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入库出库管理制度.doc

合集下载

血液出入库制度

血液出入库制度

血液出入库制度

一、输血科根据临床用血及库存情况,统一不定期向XX市中心血站购血。所有血液均由XX市中心血站统一调配。配合血站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和正当医疗秩序。

二、血液入库

(一)入库血液须按规定项目(血型、血液品种、容量、编号、血袋号、采血日期、失效期、血站名称、储存条件等)严格检查。观察血液内外包装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漏袋,有无交叉配血小辫,血站血液出库单与血袋标签是否吻合等。

(二)符合标准规定的血液分种类和血型,在输血科《血液出入库登记本》和电脑《医院输血管理系统》上登记入库,并与血站的出库数据核对。

(三)凡不符合标准规定的血液,输血科拒收。

三、血液出库

(一)血液发出前若发现有质量问题要立即联系其他当班人员确证,将血袋做好标记,明示“不能发血”,并立即与市中心血站联系,协商解决,做好相应记录。

(二)交叉配血试验合格后通知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三)取、发血人须为本科室持证人员,实习生、进修生不得独立取、发血。出库原则上应按采血时间的先后依次发血。取、发血双方须共同查对受血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等信息和血制品血型、数量、血袋号及有效期,检查配血试验结果是否相合,血液外观是否符合要求。

(四)凡是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第七条的情况,血液不能发出。

(五)发血者必须在《血型与交叉配合血登记本》上清楚记录病人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血袋号、血品种、血量、交叉配血结果及配血人。在《血液出入库登记本》上登记用血日期、用血科室、血费及发血出库人,并且需要取血者签字才能出库。

血液制品使用与库存管理制度

血液制品使用与库存管理制度

血液制品使用与库存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前言

本制度旨在规范和引导医院血液制品使用与库存管理工作,确保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和储备,保障患者的用血安全。全部医院内使用和管理血液制品的相关人员必需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二部分:血液制品库存管理

2.1 血液制品储备计划

1.医院应依据历史用血情况、患者需求和医院规模等因素,

订立合理的血液制品储备计划。

2.储备计划应依照不同种类和血型的血液制品进行分类,确

保库存的全面和充分。

2.2 血液制品库存监测

1.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血液制品库存监测机制,定期对库存进

行检查和统计,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血液制品库存监测的指标包含库存量、过期品比例、出入

库情况等。

3.库存监测结果需要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后续的储备计划

和管理决策。

2.3 血液制品储存管理

1.医院应依照相关规定设置特地的血液制品储存区域,保证

其温度、湿度和安全性能满足要求。

2.血液制品应依照种类进行分类、标识和储存,避开混淆和

交叉污染。

3.血液制品的过期品及时处理,不得使用和放入流通。

第三部分:血液制品使用管理

3.1 血液制品使用申请

1.医生在确诊患者需要用血时,应填写相关的血液制品使用

申请表,注明患者基本信息、用血指征和用血数量等。

2.正规用血指征应满足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确保血液制品

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3.2 血液制品发放和使用登记

1.医院应设立特地的血液制品发放窗口,负责血液制品的领

取和发放。

2.领取血液制品的相关人员在领取时需填写血液制品发放和

使用登记表,记录相关信息。

3.医生在使用血液制品时,需在病历中注明使用的血液制品

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有效管理和利用血液库存资源,提高血液库存的供应能力和利用效率,保障患者的用血需求,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

1. 提高血液库存的储备水平,确保有足够的血液供应满足医院和患者的用血需求。

2. 实现血液库存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避免浪费和过期。

3. 强化血液库存安全管理,保障血液质量和安全。

4. 不断优化血液库存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管理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血液库存管理相关的工作,包括捐血、采血、储存、分配、使用、交接等环节。

四、血液库存管理的责任部门

1. 血液采集单位负责组织开展献血活动,确保有充足的血液库存供应。

2. 血液储存单位负责对接收到的血液样品进行分类、储存和保管。

3. 血液分配单位负责根据医院用血需求,进行血液的合理分配和调配。

4. 医院临床部门负责合理用血,减少浪费,提高血液利用率。

五、血液库存管理的具体制度

1. 捐血管理

(1)组织开展献血活动,吸引更多的献血者。

(2)对参加献血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定献血资格,并对献血者进行血液样本采集。

2. 血液采集管理

(1)对血液样本进行分类和标记,确保准确而清晰。

(2)进行血液存储前的检测和确保质量。

3. 血液储存管理

(1)建立健全的血液存储记录,及时更新血液储存情况。

(2)对血液样本进行分类储存,确保易于查找和取用。

4. 血液分配管理

(1)根据医院的用血需求进行血液分配和调配。

(2)建立血液库存监控机制,确保血液库存情况的实时把握。

5. 血液使用管理

(1)医院临床部门建立健全的用血申请和审核制度,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和及时性。(2)对医院用血情况进行定期分析和评估,掌握用血趋势。

血库库存管理制度

血库库存管理制度

血库库存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血库库存的安全、合理和高效管理,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率,充分保障临床用血的需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血库库存管理制度适用于血库库存管理工作,包括血液采集、储存、分配和使用等环节。

第三条血库库存管理工作应遵循保护供血者权益、保障血液安全、提高血液利用率、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

第四条血库库存管理工作要与临床血液需求情况密切结合,根据临床需求合理调整库存量。

第五条血库库存管理工作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紧密协调合作,共同推进血库库存的管理。

第二章血液采集管理

第六条血液采集工作要严格按照采集技术要求进行,确保采集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七条血液采集工作要对供血者进行健康状况的检查和评估,确保供血者的身体状况符合采血的要求。

第八条血液采集工作要妥善保存供血者的相关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采血时间、采血量、体检结果等。

第九条血液采集工作要进行血液样品的质量检验,确保所采血液符合相关标准和质量要求。

第十条血液采集工作要定期对供血者进行反馈,提供必要的健康咨询和指导,确保供血者的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第三章血液储存管理

第十一条血液储存工作要确保血液的保存时间和质量,防止血液变质、感染或其他质量问题。

第十二条血液储存工作要对血液进行正确的标识和分类,确保不同血型、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量的血液得到正确分开储存。

第十三条血液储存工作要设立血液储存记录,包括血液的入库时间、数量、储存位置等信息,以便于进行有效管理和查找。

第十四条血液储存工作要定期进行血液质量检验,包括血型检测、RH血型鉴定、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等,确保血液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血液入库、储存、发放和运输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储存、发放和运输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管理制度

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过程中的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一、血液入库

1、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具有上岗证,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仔细,头脑清晰。

2、血液管理人员应严格掌握血液的库存状况,及时向主管领导反应库存血液的种类、数量和型别,以便合理安排和调整取血计划。

3、市中心血站送来或从市中心血站取回的血液及其制品,有专人负责接收入库。入库时双方应对照送(取)血单和入库单据,当面清点血液及其制品的品种、数量、规格、型别是否相符。检查血液的血型、献血条码、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标签等内容是否完整、清楚、正确,并验证血袋有无破损渗漏,热合是否严密,经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认可后方可入库。

4、将血液及其制品按品种、规格、血型及温度保存要求,放入专用储血冰箱、冰柜或特殊保存仪内储存,作好血液入库登记记录。

5、按采血时间、血型、血袋编号、血液种类及血量逐项输入微机系统中保存,以便进行质量追踪。

二、血液储存

1、所有血液及其制品必须在30分钟内登记入库完毕,入库前再核对一次送(取)血单、献血条码、血型、血量、血液品种、采血日期、血液的外观、内外包装等。准确无误后方可入库贮存。

2、分类储存:合格成分血液分品种或规格存放于2-6℃冰箱中,按血型、日期存放于冰箱的不同层次,合格血浆应分品种、血型、日期存放于-20℃低温冰箱内。

2.1、全血及成分血液贮存于2-6℃的专用储血冰箱中;

2.2、血小板贮存在专用的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中,振荡保存;

血液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管理制度

血液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管理制度

血液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管理制度

一、接收血液管理制度

1.接收血液的准备工作:

(1)建立接收血液的专门区域,并配备必要的接收设备,确保接收血液的安全性和质量。

(3)对捐献者进行详细的健康调查,并进行临床检验,确保接收到的血液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2.血液接收和验收:

(1)将接收到的血液放置在特定的接收区域,并进行分类和分组,确保不同类型的血液不会混淆。

(2)根据血液的类型和数量,进行相应的接收和验收记录,并将记录进行归档,以备后续查验和追踪。

二、入库血液管理制度

1.入库前的准备工作:

(2)对血液进行必要的标志和分类,以便于后续的管理和使用。

2.血液的入库和储存:

(1)将入库血液存放在专用的血液储存设备中,根据血液类型和日期进行分类和分级储存。

(2)对血液储存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洁和维护,并确保设备的有效性和功能完好。

三、血液储存管理制度

1.血液的耐用期管理:

(1)对储存的血液按照其耐用期进行分组和管理,并及时记录和更新血液的耐用期信息。

(2)临近耐用期的血液需要进行特殊标识和处理,以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2.血液存储环境的管理:

(1)对血液储存的环境进行定期的温度和湿度监测,确保储存环境符合相关的要求。

(2)对血液储存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血液储存记录的管理:

(1)对血液的储存记录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管理,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对血液储存信息进行备份和归档,以备后续查阅和追踪。

四、血液出库管理制度

1.血液出库申请和审批:

(1)对血液的出库申请进行严格的审核和审批,确保出库血液的合理性和及时性。

合格血液入库管理制度

合格血液入库管理制度

合格血液入库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血液入库管理工作,保障血液安全、有效利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血液入库管理活动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血液入库管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第四条血液入库管理应以患者安全为中心,坚持科学、规范、公平、透明原则。

第二章责任与权限

第五条血液入库管理的责任机构为医疗机构的血液管理部门。

第六条血液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不断完善血液入库管理的具体制度和管理办法。

第七条临床科室负责向血液管理部门提交符合要求的血液申请,并负责对入库血液进行及时、安全、合理的使用。

第八条医务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履行相关责任,确保入库血液的质量和使用的合理性。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血液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血液入库管理的顺利运行。

第三章血液入库流程

第十条血液入库管理分为申请、审批、入库、使用和监控等环节。

第十一条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患者需要血液治疗时,向血液管理部门提交血液申请单,并提供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

第十二条血液管理部门应对收到的血液申请进行审核,确保患者的血液需求合理、合规。

第十三条血液管理部门应及时向血液库发出符合要求的入库通知,由血液库管理员进行入库操作。

第十四条血液库管理员应认真查验入库血液的质量,确保符合要求后,进行入库操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第十五条临床科室在使用入库血液时,应按照诊疗要求提前预约并领用,使用后应及时报告血液管理部门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十六条血液管理部门负责对入库血液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并及时调整和合理分配血液资源。

医院检验科血液入库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科血液入库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科血液入库管理制度

1. 引言

作为医院检验科的一项重要工作,血液入库管理对于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档旨在建立医院检验科血液入库管理制度,规范血液入库的流程和要求,提高血液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 目的

血液入库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血液品质和安全性,规范血液入库流程,防止出现血液混乱、交叉感染等问题。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血液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为医疗服务和病患提供可靠的血液资源。

3. 责任与权限

3.1 检验科

•负责制定血液入库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负责组织和实施血液入库的各项操作;

•指定专人负责血液入库管理的执行和监督。

3.2 实施人员

•严格按照血液入库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

•负责血液标本的接收、登记、入库、存储和分发等工作;

•及时上报血液入库相关数据。

4. 血液入库管理流程

4.1 血液接收

•接收血液前,必须核对送检申请单的信息与标本上

的信息一致,避免出现标本无主的情况;

•检查血液是否正常,如外观、标记等;

•将血液转交给接收检验人员。

4.2 血液登记

•在血液登记簿中填写相关信息,如标本编号、检验

项目、送检科室等;

•核对填写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登记信息的

正确性。

4.3 血液入库

•按照检验项目进行分类,将血液放置于相应的存储

位置;

•确保血液的存放环境符合要求,如温度、湿度等;

•血液入库后,记录相关信息,如存储位置、入库时

间等。

4.4 血液存储

•根据血液类型和特殊要求,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和

条件;

•定期检查存储环境,确保温度、湿度等条件符合要求;

血液储存与出入库管理制度

血液储存与出入库管理制度

血液储存与出入库管理制度

1输血科应统一使用本地区中心血站供应的血液制品,所有血液均使用输血管理系统

软件统一管理。及时通过网络系统或电话与血站联系预定血液,保证常规用血与特殊用血

的需求。2根据以往临床用血统计数字,医院床位的增减度,合理制定周、月和年贮血计划。保持一定库存量。定期进行分析,克服随意性与盲目性。输血科常规储存红细胞与血浆,特殊及稀有血型血液成分需要提前预约。库存血量最好保持在三天的用血量,血型按o、a、b、ab大约3:3:3:1比例贮血。根据医院床位数与手术量设定常规红细胞储血量与最低血量警界线(具体内容见《血液动态预警机制》),红细胞常规每天补充库存后每型(除ab 型)保持在20u左右,若低于5个单位(最低血量警界线)而市中心血站无法满足时需及时

告知临床,同时依据《血液动态预警机制》及时处理,以确保临床急诊用血需求。3对血

站发来的血液制品,应由输血科专业人员收取,认真检查运输过程中冷链的运行情况,对

血液制品逐袋核查验收,确定血液数量及质量无误后签收,并立即进行分类登记和电脑入库。血液应按品种、规格分类贮存,按保存日期的先后排列,分型存放。

4.血液入库前应仔细检查验收。内容:运输条件、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齐全。应注明备血日期、备血周期、血型、供血日期、

条形码等。

5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必须入库登记。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

血量、入库时间、入库人、送血人等。

6血液按a、B、O、AB血型分别存放在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冷库的不同层,并有明显

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工作,保障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安全供应,提高血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的单位和人员,包括血液采集站、血库、医院输血科室等。

第三条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工作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本单位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血液安全管理体系,保障血液质量和安全供应。

第五条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单位应当认真履行血液资源的管理职责,加强应急准备和危机处理能力。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血液资源的监督管理,提高对血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

第七条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单位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血液资源管理和利用培训。

第二章入库管理

第八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建立血液入库管理制度,依法合规采集、入库和管理血液资源。

第九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设置专门的血液入库管理人员,负责血液资源的采集、检测、储存和管理工作。

第十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血液资源采集、检测、入库和管理流程,确保血液资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一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血液资源的采集、检测和入库工作,确保血液资源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二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血液资源的储存和管理,确保血液资源的保存期限和质量。

第十三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对血液资源进行追溯和追踪,确保血液资源的使用过程能够完整准确的记录。

第十四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血液资源的危机处理和应急预案,提高对血液资源的安全保障。

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一、概述

输血科的血液库存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临床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了确保库存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制定本《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二、血液库存的分类

1.ABO血型库存:按照A、B、O型血液分类存放。

2.Rh血型库存:按照Rh阳性和Rh阴性分开存放。

3.其他血型库存:根据其他稀有血型(如AB、ABO亚型)分开存放。

三、库存的管控

1.入库管理

(1)血液弃血量的记录:每日记录各类血型及Rh因子的弃血量,用于后续的库存补充与调拨。

(2)血液检测合格情况:确保入库的血液经过严格的检测,符合相关要求。

(3)入库检查和记录:血液入库时进行检查,如登记血袋号码、检查血袋完整性和包装外观等,并及时记录入库信息。

2.库存管理

(1)库存更新:按照先进先出原则,即库存中的血液应按照入库时间进行使用,避免存放时间过长。

(2)库存补充与调拨:根据库存血液的消耗情况,及时补充库存并进行调拨,以保持库存水平的合理。

(3)库存报告:每月制作库存报告,包括当前库存量、消耗情况和调拨情况等,以便科室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和调整。

四、库存的保管

1.温度管理:库房的温度应控制在2-6摄氏度之间,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血液变质。

2.光照管理:库房应保持暗光状态,防止紫外线照射导致血液质量下降。

3.湿度管理:库房的湿度应维持在相对湿度不超过70%的水平,避免湿度过高导致血袋受潮。

五、库存过期管理

1.库存监测:定期检查库存中即将过期的血袋情况,并制作过期血液报告。

2.报废处理:过期的血液应立即予以报废处理,不能再用于输血,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报告。

血液入库、储存、发放和运输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储存、发放和运输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管理制度

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过程中的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一、血液入库

1、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具有上岗证,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仔细,头脑清晰。

2、血液管理人员应严格掌握血液的库存状况,及时向主管领导反应库存血液的种类、数量和型别,以便合理安排和调整取血计划。

3、市中心血站送来或从市中心血站取回的血液及其制品,有专人负责接收入库。入库时双方应对照送(取)血单和入库单据,当面清点血液及其制品的品种、数量、规格、型别是否相符。检查血液的血型、献血条码、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标签等内容是否完整、清楚、正确,并验证血袋有无破损渗漏,热合是否严密,经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认可后方可入库。

4、将血液及其制品按品种、规格、血型及温度保存要求,放入专用储血冰箱、冰柜或特殊保存仪内储存,作好

血液入库登记记录。

5、按采血时间、血型、血袋编号、血液种类及血量逐项输入微机系统中保存,以便进行质量追踪。

二、血液储存

1、所有血液及其制品必须在30分钟内登记入库完毕,入库前再核对一次送(取)血单、献血条码、血型、血量、血液品种、采血日期、血液的外观、内外包装等。准确无误后方可入库贮存。

2、分类储存:合格成分血液分品种或规格存放于2-6℃冰箱中,按血型、日期存放于冰箱的不同层次,合格血浆应分品种、血型、日期存放于-20℃低温冰箱内。

2.1、全血及成分血液贮存于2-6℃的专用储血冰箱中;

2.2、血小板贮存在专用的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中,振荡保存;

血液入库制度血库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制度血库管理制度

1.对入库血液必须按规定项目(血型、编号、姓名、采血日

期、保存期、采血者、血站名称、许可证号、保养液标签)严格检查。

2.验收内外包装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漏袋,有无交叉配血管

等。

3.凡符合标准规定的血液,分血型逐一详细登记入库。

4.凡不符合要求的血液,血库有权拒收。

5.做好入库的登记统计,并与财务科付款数据核对。

6.加强与各科室的团结协作,确保安全用血。

1.血库人员必须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血液报废制度。

2.严格血液验收制度,凡不合格的血液拒绝入库,待检查的

血液分开存放。

3.待接到检验报告后,合格血液放回各型冰箱,不合格血液

取出放报废处。

4.凡过期及不合格血液及制剂,需要报废的应在收、发登记

本上明显注销,并填写血液报废报告单,写明血液的来源、血型、姓名、编号、血液类别及报废原因,报院领导批准后方可处理。

5.经批准报废全血应进行焚烧处理,严防污染。

6.报废血液应开具四联发票,经院领导签名,作日、月报表

的依据。

存血发血工作岗位职责

1.在院长及经验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院血液的购血(供血)、

入库、保存、发放等工作。

2.根据医院用血情况,认真做好年、月、周的供血计划,并

与市中心血站加强业务联系,确保计划供血任务的完成。

3.对入库血液必须按规定项目进行严格检查,逐袋验收登

记,凡不合格血液拒绝入库。对与核对无误的合格品,按血型分类放入冰箱,按标签排列保存。

4.血液保存应精心观察和严防污染,做到发现异常血及时处

理,冰箱有故障应及时消除。

5.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均要执行操作规程,轻拿轻放,不

得挤压碰撞。

血库血液存储管理制度

血库血液存储管理制度

血库血液存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血库血液存储管理工作,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保障患者用血需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血库血液存储管理工作的机构,包括献血机构、输血服务机构等。

第三条血库应当遵循血液采集、处理、存储、输注等流程,按照血液管理质量标准开展工作。

第四条血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血液专业技术人员,保证血液存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条血库应当建立健全血液存储管理制度、文件和操作规范,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督导,提高血液管理质量。

第六条血库应当建立健全血液存储设施和设备,保证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第七条血库应当加强对血液存储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第八条血库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响应和处理突发事件,确保患者用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第二章血液存储管理流程

第九条血库应当按照相关标准制定血液的储存期限和有效期限,定期对血液进行检查和筛查。

第十条血库应当建立健全血液入库、出库、存储和运输的管理流程,保障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一条血库应当建立健全血液的标识、追溯和登记制度,确保血液存储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

第十二条血库应当加强对血液存储环境的监测和调控,保证温湿度、洁净度、通风等环境条件符合规范要求。

第十三条血库应当建立健全血液运输设备和车辆,并加强对血液运输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四条血库应当建立健全血液退货和报废的管理程序,确保血液的使用安全和监督。

第三章质量管理和安全监察

第十五条血库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配备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查。

血液入库出库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出库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出库管理制度

【制度】

1.入库:

(1)根据全院用血情况,每周向采供血机构申请订血,以维持一定的库血量,确保及时供血。

(2)检验室工作人员应配合采供血机构送血人员认真核对所送血液的数量及质量无误后,共同在送血清单上签字,并保留“送血清单”,以备月底结算。

(3)检验室工作人员应及时将采供血机构送来的血液进行详细的分类登记或输入电脑存档。

(4)及时将血液按血型、采血日期及批号分别依次排列存放于规定的冰箱内。

(5)库血冰箱温度应控制在最佳温度环境中。

(6)库血冰箱内不得存放其它物品。

2.出库:

(1)工作人员应根据采血时间的先后依次发血。

(2)发血时应认真核对血型、血袋编号、所需数量以及血液包装有无损坏或袋内有无异常

(3)做好详细登记及统计工作。

(4)如遇特殊情况,除做好详细记录外,应及时向科室领

导或有关部门请示汇报。

【监督检查】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小组)定期检查:

1.血液出、入库程序。

2.电脑、资料管理,日报、月报等。

3.血液贮存管理情况。

血库库存管理制度范本(2篇)

血库库存管理制度范本(2篇)

血库库存管理制度范本

一、血液预订管理

1.根据本院临床用血需求向本溪市中心血站上报用血需求计划,同时安排专职取血人员到血站领取血液。

2.我院需特殊稀有血型血液时,应提前三天预约,并负责向临床医生做好解释工作,与本溪市中心血站积极沟通,确认取血时间。

二、血液接收核对、入库、贮存管理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

2.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移交人等。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4.红细胞类制品2-60c保存,血浆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0c振荡暂存。

5.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每天定时作冰箱温度记录。

6.各类血液及成分严格按照规定储存期限保存,过期血一律不得用于临床,严格执行报废血的报批手续,并作好相关记录。

7.根据临床和库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计划和预约血液工作,节约血液,避免浪费。

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记录数量、电脑储存数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记录,每月盘存库存血液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入库、出库管理制度1

血液出库制度

1. 交叉配合试验合格后通知医护人员到检验科取血。

2. 取、发血双方必须共同查对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品种数量及有效期,交叉合试验结果相合,血液外观符合要求,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3. 凡血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律不得发出;

3.1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3.2 血袋有破损,漏血;

3.3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3.4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3.5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3.6 未经摇动、血浆与细细胞的分层界面不清或界面上出现溶血;

3.7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3.8 已过期或其它须查证的情况;

4. 血液发出前核对受血者发生费用是否正确。

5. 血液发出同时将血袋标签、手术用血通知单、输血申请单位及记录单存档保存。

6. 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7. 配血后受血者、供血者的血样应保存于2-6℃冰箱中至少7天,输血完毕后血袋送回血库或留在病区至少保存一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8. 因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报废时,应及时向科主任报告,由科主任落实具体情况后决定处理意见并上报医院有关部门。

血液入库制度

1. 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

2. 进入检验科(血库)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

3. 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4. 根据临床和库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计划和预约血液工作,节约血液,避免浪费。

5. 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记录数量、电脑储存数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班。

6. 做好报废血液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

7. 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库记录及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