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东渡简介,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东渡名词解释
鉴真东渡名词解释
鉴真东渡是唐代高僧鉴真法师从中国东渡到日本的一段历史事件。
期间,鉴真法师在传教的过程中,积极弘扬佛教思想,推广佛法文化,对日本的宗教、文化、教育及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鉴真东渡为中国佛教文化传播以及中日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在鉴真法师的带领下,还有众多的高僧、弟子跟随他一同渡海。
他们
不仅在日本建立起了大量的寺庙,也为日本的宗教机构与信仰风气做
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鉴真东渡,中日两国在佛教思想、经书文化、风俗习惯、教
育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互动和交流。
鉴真法师的到来,引发了日本
社会的一系列变革,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鉴真东渡也被视为中日两国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之一,为后世两国的友好合作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经验。
明朝鉴真东渡的历史背景
明朝鉴真东渡的历史背景在中国历史上,鉴真东渡是一段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
这个事件是指7世纪中叶,一位唐代高僧鉴真前往日本传授佛法。
那么为什么鉴真要前往日本?这一切又与明朝有何关联?下面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明朝鉴真东渡的历史背景。
一、明朝社会背景1592年,朝鲜半岛爆发壬辰战争,明朝收到来自外部的压力。
此时明朝的国内形势也异常动荡。
谁都知道明朝的海防体系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此外,明朝内部贪污和腐败现象严重,士人失业,民间深受其害。
同时,天灾频繁,社会秩序混乱。
时局如此不稳定,导致了国家的外交处境不断恶化,这引起了明朝朝廷的注意。
二、日本海盗问题朝廷认识到,日本海盗是明朝水师所遭遇的一个主要威胁。
尽管明朝可以派遣水军对抗他们,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为日本倭寇在暴动前都属于农民或贫民,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地方收留自己,只能在船上生活,无处落脚。
尽管日本倭寇有时会缩小袭击范围,但仍然对明朝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日本海盗问题不仅耗费国家制造用品和船只,也使明朝的经济和对外贸易遭到了破坏。
由于倭寇环伺,经常会导致商人们避之不及,贸易也随之减少。
这对明朝的经济和在国际上的地位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三、鉴真传教活动的必要性诚如上文所述,朝廷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国家制造用品和船只的损失,还有来自外部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通过鉴真来进行海上交流显得尤为突出和必要。
首先,鉴真不仅是一位高僧,还拥有相当的航海经验。
他的经验尤其在商业活动和海运方面表现突出,因此他能够指导明朝的水军在海上活动。
此外,鉴真这个人非常聪明,在交际方面非常出色。
他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语言才能使他可以更好地传授佛法、交流知识,始终保持明朝与东亚国家之间的联系。
鉴真的这些特质和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他们帮助明朝与外部世界保持联系,促进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四、鉴真实现东渡的前提条件明朝决定派遣鉴真前往日本传授佛法,这一决定的实现面临诸多条件的限制。
鉴真东渡翻译文言文
鉴真法师东渡日本,始于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
当时,鉴真法师听闻日本僧
人荣叡等求法心切,遂决意东渡,以传法日本。
于是,鉴真法师携带佛经、佛像等,历经艰险,跋涉万里,于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抵达日本。
鉴真法师在日本传法,历时十年,历经磨难。
其在日本建立了多个寺院,如东大寺、奈良大佛寺等,并培养了大量僧才。
鉴真法师还传授了唐代的律学、禅学、密宗等佛教教义,使日本佛教得以快速发展。
以下是鉴真法师东渡日本之文言文记载:
鉴真法师,字玄照,吴郡人也。
开元十年生,贞元四年卒。
法师通佛典,尤精禅宗,主张以心传心,自悟自修。
法师一生弘扬佛法,传播于日本,功勋卓著,誉为“东瀛佛教祖师”。
天宝二年,法师闻日本僧人荣叡等求法心切,决意东渡,以传法日本。
遂携带佛经、佛像等,历经艰险,跋涉万里,天宝四年,至日本。
法师在日本传法,历时十年,历经磨难。
建立东大寺、奈良大佛寺等,培养僧才无数。
传授唐律、禅宗、密宗等佛教教义,使日本佛教得以快速发展。
法师东渡,有诗为证:
临风一叶舟,万里渡东海。
志在传佛法,禅宗永流传。
法师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精神风貌、崇高品质,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法师之事迹,可谓千古传颂,永垂不朽。
鉴真法师东渡日本,历经十年,终成佛教名僧。
其事迹,令人敬仰。
今日,我们应以法师为榜样,弘扬佛法,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鉴真东渡故事
鉴真东渡故事
鉴真,唐代著名的高僧,他的一生事迹广为人知,尤其是他东
渡日本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鉴真东渡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他的勇气
和智慧,也成为中日友好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
下面,我们一起来
了解一下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东渡的背景是在唐代,当时唐朝正值盛世,文化交流达到
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日本的僧人们也向中国学习佛教,但是由于交
通不便,他们很难亲自前往中国,这就给了鉴真东渡的机会。
公元742年,鉴真应邀前往日本,开始了他的东渡之旅。
他历
经千辛万苦,终于于公元754年到达日本。
在日本,鉴真传播佛教,弘扬佛法,为日本的佛教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还在日本修建
了许多寺庙,如东大寺、法隆寺等,这些寺庙至今仍然是日本的重
要佛教圣地。
鉴真东渡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佛教传播史,更是一段中日友好
交流史。
通过鉴真的东渡,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得到了进一步的
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也得到了深化。
鉴真东渡的事迹成为了
中日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
鉴真东渡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气和智慧是克服困难的关键。
鉴真在东渡的过程中,面对重重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成功地到达了日本,为佛教的传播和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总的来说,鉴真东渡的故事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它不仅展现了鉴真的勇气和智慧,也成为了中日友好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
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传承鉴真的精神,继续推动中日友好交流,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鉴真建唐招提寺的故事
鉴真建唐招提寺的故事鉴真建唐招提寺的故事是我国佛教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唐朝时期,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历经艰辛,最终在日本建立了唐招提寺。
本文将为您详细讲述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
一、鉴真东渡日本唐朝时期,佛教在我国达到了鼎盛时期。
当时,日本还没有佛教,日本圣武天皇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派遣使者到唐朝邀请高僧去日本传播佛法。
公元743年,唐玄宗皇帝派遣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前往日本。
二、建寺历程鉴真一行人东渡日本后,历经艰辛,终于到达了日本。
在日本,鉴真受到了日本朝野的热烈欢迎。
他先后在日本建立了许多寺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招提寺。
建立唐招提寺的过程并不顺利。
鉴真初到日本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
他只能在民间传播佛法,逐渐积累声望。
后来,在一位日本信徒的帮助下,鉴真得到了一块土地,决定在此建立寺庙。
三、唐招提寺的辉煌唐招提寺的建设得到了日本朝野的广泛关注。
鉴真亲自担任设计,借鉴了唐朝寺庙的建筑风格,同时融入了日本本土的建筑特色。
经过多年的努力,唐招提寺终于建成,成为了日本佛教的圣地。
唐招提寺不仅是一座寺庙,还是一个佛教文化中心。
鉴真在这里传授佛法,吸引了大量的日本信徒。
他还把唐朝的先进文化、艺术、医学等技术带到了日本,为日本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鉴真的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播佛法的过程中,积累了极高的声望。
他不仅为日本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还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鉴真去世后,日本人民为了纪念他,将唐招提寺视为国宝,至今仍然香火旺盛。
总结:鉴真建唐招提寺的故事是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的见证。
鉴真东渡日本,历经艰辛,最终在日本建立了唐招提寺,为日本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东渡的故事【鉴真东渡的故事一】鉴真东渡的故事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十分密切,从公元630年~公元894年,日本派出遣唐史(赴唐的使者)共14次,每次都在100人以上,最多一次有650人。
很多日本留学生进入唐朝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深造,有的还留在唐朝做官。
唐朝也派使者到日本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鉴真。
鉴真(公元687~763年),俗姓淳于,扬州江阳(今江苏省扬州市)人。
鉴真是他出家后的法号。
他从小受信奉佛教的父亲的影响,14岁就出家当了和尚,他悉心钻研,佛学知识越来越丰富。
在长安受的具足戒(一种表示理解师父戒条的佛教仪式)标志着他的学问已经到达高深的程度,有了讲授戒律的资格。
他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使他45岁时,就成为名扬四方的高僧,由他授戒的门徒达400多人。
当时的日本,因受唐朝影响,大力提倡佛教。
公元742年,日本派到中国学习佛教的两位僧徒荣睿和普照到扬州大明寺邀请鉴真赴日传授戒律,鉴真见他们心诚意切,就决定带领他的僧徒东渡日本。
在他们准备就绪开船远航的时候,浙江一带发生海盗事件,沿海检查十分严格,鉴真的弟子道航和如海发生纠纷,惊动了官府,没收了他们的船只,致使这次东渡失去机会。
此后,鉴真又进行了三次东渡,均未成功。
公元748年,61岁的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
他们于6月的一天出发,中途遇到大风浪,避风于一个小岛,直到10月才继续启航,不久,又遇狂风大浪,船上的人呕吐不止,淡水喝完了,只得喝海水,喝后腹胀难忍。
他们在海上漂泊了14天,船却漂到了海南岛最南端的振川(今海南崖县)。
然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先是荣睿患病去世,之后鉴真双目失明,不久跟随鉴真多年的一个弟子也去世了。
这一系列的打击和挫折并没有吓倒鉴真,他回到扬州及着手准备第六次东渡。
企业的愿景公元752年,日本派出由藤原清河大使率领的第10次遣唐使,向唐玄宗提出正式邀鉴真去日本传戒的请求。
同年10月,鉴真和他的弟子共24人乘日本遣唐使的船开始了第六次东渡,次年到达日本九州岛,东渡最后成功了。
鉴真东渡(历史文化事件)—搜狗百科
鉴真东渡(历史文化事件)—搜狗百科个人简介鉴真(688—763)江阴人,俗姓淳于。
原为扬州大明寺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
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曾邀请他去日本,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
753年,已双目失明的鉴真带着弟子第六次东渡,到达日本。
他带去佛教经典以及建筑.雕刻和医学等知识,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鉴真在日本十年,深受日本人民的崇敬,死后葬在日本的唐招提寺。
1980年5月,鉴真像在日本唐招提寺长老的陪送下,回国“探亲”,成为中日人民友好关系史上的佳话。
唐代,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而且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依靠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积极同各国交往。
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遣唐使来中国有13次之多。
此外,唐朝同天竺、新罗、波斯、多罗马帝国、非洲国家都有频繁的交往。
[1]东渡原因唐代赴日传法名僧,日本常称为“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俗姓淳于。
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
十四岁(一说十六岁)于扬州大明寺出家。
曾巡游长安﹑洛阳。
回扬州后,修崇福寺﹑奉法寺等大殿,造塔塑像,宣讲律藏。
四十余年间,为俗人剃度,传授戒律,先后达四万余人,江淮间尊为授戒大师。
当时,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
733年(日本天平五年),僧人荣﹑普照随遣唐使入唐,邀请高僧去传授戒律。
访求十年,决定邀请鉴真。
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不顾弟子们劝阻,毅然应请,决心东渡。
由于地方官阻挠和海上风涛险恶,先后四次都未能成行。
第五次漂流到海南岛,荣病死,鉴真双目失明,751年(唐天宝十载)又回到扬州。
鉴真东渡(英汉对照)
当玄奘西游取经返回长安差不多100年以后,唐代另一位佛教大师鉴真,决心东渡日本,传播佛法。
鉴真,扬州人,少年时出家当和尚。
他学问渊博,有深厚的佛学基础,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住持。
公元742年,日本天皇派人来到大明寺,请鉴真去日本传播佛法。
当时海上交通十分艰险,有人表示疑虑,鉴真果断地说:为了传播佛法,我怎么能怜惜自己的生命呢?但是,鉴真去日本的计划一次又一次受阻。
一次出海不久,船只触礁(jiao),又有一次被官府扣留。
当他第五次东渡时,遇上狂风大浪,航向发生偏差,船在海上漂流14天后才获救,这次东渡又没有成功。
不久,鉴真因病而双目失明,但他去日本传播佛法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
公元753年,他已经66岁了,又开始了第6次航行。
在海上与风浪搏斗了一个多月,鉴真终于登上日本岛,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跟随鉴真渡海东去的还有23名弟子。
他们随身带去许多书籍、佛像、经书和其它珍贵物品。
鉴真居留日本10年,不仅传播了佛法,而且对日本建筑、医学、艺术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
鉴真在奈良设计创建的唐招提寺,被日本人民看作艺术明珠。
他的医术在日本也有很大影响,被日本人誉为“医术之祖”。
后来他在日本去世。
Almost 100 years after Xuanzang's return to Chang'an, Jianzhen, another eminent Buddhist monk of the Tang Dynasty, crossed the ocean eastward to Japan, to spread Buddhism. Jianzhen was born in Yangzhou. As the abbot of the Daming Temple in that city, he received envoys sent by the ruler of Japan in 742, who requested that teachers of Buddhism be sent to their homeland. Jianzhen decided to go himself. However, the crossing was fraught with hazards, and it was only on his sixth attempt that Jianzhen-by that time 66 and blind-finally reached Japan, in 753, together with 23 disciples.Jianzhen lived in Japan for 10 years. He not only spread knowledge of Buddhism, he also made prominent contributions to Japan's architecture,medicine and art. He designed the Toshodai Temple in Nara, and he is praised as the "Founder of Medicine"by the Japanese people. Jianzhen died in Japan.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祥彦等21人从扬州出发,因受到官厅干涉而失败。
鉴真东渡解说词100字
鉴真的六次东渡742年,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到达扬州,恳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授“真正的”佛教,为日本信徒授戒。
当时,大明寺众僧“默然无应”,唯有鉴真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
遂决意东渡。
第一次东渡742年冬,鉴真及弟子21人,连同四名日本僧人,到扬州附近的东河既济寺造船,准备东渡。
时日本僧手中持有宰相李林甫从兄李林宗的公函,因此地方官扬州仓曹李凑也加以援助。
不料鉴真一位弟子道航与一名师弟如海开玩笑说:“人皆高德行业肃清。
如如海等少学可停却矣”,如海信以为真,大怒,便诬告鉴真一行造船是与海盗勾结,准备攻打扬州。
当年海盗猖獗,淮南采访使班景倩闻讯大惊,派人拘禁了所有僧众,虽然很快放出,但是勒令日本僧人立刻回国,第一次东渡就此夭折。
第二次东渡744年1月,作了周密筹备后,鉴真等17僧(包括潜藏下来的荣睿、普照),连同雇佣的“镂铸写绣师修文镌碑等工手”85人,共100余人再次出发。
结果尚未出海,便在长江口的狼沟浦遇风浪沉船。
船修好后刚一出海,又遭大风,飘至舟山群岛一小岛,五日后众人方被救,转送明州余姚(今浙江宁波)阿育王寺安顿。
开春之后,越州(今浙江绍兴)、杭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各地寺院皆邀请鉴真前去讲法,第二次东渡遂结束。
第三次东渡结束了巡回讲法之后,鉴真回到了阿育王寺,准备再次东渡。
此事为越州僧人得知,为挽留鉴真,他们向官府控告日本僧人潜藏中国,目的是“引诱”鉴真去日本。
于是官府将荣睿投入大牢,遣送杭州。
荣睿途中装病,伪称“病死”,方能逃离。
第三次东渡就此作罢。
第四次东渡江浙一代既然不便出海,鉴真于是决定从福州买船出海,率30余人从阿育王寺出发。
刚走到温州,便被截住,原来鉴真留在大明寺的弟子灵佑担心师父安危,苦求扬州官府阻拦,淮南采访使遂派人将鉴真一行截回扬州。
第四次东渡不了了之。
第五次东渡748年,荣睿、普照再次来到大明寺恳请鉴真东渡。
鉴真即率僧人14人,和工匠水手等共35人,阴历6月28日从崇福寺出发,再次东行。
鉴真东渡日本的历史事件介绍
鉴真东渡日本的历史事件介绍鉴真是中国唐朝时期时著名的佛学家,鉴真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那么你了解鉴真东渡日本的故事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鉴真东渡日本的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鉴真东渡日本的简介鉴真和尚,中国著名的佛学传播者,中国唐朝时期时著名的佛学家、旅行家。
他最为伟大的成就就是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鉴真和尚在年少的时候就显示出了极大的慧根,但是却缺乏耐心,他的师傅让他做了很长时间的行脚僧,最后终于成就了他坚韧的品格,这些在他未来的东渡日本中体现出了极大的作用,也就是因为这段经历,所以即使多次遭遇失败他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鉴真和尚曾经六次东渡日本,其中前四次可以说都是从一开始就失败了。
在这十年期间,鉴真四次东渡是十分不容易的,尤其是在包括路线还有饮食以及海域状况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东渡更是尤为艰辛。
鉴真和尚曾经吃过生米,喝过海水,忍受各种压力和挫折,仅仅是为了在海上生活下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鉴真和尚在第五次东渡的时候失去了自己的大弟子,他的眼睛也因为意外失明了,甚至就连邀请他到日本的和尚,也不幸去世了,所有人都认为他会放弃的,却没有想到,他最终坚持了下来。
到达日本之后,他受到了当时日本天皇的亲切欢迎,天皇赐给他相应的住宅。
当然,鉴真也为日本的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他将盛唐时期先进的生产技术,例如纺织技术、建筑技术、雕塑以及医学技术都传播到了日本,极大的推动了日本生产力的发展。
佛学经典也是由鉴真和尚传播过去的,对后世日本佛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鉴真东渡日本的次数鉴真和尚是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中国佛教的集大成者,著名的佛学家和旅行家,一生致力于佛教的研究和传播。
中国名著西游记中的唐僧就是以他为蓝本构设的。
鉴真和尚一生成就颇高,无论是在医学领域,还是在建筑领域和雕塑领域,是一位全能型的佛教传播者,为中日双方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鉴真和尚一生东渡六次,只有最后一次成功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东渡的故事
唐朝时期,僧人鉴真希望到东方寻找真正的佛教。
他在唐玄宗皇帝的允许下,将近200名随从一起踏上了千里迢迢的东渡之路。
鉴真和他的随从先到达了印度。
在那里,他们学习了梵文和佛教的经典。
接着,他们驾船来到了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采集到了当地人口中的草药和动物,还带回了佛教的基础知识。
最终他们来到了唐朝的十三省,即今天的中国东南部和南部。
在那里,鉴真传教,教导人们佛教的精神。
他还在洛阳南阳寺建造另一座寺庙,并教授了梵文、印度佛教经典和佛教音乐。
他的传教工作影响了这个地区的文化和宗教风貌,成为了佛教和文化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鉴真东渡,代表了中国古代的探险精神。
他在寻找真正的佛教和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荒漠和沧桑,他的勇气和智慧一直是每一个人敬佩的榜样。
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688年-763年)是唐代著名的佛教传教士,在他年轻时,就怀着传播佛教的志向。
公元726年,他离开故乡出发前往印度,历经数年,终于到达印度的那烂陀寺,拜师学艺。
经过长期的学习和修行,他终于成为了一位卓越的高僧。
公元742年,鉴真东渡日本。
在日本,他首先被邀请到大和国的大伴家担任住持,过了两年后,又前往奈良,担任东大寺的管院。
在日本的住持期间,他不仅广泛传播了佛教文化,积极宣传佛法及其先进的文化,而且帮助日本的政治家进行改革,对日本的文化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鉴真东渡的故事,是一个牵动人心的传奇。
他的传道之路虽然遭遇了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用一生的精力和青春,为佛教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同时,他也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名人,他的影响长久而深远,至今仍为后人所景仰和缅怀。
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东渡的故事鉴真东渡的故事是关于唐代著名佛教僧人鉴真的东渡日本传说。
据史书记载,鉴真为唐代僧人,出生于7世纪中叶,素有“佛国国师”的美誉。
他被誉为中国和日本佛教文化交流的灵魂人物,他的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打开了大门,为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交流创造了条件。
鉴真东渡有着可歌可泣的历史背景。
当时的中国社会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唐朝王朝内部政治不稳,叛乱不断。
鉴真自幼好学,曾游学长安、洛阳、南京等地,拜访过很多著名的学者和佛教大师,学得了很多有益的知识和技能。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鉴真得到了前往日本进行佛教传教的机会,他抓住了这个机会,决定成为第一位东渡日本的中原僧人。
鉴真东渡日本的故事在当时的中国和日本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唐王朝派出了一支庞大的官员队伍护送鉴真前往日本。
996年,鉴真和他的随行人员乘坐五艘船只,越过海峡到达日本。
他在日本不断传播佛教思想和文化,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欢迎和尊敬。
他到访的城镇和村庄中,建立了许多佛殿和寺庙,并传授了佛教的教义和方法。
他收集了大量的佛经和传说,将中国和印度的佛教思想和文化传播给了日本。
鉴真在东渡日本期间还非常注重文化交流和教育,他通过中国和日本传统音乐的对比和研究,研发出了一种中日合拍的音乐伴奏教学方法,极大地推动了中日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他还通过中国和日本古代文学的比较和研究,结合了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特点,创造出了一套独特的中日对译文法,为双方的文化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鉴真东渡日本虽然已经过去了千年,但他的精神和贡献至今仍在中日两国人民中流传。
他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极大地推动了中日佛教文化和智慧的交流和传承。
他的故事向世人证明了,文化交流是一种正常且必须的交往方式,中日两国作为友好邻邦应该加强交流,促进友谊,发展共同的文化市场,增进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传承。
总之,鉴真东渡的故事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他的行动证明了人类对文化交流的渴望,他的精神和力量将被激励着我们和后代继续启航,走出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故事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故事
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的交流十分频繁。
在这个时期,有两个重要的事件发生,它们分别是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遣唐使是唐朝政府为了维护对外交流和外交关系而设立的一种
使节制度。
从公元630年到894年的260年间,唐朝共派遣了50次遣唐使到日本,这种使节制度在东亚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遣唐使的主要任务是向日本传递唐朝的文化、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从日本了解有关日本的情况。
而鉴真东渡则是唐朝高僧鉴真在公元742年至754年间徒步走过海路,到达日本传播佛教的经历。
当时的日本由于政治上的动荡和文化上的空虚,需要大量的宗教文化来填补这个空缺。
鉴真带来的佛教文化成为了日本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是中国和日本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不仅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也深化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为两国的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 -。
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冬天,六十六岁高龄、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在五次东渡失败后,第六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国土。
鉴真,俗姓淳于,江苏扬州江阴县人,出身佛徒家庭,708年二十一岁时在长安受戒,正式取得僧籍。
五年后,一直到他东渡为止的四十年中,他讲经、建寺、造像,由他授戒的僧侣先后达四万多人,其中有不少是以后成名的高僧。
733年,他被誉为江淮一带的授戒大师,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为一方的宗首。
7~8世纪时的中国,即盛唐时代,阶级矛盾比较缓和,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和技术各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因此周围国家都派遣使节、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
日本当时处于奴隶社会,封建制的萌(m9ng)芽已逐渐增长。
7世纪以后随着和中国交往的增加,他们直接向中国派遣使团和留学生,学习中国的经验。
743年,日本学问僧荣睿(ru#)、普照到扬州请鉴真东渡弘法。
荣睿、普照是733年由日本派遣,来中国邀高僧去日本传法授戒的。
他们经过十年的访察,才找到了鉴真。
鉴真当时已五十五岁,为了弘扬佛法,传播唐代文化,欣然接受了荣睿、普照的邀请,决定东渡日本。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祥彦等二十一人从扬州出发,因受到官厅干涉而失败。
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经书、药品、香料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八十五人之多。
可是船出长江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面又因触礁而告失败。
公元744年,鉴真准备由福州出海,可是在前往温州途中被官厅追及,强制回扬州,第四次东渡又没有成功。
748年6月27日,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他从扬州出发,在舟山群岛停泊三个月后横渡东海时又遇到台风,在海上漂流了十四天后,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县。
在辗转返回扬州途中,弟子祥彦和日本学僧荣睿相继去世,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鉴真未因失明而灰心丧志,又过了5年,这位六十六岁高龄的失明老人,毅然决定再度出航。
鉴真东渡的故事
【一】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十分密切,从公元630年~公元894年,日本派出遣唐史共14次,每次都在100人以上,最多一次有650人。
很多日本留学生进入唐朝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深造,有的还留在唐朝做官。
唐朝也派使者到日本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鉴真。
鉴真,俗姓淳于,扬州江阳人。
鉴真是他出家后的法号。
他从小受信奉佛教的父亲的影响,14岁就出家当了和尚,他悉心钻研,佛学知识越来越丰富。
在长安受的具足戒标志着他的学问已经到达高深的程度,有了讲授戒律的资格。
他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使他45岁时,就成为名扬四方的高僧,由他授戒的门徒达400多人。
当时的日本,因受唐朝影响,大力提倡佛教。
公元742年,日本派到中国学习佛教的两位僧徒荣睿和普照到扬州大明寺邀请鉴真赴日传授戒律,鉴真见他们心诚意切,就决定带领他的僧徒东渡日本。
在他们准备就绪开船远航的时候,浙江一带发生海盗事件,沿海检查十分严格,鉴真的弟子道航和如海发生纠纷,惊动了官府,没收了他们的船只,致使这次东渡失去机会。
此后,鉴真又进行了三次东渡,均未成功。
公元748年,61岁的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
他们于6月的一天出发,中途遇到大风浪,避风于一个小岛,直到10月才继续启航,不久,又遇狂风大浪,船上的人呕吐不止,淡水喝完了,只得喝海水,喝后腹胀难忍。
他们在海上漂泊了14天,船却漂到了海南岛最南端的振川。
然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先是荣睿患病去世,之后鉴真双目失明,不久跟随鉴真多年的一个弟子也去世了。
这一系列的打击和挫折并没有吓倒鉴真,他回到扬州及着手准备第六次东渡。
公元752年,日本派出由藤原清河大使率领的第10次遣唐使,向唐玄宗提出正式邀鉴真去日本传戒的请求。
同年10月,鉴真和他的弟子共24人乘日本遣唐使的船开始了第六次东渡,次年到达日本九州岛,东渡最后成功了。
鉴真从理解邀请第一次东渡到东渡成功,历时12年,经五次挫折,艰难行程数千里,先后有36人献出了生命。
鉴真东渡简介 鉴真东渡的原因是什么
鉴真东渡简介鉴真东渡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导读: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
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鉴真其人个人简介鉴真原姓淳于,14岁时在扬州出家。
由于他刻苦好学,中年以后便成为有学问的和尚。
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
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
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
同去的人,有懂艺术的,有懂医学的。
他们也把自己的所学用于日本。
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
经过两年,唐招提寺建成了。
这是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
东渡原因鉴真,唐代赴日传法名僧,日本常称为“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俗姓淳于。
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
十四岁(一说十六岁)于扬州大明寺出家。
曾巡游长安﹑洛阳。
回扬州后,修崇福寺﹑奉法寺等大殿,造塔塑像,宣讲律藏。
四十余年间,为俗人剃度,传授戒律,先后达四万余人,江淮间尊为授戒大师。
当时,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
733年(日本天平五年),僧人荣睿、普照随遣唐使入唐,邀请高僧去传授戒律。
访求十年,决定邀请鉴真。
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不顾弟子们劝阻,毅然应请,决心东渡。
由于地方官阻挠和海上风涛险恶,先后四次都未能成行。
第五次漂流到海南岛,荣病死,鉴真双目失明,751年(唐天宝十载)又回到扬州。
曲折过程在6次东渡日本中,鉴真等人遇到许多挫折,第一次东渡前,将和鉴真同行的徒弟跟一个和尚开玩笑,结果那个和尚恼羞成怒,诬告鉴真一行造船是与海盗勾结。
地方官员闻讯大惊,派人拘禁了所有僧众,首次东渡因此未能成行。
其后接连失败,第五次东渡最为悲壮。
那一年鉴真已经60岁了,船队从扬州出发,刚过狼山(今江苏南通)附近,就遇到狂风巨浪,在一个小岛避风。
鉴真东渡
东渡行迹
鉴真印迹
在鉴真的设计和指导下修建的唐招提寺,坐落 于日本奈良,至今仍保存完好。鉴真死后,安葬 于日本,至今在唐招提寺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 唐招提寺是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见证。
东渡影响
鉴真到达时,受到日本朝野热烈欢迎。此后, 他定居日本奈良。鉴真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 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 技术知识, 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 献。
“ 鉴真一行2设立戒坛,受戒者包括日本天皇、 皇后、皇太子以及各界民众。他以高超的医术给日本皇 太后治愈了疑难杂症。据说日本出版的《鉴真上人秘方》 一书就是他的处方记录。直到日本江户时代的药袋上, 仍画着鉴真的图像。”
东渡启示
• 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不辱使命的精神。 • 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虚心学习别国优点。 •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把中日关系推向新的 历史阶段,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 作、共同发展。 • 弘扬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谢谢
事件起因及背景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唐 代中日之间的交流盛况空前。 742年,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到达 扬州,恳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授“真 正的”佛教,为日本信徒授戒。当 时,大明寺众僧“默然无应”,唯 有鉴真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 命”。遂决意东渡。
一波三折
在当时的航海条件下,漂洋过海要冒很大风险。 鉴真一行历经磨难,矢志不渝,终于在第六次东 渡成功:
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吉备真备、晁衡等人 来到扬州,再次恳请鉴真同他们一道东渡。当时唐玄宗 崇信道教,欲派道士去日本,为日本拒绝,因此不许鉴 真出海。鉴真便秘密乘船至苏州黄泗浦,转搭遣唐使大 船。随行人众24人,其中僧尼17人。11月16日,船队扬 帆出海,此时,普照也于余姚赶来,11月21日,鉴真所 乘舟与晁衡乘舟失散,12月6日剩余两舟一舟触礁,12 月20日,抵达日本萨摩。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东渡的故事
唐代,一位名叫鉴真的高僧,怀着弘扬佛法的愿望,决定东渡日本,传播佛教。
他乘船启程,一路上风雨交加,波涛汹涌,但鉴真却毫不畏惧,心怀坚定的信念。
终于,鉴真来到了日本。
他在那里传授佛法,讲解经典,教导僧侣和信徒。
他
的言行举止、慈悲心态深深打动了日本人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奉佛教,成为虔诚的信徒。
除了传播佛法,鉴真还在日本推广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
他带去了中国的书籍、绘画、音乐、建筑等,丰富了日本的文化底蕴。
同时,他还传授了造船、农业、医药等方面的知识,为日本的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鉴真东渡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传播佛法的历史,更是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
他
的奉献精神和胸怀广阔,为中日两国人民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怀信念,就能创造出不朽的伟业。
如今,鉴真东渡的故事仍然在中日两国广为流传,他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们
努力前行。
愿我们能继承鉴真的遗志,传承中日友好的历史,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真东渡简介,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唐朝高僧,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本姓淳于,十四岁出家,法名鉴真。
他曾在长安、洛阳等地游学,后来定居扬州大明寺,对佛学有很深的研究,对医学、建筑学、文学艺术也都有很高的造诣,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高僧。
中国和日本早在汉朝就有了往来,到了唐朝,两国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日本天皇不断向唐朝派"遣唐使"、留学生和学问僧。
公元742年,玄宗天宝元年,,日本学问僧荣和普照请鉴真派弟子到日本传播佛教,鉴真欣然应允。
但他的弟子们却感到畏难,认为"远涉大海,百无一至".五十五岁的鉴真坚定地表示,为了宣扬佛法,"何惜生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弟子们深受感动,决心和他同行。
鉴真造船备粮,准备第二年春天动身,由于宫府拦阻,这次未能成行。
公元743年12月,鉴真再次东渡,因为海上遇到风暴,船被打坏,只得返回。
以
后他又组织第三、第四次东渡,也都没有成功。
748年,鉴真第五次东渡时,海上"风急波峻,水黑如墨",渡船漂流了十四天,才在海南岛南部靠岸。
这次鉴真因过度疲劳,加之染上暑热,眼睛患病,医治无效而双目失明。
尽管如此,他东渡日本的决心仍坚定不移。
women to rise in revolt, breaking with the feudal ethics. "The village" publicized the anti-imperialist and anti-feudal revolutionary thought, unity and educatio
公元753年,玄宗天宝十二年,10月,年过花甲的鉴真率领二十多人,和归国的日本遣唐使一起乘船赴日本。
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了,12月,鉴真一行到达日本九州岛,受到热烈欢迎。
第二年,鉴真被请到都城祭良最着名的东大寺。
日本朝廷为请鉴真推行严格的受戒制度,在东大寺修建了戒坛。
日本圣武太上皇、光明太上皇后、孝谦天皇、皇后及官员僧侣等400多人登坛受戒。
鉴真所开创的四戒坛,也成为最
澄开创日本天台宗之前日本佛教僧侣正式受戒的唯一场所。
鉴真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
鉴真一行二十多人中,有建筑、绘画、雕刻、医药、刺绣、铸写等方面技艺精湛的人才,他们携带着大量书籍和艺术作品,把唐朝高度发展的文化科学传播到日本。
例如,鉴真按照中国营造法式在奈良主持兴建唐招提寺,寺内殿堂结构精巧、气势雄伟,反映出唐朝建筑的最新成就。
鉴真虽然双目失明,还为人治病、凭嗅觉鉴别药物,毫无保留地向日本医生传授药物的收藏、炮制、配剂、使用的知识,给日本的古药物学奠定了基础。
在很长时期里,日本医药界都把鉴真奉为始祖。
公元763年5月6日,鉴真在日本逝世。
鉴真受到日本人民的崇敬和爱戴,被尊称为"过海大师"、"日本文化的恩人"、"日本律宗太祖"、"圣僧"等。
由其弟子们塑造的鉴真干漆坐像,至今仍安放在日本唐招提寺开山堂,并被定为日本women to rise in revolt, breaking with the feudal ethics. "The village" publicized the anti-imperialist and anti-feudal revolutionary thought, unity and educatio
的"国宝".鉴真作为古代对发展中日友好关系贡献最突出的
人,一千多年来,也一直受到中国人民的爱戴和怀念。
women to rise in revolt, breaking with the feudal ethics. "The village" publicized the anti-imperialist and anti-feudal revolut3 / 3 ionary thought, unity and educ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