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校公民教育使命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教学法及其启示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教学法及其启示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教学法是指在美国学校中实施的公民教育教学活动
和教学方法。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教学法主要有三个方面:课程安排、学习
内容和教学方法。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教学法的课程安排,一般包括国家历史、政治、宪
法和社会科学等教学内容。
在国家历史与政治教学中,重点介绍美国各地
的地理、历史、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及其变迁,使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过
程和历史的教训,充实对美国发展大致情况的认识。
宪法教学方面,着重
介绍美国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从宪法出发,把握国家根本制度和
公民权利义务,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社会科学教学方面,着重
介绍神社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基本理论,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社会伦理
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充分认识社会道德的重要性。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教学法的教学内容,一般有课本教育、报纸阅读、
视觉教育、课外进修、多媒体教学、情景式教学等。
课本教育是基础。
报
纸阅读强调国内外事务的捕捉和深入反思,激发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兴趣。
视觉教育强调教学内容的直观认识,运用电视、图表、影片等手段,增加
学习兴趣。
课外进修主要是针对学生自身知识体系的补充,以深入理。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评析及借鉴
一直以来美国都把对其国民的爱国主义教 育置于首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形势 的变化,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日益强化。美国的 教育机构利用一切宣传教育手段大力宣扬美国 的生活方式、美国的政治制度,把美国的政治制 度说成是理想的制度。美国学校的爱国主义教 育包括介绍美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灌输 “美国是世界上最成功、最强大的国家”,“当一 名美国人比当任何其他国家的国民更好”等观 念。在重要社会性活动中,举行升国旗仪式,面 对国旗宣誓,这在美国极为普遍,已成为一种传 统。把象征国家意志和价值目标的国旗以各种 途径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形中让人们 “自然而又必然地”形成爱国主义情感。在美国
美国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公民责
任教育,就是在明确公民权利和责任的基础上
把青年学生培养成“责任公民”,培养成具有爱
国主义精神、能对国家尽到责任和义务的公民。
美国的公民责任教育始终坚持“权利与责任对
等,理论与实践同步”的基本原则。所谓“权利与
责任对等”,就是在进行责任教育时把公民的各
为国家培养负责任的公民——美国公民课程小览
“为国家培养负责任的——美国公民课程小览王洁1张杰林2公民" (1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杭州310036)摘要:美国的公民教育研究和实践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上世纪80-#-代以来的几乎所有重要教育法案中都强调为国家培养“负责任的公民”。
虽然这种公民教育还存在局限,但是其实施过程的统一性、科学化.特别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强调服务学习(SL)对合格公民的养成等做法,为中国的公民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美国公民教育服务学习美国是现代公民教育理论研究的策源地.在公民教育(C i vi c E ducat i on)问题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美国教育家非常重视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是或应该是一种基本的事务。
没有什么比发展一个有知识的、有效的、有责任的公民更重要”.“公民教育是支撑我们民主政治的根本”.【1]一、公民教育培养“负责任的公民”美国人对于公民教育的理解。
源于民主社会中关于自治政府的理念。
1863年。
林肯总统在其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将民主描述为“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governm ent of t hepeopl e,byt hepeopl e,f or t hepeopl e),这一民主定义的中心是“民”的地位,即公民的地位。
[2]美国的教育自其建国以来,就背负着培养公民的重责。
怎样的公民是“负责任的公民”呢?“负责任的公民认同宪政民主的价值与原则并积极投身于政治生活以维护这些价值与原则:负责任的公民能认识到自己有义务采取行动确保社会健康、安全、稳定地发展;负责任的公民能积极参与到社会中来促进个人和公共利益”。
(3]培养学生具备成为负责任的公民所需要的公民知识、技能和品质是学校公民教育的全部任务。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公民教育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每次改革都体现出时代特点。
第二讲美国的公民教育
二)促进民主主义
杜威的公民教育观 1、民主共同体,主要因素包括: ★ 交流 ★ 参与 ★ 合作 ★ 反思
2、理想的公民 ★ 有效的交流者 ★ 有个性的交流者 ★ 有改造能力的参与者 3、公民教育方式 ★加强学校与社会合作 ★塑造学校的民主生活 ★参与社会生活
二、社会研究课程 一)社会研究的课程目标 (1)认知目标,即掌握公民参与所需 要的知识,内容包括:社会学、文化学、 政治科学、经济学、人类学、历史学、 地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法 律、公民与政府、民主等方面的知识和 问题等。
三大学校战略: (10)课后关爱,即通过树立榜样或典 型事例激发学生的利他行为,并提供为 学校和社区服务的机会; (11)营造学校良好的道德氛围,创立 关爱的学校。 (12)让家长和社区成员参与道德教育, 形成教育合力。
三)纽约贝克莱·卡罗尔(Berkeley Carroll)建构伦理学校的实践
(4)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共享决 策,分担责任; (5)将道德教育贯穿各科教学过程,渗透 于各门学科的教学; (6)鼓励合作学习和欣赏他人的能力; (7)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做好本职工作 的习惯; (8)通过阅读、写作、研究和讨论发展学 生的道德认知; (9)教学生学会公正、合理地解决冲突。
1.服务学习 即让学生通过公民资格的实践和把 知识的应用到实际情景中,从而学 习民主准则。 2.模拟教学 模拟政府部门活动,如法院、议会 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把 学习内容运用到实际的情景中。
三、美国学校的服务学习
1.服务学习的概念 服务学习又称经验学习或以社区为 基础的学习。美国教育工作者认为, 只有通过公民资格的实践,也就是 通过做公民,才能取得成效。
2、追求个人在道德和公民方面的完美
普纳荷学校的公民教育
普纳荷学校的公民教育作者:李建文来源:《中国教师》2010年第07期普纳荷学校(Punahou School)位于美国夏威夷州欧瓦胡岛上的火努鲁鲁市,是一所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一贯制的学校,现在还办了幼儿园,在美国教育界具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
这所学校始建于1841年,最早是为太平洋地区传教士子女受教育而创立的。
学校独特的历史传统、包容的岛屿文化、国际化的视野和先进的办学理念,使其在16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现在“全美排名前十的中学”“全美运动项目排名第一的中学”“美国中文教育首屈一指的中学”。
160多年来,普纳荷培养了大量杰出的人才。
其中最为著名者,就是孙中山先生和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先生。
2009年2月,笔者有幸成为我校海外培训项目的一名受训教师,被派往普纳荷学校接受为期两周的学习培训。
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笔者一直对公民教育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这次去普纳荷,使笔者有机会对域外特别是美国这样成熟的公民社会的公民教育问题做一些在场的了解。
公民教育包括道德伦理、社会、经济、政治权利义务等方面的教育,目的是提供青少年必须的知识、价值和技能,使他们养成健全人格,传承民族精神,成为主动而负责的国民。
尽管美国青少年社会问题不少,但美国人的公民素养,我们此行的每个人都感受颇深。
这种公民素养的形成,尽管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性格的原因,但美国学校公民教育倡导自律、合作、平等、理性、参与的精神对此功不可没。
因此,不可否认,美国是世界公民教育的先行者和典范。
普纳荷的教育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精神。
一、普纳荷的公民课程设置美国公民教育的课程平台主要是社会研究课(Social Studies),这是美国一门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综合课。
课程目标十分明确,例如夏威夷州规定社会研究课的教育目标是:(1)增进儿童历史、地理、公民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概念;(2)养成儿童博爱的精神;(3)建立道德的标准作为行为规范;(4)养成思考的习惯;(5)养成互助合作、服务社会的民主精神;(6)养成忠于本国立国理想(民主主义)的爱国精神。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公民教育功能及其启示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公民教育功能及其启示美国高校通过推行通识教育以促进国家的公民教育,其合理性在于通识教育与公民教育具有目标一致性、路径共通性。
美国通识教育的公民教育功能提升路径如下:合理改革通识教育内容,突出公民教育的时代性;培养优秀通识教育队伍,提升公民教育的高效性;注重提升通识教育认同,落实公民教育的实践性。
美国通识教育的公民教育功能对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的启示在于:树立合理目标,为通识教育的实施指明正确方向;明确课程定位,注重课程内容思想性与趣味性的统一;优化课程结构,坚持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有机融合。
标签:美国通识教育;公民教育功能;通识教育发展启示美国通识教育的发展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通识教育模式,堪称是美国民族文化的精华。
“通识教育作为美国大学教育理念与使命标杆,其目标不仅仅是自由教育所追求的心智训练,它更深含着美国人通过教育促进美利坚民族形成与发展的要求与期望。
”[1]通识教育和公民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各不相同。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最早来源于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思想,最初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出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为一种教育实践形态。
美国通识教育发展最显著的标志莫过于1945年出版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即《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
哈佛委员会认为:“无论在什么领域,通识教育旨在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的人和公民,或者說成为一个整全的人,也意在培养公民积极、有责任的、明智的习惯和品质的教育,具体而言,通识教育追求的是人类活动的宽泛目标,即追求的是普遍的思想以及各学问领域的相互关系。
”[2]在公民教育方面,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公民教育的国家之一。
美国的公民教育“并不是仅仅局限于道德教育,其本质内涵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教育,它具有鲜明和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其根本任务就是为了培育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合格公民,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美国现存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秩序和稳定”[3]。
美国的学校公民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元化中,并不存在一套公认的道德价值观,不主张 传统道德教育课中的那一套说教式教育方法,他主 张鼓励学生按照一种价值观,以一种合理而一以贯 之的方式待人接物。通过引发学生无忧无虑地表述 内心活动,珍重自己的价值选择,并付诸行动,作 为生活方式反复出现。学校应帮助学生在混乱的价 值观中澄清自己的价值观,但不需教育者特别强 制,让学生自主走上正确价值选择之路。在这种教 学过程中,教师应保持绝对中立。 ! 、政治社会化理论。伊斯顿认为政治社会化 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就是一 个政治共同体内部传播政治文化的过程,政治社会 化的过程是社会统治阶级通过传播政治文化,进行 公民教育的过程。伊斯顿把政治社会化看作是个人 通过学习政治文化发展政治自我的过程。政治社会 化理论所要分析研究的就是这个过程以及与其相关 的各种机制和机构。他还提出,通过许多不同的政 治社会化机构实现政治文化的维护和发展,强调各 种不同的政治社会化机构应当协调一致,发出共同 的政治信息,稳定和发展社会政治生活。 二、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 家,是西方民主社会的所谓典范。美国学校公民教 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宣扬西方核心意识形态,培养忠 于美国制度的公民。其主要内容包括: " 、爱国主义教育。美国的统治者利用一切宣 传教育手段竭力宣扬美国的生活方式、美国的民主 与自由,把美国的政治制度说成是理想的制度。美 国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包括介绍美国的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灌输“ 美国是世界上最成功、最强大 的国家” 、 “ 当一名美国人比当任何其他国家的国 民更好” 等观念。爱国主义教育具体渗透在对美 国历史的教育中。美国历来有重视历史教育的传 统,著名 史 学 家 格 尔 达 ・ 勒 内 认 为“ 没 有 历 史, 任何国 家 都 不 能 享 有 合 法 的 地 位 或 唤 起 爱 国 热 忱” ,所以尽管美国的历史只有短短的 #$$ 多年, 但其教育内容却是丰富的,以大学成就教育为例, 它讲述美国在短短二百年间取得的巨大建设成就, 以证明美国政治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增强美国 公民的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培养好公民是美 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培养目标。美国各类学校普遍开 设公民课,讲授美国宪法、政府结构、公务员制 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公民的职责,强化社会责任 万方数据 ・ )% ・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随着“一带一路”及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影响力日益深远。
中外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美国学校公民教育在各国面前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实践表明它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因而,也被视为发达国家民主化教育的一种范例。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我们应该深入分析美国学校公民教育,从而发现其中的精髓,并将其成果及优点引入我国的学校教育,以此来提升我国的学校教育水平,提高公民的素养。
首先,我们要从历史上来看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发展。
美国学校教育的公民教育始于19世纪末,当时,美国社会处于种族和阶级分裂的状态,教育者意识到学校教育在这种高度紧张的氛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以帮助不同社会群体尊重彼此,发展出一种共同的国家意识和观念,为社会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气氛。
因此,美国公民教育模式的基础就是建立一个以服务为中心的、根植于地方文化的、把主体地位交给学生的、将学生作为教育重点的教育体系。
美国公民教育在艺术、政治、宗教以及哲学等方面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教学策略,从思想探讨、实践理论、学习活动到参与活动,旨在让学生具备更强的自治意识,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公民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公民能力。
此外,美国公民教育还强调以实用性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美国学校从基础到高等教育都非常重视实用性的实践,将实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可以把学习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培养公民意识。
同时,美国也注重全球视野的教育,把国际间的相互学习作为主要内容,强调我们应该积极拓展国际视野,以增进全民国际智慧。
从以上可以看出,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给了我们很多方面的启发,它不仅强调对学生自身内心和外部环境的尊重,更强调以实用性及全球视野为主的教育模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增强公民意识。
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成果,融入我国学校教育,实施更加全面的公民教育,培养出拥有更高素质的公民,促进我国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
美国公民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综述
美国公民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综述公民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美国教育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它旨在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参与意识和社会价值观,以建立一个积极的社会秩序和民主制度。
本文将综述美国公民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
一、目标美国公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责任感和公民价值观。
美国社会强调公民的作用是社会进步和民主制度的保障。
因此,公民教育致力于发展公民对社会问题的了解、表达意见、参与公共事务并追求社会变革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公民教育可以促进社会公正、平等和包容。
二、内容美国公民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体系、法律、历史、公民权利与义务、社会问题以及民主价值观等。
公民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美国政治体系的运作方式,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结构、选举过程和政策制定流程。
此外,公民教育还介绍了法律体系,培养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法律意识。
历史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美国历史的理解和重要事件的意识,以及历史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培养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行使和履行它们。
此外,公民教育还涉及到社会问题,如贫困、环境问题等,通过让学生了解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在公民教育中强调民主价值观,如平等、自由、公正和尊重。
三、途径美国的公民教育途径多样化,包括学校教育、社区参与、媒体和互联网。
学校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学校课程中的社会科学类课程和公民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公民教育内容的机会。
此外,学校还组织一些活动,如模拟选举、社区服务和公民参与项目等,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社区参与对于公民教育也非常重要。
通过社区活动,如志愿者工作、社区讨论会等,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并通过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了解各种观点,培养理解和尊重的能力。
媒体和互联网也是公民教育的途径。
新闻报道、政治讨论节目、社交媒体等为公民提供了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平台。
美国中学的公民教育
221美国中学的公民教育[作者简介]钟毅,重庆万州江南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教育。
美国中学的公民教育钟 毅(万州江南中学 重庆 万州 404000)摘要:介绍了美国公民教育的内容及特点,即美国中学公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实践能力和全球视野,其特点是全面性、实践性和主动性。
美国公民教育的形成依据是快乐教育理念、能力本位教育和服务国家战略。
关键词:公民教育 实践能力 爱国主义中图分类号:G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8—0221—02美国中学以公民教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公民教育分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公民教育,指对中小学生进行的有关公民职责、权利与义务等内容的教育;广义的公民教育则近乎于教育。
包括美国在内的近现代西方国家所实施的“公民教育”,一般被视为狭义的公民教育。
[1]美国公民教育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包括五个方面:公民生活、政治和政府;政治体制的基础;政府与民主的目的、价值和原则;美国、他国与世界事务;公民在民主中的角色。
[2]一、美国公民教育的内容《公民与政府国家课程标准》是现在美国中学公民教育普遍采用的课程标准,从这个标准可以看出,美国公民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爱国主义美国爱国主义教育是把国情、州情、社区情融入其中。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面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首先要让他们对美国有一个基本认识,通过对国家的深入了解,逐渐培养他们对美国的热爱。
美国的历史、政治、宗教、文化等都是学生需要了解的,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学生都能够对其他种族采取包容和宽容的态度,促进美国社会的融合。
美国有各种各样的纪念节日,这些纪念日有着不同的来历,承载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事件,既是国家的记忆,也是公民对国家的感知,学生通过参加各种节日的活动,也能增强对美国国情的了解。
以马丁纪念日为例,非暴力的斗争策略和冲突处理方式是社会变革的方式,当社会面临冲突时,人们应该理性地设问:什么是处理冲突的最好方式?[3]各种博物馆分布在全国各地,博物馆也是认识一个地区历史的非常好的方式。
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高校公民教育的课程内容及启示
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高校公民教育的课程内容及启示邵方方(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全球化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更是人类用以思考问题的一种新方式。
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世界公民”观念的兴起,美国高校的公民教育目标及价值观随之发生转型,更注重“全球公民”的培养:在目标及价值观的指导下,课程内容从公民知识、公民态度、公民技能以及公民品行四个方面进行调整和创新。
这对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公民教育课程内容的确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全球化美国高校公民教育课程内容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Cour se Content and Enlightenment of Amer ican CollegeCivic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SHAO Fangfang(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s,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Shandong250014)Abs tra ct Globalization is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it is a new way for human to think about issues.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with the rise of"citizen of the world"concept,civic education goals and values of American unive rsities consequent transformation,focusing more on"global citizenship"training:Under the guidance of go-als and values,civics curriculum content from civic attitudes,civic skills and civic conduct four adjustment and innovation.This is to determine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of civic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universities in China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Ke y words globalization;American college civic education;course content在当今时代,全球化已成为人类现代化运动的必然趋势。
美国人的公民教育
美国人的公民教育作者:陈冠任来源:《师道》2009年第06期一、潜移默化的公民教育在美国不设专门的政治课,他们认为这样的课程是以说教为中心,是空泛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人不重视孩子的政治教育。
实际上,美国的政治教育是以一种细雨润物的方式进行,而有别于中国的风声雨点一起下的方式。
他们是在学校的文学、历史、社会学和心理学等课程中,以及家庭和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结合实际,潜移默化地完成的。
尽管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但是,美国人对孩子政治意识的培养并非含糊不清的。
美国孩子的公民意识教育,不论是在学校里、社会上,还是日常生活中,始终是在紧抓不放地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着。
在美国孩子中,有一个口号是经常挂在他们嘴上的。
这就是:“永远忠于美国!”美国人认为这是公民最根本的意识,他们对孩子从小就进行爱国和爱国旗等公民意识教育,并且使之根深蒂固。
清晨,在茫茫的雾色中,人们常常看到,在草坪上,一排排的孩子们围着旗杆,把右手放在胸前,在国歌中,目送国旗冉冉升起,然后,集体庄严宣誓:“我向国旗宣誓,永远忠诚于国旗,忠诚于它所代表的美国。
在上帝之下,美利坚不可分割,不可离析,自由与公正属于每一个人。
”在美国,孩子们进行一项集体活动,比如一场棒球赛,开场前,都要全体起立奏国歌。
当国歌声响起的时候,不论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立即停止一切打闹嬉戏,肃然起敬。
棒球队员们庄严地把帽子摘下来,放在胸口,恭恭敬敬地站着。
对于这,有位美国青年曾经对一位中国人说过:“我小时候是学校乐队的成员,我们每一次奏国歌气氛都十分庄严。
每当我听到国歌的音符,都感到心里在激荡。
我们都以自己是美国人而深感自豪!”在美国,有关美国公民的基本行为规范的教育,一方面是通过正式的课程,如公民课、历史课等,向学生进行灌输和专门训练;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内的各种活动,如班会、庆典仪式以及城市的公共建筑、纪念碑等,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政治神话”和民族、国家象征,培养学生成为献身民主制度和民主理想的爱国公民。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公民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高等教育研究——覃红霞主持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公民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於 荣 张圆圆摘 要:20世纪末以来,针对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下降和公民教育被忽视等问题,美国学术界出现了加强研究型大学公民教育的新要求。
美国研究型大学响应这一呼吁,开始在专业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中加强公民教育内容,并通过参与学校共同治理、基于社区问题的研究、服务性学习和志愿者服务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公民知识、公民能力和公民品性。
美国研究型大学加强公民教育所采取的措施对于我国大学开展公民教育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美国研究型大学;公民教育;公民参与美国研究型大学从建立之初起,就树立了为多元化民主社会大力培养有效的、负责任的公民的使命。
[1]但是随着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由于美国研究型大学过度重视科学研究,教师招聘重视他们的科研能力等原因,美国研究型大学逐渐偏离了其公民教育使命,不断减少对公民道德教育的投入,一些传统的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程如伦理学和道德哲学课也随之取消,学生对政治和公民参与活动也逐渐冷漠,美国研究型大学一度成为社会批评的对象。
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研究型大学忽视公民教育等问题,美国学术界出现了要重视和加强研究型大学公民教育的呼声,美国研究型大学对此要求作出积极响应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一、20世纪末以来美国对研究型大学加强公民教育的新要求美国研究型大学自建立起一直重视公民教育,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元化的民主社会生活。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动荡、价值多元化等多种原因,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公民教育逐渐被忽视,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在重科研轻教学的背景下,学术研究成为研究型大学的首要目标,公民和道德教育被束之高阁。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公民教育职能一度受到忽略,大学逐渐偏离了其最初的公民使命。
20世纪70、80年代,伴随着美国的社会危机、经济危机和公众信任危机,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育环境更趋恶化。
针对研究型大学重科研轻教学,导致本科教育质量下降等现象,博耶等人发出了“重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呼声,开始引发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反思和“重构”行动。
美国公民教育简介
育 内容 方 面
灌输
,
包含 政治 系统 相 关知识 的
、
大 学 阶 段 以知 识 教 育 为 载 体
通过
,
也 包 括 公 民 良好 习 惯
,
情感
、
、
志趣 法制
。
开设 大量人 文社 会 科学 方面 的课 程
促
和 爱好 的养成
,
不仅 有 爱 国主义
进 学 生 在 一 个 新 的 高 度 以 自 主 的 精神 去 理 解 和 把握 他 们 所 提倡 的价值 观 同 时
、
通
政 治教 育取 向
其本 质 要 求是 塑 造 与 美
,
家庭
社区
、
宗教
、
政党 和大 众
国 宪政体 制 相 适 应 的政 治人
强化公 民
。
传媒 等 各种 途径 和 方法 整体推 进公 民教
的政 治 认 同
,
促 进 公 民 的 政 治 参与
育 实践
,
同 时努 力整合各 方面 教育 资源
。
,
力 求实现 效 果最 大化
。
成绩 超 过
#(
#∋
分
,
个别 省 份
,
∀∋&
的学 生 获 得
摘 自 《 础 教 育 参考 》 ! ! ( 年 第 # 期 ∃ 墓
分 或 者 更 好 的成绩 大 多数 学 生 的学 期 平
谢 明辉
整理∃
%)
, ,
,
试
。
但 同 时他 们 强 调 这 样 做会 增 加 老 师 与 学
,
和 其 他 文 化 课 成 绩 一 样 列 入 获 取 初 中文 凭 的
公民教育,美国中小学这样做
公民教育,美国中小学这样做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6年第30期文 / 韩丰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公民教育的国家之一。
美国政府通过学校教育,特别是社会科教育,对一代又一代美国人实施公民教育。
什么是社会科社会科也称社会研究、社会学习、社会科学。
在我国,一般将其定义为“ 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及其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美国,社会科是美国中小学阶段普遍开设的公民教育课程,其前身是社会教育,类似我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课,但有诸多不同。
目前被广泛认可的社会科概念,是由美国国家社会科协会提出的:“社会科是以提升公民能力为目标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习。
在学校课程中,社会科综合多种学科领域,提供一种协作、系统的学习,这些学科包括人类学、考古学、经济、地理、历史、法律、哲学、心理学、宗教、社会学、数学等。
社会科的主要目标,是帮助青少年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中成长为民主、多元的合格公民,具备为公共利益做出明智而合理的决策的能力。
”1994年,美国国家社会科协会颁布《卓越的期望:国家社会科课程标准》,规定了社会科课程的十大核心主题:文化,时间、连续和变迁,人、地方和环境,个人发展和身份认同,个人、团体与机构,权力、权威与管理,生产、分配与消费,科学、技术与社会,全球联系,公民意识与实践。
这些主题构成了社会科体系的基本框架。
目前,在全美各教育组织和机构颁布的社会科课程大纲或课程标准中,大部分州都以公民学、历史、地理、经济作为核心学科,来构建整个社会科体系。
社会研究课并不是宽泛的社会问题研究,实际上,在每一个学段都有其相应的教育期望。
具体来说,小学一二年级的主要内容是理解自我和他人、家庭和社区,学校往往组织学生到社区等地参观;到了小学三年级,主要是了解社区的需要;小学四年级则借助地图和地球仪,学习早期殖民地和美国开发的历史;小学五六年级时,历史、地理和公民为其主要内容,多以美国的形成与发展为背景;初中阶段,主要课程是美国历史、世界历史、世界地理、州历史,重点培养学生识地图的技能、做笔记的能力、使用字典和百科全书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高中阶段,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美国历史和政府,到这个阶段,社会科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涉猎广泛,如经济学、社会学、法律、人类学、心理学、世界历史、州历史、时事等。
教育,“更要培养公民”
教育,“更要培养公民”如果我们敢于正视自身,不再自欺,就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的我们,在文化上已经被我们自己涂抹得可能a什么都不是。
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既无自己的坚守,也没有真的“拿来”。
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访华期间在清华大学的演说中这样说过:“大学不仅是培养技术人才,更要培养公民。
”这句话集中表达了美国教育的基本理念。
美国教育的这一理念不仅渗透在高等教育之中,在其基础教育里同样有充分的体现,并以此为基点,民主、平等、法制等价值观念自然而然地贯穿其中,处处显示出教育社会化、学习生活化的特点。
在近两个星期的赴美教育考察中,我们先后访问了洛杉矶的卡美诺中学、千橡小学和纽约的马丁·路德·金中学等中小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北岭分校、哥伦比亚、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顿等大学以及美国公民教育中心和纽约法律资源中心,对美国教育的上述特点有着特别深刻的体验。
我们考察的第一站是美国西部的洛杉矶市,访问的第一所学校是洛杉矶市的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
学校位于洛杉矶市郊,隶属加州州立大学,距离好莱坞、比弗利山庄、环球影城、洛杉矶市区约半小时车程。
北岭分校以其优秀的学术课程与师资闻名。
学校没有大门及院墙,在一块石碑上刻着学校的名字,就算是门口了。
校园到处是百年树木,茂盛如林,松鼠随处可见。
几块石头安静地坐落在一边,也是一处静谧的景点。
走进教学楼,给人的感觉却与校园的静谧截然不同:浓厚的育人氛围扑面而来,走廊五彩缤纷,墙壁文化丰富多彩、标新立异,所有的教室门都开着。
因为是周六,并没有学生和管理人员,但一切却井然有序。
陪同我们访问的美国公民教育中心国际项目组的刘国华先生介绍说:“北岭分校是一所社区大学,学校大门是面向社会敞开的,社区参与学校管理,特点就是大学社会参与,课堂学生参与。
”中国电影演员陈冲曾就读于该校的电影系。
在教育学院教学楼大门两侧墙壁的内侧,是用砖块大小的瓷瓦装饰的荣誉墙。
荣誉墙上铭刻着对学校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的名字。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使命》简评
作者: 刘香东 作者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思想政治课教学 页码: 77-79页 主题词: 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公民教育 美国学校 教育使命 简评 信息研究 CMS 卡耐基 学习
摘要:2003年2月,美国纽约的卡耐基集团和公民学习与参与信息研究中心(CIRCLE)联 合发布了对美国K-12年级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报告《学校公民教育使命》CMS,报告指出美国 学校的公民使命正渐渐失去影响力,实在需要重新得力,再次上路。本文旨在分析美国学校公 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状况。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是2012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唐克军、蔡迎旗。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唐克军,蔡迎旗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版】《美国学校公民教育》以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对立为美国公民教育的场景。
从美国公民教育领域的思想论争、美国社会科的课程、美国学校公民的道德教育、美国学校的服务学习、美国学校的文化和美国社会科教师教育六个部分展开,主要涉及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关于公民教育本质和目的的主张、自由主义价值澄清和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保守主义的品格教育以及洛克伍德的发展的品格教育和诺丁斯的关怀伦理的道德教育、保守主义为维护美国统一性的学科中心的社会科教师教育主张和自由主义为了正义和民主的社会科教师教育的主张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