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文化常识积累与文言文翻译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教案-2019届高考语文必修三文言文指导复习

高三语文教案-2019届高考语文必修三文言文指导复习

2019届高考语文必修三文言文指导复习
必修三[教材篇目]――《寡人之于国也》《劝学》
《过秦论》《师说》考点知识巩固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
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寡人之
于国也》(1)直不百步
耳通: ,(2)则无望民之
多于邻国也通:,(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4)涂有饿
莩通:,(5)以为轮通:,“只”“毋”不要“斑”头发花“途”道路“А使弯曲只是、不过(6)虽有槁暴,不复挺
者通:,
通:,《劝学》(7)
知明而行无过矣通:,(8)君子生
非异也通:,《过秦论》(9)
合从缔交通:,(10)倔起阡陌之中通:,(11)赢粮而景从通:,
“又”再“曝”晒
“智”智慧“性”资质、禀赋
“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崛”兴起“影”影子•《师说》(1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 ,(13)或师焉,或不焉通: ,2.解释下列
句中加点的实词《寡人之于国也》(1)河内凶:(2)不违农。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2文言文翻译教案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2文言文翻译教案

2文言文翻译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中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熟悉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3.联系高考,明确翻译的得分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悉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难点:联系高考,明确翻译的得分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考情探究文言文翻译在文言文学习中是一项综合知识的整合,要考虑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综合知识。

高考分值一般为10分。

所以,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做好文言文翻译是学会文言文的基础,也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的方法。

二、考纲要求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考点透视(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1.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是得到公认的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

四、考试题型主观题。

在阅读选择的客观题基础上,从文中选出两句进行翻译,踩点得分。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学案(1)精品版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学案(1)精品版

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必考题型。

考试大纲中对翻译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

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考点里面包含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

“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文言词类活用现象。

1.文言文翻译“八法”(1)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这里除了“予”“左迁”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可将“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

(3)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

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4)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

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不译。

(5)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词语文化常识考法简析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词语文化常识考法简析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词语、文化常识考法简析教学设计【导入语】近三年新课标卷的第11题题干设置是“下列对材料中(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从题干指令看,本题是综合性考察,涉及的面很广,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所考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尤其要区分多义词的语境意思。

如果题目出得难一点,可能还会考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意思,甚至会考有区别于词典解释的临时意义。

二是与所考词语相关的其它方面的理解,比如与成语中的相同词语意思比较、与之前学过的课文中某某处词义是否一致、是否涉及古今变化等。

三是命题人的“解说”是否合乎原文语境,包括与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的关联,有没有过度解读或偏狭理解等,如2023年新课标Ⅰ卷“具臣”的解说,就是命题人根据语境推测出来的。

【课堂活动一】考法探究下面我们先以2023年新课标Ⅰ卷的真题为例,来探究一下这一题的解读方向。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讨论:请同学们从考法角度思考,看看这道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1.考查词语的用法,与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有所关联。

A项中“围”在选文中指被围困,是被动用法;“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是被选拔,也是被动用法,所以选项判定是正确的。

2.考查多义词的语境义,与课文中的语句放在一起比较。

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回顾,是新课标卷的重要趋势。

而且不限于高中教材,甚至涉及初中教材。

如A项“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自初中教材《孟子》三章,B项“不可以不劝爱人”才是选自高中教材《兼爱》。

3.死知识考得活,考查思维能力,要真的读懂文本才能判定。

C项“具臣”,词典释义是“备位充数之臣”,但是选项说的是“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学生如果没有语境分析的能力,即使背了词典,也照样做不出来。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翻译教案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2017年新课标Ⅲ卷高考试题)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颍昌府,移大名。

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答案】D【解析】原句的大意“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察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

全国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常见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全国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常见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常见古代文化常识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8届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

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

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

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

景特所钟爱,曰:“吾百年后,其无此子乎。

”使左右节哭。

服阕,除太子中舍人。

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

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

庐于墓所,亲友隔绝。

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除淮南太守,以善政称。

迁宣城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

又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

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盘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

及劢至,纤豪不犯,岁十余至。

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

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

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

武帝叹曰:“朝廷便是更有广州。

”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

未几,文彻降附。

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

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

征为太子左卫率。

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

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

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

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善。

卒于道,赠侍中,谥曰光侯。

(选自《南史·萧劢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B.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C.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D.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文化常识积累与文言文翻译学案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文化常识积累与文言文翻译学案

必修一文化常识复习学案《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翻译以下句子:《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在古代,人与人之间相见时主要时拜礼和揖礼,《周礼·春官·太祝》篇说:“辩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

”这里说的“九拜”,是九种不同的古代礼仪而已。

稽首,是最隆重的拜礼,凡臣拜君都是再拜稽首,古人以稽首为敬之至。

其仪是先跪拜,头至手,而拱手下至膝前地上,再慢慢伸头至手前之地上,头至地须停留稍许。

顿首,其仪大致与稽首同,其区别在于稽首头至地时略有停留,动作舒缓而不显着;而顿首则是头快速顿地而即起,动作明显。

空首,又称拜手,简称“拜”。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导学案学案3【必修3(1)教材文言文复习】及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导学案学案3【必修3(1)教材文言文复习】及答案

学案3 必修三(一)——《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 学案目标 1.把本专题四篇文言文分散的语言点集中归类,重点掌握“其”、“因”、“则”等虚词。

2.从本专题所具有的语言特点出发,重点掌握“类聚法”积累实词、辨识文言偏义复词以及利用对称特点推断词义的方法。

1.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间⎩⎪⎨⎪⎧ 得间.奔真州 间.以诗记所遭 ②按⎩⎪⎨⎪⎧ 按.诛五人 缇骑按.剑而前③殆⎩⎪⎨⎪⎧ 殆.例送死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④视⎩⎪⎨⎪⎧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 ⑤治⎩⎪⎨⎪⎧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⑥易⎩⎪⎨⎪⎧以乱易.整,不武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⑦除⎩⎪⎨⎪⎧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⑧已⎩⎪⎨⎪⎧ 无能为也已. 亦已.众矣 学不可以已.⑨请⎩⎪⎨⎪⎧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⑩诚⎩⎪⎨⎪⎧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诚.能见可欲⑪相⎩⎪⎨⎪⎧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则噪而相.逐2.解释下列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①则⎩⎪⎨⎪⎧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②其⎩⎪⎨⎪⎧ 吾其.还也 其.可忽乎 其.皆出于此乎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注意句式特点,翻译下列句子。

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复习(人教)必修3(二)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复习(人教)必修3(二)

必修 3(二)——《过秦论》《师说》教案目标 1.识记《过秦论》《师说》中的各知识考点。

2.掌握文言文倒装句式的用法。

3.掌握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律,正确判断文言活用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4.全文背诵并默写《过秦论》最后三段以及《师说》全文,掌握易错难写字的字形。

一、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以下通假字的本字,并解说其义《过秦论》(1)合从缔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赢粮而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说》(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过秦论》(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以外:____________________..(2)氓隶之人: ________..(3)然秦以区区之地: ______..《师说》(4)句读之不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君子不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说以下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过秦论》(1)致使天下之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由所形成的结果( 多指不好的结果)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文言翻译(2)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文言翻译(2)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文言翻译“文言文翻译”综合性强,难度大,从高考评卷和平时测试的情况来看,考生失分也比较多。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只注意翻译大意,而忽略试题的“采分点”——高考评卷的得分点。

这里,结合实例与同学们谈谈突破“采分点”的方法:一、古今异义古今异义,简单地说就是古今词义不同,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词义、感情色彩等发生了变化,翻译时不能以“今”释“古”。

如2009年高考湖南卷中“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又不可得”,句中“子”今指儿子,文言文中多指“儿女”;“食”今指食物、食品,文言中常用作动词。

“食于我”,译为“靠我养活”。

这句话可译为: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做官,也办不到。

【学法支招】1.借助识记词的古义,确认词义古今异义词的学习,要下一番记忆的工夫。

一是参考《古今异义词表》记忆,二是可以自己对教材中文言文讲读篇目中的实词进行归纳记忆。

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句中“行李”,古义是“外交使臣”,今义是“旅行的东西”。

2.借助成语中的古义,确认词义成语当中有些词语保留了古代的意义,如“赴汤蹈火”、“固若金汤”中的“汤”字就保留了它在文言文中“热水”的意义。

解题时,利用这类保留了古义的成语,可以推知在具体的语句中某一个词的古义。

3.借助语境,确认词义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解释一个词语,必须将其放在句、段、篇中来考虑,关注要解释的词语与相关词、句、段的关系。

如:“寡人亡十二年,今乃反国。

”(《韩非子》)句中的“亡”,今义是“灭亡”,放在句中就不合逻辑,因为下文的“反国”是“回到自己的国家”。

如果再联想到《陈涉世家》中的“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可以确认“亡”这里是“逃跑”的意思。

二、一词多义文言实词往往具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义项,这种现象叫一词多义。

但是,多义词进入句子后,它的含义则只有一个,我们必须根据语境,正确解读它的含义。

如2009年高考广东卷中“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句中“向”,有“朝北的窗户”、“向着”、“趋向”、“假如”、“从前”等义项,这里是表示时间的,译为“从前”。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五章 教材文言文复习 3 必修三(一)讲义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五章 教材文言文复习 3 必修三(一)讲义

学案3 必修三(一)——《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学案目标] 1.把本学案四篇文言文分散的语言点集中归类,重点掌握多义实词。

2.从本学案所具有的语言特点出发,重点掌握使用“类聚法”积累实词、辨识文言偏义复词以及利用对称特点推断词义的方法。

1.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间.以诗记所遭有时,间或 ②按⎩⎪⎨⎪⎧ 按.诛五人追究,查办缇骑按.剑而前握③殆⎩⎪⎨⎪⎧ 殆.例送死接近于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危险④视⎩⎪⎨⎪⎧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看,观察 ⑤治⎩⎪⎨⎪⎧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治理得好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治理⑥易⎩⎪⎨⎪⎧以乱易.整,不武代替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容易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改变⑦除⎩⎪⎨⎪⎧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授官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治⑧已⎩⎪⎨⎪⎧无能为也已.同“矣”,了亦已.众矣太,极学不可以已.停止⑨请⎩⎪⎨⎪⎧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请示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申告⑩诚⎩⎪⎨⎪⎧竭诚.则吴越为一体诚心诚.能见可欲如果 ⑪相⎩⎪⎨⎪⎧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互相则噪而相.逐偏指一方,他 2.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则⎩⎪⎨⎪⎧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连词,就北虽貌敬,实则.愤怒连词,却 ②其⎩⎪⎨⎪⎧吾其.还也副词,表婉商,还是其.可忽乎副词,表反问,难道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大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肯定,一定3.注意句式特点,翻译下列句子。

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译文:在贾家庄(我)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

句式:被动句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现在(情况)紧急却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句式:判断句③夫晋,何厌之有?译文:晋国,(它的欲望)有什么满足?句式:宾语前置句1.用“类聚法”记实词。

通常,对于实词,尤其是多义词的记忆,采用的是以本义为中心向引申义扩散的辐射法。

高三语文教案2019届高考语文必修三文言文指导复习

高三语文教案2019届高考语文必修三文言文指导复习

2019届高考语文必修三文言文指导复习必修三[教材篇目]——《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考点知识巩固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寡人之于国也》(1)直不百步耳通: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4)涂有饿莩通:,(5)以为轮通:,“只”“毋” 不要“斑” 头发花“途” 道路“煣” 使弯曲只是、不过(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通:,《劝学》(7)知明而行无过矣通:,(8)君子生非异也通:,《过秦论》(9)合从缔交通:,(10)倔起阡陌之中通:,(11)赢粮而景从通:,“又” 再“曝” 晒“智” 智慧“性” 资质、禀赋“纵” 战国时期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崛” 兴起“影” 影子?《师说》(1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 ,(13)或师焉,或不焉通: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寡人之于国也》(1)河内凶:(2)不违农时:(3)数罟不入洿池:(4)涂有饿莩:(5)非我也,岁也:(6)谨庠序之教:(7)申之以孝悌之义:“授” 传授,教授“否” 不,没有荒年,谷物收成不好耽误细密的网;池塘饿死的人年成尊敬父母,敬爱兄长学校《劝学》(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9)金就砺则利:(10)不积跬步:《过秦论》(1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12)氓隶之人:(13)然秦以区区之地:验、检查;省察磨刀石古代半步。

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课本文化常识积累与文言文翻译学案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课本文化常识积累与文言文翻译学案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长恨歌》1.列土:封爵赐邑。

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

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子车驾。

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行路难》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六国论》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

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3.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3 文言文基础+素材挖掘

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3 文言文基础+素材挖掘

教材整合 必修3 文言文基础+素材挖掘一、明通假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所守或匪亲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复挺者,使之然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约从离衡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陈利兵而谁何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 教案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 教案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文言文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以翻译为切入口复文言文。

2.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三、教学课时:7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在研究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一、复巩固(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XXX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XXX'者,我之谓也。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XXX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1、标准简言之三个字:信、达、雅。

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

“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

②换――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

如:①齐师伐我。

3、XXX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秦朝的人们没有时间为自己的悲哀而停下来,但是后来的人们却为他们的悲哀而感到悲伤;然而,后人虽然为他们感到悲哀,却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导致后人也会再次为自己的错误而悲哀。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国家效力的人不应该被权势所威胁。

5、后事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如果后事的错误被传扬而无法纠正,那么这样的道路还能走得通吗?6、我从XXX行驶到XXX,而我长子迈则要前往德兴尉的饶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复习(人教)必修3(一)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复习(人教)必修3(一)

必修 3(一)——《寡人之于国也》《劝学》教案目标 1.识记《寡人之于国也》《劝学》中的各知识考点。

2.掌握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律,正确判断文言活用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全文背诵并默写《寡人之于国也》《劝学》,掌握易错难写的字形。

一、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以下通假字的本字,并解说其义《寡人之于国也》(1)直不百步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涂有饿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5)輮认为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寡人之于国也》(1)河内凶: 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违农时: ______.(3)数罟不入洿池: ______________....(4)涂有饿莩:________..(5)非我也,岁.也: ______(6)谨庠序之教: ______..(7)申之以孝悌之义: __________________..《劝学》(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9)金就砺则利: ________.(10)不积跬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说以下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寡人之于国也》(1)寡人之于国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形影孤独之人。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文化常识积累与文言文翻译学案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文化常识积累与文言文翻译学案

必修二文化常识积累一、积累《诗经》两首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

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

《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

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9.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文化常识积累一、积累《杜甫诗三首》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

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

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蜀道难》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

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

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琵琶行》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

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

管,箫笛之类的管乐。

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李商隐诗两首》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

也哀痛亡国。

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

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

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

《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

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

” (3)指唐之禁军六军。

《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

”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

4.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

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5.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寡人之于国也》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4.粟: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

5.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劝学》1.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过秦论》1.崤函,崤山和函谷关。

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

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

2.八荒:八方最偏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

3.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也作“连横”。

4.合从(从,通“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5.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

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6.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

履至尊,登帝位。

六合,天地四方。

7.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8.俯首系颈:意思是愿意服从、投降。

系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

9.迁徙之徒:征发的人。

指陈涉被征发戍守渔阳。

10.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

11.万乘:兵车万辆。

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12.一夫作难:指陈涉起义。

作难,起事,首事。

13.七庙隳: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

七庙,天子的宗庙。

14.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15.陶朱:春秋时越国范蠡,他帮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回到陶,自称陶朱公。

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后人以此作为富人的代称。

16.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17.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代指中国。

《师说》1.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

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2.百工:各种工匠。

3.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

又称作“六经”。

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4.传: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②人物传记。

5.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

《祝福》1.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

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2.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林黛玉进贾府》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二、训练(一)翻译句子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寡人之于国也》2.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3.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过秦论》4.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过秦论》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6.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说》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二)文化常识选择题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

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

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1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人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B.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宦官,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

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23.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

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

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2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26.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礼记》曰:“幼名,冠字。

”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

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⑤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