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公办大学校长选拔机制探究
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选拔制度研究
20 年 2 台湾教育 当局在 中小学校长的 00 月
选拔标准 、 方式 、 程序和任期等方面实施了系列改 革。根据重新修订的台湾国民教育法第九条 ,国 “
民教育阶段校长采用遴选制 , 得连任一次, 届满得
回任教师” 明确建立公立 中小学校 长回流机制 , , 校长不再是万年校长 了。第 九条 同时还规定“ 县
度, 把学校的领导托付给合格的、 尤其在管理方面
受过特定培训的专业人员就显得尤为重要。校长
一
秀、 默默耕耘的主任 , 常常没有机会出头。一旦成 为校长 , 不论好坏 , 就一直 当校长到退休 , 因而当
时有“ 万年校长” 的说法。 师高 , 吸引
1 校长派任时期 . 早期我国台湾地 区公立中小学校长任用采用 的是派任制。首先 由督学通过视察 , 将表现优异
教师积极投入准备晋升校 长的行列 , 为台湾公立 中小学考出许多优秀的校长。选 出的校长也大都 能全心全力奉献教育 , 对学校经营有正 面积极 的
贡献 。
的主任名单呈报教育局长审核 , 再由其转呈县 、 市
学校的最优秀人才。 5 效率: . 在最短时间之内, 完成遴用程序 , 以 利于校务尽快地开展。 ( ) - 校长候选人参试资格
把持研习进修的机会, 甚至在科展、 比赛中以 各项 学生为争取积分的工具 , 引起 许多质疑与批评。
由于校长的迁调派用权依然掌握在教育局与行政 首长手 中, 那些 长袖善舞、 喜爱吃喝玩乐、 逢迎拍 马的校长比较容 易获得长官 的青睐 , 往往 能够如 愿以偿地调派到 自己想去的学校 , 而默默耕耘 、 不 喜交际应酬的校 长却常常成为长官上下其手、 挟 怨报复的对象 , 这种黑箱作业引起不少批评。
近十年台湾高等教育改革述评论文
近十年台湾高等教育改革研究述评【摘要】新世纪以来,围绕高校治理结构的问题,我国台湾地区对高等教育展开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包括教育制度改革,高等教育国际化,推行卓越教学计划,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从而调整了台湾高校的运行机制,扩大了台湾高校的自主权,彰显了高等教育的民主化,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台湾高等教育改革;教育国际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迎合大学教育从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教育模式转型,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启动了“一县一大学”计划,大学的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创历史新高,但“计划”的实施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
大学教学质量出现滑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降低。
高等教育的投入与学校和学生数量的增加失调,公立学校的教育经费大幅缩减,大学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社会对大学培养出的人才的认可度下降,大学的科技竞争力下滑等问题日益突显,在全球化竞争的潮流下,如何培植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发展卓越的教育理念已刻不容缓。
通过查阅文献,有关21世纪初台湾高等教育改革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把“台湾高等教育改革”作为关键词输入读秀和中国知网,确定范围2000-2011年,其结果是:相关书籍1本,相关论文 11 篇,硕博论文 0 篇,相关文档2篇,相关会议论文2篇,网页相关信息39条。
现在对搜索到21世纪初台湾高等教育改革的文献进行综述。
一、台湾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研究表明:台湾高等教育改革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政治背景。
随着政治上的严和转型,大学实行自主的呼声日盛。
台湾当局开始解除对高等学校的不当行政管制,对大学实行松绑。
新世纪开始,大学自主管理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有学者指出:“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大学自主为主旨的高校治理成为教改中彰显教育民主化的重要内容,而推动“国立”大学法人化则成为实现大学自主的主要方式。
大校长遴选方案
大校长遴选方案背景作为一所中等规模的高等教育机构,校长对于大学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校长不仅能够对学校的管理和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还能够引领学校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因此,在遴选大校长的过程中,必须精选出合适的人才,以确保学校的未来发展。
目标这份文件旨在制定大校长遴选方案,从而确保招聘流程的有效性,并找到最适合该高等教育机构的人才担任校长。
方案将考虑多种方面,包括人员选拔、招聘流程和遴选标准等。
步骤第一步:确定遴选标准为了确保校长候选人具备最符合学校需求的技能和素质,必须在制定遴选标准时明确相关要求。
这些标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职业背景;•管理技能;•领导能力;•教育经验;•稳定的个人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必须综合考虑,在找到拥有所有优点的人才之前,必须避免对某些标准的过分强调。
第二步:寻找候选人在确定了遴选标准后,这一步将涉及如何寻找适合的候选人。
为了确保对所有潜在的申请者进行公正的评估,追求广泛的竞争。
这意味着寻找方式必须搭建包括社交网络、学术会议和广告等多种途径。
第三步:审查申请一旦申请人员收集完申请,需要对申请人员的申请进行筛选,以确定那些能够满足上述标准的人才。
这一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认申请人是否满足遴选标准;•向候选人询问其背景经历;•确保申请人与招聘职位的需求相匹配。
第四步:面试候选人在确定了最佳申请人之后,需要安排与他们面谈的时间。
这可以通过面对面会议、在线视频会议或电话会议实现。
主要是了解他们的管理、沟通和领导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
第五步:做出最终决定最后,根据候选人的面试表现和其他要素,确定一个最适合学校发展的人选。
在做出决定之后,学校管理层需要尽早告知该人选获胜的消息,并准备好接纳他们的到来和履职,以确保校长发展的成功。
结论综上所述,这份大校长遴选方案包括了多种步骤,从制定遴选标准到最终决定,需要学校管理层需要积极引导和支持,才能够确保整个招聘流程的顺利进行。
我国大学校长到底该如何遴选——三重视角的拷问
我国大学校长到底该如何遴选——三重视角的拷问杨兴林【摘要】大学校长的能力、水平及思想境界的高度直接影响大学发展的高度.合理遴选大学校长是大学治理的重要方面.当下,我国学术界关于大学校长的遴选主要有由教授委员会选举产生、全体教师选举产生、教授选举与政府任命产生、专门遴选机构遴选产生四种意见.综合比较而言,第四种看法似乎更为合理.原因在于:现代大学事涉多方面利益相关者,大学校长遴选要观照多方面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与要求;现代大学是一个具有复杂组织特性的有机体,大学校长遴选必须契合其组织特性与要求;现代大学与外部社会关系密切,内部事务纷繁复杂,仅仅限于全体教师或教授民主选举大学校长,抑或由教授委员会选举产生,都会由于种种原因而难以做出比较公正的判断.当前,我国大学校长由传统的上级任命向公开遴选转变的可能性已经出现,但仍然存在法律依据不足、理论滞后与利益制约、大学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较弱等问题.因此,我国大学校长公开遴选的实践探索只能循序渐进,在学习、借鉴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最终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校长遴选方法.【期刊名称】《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04)001【总页数】9页(P96-103,114)【关键词】大学;大学校长;遴选方法;去行政化;大学治理【作者】杨兴林【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教研究室,北京海淀 1001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9.20■ 高教管理“地无分中外,时无分古今,大学校长这一职位,总让人有仰之弥高的感觉——学识渊博,道德崇高,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不敢言,既是社会清流,也是国之栋梁。
”[1]169要办好大学,必须选好大学校长。
大学校长的形象直接代表大学的形象,大学校长的能力、水平及思想境界的高度直接影响大学发展的高度。
恰当有效地选择大学校长是大学治理的重要内涵。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开始涉及这一问题,提出的看法迫切需要认真辨析和深入探讨。
台湾地区的高考制度
台湾地区的高考制度(一)简介台湾并没有高考这词,但有类似的制度。
台湾升大学的考试一共分为两次,一次叫做大学入学测验,另外一次叫大学指定科目考试(旧称大学联考)。
2002年台湾废除了大学联考(相当于国内的统一高考),采取“多元入学”的方式进行招生。
大学入学测验较早举行,约在每年的1—2月份,共考6科——国文、英文、数学、社会、自然。
不管是文科或理科学生,这五科都得考。
除了国文与英文有作文外,其余各科都是以选择题的方式来测验学生高中三年所学,题目非常灵活,常会有时事题目出现。
所以这次考试对广泛阅读课外读物或关心时事的学生较有利。
大学入学测验公布成绩后,学生可以利用成绩向各校系申请入学许可,所以一次有可能同时上好几间学校。
第二次则是在每年7月初举行的指定科目考科,指定科目考试分得较细。
文科有国文、英文、数学(乙)、历史、地理等5门学科;理科有国文、英文、数学(甲)、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学科。
通常文科的学生只考文科,理科学生只考理科,但也可以全部都考。
指定科目考试较着重于课内所学,除了作文与选择外,还有计算题、证明题、填空等题型,也就是得将高中课程读个滚瓜烂熟才能考到高分。
而且指定考科需填选志愿,等待统一发榜,一个学生只能录取一个校系。
通常经由大学入学测验上大学的学生只占了两三成,但是近几年有逐渐提升的趋势。
(二)备忘1、台湾的大学招考制度(2002年起)“考试专业化,招生多元化”是台湾的招考原则,主要有四种方式:传统的“联考”、实行数年的“推荐甄选”、近几年新兴的“申请入学”以及栽培对单一科目有天赋学生的“资赋优异保送”。
联考每年两次,寒假和暑假时期举行,类似国内高考,统一笔试、依分数及考生志愿分发学校。
推荐甄选以各高中为单位,以学生成绩为标准,成绩较高者可优先选择愿意报考的科系。
申请入学与推荐甄选最大的不同在于推荐甄试有各校报考学生的名额限制,申请入学则无,只要具有高中以上同等学历便可向大学报名。
台湾五院制度
台湾五院制度介绍台湾五院制度指的是台湾地区的五个最高学府,它们分别是国立台湾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成功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国立阳明大学。
这五所学府在台湾地区享有崇高的地位,它们以其卓越的教育质量和丰富的学术资源而闻名于世。
国立台湾大学国立台湾大学,简称“台大”,位于台湾台北市大安区。
作为台湾最古老的研究型综合大学,台大在经济、法律、医学等领域都有很高的声誉。
台大积极推动学术研究与社会发展的结合,在推动国家创新与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科设置•文学院•理学院•医学院•工学院•台湾文化研究中心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简称“中大”,座落于台湾桃园市中坜区。
中大以其卓越的理工科教育而著名,曾培养出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中大秉承“博学、笃志、求真、创新”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养。
学科设置•人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管理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国立成功大学国立成功大学,简称“成功大学”,位于台湾台南市南区。
成功大学被认为是台湾最佳大学之一,其医学、工程和海洋学等领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成功大学一直以来致力于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的专业人才。
学科设置•文学院•科学院•医学院•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简称“清华大学”,位于台湾新竹市。
清华大学在台湾享有高度声誉,被誉为“工程学的摇篮”。
清华大学不仅在工程领域突出,其物理学、化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也颇具实力。
学科设置•文学院•工学院•理学院•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国立阳明大学国立阳明大学,简称“阳明大学”,位于台湾新北市板桥区。
阳明大学以医学为主,是台湾最负盛名的医学院校之一。
阳明大学在医学教育和医疗研究方面一直保持着卓越水平,并积极推动国际学术交流。
学科设置•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医学系•生命科学系•心理学研究所•医学信息学研究所总结台湾五院制度是台湾地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五所学府以其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优良的教育质量,为台湾培养出了大量优秀人才。
高考校长推荐制
高考校长推荐制高考校长推荐制是国家教育部在2018年提出的一项新政策,旨在通过增强高校招生选拔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进一步推动高考制度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公平。
这一政策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下面就该政策开展展开一番论述。
一、高考校长推荐制的实施背景众所周知,高考是我国大学院校招生的重要渠道和标准,每年都有大量的考生参加高考。
但是,现实中高考评价体系的单一性和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考生困扰也比较普遍。
此外,常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考试中存在着虚报成绩、舞弊等问题,招生过程不公平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针对这些问题,高考校长推荐制应运而生。
二、高考校长推荐制的目的与意义高考校长推荐制实施的目的在于通过拓宽大学录取的评价指标,挖掘考生的个人素质、优势和潜力,提升高校录取的质量和效益,建立更加科学、公正、有效的选拔机制。
这一制度的实施,可让多元智能、高素质和符合岗位需求的优質考生在录取体系中获得相应的机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求职需求。
三、高考校长推荐制的实施方案1、实行网上推荐报名高考校长推荐制将采用网上推荐报名的形式,考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段内登录指定网站,填写个人信息,提交推荐。
根据推荐委员会的要求,在网上提交个人简历和推荐信、学校证明等相关材料,以便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评估和筛选。
2、推荐委员会进行选拔高校将设置推荐委员会,由校长、教授和招生办公室主任等多个部门组成,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这样的设置有助于对考生的推荐进行权威的辨析,从而确保选择出来的考生素质是优良的。
3、华丽入学,入选高校怎么安排?高校采取面试或者专业排名进行选取。
考生可以参加大学设定的面试,面试结果将作为终审的重要参考标准,同时高校也将通过推荐委员会公示的方式,进行综合的排名和评价,并根据考生的意向、高校的科系情况、社会需求等因素因素综合考虑后进行分科录取。
成功的获得高校的入学资格后,将按照高校设定的基础标准和规定进行考试安排。
考生入学后需按照学院规定的基础教学计划,完成学院各项教学任务和课程学习,满足毕业规定和基础素质标准。
深化合作繁荣两岸高等教育事业——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综述
— —
———ຫໍສະໝຸດ ———一
、
—
—
3 9
办学理念 , 培养高素质人才? 与会代表各抒己见 任 ,如何去强化大学在社会 中更好更重要 的角 畅谈 自己对大学理念 的看法和认识。 色 , 于 中华文 化 的宣扬 , 于以 中文 为基 础 的 对 对 中国高等 教 育学会 会 长 、教育 部 原 副部 长 知 识世界 的建构 , 会起 到长远 的影 响 。 周远清认为 ,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 , 大学 的重要功 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联系厦大办学的 能是传承、 实践、 创造文化 。 从这一意义 出发 , 实际经验 ,具体 阐述大学办学理念和社会责任 大 学就是实践文化 、 传承文化、 创造文化的场所 。 问题 , 他表示 , 进入 2 世纪以来 , 1 大学寻求 国际 现代 的大学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 交流与合作 已成为不可逆转 的时代趋势 ,开放 重要的作用 , 并愈发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 他表 办 学 已成 为大学 提 升科 技创 新水 平 、增 强 办学 示, 大学的办学理念 、 办学思想是大学办学 的灵 实力的重要途径 。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也指出, 魂 , 一 所 大学 的精 神 所 在 、 量 所 在 , 衡 量 大 学是 最特 殊 的社 会组 织 ,应根 植 于 它所 在 的 是 力 是 所 大 学办 学水 平 的重要 标 志 ,也是 大 学在 办 社 会 , 是 , 学又 必须 能够 引领 这个 社 会 向前 但 大 学过 程 中的文化积 淀 。 进 ,两 岸 的大学 应 更好 地 承担起 自己 的社 会责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 阐述了新阶段高 任 , 更好地推动两岸的社会发展 , 为两岸人 民福 水平研 究 型大学发 展 的新 理念 。他认 为 , 经 祉做贡献 。 随着 朱崇实表示 , 厦大还要继续为这个 目 济全 球 化和科 学 技术 的迅 猛发 展 ,大 学 特别 是 标再 做 自己的贡 献 。 研究 型 大学 推动 社会 发展 的使 命艰 巨 ,任务 繁 台湾辅 仁大 学 副校长 郭 维夏 认 为 ,教 育 的 重 。受 到 当今 社 会客 观存 在 的急 功近 利 风气 的 功 能在 于协 助人 了解 自我 ,培养 独 立思 考 的能 影 响 ,一些 大学 在发 展过 程 中也 出现 了浮躁 的 力 , 平衡 而 整体 地发 展 其人 生 , 大学 主 流文 化应 情绪 。跨入新 的发展 阶段 , 学必 须 沉下 心来 , 该是人学 ,包括使身置其中的师生感受到一种 大 认真思 考新 时期 的发 展 思路 。李 元元特 别强 调 , 气 氛 , 引导 他们 去 注意 人 生 课题 、 极 问题 , 终 对 学术 性 是大 学 的本 质 属性 ,研 究 型大 学 的发 展 人类 社 会 的理想 状 态有 一些 清楚 的看 法 ,使 学 有 赖 于学 术 的发 展 , 学 培养 人 才 、 学研 究 、 校成为追求真理的场所 。 大 科 服务 社 会 的三大 功能 只有 在 学术 发展 的过程 中 华 东师 范大 学校 长俞 立 中提 出 ,要 在 全球 才能得 以不 断拓展 , 产生更 深刻 的 内涵 。面对 日 化 进程 中推 进学 校 发展 的 国际化 ,具 体 体 现为 益复 杂 的发展 任 务 ,高水 平研 究 型大 学 的建设 推 进学 校发 展 的 国际化 、与 世界 知名 高校 签订 必须始 终坚持 以发展 学术 为根本 。 合作交流协议、 创建 国际教育园区、 海外 留学生 台湾 东海 大学 校长 程 海东认 为 ,大学 的第 的数量 快速 增长 、加 大 从海 外 引进科 技 团队 的 目的乃是教学。 追求世界一流、 顶尖研究成果 力度 , 等等。同时 , 要搭建各种形式的校际合作 是许 多 大学 的理想 ,培 育 人才 却是 每 一个 大 学 发 展平 台 , 新 多样 化 的校 际合作 交 流形 式 , 创 深 的责任 , 尤其要提高大学本科生的教育质量。 专 化 和巩 固校际友好 合作 互动机 制 。 业核心课程 固然重要 , 但通才 ( 全人 ) 教育和跨 二 、学 历学 分互 认是 推 动两 岸 教 育进 一步 领域 学 习 , 加生 活学 习 和 品格教 育 , 外 更是 大学 发展 的关 键 的核心 价值所 在 。 在本届论坛上 ,与会代表除 了对大学的办 台湾政治大学校长吴思华畅谈 了大学如何 学理念与社会责任进行深入讨论外 , 两岸学分、 践行社会责任 , 他认为 , 大学最重要 的社会责任 学历互认 , 台湾大学招收大陆学生, 台湾高校异 就是为美好的未来社会做准备 ,通常在大学校 地办学等务实话题 ,也是与会者极为感兴趣和 园里看 到的 , 该 就是 期待 的未来社 会 的缩 影 , 关 注 的焦点 。两 岸高 校界 纷纷 表 达 了对 两岸 学 应 因此 , 在大学校园里 , 我们应能够持续创造有助 历与学分互认 的迫切愿望 ,希望通过大学校长 于解决未来人类 问题的前沿知识 ,能够传承人 的共同努力 , 使一些想法能成为现实 。 类 的文 化 资产 ,提 速有 助 于人 类文 明发 展 的 和 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在论坛演讲时表示 , 平 事业 , 培养 未来社 会 的领 导人 才 与 中坚干 部 。 目 前大陆已承认了台湾的学分。大陆学生到台 他表示 ,如何能够继续深化办学理念和社会责 湾进行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已没有问题 。台
中国台湾高等教育改革研究——基于高校治理视角的分析
中 国 台 湾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研 究
— —
基 于 高 校 治 理 视 角的 分 析 郭伟展
( 江 工 贸 职业 技 术 学 院 台湾 研 究 所 , 江 温 州 浙 浙
3 50 ) 20 3
摘要 :0世 纪 9 2 0年代 以来 , 随着“ 国立” 大学法人化运动推动 , 围绕 高校 治理 结构的 问题 , 国台湾地 区对 高等教 育展 开 我 了一 系列改革。这 些改革举措 包括校长遴选制度化 、 高校财务 自主、 校务会议 法制化 、 办学和学术 自主等诸 多方面 , 而调整 从
“ 大学法修法委员会” 研拟公立 大学法人化相关条文。 , 20 0 1年 , 台湾“ 0 1年 教育改革 之检讨 与改进会 议” 20 第
~
大, 彰显了高等教育 的民主化。但 台湾高等教育 的改革在促
进 高校运行机制民主化形成 的同时, 也暴露 了不少问题。
一
项 议 题 就 是 “ 议 高 等 教 育 审 议 委 员 会 之 职 责 、 务 与 功 研 任
绑 ” 自主 办 学 的 新 时 代 。 19 、 94年 , 校 园 民 主 和 教 授 治 校 在
请“ 行政院” 核准 , 采用行政法人制度 ; 其他未经核定 、 尚未取
得行 政法人 资格 的“ 国立” 大学仍依 照原有教 育部管理 的直
接 行 政 式 大学 管理 制 度 。原 则 上 “ 育 部 ” 励 推 动 公 立 大 教 鼓
随着政治上 的解严 和转 型, 大学 实行 自主的 呼声 日盛。 台湾当局开 始解 除对高 校 的不 当行政 管 制 , 大 学实 行松 对
绑 。从上世 纪 9 0年代 以来 , 以大学 自主为 主旨的高 校治理
两岸高等教育发展及现况
2021年2月第18卷第2期Feb.2021Vol.18No.2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两岸高等教育发展及现况黄志伟(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摘要:2008年以来,由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趋势下,两岸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在同文同种,互相学习的情景中,已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其程度、范围、领域、层次等面向,有明显长足的进步,成为两岸分治半个世纪以来,现在是最密切,最热络,最快速的时期,尤其2016年以后,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虽然受到台湾地区政府政策实施摇摆不定,以致两岸关系发展受到影响,其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日趋明显,但仍然无法阻挡日益蓬勃发展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新局面。
因此,透过梳理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发展情形与现况并根据研究发现,提出可供未来相关教育政策改革之参考建议,关键词: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一、前言与研究动机在全球化冲击下,高等教育已进入一个高度竞争的时代,教育的专业化、自由化与国际化已成为无可避免地趋势。
面对这些挑战,如何强化与深化教育内涵,开拓师生的视野,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已成为两岸共同优先的课题。
两岸教育与合作,除在两岸互动与和平发展上有划时代的意涵外,更具有“符合世界潮流与国际接轨”的深长意义,并有助于两岸在全球化的永续发展。
两岸自1949年分治后,即处于政治分立的敌对状态,直到1987年台湾地区政治解严后开放两岸人民探亲才再开始交流;首先,1992年的《台湾地区与大陆人民关系条例》曾提 供大陆学历采认法源。
基于大陆籍配偶在台等相关因素考虑,1997年10月由当时“教育部长”吴京公布《大陆学历检核及采认办法》,以及73所采认学历的中国大陆大学名单。
该办法第22条即规定“台湾地区人民与经许可在台湾地区定居之大陆地区人民,在大陆地区接受教育之学历检核及采认办法”,由“教育部”拟订,报请“行政院”核定后发布之。
浅析台湾高校推荐甄选制
浅析台湾高校推荐甄选制台湾选拔人才主要通过推荐和考试两种方式。
推荐甄选制是台湾“大学多元入学方案”中实施的一种以考试与推荐相结合的人才选拔制度。
该制度的产生既受到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和推荐制的影响,又参考日本大学的推荐入学制、两阶段考试,还继承了台湾原保送生制度和现资优生保送制度的精髓。
研究台湾高校推荐甄选制,须先对该制度产生明确的认知,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大陆高校招生录取推荐方式的完善提供新的思路。
一、台湾高校推荐甄选制概述台湾“教育部”从1994年开始试行大学推荐甄选制,到1998年为止,通过该办法被录取的学生由1105人增至7935人。
2002学年度,“教育部”宣布实行“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推荐甄选制在台湾正式推行。
推荐甄选制包括高中推荐、大学资料审查、学科能力测验和大学院系的制定项目甄试四个阶段。
依据台湾“教育部”发布的《大学试办推荐甄选入学方案实施要点》和《大学推荐甄选入学共通招生办法》的规定,推荐条件为资格条件(含“社团参与”、“竞赛成果”、“学生干部”等具体条件,高一、高二两学年平均成绩,考生性别、健康情形等特殊条件),备审条件(含在校成绩单、推荐函、自传和读书计划等)和参考条件(人格特质、性向和志趣等招生学校希望优秀推荐的学生特质)。
根据各学系推荐学生的“资格条件”,各大学要在规定时间内对学生的推荐资料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结果传真给“大考中心”,再由“大考中心”将名单传送给各推荐中学。
推荐中学可要求各大学对资格审查不合格者进行复审,并将复审结果告知“大考中心”。
未通过审查的学生不能参加后续环节,通过审查的学生可报名参加推荐甄选,再接受学科能力测验。
按照各大学院系规定的筛选标准,由各大学决定学科能力测验成绩在两科及两科以上为零级分者能否参加指定项目甄试。
指定项目甄试是各大学院系设计的各种类型的自主考试,以多元化评价来选拔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多数大学院系以“面试”和“资料审查”为甄试内容,还有的选择小论文。
我国公立高校校长选拔机制的法理分析与反思
我 国公立高校校长选拔机制的法理分析 与反 思
谢 燕 , 其 鸾 张
( 陕西 理工 学院 经济与法学学院 , 陕西 汉 中 7 30 ) 2 00
[ 要 ] 目前我 国公 立 高校 校 长 的选拔基 本上 参照 党政 领 导 干部 的任 免 方式进 行 , 一 定程 度 上 摘 在 制 约 了 高校 办 学 自主 权 的发展 与 落 实。从 法理 上讲 , 《高等教 育法》第 4 0条 的规 定 乃是 一 个委 任 性规 定 , 不 必然指 向《 并 党政领 导 干部选 拔 任 用 工作 条 例》 适 用 , 的 该条 例 并 非 强制 适 用 于公 立 高校 校 长 的 任 免程 序 。 国外 大学通 常 由章 程规 定校 长任 免方 式和 具 体程 序 , 一般 存 在投 票议 决 程序 。在 积 极 落 且 实《 家中长期教 育改革 与发展 纲 要 》 大 力推 进现 代 大 学制度 建 设 的情 形 下 , 国 、 高校 校 长任 免 应 根 据 各
4条“ 县级以上党委 、 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会 、 共青 团、 妇联等人 民团体的领导成员的选拔任用 , 参照 本条 例 执行 。 该 规定 仅是 一个 准用 性规 则 。该 种规则 与确 定 性规 则 不 同 , 具 有适 用 上 的选 择 性 和立 ” 其 法 上 的开 放性 。在 法律 适 用方 面 ,参照 ” “ 包含 了可 以 “ 照 ” 可 以“ 参 也 不参 照 ” 的选择 可 能性 , 非 法 律 并 上的强制性适用 ; 在立法方面 , 因为准用性规则往往是针对尚未制定专门规范的情形 , 因此 , 完全可以在 不 否定 准用 性 规则 的前 提下 制定 具 体 的确定 性规 则 , 从而 排除 准用 性规 则 的适 用 。 其次 ,高等教育法》 《 同时还为不 同的校长选拔制度指 出了可能性。根据《 高等教育法》 2 第 7条 、8 2 条的规定 , 高等学校设立时应 当提交《 章程》 而《 , 章程》 当载明“ 应 内部管理体制 ” 以及 “ 举办者与学校 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高校管理者 ( 包括校长) 的职权和产生方式显然属于“ 内部管理体制” 举办 和“ 者 与学 校之 间 的权 利义 务关 系 ” 围 内的事项 , 范 因而必 然属 于《 章程 》 的应 有 内容 。然而 , 国绝大 多 数 我 公立高校至今尚没有制定《 章程》 。据此 , 甚至有学者指 出, 由于我国多数公立高校没有《 章程》 以致其 , 运行本身即缺乏合法性 。当然 , J 客观上由于《 高等教育法》 制定和实施较晚(9 9年开始实施 ) 而我 19 , 国绝大多数高校均成立于该法生效之前 , 故要求在成立时提交《 章程》 的要求 , 对该法实施之前成立 的
台湾立委选举制度
台湾立委选举制度
台湾立委选举制度是台湾地区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旨在选举产生立法委员。
以下是一些关于台湾立委选举制度的详细信息:
一、候选人资格
台湾立委选举的候选人有资格限制。
根据规定,符合下列各项条件的人,才有资格登记为候选人:一是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台湾居民;二是依法缴纳税款并完成兵役或服义务教育的公民;三是年满20岁以上的台湾居民。
此外,候选人还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如不得有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等。
二、竞选方式
台湾立委选举采用直接选举的方式进行。
在选举过程中,各政党会推选出自己的候选人,并在各个选区进行宣传和拉票活动。
最终,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立法委员。
三、投票程序
在投票前,选民需要确认自己的身份和选区,并进行有效的投票。
具体来说,选民需要在指定的时间内前往指定的投票站,并将选票投给自己心仪的候选人。
如果有多名候选人参选,选民可以选择其中一人作为自己投票的对象。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选民只能选择一个候选人进行投票,并且不能将票投给其他候选人。
四、监督机制
为了确保选举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台湾地区设立了专门的监督机构,即“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监察委员会”。
该机构负责监督整个选举过程,包括候选人的提名、竞选活动的开展以及投票结果的公布等环节。
此外,该机构还会对选举结果进行审查和调查,以确保其合法性和公正性。
总之,台湾立委选举制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选举制度,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
但是,通过严格的候选人资格审核、公开透明的竞选方式和监督机制等措施,保证了选举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中层干部培训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陈思齐校长以课程建设 为切入点,实现了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因为刚结束这方面的访谈工作,还来不及 备课,今天只好先不讲这部分的内容。
就结合调研的体会,通过大学文化建设这 个切人点,与各位做一个交流:
一、大学文化主要靠熏陶
担任大学领导职务的十几年来,越来越深地 体会到文化对一所大学的重要性。 它对Biblioteka 所大学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 用。
它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学文化的重要性尤其体现在对学生的培养 上。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叶鉴铭院长:为什么我们 学会开车以后不会再回驾校看教练,而我们 的学生毕业很多年后对母校始终怀有深厚的 感情?关键在于高职不是培训中心,而是有 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对学生的熏陶和引领。
继承好的传统,而不是要急于改变什么。
龚克校长的例子。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李时雨院长的例子。
四、中层干部要有追求
大学行政文化的营造,不校长有理念,中 层干部也要有追求。
一所大学对行政序列中不同位置的干部是 有不同期待的。
作为校长、副校长以及处长甚至科长对同 一个问题的关注点应该有所不同。
尊重历史,就是尊重现实,也是在某种程 度上继承历史。
中组部问:如何在中大立足?
李延保书记对中大以及中山医历史的熟悉 ,如数家珍。
参加教育部公开选拔直属大学校长的评审工 作。
希望高校校长尽量从本校产生。
重视本校历史的结果就是,大学的发展不会 千校一面。
现在的工作成绩都是在前人留下的基础上取 得的,一朝获“奖”,十年积累。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校长杨希震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校长杨希震
杨希震(1902年-1987年),湖北枣阳人,1929年教育系毕业,中华民国教育家,曾任国立政治大学代理校长、校长。
抗战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实验学校迁到贵阳,杨希震任校长;
民国十八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教育系。
后曾入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国立政治大学前身)、日本东京大学研究院修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硕士。
1954年11月20日 - 1955年4月1日国立政治大学校长;
曾任中央社驻日记者、国立河南大学教授、国立中央大学实验学校校长、国立政治大学训导长和代理校长等职。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
台海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可行性分析及对策
第33卷第2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3 No.2 2012年2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eb.2012台海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可行性分析及对策张英玉(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摘 要:台海两岸积极回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等宏观运作体制上具有相同之处,两岸高等教育优势互补等因素都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有利基础;但在两岸交流与合作实践中,仍存在不少体制性障碍和政策壁垒。
为此,文章主张两岸高等教育应密切合作,从国际化的战略高度来考量两岸高等教育发展,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制度化,并从多方面进一步拓展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台海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对策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2-0100-03海峡两岸的高等教育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改革与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各具千秋,互有长短的高等教育体系。
自20世纪80年代两岸开放高等教育交流以来,随着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新世纪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
在新世纪,两岸要对高等教育存在的优势、面临的困难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在交流与合作中如何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共同在激烈的国际教育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已成为两岸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发展及交流与合作(一)大陆高等教育及其对台交流与合作进入新世纪,大陆现高等教育多层次、多体制、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逐步得到完善,极大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
至2010年,大陆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30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
学校校长选拔试题及答案
学校校长选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学校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什么?A. 学生成绩的提升B. 学校设施的完善C. 学校文化的建设D. 学校声誉的提高2. 下列哪项不是校长的职责?A. 制定学校发展战略B. 管理学校财务C. 直接教授所有课程D. 维护学校安全3. 校长在处理学校突发事件时应首先考虑的是什么?A. 学校的财产安全B. 学生的人身安全C. 教师的教学进度D. 学校的公众形象4. 以下哪项不是现代学校管理中常用的激励机制?A. 绩效工资B. 职称晋升C. 惩罚制度D. 终身教职5. 校长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应该依据什么?A. 个人偏好B. 教育政策和学校实际情况C. 家长的意见D. 社会舆论6. 在学校管理中,哪种领导风格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A. 权威型B. 放任型C. 民主型D. 交易型7. 学校文化建设中,以下哪项不是必要的元素?A. 校训B. 校徽C. 校服D. 校歌8. 校长在推动学校改革时,以下哪项做法是不恰当的?A. 充分调研,听取意见B. 快速实施,避免拖延C. 考虑改革的可行性和风险D. 单方面决定,不征求意见9. 以下哪项不是校长选拔教师时应该考虑的因素?A. 教师的学历背景B. 教师的教学经验C. 教师的外貌特征D. 教师的职业道德10. 校长在处理学生纪律问题时,应遵循的首要原则是什么?A. 公平公正B. 保护学生隐私C. 快速解决问题D. 维护学校秩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题)11. 描述一下你认为的理想校长应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12. 如果你作为校长,面对学校预算紧张的情况,你将如何合理分配资源以确保教育质量不受影响?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2题)13. 假设你是一所学校的校长,学校近期发生了学生欺凌事件,你将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请列出你的处理步骤和理由。
14. 你所在的学校计划引进一项新的教学技术,但部分教师对此表示反对,认为这会影响他们的教学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公办大学校长选拔机制探究作者:王涛涛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3年第15期摘要:1992年,台湾大学率先打破教育主管部门统管校长任命事务的局面,开启了台湾地区推选校长的先河。
之后,台湾地区的其他大学陆续效仿,推行大学自主择聘校长的遴选方式。
由此,台湾地区的大学教育行政体系由政府集权转向大学自主。
这是台湾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变革,为台湾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台湾公办大学;校长选拔机制;台湾师范大学一、背景分析1992年以前,台湾地区的公立大学(军事院校除外),一般由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其校长由教育主管部门直接聘任。
而且,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大学,均要严格遵守教育主管部门制定、颁布的大学管理相关规定。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台湾地区走上教育先行、依法治教的教育现代化道路,促进了台湾高等学校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使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始终保持着一定的秩序性。
但是,“事必躬亲”式的管理往往会导致学校自主权的丧失。
1987年,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界开始对这种集权管理的办学体制予以抨击。
1992年,台湾大学率先打破教育主管部门统管校长任命事务的局面,自行推选校长。
此后,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陆续效仿,自行举办选聘校长的活动。
在各大学自主选聘校长活动的推动下,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于1993年12月7日修订了大学管理办法的相关条文,并于1994年1月5日公布实施。
修订后的大学管理办法赋予各大学充足的自治权,允许各高校逐步向宏观调控下的自主办学方向发展。
自此,台湾地区的大学教育行政体系由政府集权转向大学自主。
这一台湾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举措,为台湾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遴选程序下文将以台湾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台师大)2003年第11任校长遴选为例,剖析台湾地区大学校长的遴选程序。
(一)成立校长遴选委员会1994年1月公布的台湾地区大学管理办法规定,大学校长应经校内一定比例的教师代表、行政人员代表、校友代表、社会人士组成的校长遴选委员会遴选产生,其中教师代表人数不得少于遴选委员会总人数的1/2;各校校长遴选委员会可遴选2~3名校长候选人;公立大学须将遴选结果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并择优选聘。
根据上述规定及学校的组织规程,台师大成立了校长遴选委员会,广征人才,参酌各方意见,本着独立自主的精神,自行合议遴荐最合适的校长人选。
至2003年台师大第11任校长开始遴选时,学校已进行过两次遴选。
2003年10月,台师大第10任校长任期即将届满。
按照《台湾师范大学组织规程》规定:“校长聘用采用任期制,第1任任期为4年,任期届满前10个月,由校长向校务会议提出治校绩效与未来规划理念,经校务会议代表以无记名方式行使同意权,获代表总人数之1/2以上同意后得连任1次,任期两年”,但台师大第10任校长并未成功连任。
2003年10月1日,原校长以代理校长的身份,组织成立第11任校长遴选委员会。
自此,台师大第11任校长遴选工作正式启动。
1995年,台师大制定的《校长人选遴选办法》规定,校长遴选委员会委员共19名,包括教师代表16名、行政人员代表1名、校友代表1名及社会人士1名。
据此,台师大第11任校长遴选委员会由各级单位的代表组成(见表1)。
(二)公布大学校长的候选资格根据台湾地区教育人员任用条例的规定,大学校长应具备下列资格之一:具有博士学位,曾承担教授或相当于教授之学术研究工作,且担任教育行政职务合计4年以上、成绩优良者;具有硕士学位,曾承担教授或相当于教授之学术研究工作,且曾担任教育行政职务合计7年以上、成绩优良者;大学或独立学院毕业,曾任大学或独立学院教授5年以上,或曾承担相当于教授之学术研究工作10年以上,并曾任教育行政职务3年以上、成绩优良者;大学或独立学院毕业,曾任分类职位第十四职等或与其相当的简任教育行政职务5年以上,或曾任政务官2年以上,并具有教授资格,成绩优良者①。
以上四项条件,学历越高者所需担任的教育行政职务时间越短,而第四项虽然在规定中列出了大学或独立学院毕业者均可获校长候选人提名,但获得提名机会的候选者几乎都具有博士学位。
2003年10月16日,台师大校长遴选委员会召开了第2次会议。
该次会议修正的《台湾师范大学校长候选人推荐作业要点》指出,可接受下列各种方式所推荐的校长候选人:第一,“台湾研究院”院士,台湾地区、大陆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大专院校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讲师、学术研究机构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编制内研究助理30人以上连署,可推荐1人;第二,经台湾相关部门核准成立的各学术团体正式讨论,可推荐1人;第三,本校校友60人以上连署,可推荐1人;第四,经本校学生自治会正式讨论,可推荐1人。
推荐人应提供被推荐人个人基本资料、学历、经历、著作、作品、各项学术奖励及荣誉事迹、治校理念摘要等。
2003年10月30日,台师大校长遴选委员会召开第3次会议,讨论征求校长候选人的公告启事。
依据台湾地区教育人员任用条例及《台湾师范大学校长人选遴选办法》,会议拟订了《校长人选遴选委员会征求校长候选人启事》,并详细阐述了推荐方式及所应提供的资料。
除将启事公布于学校网站外,遴选委员会还将启事翻译成英文,刊登在其他大众传播媒体上,力求做到公开和透明化。
会议指出,台师大第11任校长候选人除应符合有关法令的规定外,还须具备公认的学术成就与声望、高尚的品德情操、卓越的行政领导能力、清晰的教育理念、能超越政治党派利益(以书面形式,承诺于担任校长期间不得兼任任何党政职务)。
(三)推荐校长候选人2003年11月6日,台师大校长遴选委员会召开第4次会议,讨论校长候选人公众听证会举行相关事宜。
为集思广益,台师大在校本部及分部校区共举办了2次公众听证会,邀请了校务会议常设委员会代表、各学院代表、学生自治会学生代表、校友代表、教育界相关社会人士出席。
公众听证会主要讨论校长人选宜具备的条件、校长遴选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其他有关课题。
公众听证会结束后,相关人员将会议纪录送交遴选委员,并将其刊登在《师大校讯》及师大校长遴选委员会网页上,供校内外相关人员参考。
2003年11月20日,台师大校长遴选委员会召开第5次会议。
此次会议依据台师大《第10任校长候选人审查及推荐办法》,制定了《第11任校长人选遴选委员会审查及推荐校长候选人作业要点》,明确了审查及讨论候选人推荐名单、提请校务会议同意及确认校务会议结果等三项工作程序。
审查及讨论候选人推荐名单的办理顺序依次为:程序审查、资料审查、讨论推荐名单、提请校务会议同意。
之后,遴选委员会开会确认校务会议代表行使同意权的名单,提请学校报教育主管部门择聘。
(四)对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访谈、投票截至2003年12月26日,遴选委员会共计收到各界推荐的6位候选人的资料,并在2004年1月6日举行的第7次遴选委员会上公开拆封,加盖验证章。
第7次会议依据《第11任校长人选遴选委员会审查及推荐校长候选人作业要点》的规定,对候选人资料进行程序审查并签名认证。
委员会将推荐2~3名与候选人学术专长领域有关的委员,就候选人的学术成就与声望进行讨论并提出报告,再由全体委员进行审查、评定。
关于遴选委员与校长候选人座谈环节,也要提经该次会议讨论并做出决议。
2004年1月12日,遴选委员会召开第8次会议。
经遴选委员组成的学术成就与声望审查小组审查,6位校长候选人提交的资料均合格。
至此,候选人初步名单讨论完成,并立即发函通知候选人择期抽签决定序号,以便参加2004年2月11日举行的座谈。
座谈会规定,每位候选人需分别用10分钟、5分钟作中、英文简要情况报告,内容自订。
之后,遴选委员再以中文或英文提问候选人,答询时间共30分钟。
委员每次只能提一个问题,但可多次提问;候选人每次回答的时间以3分钟为限。
与校长候选人座谈、经全体委员充分讨论及评分后,由全体委员对每名候选人个别行使同意权,获得半数同意票者的前3名列入推荐名单,若过半数者不足3名,就得票数最高的4名候选人,再以同样方式进行第2轮投票。
2004年1月30日,遴选委员会召开第9次会议,初步设计校长候选人遴选投票形式:每位候选人的名单单独印在1张选票上,由遴选委员圈选同意或不同意。
若投票结果获得过半数同意票者不足3名,先将获得过半数同意票者列入推荐名单,另将其余候选人名单印在同1张选票上,由委员逐一圈选同意或不同意,获得出席委员过半数同意票者,依得票数高低依序补入推荐名单,至产生3名候选人为止。
如果遇到候选人所获同意票数均超过出席委员半数且票数相同致无法顺利产生3名候选人的情况,则仅将前述得票相同的候选人依上述程序进行。
经讨论,以姓氏笔划顺序对候选人进行排序。
(五)确定候选人名单2004年2月11日,校长遴选委员会召开第10次会议,按照候选人抽定顺序排定座谈,上午3人,下午3人,当日下午6时进行投票及开票作业。
2004年2月19日,校长遴选委员会召开第11次会议。
本次会议的第一项提案是讨论校长候选人于2月26日举办公开说明会的事宜。
当日,本部、分部同时举行视讯会议,以便所有关心校长遴选的人士均可在视频现场直播状态下,同步观看说明会现况;第二项提案的内容为:提送校务会议的3位候选人,若发生获校务会议代表同意者不足2人时,委员会建议其按照惯例再投1次,至多投到第3轮,并依有关规定办理。
(六)选聘大学校长根据台湾地区大学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大学设校务会议,讨论校务重大事项,由校长、副校长、教师代表、学术与行政主管、研究人员代表、职员代表、学生代表及其他有关人员代表组织。
2004年3月至5月,台师大召开了3次校务会议,并将最终名单送回遴选委员会确认,再报请教育主管部门择聘,由教育主管部门代表所组成的遴选委员会负责大学校长最后的选聘。
根据台湾地区大学管理办法的规定:“教育主管部门应分别聘请具有崇高学术地位的人士及教育主管部门代表共5~9人组成校长遴选委员会,择聘各公立大学校长”。
2004年5月25日,校长遴选委员会召开第19次会议,同意第3次校务会议临时会代表行使校长候选人同意权的结果,经委员确认后,即依有关规定办理3位候选人报教育主管部门择聘事宜。
2004年7月10日,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邀请遴选会主席赖明德做台师大校长遴选工作报告。
经过教育主管部门遴选委员会与3位候选人的面谈,时任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杜正胜于7月28日任命黄光彩为台师大第11任校长。
8月2日正式举行新旧任校长交接。
三、启示台师大校长遴选工作历时近10个月,一共召开了19次会议,涉及遴选的各项具体工作是台湾地区大学校长遴选工作较为常见的标准流程。
台湾地区在遴选初始最紧要的是成立校长遴选委员会,遴选程序的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依托遴选委员会工作的有效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