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教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词五首》教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词五首》教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f51fb8a8956bec0875e302.png)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三、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词作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词五首《武 陵 春》
章节(课题)
名称
25词五首《武陵春》
学时
5-2
总课时
பைடு நூலகம்三维目标
知识
技能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把握作者的感情。
过程
方法
品味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学生特征分析
教学重点
1、理解背诵名句。
2、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b98c3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3.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词五首》,具体章节为第8课。
详细内容包括五首宋词:《青玉案·元夕》、《苏幕遮·燎沉香》、《蝶恋花·庐山谣》、《水调歌头·游泳》、《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通过学习这五首词,让学生感受宋词的魅力,了解词的发展历程,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五首词的作者、背景和词牌特点,理解词的基本知识。
2. 通过阅读、分析和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生感悟,激发他们对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牌的特点、词的格律、词意的理解。
2. 教学重点:五首词的作者、背景、内容、意境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宋代元宵节、端午节的场景,让学生了解词的创作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1)展示《青玉案·元夕》中的元宵节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
(2)展示《水调歌头·游泳》中的端午节场景,引发学生对词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五首词的作者、背景和词牌特点。
3.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五首词,感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
4. 例题讲解:以《青玉案·元夕》为例,分析词的格律、意境和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四首词的格律、意境和情感表达。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五首词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词五首》教案2. 内容:(1)五首词的作者、背景、词牌特点(2)词的格律、意境、情感表达(3)五首词的异同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五首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选择一首进行仿写。
答案示例:《仿写·夜行黄沙道中》夜行黄沙道中,月如钩。
清风拂面凉,思绪万千长。
望星空,怀古忧今,家国情怀难忘。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学设计1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6aa4bd09ad02de80d5d84042.png)
《词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三、朗读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四、学习《望江南》和《武陵春》《望江南》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
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2)花间派。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
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2、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投影展示)“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你认为白蘋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21813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b.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词五首》,具体包括《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武陵春·春晚》、《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五首词。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的背景知识、词的韵律美、意境美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五首词的作者、背景和词牌特点,理解词的基本知识。
2. 品味五首词的意境美和韵律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五首词的意境理解和情感把握。
2. 教学重点:词的韵律美、意境美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五首词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基本知识。
3. 课文精读:逐首分析五首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内涵。
4. 例题讲解:以《渔家傲·秋思》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词的意境和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四首词的意境和情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点评。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词五首》2. 五首词的作者、背景和词牌特点3. 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表达4. 例题:《渔家傲·秋思》意境分析5. 课堂小结:课后复习要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意境和情感。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词的意境和情感把握较为困难,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引导和练习。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优秀词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组织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五首词的意境理解和情感把握。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e7175955270722182ef734.png)
《词五首》【教学目标】1、积累词中优美诗句,培养词的赏析能力。
2、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品味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
3、领会词中丰富深刻的意蕴,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1、领会词中意境,明白主旨。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我们的前人为我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
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朝的风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的小说画卷,无不表现了前人对社会国家的情怀,对宇宙世界的期待。
今天我们就有幸见到“艳语传绮怨”的温庭筠的《望江南》,听到范仲淹吹的苍凉悲壮的号角,感受到辛弃疾那种报国有心、请缨无门的无限悲愤之情……它们或悲愤难忍,或柔情万千,或气壮山河,或低声浅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词五首》,首先欣赏著名词人温庭筠的《望江南》。
二、师范读《望江南》,注意抑扬顿挫,要求学生认真听,师读完要检测学生对这首词朗读节奏和重音的把握。
三、点生简介温庭筠及其作品。
四、生预习课文:1、做《古文练习》上的与这课有关的基础题,夯实基础。
2、结合书下注释及古文资料翻译课文。
五、师抽查这课的重点字词,并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推火车的方式翻译课文。
六、揣摩课文:《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诗中人因何而断肠?① 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她清晨梳洗后登楼远眺,盼望自己的心上人早些归来,但是“千帆过尽”却仍旧不见归人,她被相思折磨得柔肠寸断。
②思念和盼望的人始终没有出现又没有音信。
七、师引导学生赏析这首词。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
景物层出,情感起伏。
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语文九年级上册《词五首》优秀实用课件:65页
![语文九年级上册《词五首》优秀实用课件:65页](https://img.taocdn.com/s3/m/88336c6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9.png)
筠( ) 嶂( ) 羌( )
寐( ) 擎( ) 骑( )
鬓( ) 麾( ) 炙( )
舴艋(
)
读准字音与节奏: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
江楼。过尽千帆皆 不是,斜晖脉脉水 悠悠。肠断白频洲 。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 人,晚唐诗人、词人。是“花间派”的重要 作家,被誉为“花间鼻祖”。他精通音律, 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其词多写女 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其诗 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 称“温韦”。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这两句紧承上句叙述了什么内容? 叙述了哀伤的原因、程度。
“人非”具体指词人的什么遭遇? 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 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 因此,这两句是词人直抒胸臆,再次借 助神态和外在行为表达出自己浓重的哀愁。 其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结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 辞。“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 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采取夸 张性的比喻,使其物质化。 “愁”与“恨”,通过视 觉艺术形象,化为可感的实体。
以春水喻之,如李煜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以春草喻之, 如李煜之“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 平乐》);此皆状其迢迢不断,绵绵无绝。言其深 广者,如秦观之“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 岁》)。更有甚者,如贺铸之“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 案》),连用三喻,使“愁”有弥天盖地之势。苏 轼已有“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虞美人》), 张元干《谒金门》中也说:“艇子相呼相语,载取
“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转入写景,夕阳余晖斜拂江面, 绿水悠悠而去,人不见,景依旧 “肠断白蘋 洲”一句,只见水边一片白蘋 洲,令人愁思 满
九年级语文上:第25课《词五首》课件(人教新课标)
![九年级语文上:第25课《词五首》课件(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6469691310a6f524ccbf858b.png)
诗词把握
渔 家 傲
范 仲 淹
上阕写景 异
借景 抒情
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长烟落日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下阙抒情
泪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主题把握
《渔家傲 秋思》通过写边塞的战地 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 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 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 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 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学习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 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 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 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认知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 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 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 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 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导入新课
江城子 密州出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眉州 眉山(今属四 川)人。 诗、词、文、书、 画均卓然大家。为“唐宋八 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 苏辙合称“三苏”。在词学 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 作家之一。本文写于他密州 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
研讨诗词
•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 见了什么? • 2. 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 了什么? •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b06e2a9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b.png)
02
韦庄
唐代词人、诗人,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他 的词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
03
李煜
南唐后主,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他的词风豪放、深 沉,多写亡国之痛和人生感慨。
04
李清照
宋代著名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 风清新婉约,多写爱情、离愁和身世之感。
05
辛弃疾
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他的词风豪放、激昂,多写抗 金壮志和恢复中原的抱负。
创作风格与特点
• 意象丰富:本课所选的五首词,都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如温庭筠的“小 山重叠金明灭”、“双双金鹧鸪”,韦庄的“春水碧于天”、“垆边人似月” 等,都通过生动的意象来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
• 语言优美:这五首词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 人、夸张等,使得词作更加生动形象。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4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相关诗词作品推荐
《青玉案·元夕》
01
辛弃疾的这首词描写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通过独特的艺术构
思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声声慢·寻寻觅觅》
02
李清照的这首词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
追忆和哀愁,情感真挚动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03
苏轼的这首词借月抒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意
文本解读与赏析
《词五首》内容概述
五首词分别描述了不同的景象和情感,包括山水、 离别、相思等主题。
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词人内 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PT课件词五首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PT课件词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effb940dbed5b9f3f90f1ceb.png)
济南趵突泉公园内
李清照纪念堂(济南趵突泉公园内)
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 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 大词人之一,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 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望江南》 《武陵春》 《渔家傲》 《江城子》 《破阵子》
《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写思妇 的离愁别恨。 第一首,写思妇深夜不寐,望月怀人。 第二首,写思妇白日倚楼,愁肠欲断。 两首词以不同场景塑造同一类人物。 一个是深夜不寐,一个是晨起登楼刻 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 心理,细腻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 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但却能含 思凄婉,臻于妙境。
雁去
渔 家 傲
范 仲 淹
上阕写景 异
借 景 抒 情
边声 孤城 长烟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落日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下阕抒情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泪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 南宋杰出女文学家, 章丘明水(今属济 南)人。以词著名, 兼工诗文,并著有 词论,在中国文学 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 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 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 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 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 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 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 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一同研究金石书画, 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朝 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 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4词五首(《望江南(梳洗罢)》《渔家傲秋思》等)
![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4词五首(《望江南(梳洗罢)》《渔家傲秋思》等)](https://img.taocdn.com/s3/m/61dfe0fe52d380eb63946da7.png)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 人回?”
第三课时 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李 清照,温庭筠的婉约词,了解了宋代词坛婉 约派的特点,是什么呢?内容上以情感为 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 切;风格委婉,绮丽。今天我们来学习 宋代另一朵奇葩——豪放词,看看豪放词 有什么特点。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 《江城子·密州出猎》。
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 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 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宋仁 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自越州改任 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 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 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即作 于任延州知州时。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4)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 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 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5)你认为白蘋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白蘋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开的地方。
2. 写作特色。
一是用语精炼传神。
开头两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只八个字即写 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 切心情。她早起梳妆完毕,便急切地倚楼凝望江面上驶过 的帆船,一片深情地等待着丈夫的归来。“过尽千帆”一 句则借船只之多来表现其凝望之久与盼归之切,而“皆不 是”的陡转,更反映出她的失望之深,在这里作者并未多 费笔墨就使人领会到思妇的心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f57e16eff9aef8941e06d7.png)
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 不见人影,怎不肠断?
肠断白蘋洲
这首词写法上有什么艺术特色?
时间
清晨 黄昏
含蓄 细腻
景物
楼头
江水
千帆 斜晖
白蘋洲
感情
希望
失望
肠断
这首小词,只有二十七个字.却容 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 清晨 写到 黄昏 ;就景物而言,从 楼头、千帆 写到 斜晖、江水,又写到 白蘋洲 ;就 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 希望 到 失望 以 至最后“肠断” 的。
主题: 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 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 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李清照
李清照简介: 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 济南人,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婉 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后人 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 清照集》。
• 了解背景 •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 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所作。 • 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 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 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 片断和思想情感。
望江南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清晨刚刚梳洗完毕, 就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 温庭筠 凭栏眺望大江之上,千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帆驶过,但哪一条船都 过尽千帆皆 不是我所思念的人的归 不是,斜晖 舟,斜阳夕晖脉脉无言, 脉脉水悠悠。 江水悠悠不尽。再看看 肠断白蘋洲 。那当年同爱人分手的白 蘋洲,不由得愁肠寸断。
舴也 事晚 艋拟 闻 休倦 风 武 舟泛 说 ,梳 住 ,轻 双 欲头 尘 陵 李 载舟 溪 语。 香 春 不, 春 泪物 花 清 动只 尚 先是 已 照 许恐 好 流人 尽 多双 , 。非 , 愁溪 事日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1f809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6.png)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1. 李清照《如梦令》2.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4. 杜甫《月夜忆舍弟》5.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五首词的基本内容、词牌、作者背景及情感表达。
2. 分析五首词的文学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五首词的文学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 教学重点:理解五首词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词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
2. 诵读:全班同学齐读五首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讲解:逐首分析五首词的内容、词牌、作者背景及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如梦令》为例,分析其韵律、对仗、意象等文学特色。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四首词的文学特色。
6.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五首词的情感表达,分享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词五首》2. 板书内容:a. 五首词的作者、、词牌b. 五首词的情感表达c. 五首词的文学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选取一首你最喜欢的诗词,分析其文学特色和情感表达。
b. 仿写一首以“离别”为主题的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改进措施等。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经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b. 组织诗词鉴赏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古典诗词的魅力。
c. 开展诗词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分析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及答案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详细分析教学内容的选择涵盖了不同朝代的著名词人及其代表作,应详细分析每首词的背景、主题、情感表达和文学价值。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词五首》课件(4)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词五首》课件(4)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d91e52caaedd3383c4d395.png)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自主学习
• 1. • 江城子,词牌名。 • 2.
•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号东 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 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 合称“三苏”。
(1)准确注音。 脉( ) 白蘋洲( )
mò
(2)
①斜晖脉脉水悠悠
pí n
②白蘋
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 这里形容阳光微弱。
一种水中浮草。
3.朗读背诵这首词。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合作探究
1.
思妇对丈 夫的思念、 盼望之情。
2.从文中来看,思妇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
6.“可怜白发生!”诗意在这里发生突然的急转。 前几句和这一句是什么关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 前几句一气贯注,密不可分, 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 句,词意陡转,梦中的往事消 失,回到现实,感情一落千丈, 从豪情壮志跌落为深沉痛苦的 悲叹。前几句实际上是为了最 后一句画龙点睛之语衬托铺垫 的。
)
xián
)
dí
pī
合作探究
• 1.
从题材看写军营生活 从情感看表达了建功 立业的雄心壮志 从语言看豪放、壮丽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为 什么要“醉”?为何要在梦中回到连营?
• 闲居在家,没机会去战 场,只能在梦中回到连 营。表现出词人时刻不 忘杀敌报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教
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反复诵读直至背诵默写,掌握吟读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点与难点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通过反复诵读直至背诵默写,掌握吟读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
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新授
一)、1、xx 五首。
要求:勾划字词,记住字音
2、学生齐读词五首。
(二)学习《xx》
1、夯实基础
(1)字词过关
XX ()脉脉()苹()倚()
教学过程
2、读文本
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3、读文学
“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XX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
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XX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4、本词小结总评
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
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5、再读一遍本词。
(三)学习《武陵春》:方法同第一首,并比较阅读。
三、作业:背诵两首词,准备默写。
板书:XX
梳洗独倚XX f希望
望过尽千帆斜晖、水T失望
肠断f 绝望
XX
只恐载不动
花已尽…倦梳头
愁物是人非欲语先流
闻说
也拟
第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
上节课我们学
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
今天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2、齐背读已学过的《望江楼》和《武陵春》
二、新授
(一)学习《渔家傲》
1、夯实基础
(1)字词过关
塞()()()嶂()浊()
燕()羌()人不寐()
(2)作者及背景
范仲淹(980--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这是他在
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2、读文本
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
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
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乡下思想之泪。
教学过程
3、读文学
所写的风景“异”在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天气极寒、特异的边声(风、马、号角)、戒备森严。
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僻,暗示了将士的思乡之情。
4、学生齐读本词
(二)学习《江城子》
1、夯实基础
(1)字词过关
猎li 0擎q ng 貂裘di a oqi卷ju a n 鬓bn 挽w an
(2)作者及背景
2、读文本
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3、读文学
“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明确:年纪不小,但仍有少年狂气;表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表要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4、学生齐读本词
三、本堂小结
范仲淹在《渔家傲》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
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苏轼的《江城子》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
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格调截然不同。
四、作业:
抄写字词,背诵并默写两首诗。
部分板书:渔家傲
衡阳雁去
写景:塞下秋景四面边声荒僻
千嶂里长烟落日(异)思乡
浊酒一杯燕然未勒爱国
抒情:壮士秋思
羌管悠悠人不寐T将军、征夫
第 3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齐背读已学的四首词。
2、今天我们学习最后一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二、新授
(一)学习《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夯实基础
(1)字词过关
挑ti a o 麾hu i 炙zh 1 弦xi a n
塞s a i的d i 霹p I 生sh e ng身sh e n( 2)知人论世
作者及背景: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2、读文本
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渔家傲》:思乡、爱国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爱国
《破阵子》:壮志未酬的悲愤、爱国
三、拓展延伸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四、练习巩固
“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浊酒一杯家万里”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等。
请你再找出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把它们摘抄下来,归纳一下,诗人往往借“酒”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在古代诗词的学习中,注意“酒”这个特殊的意象,收集与“酒”有关的诗句。
五、学生自读全五首词。
六、作业:
背诵词作,完成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