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
防盗报警器电路课程设计
![防盗报警器电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d4ce8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00.png)
防盗报警器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防盗报警器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电路的组成、功能及相互关系。
2.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电子元件(如传感器、继电器等)及相关电路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防盗报警器电路。
3. 学生能够解释电路中各元件参数对整体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基本的电路分析和调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动手搭建防盗报警器电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共同完成电路设计任务。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严谨、细致、安全的操作习惯,提高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与应用领域的实践课程,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学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电子技术基础,对实际操作和创新活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元件基础知识:介绍常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的原理、特性及符号,结合课本第二章内容,为学生搭建电路打下基础。
2.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讲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种类及在防盗报警器中的应用,参考课本第四章传感器相关内容,以红外传感器为例,进行教学。
3. 继电器及其控制电路:介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类型及其在防盗报警器中的作用,结合课本第三章内容,设计简单的控制电路。
防盗器课程设计
![防盗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8a693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5.png)
防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防盗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的电子电路知识。
2. 学生能够描述常见防盗器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其应用场景。
3. 学生掌握防盗器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元件搭建简单的防盗器电路,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防盗器电路图的绘制,提高设计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科技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认识到防盗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
3.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电子元件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防盗器基本原理:介绍防盗器的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报警输出等部分,结合课本第三章第二节内容。
2. 防盗器种类及特点:分析常见防盗器的种类、性能参数和应用场景,参考课本第四章第一、二节内容。
3. 防盗器设计原则:讲解防盗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等,结合课本第五章第一节内容。
4. 电子元件识别与使用:学习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检测与应用,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关联课本第二章内容。
5. 电路搭建与调试:动手实践,搭建简单的防盗器电路,进行调试与优化,运用课本第二章和第三章知识。
6. 电路图绘制:运用相关软件(如Protel)进行防盗器电路图的绘制,参考课本第六章内容。
简单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
![简单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3be44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cc.png)
简单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简单电路的原理,掌握防盗报警器的基本电路组成。
2. 学生能了解并运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红外传感器,在防盗报警器中的应用。
3. 学生能描述防盗报警器的功能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动手实践,独立完成简单防盗报警器的组装。
2. 学生能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防盗报警器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能进行小组合作,沟通协作,共同完成防盗报警器的制作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学生通过制作防盗报警器,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共同进步。
4. 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家庭安全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培养科学素养,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进步。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础知识复习:导体、绝缘体、电流、电压的概念,电路元件的认识(电阻、电池、导线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电路的组成和基本概念”。
2. 红外传感器工作原理:红外传感器的作用,红外发射与接收的原理,传感器在防盗报警器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传感器及其应用”。
3. 简单防盗报警器电路设计:电路图的识别,电路连接,报警器的触发机制。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电路图的识别和电路连接”。
4. 防盗报警器的组装与调试:学生动手实践,按步骤组装报警器,进行功能测试和问题排查。
相关教材章节:实验指导书“简单电路制作与调试”。
5. 小组讨论与展示:分组讨论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分享制作成果,互相学习。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电路基础知识复习,红外传感器工作原理介绍。
第二课时:简单防盗报警器电路设计,电路图分析。
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
![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8afa4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0a.png)
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的电学知识,如电路组成、电流、电压等。
2. 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防盗报警器及其适用场景,掌握选择和安装防盗报警器的相关知识。
3. 学生掌握简单故障排查方法,能够对常见的报警器问题进行初步判断和处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基础的防盗报警器模型。
2. 学生能够运用故障排查方法,解决报警器模型中出现的简单问题。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认识到防盗报警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提高沟通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防盗报警器的相关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电路基础知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及其关系。
- 防盗报警器原理:介绍声光报警、震动报警等常见报警原理。
- 防盗报警器类型:分析家用、商用等不同场景下报警器的选择和使用。
2. 实践操作:- 搭建简单电路:学生动手搭建基本电路,了解电路元件的功能。
- 制作报警器模型: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一个基础的防盗报警器模型。
- 故障排查与处理:模拟报警器常见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排查和解决。
3. 教学大纲:- 第一课时:电路基础知识学习,了解报警器原理。
- 第二课时:介绍不同类型的报警器,分析其适用场景。
- 第三课时:动手搭建电路,制作报警器模型。
- 第四课时:模拟故障排查,总结报警器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安排和进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防盗警报课程设计
![防盗警报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e8f15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0a.png)
防盗警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防盗警报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
2. 学生能够掌握防盗警报系统中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安全防范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了解防盗警报系统的设计原则,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现有防盗系统的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防盗警报系统电路图。
2.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工具和材料,动手搭建并测试一个简易的防盗警报装置。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在安全防范领域的重要性,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2.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本课程针对中学生设计,结合物理、电子等学科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对防盗警报系统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防盗警报系统原理介绍:包括防盗警报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相关章节:《物理》第十五章第三节“自动控制系统”2. 防盗警报系统主要组成部分:传感器、控制器、报警器等。
- 相关章节:《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章“传感器及其应用”3. 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在防盗警报系统中的应用:介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 相关章节:《物理》第十五章第二节“传感器”4. 防盗警报系统设计原则: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等。
- 相关章节:《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安全防范系统设计”5. 简易防盗警报系统电路设计:学习设计基本的防盗警报电路图。
- 相关章节:《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章“数字电路设计”6. 动手实践:利用实验工具和材料,分组制作并测试简易防盗警报装置。
防盗报警装置课程设计
![防盗报警装置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568ed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1.png)
防盗报警装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防盗报警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和报警响应等关键环节。
2. 学生能够掌握防盗报警系统中常用电子元件的类型及功能,如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等。
3.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防盗报警装置及其适用场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防盗报警电路图,并进行模拟搭建。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进行基本的电路故障排查和问题解决。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测试并优化防盗报警装置的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安全意识,认识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学会相互尊重和倾听。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拓展课程,结合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学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能力强,喜欢探索和实践。
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课程目标的设定,分解学习成果,确保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基础理论:- 介绍防盗报警装置的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的种类、信号处理过程和报警响应机制。
- 阐述常用电子元件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功能,如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等。
2. 实践操作:- 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防盗报警电路图,并进行模拟搭建,关联课本中相关电路实验内容。
-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电路故障排查和问题解决,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应用拓展:- 分析不同类型的防盗报警装置,如红外线防盗、震动防盗等,结合课本中安全技术应用章节。
- 讨论各种防盗报警装置的适用场合,引导学生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性能测试与优化:- 指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测试并优化防盗报警装置的性能,如灵敏度、可靠性等。
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
![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7a21a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5.png)
防盗报警器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的电子电路知识。
2.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防盗报警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电路连接和测试方法,了解安全使用电子设备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防盗报警器的组装和调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路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和改进能力。
5.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关注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解释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并绘制出相应的电路图。
2. 学生能够正确组装并调试出一个简易的防盗报警器,完成电路连接和功能测试。
3. 学生能够针对实际使用场景,提出防盗报警器的改进措施,并进行讨论。
4.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讨论和操作,展现出良好的沟通、协作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防盗报警器的设计与制作展开,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内容:1.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认识电路元件,理解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掌握电路图的阅读与绘制。
2. 防盗报警器工作原理:介绍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报警输出等环节。
3. 防盗报警器主要组成部分:学习并了解防盗报警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红外传感器、蜂鸣器、电池等。
4. 电路组装与调试:学习如何正确组装防盗报警器,进行电路连接、测试及调试。
5. 实际应用与改进:结合生活场景,分析防盗报警器的实际应用,讨论并设计改进措施。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电子电路基础知识,认识电路元件,学习电路基本连接方式。
第二课时:防盗报警器工作原理,分析并理解报警器各环节的作用。
门禁报警系统的课程设计
![门禁报警系统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9b4f07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6.png)
门禁报警系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门禁报警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电子元件的功能和连接方式;2. 掌握编程语言,能够编写简单的门禁报警系统程序;3. 了解信息安全基础知识,认识到门禁报警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工具和仪器,完成门禁报警系统的搭建;2. 能够运用编程知识,对门禁报警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3. 能够分析门禁报警系统的故障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2.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敢于尝试新的解决方案;3. 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认识到技术发展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的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动手能力强,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知识:介绍门禁报警系统中常用的电子元件,如传感器、继电器、蜂鸣器等,关联教材中电子技术章节内容。
2. 系统原理:讲解门禁报警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响应,关联教材中信息技术章节内容。
3. 编程语言:学习C语言基础,编写简单的门禁报警程序,关联教材中编程基础章节内容。
4. 系统搭建与调试:指导学生使用Arduino或相关开发板,搭建门禁报警系统,并学会调试程序,关联教材中实践操作章节内容。
5. 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案:分析门禁报警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探讨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6. 信息安全:介绍门禁报警系统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关联教材中信息安全章节内容。
防盗报警设计课程设计
![防盗报警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a5636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c.png)
防盗报警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防盗报警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掌握相关的电子元件功能及使用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编程语言中与防盗报警系统相关的语句和逻辑结构,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报警系统设计。
3. 帮助学生了解防盗报警系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对安全防范知识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防盗报警系统的搭建和调试。
2.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遇到报警系统故障时,能够分析问题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复杂的防盗报警系统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科技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白防盗报警系统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隐私和财产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中学生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明确,易于衡量,有助于教学设计和评估的实施。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基础知识:介绍常用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并讲解其在防盗报警系统中的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子元件基础2. 防盗报警系统原理:讲解防盗报警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报警输出等组成部分。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防盗报警系统原理3. 编程语言与逻辑控制:学习与防盗报警系统相关的编程语句和逻辑控制,如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编程语言与逻辑控制4. 防盗报警系统设计: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教授学生如何设计简单的防盗报警系统。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防盗报警系统设计实例5. 系统搭建与调试:指导学生动手搭建和调试简单的防盗报警系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相关教材章节:第六章 系统搭建与调试6. 故障分析与解决:教授学生在遇到报警系统故障时,如何分析问题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家庭防盗报警课程设计
![家庭防盗报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ccff45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9.png)
家庭防盗报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家庭防盗报警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组成。
2. 学生能掌握电路连接、传感器应用等基础知识,并了解其在家庭防盗中的应用。
3. 学生了解我国关于家庭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家庭防盗报警装置。
2.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家庭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3. 学生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物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合作与探究。
教学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1. 家庭安全知识普及:讲解家庭安全的重要性,介绍我国关于家庭安全的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防盗报警系统原理:介绍防盗报警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分类,使学生了解各类报警系统的优缺点。
3. 电路基础知识:回顾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电阻等,讲解电路连接方法,为制作防盗报警装置打下基础。
4. 传感器应用:讲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红外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等,并介绍其在家庭防盗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5. 制作家庭防盗报警装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家庭防盗报警装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6. 实践操作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对制作的防盗报警装置进行测试与评价,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家庭安全知识普及,了解防盗报警系统原理。
防盗警报器课程设计
![防盗警报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54a58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e.png)
防盗警报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防盗警报器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安装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电路基础知识、传感器原理和报警系统的工作机制。
此外,学生还将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防盗警报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2.掌握电路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3.理解传感器在防盗警报器中的应用。
4.熟悉报警系统的触发条件和解除方式。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阅读和理解电路图。
2.学会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电路连接和调试。
3.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能够独立完成防盗警报器的组装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安全问题的关注,提高防范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防盗警报器的基本原理:介绍防盗警报器的工作原理、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电路基础知识: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3.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介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及其在防盗警报器中的应用。
4.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讲解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法、安装步骤和调试技巧。
5.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安排学生进行防盗警报器的组装、调试和测试,分析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1.讲授法:讲解防盗警报器的原理、电路基础知识、传感器原理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防盗警报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防盗警报器的组装、调试和测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讨论法:学生就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防盗警报器设计与应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防盗报警器的课程设计
![防盗报警器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d60d9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18.png)
防盗报警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电子元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防盗报警器的设计流程,掌握电路图的绘制和解读技巧。
3. 帮助学生掌握防盗报警器各部件的安装与调试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元件设计简单防盗报警系统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践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完成任务。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盗抢的社会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通过防盗报警器的设计与制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选取以下内容:1. 电子元件基本知识: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元件的功能、符号及使用方法。
2. 防盗报警器工作原理:介绍红外传感器、蜂鸣器、继电器等关键部件的作用及整个报警系统的联动机制。
3. 电路图绘制与解读:学习电路图的基本表示方法,解读防盗报警器的电路图。
4. 设计与制作:分组进行防盗报警器的设计,按照电路图进行元件连接和安装,完成报警器制作。
5. 调试与优化:对制作完成的防盗报警器进行调试,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改进。
教学内容依据以下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电子元件基本知识学习,了解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
第二课时:学习电路图的绘制与解读,分组进行初步设计。
第三课时:动手制作防盗报警器,学习元件连接和安装技巧。
第四课时:对报警器进行调试,针对问题进行优化。
教学内容与课本相关章节紧密关联,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同时,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防盗报警器的课程设计
![防盗报警器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eab34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11.png)
防盗报警器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能够熟练进行防盗报警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了解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原理。
2.掌握防盗报警器的结构组成。
3.熟悉防盗报警器的功能特点。
4.能够独立完成防盗报警器的安装。
5.能够进行防盗报警器的调试。
6.能够进行防盗报警器的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安全问题的重视。
2.培养学生爱护公物、保护财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以及防盗报警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1.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原理。
2.防盗报警器的结构组成。
3.防盗报警器的功能特点。
4.防盗报警器的安装方法。
5.防盗报警器的调试技巧。
6.防盗报警器的维护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安装、调试和维护防盗报警器的经验。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防盗报警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防盗报警器相关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防盗报警器。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防盗报警器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防盗报警器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等情况,占总评的30%。
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
防盗报警器设计课程设计
![防盗报警器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a1e53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9.png)
防盗报警器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电路组成,掌握相关电子元器件的功能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防盗报警器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方法,了解安全防范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科技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增强学习动力。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分享、交流,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电子技术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对电子制作感兴趣,动手能力强,但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采用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器件认知:介绍防盗报警器中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如电源、开关、传感器、放大器、报警器等,让学生了解其功能、特性及应用。
2. 防盗报警器工作原理:讲解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检测、信号放大、报警触发等过程。
3. 电路设计:指导学生根据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设计简单的电路图,并进行电路搭建。
4. 安装与调试:教授防盗报警器的安装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学会调试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5. 维护与故障排除:介绍防盗报警器的日常维护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排除常见故障。
6. 安全防范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安全防范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电子元器件认知第二课时:防盗报警器工作原理第三课时:电路设计第四课时:电路搭建与安装第五课时:调试与故障排除第六课时:安全防范知识讲解与实践教材章节关联:《电子技术》第四章:传感器及其应用《电子技术》第五章:放大器电路《电子制作实践》第三章:电路设计与搭建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使学生在掌握防盗报警器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防盗报警器课课程设计
![防盗报警器课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2aa45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13.png)
防盗报警器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熟悉报警器的组成部件及其作用、掌握报警器的安装和调试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独立完成报警器的组装和调试、能够分析并解决报警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组成部件及其作用、安装和调试方法。
首先,介绍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报警器是如何工作的。
然后,讲解报警器的组成部件,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报警器等,并解释每个部件的作用。
接下来,教授学生如何安装和调试报警器,包括传感器的安装、控制器的设置、报警器的测试等。
最后,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报警器的使用过程,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采用讲授法,向学生讲解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件。
然后,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中报警器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报警器的作用。
接着,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和调试报警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首先,教材《防盗报警器原理与制作》,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资料。
其次,参考书《电子制作入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电子制作知识。
再次,多媒体资料,包括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方法的演示视频,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最后,实验设备,包括防盗报警器套件、工具等,为学生提供亲手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步。
家用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
![家用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edad66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78.png)
家用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家用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电子元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学生能掌握家用防盗报警器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的基本步骤,了解安全防护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家用防盗报警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家用防盗报警器的制作,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家用防盗报警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养成安全生活习惯。
3.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属于电子技术与应用领域,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技术和新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家用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 常用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的功能和选型- 基本电路图的识别与绘制2. 实践操作:- 家用防盗报警器的组装与调试- 电路连接方法及注意事项- 防盗报警器的安装与维护- 故障排查与处理方法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学习,包括报警器工作原理、传感器、电子元件等(2课时)- 第二阶段: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报警器组装、调试与安装(3课时)- 第三阶段:总结与拓展,讨论报警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1课时)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 第四章 电子元件及应用- 第五章 常用传感器及其应用- 第六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内容进度安排:-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交替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结合教材内容,逐步深入,确保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在讲解家用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电子元件和传感器等基础知识时,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居家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
![居家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773ea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b.png)
居家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电路基础知识,掌握电路元件的功能及连接方式。
2. 学生了解居家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设计理念和操作方法。
3. 学生掌握安全防护知识,了解居家安全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居家防盗报警器。
2.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分析并解决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关注居家安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践课程,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电路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合作和分享。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1. 电路基础知识回顾:导体、绝缘体、电路元件(电池、导线、开关、电阻等)的功能及连接方式。
2. 防盗报警器原理:介绍红外传感器、蜂鸣器等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防盗报警器中的应用。
3. 设计与制作居家防盗报警器:a. 分析电路图,明确元件连接顺序。
b. 学生分组,合作搭建电路,进行实际操作。
c. 遇到问题,运用问题解决策略,调整电路设计。
4. 安全防护知识讲解:居家安全常识,如何预防盗窃,报警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等。
5.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a. 1课时:电路基础知识回顾及防盗报警器原理介绍。
b. 2-3课时:分组设计与制作居家防盗报警器。
c. 4课时:总结与评价,讲解安全防护知识。
6. 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a. 电路基础知识:教材第3章。
电子课程设计报警电子锁
![电子课程设计报警电子锁](https://img.taocdn.com/s3/m/7679fdf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a.png)
电子课程设计报警电子锁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报警电子锁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报警电子锁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电子元器件的功能;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报警电子锁电路,并学会使用相关工具进行调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在于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报警电子锁的基本原理,介绍报警电子锁的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第二部分是报警电子锁的设计方法,讲解如何设计一个报警电子锁电路,包括选择元器件、绘制电路图等;第三部分是报警电子锁的调试与优化,介绍如何使用相关工具对报警电子锁进行调试,并对电路进行优化。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用于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报警电子锁的相关知识;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多媒体资料,如教学视频、PPT等,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设备,如报警电子锁电路板、调试工具等,用于进行实验和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发言、讨论等;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设计和调试任务;考试则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设计题等。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共安排16周,每周2课时,共计32课时。
教学地点安排在电子实验室,以便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
测控课程设计-门锁报警系统
![测控课程设计-门锁报警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1c5557a2a32d7375a517800c.png)
目录摘要 (2)第一章设计目的,技术指标及要求 (3)第一节设计目的 (3)第二节技术要求 (3)第三节设计报告要求 (3)第二章设计方案、框图及论证……………………………..第一节设计要求分析 (4)第二节设计原理及方案 (5)第三章单元电路的设计及功能 (5)第一节单稳态触发器 (5)第二节报警电路 (6)第四章电路图说明及各器件简介 (7)第一节总电路图及简要说明 (7)第二节N555简介 (8)第三节KD9561简介 (10)第四节二极管简介 (10)第五节三极管极管简介 (11)第五章原器件清单 (12)第六章操作与调试 (13)第七章收获和体会 (13)第八章参考文献 (14)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对家庭财的产安全问题十分关心,虽然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使用了防盗门,但是如果有一种简便,便宜又好用的防盗报警系统装在门上,必将对保护财产安全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提出了“具有时间识别功能的门锁报警器”的设计课程。
报警器有很多的种类,如:红外线报警器、震动报警器、声光报警器等等。
本文所介绍的报警器适用于家庭防盗,也适用于单位办公室,具有灵敏、可靠、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
另外,这里介绍的报警器具有时间识别的功能,在正常开门和非正常开门时所用的时间是有差别的,正常开门所用的时间较短,非正常开门所用的时间相对来说较长,超过一定的时间,报警器就会发声,引起人们的注意,正是根据这一特点才设计了具有时间识别功能的门锁报警器,因此该报警器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通过巧妙的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财产安全意识的加强,可以预料本产品必将在今后被人们所广泛的使用。
第一章设计目的、技术指标及要求第一节设计目的1.熟悉工程实践中电子的设计方法和规范,达到综合应用电子技术的目的。
2.学习文件检索和查找数据手册的能力。
3.学习PROTEL,ORCAD等软件使用。
第二节技术要求1 要求电路能够在触摸M不超过30S时不发出报警的声音.2 要求电路能够在触摸M超过30S后发出报警的声音.第三节设计报告要求1.报告要求必顺用A4纸打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设计题目:门锁防盗报警器专业:本11通信01班学生姓名: 蒋顺学号: 20114400136 起迄日期: 2013年12月9日~2013年12月20日指导教师:王彦教研室主任:王彦《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1.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一、课程设计内容题目:门锁防盗报警器要求:电源电压DC3~12V,利用金属片作为检测传感器,利用语音芯片完成声音报警。
注:①可以采用金属片自制检测传感器,语音芯片和CD4011等制作。
二、课程设计要求1.综合运用已学习过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等知识,阅读相关集成电路芯片资料和相关文献,了解电子电路设计的有关知识,方法和特点,掌握基本的电子电路设计和芯片使用方法。
2.一人一题,所设计的电路必须制作成功,并且全部或者部分通过计算机仿真。
课程设计必须自己独立完成,不得从网上下载,一经发现该课程成绩记零分。
3.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报告)应包括有:①电路工作原理分析②电路元器件参数设计计算③电路调试说明④电原理图和PCB图(必须自己画)⑤元器件装配图(必须自己画)⑥元器件清单⑦自己的收获和体会⑧要求字数不得少于3500字⑨要求图纸布局合理,符合工程要求,使用Protel等软件绘制电原理图(SCH)、元器件布局图和印制电路板(PCB)。
4.所有的文档和表格必须采用Word形式。
5.同类型的设计题可以组成一个设计组,组员之间可以开展研究与讨论。
雷同者均计0分。
6.阅读有关芯片英文参考资料,理解资料内容。
7.英文资料中的曲线、参数、方框图、引脚端封装等图(不包括电原理图和PCB图)可以直接采用(pdf文档中的图可放大300倍后裁剪到Word文档中),图中的英文可以采用英文(中文)方式翻译在图下。
8.英文资料中的一些词,如果翻译拿不准,可以采用英文(中文)方式标注。
9.设计资料中的有关的公式可以直接采用。
10.课程设计结束,需要交制作的作品、文字稿和电子稿,采用Word文档形式。
11.成绩评定:①按ABCDE分档,其中:优秀为A,良好为B,中等为C,及格为D,不及格为E。
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占60%,实物制作占40%。
2.对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包括图表(或实物)等硬件要求〕:设计电路,安装调试或仿真,分析实验结果,并写出设计说明书,语言流畅简洁,文字不得少于3500字。
要求图纸布局合理,符合工程要求,使用Protel软件绘出原理图(SCH)和印制电路板(PCB),器件的选择要有计算依据。
3.主要参考文献:(1)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2)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制作实训[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3)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4)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电路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5)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常用电路模块制作[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6)黄智伟等.基于NI multisim的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7)黄智伟.印制电路板(PCB)设计技术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8)高吉祥等.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9)吴运昌.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10)谭博学等. 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1)魏立军.CMOS 4000系列60种常用集成电路的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12)杨宝清.实用电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3)陈有卿.报警集成电路和报警器制作实例[M].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14)肖景和.红外线热释电与超声波遥控电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4.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序号起迄日期工作内容资料查找和阅读1. 2013.12.9开始电路方案选择,电路设计和计算,电路仿真2材料购买,电路设计和PCB设计3PCB制作,电路元器件安装4作品调试5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写作6 ~2013.12.20结束主指导教师黄智伟日期: 2013年 10月 25日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在进步,小偷的能力也在提高,为了有效提高防盗能力,门锁防盗报警器营运而生。
此报警器不同于一般的报警器,它不光能敏锐的区分主人和小偷,而且发现小偷过后,它能发出报警声,让小偷闻风丧胆,立刻逃窜。
它另一个好处还在于设有报警记忆电路,主人回家后能够根据指示灯亮灭与否判断出窃贼是否撬过门锁。
为了达到上述条件,此设计主要由门锁金属部分M和与非门I、R1、C1等组成触摸式开门延时电路;与非门Ⅲ和Ⅳ、R3、C2、VT等组成报警器延时开关电路,其中与非门Ⅲ和Ⅳ接成典型的单稳态电路;由于整机用电很节省,故每换一次新电池,一般可用一年时间。
故此报警器具有实用、安全、方便、耐久等特点。
关键词:防盗实用安全耐久Abstract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social progressing, the ability of thieves is also improving,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 he anti-theft capability,Door lock alarm begins to work for us.This alarm i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alarm, it not only can sharply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owner and the thief, but also after found the thief , it can send out alarm sound,let the thief immediately run away. It is another advantage is provided with an alarm memory circuit, the owner returned home according to the indicating lamp light out or not judge whether the thief broke the door.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bove condition, this design is mainly composed of a lock metal parts of M and NAND I, R1, C1, touch the door gate delay circuit; NAND III and IV, R3, C2, VT etc. the alarm time delay switch circuit, wherein the NAND gate III and IV is connected into a typical monostable circuit ; because the electricity is used little ,therefore changing a new battery each time, generally working one year. This alarm is practical, safe and convenient, durable etc..key words:Security practical safe durable1.电路原理分析及电路制作---------------------------------------------- 11.1 元器件选择与制作 --------------------------------------------------- 11.2电路元器件参数设计计算 ---------------------------------------------- 21.3元器件清单 ---------------------------------------------------------- 3 1.4 电路原理图 --------------------------------------------------------- 4 1.5 PCB图--------------------------------------------------------------- 41.5.1 CD4011芯片资料 ------------------------------------------------- 52.计算机仿真及分析(multisim) ---------------------------------- 63.电路调试 -------------------------------------------------------- 8 3.1 调试前的直观检查------------------------------------------- 83.2 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检错纠正如下------------------------- 84.结论 ------------------------------------------------------------ 94.1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 95.参考文献-------------------------------------------------------------- 101.电路原理分析及电路制作该门锁防盗报警器的电路如图2(第4页)。
门锁金属部分M和与非门I、R1、C1等组成触摸式开门延时电路;与非门Ⅲ和Ⅳ、R3、C2、VT等组成报警器延时开关电路,其中与非门Ⅲ和Ⅳ接成典型的单稳态电路;HA是由型号为KD9561的音乐芯片组成的音乐报警喇叭,它能发出报警声。
当有人开门锁时,人体从周围感应到的杂波信号(主要为50Hz交流电信号),经门锁钥匙和锁体M传递给VD1整流,使与非门I接成的反相器输入端获得负脉冲信号,其输出端输出一串正脉冲信号。
该脉冲信号经VD2隔离、R1限流后,缓慢地向C1充电。
如果开锁时间不到8秒,则报警电路无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