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科普性说明文教学初探
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四步曲”
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四步曲”科普说明文是指以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为基础,通过简单易懂、通俗生动的语言,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常识的文体。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一种称为“四步曲”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科普说明文的教学。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种教学方法。
第一步:导入在进行科普说明文的教学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导入环节。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新闻事件、列举相关的科学实例、提出有趣的问题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可以通过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或者展示一些有趣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这样的导入环节,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步:展示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全面而生动的展示。
这个环节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板书、实验等方式来进行。
通过生动的图文、动画、实物展示等,向学生展示所要学习的科学知识。
在展示环节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可以通过简单明了的例子和图表来进行解释,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这些知识。
通过这样的全面而生动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对科学知识建立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第三步:引导在进行了全面而生动的展示之后,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能够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通过提出问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或者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四步:总结在进行了引导之后,我们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通过做提问、引导学生总结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或者进行小结讨论、总结性的实验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
小学科普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小学科普说明文的教学策略科普说明文是介绍自然现象、科技产品等专业知识的一种文体,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之美和科学之应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在小学教育中,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引导学生探究、营造有效情境、开展互动讨论三方面介绍小学科普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探究在小学教育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很强的,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行探究。
首先,在科普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引导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太阳能电池的科普说明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对太阳能电池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科普说明文的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加深对文中知识点的印象。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科普说明文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花、果实,让他们亲自动手种植植物,以此让学生充分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更好地理解科普说明文中所描述的内容。
营造有效情境在小学科普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适当的情境营造。
营造有效情境是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实践、情景、活动等方式来感受和理解知识,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天文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或实物模型,模拟宇宙星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轨迹,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宇宙的神秘与绚烂。
开展互动讨论小学科普说明文的教学中,互动讨论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策略。
通过互动讨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知识点,而且通过提问和讨论,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吸收有用知识。
例如,在学习营养与健康的科普说明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富含不同营养素的食物,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哪些食物对身体最有益,并思考如何搭配营养餐,从而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科普说明文的教学策略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探究、营造有效情境、开展互动讨论等方面。
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四步曲”
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四步曲”科普说明文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事例来解释、阐明科学常识和问题的文章。
科普说明文是科普作品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在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科学素质、提高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科普说明文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在教学科普说明文时,我们可以采用教学“四步曲”的方法,从而使教学更加系统、全面、深入。
下面将详细介绍关于科普说明文教学“四步曲”的具体内容。
一、导入引导导入引导是科普说明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导入引导可以通过问题引入、声音影像引入、小故事引入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导入引导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故事、影像、实物等多媒体资料,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具体的实施中,老师可以在教学之初提出一个问题,“地球为什么会自转?”然后通过一段视频或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或者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究欲望。
导入引导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基础知识讲解基础知识讲解是科普说明文教学的第二步。
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对科普说明文中所要阐述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和归纳。
通过讲解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知识点的初步认识和理解,打下完备的基础;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弄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讲解基础知识时,教师要注重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易懂、易记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以主动探究的方式去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案例解析案例解析是科普说明文教学的第三步。
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选取生动的实例或者案例来解释和阐述所要学习的科学概念,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
关于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关于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关于小学语文科普阐明文的教育办法导语:语文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育课程,是侧重培育学生语文实践才干的学科。
下面小编整理了关于小学语文科普阐明文的教育办法,欢迎参阅学习!小学语文科普阐明文教育办法一一、遍及科学常识,激起学生酷爱科学、探求科学奥妙的爱好1.设置悬念,激趣导入。
例如在教《种瓜得豆》时,能够这样导入:“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但是在科技飞速展开的今日,人们能够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
”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下边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常识。
之后,举行一个“种瓜得豆”新闻发布会,为了把“种瓜得豆”这个新闻发布会开好,请同学们细心阅览这篇课文,为“新闻发布会”的顺畅举行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这样一来,学生的爱好就被调动了起来,为了知道种瓜得豆的奥妙,细心地阅览起来。
2.创设教育情境,激起爱好。
一篇篇科普文,都是图文并茂的,在《种瓜得豆》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常识,并运用多媒体教育设备,以详细的图画向学生展现现代转基因科技的相关作用。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沉思: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是怎样运用的?在医学上又是怎样运用的?经过这些情形和理由,引发学生对转基因技术的进一步了解,激起了学生学习爱好。
二、了解阐明战略,品析言语文字,进步才干1.品出读的爱好,全体感知。
在教育生学习阐明文时要能捉住要害,了解阐明战略。
在咱们教师教研时,教师们也共同以为有必要注重这一要害。
但细心剖析《新程规范》提到了“阐明战略”,仅仅要求学生“了解”,并不是“了解”!明显了解是较低要求,了解才是高要求。
咱们教师习惯地以为,学阐明文有必要讲阐明战略,不然就没有讲透课文的特色,就没有完结教育方针,不符合课标精力。
这样一来,原本就没有情节故事和发散思想点的阐明文,就被咱们肢解得只剩下常识的条框。
这样的讲堂,学生缺少学习爱好,文章内容缺少魅力,科学常识缺少生命生机。
探究小学语文课本中科普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探究小学语文课本中科普说明文的教学策略摘要:科普说明文具有篇幅短小、立意深刻、逻辑性强、写法独特等鲜明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科普说明文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世间万物以及发展规律,为学生普及科学常识,提供掌握自然规律的手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地、愉快地探索科学奥秘。
同时,作为说明文类别中的一种,科普说明文可以指导学生正确地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和能力。
在国家对科技型人才求贤若渴的今天,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加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然的习惯,树立学生自觉创新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就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然而科普说明文相对难以掌握和理解,使教师教学效果有时不容易得到体现,就需要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科普说明文,丰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科普说明文;教学策略调查结果表明,在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缺乏针对性。
所以就需要教师认识到科普说明文教学的重要性,融入趣味教学法,搭建场景教学模式,建立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情景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内容,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科普说明文时的引导作用。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手法,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精神,满足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学生懂得该如何品味生活,从而热爱学校,热爱祖国。
1.学好科普说明文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普说明文不同于其它文体,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人物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其不理解的事物喜欢刨根问底。
科普说明文正好可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通过阅读科普说明文学生就可以懂得科学知识的道理,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
如果这时再运用情景教学模式,就可以将让学生将科学现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断拓展科学知识的深度和范围,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加快教学进度。
初探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教学技巧
读
古往今来 , 人们对 读书都信 而不 疑, 那 就是“ 读书 百遍 , 其义 自见” 。叶老 曾经 说 好文 章是读 出来 的, 美文尤 需美读 ” , 可见 “ 读” 的重要 。 《 新课程 标准》 中指 出: “ 每个 学 生学段 的阅读 都要
特 别重视 朗读 和默读 。 ” 读 是传统 , 是 中国语 文教 学中传 统的精 华, 也是帮助学生 语言品味 、 打好语言 功底 的 良好方法 之 一。 1 、 读出准确 与生动 《 火星——地 球的“ 孪 生兄弟 ’ 傍 此文 第一节 就 引出了整篇 文 章所要介 绍的 中心 问题“ 火 星和地 球一样 有水 和生 命 的存 在 ” 的 推测 。剩下的课文 也就进行 了细致周 全 的讲 述。在第二节 中, 作 者通过“ 干涸 的河床 ” 、 “岩石火星 的钻 孔分析 ” , 印实了火星 里有
1 、 仿
水的推 断。也在告诉 学生 : 无 论是推理 还是推 断都需要靠科 学的 事实去证 明, 若仅靠推测 是远远不能行 的, 这就是研究科 学的基本 方法态度 。 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 该抓住‘ ‘ 推测’ 与“ 推断 ” , 让学 生} 推测 ’ 推断 调换一下 , 读一读, 再浅 说觉得如何, 且要学生 发表 自己的看法 。 这样学生会很快发现: 火星和地球上 有没有水和
生命, 是我们人们依据火星和地球的类似点进行的 一种推测、 想象 ; 而用推 断, 是在用做钻孔分析之前 , 科 学家们就早发现 了的火星河 床, 因此, 科学家的判断便可 以加肯定。 只有我们 教师抓住这些问题 的关键词进行多次训练朗读 ,学 生才能更深一步加深对 文章 的理 解, 体会到 言语 词句的准确 和生动 。 2 、 读懂知识 的科学 科普文 章常常会 有很 多学术语 , 读起 来会 很不 上 口, 内容 也 很难 以理解 。教学阅读 时我们更要 靠读 为主 , 使孩 子们在读 的过 程中 , 对 科普 内容逐步 感知 、 深 化、 吸收、 理解 , 在整个读 中具体感 知, 在 读中真正有所感悟 。 如: 《 火星——地 球 ‘ 孪生兄弟’ 》 文 中的 第一 小节, 围绕 ‘ 孪 兄弟’ , 展开 。 正因为四个‘ 同样 ” , 难怪人们把火 星和地球称为太 阳系中盼 ‘ 孪生兄弟” , 并由此推 测, “ 地球也和火星 样一定有生命和的存在” ,这正 是全文 的中心 问题 。我们在教学 时, 就时刻抓住 文中的四个“ 同样 ” , 让学生通过 自由朗读 、 点名读 、
关于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精选
关于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关于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1一.读为基础语文知识是在灵活的课堂教学中被学生认知、吸收的,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其阅读感知能力是教学的关键。
由于小学生对科普知识具有较大的认知差异,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
读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对于各个学段的教学都极为重要。
小学教材中的说明文语言较之文学作品语言客观严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普遍反映科学术语较为拗口,难以理解文章内容,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存在断层。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地引导学生通过读体会规范言语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读懂科学知识,读准科学语言,读透科学感悟。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多种读的方式充分认知文本。
初读整体感知文章大致内容,理清文章行文逻辑顺序,如质疑—举例论证—总结,精读时引导学生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所使用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在整体回顾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品味语言准确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理解其“管中窥豹”的表达效果。
如在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如何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孪生兄弟”的意思,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就火星和地球之间相似的地方进行比较,以科学证据来肯定科学家的推断,教师要注意进一步加深其对文本的语言的准确性和内容的生动性,如能否将说明文中作者所使用的“大多”、“很少”、“大概”等词语删去,引导学生说出原因,体会删去后文本意思的改变,从而加深学生对说明文用词严谨规范性的。
在科普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使用,让学生通过朗读,品析文中语句,形象地感知文中的说明方法。
二.思为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将说明文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或者引导学生直接通过文本阅读获得知识,忽视学生在文本感知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思考,可能进一步导致师生之间的知识落差。
“所谓知识落差是指教师传授的知识量与学生可能接受的知识量之间的比差。
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四步曲”
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四步曲”科普说明文是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科学知识普及给大众的一种文体。
在教学科普说明文时,我们可以采用一种“四步曲”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普知识。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这种教学“四步曲”。
第一步:引入问题,激发兴趣引入问题是教学科普说明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因为一个好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所要学习的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引入问题时,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故事、事件或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心生好奇。
当我们要教学关于地球自转的科普知识时,可以以“为什么一天有24小时”、“为什么地球昼夜交替”等问题作为引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渴望知道答案。
第二步:讲解科学知识,提供相关信息在引入问题之后,就需要讲解科学知识,提供相关的信息。
在这一步,我们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科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
对于地球自转的科普知识,我们可以用图表来展示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影响等相关信息,通过直观的图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在讲解科学知识时,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实例或实验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
可以通过小球自转的实验来观察转动的情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自转的过程和效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步:引导思考,激发探究讲解科学知识之后,我们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或者思考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并找到答案。
在地球自转的科普知识中,我们可以提出“如果地球停止自转会发生什么事?”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理解地球自转的重要性。
第四步:总结归纳,强化记忆最后一步是对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的记忆。
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的知识,巩固记忆。
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小测验或者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这一步,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工具或者互动游戏,让学生参与以增加趣味性,巩固知识。
浅谈小学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技巧
浅谈小学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技巧前言小学科普说明文是小学阶段必学的文本类型之一,其主旨在于让孩子们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并培养科学素养。
因此,在小学科普说明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科普说明文教学中的几种教学技巧。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但是对于科普阅读的兴趣却很难被引起。
在科普说明文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
1.使用图表、插图等辅助工具科普说明文作为一种非常理性和晦涩的文本类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相对比较难懂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丰富多彩的图文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也更易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选好主题在选择科普说明文主题时,要考虑到它们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有些科普主题即便内容十分实用,却太过枯燥,这些文章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会令小学生失去对科普知识的兴趣。
而趣味性强的科普主题则能够让孩子更加喜欢这类文章,更可能产生长时间的阅读兴趣,这也是我们应该首要考虑的。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直接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可能会产生“视觉疲劳”,进而丧失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教育方式,相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闯关游戏式教学将教学主题设置成一道“关卡”,从一道题目中选取一些有趣的观点,教师设计与之相对应的小“闯关”,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参与性,通过赛制激发学生有学习的紧迫感。
2.与实际生活挂钩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得到一些科学知识,然后有计划地把课堂学到的内容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通过相关的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中能够体验到科普知识的实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活用评价策略评价在小学科普说明文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的情况、提升其学习动机,增加教师的教学满足感。
1.形式多样的评价小学生的思考方式不属于固化的类型,使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可以相对地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能力。
试论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
试论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第一篇:试论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试论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科普说明文,形式简短,知识性、科学性、逻辑性强;通常以读者的认识、思维逻辑顺序来安排层次;运用平实的表现手法,语言准确、周密、生动。
此类文章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了解说明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功能。
科普类说明文如此重要,其教学现状究竟如何呢?曾有人就这个问题作过调查统计。
结果表明:只有19.1%的教师喜欢教科普说明文;18.2%的学生喜欢学科普说明文。
相对于有故事情节的记叙性文章喜欢程度的62%和70%,这个比例显然是太低了。
是什么原因使得科普类说明文如此被师、生冷落呢?纵观我们现在的科普说明文教学,要不成了科普知识的讲座课,要不成了科教片的放映课。
在这样的课上,知识,成了课堂最核心的东西,而承载知识的语言与表达方式,则似乎成了附庸之物。
这样的语文课堂也就只是学生课外收集资料的简单呈现,这样的语文课应有的语文味又在哪里?学生的能力培养又从何说起呢?如何才能正确处理好传授科学知识与语言文字训练的关系?如何以科学常识的渗透为凭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如何让说明文也能上出浓浓的语文味来呢?以下我结合自己执教的人教版第七册《31飞向蓝天的恐龙》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发掘“风趣”,展现语言文字的趣味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由此看来,将课上得有情又有趣,科普说明文才会焕发其独有的魅力。
在执教《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课时,我在课前,组织学生观看央视《探秘》节目的有关恐龙的视频;在课堂上,我利用优雅唯美的鸟儿图片配上了轻灵的音乐与笨重迟钝的大象形成对比;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扮演小小考古学家,学生不仅能马上提出许多具有价值的问题,更是将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一下子激昂起来。
二、品味文字,领悟语言文字的生动在《飞向蓝天的恐龙》这堂课上,我的教学活动一直围绕着“哪些词语准确地写出了恐龙这一阶段演化的过程?从这些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展开教学,使得这堂课上语文的味道浓郁而深远。
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有效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文体众多,科普说明文作为说明文的一种,承载着让学生了解事物或明晓事理,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说明方法或顺序,进而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等功能。
特殊的是,作为科普文中的一种,它还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的任务。
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源的竞争,在这种全球竞争的大背景下,强化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恰恰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但是,科普说明文作为一种特殊又难以把握的文体,课堂教学有效性通常难以保证。
因此,科普说明文有效教学研究不仅有利于丰富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有效教学的理论内涵,还有利于改善当前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教学现状。
本篇论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包含了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主要内容五个部分。
第二章是对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有效教学进行概述。
首先对“科普说明文”和“有效教学”进行概念界定,然后根据相关理论,整理归纳出科普说明文有效教学的特征、影响因素和衡量标准。
第三章是现状调查部分。
首先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科普说明文做一个统计;然后根据第二章中归纳出的科普说明文有效教学的特征、影响因素、衡量标准编制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表,并分别进行数据统计和观察记录;最后根据数据和观察的结果找出现阶段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就是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有效教学策略。
最后一章则是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概述,并指出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得出的研究结论就是科普说明文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教师专业水平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实现科普说明文有效教学,应该提倡和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设置目标全面具体,突出该课特点;引导感悟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想方法;重视课堂情境创设,随时指导学生探究;丰富教学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主评价;及时进行反思调整,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中科普说明文教学的技巧探讨
1 科普说 明文教学 内容 的设计
1 . 1 普 及科 学知 识 , 激发 学生 热爱 科 学 、 探索 科学 奥秘 的兴 都要靠科 学事实来证 明 , 仅 靠推 断是远远不 够的 , 这是科 学研 趣 。科普文 凭借着生动活 泼的文字给 小学生 讲述了一个 个科 究的基本态度 。教师在教学 中 , 应该敏锐地抓 住“ 推 测” 与“ 推 学故事 , 让他们 了解科 普知 识 , 增长见 识 , 感 受到 科学 的无处 断 ” , 让学 生把 “ 推测 ” 和“ 推断” 调 换一 下 , 读 一读 , 再 说一 说 不在 。如 《 人类 的“ 老师 ” 》 这篇 课文 介绍 了人 类在飞机 、 轮船 、 觉 得怎样 , 并 发表 自己的看法 。学生不难发现 : 火 星和地球 上
建 筑设计 等方面向生物学 习的例子 , 具体 说 明了人类 以 自然 有 没有水和生 命 ,是人们根据 火星和地球 的相 似点进行 的一 界的种种生物 为师 , 向大 自然学 习的收获 。 种 想象 、 估计; 而用推断 , 是 因为 在做钻孔分析之 前 , 科学家就
1 . 2 了解说明方法 , 品析语言文字 , 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已经发现了火星 河床 , 所以, 科学家们 的判断就更加 肯定。 篇 篇科普文 , 都是 图文 并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质兼美 的文 章 。 如《 奇妙 的国 2 . 2 巧 妙写 。在教学 中 , 如果我们 只是单纯把 课文 知识介 绍 际互 联网》 一课在介 绍国际互联 网时 , 运 用列数字 、 举 例子 、 作 给学 生 ,学生就 会因为通过文本 阅读便可 直接获 知而失去 学
一
比较 、 打 比方等多种 说明方法 , 使一些抽 象的或不 好懂的知 识 习 的兴 趣 , 如 果能巧妙地把 “ 写” 挤进 课堂 , 使学生在 二度感知 显得 具体 、 通俗 。
浅谈科普说明文的教学
功能 ,因此 ,可以设计教 学 内容如下 :
1 、普 及科 学 知识 ,激发 学 生热 爱 科学 、探 索 科 学奥 秘 的
兴 趣
科 普文 凭借着 生 动 活泼的 文字 给小 学生 讲述 了一个 个科 学 故事 ,让 他们 了解 科普 知识 ,增 长见 识 ,感受 到科 学的 无处 不 在。如 《 人类的 “ 老 师 ” 》这 篇课 文介 绍 了人 类 在 飞机 、轮 船 、建筑 设计 等方 面 向生物 学 习的例 子 ,具体 说明 了人 类 以 自 然 界 的种 种 生 物 为 师 ,向 大 自然学 习 的收 获 。通 过本 课 的学 习 ,可 以帮 助学生 初步 了解 仿 生学方 面 的知识 ,激 发他 们探 索
大 自然的愿 望和对科 学的 热爱 。
2 、了解 说 明方 法 , 品析语 言 文 字 ,提 高 阅读 科 普 文 的能
力
一
朗读 传递 作者 透 过文字 想要 表达 的情 感。 教师 不妨从 以下儿 力 面去考 虑读 的问题 。 一 ( 1 ) 读懂科 学与 知识 科 普 文章 中往往 会有 许多 术语 ,读起 来会 很拗 口,内容 也 难 以理解 。阅读 教学 时更要 以读 为 主 ,让 学生 在读 的过 程中 , 对课 文 内容逐 步 感知 、理解 、消化 、吸收 ,在 读 中整 体 感知 , 在读 中有 所感 悟 。例 如 : 《 火星一 一地 球 的 “ 孪 生兄 弟” 》课 文 的第 一 小 节 ,围 绕 “ 孪 生 兄 弟 ” 展 开 。 正 因 为 四个 “ 同
也指出: “ 各 个 学段 的阅 读 都要 重视 朗 读 和 默读 。” 读是 传 统 ,是我 国传 统语 文教 学 中的精华 ,是 帮 助学 生品味 语 言 、打 好 语 言功 底的 最好 方法 之一 。尽 管科普 说 明文 的语 言和 文体 不 如文 学性 的作 品那样 有 感染 力 ,但 作 为一 篇文 章 ,哪 怕叙 述 再 客观 ,文 字再 严谨科 学 ,也 会包 括作 者的 情感 ,因此 ,在教 学 中着 力去 挖掘 课 文的情 感 因素 ,引领学 生 与文 本对话 ,再通 过
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四步曲”
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四步曲”科普说明文是一种通俗易懂的科学知识传播方式,其目的是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在教学科普说明文时,可以采用“四步曲”教学法,即前导讲解、示范解读、练习训练和巩固提高四个步骤,以提高学生对科普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个步骤的教学方法。
一、前导讲解在教学科普说明文之前,首先需要通过前导讲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热情。
教师可以以引人入胜的方式介绍科普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让学生明白科学知识对他们的意义所在。
还可以通过介绍科普知识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演变和进步。
在前导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科普知识,使学生充满好奇心,希望进一步了解科普知识。
通过前导讲解,学生可以对科普说明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示范解读在前导讲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示范解读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科普说明文的特点、结构和重点内容。
通过示范解读,学生可以学会如何理解科普说明文的文本,抓住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对其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进行解释。
教师可以选择一篇典型的科普说明文进行解读,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科普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科普说明文的结构特点,如标题、导语、正文、结语等部分的作用和功能,帮助学生掌握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通过示范解读,学生可以初步掌握学习科普说明文的基本技能,为后续的练习训练打下基础。
三、练习训练在示范解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训练,提高他们对科普说明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练习形式可以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阅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短易懂的科普说明文进行练习,要求学生对其中的主要内容和要点进行概括和归纳,培养他们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普说明文的解读和翻译练习,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文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四步曲”
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四步曲”科普说明文是一种旨在向大众解释科学知识的文章,其目的是通过简洁清晰的语言,将专业的科学知识传达给读者,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领域的知识和发展。
在教学科普说明文时,我们可以采用一种称为“四步曲”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系统化、有序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一步:导入在教学科普说明文时,首先要进行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讲述有趣的科学故事、呈现引人入胜的科学现象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科普说明文的学习氛围。
导入阶段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讲解在导入阶段引起学生兴趣后,接下来就是科普说明文的讲解环节。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清晰的语言和简洁的逻辑结构,向学生讲解科普说明文的内容。
可以适当运用举例、对比、引用权威观点等方法,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并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加深他们对科普说明文内容的理解。
第三步:练习在讲解科普说明文的内容后,可以安排一些练习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这些练习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形式,旨在检验学生对科普说明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练习环节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运用水平。
第四步:复习总结在完成练习后,可以进行复习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
可以汇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解答和讲解。
可以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再次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复习总结环节还可以帮助学生对科普说明文的内容有一个系统化的理解,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通过“四步曲”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科普说明文时,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科普知识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科普说明文教学例谈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六册 21 课« 太阳» 一课时ꎬ作 为 一 篇 科 普 说 明 文ꎬ 文 中 主 要 向 大 家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它与人类之间的关 系ꎬ在说明方法上ꎬ作者主要采取了列数字ꎬ作 比较ꎬ比喻ꎬ 假 设 等 方 法ꎬ 具 有 很 强 的 说 服 力ꎬ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ꎬ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 候ꎬ为了使学 生 在 了 解 文 本 说 明 方 法 的 基 础 上ꎬ感受到 说 明 文 语 言 的 魅 力ꎬ 在 教 学 课 文 第 一自然的时候ꎬ为了使学生明白太阳离我们很 远以及如何能够把这种远形象地表达出来ꎬ我 是这样引领 学 生 品 读 感 悟 的: 同 学 们ꎬ 请 大 家 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ꎬ并想想作者想要告诉我
第二学段科普说明文教学初探
上 飞机》 《 跟踪台风 的卫 星》 《 小稻秧脱 险记》等文章 时,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 , 并有感 情地朗读 , 让“ 水 上 飞机” “ 小海鸥” “ 卫 星” “ 台风” “ 小稻秧” “ 杂草” 等形
象 更 加 鲜 明 ,进 而 引 导 学 生 在 童 话 的世 界 中趣 味学
习。
都 是用 什 么做 的呢 ?你 们 看 见过 用石 头 做 的书 吗 ?看
、
( 一) 关注 文体 , 从 文体 出发
到用石头做 的书, 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一连串的问题 吊足了学生的 胃口; 又如 , 学 习《 海底世界》 一文时 , 笔
者 巧妙 地利 用 课 文 开 头 的一 句 话 : “ 你 可 知道 , 大 海深
才 能得 以体 现 , 语 文课 堂 教学 的效率 才 能得 到 提高 。
学习的内容 , 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三、 以教 材 为凭 借 , 变 个体 学 习为 合作 学 习 合 作 学 习 是 针 对 学 习 的组 织 形 式 而 言 的 , 相 对 的 是“ 个体学 习” 。合作学 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 了完 成 共 同 的 任 务 ,有 明 确 的责 任 分 工 的互 助 性 学 习 。传统的课 堂教学强调学生 的“ 独立思考 ” , 动辄要 求 学 生 不 能交 头 接 耳 , 不 能 东 张西 望 , 用 这 种 所 谓 的 “ 独立思考” 抹杀学生的合作精神。修订后 的教材基于 学生合作精 神 、 集体 意识培养 的考虑 , 在 思 考 题 的设
着 这样 的问题 进 行 学 习 , 教 学 效果 自然 会 好 。 二、 从 文本 出发 。 让 生 活 昧走进 学 习 科 普 性 说 明文 以介 绍 为 主 , 内容 较 为 枯 燥 , 而 且 距学生 的生活实际较远 , 因为缺少体验 , 所 以很难引 起 学 生 与文 本 的共 鸣 。因此 , 要想 教 好这 类文 章 , 必 须
小学语文课本中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探讨
小学语文课本中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探讨无论是哪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科普说明文都占有一定的比例。
科普说明文的地位不容忽视,但科普说明文怎么教学,怎么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许多教师都困惑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谈谈科普文的教学策略。
1科普说明文教学内容的设计1.1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科普文凭借着生动活泼的文字给小学生讲述了一个个科学故事,让他们了解科普知识,增长见识,感受到科学的无处不在。
如《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1.2了解说明方法,品析语言文字,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一篇篇科普文,都是图文并茂、文质兼美的文章。
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在介绍国际互联网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
在课堂上,若能引领孩子进行细细品味,了解科普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文字的独特之处,就会提升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提高阅读这一类文章的能力。
1.3揣摩表达顺序,理清文章脉络,习得表情达意的逻辑性1.4进行有效拓展,加深理解文本,实现科普读物的课内外结合由于篇幅的限制,科普说明文所介绍的知识往往是有限的,为了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适度的拓展是需要的。
2科普说明文教学方法的选择2.1重视读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都有一种坚信不疑的信念,那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读懂科学与知识(2)读出准确与生动(3)读出趣味与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学习说明文时能抓住要点,了解说明方法。
在团队教研时,组内成员也一致认为要关注这一点。
2.2巧妙写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是单纯把课文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就会因为通过文本阅读便可直接获知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能巧妙地把"写"挤进课堂,使学生在二度感知文本的同时进行个性化创造,学生既可以掌握知识,又能在充满语文味的写、说课堂中轻松穿行,自然是兴趣高涨、兴致盎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段科普性说明文教学初探
科普性说明文是指以介绍自然、地理、历史、科技等知识为内容的文章。
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教材中,此类课文所占篇数较少,往往被教师忽略。
又因其课文内容相对平实,表达方式相对简单,语言形式相对枯燥,教师们都觉得“没什幺可教的”,教学也就成了“什幺样”“为什幺”之类问题的堆积。
这显然造成了此类课文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目标上教学价值的缺失。
那幺低段科普性说明文该怎幺教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尊重儿童天性,让课堂具有情趣味
要让低年级学生喜欢科普性说明文,必须尊重儿童的天性,挖掘出科普文背后蕴藏的“情趣味”,吸引儿童走入文本,从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一)巧设疑问,让文本充满“好奇”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文中的矛盾,巧设疑问,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吸引学生走入文本。
如教学《兰兰过桥》时设疑:同学们,你们平时都看到过哪些桥呢?你看到过海底的桥吗?看到过会变形
的桥吗?今天就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这些神奇的桥吧!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顿时对桥产生了好奇;又如教学《活化石》时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化石吗?来介绍一下。
(2)那你看到过活的、有生命的化石吗?(学生不敢相信)今天你们就和老师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这些活化石。
话音刚落,学生便带着好奇纷纷打开课文仔细阅读;再如教学《恐龙的灭绝》时,教师可出示各种恐龙图片,提问:“这
各种各样的恐龙在千万年前是地球上的霸主,但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吗?究竟是什幺原因让它们在地球上消失了呢?”课一开始,学生就感到趣味盎然。
总之,教师在教学此类课文时应巧设疑问,激趣导入,让平淡的科普文穿上一件神秘的外衣,让文本充满好奇,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
习兴趣。
(二)关注文体,让文本带有“色彩”
细读低年级科普文,不难发现,有的课文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有的课文带有童话色彩……编者在安排低年级教材时,就已经考虑到了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让科普文也变得生动多彩。
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编者的用心,关注文体表达,找寻文本所特有的情趣,让文本鲜活起来。
如教学《棉花姑娘》《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
让“棉花姑娘”“小蝌蚪”“鲤鱼妈妈”“青蛙妈妈”等角色形象更加
鲜明,引导学生在童话世界中趣味学习;又如教学《我是什幺》时,教师可巧设“谜”,让猜谜贯穿全文;再如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教师要关注诗歌的表达形式,引导学生在诗的色彩中学文。
二、拉近文本距离,让学习充满生活味
科普性说明文以介绍为主,内容比较枯燥且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很难引起与文本的共鸣。
怎样拉近学生与科普文的距离呢?让文本走入学生的生活,把文本内容变成学生身边可触摸
的事物,教学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一)变“抽象”为“形象”
如《农业的变化真大》这篇课文向学生介绍了杂交水稻、大棚种植、彩色棉花、无土栽培等农业知识,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概念抽象,很难理解。
教师在教学时,如能出示这些农业知识的画面和影像资料,学生一看就明了;又如《最大的书》中有这样一句:“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教学时教师出示一层层的岩石图片和厚厚的书籍图片,让学生看图比较,由于把岩石和书“形象”了,学生一看就明白它们的相像之处,学习起来也就更加简单易懂了。
(二)变“模糊”为“清晰”
科普文所表述的文字简洁、明了,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有时很难真正理解。
如《活化石》一文中有这样一句:“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
”只有感受到“几亿年”的漫长,才能体会出银杏树的珍贵,而“几亿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怎样把“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呢?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的历史有多长吗?
生:几百万年。
师:是的,人类的历史已经有几百万年,可它与白果树的历史相比,差距有多大呢?
(学生一脸茫然)
师:如果把人类的历史看成一小段的话,那白果树的历史则是它的几百倍。
(多媒体演示:人类历史一小段标志,而白果树历史的标志则无限延伸)
教师把一个模糊的概念“几亿年”与人类历史相比较,并用图标对比演示,一下子“几亿年”就变成实实在在可感觉到的数字。
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有了内心的触动。
三、咬文嚼字,让解读充溢语文味
语文课姓“语”,科普文教学也不例外。
细读低年级科普文,发现说明性课文的语言并非那般枯燥乏味。
只要细细玩味,默默涵泳,
还能洞见说明性课文结构的清晰缜密、语言表达的准确简练,能挖掘出科普性说明文中诸多的语言因子,让课堂上散发浓浓的语文味。
(一)书声琅琅,读出语文味
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是帮助学生品味语言的最好方法之一。
尽管科普性说明文的语言和文体不如文学性作品那样富有感染力,但也会包含作者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应着力挖掘课文的朗读因素,引领学生通过朗读传递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作者对小蝌蚪和青蛙的外貌描写得特别生动、有趣,教师在执教时,可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更能读出对小蝌蚪、青蛙的喜爱之情。
又如《最大的书》一文语言描写较平实,但描写“文字”的一段运用了“分总”的结构,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写法呢?教师在执教时,可先让学生分组朗读描写“雨痕”“波痕”“矿物”的句子,然后齐读总结句——“他们都是字呀”。
通过这样的朗读形式学生就能马上明白其中的写法。
同时为了加深对“分总”“总分”结构的印象,
教师又调换朗读的顺序,先读“他们都是字呀”,再分组读“雨痕”“波痕”“矿物”的句子,学生在这样趣味性的调换朗读中,读出了
理解,更读出了发现。
(二)关注细节,寻得语文味
一篇好文章的精妙之处不仅在于结构的把握、用词的精妙,更在于细节的处理。
一个停顿、一个标点、一处留白,都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用心。
科普性说明文也是如此。
《最大的书》一文中有6处川川的话:“叔叔,你在看什幺?”“哪里有书啊?”“这上面有字吗?”“这上面有图画吗?”“这能说
明什幺呢?”“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幺用呢?”这一个又一个的问
号让学生从视觉上更直观地了解川川的刨根问底,体会到川川的好问。
关注一个标点,带动对一个人物的理解,从而推动课文的发展。
(三)沉入词语,悟得语文味
小学低段的科普性说明文,大多利用客观事物的介绍来向学生渗透科学知识,这类课文在语言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选词考究,表义准
确。
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阅读、品析,领悟文章用词的精妙。
如《雷雨》一文仅用164个字,就描绘了一场雷雨的迅疾之势,字里行间透露着活泼,言语之间洋溢着欢愉。
文中将这雷雨前的景象用最精练的词语描绘出来。
一个“压”,将漫天乌云欲将大地覆盖住的动态尽显眼前;一个“乱”,仿佛让人看到了树枝禁不住大风的肆虐,随处摇摆的模样;“垂”“逃”,更加生动地传达出自然界小动物——蜘蛛的机智与活跃。
读罢让人忍不住感慨天地万物自有灵性!
文本即言语作品!科普性说明文以其特有的形式编入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只有更好地了解它,更全面地诠释它,更深刻地解读它,才能让这类言语作品生动起来,以其扎实的科普文教学魅力吸引学生进行更灵动、高效的语文实践,让教学充满夺目的光芒!
(浙江省上虞市华维文澜小学3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