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不合理用药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临床分析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临床分析消化内科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多种肠胃、肝胆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和管理。
然而,由于医生和患者的诉求不同、社会环境和制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常常出现一些不合理用药的问题,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临床实践出发,介绍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并探讨其原因和对策。
一、不合理用药问题的类型及表现1.过度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在消化内科的应用范围很广,适用于感染性疾病、炎症等多种情况。
但是,由于过度使用、滥用抗生素等不当行为,不仅会增加药物费用,还会导致微生物耐药性加强,使疾病治疗益处低于风险。
据统计,我国医生开抗生素处方的比例较高,其中消化内科的抗生素处方比例更是高达57%以上。
不少医生在处理包括消化道感染在内的各种病情时,往往第一时间开抗生素,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和费用。
而且,由于抗生素作用的不彻底、治疗方案不合理等原因,也会导致细菌感染的复发、治疗失败等问题。
2.过度应用制酸药制酸药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拮抗剂等,主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等疾病。
但是,由于许多消化疾病患者胃酸过多的症状和胃酸缺乏的症状相似,医生常常在不做进一步检查的情况下,仅凭症状就过度应用制酸药,导致患者本来正常的胃酸分泌进一步减少。
此外,长期服用PPI等制酸药,还可能导致钙、镁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B12等的吸收不良,增加骨质疏松、脑部退化等风险。
3.不合理使用肝保护药肝保护药是一类应用广泛的药品,主要用于保护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修复,如磷脂酰胆碱等。
但是,不少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医生常常没有做进一步的检查或排除其他潜在的疾病,就给患者开了肝保护药,从而忽略了病因分析和治疗。
此类患者在使用肝保护药期间不仅会出现药物副作用,而且还可能延误正式治疗的时机,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保健品在医学上并不是一个严格概念,其功效和安全性也是十分复杂的,但很多人仍然将其当成病症的治疗手段。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分析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分析消化内科是内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消化系统的疾病及其诊断、治疗和预防。
在临床实践中,消化内科医生经常会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患者和病情,因此不合理的用药问题也时常出现。
不合理的用药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耐药性的产生等问题。
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有必要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1.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1)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消化内科实践中,一些医生可能会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出现。
尤其是在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慢性疾病时,医生往往会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这不仅增加了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还可能导致治疗效果的减弱。
(2)盲目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治疗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疾病时,医生可能会盲目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以期快速控制病情。
这些药物具有很强的副作用和风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感染风险增加等问题。
(3)过度使用药物组合:在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时,一些医生可能会过度使用药物组合,导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
尤其是在年老体弱的患者中,过度使用药物组合可能会导致中毒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问题。
2. 临床分析(1)合理使用抗生素:在治疗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并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频率。
在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慢性疾病时,应优先考虑使用抗生素的替代治疗方法,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和剂量。
(2)谨慎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治疗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疾病时,医生应谨慎选择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时机和剂量,避免过度使用。
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和免疫功能,及时调整和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3)个体化治疗方案: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生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和剂量,避免过度使用药物组合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问题。
常见不合理用药
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不合理联合用药日益增多,不同程度地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增 加了药品不良反应。 1.药理拮抗 抑酸药与胃黏膜保护剂(铋剂和硫糖铝)联用:抑酸药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 常用药物。硫糖铝铋后给予。 活菌制剂与抗菌药物联用:肠源性腹泻常与肠道菌群失调,活菌制剂与敏感抗菌 药物如诺氟沙星合用时,活性会被抗菌药物杀灭或抑制,使药效降低,原则上不与 抗生素合用。 2.药动学方面的不合理联用 蒙脱石散剂与抗菌药物联用 3.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会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所以这类患者的处方中会出现抗菌药 物,欲以此缓解症状。但肠易激综合征是功能性疾病,绝大部分患者不存在肠道细 菌感染,故一般不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4.消化酶的使用:一些消化不良患者使用复方消化酶胶囊,缺少消化酶进行科学的 判断。腹胀患者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
1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分析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分析消化内科是医院中一个重要的科室之一,由于消化系统涉及人体消化、吸收、排泄等多个方面,因此,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且病情复杂。
为了治疗这些疾病,医生经常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然而,由于一些原因,有些病人用药效果不佳,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甚至药物依赖等情况。
本文将对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临床建议。
1、抗菌药物滥用据调查,消化内科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远高于其他科室,这主要是由于消化内科患者多数存在细菌感染或者继发感染的情况。
然而,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很多患者出现了耐药性,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等问题。
2、质量不合格药品大量的数据表明,我国消化内科的药品质量不合格率较高。
这些不合格药品使用后常导致不良反应和毒性反应。
3、禁忌症药物使用部分患者由于禁忌症、药物过敏,长期被推迟或者受阻付出真正的治疗效果。
4、用药不规范消化内科治疗疾病要坚持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原则,但是现在许多医生并不能做到严格按照指南来进行治疗,所以用药不规范、不严格仍是常见问题之一。
二、消化内科主要疾病与药品应用分析1、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治疗时应注意避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及激素药物,并合理应用保胃药和抗酸药,舒缓患者的不适症状,并加强自我管理。
2、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多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治疗时应避免使用激素等药物,应选用质量可靠、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抗溃疡药,减少出现胃肠道反应。
3、功能性消化不良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应限制摄入辛辣食品、油腻食物等,同时使用胃肠动力药和抗酸药,以缓解患者不适症状。
4、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可以用抗酸药、促进胃排空的药物、增加食管下段压力的药物等多种药物治疗,疗效卓越,药物使用安全可靠。
三、临床建议1、对于患者服用抗菌药物应慎重,尽量避免滥用,遵循严格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
2、消化内科医生不能盲从药品生产厂家,对选择的药品必须认真审查,并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消化健康。
消化内科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如胃肠疾病、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胃溃疡等。
在治疗这些疾病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问题,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对健康造成更多的危害。
一、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在消化内科中,抗生素的滥用现象严重。
很多患者在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时,就会自行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忽视了这些症状可能是由病毒性感染引起的。
一些医生也存在过度开具抗生素处方的情况,这导致了抗生素滥用的现象。
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得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时失去了效力,还可能对人体的肠道菌群造成不良影响,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免疫系统失衡等问题。
必须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并且在使用时需要根据病情和病原体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滥用和盲目使用。
二、质子泵抑制剂长期服用需慎重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胃酸过多和胃溃疡等疾病的常用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胃酸的分泌,缓解疼痛和症状。
一些患者会长期服用这类药物,甚至自行购买服用,而忽视了这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减少,影响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吸收,引起营养不良和骨质疏松等问题。
长期服用还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和消化系统功能异常。
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时,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应该尽量减少长期使用的情况,避免出现不良影响。
三、中药滥用和混用现象普遍在治疗胃肠疾病的过程中,很多患者会选择中药进行治疗,甚至一些医生也会将中药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
中药的滥用和混用现象却普遍存在。
一些患者在疾病初期就会进行中药治疗,却忽视了疾病的确诊和病因的分析,导致了疾病的延误和错漏治疗。
一些患者也会将多种中药进行混合使用,而忽视了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可能导致肝肾损害和其他不良影响。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分析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消化内科是临床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消化内科药物治疗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药物的不断更新,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临床实践中,消化内科医生常常面临着高危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滥用抗生素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对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优化用药策略,加强用药监管以及提高患者用药合理性意识,对于提高消化内科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并通过对高危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滥用抗生素以及用药过程管理等方面的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用药策略,加强用药监管,提高患者用药合理性意识。
通过深入研究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旨在提升医务人员和患者对用药合理性的认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最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高危用药高危用药是指那些在使用过程中易引发严重不良反应或对患者造成危害的药物。
在消化内科临床实践中,高危用药的选择和应用至关重要。
常见的高危用药包括肝毒性药物、胃溃疡风险较高的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耐药菌的潜在风险等。
一些非甾体抗炎药在消化道中可能导致胃溃疡和出血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在临床应用时慎重考虑患者的胃肠道状况和用药史,避免加重患者的疾病状态。
在消化内科临床实践中,滥用抗生素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会导致耐药细菌的产生,增加治疗难度。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抗生素,并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指南。
消化内科高危用药的合理选择和应用对于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消化内科是指专门研究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疾病的医学科。
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胰腺炎、脂肪肝、炎症性肠病等。
针对这些疾病,医生常常会开具药物治疗方案。
在实际用药过程中,一些不合理用药问题会出现,不仅增加患者的治疗风险,同时也会增加医疗资源的浪费。
本文将就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过度使用抗生素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些疾病,比如胃溃疡、胰腺炎等常常会合并感染,导致病情加重。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
由于患者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衡,易触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道感染等并发症。
而且,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还容易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对后续的治疗造成困难。
解决方案: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科学依据,合理选择抗生素的种类和用药方案。
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医生应对患者进行抗生素使用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引导,避免患者自行滥用抗生素。
2. 滥用胃肠道促动药胃肠道促动药被用于治疗胃肠功能紊乱、便秘等疾病。
一些患者常常会滥用胃肠道促动药,以期迅速缓解症状。
过度使用胃肠道促动药容易导致肠道黏膜损伤、肠穿孔、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
解决方案: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合理选择胃肠道促动药的种类和用药剂量,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风险的告知,避免不当滥用。
3. 不合理使用止痛药在临床实践中,部分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常会伴随着疼痛症状,因而医生会考虑使用止痛药进行治疗。
一些患者在获得止痛药后会自行过量使用,甚至长期使用,导致药物依赖性以及胃肠道副作用的增加。
4. 忽视药物不良反应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过程中,一些患者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比如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
部分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容易忽视,而医生也有时存在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不足,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
消化系统疾病的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消化系统疾病的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摘要】在日常工作中,消化系统疾病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时有发生。
不合理用药原因是多方面的,医务工作者应该提高业务素养,熟悉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警惕,进而纠正不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应是医生、药师、护士共同协助合作的过程。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9-0372-02随着医学的发展、发病机制的不断阐明及新药的开发应用。
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出现了新的进展。
然而随着消化系统疾病用药品种和联合用药的日益增多,不合理用药现象亦随之出现,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
增加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
分析消化科疾病的用药情况,旨在发现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及时纠正错误,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现将临床常见的一些不合理用药分析如下,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1 常见的不合理用药分析1.1西咪替丁、硫酸亚铁、维生素C、维生素B6合用该处方治疗消化性溃疡及缺铁性贫血,硫酸亚铁在酸性环境中吸收较快。
配伍维生素C可增加硫酸亚铁的吸收;维生素B6可减轻硫酸亚铁的胃肠道反应;而西咪替丁是H2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胃酸的分泌。
因此西咪替丁与硫酸亚铁同服,可降低硫酸亚铁的疗效。
因此应该将西咪替丁换成胶态次枸橼酸铋,因本品既不抑制胃酸分泌也不中和胃酸,而是在胃液的pH条件下,在溃疡表面形成保护膜,且疗效优于西咪替丁。
1.2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合用目前,克拉霉索已成为治疗幽门螺杆菌的重要药物。
有学者推荐合用克拉霉索和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
但从药理学上来看,两者合用并不能增加疗效。
这是因为,阿莫西林为内酰胺类抗生素,属于繁殖期杀菌剂。
主要通过阻碍繁殖期细菌壁黏肽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
克拉霉索属于快速抑菌剂,主要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繁殖期杀菌剂与快速抑菌剂合用后,因后者阻止细菌进入繁殖期,前者无从发挥作用。
浅析消化科常见不合理用药
浅析消化科常见不合理用药作者:林玮玮刘强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6期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随着对病理机制进一步阐述和新药的开发问世,在治疗中常有一些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发生。
现从临床药学的角度,对治疗过程中部分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进行分析。
1抗生素合用消化科其它药物1.1 合用思密达例:患者,男,44岁,因腹痛腹胀,呕吐腹泻1天就诊。
诊断:急性胃肠炎。
用药:蒙脱石散(思密达) 3g po tid左氧氟沙星 0.3g ivgtt bid分析:思密达主要成分为双八面蒙脱石散,具有层纹状结构及外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选择性固定及抑制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并通过与黏膜蛋白相结合,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同时它还可以恢复结肠运动功能,降低结肠敏感性,从而保护损伤的肠黏膜,减少黏膜溶解和破坏而发挥疗效,同时,思密达在肠道可以形成保护膜而影响抗生素的疗效,若必须同时应用,一般应间隔2小时以上。
1.2 合用微生态制剂例:患者,女,52岁,因腹泻2天就诊,诊断:腹泻待查。
用药:地衣芽孢杆菌 0.5g po tid左氧氟沙星 0.3g ivgtt bid分析:微生态制剂是临床主要治疗药物之一,常用的活菌制剂有地衣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活菌制剂等可以大量消耗肠道内氧,造成厌氧环境,迫使厌氧菌生长以利恢复菌群的平衡,也可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制剂等药物则直接补充肠道正常菌。
微生态制剂可用于广谱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失调。
同时使用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是否会影响活菌制剂的功效及活菌制剂中是否有耐药因子传递给机体中其它细菌,造成耐药因子扩散是微生态制剂对抗生素耐受性的两个关键问题。
现多数专家认为:原则上任何一种微生态制剂都不宜与抗生素同时服用,如必须同时服用,可间隔给药时间,或首先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选用微生态制剂调节菌群失调。
2抑酸剂合用其它药物2.1 合用黏膜保护剂例1:患者,男,32岁,因腹痛2周食欲不振入院,胃镜: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分析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分析【摘要】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本文从药物过量使用、抗生素滥用、胃药长期不合理使用以及对药物使用不当的原因诸方面进行分析。
药物过量使用会导致副作用增加,抗生素滥用可能导致耐药性加剧,胃药长期不合理使用会影响胃黏膜功能。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强调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并提出改进消化内科药物使用的建议,如建立合理用药指南、加强医生用药知识培训等措施。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建议,有望引起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消化内科药物使用问题的重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药物过量使用,抗生素滥用,胃药长期不合理使用,药物使用不当,合理用药,改进药物使用。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实际治疗中,一些医生和患者可能存在对药物的错误理解、不合理使用等现象。
一些患者会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盲目服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一些患者长期大量使用抗酸药物,反而加重了胃肠道问题等。
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成本,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对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危害和解决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对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旨在引起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重视,促进合理用药理念的普及和推广。
1.2 研究意义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与临床分析的研究意义在于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意识,避免不合理用药造成的危害。
通过深入分析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从而合理选择药物并正确使用。
患者也能够通过了解不合理用药的危害,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避免盲目使用药物并及时就医。
研究不合理用药问题还可以为消化内科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通过发现并解决药物过量使用、抗生素滥用、胃药长期不合理使用等问题,可以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和药物耐药情况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探析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不合理用药
2胃肠动力药 与解痉药合用
在 治疗 消化 不 良伴 有腹痛 、恶 心 、呕 吐时 , 临床 上常 将 胃肠 动 力药 与解痉 药合 用 。胃肠 动力 药主 要有 多 巴胺 受体 拮抗 剂如 多潘 立 酮 、甲氧氯普 胺和 5一 HT4受体激 动剂如 西沙 必利 、莫沙 必利 , 两 者 分别通过增 强乙酰胆碱的兴奋 作用或促进 乙酰胆碱释放而 发挥促动 力作用 , 而解痉 药以 抗胆碱 药物 为主 如阿托 品 、颠茄 , 两者 药理 作用
1铋剂用于胃黏膜 出血的治疗
胃黏膜 层主要分 布着 无平滑肌 管壁的 毛细血 管 , 各种 因素所致 的 黏膜 出血 常与酸损伤 胃黏膜屏障有关 , 因此 , 一般作用于平 滑肌细胞 的 血管 止血剂止 血效 果较差 , 使用 抑酸剂 则常可 收到较 好的效 果 。其 原 理是 通过提 高胃 内 p 值 , H 促进血 小板 聚集 , 诱导血 浆凝 血功能 , 而凝 血块在 p H小于 50 胃酸中可迅速被 消化 , 小板 诱导的止血 作用只 .的 血 有在 p H大于 6 0 . 时才能 发挥 出来 , 因此 胃黏膜 出血 常用制酸彻 底而迅 速的 P I 并 多采 用静脉途径 给药 , P, 以迅速提 高 胃内 p 值 。根 除幽门 H 螺杆菌 虽能 防止溃疡复发 和再出血 , 但在活动期 出血 , 铋剂 口服后一方 面 因硫化铋 的形成会 出现 黑便 , 响对出血的评价 ; 影 另一方 面该药主要 是在 胃液的酸性 环境下 才能发 挥更好 的作用 , 因此 不适合 活动性 出血 的治 疗 。
7柳氯磺胺吡啶与抗生素合用
柳氮 磺胺吡 啶是治 疗溃疡 性结肠 炎的常用 药物之 一 , 由于该病 常 出现黏液 脓血便 , 临床上 经常 同时应 用抗生 素进 行治疗 。柳氮磺胺 吡 啶 I服后虽部分 在 胃肠道 吸收 , : I 但最终 通过胆汁重新 回到肠道 , 与其 余 未被吸收的大部 分原药在 回肠 末端和结肠 内 由细菌分解成 磺胺 吡啶和 5一氨 基水杨 酸( 5一 AS 。该药 的治疗 机制主要 是通过 5一 AS A) A 抑 制前列 腺素的 合成而 发挥抗 感染作用 。若 同时应用抗 生素 , 将破坏 肠 道菌群 , 使细菌 量减 少 , 响药物 的分解 , 影 降低疗效 。 因此 , 柳氮磺 胺吡 啶不宜 与抗生 素合 用 , 近年来应 用 的 5一氨基水杨 酸制剂 如艾迪 沙及 其控释 片 因无需细 菌分解直 接发挥 作用 , 因此 可不受抗生素 应用 的影响。
消化内科用药不合理分析姜玲玲
消化内科用药不合理分析姜玲玲发布时间:2023-07-02T08:23:33.375Z 来源:《大健康》2023年5期作者:姜玲玲[导读] 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现在的医疗水平虽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药物使用问题。
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但影响救治疗效,同时也影响病人的恢复情况,而且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
本文通过对临床药师在消化内科中的不合理处方的分析,对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进行探讨,以期望能有效降低药物使用不合理这一现象发生的概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310000浙江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310000摘要: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现在的医疗水平虽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药物使用问题。
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但影响救治疗效,同时也影响病人的恢复情况,而且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
本文通过对临床药师在消化内科中的不合理处方的分析,对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进行探讨,以期望能有效降低药物使用不合理这一现象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消化内科;临床用药;用药合理性;问题分析引言在医院当中,消化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的科室,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与诊疗医师对患者提供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但在当代的医疗机构中,由于消化内科患者数量的不断上升,加上消化内科使用药物的剂量较大,所涉及到的药品增多,导致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的问题愈发凸显。
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医疗水平的显著提升,且在基础医学和药物研制不断进步的情况下,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的药物也越来越多,由于医疗人员在用药时疏忽了对药理、药性及患者病情的全面分析,导致药物滥用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并且因此造成了患者整治疗效的延缓和药物对人体副作用的增加。
文章通过分析消化科室内用药不合理的现象,并对用药不合理情况进行规范,思考与探讨相关制度的改进方向。
1.药理拮抗现状分析在对消化科室内的药物进行评价时,临床药师们发现,很多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在服用了一些抗酸、消炎药后,胃肠道的情况会变得更糟,如有的患者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使用了制酸剂,同时还服用了甲硝唑、奥美拉唑等药物。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消化内科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以及涉及消化道各种疾病的治疗。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药物治疗在消化内科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但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由于医生缺乏知识或者经验不足等原因,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用药问题,下面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1. 抗生素乱用
在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抗生素是常被使用的药物之一。
但是,很多医生在治疗消化道疾病时,常常过度使用抗生素,甚至不按临床指征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可能导致药物滥用、细菌耐药性等严重问题的产生。
2. 改变药物规范用法
在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很多药物都有规范用法。
但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有些医生为了达到治疗效果,可能会改变药物的规范用法。
比如,超量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可能会增加患者胃肠道疾病的风险,容易引起消化系统其他疾病的发生。
3. 无效药物使用
在治疗消化内科疾病时,有些药物可能对某些患者无效。
但是,有些医生可能会因为患者的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而选择这些药物进行治疗,这样只会加重患者负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4. 部分药物不适合应用
在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有些药物可能对特定的患者不适用。
然而,有些医生在治疗时可能会忽略这些因素,而直接应用这些药物导致不良后果。
比如,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
总之,在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医生需要对药物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并严格按照规范用法和临床指征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还需要平衡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
常见消化系疾病不合理用药分析
当临床上出现腹泻、 便血和里急后重, 粪便检查 白细胞增 多等疑为侵袭性肠道感染 , 一般需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喳诺酮类抗菌谱广, G 和 G 细菌均有明显作用, 对 一 + 常作为肠 道感染首选 口服用药。考虑到胃肠炎的症状, 部分临床医师对 于这类患者常联合 ( 含铝或镁) 制酸剂或 胃翁膜保护剂以期缓 解 胃部不适症状 , 然而喳诺酮类抗生素可因制酸剂或 胃勃膜保 护剂的应用而影响药物的吸收, 使血药浓度下降, 反而降低疗
腔中, 服后能迅速地提高胃内p 口 H值, 增加抗生素对幽门螺杆 菌的抗菌效果。多用于消化性溃疡 , 根除幽门螺杆菌和反流性 食管炎的治疗。临床上现有奥美拉哇、 兰索拉哩、 浮托拉哩、 雷
贝拉哩和埃索美拉哩。构椽酸秘钾需在 胃酸的条件下产生沉 淀, 形成弥散性保护层覆盖于溃疡面上 , 阻止 胃酸、 酶及食物对 溃疡的侵袭, 促进勃膜再生和溃疡愈合。硫糖铝也需要在酸性 的环境下才能离子化, 形成硫酸蔗糖复合阴离子发挥戮膜保护
被吸收, 在结肠内难以达到有效药物浓度。近年研制的 5A A -S 的特殊制剂, 使其能达到结肠发挥药效, 用另一个 5 S - A分子 A 替代磺胺毗吮为载体一奥沙拉嚓;H依赖控释剂一 p 美沙拉嚓, 在
见川。甲硝哇为抗厌氧菌感染常用药物, 该类药物主要经肝脏
代谢, 肝功能差者有药物蓄积可能, 并能引起钠储留。因此应用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 年 1 07 月第 7 卷第 1 期
C i J si n ln 0 V l o 1 hn d g , 2 7 7 . Mi a a 0 o N
2 01
首选方案之一。喳诺酮类抗生素在坏死的胰液或胰腺组织中能
炎症性肠病 i l ( f mmaoy w l es, D) na tr b e d aeI 包括溃疡性 o i s B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不合理用药分析
普胺 ( 胃复安 ) 、 西沙比利 , 莫沙 比利等可促进 胃肠 蠕动 , 加速 胃排空 , 因此 , 两类药联用会减弱 胃黏膜 保护剂的作用.
3 胃动 力药 与解痉 药 合用
临床上常将 胃肠动力药与解痉药合用 治疗消
化 不 良伴 腹 痛 、 恶心 、 呕吐 . 解痉药如 6 5 4 — 2通过 阻 断 M受 体 而解 除 胃肠 平 滑 肌痉 挛 ,而 胃肠 动力 药
的 铋剂 需 要 在 胃酸 的作 用 下 以铋 盐 的形 式 沉 积 于
药药理作用拮抗 , 不宜合用.
4 多潘立 酮与 甲氧 氯普 胺合 用
临床上 , 如果患者呕吐 , 同时伴有 胃胀 , 消化不
良等 症状 , 医生 常将 两 药合 用 . 用 甲氧 氯普 胺 止 吐 , 而用 多潘 立 酮缓 解 胃胀 . 多潘 立 酮 不仅 能 促 进 胃排
Vo 1 . 2 9No . 2
F 理用药分析
孙 秀 川
( 赤峰 学院 附属 医院,内蒙古 摘 赤峰 0 2 4 0 0 0 )
要 :对消化 系统疾病常见的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 , 促进临床 医师合理用药.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2 6 0 X( 2 0 1 3 ) 0 2 — 0 1 8 3 — 0 2 护膜 , 而 胃肠 动 力 药 如 多潘 立 酮 ( 吗丁 啉 ) 、 甲氧 氯
5 微生 态制 剂与 抗生 素合 用
上为了缓解消化性溃疡疼痛而用抑酸药时 , 须在服
治疗 肠 源性 腹泻 , 微 生态 制剂 是 主要 治疗 药 物
用 胃粘膜保 护剂半小时前或服用本药 1 小时后给
予l 3 】 .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张彦涛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张彦涛发表时间:2018-05-07T10:34:29.6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4期作者:张彦涛1 石素华2 [导读] 消化内科疾病涉及食管、胃、大肠、小肠、肝、胆及胰腺等,种类繁多。
因此,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数量较多张彦涛1 石素华21山东单县南城人民医院 274300;2山东省单县人民医院 274300消化内科疾病涉及食管、胃、大肠、小肠、肝、胆及胰腺等,种类繁多。
因此,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数量较多,使用的药品涉及面较广,用药剂量较大。
因此,容易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
在实施诊断治疗中,临床医师要树立为患者提供更好服务的理念,以患者为中心,高度重视使用药物的合理性,保证患者使用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
现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消化内科878例患者的临床用药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878例,其中男516例,女362,年龄17~81(53.2±6.2)岁)岁。
1.2方法对878例患者用药情况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并统计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根据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解决措施,提高其用药的合理性。
2结果2.1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2016-2017年878例患者中,其中不合理用药情况86例,占所有消化内科患者的9.7%。
其中2016年不合理用药60例(68.3%);2017年不合理用药26例(29.6%)。
2.2不合理用药的主要类型不合理用药中药物使用量大32例(37.2%);重复用药23例(26.7%);联合用药不合理19例(22.1%);药物联用不良反应增强12例(13.9%)。
3讨论3.1不合理用药分析3.1.1药物使用量大药物使用量主要指的是药物用量过大和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
患者使用药物量大表现在服用大量的消化内科药物,因为机体对大量的药物不能消化,从而产生不良反应。
浅析消化科常见不合理用药
浅析消化科常见不合理用药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随着对病理机制进一步阐述和新药的开发问世,在治疗中常有一些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发生。
现从临床药学的角度,对治疗过程中部分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进行分析。
1抗生素合用消化科其它药物1.1 合用思密达例:患者,男,44岁,因腹痛腹胀,呕吐腹泻1天就诊。
诊断:急性胃肠炎。
用药:蒙脱石散(思密达)3g po tid左氧氟沙星0.3g ivgtt bid分析:思密达主要成分为双八面蒙脱石散,具有层纹状结构及外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选择性固定及抑制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并通过与黏膜蛋白相结合,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同时它还可以恢复结肠運动功能,降低结肠敏感性,从而保护损伤的肠黏膜,减少黏膜溶解和破坏而发挥疗效,同时,思密达在肠道可以形成保护膜而影响抗生素的疗效,若必须同时应用,一般应间隔2小时以上。
1.2 合用微生态制剂例:患者,女,52岁,因腹泻2天就诊,诊断:腹泻待查。
用药:地衣芽孢杆菌0.5g po tid左氧氟沙星0.3g ivgtt bid分析:微生态制剂是临床主要治疗药物之一,常用的活菌制剂有地衣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活菌制剂等可以大量消耗肠道内氧,造成厌氧环境,迫使厌氧菌生长以利恢复菌群的平衡,也可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制剂等药物则直接补充肠道正常菌。
微生态制剂可用于广谱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失调。
同时使用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是否会影响活菌制剂的功效及活菌制剂中是否有耐药因子传递给机体中其它细菌,造成耐药因子扩散是微生态制剂对抗生素耐受性的两个关键问题。
现多数专家认为:原则上任何一种微生态制剂都不宜与抗生素同时服用,如必须同时服用,可间隔给药时间,或首先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选用微生态制剂调节菌群失调。
2抑酸剂合用其它药物2.1 合用黏膜保护剂例1:患者,男,32岁,因腹痛2周食欲不振入院,胃镜: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系统疾病的不合理用药
一、质子泵抑制剂与秘剂合用: 二种药物均是消化科常用的药物。
质于泵抑制剂能阻断胃壁细胞微泌管膜上的质子泵,使氢离子排出受阻,口服后能迅速提高胃内PH值,提高抗生素对幽门杆菌的除菌效果,临床多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哩、兰索拉哇、泮托拉哩,雷贝拉哩等。
锡剂如胶体次枸椽酸跳那么需要在胃酸的作用下,以跳盐的形式沉积于胃黏膜,保护溃疡面并发挥抗幽门杆菌的作用。
两者同时口服,挞剂因为失去酸性环境而不能发挥有效功能。
因此制剂不宜与质子泵抑制剂同时口服。
假设是必须同时应用,应错开服药时间,以免影响疗效。
二、秘剂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各种因素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黏膜损伤是病人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之一。
胃黏膜主要分布着大量无平滑肌管壁的毛细血管,因此一般作用于平滑肌细胞的血管止血剂效果较差, 而使用制酸剂那么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其原理是凝血块在P H值小于5的胃酸中迅速被消化、制酸剂通过提高胃内的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诱导血浆凝血功能,而到达止血效果。
但是,在上消化道出血活动期间,口服跳剂如胶体次枸椽酸制可以因在胃内形成硫化物出现黑便而影响对出血的评价,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制酸剂的疗效,因此不适合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三、生态制剂合用抗生素:顽固性腹泻常与滥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有关。
生态制剂是临床主要治疗药物之一。
常用的活菌制剂有两类:一类制剂如整肠生、米雅BM片等可以大量消耗肠道内氧,造成厌氧环境,促使厌氧菌生长以利恢复菌群的平衡;另一类如丽珠肠乐、培菲康等药物那么直接补充肠道正常菌。
活菌制剂原那么上不与抗生素合用,以免影响疗效。
假设必须同时应用生态制剂与抗生素,可考虑应用死菌制剂如亿活胶囊(酵母菌制剂)或乐托尔,该类制剂不受抗生素的影响。
四、氟哌酸合用制酸剂:肠道感染患者临床上常常表现为腹泻、便血、里急后重、粪便检查白细胞增多等。
喳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常作为肠道感染首选口服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不合理用药探析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系统疾病日常治疗中不合理用药,达到减少治疗中不合理用药的目的。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11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4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因不合理用药出现的问题。
结果不合理用药对患者的病情治愈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结论合理用药是对消化系统治疗的前提,这有关患者的利益。
所以,医生在对消化系统患者用药时要加强合理用药,减少不合理用药。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药物的研发速度加快,在消化系统用药的选择上也不断增多。
然而,现在药物的命名上也是各种各样,这就很容易导致不合理用药。
对患者医治过程中不合理用药会提高患者在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服用药物后,药效也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不合理用药也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宜兴市官林医院自2011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4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因不合理用药出现的问题。
对出现的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并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2 结果
2011年3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40例消化系统不合理用药。
在消化系统中不合理用药主要分为四种,一种是患者用药量过大,18例患者,占45%;一种是重复用药, 10例患者,占25%;一
种是联合用药, 8例患者,占20%;一种是药物连用毒副作用增强, 4例患者,占10%。
3 讨论
3. 1 消化系统不合理用药的原因
3. 1. 1 治疗过程中服药量大对患者治疗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对患者用药剂量过大,或者对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时间过长,以上都是导致不合理用药出现的问题,有些药物长时间大剂量的使用会引起耐药性或别的毒副作用。
比如奥美拉唑等类药物,每晚只需服用1 次,这已是最大剂量,不需要对其多次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通常的用药时间是1~15 d,就可以得到应有的治疗效果,若对其长期运用,患者服用药物后的毒副作用会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耐药性也会增强等不良影响[1]。
3. 1. 2 临床上重复用药现在很多药物研发后,药物的品名上有所不同,然而其化学成分基本相同,有些化学成分略微不同,但是其药理作用是相同或者类似。
但是医生只是依据药物的品名来给患者用药,这样就会造成相同或者类似的药物的药效相加,患者往往会出现不良反应。
3. 1. 3 不合理的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是一些医生的用药习惯,联合用药会出现有些药物彼此发生化学反应,药物的药效有可能会降低,或者是药物之间产生拮抗反应,这样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也会破坏患者的正常生理机能。
比如,对患者运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时,可以有效提高肠胃的蠕动,是药物加速吸收,进
一步加快抑酸药物的吸收[2]。
因此,在临床使用的时侯,必须注意药量的增加情况。
配伍中禁忌出现药物拮抗。
例如在临床中,使用吗丁啉以及易蒙停,法莫替丁与乳酶生等。
药物与药物之间存在各种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联合用药,药物之间虽然不会有较大影响,但是对患者病情的好转没有较大的效果。
3. 1. 4 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强,毒副作用不断增强药物进行联用时,会造成毒副作用增强。
比如西咪替丁与地西泮如进行联合使用,极有可能导致患者的呼吸抑制加重。
氨甲苯酸属于抗纤溶类药物,是赖氨酸与溶纤酶的有机结合,主要运用于纤维蛋白原发性溶解亢进而导致的出血的治疗。
而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而言,其凝血酶通常是表现为正常的,因此不宜采用此类凝血药物对其进行治疗。
3. 2 提高合理用药的方法
3. 2. 1 增加对医生的教育培训,增强医生的责任心及专业知识对医生加强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医学交流会议,详细掌握新增药物的知识及用药方法。
也要适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知识讲座,也可让资历比较深的医生进行讲座,从而增加医院医生整体的专业知识。
3. 2. 2 增强医生的服务概念医生的服务意识要加强,让医生树立正确的服务精神。
在给患者治疗过程中,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多问患者症状,医生要对患者充分了解病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下药,对患者做好医嘱,使其了解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维护医院的良好的形象。
用药过程中如发现不合理用药,要立即更正,不要逃避医疗责任。
在消化系统治疗中,对患者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很普遍。
因为临床治疗医生的受教育水平不同,医生的专业知识的限制,致使知识结构也不尽齐全,这就导致不科学用药,致使现代药物不能综合使用。
对患者用药开处方一般是结合两方面,一方面是根据理论知识,一方面是根据前辈的用药经验,两方面相结合为患者开出处方药,这就容易出现一些用药不合理的问题。
从上面的原因可以得出,消化系统医生在用药知识方面要加强学习,不断掌握和总结不同药物的药理及用药知识,医院也要加强临床药师的专业化设置,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更为专业化的药学帮助,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为安全用药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王珠劳,夏虎平,王林.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及解决对策.中国医药导报,2009,6(4):133-134.
[2] 张秀浪,任沈霞.胃炎、胃溃疡治疗中的不合理用药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3130-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