制带来了风险。

至少在个别贴牌企业得管理上,三鹿得管理并不严格。

危机处理不当导致风险失控2007年底,三鹿已经先后接到农村偏远地区反映,称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婴儿出现尿液中有颗粒现象。

到2008年6月中旬,又收到婴幼儿患肾结石去医院治疗得信息。

于就是三鹿于7月24日将16个样品委托河北出入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进行检测,并在8月1日得到了令人胆寒得结果。

与此同时,三鹿并没有对奶粉问题进行公开,而其原奶事业部、销售部、传媒部各自分工,试图通过奶源检查、产品调换、加大品牌广告投放与宣传软文,将“三鹿”、“肾结石”得关联封杀于无形。

2008年7月29日,三鹿集团向各地代理商发送了《婴幼儿尿结晶与肾结石问题得解释》,要求各终端以天气过热、饮水过多、脂肪摄取过多、蛋白质过量等理由安抚消费者。

而对于经销商,三鹿集团也同样采取了糊弄得手法,对经销商隐瞒事实造成不可挽回得局面。

从2008年7月10日到8月底得几轮回收过程中,三鹿集团从未向经销商公开产品质量问题,而就是以更换包装与新标识进行促销为理由,导致经销商响应者寥寥。

正就是召回得迟缓与隐瞒真相耽搁了大量时间。

大规模调货引起了部分经销商对产品质量得极大怀疑,可销售代表拍着胸脯说,质量绝对没有问题。

在2008年8月18日,一份标注为“重要、精确、紧急”传达给日前将产品调换完23月8三鹿严令各地终端货架与仓库在,中《通知》经销商得.毕,但仍未说明换货原因。

调货效果依然不佳,毒奶粉仍在流通。

而三鹿集团得外资股东新西兰恒天然在2008年8月2日得知情况后,要求三鹿在最短时间内召回市场上销售得受污染奶粉,并立即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三鹿以秘密方式缓慢从市场上换货得方式引起了恒天然得极大不满。

恒天然将此事上报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克拉克于9月8日绕过河北省政府直接将消息通知中国中央政府。

另外,三鹿集团缺乏足够得协调应对危机得能力。

在危机发生后,面对外界得质疑与媒体得一再质问,仍不将真实情况公布,引发了媒体得继续深挖曝光与曝光后消费者对其不可恢复得消费信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