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5词五首赏析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词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词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

25 词五首教材分析本课所选的五首词作代表了不同时期词的发展和流派,词作经典,韵味深厚,值得学生吟诵赏析。

教材排序按照词作者的生活年代的先后,没有必然合理的逻辑性,教学时可以按照词作风格和内容的不同,将《望江南》与《武陵春》两首婉约派闺情词合讲,而《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三首豪放派爱国词并析,更具系统性,更利于教学中的整体把握及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讲解诗歌要做到知人论世,在了解作者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去诵读和理解诗歌,感悟作品思想感情,赏析诗歌写作艺术。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赏析词作好词佳句、抒情言志句,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歌内涵。

能力目标1.能够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2.利用想像、联想、联系比较等多种方式培养赏析感悟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作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歌诗合为事而作”,读诗歌讲究“知人论世”,可通过教师简要介绍、学生自读注释、查找相关资料的方式让其在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去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难点吟咏品读词作,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歌内涵。

突破方法:以动情美读带动细致品味,教师可启发学生通过想像画面、揣摩心理、描摹形象等方式寻找恰当的情感和语调去诵读词作,达到感受意境、品味内涵的目的。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描绘画面,花间寻美,品读《望江南》说到婉约派,不能不提到它的前身——以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为创作主题的“花间派”,而花间派的鼻祖温庭筠被清代评论家王国维评价是“惊艳绝人”,这倒不是说他本人如何美艳,而是评他绮丽的闺情词作,评他笔下一个个娇美含情的佳人倩女。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词五首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词五首

25 词五首1、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pín)洲。

译文: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

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本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的内心感情。

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

课文研读:这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

作者温庭筠是诗人,也兼工词,有“花间鼻祖”之称。

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

温词也有写得清新、明快的,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开头一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是写她清晨起来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

在这里,作者含蓄地交代了两层意思:一是特别突出了一个“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远行爱人的归来;二是“女为悦己者容”,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会回来。

寥寥数字便简明地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

同时又自然地引出了一个悬念:行人到底归来没有?下面写道:“过尽千帆皆不是”,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

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

下面一句“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

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

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

最后一句“肠断白洲”,说明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里收拢回来,集中在“白洲”,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当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

九年级上25《词五首》赏析

九年级上25《词五首》赏析

九年级上25《词五首》赏析望江南【晚唐】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这是一首写离情愁思之词。

一个女子,清早梳妆打扮,倚靠栏杆,眺望江面,期待着爱人的帆船归来。

然而从早晨到日暮。

干帆过尽,始终不见爱人踪影,因而'肠断白苹洲。

“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地刻划出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过尽干帆,可见思妇望江时间过长。

她独倚江楼眼望江面对每一只船都寄予了深切的厚望。

希望朝思暮想的爱人正在那驶过来的某一只小船上,但热切的希望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

过尽千帆皆不是“皆不是”三个字包含了多少情思。

有焦灼而又充满希望的等待,有失望苦恼的无奈,其情之深之真,可想而知。

不言相思而相思之情毕现。

”斜晖脉脉水悠悠'境界扩大,于广阔的画面之中包蕴了丰富的内容。

干帆过后,不见爱人,看帆徒使人伤感,不看也罢,她把目光投向那水天相接的远处,但见一抹斜阳静静地照着江面,江水无语东流。

面对此景,“此时无声胜有声”,主人公孤独寂寞之感便真切呈现于读者眼前。

渔家傲①【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②衡阳雁去无留意。

③四面边声连角起,④千嶂里,⑤长烟落日孤城闭。

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⑦羌管悠悠霜满地。

⑧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①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②塞下:边地。

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③衡阳雁去的倒文。

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见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五。

④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

角:军中的号角。

⑤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⑥长烟:荒漠上的烟。

⑦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勒:刻石记功。

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九上25课词五首赏析

九上25课词五首赏析

九上25课词五首赏析(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1.这个词突出了堡垒下的秋天景色与中原的不同。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怎样的一种心理矛盾?3.“人们睡不着,一般白发和眼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段?它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感受的?4.请欣赏“千山万水,长烟落日,孤城闭关”这句话。

(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5、结尾处“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A:6。

辛弃疾虽然“事与愿违”,但他仍然关心军营,渴望驰骋战场,杀敌立功。

从这个综合体中可以看到哪两个细节?A:7。

作者用语言表达了什么样的抱负和理想,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三)《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8.上坎描绘风景,描绘了这座城市的壮丽景象;夏侃表达了他的抱负,表达了诗人的远大志向。

9.“鬓角微霜”这个词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绪?这意味着什么?(2分)10、词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11、词的结尾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12、词中引用\亲射虎\射天狼\等典故分别表达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辛弃疾的《傅庄词传陈同福一段时间》13、下阕中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25课《词五首》赏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25课《词五首》赏析

八、《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①、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C②、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B③、.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B④、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起句“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写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B、结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写作者为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

C、“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写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九上语文25课诗歌赏析

九上语文25课诗歌赏析

25课诗歌赏析望江南1.这首词的作者是温庭筠,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风格浓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有开宋词之先河之称。

2.“独倚望江楼”一句中“独”字用得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①“独”,独自,②独自在楼上凭栏眺望,③没有恋人昵昵情语,没有好友叽叽喳喳。

透过这无语的画面,反映了人物凄清而孤寂之情。

3.词中的“脉脉”“悠悠”很有表现力,请结合词所表达的感情进行简要赏析。

①“脉脉”,②含情凝视,情意绵绵, ③写出了夕阳西下的情景, ④将夕阳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妇人对亲人的思念。

“悠悠”写江水东流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也会像这江水一样连绵不绝以及她的孤独失望之情。

4.这首小令清丽自然,于轻描淡写中酝酿着炽热的感情,且婉转起伏,词中人物的心情从__希望___ 到__失望__ 以至最后的肠断,感情变化十分复杂。

5、请用凝练的语言概括本词的主旨。

生动形象地的表达了妇人对亲人的思念以及盼人不归的孤独寂寞和失望之情。

武陵春1.本词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2.词中一个“倦”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倦”字有“倦怠、倦乏”之意,②词句中是说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 ③表达了她内心的深重哀愁。

(表达了作者因为国破家亡夫死的浓重的哀愁。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被称赞为“创意出奇”“出人意料”之句,试分析这两句的妙处。

①运用比喻, ②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比作有重量的物体压在心头,连船也载不动。

③比喻新奇,化虚为实, 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因国破家亡丧夫而产生的沉重的哀愁。

4.在本词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哀愁。

5.“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变化过程:“闻说”,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也拟”,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

她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办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25词五首

九年级语文上册25词五首
•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 答:“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 战时的季节 。
4.下阙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 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答:(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
5.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 慨叹?
答: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 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 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 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 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 悲情。
全词大意
•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见 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熟牛肉分给部 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 雷一样,震耳离弦。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 大业,博得天下身前死后的美名。可惜已 成了白发人
研讨诗词
• 1.“醉--营”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 梦见了什么?
全词大意
•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 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得老高,我却懒得 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 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 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 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 的忧愁。
学习小结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 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 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 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 伤之情。
⑤ 情感抒发
令人感叹悲伤,肝肠寸断
主题概括
主题:
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 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 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李清照
导入新课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 出女文学家,婉约派词 人。章丘明水(今属济 南)人。以词著名,兼 工诗文,并著有词论, 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在 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

02
韦庄
唐代词人、诗人,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他 的词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
03
李煜
南唐后主,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他的词风豪放、深 沉,多写亡国之痛和人生感慨。
04
李清照
宋代著名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 风清新婉约,多写爱情、离愁和身世之感。
05
辛弃疾
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他的词风豪放、激昂,多写抗 金壮志和恢复中原的抱负。
创作风格与特点
• 意象丰富:本课所选的五首词,都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如温庭筠的“小 山重叠金明灭”、“双双金鹧鸪”,韦庄的“春水碧于天”、“垆边人似月” 等,都通过生动的意象来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
• 语言优美:这五首词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 人、夸张等,使得词作更加生动形象。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4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相关诗词作品推荐
《青玉案·元夕》
01
辛弃疾的这首词描写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通过独特的艺术构
思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声声慢·寻寻觅觅》
02
李清照的这首词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
追忆和哀愁,情感真挚动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03
苏轼的这首词借月抒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意

文本解读与赏析
《词五首》内容概述
五首词分别描述了不同的景象和情感,包括山水、 离别、相思等主题。
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词人内 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九上25词五首的主旨归纳(优质课件)

九上25词五首的主旨归纳(优质课件)

整理ppt
4
破阵子
这首词,作者追忆了他当年在 抗金军旅中的火热战斗生活, 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 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 无路的悲愤。
整理ppt
5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望江南
• 这首小词写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 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 内心情感。
• 全词用“独”字突出了她的孤寂 之感,表明女子的心境和处境都 是凄清冷寂的,生动地刻画了一 个盼望夫归的思妇形象.
整理ppt
1
渔家傲
• 这首词,描写了边塞秋季萧瑟、 苍茫的景物,表现了戍边将士 浓浓的思乡之情和拳拳的爱国 之心。
整理ppt
2
江城子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 观场面,借用历史典故抒发作者 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 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 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 用的愿望。
整理ppt

3
武陵春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 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 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 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课件
礼仪的社会意义
阐述古代礼仪在维护社 会秩序、促进人际交往 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 及礼仪所体现的文化内 涵和民族精神。
古代建筑文化常识
建筑的起源与演变
介绍古代建筑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各个时期的特点和风格。
建筑的类型与特点
详细阐述古代建筑的类型,如宫殿、坛庙、陵墓、园林等,并分析 其各自的特点和建筑艺术成就。
创作风格与特点
创作风格
五位作者的创作风格各具特色,有的豪放洒脱,有的婉约柔美,有的清新自然, 有的沉郁顿挫。他们的词作在表现手法、意象运用、语言锤炼等方面都有独到之 处。
特点
本课所选的五首词,具有以下共同特点: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音韵 和谐。这些特点使得这些词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互动交流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创作心得和体会,分享写作过程中的经验 和教训,促进共同进步。
06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分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首词?为什么?
分组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讨论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最喜欢的词,并阐述理由。鼓励 学生从词的情感、意境、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
分享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角色扮演:根据词意进行情景表演
01
02
03
04
选择词作
挑选一首具有丰富情感和生动 画面的词作。
分配角色
根据词的内容和意境,为学生 分配角色,如词人、景物、情
感等。
表演准备
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理解词 的情感和意境,进行表演准备

情景表演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情景表演, 展现词中的情感和画面。
知识竞赛:抢答有关词牌和作者的问题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说课稿:第25课词五首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说课稿:第25课词五首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说课稿:第25课词五首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是根据人教版课程标准编写的一篇诗歌单元。

本课共收录了五首经典的中国古代词作品,分别是李清照的《如梦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煜的《虞美人·听雨》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这些词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通过对这些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古文知识,对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表达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这些词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以及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为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五首词的基本知识,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词中的历史、文化、民俗等元素,品味词句,领悟词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五首词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词意理解、作者思想及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词中的古代文化背景、民俗风情、情感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课堂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词的起源、发展历程,引出本课的五首词。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五首词,解决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等基本问题。

25词五首(人教版九年级上 )

25词五首(人教版九年级上 )

25词五首(人教版九年级上 )25 词五首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中学蒋葵林教学依据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也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文化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

可以说透过诗歌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到历史与文化的脉搏。

《词五首》就是从“余晖脉脉…‘长烟落日”的景色,从“城外狩猎”“沙场秋点兵”的生活场景,从独倚危楼,无语泪流的举止神情去和古人作一次心灵的对话,去感受古人的离愁别绪、壮志难酬。

中学阶段,是学生各种情感迅速发展的时期,开始关注自然,反思生活,感悟人生,这无疑是学习本文的良好条件,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遥远,作者经历的复杂,使得词中所描述的景与情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学习中详细掌握与了解每首词的背景材料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a.了解著名词作家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b.学习词的基本知识。

c.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0过程与方法目标:a.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b.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像在阅读词时的作用。

c.指导学生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

d.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体会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b.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c.在感悟中使学生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教学方式在词的欣赏中教师以引导为主,避免一言堂,应该是一位起纽带作用的主持人。

学生是本文学习的主体,从背景资料搜集、品味词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无不渗透着学生主体智慧的参与。

.宙l在词的学习中,老师要激活学生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氛围。

通过同伴间的对话与交流,团结与互助,更有利于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构思O学生准备、教师引导。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做好学习古词的准备;老师对准备内容作方向性引导。

学生吟诵、教师引导。

九年级语文上册25课《词五首》精品

九年级语文上册25课《词五首》精品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了解其他相关诗词作品及作者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他的词作以豪放著称,这两首词分别体现了他的壮志豪情和对人生的深 刻思考。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他的词作多抒发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两首词分别描绘 了他对元宵佳节和博山道中的独特感受。
阅读书目
《唐宋词选》、《宋词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等。
网站资源
古诗文网、中国诗歌库、诗词名 句网等。这些网站提供了丰富的 古代诗词作品和赏析资料,方便 读者进行在线学习和欣赏。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人生的道路上,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05
艺术手法与审美体验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艺术手法分析
情景交融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达到 情景交融的效果。例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 纷”一句,既描绘了壮阔的北国雪景,又表达了诗人的离别 之情。
虚实相生
运用想象和夸张等手法,将现实与虚构相结合,创造出独特 的艺术境界。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 ,以虚写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豪放风格
此词以豪放为主调,通过描绘 作者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和自身 形象,展现出一种粗犷豪放的 风格。
用典贴切
词中运用了大量典故和比喻, 如“亲射虎,看孙郎”等,既 贴切生动又增加了词的文化内 涵。
情感表达
通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的描写,表达了 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的豪情壮志。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词五首——句子赏析》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词五首——句子赏析》

词五首》句子赏析一、课程标准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二、中招考点(1)鉴赏形象(2)鉴赏语言(3)鉴赏表达技巧(4)点评思想内容(5)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三、学习目标1、能说出诗句的内涵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归纳出赏析诗句的方法,并用这一方法解决同类问题。

四、评价任务通过对典型例句的评析,总结出赏析古诗词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同类问题。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上一节我们通过对词五首的学习,了解了五首词的内容和它们所表达的情感。

在我们所学过的古诗词中,每一首诗词都有用词精炼、含义深刻的句子,今天我们就从“词五首”中找一些这样的句子进行赏析,并总结出赏析古诗词句子的方法。

(二)、实战演练方法:老师出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然后展示结果。

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望江南》)中“独”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1.表现了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 2.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江南》)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过尽千帆皆不是”,寓情于景。

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

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

“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

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

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江城子密州出猎》)运用典故有何表达效果?参考答案: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九年级语文上册25课《词五首》

九年级语文上册25课《词五首》

1、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作者内心对故人的思念、浓郁的忧愁。
2作者内心浓重的愁绪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呢? 提示:通过典型细节来抒情。
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 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 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自己的愁重得 连船都承载不动。作者用形象的说法形容愁苦之重。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风住尘香花已尽,
由 交待季节特征—— 已是暮春时节。 景 暗指:自己年老株黄,寓寄词人漂泊 到 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 人
日晚倦梳头。
此句是什么描写? 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 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 表达什么情感? 心灰意懒 浓重的哀愁 由此,这两句是通过景色、典型细节 来抒情。(采用含蓄手法进行间接抒情。)
参考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 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 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 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 燕然还未刻上平定的功绩,归家之日无法 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将军和战士不能入寐,每日哀伤落泪,直 等到头发花白也难以回归。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 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再加上群 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 昏的苍凉景色。——这与内地的繁华 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4.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些 语句可以读出? 哀伤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点明了原因?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 夫们的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 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 甘归退。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5 词五首(讲)(提升版,教师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5 词五首(讲)(提升版,教师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要点】分析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

☆课堂探讨☆要点一:分析五首词的表现手法。

【探究活动】分析五首词的表现手法。

【教师释疑】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常见的表现手法:1.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对象。

2.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特征。

3.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4.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5.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6.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7.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8.借景抒情: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9.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0.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11.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2.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13.意境: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14.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五首课文赏析
望江南温庭筠
这首小词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夫归来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梳洗罢”,三个字勾画了女子为迎夫归来而精心打扮,寥寥数字便简明地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

一个“独”字表现了女子的孤寂寥落之情。

“过尽千帆皆不是”,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

“过尽千帆皆不是”写思妇等待时间之长和失望之深。

“过尽千帆皆不是”,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

“斜晖脉脉水悠悠”即景抒情,是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生动,形象。

最后一句“肠断白蘋洲”,更令人肝肠寸断,这两句抒发了思妇深深地相思之苦。

全词清新、明快,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本词描述了边塞的荒凉和守边战士生活的艰苦,抒发了将士们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也反映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

(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塞外边关图)“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句点名季节,并用“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

下面三句分别从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一是大雁南飞,二是边声四起,三是孤城落日,渲染了边塞的荒漠的悲凉,也暗示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既写不同于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晚景,表现了边塞凄凉萧条,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

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羌管悠悠霜满地”,夜寒霜浓,羌笛悠悠,思乡之情更加绵绵深沉。

结句“人不,将军白发征夫泪”,(互文),抒发了词人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悲怆(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词的上片描写了打猎时的壮阔场景。

突出了一个“狂”字。

苏轼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

“左牵黄,右擎苍,……卷平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的群众场面。

“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亲射虎,看孙郎。

”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下片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词人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写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鬓微霜……遣冯唐?”句用了一个典故以魏尚自喻,表现作者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

苏轼在结句用天狼星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和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

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格调截然不同。

写作特色(手法﹑写法)引用典故“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皇帝任用
的愿望。

“看孙郎”引用孙权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如少年人的豪情。

“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

武陵春李清照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时值暮春时节。

“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这种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很新鲜、奇特,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辛弃疾的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

“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

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

作者骑着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

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

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

写到这里已达到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但结语却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

这五个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

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事,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鲜丽、生动。

最后结句戛然而止,但却遗音缭绕,余味无穷。

词五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内容分析1.上片描述了军旅生活,说明了诗人仍然十分羡慕军中生活,渴望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

2.下片前两句描写战斗的激烈和顺利,接下两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最后一句显得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慨。

语言特色比较《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的是打猎经历和军中生活,或牵犬擎苍,骑马狂奔,或沙场点兵,力挽强弓,写的都是豪壮之举。

“射天狼”“了却君王天下事”表达的是抗敌立功的雄心壮志,风格雄浑,豪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