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车驾驶员心理现象与安全行车的关系
驾驶员心理素质高低是行车安全的首要保障范文
驾驶员心理素质高低是行车安全的首要保障范文驾驶是一项需要高度专注和集中注意力的任务,而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其对道路条件和交通情况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因此,驾驶员心理素质的高低成为了行车安全的首要保障。
本文将就驾驶员心理素质在行车安全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
一、驾驶员心理素质的高低对于驾驶技能的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心理素质是指人在面对外部环境刺激时所表现出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状态。
对于驾驶员而言,高度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可以帮助其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交通环境和道路状况,从而更好地发挥其驾驶技能。
相反,如果驾驶员的心理素质较低,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情绪波动,从而影响其驾驶技能的发挥。
因此,驾驶员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驾驶员驾驶技能的发挥水平。
二、驾驶员心理素质的高低对于安全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驾驶员心理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其驾驶技能的发挥,还会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安全意识的培养。
心理素质高的驾驶员更容易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在遇到危险的情况下能够迅速作出正确的反应。
而心理素质较低的驾驶员则容易因为情绪不稳定或者恐慌而无法正确应对突发状况,从而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
因此,驾驶员心理素质的高低对于安全意识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驾驶员心理素质的高低对于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驾驶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如道路突然堵塞、其他车辆突然变道等。
在这些情况下,驾驶员需要迅速作出反应来应对突发事件,而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会直接影响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心理素质高的驾驶员会保持冷静并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而心理素质较低的驾驶员则容易陷入恐慌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因此,驾驶员心理素质的高低对于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驾驶员心理素质的高低对于遵守交通规则的程度具有直接影响。
驾驶员心理素质的高低还会直接影响到驾驶员对交通规则的遵守程度。
心理素质高的驾驶员具有较强的自律能力和意识,更容易遵守交通规则,从而减少违规行为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论驾驶员心理与安全行车的关系
论驾驶员心理与安全行车的关系作者:文/黄天昌来源:《时代汽车》 2016年第3期黄天昌江苏省住建厅住宅与房地产业促进中心江苏省南京市 210009摘要:汽车驾驶员的个人心理与安全行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性格、气质、情感、注意四个方面对驾驶员的个性心理与安全行车之间的关系略作分析。
汽车驾驶员要努力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提高其意志品德,改善其个人性格,才能有效保证行车安全。
关键词:驾驶员;性格;气质;情感;注意汽车驾驶员的个人心理与安全行车有着密切的联系。
每个汽车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
其中差异性就是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性格、能力、气质等,人的心理活动的认识、情感、等也和个性心理特征紧密相联,从而带有个人特点。
由于每个汽车驾驶员生理条件和社会实践不同,其个性也随之不同,不同的个性心理对安全行车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本文拟从眭格、气质、情感、注四个方而对驾驶员的个性心理与安全行车之间的关系略作分析。
1驾驶员性格与安全行车的关系性格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人之间相应的惯常的行为方式,如坚毅果断、细心周到、认真负责、粗枝大叶、马虎大意等。
人们通常把性格特征按责任和行为方式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1.1 性格的责任特征。
责任主要是对社会、集体、他人以及对自己等各方面的态度所构成的性格特征。
如有的汽车驾驶员正直、热爱集体、富有责任感,有的无理粗暴,无视国家和他人利益,对待工作有的认真、负责、实干,有的不负责任、得过且过等。
1.2性格的意志特征。
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往往反映性格的意志特征。
如有的汽车驾驶员自制力强,处事果断,严守纪律,而有的表现急躁、粗心大意、处事拖泥带水等。
1 3性格的理智特征。
表现在处理问题上,有的汽车驾驶员细致、主动、并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弱点,有的粗略、轻率、被动,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
上述性格特征对汽车驾驶员安全行驶有着直接影响。
汽车驾驶员如果法纪观念淡薄,轻视交通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处事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固执,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就容易在行车过程中出交通事故。
驾驶员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驾驶员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我国多年来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在10万人左右。
“道路安全问题是公共卫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道路伤害也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据资料统计,在我国,道路伤害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和青年人群的首位伤害死因,在道路伤害死亡人数和道路伤害死亡率上,我国都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刘殿武博士)安全行车是每个驾驶员时刻都注意的一大问题,能否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相对于技术因素,人的心理状态对交通安全隐患的影响更重要,与驾驶员的心理素质的好坏关系极大。
一驾驶员常见不良心理现象及其表现1 好胜心理。
行车时争强好胜,爱与人比高低。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表现为超速抢行,强行超车,开英雄车,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应付,导致事故。
2 急躁心理。
遇有天公不作美、事不顺心、车不争气、时不等人等情况,又急又躁,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驾车如飞,抢行抢超。
这种心理是安全行车的大敌,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十次肇事九次快,心情急躁事故来。
”3 负重心理。
因家庭出现矛盾、亲人发生病灾、本人工作不顺心、生活不如意等原因,导致驾驶员思想负担过重、情绪低沉、思维迟钝、往往是手握方向盘,思想开小差,事故也就再所难免。
4 赌气心理。
日常生活中,难免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如:超车时前车不让、被人甩了方向、车被他擦挂或夜间行车对方不关远行灯等等,如果遇上这些情况,就气从心来,火冒三丈,殊不知:“气是事故根,十赌九丧生。
”5 过瘾心理。
换了新车和开上高档车,有种骄傲感,头脑易发热,遇到较好路段,油门一踩到底,然而一遇到紧急情况,措手不及。
即使是在高速公路上,因高速行驶而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也并不鲜见。
6 侥幸心理。
遇有危险复杂路段、不良天侯、车带故障或酒后驾驶,本应谨慎驾驶或改道而行或耐心等待或排除故障再行,却自恃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硬抢硬过,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7 麻痹心理。
在熟悉的路段,经常跑的区域和较好的路段上往往容易放松警惕,粗心大意,心不在焉,满以为很有把握。
驾驶员情绪对驾驶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情绪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在每天的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无论是开心还是焦急、愤怒或是忧虑。
而这些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尤其是在驾驶时。
驾驶员的情绪状态对驾驶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愤怒是一种最容易影响驾驶员行为的情绪之一。
当驾驶员遇到其他车辆的不礼貌或者违规行为时,很容易激起他们的愤怒情绪。
这种情绪会导致驾驶员的冲动行为,比如超速、频繁变道甚至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
这些行为都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对驾驶安全构成威胁。
另外,焦虑是另一个常见的影响驾驶安全的情绪。
当驾驶员在路上遇到堵车、迷路或者时间紧迫等情况时,会容易感到焦虑。
焦虑情绪会使驾驶员的集中注意力下降,容易造成疲劳驾驶或者不良的决策。
这样不仅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还会影响其他道路用户的安全。
此外,忧虑也是一个常见的情绪状态,在驾驶时同样会对驾驶安全造成影响。
例如,担心家人的健康或者工作上的压力等问题,都会在驾驶时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
驾驶员的心思不能完全放在驾驶上,容易导致疏忽大意或者驾驶失误,增加事故的风险。
然而,相比较于负面情绪,积极的情绪状态如喜悦、满足等对驾驶安全同样有着积极的影响。
快乐的心情能够提高驾驶员的警惕性和注意力,使其更容易集中精力在驾驶上。
这将有助于减少交通违章和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总的来说,驾驶员的情绪状态对驾驶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愤怒、焦虑和忧虑等负面情绪容易导致冲动行为、不良决策和注意力不集中,增加事故的发生率。
而积极的情绪状态则有助于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和警惕性,减少事故的发生。
因此,驾驶员在驾驶前应尽量保持平静和愉快的情绪状态,以确保行车安全。
浅谈驾驶员心理变化与行车安全及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防治
浅谈驾驶员心里变化与行车安全及疲劳驾驶的危害和预防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日趋多元化,大量汽车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汽车在给人们生活带来高效便捷舒适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苦恼,车祸事故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幸福的最大障碍。
也许会有人说:“交通安全有什么,只要在过马路和骑车时注意车辆、行人和红绿灯不就行了吗?”这样的说法过于片面。
也许有人会说:“我也违反过交通规则,但没什么事啊!”那是侥幸心理,是在和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也许就是因为疏忽了某一个细微的缝隙,就会带来终生的遗憾。
我们常常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许多有关报道,正是因为忽视交通安全,才酿成了这一个个悲剧。
要从根本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就要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全面提升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尤为重要。
一、驾驶员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防治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因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超员、疲劳驾驶机动车导致的交通事故有1594起,造成685人死亡,分别占事故总起数、死亡人数的21.2%、33.9%。
交警部门提供的资料说,当前特大交通伤亡事故中,由于疲劳驾车造成的约占40%左右,对安全行车构成了严重威胁。
据研究,在行车初期驾驶员对复杂动作操作出现过失的概率为12%,随时间延长,过失也增加,8小时后行车操作过失比初期增加一倍以上。
疲劳驾驶不但会影响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判断和视觉,也会影响他的警觉性和对问题的处理能力,特别是由于疲劳而产生的三分之二秒左右的“微睡眠”期增多,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诱因。
驾驶人疲劳时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和操作失误增加。
驾驶人处于轻微疲劳时,会出现换档不及时、不准确;驾驶人处于中度疲劳时,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驾驶人处于重度疲劳时,往往会下意识操作或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
驾驶人疲劳时,会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动作呆板、手脚发胀或有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考不周全、精神涣散、焦虑、急躁等现象。
浅析不同心理特征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浅析不同心理特征对安全行车的影响作者:张军江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15期张军江(中共淮安市委组织部江苏省淮安市 223001)摘要:不同的心理特征对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影响很大,遇上突发事件,有人是惊慌失措,有人能化险为夷。
因此行车中应调节好心理状态,把安全行车当作汽车驾驶员的头等大事。
关键词:心理影响安全中图分类号:U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247-01确保安全行车是汽车驾驶员的天职,当技术因素已不成问题,心理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行车安全心理包括诸多因素,现笔者就其中的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对安全行车的影响作一粗浅探析。
1 “情绪”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情绪是汽车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对周围的环境表现出的态度,如愉快、忧愁、悲伤、恐惧、苦恼等各种情绪和情感。
一个人情绪处在高潮期内,精力充沛、心情愉快,一切活动都被愉悦的心境所笼罩,此时的驾驶员反应敏捷、智力开阔、情绪高涨、动作麻利,这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在低潮期内,自我感觉特别不好,健康水平下降,心情烦躁,一切活动都被一种抑郁的心境所笼罩,此时的驾驶员反应迟钝、智力抑制、耐力下降、判断失误,这就是“屋漏偏遭连夜雨”,交通事故也会接踵而至。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情绪不仅影响着他的心理活动,还影响他的行为后果,所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要保持良好的情绪。
情绪包括心境、激情、应急等方面。
“心境”就是指人们常说的心情,心境的好坏受到周围环境、事物、完成活动及健康状况的影响,能对驾驶员的认识、意识及驾驶活动产生很大影响。
所以,良好的心境对大脑反应、思考、判断、操作等都能起到使人敏捷的作用;不良的心境会使人感到枯燥无味、易怒、缺乏礼貌等,常因对交通环境不满而抢行、开“斗气”车,对行车安全是极为不利的。
驾驶员在驾车时应尽力使自己保持个人心境的愉悦或平和状态,正确评价和控制自己的心境,确保安全行车。
浅析驾驶员心理变化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中豳分 类号 U 9.5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7 —6 1( 1) 100一 l 41 4 2 639 7一2 0 7— 26 O 0 0
近年来 ,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 , 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 ,且车辆 档次越来越高 ,一旦发生事故 ,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 日常生活中交 通安全尤其 因违章驾车发生事故的居 多,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 , 就必 须加强 日 常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质关。因为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机动 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 的必要条件 ,他每时每刻都会影 响 机动车驾驶员 的行车安全。尤其是单位车辆 管理干部应对本单位驾驶员 的心理特征变化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 , 掌握每位机动车驾驶员 的心理 特征变化 , 有利于车辆调度 , 减少因驾驶员心理变化 引起的交通事故。 在 日常生活中一般有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 的,它直 接影响着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 同的心理反应 。
成 任务 。
当人们遇到工作压力或受到某环境事物刺激时 , 心理变化都会产生 不同程度的思想情绪。可见 ,心情 的好坏与驾驶员的意识及驾驶活动产 生具有很大的影响。所 以良好的心情对大脑反应 、判断 、操作等方面都 能起到敏捷 的作用,也是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的必要条件。相反 ,不 良的 心情就会感到活动枯燥无味、易怒、缺乏礼貌等等 。常表现出对路面状 况或其他情况不满而开 “ 斗气车”、 “ 违章车”等 ,忽视 了自我约束能 力, 违章现象十分严重。因此 , 良的心情对行车安全是极为不利的。 不 当人在受某种心理负担情况下 ,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表现反应 。 如: 在驾驶过程 中出现这种心理反映 , 4 贝 往往会与其他过往车辆 、行人 的行动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预估和判断 ,容易误解对方或做 出与 对方不满的表现 , 他所做出的动作是常人不敢想象 的行为 ,在没有判断 准确 的 情况下强行超车行驶 , 往往会造成两车相挂或对面驶来 的车辆相 撞 ,以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心理与铁路行车安(二篇)
心理与铁路行车安法国电力公司在xx年提出的安全分析最终研究报告中指出,在70~80%的事故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分析西安铁路局略阳车务段xx年十年间所发生的事故和严重违章违纪案件,在记录的51起案例中,全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
可见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均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然而,由于受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人的行为状态和技能的发挥会有较大的起伏,仅靠严格的作业过程管理、严格的干部绩效考核、严格的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即便所有人员均达到培训要求,也不能有效解决行车安全问题,事故和严重违章违纪案件的当事人并不是不知道严格的规章制度,铁路人身伤亡的受害者也不是不知道人身安全的规定,可见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铁路日常管理中很重要但往往被忽视的问题--铁路行车安全心理。
2.1.1铁路改革对职工心理的影响目前铁路正在体制改革,随着运输管理体制、运输组织方式、利益格局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从而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站段的合并、人员的流动和职工的下岗是难以避免的,一部分职工将被迫在眼前或暂时的利益上做出某种牺牲,然而一些职工却不能理解这是新设备新技术更新和信息化社会的大势所趋,心态极不平衡,大部分职工对铁路改革的期望值很高但又缺乏信心,部分员工面对合并重组及裁员普遍有危机感,有的心理压力还很重,担心自己被挤或裁下来。
对于那些家中供养人口多、配偶无工作、家人身体状况不好的职工来讲,待岗、分流或离开家庭工作都无疑是当头一棒,有的职工视分流或被送铁路局劳动力调剂中心为领导跟他过不去,而产生过激、抵触、报复、紧张、烦躁、消沉等不良心理。
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竞争上岗已成为优化干部队伍的必然途径,干部优胜劣汰势不可挡,少数干部面对“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心理很不适应,面子观念、自尊心上承受不住,而产生羞愤、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
2.1.2企业文化对职工心理的影响企业文化在铁路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铁路大部分站段还不太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意义,或者认识到了但不懂如何去实践人文管理、企业精神的培养、企业形象的塑造等一些重要工程,使得铁路内部文化建设还比较落后或不成熟,也给职工心理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探析驾驶员情绪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探析驾驶员情绪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发表时间:2020-11-19T14:43:18.787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作者:王加龙[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辆迅速增加,驾驶员队伍也日益壮大,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多,已成为社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身份证号码:32092419650929xxxx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辆迅速增加,驾驶员队伍也日益壮大,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多,已成为社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交通警察在分析事故成因时,往往侧重驾驶员是否有交通违法行为、分析路况的好坏等,较少分析驾驶员主观方面的情绪因素。
关键词:驾驶员;情绪因素;影响;调节与控制一、情绪的内涵及其特点1、情绪涵义情绪是指高兴、快乐、痛苦、悲哀等,一般发生时间短暂、表面,而且容易变化。
人们通常以愤怒、悲伤、恐惧、快乐、爱、惊讶、厌恶、羞耻等反应来说明情绪。
2、情绪的特点人的情绪具有两极性,即积极的体验和消极的体验。
例如,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轮胎爆了,而你没有带换胎工具,这时你需要帮助。
当你拦下一辆汽车向其驾驶员求助时,他却置之不理把车开走,这时你就会因为刚才遭受“冷漠”而在心理上产生相应的“内部体验”和外部的表现,会感到很悲哀,从而引起消极的否定性的情绪如厌恶、愤怒、埋怨等;当你失望的瞬间,后面来的另一辆汽车驾驶员主动向你伸出了友爱的双手,使你的汽车恢复了正常行驶,这时你的心理就产生与前者完全不同的“内部体验”和外部表现,会引起积极的肯定性的情绪如满意、愉快、高兴自信等。
由此可见,各种不同的情绪体验都会给汽车驾驶员在行车安全上带来不同的效应,积极的情绪起增力作用,消极的情绪起减力作用。
二、驾驶员情绪对安全行车的影响喜怒哀乐是人的最基本的情绪。
一个人的情绪对人的认识、意志、行为和个性都有重要影响。
尤其是机动车驾驶人,其情绪对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如果驾驶员的在某种情绪支配下驾驶车辆,那么情绪状态就会直接干扰驾驶员的行车。
军车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
昏昏欲 睡 的感 觉 。另 外 , 因其他 原 因 引起 的担 心 困 扰。 如 带 车人 、 外 部 环 境 变 化 等 都 会 导 致 注 意 力 减 弱. 从 而 影响行 车 安全 。
二、 提 高 驾驶 员心 理 素质 的对 策
受力强 、 勤于 观 察 、 反应 迅 速 、 判 断 准确 、 动作 敏 捷 , 有 利 于行 车安 全 。反 之 , 当处 于焦 躁 、 愤怒 、 恐惧 、 悲 哀 等减 力 情 绪 状 态 时 , 大脑 的兴 奋 性 降低 , 表 现 为 感 受力 下 降 、 精 力分 散 、 懒 于观察 思 考 , 一 旦 遇 到紧
思 想 素质 强 、作 风技 术硬 的汽 车驾 驶 员 队伍 。在 涉及 行 车安 全 的 诸多
要 素 中 驾驶 员心 理 问题 受 到 广泛 。 关注 , 研 究 驾 驶员 心 理 因素特 征 , 强 化 驾驶 员 心理 素质 锻 炼 ,对 预 防和 减 少车辆 交通事 故具 有重 要作 用 。
韧性 和 进取 心 , 总体 性格 倾 向 于 中间偏 外 向型 。但 具体 到 每个驾 驶员 的个 性 与行为 又是 不 同的 。优 秀
驾驶 员 的个 性 主 要表 现 为情 绪成 熟 、行为 稳定 . 自 控力 强 、 处事 谨 慎 , 敏捷 聪 颖 、 性 格独 立 , 易 于合 作 、
乐群 特征 明显 。事故 倾 向性 的个性 主要 表现 为 自负
好强 、 主观武 断 , 具 有 攻击 性 、 统 治欲 , 冒 险敢 为 , 喜 好尝 试新 鲜 事 物 , 不怕 危 险 , 但 常常 忽 视重 要 细节 ,
情绪 波 动 , 易 冲动 , 活跃 、 热情 或 焦虑 、 烦躁 , 情 绪 难 以控 制 的特征 明显 。
浅谈汽车驾驶员心理现象与安全行车的关系
浅谈汽车驾驶员心理现象与安全行车的关系机动车驾驶员是道路交通人、车、路的三大要素之一。
在影响交通安全的诸多因素中,驾驶员是主要因素之一。
作为一个称职的汽车驾驶员,不但要熟练地掌握驾驶技能,具有汽车的正确使用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熟悉交通法规,才能保证人车安全。
1.驾驶员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与安全行车驾驶员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
驾驶员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对行车安全有重大影响。
每个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是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包括:①认知过程:感性认知:如感觉、知觉、表现等。
理性认知:如记忆、思维、想象等。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不是孤立的心理过程、它是贯穿于人们认识过程中、并受情感和意志的影响。
②情感过程:如喜、怒、哀、乐、爱、憎、惊恐等。
③意志过程:如自觉性、果断、自制、毅力等。
个性特征包括: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②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
驾驶员的个性心理与安全行车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位优秀的驾驶员必须具备适应驾驶的性格、气质、情感、以及复杂的注意力,敏捷的反应能力等,能在千变万化的行车和作业过程中持续的接受和分析周围的环境与机车、及农具的状态与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操纵动作的心里素质。
1.1认知过程驾驶员的认知过程包括驾驶员在认识驾驶汽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如驾车时看到道路上的情况,听到发动机的工作声音,接触到了操作机件,记住了操作要领,通过思考掌握了交通参与物的内在联系等,这些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现象就是驾驶员的认知过程。
驾驶员的感觉正确与否,将直觉影响判断是否准确和操作是否恰当。
因此,驾驶员的认知过程,对行车安全十分重要。
1.2驾驶员的情感与行车安全的关系驾驶员的情绪和情感对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欢喜、愉快、满意度往往使驾驶员自觉地保持最佳的安全行车状态,思维灵活,工作认真,对驾驶中观察和判断有促进作用,动作敏捷性也得到提高,能准确、果断地处理情况,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国家交通法规和道路交通秩序,安全礼让,处处把方便让给别人,努力掌握安全行车规律,达到安全行车。
浅析驾驶员心理因素与行车安全
浅析驾驶员心理因素与行车安全作者:沈兴山来源:《科技探索》2014年第03期摘要:行车安全不但要求驾驶员要有过硬的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本文论述了驾驶员的心理因素与行车安全的关系,并提出加强驾驶员心理素质的措施。
关键词:驾驶员心理因素行车安全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与日俱增,人们对汽车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汽车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
机动车辆迅速增加,驾驶员队伍也日益壮大,交通事故成为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世界上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大约有30万人,我国就占了1/3,就是说,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约有10万人①。
一幕幕的交通事故,一次次活生生的教训,使我们引以为戒,在教训的背后,不由引人深思。
要想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较少因驾驶员心理因素变化引起的交通事故,驾驶员心理因素的成熟与否更为重要,对整个安全驾驶影响更大,应当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驾驶员心理因素与安全行车的关系1.作为驾驶员,很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心理方面的知识,以保证行车的安全。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要求自己的心理及生理系统的每个部件都要处于最佳状态。
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利于车辆行车安全。
人有喜、怒、哀、乐,在处于兴奋期、精力充沛、智力开阔、反应灵敏;而在疲劳、情绪波动,处于精神不佳状态时,智力抑制,反应灵感度减弱。
具有良好的心理因素是对驾驶员的基本要求,驾驶员能否安全行车,能否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驾驶员的心理因素好坏关系极大。
当人在受到某种心理负担的情况下,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表现反映。
易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员往往具有潜在的、特定的心理特征,比一般驾驶员更容易发生事故,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心理状态有:盲目自信、思想麻痹;表现惊慌失措,图省事,怕麻烦,控制能力弱。
事故的出现既具有偶然性,也具有必然性。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能从事故发生的本质上认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对于驾驶员平时能注重安全知识的学习,可以增长消除事故的信息,抛弃“撞大运”的思想,并采取相应措施,切实做好安全工作,防患于未然。
驾驶员管理论文驾驶员行车中常见不良心理的现与应对
驾驶员管理论文驾驶员行车中常见不良心理的现与应对驾驶员管理论文:驾驶员行车中常见不良心理的现象与应对概述: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对驾驶行为和安全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驾驶员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心理现象,如焦虑、冲动、疲劳等,这可能对其驾车技能和决策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本篇论文将探讨驾驶员行车中常见的不良心理现象,并提出应对策略,以促进安全驾驶和交通事故的预防。
1. 压力和焦虑现象:驾驶员常常面临路况复杂、时间紧迫等压力,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焦虑。
焦虑会引发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增加事故风险。
应对策略:- 学会应对压力,如学习放松技巧、通过音乐等方式缓解焦虑。
- 提前规划行程,合理安排时间,减少时间紧迫感。
- 运用正向思维,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的驾驶能力。
2. 冲动和愤怒现象:在道路上遇到不文明驾驶、交通拥堵等状况时,驾驶员可能产生冲动和愤怒情绪。
这种情绪容易导致冲突和激烈的驾驶行为,从而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应对策略:- 保持冷静,尽量避免与其他驾驶员发生口角或冲突。
- 学会释放情绪,如通过呼吸深吸、放松肌肉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
- 培养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尽量忍让他人的错误行为,并保持礼貌。
3. 疲劳和困倦现象:长时间连续驾驶、睡眠不足等均可能导致驾驶员出现疲劳和困倦,这对驾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应对策略:- 做好充分的休息,确保每天获得足够的睡眠时间。
- 长时间驾驶时,应适时停车休息,伸展身体,活动筋骨。
- 避免饱腹或过度饥饿的状态下驾车,保持饮食平衡。
4. 自信和沾沾自喜现象:有些驾驶员在驾驶技能较为熟练或道路熟悉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自负和沾沾自喜的情绪。
这种心理状态可能导致他们轻视安全意识,对安全规则放松警惕。
应对策略:- 持续学习和提升驾驶技能,保持谦逊态度。
- 建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尊重交通规则,不骄傲自满。
- 参加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了解最新的交通法规和安全要求。
浅谈驾驶员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B.气质在实践中的意义 a.气质类型的划分是相对的。 b.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气质和人的性格有密切 联系。 c.汽车驾驶员应当善于利用自己气质的积极方面, 抑制气质的消极方面。因此了解自身气质方面优 点与不足,对于安全行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少汽车驾驶员尽管气质不同,但都能达到百万 公里无事故的优秀成绩,正说明了这一点。 d.驾驶员可根据顾客的不同的气质类型采取针对 性的工作。 e管理者可根据驾驶员的气质特点采取有效的教 育;安排搭班等。
2. 行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会引起驾驶员紧张、恐慌、焦躁 等心理
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时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
出自己的心态。一方面,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不顺 心事,会影响他们的心情(愉快、忧愁、失望、悲伤、恐 惧、苦恼等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是外部事件在人 体内引起的一系列内变过程之后出现的表情,当受到刺激 时一般是通过面部、动作、眼神等表现出来);而另一方 面,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又要受到外界的、人为的以及 诸多难以想见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 响驾驶员的心理状态。例如,当驾驶员在承受某种心理负 担时,就会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反应。驾驶过程中出现 这种心理反应,容易导致驾驶员对其他过往车辆、行人的 行动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估计与判断,容易误解对 方或做出对对方不满的表现,比如强行超车、会车等。
3. 行车过程中的任意妄为会使驾驶员形成侥幸和 紧张心理
在行车过程中,有的驾驶员不能自觉遵守交 通法规,不去按照操作要领驾驶车辆,遇到可能 发生车祸的情况,或是预感到可能要发生问题时, 不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而是怀着侥幸心理 去“碰运气”。明知超速超载、带“病”驾驶、 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潜在危害, 但由于侥幸心理的存在,他们又自认为技术高超 未必能被交警查到,只要运气好就可万事大吉, 因而强化了他们的侥幸保险心理,对违章做法根 本不予重视。由于心里有所顾忌,他们一直处于 复杂、多变、波动的状态之下,既担心被查处又 害怕发生事故,遇到险情时根本难以做到全神贯 注,沉稳操作,不是惊慌失措,就是反应迟缓。
驾驶员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与行车安全(朱明zhubob
员驾驶员的心理过程高级技能专业教师心理状态与行车安全驾驶员的心理过程是以一定的心理状态为背景的。
心理状态是指某一时刻人的心理活动水平。
如注意、分心、觉醒、疲劳等。
不同的心理状态下,驾驶员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工作质量,影响行车安全。
这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受到不同心理状态的影响,个性心理特征也是通过心理状态实现对心理过程的影响的。
第一节驾驶员的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驾驶员顺利准确地获得交通信息,保障安全行车的必要前提,是汽车驾驶员的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
所谓指向是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其心理活动朝向与驾驶安全有关的对象,如交通标志、交通信号、行人和车辆等,而不去注意与行车无关的其他事物。
所谓集中,是指心理活动在选定的某个事物上聚集起来,即全神贯注于最重要的事物,而对无关紧要甚至起干扰作用的其他活动的抑制。
注意的指向和集中,是注意密不可分的两个特性。
没有指向性,就不可能达到集中;没有集中性,指向性也失去了意义。
指向愈广,集中程度就越低;指向愈窄,集中程度就愈高。
(一)注意的分类注意是一种伴随于心理过程的非独立状态,并通过外部行为或多或少表现出来。
如人们在注视一个事物时,注目凝视:在注意听一种声音时,把耳朵朝向声源;当沉浸于思考和回忆时,目光“呆视”前方等。
根据组织注意时人的积极性,可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
员1、无意注意。
高级技能专业教师又叫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由事物外部特点所引起,是人们自然而然地对那些强烈的、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的心理活动的指向与集中。
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新颖的外形等,都可以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也叫随意注意,是具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人在活动中,必须经常把自己的注意主动地服从于既定目的任务,并有意识地调节保持在作业上,“举目凝视”“侧耳倾听”等,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汽车驾驶员技师资格专业论文 浅谈驾驶员的健康心理知识
浅谈驾驶员的健康心理知识摘要:在行车时,外界的、人为的各种因素使驾驶员的动机、态度、情绪外,精神因素影响驾驶员健康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
如果长时间被消极思想、自责、后悔和过失的所困扰,驾驶员辉出现忧郁症。
因此,驾驶员学习和应用健康驾驶心理知识,理解心理状况的变化对驾驶员的影响,纠正不良的驾驶心理,是预防交通事故、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驾驶员健康心里“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无虚弱现象,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理活动与安全行车有密切的关系。
在行车时,外界的、人为的各种因素使驾驶员的动机、态度、情绪外,精神因素影响驾驶员健康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
如果长时间被消极思想、自责、后悔和过失的所困扰,驾驶员辉出现忧郁症。
因此,驾驶员学习和应用健康驾驶心理知识,理解心理状况的变化对驾驶员的影响,纠正不良的驾驶心理,是预防交通事故、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前提。
一、驾驶员常见的不良驾驶心理影响安全驾驶的原因很多,驾驶员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易发生事故的驾驶员往往具有潜在的,特定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使其比一般驾驶员易发生事故。
以下介绍道路运输驾驶员容易发生的驾驶员容易出现的几种典型的不良驾驶心理。
1、好胜心理行车时争强好胜,爱与人比高低,引起是年轻的驾驶员。
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常常会出现超速抢行、强行超车、开“英雄车”等冒险行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应对,很容易引发事故。
2、急躁心理遇到天公不作美、交通拥堵或不顺心的事,又急又躁,不能很好的控释情绪,驾车如飞,抢行抢超,强行加塞。
这种心理是安全行车的大敌,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十次肇事九次快,心情急躁事故来”。
3、赌气心理日常生活中,难免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如超车时前车不让、慢车占用快车道或夜间行车对方不关闭远光灯等,一遇上这些情况,就立即气从心来,火冒三丈,产生报复心理,一心想把车挤到路边,在这种心理支配下,精力只集中在报复别人上,而无视了对其他情况的处理,往往害人又害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汽车驾驶员心理现象与安全行车的关
系
机动车驾驶员是道路交通人、车、路的三大要素之一。
在影响交通安全的诸多因素中,驾驶员是主要因素之一。
作为一个称职的汽车驾驶员,不但要熟练地掌握驾驶技能,具有汽车的正确使用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熟悉交通法规,才能保证人车安全。
1.驾驶员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与安全行车
驾驶员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
驾驶员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对行车安全有重大影响。
每个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是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包括:①认知过程:感性认知:如感觉、知觉、表现等。
理性认知:如记忆、思维、想象等。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不是孤立的心理过程、它是贯穿于人们认识过程中、并受情感和意志的影响。
②情感过程:如喜、怒、哀、乐、爱、憎、惊恐等。
③意志过程:如自觉性、果断、自制、毅力等。
个性特征包括: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②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
驾驶员的个性心理与安全行车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位优秀的驾驶员
必须具备适应驾驶的性格、气质、情感、以及复杂的注意力,敏捷的反应能力等,能在千变万化的行车和作业过程中持续的接受和分析周围的环境与机车、及农具的状态与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操纵动作的心里素质。
1.1认知过程
驾驶员的认知过程包括驾驶员在认识驾驶汽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如驾车时看到道路上的情况,听到发动机的工作声音,接触到了操作机件,记住了操作要领,通过思考掌握了交通参与物的内在联系等,这些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现象就是驾驶员的认知过程。
驾驶员的感觉正确与否,将直觉影响判断是否准确和操作是否恰当。
因此,驾驶员的认知过程,对行车安全十分重要。
1.2驾驶员的情感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驾驶员的情绪和情感对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欢喜、愉快、满意度往往使驾驶员自觉地保持最佳的安全行车状态,思维灵活,工作认真,对驾驶中观察和判断有促进作用,动作敏捷性也得到提高,能准确、果断地处理情况,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国家交通法规和道路交通秩序,安全礼让,处处把方便让给别人,努力掌握安全行车规律,达到安全行车。
忧愁、悲伤、恐惧等情感,却使驾驶员无精打采,情绪易波动,缺少理智,甚至以感情代替理智,忽视交通法规,开英雄车、斗气车,影响对交通情况的观察、判断与思考,反应变慢,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1.3驾驶员的意志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往往反映性格的意志特征。
在行车过程中,需要驾驶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毅力,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处理好复杂的交通情况,达到安全行车和完成作业的目的,这就是驾驶员的意志。
如有的驾驶员自制力很强,处事果断,严守纪律,能及时处理化有事而无事,而有的表现急躁、粗心大意、处事马虎,遇到事情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经常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故,所以驾驶员的意志过程,是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内在动力。
1.4驾驶员的注意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一特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是指某一瞬间,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某一特定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
集中是指心理活动反应事物达到一定的清晰和完善的程度。
驾驶员在行驶中要集中思想,把注意力放在与安全行车的有关事物上来,同时还要进行主要的分配和转移,因为行车中情况错综复杂,外界大量的信息需要引起注意,同时兼顾各个方面,并能随时调整,将注意力集中到新的目标上去。
注意分为无注意和有注意。
无注意是没有自觉目的,也不需要努力地注意,主要是由事物的外部特别情况所引起的。
例如,驾驶员在行车中经过繁华的街道或广场,遇有一个大型活动,无意中瞟了几眼,等回过头来时,发现突然有一个小孩想穿过公路向左跑,驾驶员急忙向右打方向,小孩发现有车来,小孩却又向右边回跑,就在一瞬间发生了事故。
正如很多老驾驶员经常说的一句话:安全行车几十年,出事就在一瞬间,安全行车几万里,出事就在一两米。
在驾驶室里还要
注意不要与司机谈话,不要听收音机,以防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其意也在此。
可以在驾驶室里写上请勿与驾驶员谈话的内容,也是很好的提示。
所以,要求驾驶员能够很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同时又能合理的分配注意。
有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还要通过主观努力地注意。
例如,,通过路口、街道,要注意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行人的动态、通过村庄和街道时,尤其是牵挂比较宽的作业机具时,要观察路面的通过能力,转弯时注意对方是否有来车等。
这些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注意。
即使自己有不适或疲倦,也要打起精神,强迫自己注意,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行车中,一定要注意汽车的工作状态,,当你听到汽车有异声,时有时无,或一会又消除了,这就是无意中注意到的,要有意识的去倾听异声发出的部位和原因,及时排除故障,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
1.5驾驶员的气质、性格等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气质统称为脾气或性情。
性格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人之间相应的惯常的行为方式,如坚毅果断、细心周到、认真负责、粗枝大叶、马虎大意等。
气质是在人的生理素质基础上,受后天时间的影响而形成的,也受到主观世界和性格的控制,因此可以改善和提高的。
2.驾驶员的个性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由于每个人在世界观、兴趣、需求、能力、气质、性格、以及经历、受教育程度等各方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