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燃烧的条件”,是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的内容。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燃烧的基本条件,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燃烧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的基本条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燃烧的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燃烧的基本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的技能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燃烧的现象,从而理解和掌握燃烧的条件。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火柴、蜡烛、酒精灯、铁丝、棉花球等。

2.实验药品:酒精、澄清石灰水等。

3.课件:燃烧的条件的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如氧化反应、氧化剂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燃烧的概念和燃烧的现象,让学生对燃烧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燃烧的现象,从而理解和掌握燃烧的条件。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防火、灭火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阅读课本的有关内容并结合已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下列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实验一: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球。

实验二:将直立于桌面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

实验三: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细木条和煤块。

经过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得到燃烧的条件有:实验一:可燃物;实验二:空气或氧气;实验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2.如图所示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演示实验。

(1)水中的白磷无法燃烧是因为缺少氧气。

(2)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铜片上的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是因为同时满足了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在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的物质燃烧,有的物质不燃烧?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时燃烧,有时不燃烧?讨论交流结合生产、生活的实例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1.燃烧的条件之一【实验操作】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1、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2、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B. 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C. 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D. 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通常燃烧需要氧气4、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新)人教版化学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人教版化学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本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探究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通过让学生自主参加到探究实验中,既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及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对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学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比拟从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燃烧的三个条件及灭火原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学素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点】控制变量法及实验结论的推导【教学难点】实验的标准操作【教学准备】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剪刀、水等。

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学了燃烧的一些相关知识,可能大家对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论层次上,今天让我们一起亲自动手,用实验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二、推进新课燃烧的条件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可观察到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起来了,而蘸水的棉花没有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2.〔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可观察到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都可以燃烧。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将薄铜片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的中部,可观察到:刚开始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都没有燃烧,一段时间后,滤纸片燃烧起来,而此时乒乓球碎片没有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要到达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点燃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不留空隙,观察到蜡烛熄灭,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说课稿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说课稿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说课稿尊崇的各位专家、教员们大家好:我是户家初中的梁亚荣,我说课的标题是探求熄灭的条件,我将从教材剖析、学情剖析、实验目的、实验内容方法、实验进程、实验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教材剖析本节课属于先生八个基础实验中的第三个实验,前面曾经完成了两个实验活动,因此课标对本实验的要求是:1、先生能在教员指点下依据实验需求选择药品和仪器。

2、体验迷信探求是人们获取知识,看法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因此,为完成教学目的,我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熄灭的条件。

难点是探求熄灭的条件。

二、学情剖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经过实验验证熄灭的条件。

关于九年级的先生来说,猎奇心较强,对探务实验比拟感兴味,喜欢自己入手操作。

但是先生通常只是依照课本要求自觉地做实验,缺乏选择性和创新才干,因此关于本节课的设计我注重先生的选择性和创新才干的培育,给每组提供多种药品、仪器,让他们有选择的权益,有创新的余地。

而且选用的实验用品来自先生身边,先生做起来随心所欲。

所以我确定了如下实验目的三、实验目的1.加深对熄灭条件的看法2.体验实验探求的进程3.先生逐渐养成实验创新的才干四、实验内容及方法1.先生自主探求熄灭需求可燃物、需求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需求氧气〔或空气〕2. 教员演示改良后的熄灭条件的实验,先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剖析发生现象的缘由。

〔由于白磷有毒,所以该实验由教员演示〕依据建构主义实际,并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采用探求式教学形式,引导先生经过实验探求,自动建构熄灭的知识体系。

先生经过自己协作探求,对比、剖析、归结等学习方法在实验中感受知识的发生、构成和开展,为了有效的实施探求式教学。

我预备了演示实验、先生实验、多媒体课件。

下面我经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展现我的教学进程。

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图片〕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现火的图片,引导先生回想什么是熄灭?熄灭的条件有哪些?先生对自己看到的熄灭现象的图片,提出了很多猜想,我及时引导先生转入对熄灭条件的探求,由于,课前了解他们对设计探求熄灭条件的实验方案,有一定的难度。

人教版上册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教案

人教版上册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教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对比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实验感受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通过实验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50页,并分组进行实验活动,然后完成下列填空:实验一:分别将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球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的现象是__蘸有酒精的棉花球燃烧,蘸有水的棉花球不燃烧__。

实验二:(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__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燃烧__,说明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__可燃物__;(2)将一小片(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__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__。

实验三:将直立于桌面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观察到的现象是__用烧杯罩住的蜡烛很快熄灭,另一支蜡烛正常燃烧__。

经过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得到燃烧的条件有:实验一:__燃烧需要可燃物__;实验二:__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__;实验三:燃烧需要__氧气(或空气)__。

物质燃烧需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合作探究】1.实验一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答:如果加热时间够长,蘸有水的棉花球也会燃烧。

原因是:棉花球中的水受热蒸发掉了,棉花也是可燃物,在酒精灯上加热时会燃烧。

2.如果将实验二步骤(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答:现象:木屑先燃烧,煤粉后燃烧。

人教版上册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

人教版上册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

实验活动 3焚烧的条件【知识与技术】(1)加深对焚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认识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研究的过程,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研究。

【过程与方法】(1)经过活动与研究,初步学习利用对照思想设计研究实验,并对获取的实验事实进行剖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主动与别人进行沟通和议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着手实验感觉实验研究的过程,体验实验研究的乐趣,发展擅长合作、勤于思虑、谨慎务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要点】经过实验加深对焚烧条件的认识。

【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知识点焚烧的条件【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150 页,并分组进行实验活动,而后达成以下填空:实验一:分别将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球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察看到的现象是 __蘸有酒精的棉花球焚烧,蘸有水的棉花球不燃烧__。

实验二: (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察看到的现象是 __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焚烧 __,说明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__可燃物 __;(2)将一小片 (相同大小 )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双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察看到的现象是 __乒乓球碎片先焚烧,滤纸碎片后焚烧 __。

实验三:将直立于桌面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此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察看到的现象是__用烧杯罩住的蜡烛很快熄灭,另一支蜡烛正常焚烧 __。

经过沟通议论实验结果获取焚烧的条件有:实验一:__焚烧需要可燃物 __;实验二:__焚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__;实验三:焚烧需要 __氧气 (或空气 )__。

物质焚烧需同时知足这三个条件。

【合作研究】1.实验一中,假如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说此中的原由吗?答:假如加热时间够长,蘸有水的棉花球也会焚烧。

原由是:棉花球中的水受热蒸发掉了,棉花也是可燃物,在酒精灯上加热时会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实验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体验探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用具:(每个实验台上应有的仪器、药品等)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等||。

【12个试验台】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燃烧需要的条件||,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印象||,今天我们就动手实验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2、针对本节的实验||,你想解决哪些问题?教师:肯定、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3、同学们||,你们所提的这些问题很全面||,很有探究的价值||。

为便于大家更好的学习探究||,老师把同学所提出的问题补充细化形成本节的自探提示||。

(1)依据试验台上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探究燃烧的条件||,你还需要哪些实验用品?(2)按照教材中实验内容的提示怎样动手实验呢?应注意哪些问题?探究点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在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的物质燃烧||,有的物质不燃烧?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时燃烧||,有时不燃烧?讨论交流结合生产、生活的实例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1.燃烧的条件之一【实验操作】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2. 燃烧的条件之二【实验操作】(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理解燃烧的条件;2、进一步熟悉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3、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熟悉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⑵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

三、教学准备实验用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灯、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等。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回顾:⑴什么是燃烧?⑵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引入前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燃烧的条件,今天将利用实验活动时间再次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体会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实验过程。

(二)展示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悉理解燃烧的条件;2、进一步熟悉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3、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三)质疑探究1、探究活动一⑴讨论:①我们知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也就是燃烧受三个因素影响,因此我们设计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时要用到什么方法?②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分别如何控制变量?⑵引导分析,得出结论:①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②可燃物:取相同状态、相同形状、相同量的可燃物和不可燃物在相同的条件下点燃;与氧气接触:用相同的可燃物一个在空气或氧气中点燃,一个没有空气或氧气的环境中点燃;温度达到着火点:取形状大小相同的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在相同的温度下点燃。

2、探究活动二⑴阅读P实验内容1.,讨论:150如果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⑵引导分析得出结论:蘸水的棉花也燃烧。

加热时间长了,棉花上的水蒸发完后,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也会燃烧起来。

实验内容2.⑴,讨论:为什么要进行这一步实验?⑶学生阅读P150⑷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证明乒乓球和滤纸都是可燃物。

实验内容2.⑵,讨论:⑸学生阅读P150①为什么乒乓球和滤纸碎片大小要相同?为什么乒乓球和滤纸碎片分开放在一块铜片的两则,加热铜片的中部?②若将乒乓球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⑹引导分析,得出结论:①控制变量,只改变可燃物(改变着火点);②木屑先燃烧,煤粉后燃烧,说明可燃物质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说课稿

《燃烧条件的探究》 说课稿

《燃烧条件的探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燃烧条件的探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燃烧条件的探究》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位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第一课题。

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氧气性质的延伸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燃料的合理利用和灭火原理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燃烧的本质,还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材首先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得出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同时,教材还安排了一些讨论和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氧气的性质和一些燃烧现象,对燃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燃烧的条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缺乏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经验。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欲望,这为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能利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燃烧的三个条件。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让学生理解燃烧条件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燃烧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说课稿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说课稿

燃烧的条件实验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标对本实验的要求是: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药品和仪器,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本节是在学习燃烧和灭火之后编排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燃烧条件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进一步了解灭火原理,是中考必考的考点,也属于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此外,《燃烧的条件》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知识基础上:学过了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2.生活经验方面:燃烧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积累了较多的感性经验;3.学科能力上:通过交流合作,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同时,学生好奇心较强,对探究实验比较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操作。

但是学生通常只是按照课本要求盲目地做实验,缺乏选择性和创新能力,因此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我注重学生的选择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给每组提供多种药品、仪器,让他们有选择的权利,有创新的余地。

而且选用的实验用品来自学生身边,学生做起来得心应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在探究燃烧条件的过程中,形成与他人合作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练习利用控制变量法,对比思想设计探究实验,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感受实验探究过程,体验探究实验的乐趣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初中化学_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学案例【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3.培养学生实验创新的能力【实验用品】演示实验用品: 棉花、水、酒精、坩埚钳、石棉网、烧杯、湿抹布、酒精灯、火柴学生实验用品: 棉花、坩埚钳、酒精灯、火柴、乒乓球碎片(着火点180℃左右)、滤纸碎片(着火点245℃左右)、木屑(着火点210℃-230℃)、煤粉(300℃-500℃)蜡烛、薄铜片、三角架、烧杯、镊子、石棉网、药匙创新实验用品: 塑料瓶、棒棒冰瓶、小苏打、食醋【温馨提示】1、每小组准备好一块湿抹布和一个装有水的烧杯, 备用2、燃烧物不要过大小组实验完以后要确认火焰熄灭后再做下一实验, 观察实验要从侧面观察, 防止火焰烧到身体。

【教学过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 好奇心较强, 对探究实验比较感兴趣, 喜欢自己动手操作。

但由于本节课的实验都离不开“火”, 若操作不当, 会失火, 危险性很大。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 让同学们人人都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 规范操作实验的每一步。

同时每个实验台上都准备了盛有水的水槽、湿抹布等等来防止意外的发生, 以保证安全。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实验, 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比如在验证燃烧条件之一燃烧需要氧气, 同学们自主设计实验:将两只高低不等的燃着的蜡烛, 用烧杯扣起来, 结果两只蜡烛不但熄灭而且高的蜡烛先熄灭, 低的蜡烛后熄灭。

学生感到很困惑, 因此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验证, 然后通过启发、诱导, 让学生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 终于寻找到了正确答案。

原来蜡烛燃烧产生的热的二氧化碳, 密度变小, 自上而下下落先接触到高的蜡烛。

同学们开心地笑了, 活跃了课堂气氛。

通过本节实验探究课, 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这一知识目标, 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这两个化学实验常用方法的认识。

燃烧的条件(说课)

燃烧的条件(说课)
燃烧条件之二:达到燃烧所 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三、自主探究
【实验指导】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 它用品),设计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 一:需要氧气(或空气)。
燃烧条件之三:氧气(或空气)
四、创新实验
【提出问题】你能否设计出下列实验并对实 验进行解释与说明:纸盒烧水、水中生火, 烧不坏的纱布,“气功”燃棉花等。
可燃物
燃烧的三个条件
达到着火点
需要有氧气
设计实验3
验证目标
水基型灭火器的原理 是隔绝空气(氧气) ,验证燃烧的条件之 一:需要有氧气(或 空气)
实验设计
可以选用蜡烛和 烧杯(或选择其 他用品)设计实 验
实验现象与结论
由此说明燃烧的条 件之一是:可燃物
设计实验3
实验设计图
实验反思
请组长对本组实验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本次实验活动,你有了哪些新收获?
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时,两个棉花球都会 燃烧起来。原因是蘸有酒精的棉花球因酒精燃 烧放出的热量传给了棉花球,使其温度上升达 到棉花的着火点,引起棉花燃烧;蘸有水的棉 花球当水分蒸发完后,棉花球便暴露在酒精灯 的火焰中而温度上升,且棉花球与空气接触, 也达到了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引起棉花燃烧。
可燃物
【实验指导】预先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 每大组接受一个作任务,再分小组实施。
五、问题与交流
1.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 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 吗?
2.如果将实验步骤2(2)中的乒乓球碎片 和滤纸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 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 说课流程
地位与作用 学情与目标 重点与难点 教法与学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提问他们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方法。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防火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灭火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2)运用燃烧的条件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
2.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1.对于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2.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寻求改进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2)能够运用燃烧的条件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燃烧的条件。
(2)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总结燃烧的必备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复习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方法,整理成笔记形式。
2.分析一个火灾案例,说明火灾的原因和应该采取的灭火方法。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燃烧现象,并解释燃烧的原理。通过这些作业,学生能够在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人教版-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说课

初中-化学-人教版-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说课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 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缺一不可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只需其一
六、实验效果评价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
我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实验用品,引导学生猜想假设,设 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讨论,表达交流,为学 生提供了体验科学探究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语 言表达能力、合作精神,提升了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说 学 法
通过实验探究出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从探究 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 让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四、实验器材

棉花、酒精、水、蜡烛、滤纸、石子、乒乓 球碎片、玻璃棒、小木条、酒精灯、火柴、镊 子、烧杯 、坩锅钳、薄铝片、三角架、
【温馨提示】1、每小组准备好一块湿抹布和一个装有 水的水槽,备用。
2、燃烧物不要过大。
3、小组实验完以后要确认火焰熄灭后再做下一实验, 观察实验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火焰烧到身体.
说 教 学 过程
教师引导
点拨、评价

学生为主
实验、交流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探究(一)、(二)、(三)
说 教 学 过程
实验探究(一)、(二)、(三) 五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2)了解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
法。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
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3、学情分析

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7 燃料及其应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7 燃料及其应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课题(教科书版本)授课学校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及授课人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性质: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二级主题“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的知识X畴。

地位:本节课是对燃烧与灭火知识的复习和提升,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内容。

作用:本课内容起到了承前的重要作用,既是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化反应知识学习的延续和具体应用,也为环境的保护和燃料的充分利用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

学情分析有利因素:从理论上看,对于燃烧和灭火,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生活经验来看,燃烧这一最常见的现象学生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从实验技能来看,通过前面几节实验活动的学习使他们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

不利因素: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活动,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需要进行引导和规X。

个别学生可能还对燃烧有一定的恐惧,在实验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教学目标在探究燃烧条件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初步形成利用对比思想形成实验探究,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重点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

难点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仪器药品烧杯、三脚架、酒精灯、坩埚钳、薄铜片、镊子、玻璃棒、纸杯。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小煤块、小石子、小木条、棉手帕、学生自带的各种材质的布(如棉布、化纤、蚕丝等)。

演示文稿PPT演示文稿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气氛热烈,通过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感觉到他们的确收获很大。

2、本节课的理论性并不强,重在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家的研究方法,能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会一些过程与方法。

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组织与实施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趣味练习,巩固知识
展示一些与燃烧有关的成语,如“杯水车薪”、“釜底抽薪”、“抱薪救火”等成语。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原理,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课堂小结,认识升华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
3、消防安全知识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最后,我将本课作业设计为自学和调查实践的形式,意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提高自己的能力,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
燃烧需要可燃物
【2】点燃两支蜡烛,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
罩在玻璃杯下的蜡烛熄灭
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3】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和煤块
木条先燃烧,煤块后燃烧
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在本环节中分成若干个各小组,小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 ,尽可能利用给出的药品仪器设计对比验,并提出可行性方案,进行展示,得出燃烧的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探究活动,达到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同学之间精诚合作与交流的能力。通过探究让学生归纳出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
燃烧能给人类带来很多好处,那有没有不利的一面呢?在此基础上,紧接着让学生观看火灾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一些图片,让学生自然想到,如果遇到着火的情况,要减小火灾带来的危害及损失,那应该如何来灭火?从而顺利进入灭火原理的探究
2、灭火原理的探究
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场景。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器材(小剪刀、盛水的水槽、烧杯、抹布等以及若干支长短不同的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我将这一环节取名“我是消防员”。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最后评选出最佳消防员。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兴致很高,积极参与,纷纷争抢着上台演示。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学化学的乐趣。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不知不觉各种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从而归纳出灭火只需任意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一个。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法、学法的认识,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首先播放一段小视频。今年4月20日19时41分,搭载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只运货,不送人”的“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成了世界最受关注的焦点人物。震撼的发射过程确实好看,美丽而壮观。神奇的火箭究竟用什么燃料才能一飞冲天呢?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顺势导入燃烧以及对燃烧条件的探究。
燃烧的条件探究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与灭火是在学生学了木炭硫红磷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既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但学生对燃烧现象很少注意观察,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我注重源于生活,这样,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掌握本节的教学目标。同时本堂课对以后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化的一座桥梁。
(二)自主探究,进行猜想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燃烧所需要的条件进行合理猜想。
(设计目的:从燃烧现象探究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使新知识建立在对生活的直观感受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
(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实验一、1、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探究意图
【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和玻璃棒
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重视防火安全,珍爱生命,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难点: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4、课时安排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以及“多媒体辅助法”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问题-探究”
九年级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需求,因此,我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和分析进而深化理解知识。这样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还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五、板书设计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二、灭火的方法:
1、要有可燃物;1、隔离可燃物;
2、可燃物要与氧气2、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充分接触;
3、温度要达到可燃3、温度降低到可燃
物的着火点。物着火点以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最大亮点时实验探究法的灵活运用,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通过实验获得事实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从总体上看,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同学之间精诚合作与相互交流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理念。学生的参与度尽管较以前的课堂有所提到,但力度还不够,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增强自主性。
2、多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和讨论。所以本节课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
三、说学法
九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燃烧所需的条件并不完全了解,有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更多关于燃烧的知识。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1)物质本身必须是可燃物;
(2)可燃物必须与氧气(空气)接触;
(3)可燃物温度必须要达到其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实验二、改进课本白磷燃烧的实验,加深对以上结论的理解。将一小块白磷和红磷分别放在两支试管中,两试管的管口都塞上橡皮塞并套着气球,将它们同时放入装有80度热水的烧杯中,烧杯底部放一小块白磷,观察现象。改进后的实验有什么优点?(学生很容易想到改进后的实验不会污染空气,环保)并提出问题:开始时热水中的白磷为什么不燃烧,但如果将烧杯中的热水倒出,白磷在刚露出液面时为什么开始燃烧?让学生加深对刚才探究结论的理解。
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灭火的原理(三者任满足其一)
A、清除可燃物B、隔绝氧气(或空气)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并与燃烧的条件进行对比,加深印象:
(四)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新课标提倡化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学生学习化学是要放到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的。因此在本环节我安排了火场如何逃生来做共同探讨:通过视频播放火灾逃生的视频,让学生总结火场自救有哪些方法,同时结合一组生动有趣的图片,使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自救常识,体现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