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报告——文言文虚词研究

合集下载

最新-高中文言虚词学习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精品

最新-高中文言虚词学习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精品

《高中文言虚词学习对策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文言文浓缩了我国古代先哲对宇宙、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思维结晶,蕴含着我国古代文人墨客描写自然、抒发情怀、记载史事的艺术精华。

文言文简洁,优雅,有着独特的词法、句法、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这些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灵魂所在,带着既有的认知结构和对母语特殊的情感体验,学生自从进入初中,就走进了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已经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

并且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正确有效地学习这些经典作品,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健全人格。

但文言文生涩难懂,不好学,几乎成了中学校园里师生的“共识”,而文言虚词又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从必修一到必修五每册书中都有三至四篇文言文,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有十八篇古诗,十二篇古文。

而要真正去很好地应对高考中的文言虚词考题,仅仅学习教材中的虚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从课外选取部分虚词给学生充电。

因此,在高中阶段文言文阅读一直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而文言虚词又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关键。

在以往教学中只注重文言虚词有多少个义项的探究,致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令人满意。

若从文言虚词的学习对策方法与实际运用进行双向归纳总结,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加深影响,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为了落实素质教育,体现新教材、新教法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效指导高中生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延伸,从文言虚词的学习方法和实际运用两方面给予指导,特确立此项研究课题。

二、研究依据1、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为: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更象动词,即一种“探究的活动”。

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

因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研究报告文言文中的虚词

研究报告文言文中的虚词

研究报告文言文中的虚词引言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语言特点一直以来都备受研究者关注。

虚词作为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词类,起着连接、修饰句子成分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研究报告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情况和功能,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文言文的特点。

虚词的定义虚词是一种在句子中起连接、修饰、补充句子成分等功能的词类。

在文言文中,虚词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词性,例如助词、虚词、介词等。

虚词的使用广泛而重要,对于句子的结构和语义有着重要的影响。

虚词的种类和功能助词助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一类虚词,它们通常位于实义词之后,起连接、调整句子结构和语义的作用。

例如,虚词「之」在文言文中被广泛使用,并且具有多种功能。

它可以用作名词的限定词,表示所属关系,也可以用作动词的宾语,表示动作的发出者等。

另外,「乎」是一个疑问助词,在研究报告文言文中,它常出现在疑问句的句尾,起强调、加重语气的作用。

虚词虚词是文言文中除助词外的另一类重要虚词。

它们多数是单音节的常用词,具有连接、修饰句子成分的功能。

例如,「而」是一个常见的虚词,它在句子中常起连接并转折的作用。

除此之外,虚词「者」在文言文中也经常出现,它多用来引出主张、插入说明,加强语气等功能。

介词介词是文言文中的一种虚词,它通常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诸多关系。

例如,「于」是一个常见的介词,用来表示在某个时间、地点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另外,「自」是一个表示动作主体由自己进行的介词,它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表示主动意义。

虚词的具体例子与分析为了更好地阐述研究报告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情况和功能,以下将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助词例子1.「之」的用法示例: > 「是故本经之中,所为者四一曰采用,二曰守藏,三曰饮食,四曰出处。

」(《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 该句中的「之」用作名词的限定词,表示所属关系。

2.「乎」的用法示例: > 「何者有物而生,生而知之,知之而好之,好之而乐之。

高中生研究性课题

高中生研究性课题

2楼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供选题参考)一、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1)文言文虚词研究(2)现代汉语字词音、形、义研究(3)苏轼生平事迹研究(4)标点符号研究(5)如何解读赏析外国小说(6)《史记》人物列传研究(7)追溯诗歌的源头——《诗经》艺术探究(8)我眼中的孔子(老子、庄子、孟子……)(9)交际中的语言艺术(10)宋朝豪放派词风的研讨(11)追寻在(某地)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12)寓言对生活的启迪(13)古希腊神话研读(14)《三国》人物性格探析(15)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16)高考满分作文研究(17)《红楼梦》研究(18)广告语的修辞分析(19)民俗文化研究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1)函数主线在各章节是如何体现的(2)我市主要十字路口人行道宽度的科学设计(3)超市中的数字问题(4)生活中的数学——贷款决策问题(5)向量在中学中的应用问题(6)商品促销中的打折与分期付款问题(7)三角函数的应用问题(8)存款方式与收益研究(9)用向量方法解决数学问题(10)中国数学发展史——宋元数学(11)函数y=ax+b/x的性质研究(12)登高望远——数学中的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楼三、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1)商品名称中的英文与汉译方法探究(2)中学生英语水平提高幅度与英文歌曲听唱之间的关系调查(3)中西文化差异探讨(4)中英美人之间的交际习惯(5)性格与英语学习(6)饮食行业的英语规范(7)趣味英语收集(8)旅游景区的标识英语(9)西方国家节日谈趣(10)兴趣爱好与学习英语之间的联系(11)英语口语训练(12)说英语国家的不同问候方式(13)英语中的颜色与心情(14)英语中的动物习语(15)(某地)居民日常生活中英语使用情况与下一代英语启蒙教育的关系(16)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困难与解放方法的研究四、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1)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2)物理与能源开发(3)防盗门的防盗原理(4)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5)鸡蛋身上的物理学(6)学校周围噪声的防治(7)宇航生活与航天飞机(8)物理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五、生化研究性学习课题(1)当前世界能源状况的调查分析(2)(某地)环境污染及物种保护(3)影响现代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生化物质(4)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5)家庭水果酿酒可行性研究(6)废弃定影液回收的方案设计(7)高中学生生物学习状况调查(8)碘与人类健康(9)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10)(某地)自来水厂净化流程的参观调查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1. 克瑞斯丁•施科宾怎样发现了臭氧,它在大气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氟里昂对它有何影响?2. 臭氧空洞与那些化学物质有关,其破坏机理是什么?调查目前制冷剂的种类。

文言文虚词研究课题

文言文虚词研究课题

文言文虚词研究课题
文言文虚词研究课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文言文虚词的分类和特点:研究文言文虚词的分类,包括代词、介词、连词、副词、助词、叹词等,并探讨各类虚词的特点和用法。

2. 文言文虚词的功能和作用:研究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包括表示语法关系、语气、结构等,并探讨虚词在文章中的作用,如衔接、连贯、表达思想等。

3. 文言文虚词的演变和发展:研究文言文虚词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包括各个时期的虚词特点和用法,以及虚词演变的规律和原因。

4. 文言文虚词与实词的关系:研究文言文虚词与实词的关系,包括虚词和实词的搭配、虚词对实词的修饰限制等,并探讨虚词和实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关系。

5. 文言文虚词在不同文体中的运用:研究文言文虚词在不同文体中的运用,包括在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体中的运用,并探讨不同文体中虚词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文言文虚词的特点、功能、演变和发展,以及虚词与实词的关系,同时也可以为文言文教学和学习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语文文言文虚词研究性学习

语文文言文虚词研究性学习

《语文虚词研究性学习》学校班级1研究背景在社会不断变迁之下,人类科技越发发达,优秀的华夏文化不到浮出水面。

而语言作为人类的必需品,它也在不断发展中。

其中由语文衍生出来的虚词和实词的相配尤为重要。

虚词与实词相比来说;虚词不能独立表达语义。

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也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只能配合实词来构成语法结构,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例如可以:表示情绪,表示范围,表示程度,表示时间频率。

而且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

因此文言文虚词虽然只占文言文中的一小部分,但是不用虚词或用不好虚词都会影响语义的表达。

实词和虚词,好比说两位说相声的搭档,逗哏的重要,但捧哏的不能缺,捧哏的水平高,相声才能说的更好。

所以说对于语文虚词研究性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2研究目的意义(1)了解虚词演变过程(2)了解中华语言的用词变迁(3)探究虚词与实词的关系渊源研究什么研究虚词的诞生意义。

研究虚词的流传历史和演变进程。

了解虚词在不同地域的使用方法和与方言的融合程度3主要方法(1)文献法(2)调查法4预期成果(1)论文从上个世纪开始,人们开始重视常用词的研究。

其中虚词的产生的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由小儿学语,而且加上句法的要求自然而然诞生了。

但现在的学者对虚词产生的时,持不一致的态度。

但无可否认的是虚词的诞生对语言文学的的促进不是一星半点的。

现代的语言可以,按照语法功能的区别可以分为:实词、虚词。

虚词本身就是源于实词,所以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

但是可以根据虚词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

汉语是虚词特别丰富的语言,这是由汉语特性决定的。

汉语的虚词是封闭的,包括极不常用的不过1000个左右,掌握汉语几百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说是学好汉语的关键。

所以虚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而与之相对的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

B9语文研究性学习报告修改版

B9语文研究性学习报告修改版

文言文虚词探究班级:2016届B9 班指导教师:陈青课题组长:代娟成员:刘婧褚鑫张文秀黄佳珍陈小蕊一.问题提出在古代汉语中,虚词的用法远比实词灵活;语法功能远比实词强大;使用频率也比实词高。

在汉语的发展历史中,变化也比实词大。

迄今只有少数虚词在白话的某些特定语句里继续使用,其余大多数已经不用,或者被另一说法代替,或者虽仍在使用,但是其意义已然改变。

因此,在学习古汉语的过程中,虚词成了我们学习古汉语的重点与难点.抽空里,学习了孙常叙所著的《古-汉语文学语言词汇概论》,在这本书中提到:就词的构成而言,由文言的,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性质决定的,虽然它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调整着,但是其文学语言词汇中的基本词汇,与先秦口语一脉相承,即使经过了长期的发展,还是有它极大的稳固性和生命力。

所以,对已学过的篇章以及初高中必修课文进行梳理与温习,并摘录部分短句加以识别与探究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及现代译义。

二.研究内容、方法及过程一、代词古代汉语里的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四类。

代词的作用是为了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1.人称代词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通常有“吾、我、予、余、朕”等。

代词“吾、余、予”可以作主语、定语、宾语。

例如: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公输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季氏将伐颛臾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公输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论语十则吾义固不杀人。

——公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渔父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两小儿辩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胡不见我于王?——公输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输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公输“吾”在先秦文章中多作主语和定语,在否定句式中可以作为宾语,在一般的句式中“吾”作为宾语的现象是非常少见的。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报告——文言文虚词研究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报告——文言文虚词研究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背景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白话文相差很大,我们学生平时接触得少,因此文言文的学习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成为了一大难点,尤其是其中关于文言文虚词的学习。

那么,究竟什么是文言文虚词?高考中所出现的高频文言文虚词都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用法又是什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小组进行了如下研究。

二、课题目的对于高考中所涉及到的重点文言文虚词“之、其、以”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对中学文言文中的虚词的教与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三、课题研究方法收集资料、查阅相关信息、小组讨论四、研究过程确定课题探讨并设计研究方案成员按照分工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整合所收集到的资料并进一步进行资料的分析与研究总结与反思五、概述虚词在语法意义的表达及语法任务的完成上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虽然实词的数目远远多于虚词,但是虚词的重要性不可小觑,正如马建忠所言,“实字其体骨,虚字其精神也。

”[1]实词如果是骨架的话,那么虚词则是骨头里的血液,而整个句子正是通过血液串起来的。

因而甚至可以这样断言:汉语少了虚词,便不能正常表达。

因此,本小组重点针对“什么是文言文虚词”“高考中所出现的高频文言文虚词都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用法又是什么”,重点选取“之、其、以”三个文言虚词作为研究对象,搜集它们在中学教材中的典型例句,然后对每个例句中对应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加以研究和分析,再进行归类,整理出各个虚词在中学教材中的典型的用法及意义。

六、正文(一)文言文虚词的概述1.虚词的定义:汉语虚词在古代有各种称谓,如“语助”、“虚字”等。

关于虚词,北宋周辉在《清坡杂志》里记载:“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

”[2]许多古代学者认为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却推动感情抒发。

《马氏文通》首次从语法学的角度对实词和虚词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他认为实字即“有事理可解者”,是文的“体骨”;虚字即“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是文的“精神”。

[1]郭绍虞在《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中指出:“古人的虚实说,是在没有词类说以前,是在没有语法学以前,所以目的重在汉语的实际应用。

文言虚词调研报告

文言虚词调研报告

文言虚词调研报告
文言虚词是文言语法中起到一定功能的词类,一般不具实指意义,而是起到连接、修饰、推论等作用。

本报告主要通过调研文言文语料库,并以常用的文言虚词为例,对文言虚词进行了分析研究。

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频率较高,常见的文言虚词包括“之”、“乎”、“者”、“所”等。

其中,“之”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广泛使用
的虚词,用于表示所属关系、目的、处所等意义,如“之所以”、“之乎者也”等。

另外,“者”可以起到引导主语、宾语等功能,
如“何者”、“所以者”等。

在调研中,发现文言虚词有时具有多义性。

例如,“所”既可以
表示处所,又可以表示原因,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其意义。

这种多义性增加了读者的理解难度,需要从上下文来推断其具体意义。

此外,文言虚词的用法在不同的文学体裁中也有所差异。

例如,在古代诗词中,“之”通常用于表示所属关系,而在史书等记叙
文体中,则多用于表示目的、作用等。

这种差异性需要读者对不同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对文言虚词的调研,可以发现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连接、修饰、推论等作用。

它们不仅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还反映了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因此,对文言虚词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还能够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综上所述,文言虚词是文言语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言文中具有多种功能和用法。

通过对文言虚词的调研,不仅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还能够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尽管文言虚词的使用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义性,但通过对文言虚词的学习和实践,读者可以提高其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高中研究报告性学习课题

高中研究报告性学习课题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供选题参考)一、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1)文言文虚词研究(2)现代汉语字词音、形、义研究(3)轼生平事迹研究(4)标点符号研究(5)如何解读赏析外国小说(6)《史记》人物列传研究(7)追溯诗歌的源头——《诗经》艺术探究(8)我眼中的孔子(老子、庄子、孟子……)(9)交际中的语言艺术(10)宋朝豪放派词风的研讨(11)追寻在(某地)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12)寓言对生活的启迪(13)古希腊神话研读(14)《三国》人物性格探析(15)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16)高考满分作文研究(17)《红楼梦》研究(18)广告语的修辞分析(19)民俗文化研究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1)函数主线在各章节是如何体现的(2)我市主要十字路口人行道宽度的科学设计(3)超市中的数字问题(4)生活中的数学——贷款决策问题(5)向量在中学中的应用问题(6)商品促销中的打折与分期付款问题(7)三角函数的应用问题(8)存款方式与收益研究(9)用向量方法解决数学问题(10)中国数学发展史——宋元数学(11)函数y=ax+b/x的性质研究(12)登高望远——数学中的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三、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1)商品名称中的英文与汉译方法探究(2)中学生英语水平提高幅度与英文歌曲听唱之间的关系调查(3)中西文化差异探讨(4)中英美人之间的交际习惯(5)性格与英语学习(6)饮食行业的英语规(7)趣味英语收集(8)旅游景区的标识英语(9)西方国家节日谈趣(10)兴趣爱好与学习英语之间的联系(11)英语口语训练(12)说英语国家的不同问候方式(13)英语中的颜色与心情(14)英语中的动物习语(15)(某地)居民日常生活中英语使用情况与下一代英语启蒙教育的关系(16)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困难与解放方法的研究四、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1)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2)物理与能源开发(3)防盗门的防盗原理(4)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5)鸡蛋身上的物理学(6)学校周围噪声的防治(7)宇航生活与航天飞机(8)物理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五、生化研究性学习课题(1)当前世界能源状况的调查分析(2)(某地)环境污染及物种保护(3)影响现代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生化物质(4)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5)家庭水果酿酒可行性研究(6)废弃定影液回收的方案设计(7)高中学生生物学习状况调查(8)碘与人类健康(9)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10)(某地)自来水厂净化流程的参观调查六、政治研究性学习课题(1)各超市物品的价格调研(2)本市假货现象调查(3)本地某企业经营状况调查(4)(某地)工业废水污染情况调查(5)调查(某地)某企业的分配制度对企业发展的影响(6)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7)对(某地)就业状况的调查七、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1)对日索赔问题研究(2)东海及钓鱼岛问题研究(3)(某地)历史遗存研究(4)问题研究(5)抗美援朝出兵利弊问题研究(6)问题及中国对台政策(7)世贸中心为什么会遭飞机撞击(8)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会爆发吗(9)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10)新时期的创业精神(1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12)对鸿章的再认识(1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演变八、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1)新闻联播与“地理”(2)山谷风的形成(3)(某地)公交线路现状与规划设计(4)“三圈环流模型”制作(5)地球温室效应会不会导致海平面的持续上升(6)(某地)旅游景点的开发(7)自然带与旅游特色(8)城市功能分区(9)地域气候变化的“蝴蝶效应”(10)调查家族人口的增长和迁移(11)月相变化观测(12)读(某地)地图和照片研究(某地)的变化(13)我的一日生活与自然资源(14)火山模型的制作(15)利用GIS信息技术制作(某地)人口分布特征图(16)(某地)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7)中国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18)(某地)人口分布与学校的布局九、体育研究性学习课题(1)从CBA到NBA,明的价值在哪里?(2)(某地)市民健身锻炼方式调查(3)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4)篮球运球急停跳投技术在综合技术中的实践运用(5)利用体育游戏丰富课余生活方法与策略研究(6)体育锻炼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程度的探讨十、艺术欣赏研究性学习课题(1)创作心中理想的(某地、某主题)歌曲歌词(2)探讨中西方(或传统与流行)音乐的差异1、加快防治“白色污染”的步伐2、对(某某地区)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3、(某某地区)饮用水污染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系和控制对策4、(某某地区)空气中SO2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及治理措施5、(某某地区)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6、环保筷的开发与推广7、(某某地区)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8、浅谈水资源的污染及其治理9、汽车尾气的治理及再利用10、如何降低汽车尾气净化的成本11、关于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设想与调查12、塑料及其回收利用13、绿岛的保护14、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15、摘掉城市的毒瘤——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研究16、汽车安全与环保问题17、酸雨与人体健康18、环保与产业的结合19、光污染与光能节约20、汽车与环境21、无污染汽车22、燃煤脱硫的简史及其发展23、关于海水淡化问题的研究24、降解塑料的发展25、关于口香糖的报告26、水体的富营养化27、土地沙漠化的防治28、富营养水质的生物治理29、城市的供水、净水及水再利用30、创造绿色电能31、粉煤灰性能研究及综合利用32、城市生活垃圾的绿色处理33、无污染能源在家庭中的利用34、绿色消费35、杀虫剂使用的反思36、氟利昂问题37、核聚变、核裂变及环境污染38、厄尔尼诺与拉尼娜39、二恶英污染40、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41、日发生重大核事故42、臭氧层破坏43、太湖零点行动44、长江上游生态保护45、黄河断流46、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47、绿色文明48、淮河治污零点行动49、河综合整治50、电磁辐射污染51、环境与健康生活中的化学问题1、农用生物肥2、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利用3、生命之源——营养4、家庭包装5、以氢气(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6、正确提取热量及饮食7、对化妆品成分的研究8、方便面可食性分装9、油烟革命10、装潢材料的应用及改进11、金属防锈的研究12、关于低自由基、无毒香烟13、有关饮料中非食用色素的调查14、化学与农村经济15、纯净水是否“纯净”16、环保型防震材料的开发17、维生素王国探秘18、浅淡当今社会之健康饮食19、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20、洗涤用品的发展与前景21、新型墙对材料的开发和利用22、竹制品代替木制品的可行性研究23、中学生营养与健康24、研究特别环境下使用的救生衣25、浅谈食盐与人体健康26、食用油中过氧化值的分析27、研究高二学生早上的饮食资源利用1、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2、太阳能发展前景及利用3、创造绿色电能4、未来能源技术5、石油的开发与利用化学实验探索与研究1、亚硝酸盐在不同土壤中累积的研究2、眼睛防水的实验3、关于铵盐冷却性能的实验与探讨4、利用废物制取活性炭5、回收、利用旧电池中的有用物质6、再生橡胶废水的胶色研究7、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最大化8、干电池的实验探究及环境污染控制1.克瑞斯丁•施科宾怎样发现了臭氧,它在大气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氟里昂对它有何影响?2.臭氧空洞与那些化学物质有关,其破坏机理是什么?调查目前制冷剂的种类。

语文虚词研究性学习报告

语文虚词研究性学习报告
厚的兴趣,并且在老师 的带领下对于文言文有 了进一步的认识,打算 更深入地掌握文言文的 有关知识。
研究这个课题可以使我们 对文言文虚词有一个全新 的认识,将其更好的运用 于文言文阅读中。
研究过程
通过查阅资料书籍收集文言 文虚词,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 理,并与语文书和高考内容相联 系,整理得到以下十八个高考常 考文言文虚词。
而:连词 代词,通“尔”,你、你的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乎: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介词,和“于”的用法相近
其:代词 副词 连词 助词,不必译出
且:副词 连词 然:连词 代词,“这样” 助词 所:结构助词 为:介词 语气助词 焉:助词 代词 作兼词,常在句末 也:语气助词,用于句末或句中
以:介词 连词,表顺接 祝词,无实在意 矣:语气助词,多用于句末,有时也用于句 因:介词 副词,“于是”、“就” 于:介词
谢谢
与:介词 连词 句末语气词
哉:语气助词 则:连词
者:结构助词语气助词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感受到自己 微薄,体会到整个团队强大的凝聚力,一 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 成长,另一方面,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培 养自己的能力。
合作、协调、团结,是一个团队取得成 功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在活动中磨练 了自我也创造了自己的价值,在合作中 取得成果是大家共同的信念,在这次研 究性学习中,我收获了许多有价值的东 西,我相信我们大家的能力会跟上一层 楼!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报告_文言文虚词研究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报告_文言文虚词研究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背景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白话文相差很大,我们学生平时接触得少,因此文言文的学习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成为了一大难点,尤其是其中关于文言文虚词的学习。

那么,究竟什么是文言文虚词?高考中所出现的高频文言文虚词都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用法又是什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小组进行了如下研究。

二、课题目的对于高考中所涉及到的重点文言文虚词“之、其、以”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对中学文言文中的虚词的教与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三、课题研究方法收集资料、查阅相关信息、小组讨论四、研究过程确定课题探讨并设计研究方案成员按照分工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整合所收集到的资料并进一步进行资料的分析与研究总结与反思五、概述虚词在语法意义的表达及语法任务的完成上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虽然实词的数目远远多于虚词,但是虚词的重要性不可小觑,正如马建忠所言,“实字其体骨,虚字其精神也。

”[1]实词如果是骨架的话,那么虚词则是骨头里的血液,而整个句子正是通过血液串起来的。

因而甚至可以这样断言:汉语少了虚词,便不能正常表达。

因此,本小组重点针对“什么是文言文虚词”“高考中所出现的高频文言文虚词都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用法又是什么”,重点选取“之、其、以”三个文言虚词作为研究对象,搜集它们在中学教材中的典型例句,然后对每个例句中对应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加以研究和分析,再进行归类,整理出各个虚词在中学教材中的典型的用法及意义。

六、正文(一)文言文虚词的概述1.虚词的定义:汉语虚词在古代有各种称谓,如“语助”、“虚字”等。

关于虚词,北宋周辉在《清坡杂志》里记载:“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

”[2]许多古代学者认为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却推动感情抒发。

《马氏文通》首次从语法学的角度对实词和虚词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他认为实字即“有事理可解者”,是文的“体骨”;虚字即“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是文的“精神”。

[1]郭绍虞在《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中指出:“古人的虚实说,是在没有词类说以前,是在没有语法学以前,所以目的重在汉语的实际应用。

文言文虚词研究

文言文虚词研究

文言文虚词研究文言文中的虚词是指那些在句子中并不具有明确意义,但却起到连接、修饰或者补充其他词语的作用的词语。

虚词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见,它们的运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并对它们的用法和功能进行拓展探讨。

首先,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虚词之一是“之”。

这个字在句子中一般起到连接名词和动词的作用,表示所属关系。

例如,“吾之友”表示“我的朋友”,“学之不倦”表示“学习不倦”。

此外,“之”还可以用来连接形容词和名词,表示修饰关系,如“美之妙”表示“美的程度之高”。

在文言文中,“之”还可以用作古代汉语的补充词,如“之乎者也”表示“吗”。

其次,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还包括“者”、“乎”和“焉”等。

其中,“者”用来引出主语或者宾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的”等。

例如,“君子者”表示“君子是”,“学者”表示“学者的”。

而“乎”则用来表示疑问或者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疑问词“吗”、“呢”、“哪”等。

例如,“何乎?”表示“为什么呢?”另外,“焉”则用来表示地点或者对象,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在哪里”、“什么地方”等。

例如,“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焉”表示“君子之交淡如水,在哪里小人之交甜如醴”。

此外,在文言文中还有一些表示时间、程度、方式等含义的虚词。

例如,“已”表示动作的完成,“曾”表示过去的经历,“皆”表示全体,“亦”表示也,“将”表示将要等。

这些虚词的运用可以丰富句子的表达,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总的来说,文言文中的虚词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可以连接、修饰或者补充其他词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研究这些虚词的用法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提高对古代文献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教学研究

内蒙古卿范人学硕Ij学位论文二、学术界目前有关文言文虚词的研究i-二)文言文常见虚诃用法的来源虚词的外延,参照传统习惯,含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还包括副词、词缀以及一部分助动词和代词,范围可以说比较宽泛。

从语言的角度讲,大量的文言文虚词,如果将之称为。

“虚词”,许多研究者认为不便论其源,所以在研究时将其称为“虚字”。

文言文常见虚词用法的来源;大体有三种:1.实词虚化对这…类虚词和实词的关系,前人已有所注意。

清人王筠说:“《说文》之例,实字为邵首者,可以收虚字;虚字为部首者,不得领实字。

”[21《说文》按以类相从的方式收录字目,有很多虚字被收录到实字部首之下,这一点正反映出由实到虚的演化痕迹和实虚字之间的意义关系。

段玉裁注《说文》,借助了大量实词引申虚化为虚字的例子,解说词义引申。

如页部“顾”字下注:“又引申为将转之词。

”口部“尝”字下注:“引申凡经过者为尝,未经过者为未尝。

”这些就是动词引申虚化为副词的实例.,前人对于虚实之间的关系,也有两种不甚全面的看法。

一种是忽略实虚的演变关系。

清人王引之强调,以实义释“语词”(即虚词)之义是不行的,他说:“自汉以来,说经者宗尚雅训,凡实义所在,既明著之矣,而语词之例,则略而不究,或即以实义释之,遂使其文扦格而意不明。

"【3】这样的看法应该是很正确和很必要的。

但有一点需要关注的是,文言文中有很多虚词是从实词虚化而来的,这一点却被他忽略掉了。

因此,王引之的名著《经传释词》也只是逐一罗列出每个虚词的意义,就虚词讲虚词。

在王氏之后的很多研究者,大都沿袭王氏的体制研究虚词。

真正开始注意到虚词与实词之间关系的是杨树达,这一点可以从他的著作《词诠》中看到。

发展到现在,虽然有一些工具书在讲解虚字时,进一步注意到了虚实关系,但实际虚实还是两张皮,只是在某虚词的意义用法之后附注一下其实词之义而己。

在文言文虚词教学中,这种模式化地孤立静止讲解虚词的方式,对教学效果造成了不良影响。

sa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供选题参考)

sa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供选题参考)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供选题参考)一、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1)文言文虚词研究(2)现代汉语字词音、形、义研究(3)苏轼生平事迹研究(4)标点符号研究(5)如何解读赏析外国小说(6)《史记》人物列传研究(7)追溯诗歌的源头—《诗经》艺术探究(8)我眼中的孔子(老子、孟子……)(9)交际中的语言艺术(10)宋朝豪放派词风的研讨(11)追寻在(某地)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12)寓言对生活的启迪(13)古希腊神话研读(14)《三国》人物性格探析(15)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16)高考满分作文研究(17)《红楼梦》研究(18)广告语的修辞分析(19)民俗文化研究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1)函数主线在各章节是如何体现的(2)向量在中学中的应用问题(3)我市主要十字路口人行道宽度的科学设计(4)超市中的数字问题(5)生活中的数学——贷款决策问题(6)商品促销中的打折与分期付款问题(7)三角函数的应用问题(8)存款方式与收益研究(9)用向量方法解决数学问题(10)中国数学发展史——宋元数学(11)函数y=ax+b/x的性质研究(12)数学中的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三、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1)商品名称中的英文与汉译方法探究(2)英语中的动物习语(3)中西文化差异探讨(4)中英美人之间的交际习惯(5)性格与英语学习(6)饮食行业的英语规范(7)趣味英语收集(8)旅游景区的标识英语(9)西方国家节日谈趣(10)兴趣爱好与学习英语之间的联系(11)英语口语训练(12)说英语国家的不同问候方式(13)英语中的颜色与心情(14)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困难与解决方法的研究四、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1)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2)物理与能源开发(3)防盗门的防盗原理(4)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5)鸡蛋身上的物理学(6)学校周围噪声的防治(7)宇航生活与航天飞机(8)物理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五、生化研究性学习课题(1)当前世界能源状况的调查分析(2)(某地)环境污染及物种保护(3)高中学生生物学习状况调查(4)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5)家庭水果酿酒可行性研究(6)废弃定影液回收的方案设计(7)碘与人类健康(8)影响现代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生化物质(9)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10)(某地)自来水厂净化流程的参观调查六、政治研究性学习课题(1)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调研(2)本市假货现象调查(3)本地某企业经营状况调查(4)(某地)工业废水污染情况调查(5)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6)对(某地)就业状况的调查七、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1)对日索赔问题研究(2)东海及钓鱼岛问题研究(3)(某地)历史遗存研究(4)西藏问题研究(5)抗美援朝出兵利弊问题研究(6)台湾问题及中国对台政策(7)世贸中心为什么会遭飞机撞击(8)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会爆发吗(9)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10)新时期的创业精神(1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12)对李鸿章的再认识(1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演变八、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1)新闻联播与“地理”(2)山谷风的形成(3)(某地)公交线路现状与规划设计(4)“三圈环流模型”制作(5)地球温室效应会不会导致海平面的持续上升(6)(某地)旅游景点的开发(7)自然带与旅游特色(8)城市功能分区(9)地域气候变化的“蝴蝶效应”(10)调查家族人口的增长和迁移(11)读(某地)地图和照片研究(某地)的变化(12)月相变化观测(13)利用GIS信息技术制作(某地)人口分布特征图(14)火山模型的制作(15)我的一日生活与自然资源(16)(某地)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7)中国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18)(某地)人口分布与学校的布局九、体育研究性学习课题(1)从CBA到NBA,姚明的价值在哪里?(2)(某地)市民健身锻炼方式调查(3)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4)篮球运球急停跳投技术在综合技术中的实践运用(5)利用体育游戏丰富课余生活方法与策略研究(6)体育锻炼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探讨十、艺术欣赏研究性学习课题(1)创作心中理想的(某地、某主题)歌曲歌词(2)探讨中西方(或传统与流行)音乐的差异十一、其他1、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2、怎样进行家用自来水的净化工作?2、你所在地区关于水污染的法规有那些3、绘制一张简图,说明地下水是怎样被污染的。

研究报告文言文中的虚词完整版

研究报告文言文中的虚词完整版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会儿。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报告文言文虚词研究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报告文言文虚词研究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报告文言文虚词研究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白话文相差很大,我们学生平时接触得少,因此文言文的学习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成为了一大难点,尤其是其中关于文言文虚词的学习。

那么,究竟什么是文言文虚词?高考中所出现的高频文言文虚词都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用法又是什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小组进行了如下研究。

二、课题目的对于高考中所涉及到的重点文言文虚词“之、其、以”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对中学文言文中的虚词的教与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三、课题研究方法收集资料、查阅相关信息、小组讨论四、研究过程确定课题探讨并设计研究方案成员按照分工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整合所收集到的资料并进一步进行资料的分析与研究总结与反思五、概述虚词在语法意义的表达及语法任务的完成上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虽然实词的数目远远多于虚词,但是虚词的重要性不可小觑,正如马建忠所言,“实字其体骨,虚字其精神也。

”[1]实词如果是骨架的话,那么虚词则是骨头里的血液,而整个句子正是通过血液串起来的。

因而甚至可以这样断言:汉语少了虚词,便不能正常表达。

因此,本小组重点针对“什么是文言文虚词”“高考中所出现的高频文言文虚词都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用法又是什么”,重点选取“之、其、以”三个文言虚词作为研究对象,搜集它们在中学教材中的典型例句,然后对每个例句中对应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加以研究和分析,再进行归类,整理出各个虚词在中学教材中的典型的用法及意义。

六、正文(一)文言文虚词的概述1.虚词的定义:汉语虚词在古代有各种称谓,如“语助”、“虚字”等。

关于虚词,北宋周辉在《清坡杂志》里记载:“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

”[2]许多古代学者认为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却推动感情抒发。

《马氏文通》首次从语法学的角度对实词和虚词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报告——文言文虚词研究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报告——文言文虚词研究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报告——文言文虚词研究目录一、研究背景二、研究目的与意义三、研究问题与方法四、研究结果与分析五、结论与启示六、参考文献一、研究背景文言文虚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词类,具有很强的修辞功能和语言美感。

然而,由于其使用灵活多变,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往往难以较好地掌握其用法,影响其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故本次研究旨在对文言文虚词的使用进行深入探究,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指导。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次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三:1. 了解文言文虚词的基本类型和用法。

2. 分析文言文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特点。

3. 探寻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本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 对教育部门和教师提供文言文教学指导和课程设计的参考。

2. 对文言文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3. 对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研究问题与方法3.1 研究问题本次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探究:1. 文言文虚词的基本类型和用法有哪些?2. 文言文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特点是什么?3. 如何通过文言文虚词的学习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3.2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证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和分析现有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文言文虚词的基本特征和使用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不同文言文作品中虚词的使用进行分析,探究虚词的语境特点和意义。

3. 实证调查法:通过对高中学生的文言文虚词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为文言文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本次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 文言文虚词的类型有:助词、叹词、语气词、连词等。

其主要作用是起到限定句子意义或强化语气的作用。

2. 文言文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是灵活多变的,需要结合语境来进行分析和理解。

一般而言,虚词的使用要受到句子的结构、词语的用法、语气、时态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高中文言虚词探微

高中文言虚词探微

高中文言虚词探微虚词,在古代汉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用来连接各种句子成分,起到衔接作用。

常见的虚词包括了连词、助词、语气助词等等。

在高中的语文课程中,必然要学习和理解这些虚词的用法和功能。

本文将以高中阶段学习的文言文为背景,对其中一些常见的虚词进行探讨与分析。

我们来看连词方面的虚词。

在文言文中,连词主要分为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两类。

并列连词的作用是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的成分,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比如“而”、“且”、“即”等等。

从属连词则是连接主从句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以”、“虽”、“然”等等。

这些连词的运用,可以使文言文句子的结构更加复杂和严谨。

举个例子,“而”字在文言文中的使用非常广泛。

它既可以起到并列两个句子的作用,也可以连接两个成分并列的词组。

比如《论语· 雍也》中的一句话“王而无民焉”。

这里的“而”字连接了“王”的后面和“无民焉”,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再来看助词。

助词主要用来表达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确定句子的意义和语法功能。

常见的助词有“之”、“乎”、“者”等等。

比如《史记·孔子世家》中的一句话“裔子晋国多难,予闻之矣。

”这里的“之”字起到了强调“裔子晋国多难”这个成分的作用。

还有一些语气助词在文言文中被广泛使用。

这些助词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的语气和情感。

比如“乃”、“安”、“焉”等等。

在《论语· 先进》中有这样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里的“乎”字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表达了说话人强调的情感。

虚词在文言文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虚词的运用,可以使句子结构更加复杂严谨,同时也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和把握文言文的意义和语法关系。

在学习和理解文言文时,必须对其中的虚词有充分的认知和掌握,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高中文言虚词探微

高中文言虚词探微

高中文言虚词探微虚词,又称虚语,是指在语法上没有实在意义,不能单独构成句子成分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虚词在句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到了连接、补充、修饰、调整语气等作用。

虚词不仅丰富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还对理解句子的意义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本文将就高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进行探讨。

一、“之”字“之”是一个极常见的文言虚词,它在文言文中的用法非常灵活多样。

“之”可以用来补充说明、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作用,起到了进一步说明的效果,例如:“年之后,四方工师备舍。

”(元好问《联别薛酥》)“之”字修饰了“年”,说明了具体的时间。

“之”可以用来连接动词与宾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对象。

“之”与动词连用,表示动作的方向、目标或对象,常用在动宾关系中,例如:“星月之光”(李白《静夜思》),“之”字连接动词“光”与宾语“星月”,表示光线所照射的对象。

“之”还可以跟在形容词后面,表示强调,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例如:“纷纷匹练之如雪者”(白居易《竹枝词》),意为“纷纷匹练的像雪一样”。

“乎”是文言文中常用的疑问助词,它常常放在动词前面,用来表示疑问的语气,例如:“吾何可及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表示对自己能否达到某个目标的疑问。

“乎”还可以用在名词后面,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呢”,例如:“曰:‘乎’。

”(《左传·僖公五年》),意为“说:‘是吗?’”。

“若”是一个十分常见的文言虚词,它有多种用法。

“若”可以表示假设、条件,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如果”,例如:“若食见胜,宁腹亦足。

”(《孟子·尽心上》),意为“如果饮食足够丰盛,即便是口腹之欲也可以得到满足”。

“若”可以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结果或程度,常用作补充说明的语气词,例如:“劝授者若能给之以给之可得而得之者,布之时可也。

”(司马光《资治通鉴》),意为“如果接受了劝授的人能根据所给的指示做到,那么就可以布置出一支能够防御敌人的军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报告——文言文虚词研究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背景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白话文相差很大,我们学生平时接触得少,因此文言文的学习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成为了一大难点,尤其是其中关于文言文虚词的学习。

那么,究竟什么是文言文虚词?高考中所出现的高频文言文虚词都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用法又是什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小组进行了如下研究。

二、课题目的对于高考中所涉及到的重点文言文虚词“之、其、以”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对中学文言文中的虚词的教与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三、课题研究方法收集资料、查阅相关信息、小组讨论四、研究过程确定课题探讨并设计研究方案成员按照分工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整合所收集到的资料并进一步进行资料的分析与研究总结与反思五、概述虚词在语法意义的表达及语法任务的完成上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虽然实词的数目远远多于虚词,但是虚词的重要性不可小觑,正如马建忠所言,“实字其体骨,虚字其精神也。

”[1]实词如果是骨架的话,那么虚词则是骨头里的血液,而整个句子正是通过血液串起来的。

因而甚至可以这样断言:汉语少了虚词,便不能正常表达。

因此,本小组重点针对“什么是文言文虚词”“高考中所出现的高频文言文虚词都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用法又是什么”,重点选取“之、其、以”三个文言虚词作为研究对象,搜集它们在中学教材中的典型例句,然后对每个例句中对应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加以研究和分析,再进行归类,整理出各个虚词在中学教材中的典型的用法及意义。

六、正文(一)文言文虚词的概述1.虚词的定义:汉语虚词在古代有各种称谓,如“语助”、“虚字”等。

关于虚词,北宋周辉在《清坡杂志》里记载:“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

”[2]许多古代学者认为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却推动感情抒发。

《马氏文通》首次从语法学的角度对实词和虚词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他认为实字即“有事理可解者”,是文的“体骨”;虚字即“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是文的“精神”。

[1]郭绍虞在《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中指出:“古人的虚实说,是在没有词类说以前,是在没有语法学以前,所以目的重在汉语的实际应用。

这样,当然结合到修辞,而适合于古人学文写文之用。

”[3]总之,虚词是词汇的构成部分,历来对于虚词的界说各不相同,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虚词一般只有语法意义,表示各种关系和语气,很少有词汇意义。

2.虚词的分类:现代观点一般将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归于虚词。

3.虚词的作用:虚词在语法意义的表达及语法任务的完成上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虽然实词的数目远远多于虚词,但是虚词重要性不可小觑,究其原因:一是从使用频繁率来说,虚词甚过实词;二是“实字的作用以它本身为限,虚字的作用在它本身以外:用错一个实字只是错一个字而已,用错一个虚字就可能影响很大。

”正如马建忠所言,“实字其体骨,虚字其精神也。

”[1]实词如果是骨架的话,那么虚词则是骨头里的血液,而整个句子正是通过血液串起来的。

因而甚至可以这样断言:汉语少了虚词,便不能正常表达。

(二)典型高考高频文言虚词的疑难问题分析1.【之】1.1“之”作代词“之”字所指代的内容应该从具体的上下文中予以确定。

“之”字多是承前指代,或是蒙后指代。

因此,有的语法书上讲,“之”字表指代时一般都有提示语。

这个提示语可以在“之”前,也可以在后。

下面就教材中出现的一些例句加以分析,讨论怎样明确“之”的指代内涵。

①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荆轲刺秦王》)之,代词,无疑,但究竟指代的是樊将军呢,还是指代樊将军的头呢?从语法上看,两者都讲得过去。

句后面紧接着荆轲的话有“诚能得樊将军首……”,因为古代取人性命,多以见项上人头为证。

那么“之”指代的就应该是“樊将军的头”。

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荆轲刺秦王》)之,指代行动。

结合文意来看,太子的心思是如何对付强秦,荆轲知太子心意,为其解忧,即准备刺杀秦王。

故“之”指代刺杀秦王更为妥帖。

综合地,应该把“之”理解为“刺杀秦王”这个终极目标。

在这里,“谒”是“请求”之意。

③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鸿门宴》)之,指代的是“此”,还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从内容上看,“之”所指的是“此”。

“此”作主语,指的是沛公对项羽说的话,亦即“令将军与臣有郄”的“小人之言”。

“此”是主语,“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是谓语,该句式的特点强调了主语所指代的内容,用一个“之”字再后面来复述。

本句的“之”即理解为代词“此”。

这句译成现代汉语是:这(是)你沛公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

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申,反复陈述。

“以孝悌之义”是介宾结构作补语,从而导致“申之”的“之”指代什么,看不真切,但如果我们把这个小句的句式变换成“以孝悌之义申之”,“之”的指代,就可以明确地看出来是指“孝悌之义”。

故,代词“之”,代指“孝悌之义”。

⑤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诗经·氓》)之,仍是可以理解为代词的,因为其指代性还是比较强的,指代上文“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的悲惨遭遇。

1.2“之”作结构助词(1)用来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两个“之”均理解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下文有“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都是“利”和“强”在一般条件下应当产生的作用。

如果写成“蚓无利爪牙,强筋骨”,因为“利爪牙,强筋骨”容易误解成“使爪牙利,使筋骨强”。

如果说成“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又不符合那时的表述习惯,故只好说成“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同时又起到了强调定语的作用。

总之句式不同,所产生的修辞功能就不同。

②长叹息以掩涕,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这些句子的“之”都可以理解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2)用来表示领属关系,“之”可译为“的”。

①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

(《荆轲刺秦王》)译为:现在听说用千斤金来悬赏将军的头颅。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师说》)译为: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

③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译为:今天的事怎么样?1.3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之”用在主谓结构中间,它的作用是把主、谓两部分结合得更为紧密,使之成为一个短语。

加了“之”的主谓结构不能独立成句,是小句。

从形式上看是一个偏正结构,这种用法的“之”是从用在偏正结构中的“之”的用法发展而来的。

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寡人之于国也》)③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逍遥游》)1.4用来作宾语提前的标志此外“之”作助词还有:用来作为宾语(包括介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之”字不译。

①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②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③宋何罪之有?(《公输》)④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1.5作音节助词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者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可以说它是为了满足音节需要而加的一个衬字。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这个“之”比代词更加虚,只是凑足一个音节,使语气舒缓一下,不能把它看成“鼓”的宾语。

②顷之未发(《荆轲刺秦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苏武传》)这两个“之”都用在时间名词后,表时间不长,表示停顿,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出。

2.【其】2.1“其”作语气副词①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充分权衡利益轻重,准备撤军,但要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因而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攻打秦国,是不仁义的,不明智的,不勇武的,咱们还是撤军吧。

”这一语境中妙用一个“其”字,“其”的表达感情色彩比较多,能传递很多信息。

言语中流露出懊悔、尴尬、无奈、不确定、心有不甘的种种情感。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后面有“乎”,“其”作指示代词“这”讲是说不过去的。

句末“乎”表疑问的语气,“其”,表猜度、揣摩语气。

它委婉、含蓄地道出了圣人为什么越来越明智,而愚人为什么越来越愚拙的原因,使整个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晰明确,留有余音。

2.2“其”作代词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②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赤壁赋》)2.3“其”作连词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其”既可以理解为反诘副词,“难道”,又可以理解为选择连词“还是”,两者都有揣测语气。

2.4“其”作助词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楚辞·离骚》)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离骚》)3.【以】3.1“以”用作介词(1)表示时间,相当现代的介词“在”。

①怀帝阁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滕王阁序》)②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苏武传》)(2)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

“工具”,既指具体的工具,也可指人的躯体,制造器物的原料以及借以完成动作的力量、手段等。

①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②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孟子·滕文公上》)(3)介绍动作、行为所依靠的条件、凭借。

如果说“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中的“工具”还比较具体的话,那么“条件”、“凭借”则比较虚,大都是指某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名义,所遵循的规则,所依据的条件,所凭借的态势以及进行的角度等等。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张衡传》)(4)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这是语言中常要表达的一种关系。

因果关系既可以用复句来表达,也可以用单句来表达。

介词“以”常引导单句,由“以”来介绍出原因。

①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六国论》)3.2“以”字用作连词这种“以”字与作连词用的“而”字用法相同,可以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

但“以”只能用作顺接,不能用于转接。

也就是说“以”可以表示顺承、修饰、因果、目的等关系,但不可以像“而”那样表示转折关系。

连词“以”所连接的两部分之间关系的辨析从意念上讲,连词“以”字可以连接多种关系,目的关系、结果关系、并列关系、顺承关系、修饰关系等等。

(1)“以”表目的、表结果关系:目的是人们主观愿望希望实现的,是美好的心愿。

而结果只是一种状况的反应,它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而不好的结果决不是人们主观愿望希望实现的,所以不会成为人们的目的。

至于好的结果与目的如何区分,可以用“而”字来替换“以”字。

一般说来,作连词的时候,“以”的作用、语气比“而”要强、重一些,这可能和“以”的连词用法是从介词用法衍化而来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