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的关系(篇)(Word版 含解析)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1章 运动和力(word解析版)
易错题一.选择题1.正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如果同时消失,那么将发生的现象是()A.立即停下来B.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止C.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D.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可能改变【答案】C【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对于正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外力如果同时消失,物体将保持外力消失瞬间的速度的方向运动下去。
【解答】解:A、因为物体原来是运动的,所以外力消失时不会立即停下来,而是会继续保持运动,故说法错误;B、物体速度逐渐减小,说明是受到了力的作用,这与“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相矛盾,故说法错误;C、正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外力同时消失时,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与方向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说法正确;D、方向发生改变也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说明肯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这也与“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相矛盾,故说法错误;故选:C。
2.下列情况不属于运动状态改变的是()A.体育课绕着操场跑道匀速跑B.投进球框的篮球C.在水平草地上滚动的足球D.竖直方向匀速下落的雨滴【答案】D【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解答】解:A、体育课绕着操场跑道匀速跑,运动方向不断发生改变,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A 不符合题意;B、投进球框的篮球,篮球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发生了改变,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C、在水平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其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D、在竖直方向匀速下落的雨滴,其运动方向和大小都没有改变,故运动状态没有改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没有惯性B.高速公路汽车限速是为了安全,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长跑的运动员在拐弯时具有运动的惯性,跑直道时没有惯性D.歼击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这是为了减小惯性增强歼击机的灵活性【答案】D【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如图所示,水平轨道AB和倾斜轨道BC平滑对接于B点,整个轨道固定。
现某物块以初速度v0从A位置向右运动,恰好到达倾斜轨道C处(物块可视为质点,且不计物块经过B点时的能量损失)。
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平均速度为v̅1,在BC斜面上的平均速度为v̅2,且v̅1=4v̅2。
物体在AB处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在BC处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μ1=6μ2。
已知AB=6BC,斜面倾角θ=37°。
sin37°=0.6,cos37°=0.8。
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B、BC运动时间之比t AB=23t BCB.物体经过B处的速度大小为16v0C.物体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637D.物体到达C处之后,能保持静止状态答案:CB.由题可知v̅1=4v̅2,物体在AB阶段、BC阶段分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因此v0+v B2=4×v B2因此vB=13v0选项B错误;B.由v̅=xt可得x AB t AB =4x BCt BC因此可求t AB t BC =x AB4x BC=32因此选项A错误;C.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1mg=ma AB,mgsinθ+μ2mgcosθ=ma BC 根据运动学公式2as=v2−v02可得(13v0)2−v02=−2a AB x AB 0−(13v0)2=−2a BC x BC代入数据μ2=6 37因此选项C正确;D.由于μ2<tan37°,则物体不可能在C处静止,选项D错误。
故选C。
2、2019年11月,在温州翔宇中学举行的浙江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某校高二学生王鑫宇以2米的成绩获得冠军,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A.王鑫宇在上升阶段重力变大了B.王鑫宇在空中跨越过程处于失重状态C.王鑫宇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对地面的压力D.王鑫宇在助跑过程中,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做正功答案:BAB.王鑫宇在上升阶段只受重力,处于失重状态,且重力大小不变,故B正确,A错误;C.王鑫宇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与他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错误;D.王鑫宇在助跑过程中,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与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故D错误。
运动和力的关系(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求瞬时突变问题①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并能够解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②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能够运动表达式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计算;③掌握牛顿第三定律,能够区分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④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掌握两类基本动力学问题的内容并学会分析和计算,掌握超重和失重的内容并学会分析和计算,掌握几个重要的模型。
核心考点01 牛顿第一定律一、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 (3)二、牛顿第一定律 (3)三、惯性 (4)核心考点02 牛顿第二定律 (4)一、牛顿第二定律 (5)二、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方法 (6)三、三种模型瞬时加速度的求解方法 (6)核心考点03 牛顿第三定律 (7)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8)二、牛顿第三定律 (8)三、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8)核心考点04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9)一、两类基本动力学问题 (10)二、超重和失重 (10)三、等时圆模型 (11)四、板块模型 (13)五、连接体模型 (14)六、传送带模型 (16)七、动力学图像 (19)01一、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1、不同物理学家的观点物理学家对力与运动的贡献研究方法评价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依据生活经验总结出来根据生活经验得出,但是没有对这些物理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
伽利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根据理想实验和逻辑推理得到研究方法:设计理想斜面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经过逻辑推理得到结论,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
笛卡尔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那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数学演绎法对伽利略的科学推理进行补充:惯性运动的直线性。
2、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小球沿斜面A 点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小球将滚上另一斜面,如下图所示: 推理1: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到达原来的高度C 点处;推理2: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例如上图中的BD 和BE ,小球仍从A 点静止释放,最终将达到原来的高度D 点处和E 点处,不过它要运动得远一些;推理3:若将第二个斜面放平,如上图BF ,小球无法到达原来的高低,它将永远运动下去。
运动和力之间有哪些关系
运动和力之间有哪些关系知识点: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一、概念解析1.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运动。
2.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运动和力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三、运动的类型1.直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为直线。
2.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为曲线。
3.匀速运动: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4.变速运动:物体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的运动的统称。
四、力的作用1.启动运动: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开始运动。
2.改变运动状态:物体运动过程中,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或者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3.停止运动: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速度减小直至为零,停止运动。
五、常见的力1.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3.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4.拉力:物体间由于拉伸而产生的力。
5.推力:物体间由于推动而产生的力。
六、运动和力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交通工具: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运行离不开发动机产生的动力。
2.体育竞技: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通过肌肉力量来克服重力和摩擦力,从而完成各种动作。
3.航空航天:火箭升空时,喷射燃料产生推力,克服地球引力,实现飞行。
综上所述,运动和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掌握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受到一个恒定的力的作用下,经过5秒后速度达到20m/s,这个力的大小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得到力的计算公式:F = m * a。
运动和力的关系(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四个质量、形状相同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将四个质量相同的物块放在斜面顶端,因物块与斜面的摩擦力不同,四个物块运动情况不同.A物块放上后匀加速下滑,B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速下滑,C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减速下滑,D物块放上后静止在斜面上.若在上述四种情况下斜面体均保持静止且对地面的压力依次为F1、F2、F3、F4,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F1=F2=F3=F4B.F1>F2>F3>F4C.F1<F2=F4<F3D.F1=F3<F2<F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当物体系统中存在超重现象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大于总重力,相反,存在失重现象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小于总重力.若系统的合力为零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等于总重力,解:设物体和斜面的总重力为G.第一个物体匀加速下滑,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具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存在失重现象,则F1<G;第二个物体匀速下滑,合力为零,斜面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也为零,则系统的合力也为零,故F2=G.第三个物体匀减速下滑,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具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存在超重现象,则F3>G;第四个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合力为零,斜面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也为零,则系统的合力也为零,故F4=G.故有F1<F2=F4<F3.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运用超重和失重的观点分析加速度不同物体动力学问题,比较简便.通过分解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2.如图所示,将质量为2m的长木板静止地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铅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初速v0由木板A端滑上木板,铅块滑至木板的B端时恰好与木板相对静止。
已知铅块在滑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始终不变。
若将木板分成长度与质量均相等的两段后,紧挨着静止放在此水平面上,让小铅块仍以相同的初速v0由左端滑上木板,则小铅块将()A.滑过B端后飞离木板B.仍能滑到B端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C.在滑到B端前就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D.以上三答案均有可能【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在第一次在小铅块运动过程中,小铅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使整个木板一直加速,第二次小铅块先使整个木板加速,运动到B部分上后A部分停止加速,只有B部分加速,加速度大于第一次的对应过程,故第二次小铅块与B木板将更早达到速度相等,所以小铅块还没有运动到B的右端,两者速度相同。
运动与力的关系
运动与力的关系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形态或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力是导致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与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运动与力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关系对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一、牛顿第一定律与力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阐述了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原理。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以汽车驾驶为例,当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时,如果没有施加推力,汽车将保持静止。
但是,如果我们施加了一个推力,汽车将开始加速。
这是因为力的作用导致物体发生了运动状态的改变。
二、牛顿第二定律与力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因此,当施加相同的力时,质量较大的物体加速度较小,而质量较小的物体加速度较大。
例如,一个足球和一个棒球都受到相同的踢击力。
由于足球的质量更大,它的加速度较小。
而棒球的质量相对较小,它的加速度较大。
这再次表明了力与运动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牛顿第三定律与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表明,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个力,都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意味着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例如,当我们打开门时,我们用力向前推门,门相对我们的方向向后推我们。
这是由于我们施加的力和门对我们的反作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门开启。
四、运动学中的力除了牛顿定律之外,力在运动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运动学中,力与速度、加速度、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1. 动能和力:动能是物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动能会发生变化。
通过施加力,我们可以增加或减少物体的动能。
2. 质量和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物体的质量与受到的力成反比。
质量越大,受到的力越小,反之亦然。
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在运动学中非常重要。
3. 重力和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
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与运动是物理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而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自然界中最为基础的物理现象之一。
在物理学中,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态。
而运动则是指物体在空间中发生位置的改变、速度的变化以及引起物理现象的过程,如摩擦、惯性、加速度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开车、跑步或举重等活动中感受到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重点介绍力与运动相互关系的基本概念、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以及一些实际应用。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是描述其能够改变物体的位置、形态或速度的物理量。
在物理学中,力定义为能引起物体运动或形态变化的原因。
力不仅可以使物体做匀速或变速运动,还可以使物体改变形状,例如拉伸或挤压弹簧,使弹簧发生位移。
因此,力是物体的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属性。
在国际单位制中,“牛”是力的单位,一牛定义为施加于一千克质量的物体上,使其产生1米每秒平方的加速度所需的力。
运动的概念在物理学中,运动是指物体位置或速度的变化。
物体在空间中移动,位置发生改变,就构成了运动。
这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它需要参照某一固定的参考系来描述。
所以说,运动是相对的,我们通常会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条件来选择适当的参考系。
同时,运动也具有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属性,由此可见,速度和加速度是运动的基本物理量。
力与运动的相互关系力与运动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或称为静止。
例如,你把一个书本放在桌子上,即便什么都不发生,这个书本也会一直静止在那里。
但是如果你用手轻轻推一下,书本便会向前滑动。
这个例子说明了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另外,如果运动状态中的物体没有外力作用,它将会遵循惯性定律。
惯性是指物体维持其原有状态的一种物理现象。
当物体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时,会受到相应的加速度。
加速度指的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量,通常用“米每秒平方”来度量。
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运动和力的关系(2019年12月整理)
考试要求
知识结构
知识讲解 典型例题
能力训练
考试要求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滚动摩擦 3.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 4.知道惯性定律 5.知道惯性现象
知识结构
知识讲解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和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 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如果物体不受力,原来 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 持原来运动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并将一直运动下 去,直到有外力改变它的运动状态时为止.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1)静摩擦力: 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叫静 摩擦力.
以由物体处于静平衡状态可知,静摩擦力的大小,总与外力大 小相等,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静摩擦力的大小. (2)滑动摩擦力: 上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抬物体速度大小的改 变或方向的改变或大小和方向都变化的情况.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惯性定 律,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 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力不是物体 运动的原因,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必须有力 的作用,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 性.惯性是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的,只 要物体具有质量,它就具有惯性.
.
; 微信红包群 微信红包群
;
购标准制定计划成本主管企业发展部、财务管理部供应部经理分管副总 符合标准但不实行大宗采购使用部门企业发展部计划成本主管分管副总 大宗采购合同期限标准制定计划成本主管企业发展部、财务管理部分管副总 实际采购合同超期限标准招标管理员使用部门、企业发展部分管副 总 大宗
运动和力的关系(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有以下几种说法:①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1mg μ ②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2()m M g μ+ ③当2()F m M g μ>+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 ④无论怎样改变F 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则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③ B .①④C .①②D .②④【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①②.对木板:水平方向受到木块对它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 1和地面的向左的静摩擦力f 2的作用,由平衡条件得211f f mg μ==①正确,②错误;③④.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为11f mg μ=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max 2()f m M g μ=+所以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f 1不大于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当F 改变时,f 1不变,则木板不可能运动,③错误,④正确。
因此说法正确的是①④,选项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2.传送带广泛的应用于物品的传输、分拣、分装等工作中,某煤炭企业利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传送带进行不同品质煤的分拣,传送带以6m/s 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1m ,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
现有两方形煤块A 、B (可视为质点)从传送带顶端静止释放,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煤块A 、B 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不相同 B .煤块A 、B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都与其运动方向相反C .煤块A 比煤块B 后到达传送带底端D .煤块A 运动至传送带底端时速度大小为2m/s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B .煤块A 开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方向向下,与运动方向相同,煤块B 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方向向上,与运动方向相反,选项B 错误; CD .对煤块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cos37sin37mg mg ma μ︒+︒=解得2110m/s a =煤块A 达到与传送带共速的时间0116s 0.6s 10v t a === 位移20111.8m 1m 2v x a ==>故不可能与传送带共速,煤块A 一直以1a 向下加速,达到底部的时间设为A t ,则有212A A L a t = 解得0.2s A t =达到底端的速度为1100.2m/s A A v a t ==对煤块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sin 37cos37mg mg ma μ︒-︒=解得22s 2m/a =煤块B 达到底部的时间设为B t ,则有212B B L a t =解得1s B A t t =>所以A 先达到底部,选项CD 错误; A .煤块A 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0(60.21)m A A x v t L ∆=-=-煤块B 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0(61)m 5m B B x v t L ∆=-=-=所以煤块A 、B 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不相同,选项A 正确。
运动和力的关系
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不是维持ຫໍສະໝຸດ 体运动的原因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和力的关系
结论:物体想永不停息地运动下去 就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正确?
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斜面实验
斜面实验:
忽略摩擦力 从斜面相同的高度滑下 保证钢柱获得相同的末速度
实验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以“理论推理”的方式作出“理想实验”得到的
从相同高度释放 → 进入水平面时速度相等 移动距离:S1<S2<S3 粗糙度:毛巾>木板>玻璃 结论:越粗糙,移动距离越短
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与运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力是物体产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而运动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表现。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一、牛顿第一定律与力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描述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简单来说,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将保持静止;如果处于运动状态,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直至受到外力的干扰。
这表明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产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
因此,力是使物体从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的推动力量。
二、牛顿第二定律与力的大小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对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影响。
它可以表达为F=m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力和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而力和物体加速度成正比。
因此,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就越大,从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牛顿第三定律与力的相互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具有相等的大小和相反的方向。
这意味着力总是成对存在的,如果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那么另一个物体也会以相等大小的力对第一个物体进行反作用。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不能单独存在。
物体之间力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运动的发生和变化。
四、重力和离心力与运动重力是物体在地球或其他天体上受到的引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
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使得物体具有重力,而重力的作用下物体发生运动。
当物体在地球的表面上自由下落时,重力将物体加速向下。
同样,当物体在旋转体上做圆周运动时,也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离心力是物体沿着圆周路径所受的向外的力,它与物体质量、角速度和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重力和离心力使得物体具有向心加速度,从而产生运动。
五、摩擦力与运动摩擦力是两个接触表面之间的力,它阻碍了物体的运动。
当物体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完整版)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和运动的关系
1.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若物体初
速度为零时,物体静止.若物体有初速度,
则匀速运动
2当物体所受合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
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与初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合力增大,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
合力不变,加速度不变,速度增大。
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
当物体所受合力与初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合力增大,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合力不变,加速度不变,速度减小,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速度减小。
3当物体所受合力与物体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合力与速度夹角小于90度时,速率增大,合力与速度夹角总等于90度时,速率不变,大于90度时,速率减小。
力和速度夹轨迹
4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恒力时;
当力和速度夹角为90度时,做类平抛运动。
当夹角不等于0、90、180度时,物体做类斜抛运动。
5当物体受向心力时;
当提供的向心力等于需要的向心力时,做圆周运动。
当提供的向心力大于需要的向心力时,做向心运动,当提供的向心力小于需要的向心力时,做离心运动。
6当物体受回复力作用时,物体振动
平衡位置,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
做题方法
1先确定初速度。
2受力分析。
3确定合力。
4力和离合运动的关系下结论。
5过程多了要分段。
重要性
不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相当于没学过高中物理。
(我深有体会)
和电学、电磁学的关系电学问题,力学方法。
(山西省大同二中高303班学生霍东总结。
运动和力的关系
运动和力的关系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而力是引起物体产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和力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通过对物体施加力,可以产生运动,而运动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以下将介绍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力的定义和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理解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效果。
力的单位是牛顿(N),常用符号表示为F。
根据力的来源和性质,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推、拉、摩擦力等;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二、力对运动的影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而当有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将产生加速度,即受力大小与物体加速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这说明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力的大小越大,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越大。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意味着弹力、摩擦力、重力等对物体运动状态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三、运动中的力学定律力学定律是描述运动和力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力学定律的核心内容。
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需要外力才能改变其运动状态。
2.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一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这个定律表明了力对物体运动产生的影响,并且提供了计算力大小的方法。
3.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揭示了所有力都是成对出现的,相互之间具有平衡的特性。
四、运动和力的应用运动和力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下列举几个例子来说明:1. 汽车的行驶:汽车行驶时,发动机产生的力通过驱动系统传递到车轮上,推动汽车前进。
《力与运动的关系》 讲义
《力与运动的关系》讲义一、力与运动的初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力和运动是无处不在的现象。
当我们推动一辆静止的自行车,它开始向前移动;当我们抛出一个篮球,它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后落地。
这些都是力作用于物体导致运动状态改变的例子。
那么,力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这种作用可以是直接的接触,比如我们用手推桌子;也可以是非接触的,比如地球对月球的引力。
而运动,则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二、牛顿第一定律要深入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就不得不提到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力,或者所受合力为零,那么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例如,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的滑块,如果没有摩擦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它将一直以这个速度和方向运动下去。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
比如一辆大卡车和一辆小汽车,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小汽车更容易改变运动状态,因为它的质量较小,惯性也较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定量地描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其数学表达式为 F = ma ,其中 F 表示合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加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如果对一个物体施加较大的力,它的加速度就会较大,运动状态改变得就越快;而质量较大的物体,在受到相同的力时,加速度较小,运动状态改变得就较慢。
例如,当我们用力推一个较重的箱子和一个较轻的箱子时,在施加相同大小的力的情况下,较轻的箱子更容易被推动,产生更大的加速度。
四、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意味着,当我们对一个物体施加力时,这个物体也会对我们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物理学中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物理学中的运动与力的关系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运动无处不在。
从飞驰的汽车到飘落的树叶,从卫星绕地球的转动到分子的热运动,万物都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运动着。
而在物理学中,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是揭示自然界奥秘的关键之一。
要探讨运动与力的关系,首先得明确什么是运动和力。
运动,简单来说,就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而力呢,则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当一个物体不受力或者所受合力为零时,它会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所阐述的内容。
想象一下,在一个绝对光滑的平面上,一个滑块如果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它就会一直以原来的速度不停地滑下去,不会自己停下来,也不会加速或者改变方向。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找到这样绝对光滑的平面。
因为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阻力,比如摩擦力、空气阻力等等。
摩擦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力。
当我们在地面上推动一个重物时,会明显感觉到有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量,这就是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有关。
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摩擦力也就越大。
再来说说力对运动的改变。
当我们对一个静止的物体施加一个力时,它就会开始运动。
而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比如,当我们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推一辆小车,如果力的方向不同,小车的运动方向也会不同。
如果力的作用点不同,小车的运动方式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定量地描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它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 F = ma ,其中 F 表示合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加速度。
这意味着,对于质量相同的物体,施加的力越大,加速度就越大;而对于受到相同力的物体,质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小。
举个例子,一辆重型卡车和一辆小型轿车,如果要让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达到相同的速度,我们需要给重型卡车施加更大的力,因为它的质量比轿车大得多。
反之,如果施加相同大小的力,轿车的加速度会比卡车大,也就是轿车能更快地改变速度。
物理实践教案: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实践教案:运动和力的关系一、引言运动与力的关系在物理学中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了解力对于物体运动的影响,并介绍一些与此相关的实践教案。
二、力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力是物理学中一个核心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受到外部作用而产生的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形状或状态,并且有大小和方向之分。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测量力的单位是牛顿(N),可以使用弹簧测力计或质量与重力加速度之积来进行测量。
三、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它表明,在没有外部作用时,物体将保持其原先的运动状态,即静止物体继续保持静止,运动物体继续以恒定速度直线匀速运动。
这一定律反映了物体在没有受到外界干扰时具有惯性特性。
四、牛顿第二定律:F=ma牛顿第二定律表明一个物体所受的合力与它的加速度成正比。
这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所受到的加速度。
根据该定律可以得出当给定物体质量时,其所受到的力越大,加速度也就越大。
五、牛顿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阐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它指出,对于两个物体之间作用的两个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这意味着所有的力都是由相互作用产生的,并且满足“行为—反应”原理。
六、实践教案:探究运动与力之间关系1. 实验目标:了解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材料:- 指南针- 铁质磁块- 弹簧测量计- 驱动设备(如弹簧拉伸装置)3. 实验步骤:a) 将指南针放置在平面上。
b) 在指南针附近放置铁质磁块。
c) 观察指南针的运动情况并记录。
4. 实验解析: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磁铁对于指南针的吸引力,从而理解物体之间的力对于运动状态和方向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磁场与力的关系。
七、结论在物理学中,运动与力密切相关。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状态,并且存在着“作用—反作用”的原则。
力与运动的关系(5)
实验 次序
1 2 3 4 5
水平推力F 的大小
10N 20N 30N 40N 撤去外力F
木箱的 运动状态 静止 静止 刚好匀速运动 向右加速 向右运动减速
木箱受到摩 摩擦力 擦力的大小 方向
10N 向左 20N 向左
30N 向左 30N 向左 30N 向左
你会了吗?
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则它一定保持静止不动 B.若物体受力的作用,则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若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则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若物体受力的作用,则它一定运动
弹簧在平衡力作用下不发生形变。 弹簧要伸长,只受F1或F1大于F2, 反之则弹簧缩短。
火箭要升 空,推力 必须大于 火箭的重 力才行。
下列各例中,物体的运 动状态是怎样改变的?
不论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发生改变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或 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我们都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 了改变。
两种题型:
(1)根据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 (2)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
例题1:以速度v抛出的篮球,在忽略空气阻力的 情况下,篮球将怎样运动?
解析:先分析受力,在忽略空气阻力时,篮球只 受重力。再分析运动,一方面篮球受重力向下做 加速运动,另一方面,篮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 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两个运动合成抛物线运动。
辨析:
观点1、不受力,物体的 运动状态一定不变,那 么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 态,一定要让物体受力! 所以力应该是物体运动 状态改变的原因。
辨析:
观点2、二力平衡这一节, 物体不也受力了吗?但 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没 有改变,看来力应该是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 因的判断有误。
辨析: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1章 运动和力(word解析版)
易错题一.选择题1. 某一天早上,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
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C.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答案】C【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参照物,即事先被选定的假定不动的物体。
“别动”的意思是小明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解答】解:小婷坐在电动自行车的座位上,妈妈的意思是让她相对于座位不位置的变化,即相对于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静止;小婷相对于迎面走来的行人、路旁的树木、从旁边超越的汽车都有位置的变化,都是运动的,故A、B、D都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是静止的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司机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答案】B【分析】题目中各选项的参照物和被研究物体已给出,所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嫦娥一号”是运动的。
故A错误;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受油机之间的位置没有生变化,加油机是静止的。
故B正确;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司机为参照物,汽车与司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汽车是静止的。
故C错误;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船是运动的。
故D错误。
故选:B。
3.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 B.A与C C.B与C D.C与D【答案】C【分析】分析s-t图象和v-t图象中分别描述哪一种运动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甲所示,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0.2kg 的小球从弹簧上端某高度处自由下落,从它接触弹簧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其速度v 和弹簧压缩量∆x 的函数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A 为曲线的最高点,小球和弹簧接触瞬间的机械能损失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5N/mB .当∆x =0.3m 时,小球处于失重状态C .小球刚接触弹簧时速度最大D .从接触弹簧到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C .由小球的速度图象知,开始小球的速度增大,说明小球的重力大于弹簧对它的弹力,当△x 为0.1m 时,小球的速度最大,然后减小,说明当△x 为0.1m 时,小球的重力等于弹簧对它的弹力。
则有k x mg ∆=解得0.210N/m 20.0N/m 0.1mg k x ⨯===∆ 选项AC 错误;B .当△x =0.3m 时,物体的速度减小,加速度向上,说明物体处于超重状态,选项B 错误;D .图中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由图可知,从接触弹簧到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选项D 正确。
故选D 。
2.A 、B 两物体用两根轻质细线分别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细线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60°和45°,A 、B 间拴接的轻质弹簧恰好处于水平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 、B 的质量之比为1︰3B .A 、B 所受弹簧弹力大小之比为3︰2C .快速撤去弹簧的瞬间,A 、B 的瞬时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D .悬挂A 、B 的细线上拉力大小之比为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对AB 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弹簧弹力为F 。
对物体AA tan 60m gF =对物体BB tan 45m gF=解得A B 3m m 故A 错误;B .同一根弹簧弹力相等,故B 错误;C .快速撤去弹簧的瞬间,两个物体都将以悬点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合力为切线方向。
对物体AA A A sin 30m g m a =对物体Bsin 45B B B m g m a =联立解得A B 2a a = 故C 正确;D .对物体A ,细线拉力A cos60FT =对物体B,细线拉力cos 45B FT =解得A B 2T T = 故D 错误。
故选C 。
【点睛】快速撤去弹簧瞬间,细线的拉力发生突变,故分析时应注意不能认为合外力的大小等于原弹簧的弹力。
3.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着一质量为m 的物块A ,A 放在托盘B 上,B 的质量也为m 。
初始时在竖直向上的力F 作用下系统静止,弹簧处于自然长度。
现改变竖直向上的力F 的大小,使A 匀加速下降。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A 的加速度为a =0.25g ,空气阻力不计,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在A 匀加速下降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B 对A 的支持力可能为0.85mg B .弹簧的最大形变量为0.75mgkC .力F 对B 的作用力可能为0.9mgD .力F 对B 的作用力最小值为0.65mg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AB .设物块和托盘间的压力为零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m ,以A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0.25m mg kx ma m g -==⨯解得0.75m mgx k=在此之前,以A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0.25N mg F kxa g m--==可得0.75N F mg kx =-所以B 对A 的支持力不可能为0.85mg ,选项A 错误,B 正确; CD .以AB 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0.252mg F kxa g m--==可得1.5F mg kx =-力F 对B 的作用力范围为0.75 1.5mg F mg ≤≤选项C 正确,D 错误。
故选BC 。
4.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体静止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 的质量为2m ,B 和C 的质量都是m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4μ,B 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8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若A 、B 、C 三个物体始终相对静止,则力F 不能超过32μmg B .当力F =μmg 时,A 、B 间的摩擦力为34mg μ C .无论力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34μg D .当力F >72μmg 时,B 相对A 滑动 【答案】AB 【解析】 【分析】 【详解】A.A 与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2μmg,C 与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4mgμ,B 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8μ(2m+m+m )=2mgμ;要使A ,B ,C 都始终相对静止,三者一起向右加速,对整体有:F-2mgμ=4ma ,假设C 恰好与B 相对不滑动,对C有:4mgμ=ma ,联立解得:a=4g μ,F=3μ2mg ;设此时A 与B 间的摩擦力为f ,对A 有:F-f=2ma ,解得f=μmg 2μ<mg ,表明C 达到临界时A 还没有,故要使三者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力F 不能超过32μmg ,故A 正确. B.当力F =μmg 时,由整体表达式F-2mgμ=4ma 可得:a=1μ8g ,代入A 的表达式可得:f=3μ4mg,故B 正确. C.当F 较大时,A,C 都会相对B 滑动,B 的加速度就得到最大,对B 有:2μmg -4mgμ-2mgμ=ma B ,解得a B =5μ4g ,故C 错误. D.当A 恰好相对B 滑动时,C 早已相对B 滑动,对A 、B 整体分析有:F-2mgμ-4mgμ=3ma 1,对A 有:F-2μmg=2ma 1,解得F=92μmg ,故当拉力F>92μmg 时,B 相对A 滑动,D 错误.胡选:A 、B.5.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停放着一辆表面粗糙的平板车,质量为M ,与平板车上表面等高的平台上有一质量为m 的滑块以水平初速度v 0向着平板车滑来,从滑块刚滑上平板车开始计时,之后他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t 0是滑块在车上运动的时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滑块与平板车最终滑离B .滑块与平板车表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v 3gtC .滑块与平板车的质量之比m :M=1:2D .平板车上表面的长度为005v t 6【答案】AB 【解析】 【分析】根据图线知,铁块在小车上滑动过程中,铁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它们的加速度之比求出质量之比,以及求出动摩擦因数的大小.根据运动学公式分别求出铁块和小车的位移,从而求出两者的相对位移,即平板车的长度.物体离开小车做平抛运动,求出落地的时间,从而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落地时与车左端的位移. 【详解】由图象可知,滑块运动到平板车最右端时,速度大于平板车的速度,所以滑块将做平抛运动离开平板车,故A 正确;根据图线知,滑块的加速度大小000100233v v v a t t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2=03v t ,知铁块与小车的加速度之比为1: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fa m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2=f M,则滑块与小车的质量之比m :M=1:1.故C 错误.滑块的加速度1fa g mμ==,又0103v a t =,则003v gt μ=,故B 正确;滑块的位移00100025326v v x t v t +==,小车的位移0200011326v x t v t ==,则小车的长度L=56v 0t 0-16v 0t 0=23v 0t 0,故D 错误.故选AB .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小车和铁块的运动情况,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6.某一实验室的传送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B 段是水平的,长度L AB =6m ,BC 段是倾斜的,长度L BC =5m ,倾角为37o ,AB 和BC 在B 点通过一段极短的圆弧连接(图中未画出圆弧),传送带v =4m/s 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转.现将一个工件(可看成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A 点。
已知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μ=0.5,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m/s 2。
sin37°=0.6,cos37°=0.8。
则( )A .工件第一次到达B 点所用的时间1.9s B .工件沿传送带BC 向上运动的最大位移为5mC .工件沿传送带运动,仍能回到A 点D .工件第一次返回B 点后,会在传送带上来回往复运动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A .工件刚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的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 1代入数据解得a 1=μg =5 m/s 2经t 1时间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则有110.8s vt a == 前进的位移为x 1=12a 1t 12=1.6m 此后工件将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至B 点,用时12 1.1s AB L x t v-== 所以工件第一次到达B 点所用的时间为 t =t 1+t 2=1.9s选项A 正确;B .设工件上升的最大位移为s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θ-μmg cosθ=ma 2代入数据解得a 2=2m/s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222v s a = 代入数据解得s =4m选项B 错误;CD .工件到达最高点后将沿斜面下滑,下滑的加速度仍为a 2=2m/s 2,则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4m/s ,然后滑上水平传送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 1 =5 m/s 2,当速度减为零时滑行的距离为211.6m 2v x a ==然后返回向右运动,则物体不能回到A 点;物体向右加速,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仍为4m/s ,然后滑上斜面重复原来的运动,可知工件第一次返回B 点后,会在传送带上来回往复运动,选项C错误,D正确。
故选AD。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板的右端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可视为质点),在木板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木块和木板由静止开始运动并在最后分离。
设分离时木块相对地面运动的位移为x,保证木块和木板会发生相对滑动的情况下,下列方式可使位移x增大的是()A.仅增大木板的质量MB.仅减小木块的质量mC.仅增大恒力FD.仅增大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答案】AD【解析】【分析】【详解】设木板长为L,当木块与木板分离时,运动时间为t,对于木板1F mg Maμ-=211'2x a t=对于木块2mg maμ=2212x a t=当木块与木板分离时,它们的位移满足22121122L a t a t=-解得122Lta a=-则木块相对地面运动的位移为2221122=2=11a L Laa ax a ta--=A.仅增大木板的质量M,1a变小,2a不变,x增大,故A正确;B.仅减小木块的质量m,1a变大,2a不变,x减小,故B错误;C .仅增大恒力F ,1a 变大,2a 不变,x 减小,故C 错误;D .仅稍增大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1a 变小,2a 增大,x 增大,故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