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1-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合集下载

新课标版生物选修三(课件)作业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新课标版生物选修三(课件)作业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限时规范训练(一)1.下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A.DNA连接酶、限制酶、解旋酶B.限制酶、解旋酶、DNA连接酶C.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D.限制酶、DNA连接酶、解旋酶答案 C解析解旋酶可催化DNA碱基之间氢键(①)的断裂,限制酶可使DNA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②)断开,而DNA连接酶则催化两个DNA片段之间磷酸二酯键(③)的形成。

2.下列关于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DNA连接酶可以恢复DNA分子中的氢键C.它们不能被反复使用D.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可以用DNA聚合酶代替DNA连接酶答案 A解析限制酶与DNA连接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DNA片段间的磷酸二酯键,DNA聚合酶连接的是DNA片段与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因此在基因工程中不可以用DNA聚合酶代替DNA连接酶;酶在化学反应前后其数量、性质、功能均不发生改变,因此可以反复利用。

3.作为基因的运输工具——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及理由是()A.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地保存下来并大量复制,以便提供大量的目的基因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以便目的基因的表达C.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以便为目的基因的表达提供条件D.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以便于进行筛选答案 A解析作为载体要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使之表达,必须能够在宿主细胞内稳定地保存下来并大量复制,以便通过复制提供大量的目的基因;载体具有某些标记基因,是为了通过标记基因来判断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从而进行受体细胞的筛选;载体具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则是为了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

4.玉米的PEPC酶固定CO2的能力较水稻的强60倍。

我国科学家正致力于将玉米的PEPC基因导入水稻中,以提高水稻产量。

下列有关该应用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技术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B.该技术的操作环境是生物体内C.该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该技术的优点是定向产生人类需要的生物类型答案 B解析由题意可知,该技术为基因工程,是在生物体外进行的操作。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限时规范训练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限时规范训练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限时规范训练(一)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人体内的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答案 C解析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构成内环境。

人体内的很多液体不属于细胞外液,如泪液、尿液、消化液,因为泪腺、膀胱、消化道都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

2.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受精B.牛奶喝进胃中C.注射胰岛素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答案 C解析A项输卵管腔,B项胃腔属于体内的外界环境,D项属于细胞内液,都不是内环境;C项注射胰岛素时是静脉注射,即把胰岛素注入血浆中,胰岛素就进入了内环境。

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⑤胃中的牛奶⑥口服的肠道中的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A.②③⑦B.②④⑥C.①②③⑦D.③⑤⑦答案 A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

内环境中有血浆蛋白、O2、葡萄糖、CO2、激素、氨基酸等。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属于细胞内部环境。

胃中的牛奶和口服的药物都在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注射的青霉素首先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成分。

4.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①-⑤的相关内容依次是()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答案 B解析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图中⑤为细胞内液,②③④共同组成的①为细胞外液(即内环境),由于淋巴是由组织液回流等因素形成的,它与血浆之间应为单向流动,故③为淋巴,②为血浆,④为组织液。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专题培优2-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专题培优2-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1.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下图中①②③表示的是检测时的三种连接方法与刺激前的电位状态,图①②中的刺激点与两电极间的距离相等。

在刺激点给予刺激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①中的微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B.图②中的微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C.图③中的微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D.图①与图③中的微电流计指针两次偏转的方向不同答案 B解析图①中随着动作电位向刺激点两侧移动,当到达两电极处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微电流计发生一次与图示相反的偏转,随着动作电位的继续移动,两连接处均恢复静息电位,此时,微电流计指针再发生一次偏转,恢复到图示状态;图②中,两极均连在膜内,无论是静息电位时,还是刺激后,动作电位移动到两电极所在的位置时,由于两电极所处位置的电位相等,故电流计指针均不发生偏转;给予③中的刺激点适宜刺激后,随着动作电位的传导,当左侧电极为动作电位时,右侧电位尚处于静息电位状态,因而指针会向左偏转,当动作电位传到右侧电极时,左侧电极处已恢复为静息电位,因而,指针会向右偏转一次;图①中的两次偏转为先右后左,图③中的为先左后右。

2.右图中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②bd,③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A.①B.①③C.③D.①②③答案 B解析分三种情况分析:电流表连接到①ab,ca>cb。

c点给予刺激,兴奋传到a、b点的时间是先b后a,电流表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电流表连接到②bd,cb=cd。

c点给予刺激,兴奋传到b、d点的时间相同,电流表不会发生偏转;电流表连接到③ad之间,ca>cd。

兴奋传到a、d点的时间是先d后a,电流表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

3.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5-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5-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第3页
第五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 典例示范 随堂训练
第4页
第五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自主学习
读教材·理清本节主干知识
第5页
第五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阅读教材P88)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答案】 D
第30页
第五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生态系统的成分误区归纳 (1)绿色植物≠生产者:蓝藻是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 用,属于生产者;而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2)动物≠消费者: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 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3)细菌≠分解者: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 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②根据箭头指向:A有三个指出,应为生产者;D有三个指 入,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和C,一个为消费者,另一个为 分解者,A(生产者)和B均指向C,则C为分解者。
第21页
第五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探究二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 ———————————
②作用: a.将有机物转化为________,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帮助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 (4)分解者。 ①主要类群:________及某些动物。 ②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________分解成无机物。
第9页
第五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①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关系 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实例。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人教必修1生物1-1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人教必修1生物1-1
第36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必修一)
►模板构建·思路导引 读题 从图中提取信息:将叶肉细胞分为两组,一组保持 细胞结构完整,另一组破坏细胞结构,结果细胞结构完整的可以 产生淀粉,而结构被破坏的不能产生淀粉。 找词 题中出现的核心关键词是“生命系统”,以及限定 词“比该层次大”“比该层次小”。 分析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只有完整的细胞,才能完 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由各种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
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单细胞生物由

一个细胞构成生物体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 该区域内同种龟的所有

个体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 该区域内龟和其他所有
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物的种群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 龟生活的水域生态系统
考点一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之外,一切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第11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必修一)
2.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实例名称
生物和类型 生命活动 基本特征
说明
实例 1. 草履虫,单
草履虫的运动和 细胞生物
分裂
运动和 分裂
运动和 繁殖
第24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必修一)
…易错必明… (1)细胞是地球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地球最大的生 命系统。 (2)单细胞生物不具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属于细胞 命系统(因无细胞结构)。
第25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必修一)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结构层次:________→组织→________→系统→个体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3-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3-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第20页
第三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②琼脂块和羊毛脂:可以吸收生长素,不提供其他营养元 素以干扰实验,而且其中的生长素运动只受重力影响。
③云母片和玻璃片:不允许生长素透过。 ④锡箔纸:具有遮光作用。
第21页
第三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3)生长素发现实验的思想与方法: ①原则: a.对照原则。 b.单一变量原则。 ②方法: 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答案】 C
第43页
第三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以图示为载体,考查植物生长弯曲方向的判断
如下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 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 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第44页
第三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 左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 方向弯曲生长
第45页
第三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解析】 图a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故a直立生 长;图b中生长素能透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使b向光弯曲生长; 图c中由于胚芽鞘没有尖端,对光不产生反应,c背光弯曲生 长;图d中固定植株,旋转纸盒,植株向右弯曲生长,如果将纸 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因此植株弯向纸盒开 口方向生长。答案选D项。
第28页
第三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目录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目录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目录
新课标·生物·必修三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限时规范训练(十四) (word)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限时规范训练(十五) (word) 专题培优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相关计算
目录
新课标·生物·必修三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限时规范训练(十六) (word)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限时规范训练(十七) (word)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限时规范训练(十八) (word)Leabharlann 目录新课标·生物·必修三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限时规范训练(四) (word) 专题培优 激素相关实验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限时规范训练(五) (word) 专题培优 下丘脑的功能
目录
新课标·生物·必修三
第4节 免疫调节 限时规范训练(六) (word) 第二章 高考真题集训 章末过关检测(一) (word)
高 考调研
新课标·生物·必修三
目录
新课标·生物·必修三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限时规范训练(一)(word)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限时规范训练(二) (word) 第一章 高考真题集训
目录
新课标·生物·必修三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1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 高级功能 限时规范训练(三) (word) 专题培优 兴奋传导的实验分析
目录
新课标·生物·必修三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限时规范训练(七) (word)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限时规范训练(八) (word)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1-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1-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第31页
第一章 第2节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对内环境稳态及其维持的理解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外界环境的变化对于内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C.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才能 实现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页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2页
第一章 第2节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例概述内环境稳态的含 义。2.从各器官、系统的相互关系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结合细胞代谢需要的物质和条件,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意义。3.通 过探究实验概述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
人体各________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直接参与稳态维持的系统
________、呼吸系统、________和泌尿系统等。
第8页
第一章 第2节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认识的发展
第9页
第一章 第2节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稳态的失调 (1)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________。 (2)原因① ②人体自身的 的调 变节 化功 过能 于剧烈
第23页
第一章 第2节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2.实验步骤 (1)画记录表:设计一表格来记录实验结果。 (2)测自来水 pH 的变化:
第24页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2-1-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2-1-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结构破坏对 功能的影响
既无感觉又 无效应
第16页
第二章 第1节 第1课时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反射弧 结构 传出 神经
结构特点 运动神经元
功能 将兴奋由神经中 枢传出至效应器
结构破坏对 功能的影响
只有感觉无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 对内外界刺激作 效应 效应器
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出相应的应答
相互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因此
第二章 第1节 第1课时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反射 类型
概念
特点
意义
实例
经过大脑皮层;后 使机体适 学习、“望
在后天生活
条件
天性;可以建立, 应复杂多 梅止渴”、
过程中逐渐
反射
也能消退;数量可 变的生存 “画饼充
训练形成
以不断增加
环境
饥”等
第19页
第二章 第1节 第1课时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为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D 项 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
错误 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答案】 D
第33页
第二章 第1节 第1课时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1)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如图 1)
第34页
第二章 第1节 第1课时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第24页
第二章 第1节 第1课时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测量方法 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 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 侧,刺激任何一侧,
会形成一个波峰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人教必修1生物3-1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人教必修1生物3-1
(4)糖蛋白在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与信号传递中具有重要作 用。癌变的细胞膜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 原等膜蛋白物质。
第23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必修一)
考点三 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功能 1.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①对于原始生命,膜的出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 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单细胞生 物也是如此。 ②对于多细胞生物:每个细胞都需要依靠细胞膜将细胞内 液与细胞外液分开。
第14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必修一)
4.实验过程 选材:猪(或牛、羊、人)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 ↓ 制作装片:用滴管吸取一滴红细胞稀释液,滴在载玻片 上,盖上盖玻片 ↓ 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由低倍→高倍) ↓
第15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必修一)
滴蒸馏水:在盖玻片上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在另一侧用 吸水纸吸引(引流法)
第12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必修一)
课堂探究
第13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必修一)
考点一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实验原理 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将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会发生渗透 吸水而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即可获得细胞膜。 2.实验目的 体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过程。 3.材料用具 猪(或牛、羊、人)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的生理 盐水),蒸馏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第33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必修一)
典例示范
第34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必修一)
体验细胞膜的制备中材料的选取 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研究细胞膜的组
成,是因为( ) A.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B.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 C.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人教必修1生物3-3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人教必修1生物3-3
②细胞质相对于细胞核来说,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控制, 对细胞核正常功能的发挥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甚至对细胞核有 着相当大的影响。
细胞质对细胞核影响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细胞核处在细胞质 的环绕中,核物质代谢所需的原料都要依赖于细胞质,核内大分 子合成所需的能量也要靠细胞质中形成的 ATP;其次细胞核中的 蛋白质也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如组蛋白、非组蛋白、各种酶等, 特别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基因调控因子,控制着核中基因的特异 性表达。
第20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必修一)
4.核仁 (1)在大多数真核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内,核仁是最显著 的结构,因为它折光性较强,与其他结构容易区分。 (2)核仁呈圆形或椭圆形颗粒状,无膜,是匀质的球形小 体。 (3)核仁富含蛋白质和RNA分子,核糖体中的RNA就来自核 仁。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以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 常有较大和较多的核仁。
第13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必修一)
(3)变形虫切割实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论:变形虫的分裂、生长、再生等生命活动受细 胞核控制。
③实验分析:该实验既有相互对照,又有自身前后对照。
第14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必修一)
(4)伞藻嫁接实验和核移植实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论:伞藻“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③实验分析:伞藻核移植实验可排除假根中其他物质的作 用,从而证明是细胞核控制伞藻“帽”的形状。
(2)细胞核的功能: ①细胞核是________。 ②细胞核是细胞________的控制中心。
第7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必修一)
模型建构 (1)含义: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 ________的描述。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人教必修1生物3-2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人教必修1生物3-2

名称:
结构:由单层囊状和泡状膜结构组成
② 功能:对来自内质网的
进行

“车间”及“发送站”
第6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必修一)
名称:

功能:是“消化车间”,内部含

能分解衰老、损伤的
,吞噬并杀死侵入
细胞的病菌、病毒
名称:

功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 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第17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必修一)
…特别提醒… (1)细胞核、细胞膜、染色体、DNA、RNA 等都不是细胞 器,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亚显微结构。 (2)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细胞器的内部结构。
第18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必修一)
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1)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
(2)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的判断: ①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结显细构微胞细细染胞胞色器膜体(线液叶(植泡粒绿细物体体胞细(的分胞需形裂需用态时处健核于那膜质绿、壁染核分色仁离)消状的失态形后)态可见)
第27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必修一)
(2)观察线粒体: 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 ↓
制作临时装片 用消毒牙签刮口腔内侧壁后涂于染液中 ↓ 盖上盖玻片
↓ 观察 有蓝绿色的短棒状线粒体
能合成有机物的细胞器
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

能复制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与蛋白质合成、分泌相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3-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3-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1.下列关于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分布的不均匀使胚芽鞘尖端的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B.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可以产生生长素D.温特通过实验提取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物,并命名为生长素。

答案 B解析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植物的向光性及感光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但并没有找到是什么物质引起的,更没有将其命名为生长素;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温特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命名为生长素,但没有提取出这种物质。

2.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A.尖端、尖端、尖端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D.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答案 B解析生长素发现历程的实验中已证明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都是胚芽鞘尖端,而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尖端下面的部分。

3.植物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促进细胞分裂B.促进细胞纵向伸长C.促进细胞的分裂生长D.促进细胞的弯曲答案 B解析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来实现的,而不是促进细胞分裂。

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①③进行对照D.图中向光弯曲生长的是①③⑤答案 A解析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而不是尖端下面一段,产生向光性外因是有无单侧光,内因是生长素是否分布均匀。

根据单一变量的原则,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①、③进行对照;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1-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1-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1.下列不能作为人体内环境指标的是()A.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B.血浆渗透压和pH值C.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D.24小时尿量和尿比重答案 C解析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的度量、评价是它的各种理化性质指标,如血氧含量、pH值、渗透压等。

而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是整个人体宏观的生命活动指标,不是内环境的理化指标。

2.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应把化验结果的误差考虑在内答案 D解析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但都有一个正常范围,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同一个体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状态。

医学化验是高度精确的,血检指标的正常值的变化范围反映的是群体内环境的状态,与“误差”无关。

3.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体液—免疫调节B.神经—免疫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答案 D解析最初,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美国生理学家坎农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实现的;而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异常D.血糖含量偏高答案 C解析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会导致细胞代谢异常。

5.有一类疾病属于呼吸性酸中毒,是由于呼吸道阻塞,肺膨胀不全或肺炎等导致体内CO2排出受阻。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血液的pH通常在________之间,当血液中CO2大量积累时,它就与水反应形成________,该物质在血液中的积累会使血液pH低于________,但总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该物质又会很快被分解成________。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高考真题集训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高考真题集训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第一章高考真题集训一、选择题1.(2015·课标全国Ⅰ)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 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 A解析静脉滴注后,生理盐水进入血浆中,并可由血浆进入组织液,A项正确;注入的生理盐水进入静脉后不会刚好在细胞内、外液中平均分配,B项错误;输入的Na+主要进入细胞外液,C项与D项均错误。

2.(2015·江苏)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答案 B解析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较高,K+浓度较低,O2浓度较高,细胞内液中Na+浓度较低,K+浓度较高,O2浓度较低,二者渗透压比较接近,以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形态。

3.(2015·海南)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答案 C解析激素分泌后即释放到细胞外液中,因此,血浆和组织液都能运输激素;血浆和淋巴中分布有免疫细胞;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是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成分。

4.(2014·课标全国Ⅰ)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 D解析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从而保持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项正确;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B项正确;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细胞内外Na+的浓度差和K+的浓度差密切相关,因此,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的产生依赖于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C项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而不是内环境中,D项错误。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4-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4-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1.下列有关个体、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B.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物种C.个体与种群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D.物种是所有种群的集合答案 D解析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所以,同一物种的个体分布在不同区域就形成了不同种群,个体与种群具有不同的特征;在某一地域中不同种群可以是不同的物种,因此,D项错误。

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和B.种群是许多同种个体的代数和C.种群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D.种群是一个有机单元,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答案 B解析种群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学概念。

A项是种群概念的完整叙述,是正确的,它反映了种群概念的三个要点:即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总和;B 项将种群理解为个体的简单相加,这是不准确的;C 项是正确的,因为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而这些特征是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至于D 项,是对B 项(错误项)的否定,因此,它也是正确的。

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 .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 .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 .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答案 C解析 蔓生或丛生单子叶植物不易计数,而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一般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取样应随机取样;种群密度只能大致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4.(2016·辽宁师大附中月考)在一片约33 hm 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

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

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 2)约为( )A .略大于165B .略小于165C .略大于5D .略小于5答案 C解析 设种群数量为x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可知:25x =533,可以计算出x =165。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专题培优2-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专题培优2-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第二章 第1节 专题培优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2)在神经纤维上电流计的变化: 将灵敏电流计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侧,可检测接入电流计的 部位是否有电流通过,借此判断兴奋是否传导到此处。 ①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第10页
第二章 第1节 专题培优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如图,bc 与 cd 的距离相等,刺激 a 点,首先,兴奋从 a 点 传至 b 点,b 点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而此时 d 点 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因此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接着, 兴奋传至 d 点,d 点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而此时 b 点膜电位恢复为外正内负,电流表的指针又发生一次偏转,但 指针偏转的方向与前一次相反。
第7页
第二章 第1节 专题培优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2.兴奋传导与电流表偏转问题分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并且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速度快,而兴奋在突触 中是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速度明显慢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导。 当用电流计测量时,若两个微电极之间有电势差,有电流通 过电流计,则会引起电流计的指针偏转,否则指针不偏转;指针 偏转的次数与电流流经电流计的次数有关,由此可以推断电流表 的指针偏转方向和偏转次数。
新课标 ·生物 ·必修三
如图,ab 与 bd 的距离相等,刺激 b 点,首先,兴奋从 b 点 传至 a 点,a 点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因为突触发 生信号转换而传递较慢,且此时 d 点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所以 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接着,兴奋通过突触传至 d 点,d 点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而此时 a 点膜电位恢复为 外正内负,电流表的指针又发生一次偏转,但指针偏转的方向与 前一次相反。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章末过关检测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章末过关检测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章末过关检测(一)(第一章人体的内环与稳态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直接从肠道吸收葡萄糖答案 D解析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中吸收。

2.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人体组织水肿的是()①毛细血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组织液中细胞代谢产物增多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 D解析组织水肿是由组织液过多引起的,导致组织液过多的原因有:组织液中细胞代谢产物增多、肾炎、营养不良、淋巴管阻塞以及毛细血管壁破损等。

3.(2015·合肥测试)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胃蛋白酶D.HPO2-4、尿素、葡萄糖、乙酰胆碱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

O2、CO2、H+、抗体、激素、HPO2-4、Ca2+、尿素、葡萄糖等要通过血浆来运输,所以是内环境成分,H2O、纤维蛋白原是血浆的成分,也就是内环境成分;乙酰胆碱要经组织液与受体结合,所以也是内环境成分。

A中血红蛋白,B中过氧化氢酶是细胞中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中胃蛋白酶是胃液的成分,胃液是外分泌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4.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答案 C解析根据题干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可以判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③属于细胞内液;正常的细胞(成熟红细胞除外)都能够进行“C6H12O6―→CO2+H2O”的反应。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2-1-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高考调研新课标生物必修3-2-1-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1.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答案 B解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完整的反射弧和相应的刺激才能出现反射活动;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2.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答案 C解析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有效刺激后,改变了膜的通透性,钠离子大量内流,刺激点变为外负内正。

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在细胞膜内是由刺激点向两边流动,在细胞膜外却流向刺激点,兴奋的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C项符合题意。

3.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a是感受器,e是效应器D.刺激b,b的膜电位变为内负外正答案 A解析d是传入神经,b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e是感受器。

切断d,刺激b,可引起效应器收缩。

兴奋后,膜电位为内正外负。

4.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答案 C解析未刺激时电位相同,所以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只是在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因此②说法错误。

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B.②③
C.②④D.①③
答案 C
解析内环境是指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叫细胞外液。

根据内环境的定义可知,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3.下列对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图中的d
B.如果a、c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C.淋巴不仅可以调节a与c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将a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c
D.四种液体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并排出了代谢废物
答案 A
解析a为组织液,c为血浆,b为淋巴,d为组织细胞,人体O2浓度最高的是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里的血浆,即图中的c,A项错误;如果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的水分失去平衡,例如血浆蛋白含量过低,会
导致水分流向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B项正确;淋巴不仅可以调节a与c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够将a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c,维持组织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C项正确;四种液体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并排出了代谢废物,D项正确。

4.下列关于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K+
答案 D
解析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它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5.(2016·深圳外国语学校检测)如下图所示人体某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

请据图回答:
(1)上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________;按照占体重的百分比,这四种液体的量从多到少依次是________。

(3)a-d中氧气浓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C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

(4)a、b、c、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a与b之间隔以________,b与d之间隔以________,b与c之间隔以________;b 的来源是________,b的去向是________。

(5)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激素,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假若图中组织是注射部位的肌肉组织,胰岛素要经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在此之前需依次经过的具体内环境(用图中字母表示)是________。

答案(1)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
(2)a a>b>d>c
(3)d、a a、d
(4)细胞膜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由血浆和细胞内液渗
透而来渗透到血浆、淋巴或细胞内液中
(5)b→c→d
解析(1)由上图中可知A、B、C是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

(2)内环境是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细胞内液属于体液,但不属于内环境。

含量由高到低是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3)O2进入细胞方式为自由扩散,因此a-d中浓度最高处为d,最低处是a,CO2则相反。

(4)由图中能清晰看出,a与b,b与d,b与c之间的结构,b是组织液,它的来源是由血浆和细胞内液渗透而来。

它的去向有三个即血浆、细胞内液和淋巴。

(5)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在此之前”,因此就是指注入组织液后蛋白质不能由组织液进入血浆,必须经淋巴吸收后再流入血液。

血浆渗透压
渗透压指的是高浓度溶液所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其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微粒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

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血浆的渗透压一部分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另一部分来自蛋白质。

由晶体物质所形
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血浆的晶体渗透压80%来自Na+和Cl -,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基本相等。

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于组织液中蛋白质很少,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

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

在临床或生理实验使用的各种溶液中,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如0.9%NaCl溶液),在渗透压递减的一系列溶液中,红细胞逐步胀大并双侧凸起,当体积增加30%时成为球形,体积增加46%-60%则细胞膜破裂而发生溶血,这时血红蛋白逸出细胞外,仅留下一个双凹圆碟形细胞膜空壳,称为影细胞。

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