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晋平公好五音》(原创,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师旷撞晋平公》并回答问题
文言文阅读《师旷撞晋平公》并回答问题一、文言文原文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①惟其言而莫之违②。
”师旷③侍坐于前,援④琴撞之。
公披衽⑤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⑥!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
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 (选自《韩非子》)注:①莫乐为人君: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 ②莫之违:没有谁敢违背他。
③师旷:春秋时晋国宫廷一个叫旷的盲乐师。
④援:执持,拿。
⑤衽:衣襟。
⑥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
二、回答课后习题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释之,以为寡人戒。
2.师旷撞晋平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3.简要分析师旷的性格特征。
(2分)三、习题参考答案1.放了他,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
(2分)2.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 (2分)3.他敢于“犯君”,说明他正直、忠诚、刚烈,敢作敢为、不畏权势。
因自己是盲人,用“小人言于侧”的方式表明他还是讲究辞令、有智慧、有谋略的人。
(2分。
一点1分,意对即可。
有其他答案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
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
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
”。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完整版湘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完整版湘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炳烛而学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③矣。
”师旷曰:“何④不炳烛⑤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⑥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⑦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⑧?”平公曰:“善哉!”(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②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眼睛失明,善于弹琴,精于辨音。
③暮:晚。
④何:为什么。
⑤炳烛:点燃蜡烛照明。
⑥为人臣:做臣子的。
⑦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
⑧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走路比哪个好呢[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臣闻之(_______)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_______)③盲臣安敢戏其君(_______)④善哉(_______)[2]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吾剑之所从坠 B.故时有物外之趣C.项为之强D.何不试之以足[3]翻译句子。
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________________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_____________[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句,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许仲平义不苟取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先主,吾心独无主乎?”[1]联系上下文,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
尝(____________)渴甚(_____________________)吾(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许衡是个怎样的人。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真题+优化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真题练习(一)(2022年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
”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推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景公曰:“诺。
”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
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
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
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
”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玉。
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
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
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
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
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
阅读翻译答案
阅读翻译答案:(一)晋平公对师旷问道:“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师旷说:“瞎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曾经听说:少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中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二)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欧阳修回答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
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
”(三)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
后来到南方作官,(一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
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
”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四)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在树桩旁等着,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野兔是不可能等到了,不过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寓意: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五)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
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 "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
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
江西省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2.1.5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 训练课 含解析
第2课时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板块一短文中断句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退让贾谊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楚王曰:“翟国亦有此台乎?”使者曰否翟窭⑥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⑦采椽弗刮.且翟王犹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翟国恶见此台也!”楚王愧.【注】①窭(jù):贫而简陋.②翦:同“剪”,修剪.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B.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C.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D.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解析关注常处于句首或句末的词语,如“也”;注意对话语境中问与答的内容的起讫点;关注上下文语意对句读的影响.答案 B【参考译文】翟王派遣使臣到楚国.楚王打算向使者夸耀楚国的豪富,所以在章华台上宴请宾客.登台的人一路休息多次,才到了顶上.楚王说:“翟国也有这样的高台吗?”使者说:“没有.翟国是个贫穷的国家,怎么能看到这样的高台呢?翟王自己盖的宫室,堂高三尺,土台阶三层,茅草屋顶不剪齐,柞木椽子不削皮.翟王尚且还认为盖房者太劳苦,居住者太安乐.翟国怎么能看到这样的高台呢?”楚王感到惭愧.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贻诸弟砥石命(并铭)唐]舒元舆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以此益知人之生于伐,苟不病盲聋喑哑,则五常之性全;性全则豺狼燕雀亦云异矣.而或公然忘弃砺名砥行之道,反用狂言放情为事,蒙蒙外埃,积成垢恶,日不觉寤,以至于戕正性,贼天理,生前为造化剩物,殁复与灰土俱委,此岂不为辜负日月之光景耶!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B.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C.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D.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解析根据文意判断.答案 C【参考译文】我因而感叹,认为金属的坚硬,在金木水火土五材中居首位,等到工人铸造为剑器,又成为器物中最锋利的.这把剑依仗着质地的坚硬和锋口的锐利,如果一时不磨砺,尚且跟一般的铁没有区别,何况质地柔软锋刃钝涩的其它东西,并且又得不到磨砺,就会化为粪土,又怎能和烂铁相比较呢?由此更加明白人生于世间,只要没有眼瞎、耳聋、声音哑失等疾病,那么仁义礼智信等五常的本性就都具备,本性完备,那么和豺狼燕雀等走兽飞禽也就不同了.如果有人公然忘掉和舍弃像在磨刀石上磨刀那样不断提高名节品德的正道,反而用狂妄的语言和放纵情欲的方式做事情,模糊不清的外来的脏物,累积成污垢和丑恶,每天都还不觉悟,以至于残害天性和天理,那么活着的时候是天地间的一个废物,死了又与尘土一起丢弃,这难道不是白白辜负了日月时光吗?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人为乐饮,请无为礼.”晏子蹴然改容曰:“君子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则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公湎而不听,少间,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举则先饮.公怒,色变,抑手疾视曰:“向者夫子之教寡人无礼之不可也,寡人出入不起,交举则先饮,礼也?”晏子避席再拜稽首而请曰:“婴敢与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无礼之实也.君若欲无礼,此是已!”公曰:“若是,孤之罪也.夫子就席,寡人闻命矣.”觞三行,遂罢酒.盖是后也,饬法修礼以治国政,而百姓肃也.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B.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C.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D.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解析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答案 B【参考译文】齐景公酒喝得很畅快,(对陪酒的众臣)说:“今天我想要和各位大夫快活地饮酒,请(大家)不要拘泥于礼.”晏子(听了)惊讶不安,脸色都变了,说:“君王的话错了!群臣本就希望君王不讲礼.力大的人足够凭力气欺凌长辈,勇猛的人足够凭勇猛刺杀君王,而礼就不便施行了.禽兽凭借力施行统治,强者欺凌弱者,因而天天都在改换首领,现在君王抛开礼,那么这就和禽兽一样了.群臣凭借勇力治理政事,强者欺凌弱者,因而会天天更换君主,君王将如何稳固君位!大凡人比禽兽高贵的原因,是因为讲究礼,所以《诗经》说:‘人如果不讲礼,何不快点去死!’礼是不可以没有啊.”齐景公沉湎于饮酒而不听,过了一会儿,景公出去,晏子不站起来,景公进来,晏子(还是)不站起来;相互举杯晏子比景公先饮.景公很生气,脸色都变了,手按桌子怒目而视说:“刚才先生告诉我不可以没有礼,我出去进来你都不起立,相互举杯你却先饮,这合乎礼吗?”晏子起身离开坐席两次叩首跪拜,恭敬地说:“我岂敢把和君王说的话忘记呢?我只是用这种做法来表达没有礼的结果.您如果想不要礼,这就是了.”景公说:“如果这样,这是我的过失.先生请入座,我听从您的劝告了.”君臣举杯三次后,就(按照规矩)结束了酒宴.这以后,景公整治法度、修明礼仪来治理国家政事,百姓也都恭敬有礼.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猛狗与社鼠韩非子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节选自《韩非子集释》)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B.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C.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D.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解析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答案 A【参考译文】唐尧想要将天下传给虞舜.大臣鲧进谏说:“不吉祥啊!谁拿天下去传给一个匹夫呢?”唐尧不听取(这种蒙蔽君主的意见),发兵将鲧诛杀在羽山的郊野.共工再进谏说:“谁拿天下去传给一个匹夫呢?”唐尧不听取(这种蒙蔽君主的意见),又发兵将共工诛杀在幽州的城邑.因此天下没有谁再敢说不要传天下给虞舜.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唐尧了解虞舜贤明,不见得是很难的事.到要诛杀进谏(错误意见)的人,必定要传天下给虞舜,才是真正难的事啊.”又说:“不因那怀疑的危害到那考察到的,(这)就更难啊.”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文章,断开一些比较明确的地方.如句中“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的标志,用于句末.而目的连词“以”便是前后句间的停顿处.这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答案 B板块二小故事断句1.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答案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答案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3.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答案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板块三长文中断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断句题.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清]曾国藩天之生贤人也,大抵以刚直葆其本真,其回枉柔靡者,常滑其自然之性,而无以全其纯固之天.即幸而苟延,精理已销,恒干仅存,君子谓之免焉而已.国藩尝采辑国朝诸儒言行本末,若孙夏峰、顾亭林、黄梨洲、王而农、梅勿庵之徒,皆硕德贞隐年登耄耋而皆秉刚直之性寸衷之所执万夫非之而不可动三光晦五岳震而不可夺故常全其至健之质跻之大寿而神不衰不似世俗孱懦竖子依违濡忍偷为一切不可久长者也.同年生陈君仲鸾与余交十余年,每相与议论平生,慷慨不挠.或品第当世人伦,意所不可,睥睨讥切,无所复忌.同人或谓仲鸾居吏部曹司身处卑冗更事未深宜其嚣嚣①不绌②若移置要地稍稍练习文法亦且破觚而为圆矣既而仲鸾果以考第入直军机而戆直发愤芒角森然曾不减其曩者之旧吾乃私怪生民刚直之性其禀之有厚有薄未可以一概度量也.间辄与仲鸾语家世之计,及太公、太母之行.仲鸾为余言封翁荫召先生,生而伉爽,屡经艰险,履之如夷.遇人有心所不许,虽豪贵人必唾弃之.即心之所许,虽孤嫠卑贱,必引而翼之,愈穷厄,愈礼敬与钧.自亲族州闾,皆服其诚信,远近纷难,就之决遣,凡所论断,久而辄应.封母高太恭人,祗顺惇笃,尊尚节义,盖皆有刚直之风.然后知仲鸾之激烈不阿虽受性独厚亦其禀之庭闱者岁渐月染涵濡之久而不自知也人固视乎所习朝有媕婀之老则群下相习于诡随家有骨鲠之长则子弟相习于矩矱倡而为风效而成俗匪一身之为利害也.今年八月,为先生暨太宜人七十生日,年家之子,同官之良,咸称觞仲鸾之邸第,作为诗篇,以祝难老.属国藩为之序,余乃略述平昔与仲鸾言论大指,以著先生之节概,因推国初诸儒以刚直而享大年者,为先生致善祷之谊,亦使世之君子,闻之而有所警焉.【注】①嚣嚣(áo):自得傲慢貌.②绌(chù):屈.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1.皆硕德贞隐年登耄耋而皆秉刚直之性寸衷之所执万夫非之而不可动三光晦五岳震而不可夺故常全其至健之质跻之大寿而神不衰不似世俗孱懦竖子依违濡忍偷为一切不可久长者也.答案皆硕德贞隐/年登耄耋/而皆秉刚直之性/寸衷之所执/万夫非之而不可动/三光晦/五岳震而不可夺/故常全其至健之质/跻之大寿而神不衰/不似世俗孱懦竖子/依违濡忍/偷为一切/不可久长者也.2.同人或谓仲鸾居吏部曹司身处卑冗更事未深宜其嚣嚣不绌若移置要地稍稍练习文法亦且破觚而为圆矣既而仲鸾果以考第入直军机而戆直发愤芒角森然曾不减其曩者之旧吾乃私怪生民刚直之性其禀之有厚有薄未可以一概度量也答案同人或谓仲鸾居吏部曹司/身处卑冗/更事未深/宜其嚣嚣不绌/若移置要地/稍稍练习文法/亦且破觚而为圆矣/既而仲鸾果以考第入直军机/而戆直发愤/芒角森然/曾不减其曩者之旧/吾乃私怪生民刚直之性/其禀之有厚有薄/未可以一概度量也3.然后知仲鸾之激烈不阿虽受性独厚亦其禀之庭闱者岁渐月染涵濡之久而不自知也人固视乎所习朝有媕婀之老则群下相习于诡随家有骨鲠之长则子弟相习于矩矱倡而为风效而成俗匪一身之为利害也.答案然后知仲鸾之激烈不阿/虽受性独厚/亦其禀之庭闱者/岁渐月染/涵濡之久而不自知也/人固视乎所习/朝有媕婀之老/则群下相习于诡随/家有骨鲠之长/则子弟相习于矩矱/倡而为风/效而成俗/匪一身之为利害也【参考译文】上天造就贤人,大都赋以刚直性格来保持他们的真纯本质,那些柔曲软弱的人,往往乱了自己的天性,而无法保全纯真敦厚的本质.即使侥幸苟且地延长了生命,精神也已经消亡,只留下躯体,正是孔子所说的活在世上幸免于祸害罢了.我曾经搜集了本朝众多学者的言行事迹,像孙夏峰、顾亭林、黄梨洲、王而农、梅勿庵这样的人,都是道德伟大的忠贞隐士,年寿高达七八十岁,而且都具有刚直的性格,寸心所坚持的主张和意志,一万个人反对也不可动摇,日月星辰无光、五岳震撼也不可使他们改变.所以他们能长久地保全自己极强健的体质,跻身于长寿之列而精神不衰退.不像世俗中的怯弱小人,犹豫无主见,忍气吞声,苟且对待一切事物,不能长久于世.同年陈仲鸾君和我相交十多年,平日每当交谈议论时,他总是意气激昂不肯屈服.有时品评当今人物的优劣,他如果对谁不满意,便鄙夷地讽刺责备,毫无顾忌.共事的人有的说,仲鸾在吏部曹司一级任职,身分低微又职位次要,阅历不深,难怪他傲岸不屈.如果把他调到重要位置上,稍微学习舒缓纡徐的文辞方法,也就会削去棱角变得圆滑了.不久仲鸾果然凭考核的等级供职军机处,但他的耿直激愤、锋芒凛然,竟丝毫不比过去减少.我这才暗地里感到奇怪,人的刚直性格,天生禀性有强有弱,不可以用同一种标准衡量呀.我闲暇时常和仲鸾谈到他的家世详情,以及他父母的品行.仲鸾向我说,封翁荫召先生生来刚强豪爽,多次经历人生艰难,他就像走过平地一样.碰上有自己看不惯的人,哪怕是豪门权贵也必然鄙弃.倘若是心中称许的人,即使是孤儿寡妇、地位卑贱的人,他也一定会援助和保护他们,越是穷困的人,先生越是恭敬有礼,一视同仁.从亲戚到乡邻,都佩服他的诚实讲信用,远近的人们有纠纷或疑难,都找他排解决断,凡是他预言判断的事,久了都会应验.封母高太恭人,性格恭顺淳厚,崇尚节操礼义,二位老人都有刚直的精神.我这才明白,仲鸾激昂刚烈、不屈从迎和的品格,虽然是得天独厚的禀性,也是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日积月累地受到影响,濡染久了,自己并不觉得.人的成长本来决定于他所熟习的环境,朝廷有曲意顺从的老臣,那么众多下僚就会彼此习惯于见风使舵.家庭里有耿直刚正的长辈,那么子弟们就习惯于循规守法.有人倡导便造成风气,大家仿效便形成习俗,这不是哪一个人能决定利弊的.今年八月,是先生和太宜人的七十岁生日,同年家的晚辈,同事中的好友,全都在仲鸾的宅第举酒祝贺,写下诗篇,祝福长寿.大家嘱托我为二老写寿序,我便简略叙述平日与仲鸾谈论的内容大意,以彰显先生的节操气概,因此推许了本朝初年学者中因刚直而享有高寿的人,向先生致以美好的祝愿,也使世上君子,听了我的话而有所警悟.。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与赏析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与赏析晋平公七十问学【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②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③?”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④;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⑤昧行⑥乎?”平公曰:“善哉⑦!”选自《说苑》【注释】①晋平公:名彪,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悼公的儿子。
师旷:名旷,晋国的太师,掌管音乐的高级官员;是个瞎眼乐师,故下文自称“盲臣”。
②炳烛:点燃蜡烛。
炳:点燃。
③安:哪里、怎么,疑问代词。
戏:开玩笑。
④日出之阳:太阳刚出时的光亮。
⑤孰:疑问代词,常跟“与”连用。
表示相互比较的两件事。
与……比较,一般用“孰与”这种句式对好坏、优劣、得失等进行比较。
⑥昧行:摸着黑行动。
⑦善哉:好极了。
哉:感叹语气词。
【译文】晋平公向师旷求教说:“我的年纪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晚了,那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晋平公不高兴地说:“哪有做臣子的去戏弄他的君王的?”师旷说:“我这个瞎子怎么敢跟君王开玩笑呢?我听见古人说过,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日出时的光芒;到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太阳升到当空时那样明亮;到了老年能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发出的亮光。
点燃蜡烛发出的光亮很微弱,但同没有烛光在昏暗中摸着黑行动比起来,那个要好些呢?”晋平公听了高兴地说:“您讲得真好啊!”【简析】这篇文章讲了晋平公七十求学的故事。
文章的出色之处就是师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譬喻了意味深长的道理。
晋平公问学,师旷从容不迫的连设三个比喻,巧妙而又深刻地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少年好学,如旭日东升,可用一生的时间、精力去干一番事业;中年好学,如太阳当头,是一个人生命最旺盛的时期;老年好学虽如黑暗中的烛光,但比起没有烛光来要好得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不断地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
【练习】1.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1)晋平公问于师旷(2)何不炳烛乎?(3)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4)盲臣安敢戏其君乎?2.给下面的句子短句(限划两处)。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阅读答案与翻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晋平公问于师旷曰阅读答案与翻译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2015·北京卷·T9-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附答案详细解析
文言文阅读答案详细解析2015·北京卷·T9-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18分)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
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
后文解狐、午、腹(tūn),均为人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一项是(2分) ( )①至.公也A.到达B.极、最C.至于D.导致②忍.所私以行大义A.忍耐B.容忍C.对……狠心D.抑制【解析】①选B。
【解析】此句是对舜不让位给自己的儿子而让位给禹这一行为的评价,因此“至公也”是评价尧舜大公无私,应当是“极其公正”的意思,故选B。
几个选项都是“至”的常用义,可能会混淆,需要注意。
②选C。
文中的“所私”指钜子的儿子,意思是用对自己的儿子狠心的方式来伸张大义。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 ( )A. 其.谁可而为之君知其.难也B. 午非子之.子邪今者有小人之.言C. 而遂.杀之后遂.无问津者D. 伤人者.刑同予者.何人【答案】选A。
六年级语文S版2021年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六年级语文S版2021年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师旷论学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③之明。
炳烛之明,熟与④昧行⑤乎?”平公曰:“善哉!”——(出自《说苑》,有删减)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②[问于师旷]对师旷提问。
师旷,晋国大夫,博学多才。
③[炳烛]点亮蜡烛(或火把)。
④[孰与]比……怎么样。
⑤[昧行]在黑暗中走路。
[1]仔细读文中划“﹏﹏﹏”的语句,完成下列问题。
(1)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可以看出师旷对晋平公“七十欲学”的态度是(_____)A.不赞成,觉得他年纪太大了。
B.赞成,觉得学比不学好。
[2]文中师旷连用三个比喻,把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把老而好学比作炳烛之明,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加点的字。
(1)先自度其足(________)(2)至之市而忘操之(________)(3)遂不得履(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吾忘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题后问题。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项练习6(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B.楚庄王求贤若渴,认为若有贤明的臣子作为老师辅佐自己,就可以称王,而自己没有贤才辅佐,担心走向灭亡,因此忧心不已并发出了感叹。
C.越王勾践打败吴王之后,并未骄傲自得、自以为是,而是要求群臣见到自己的过失必须告知,否则将予以处罚,这充分体现出他是一位明主。
D.齐景公外出狩猎,在山上看见老虎,在水中见到蛇,认为这是不样之兆。
而贤臣晏子借机劝谏他要知人、用人、任人,并认为山中见虎、水中见蛇并非不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战服大国,义从诸侯,戚然忧,恐圣知不在乎身。
(4分)②若夫诈胜之徒,未尝不危也,吾是以忧。
(4分)5.文中列举了许多君王任用人才的故事,在对待人才的态度和任用人才的方法上,这些君王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简要概括。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微之三首(其三)①白居易去国日已远,喜逢物似人。
如何含此意,江上坐思君。
有如河岳气,相合方氛氲。
②狂风吹中绝,两处成孤云。
风回终有时,云合岂无因?努力各自爱,穷通我尔身。
【注】①此诗是白居易赴任江州司马途中所作,微之即元稹,此时被贬通州司马。
②河岳气:犹言江山之气。
氛氲:阴阳二气会合之状。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是诗人遥寄朋友之作,寄赠的对象为微之,他和诗人是意气相合的朋友。
B.诗人与微之此时处境相似,都不得志,为此他勉励微之并约定将来在他乡重逢。
C.诗人用“河岳气”两句形容二人如山水气象般情意投合,相聚时格外和乐融洽。
D.“狂风”和“孤云”都具有象征的意味,委婉地表现出两人被贬分离的艰难处境。
7.本诗与《琵琶行》都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期抒发人生感慨的作品,但本诗末两句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三、古诗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021年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二
2021年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二【宝山区】五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
(12分)浴贤井记明龚泽①浴贤井者,学宫内之开也,为新徙之宫,井力新凿之井。
水独甘而怡,信乎周原之轴轴也,夫百千年棒提之区,一旦开辟,风气仗萃,人文垏新°,谓之偶然,可乎?②井落成,著侯命予志之,且以告多士。
③余闻之:掘井不及泉,虽九仞亦舟井也。
泉蒙之初,浊者在上,清者在下,徐汲之而已。
汲之以渐,口其清亦以渐,从容清浊。
侍其自化可也。
迆夫泉源澄定,渊涵有本,涸之不浊,蓄之不溢,取之不竭。
虽非江河舟楫之利,川泽灌溉之功,而诸士赖之,以桑身浴德,将总其所以为澜矣。
④夫水一色,随其所在。
为江河可也,为川泽可也,为泉之利亦可也,吾何择哉?或谓其不能纳污处秽,以是为少容。
然视之,嶦如澄如,明镜之无波也;不激不腾,清者之量欤。
苟有取焉,洗垢濯污,日新又新之妙,盖未有涯也。
是故泽万物而不自居,新万物而不自有,可以喻君子之道焉。
触类而求之,存乎其人。
鸣呼!观川可以知不息,观澜可以见有本。
非不息止于川,有本止于澜也,顾观之者何如耳⑤余以是复于候,侯作而叹曰:“旨哉,二三子闻斯言也,宜必有洒然以求更新者矣。
遂名之为浴贤。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夫B.与C 于D 则22对①段的理解正的一项是()A:井因在燕燕周原而水甜美。
B:井于榛莽之区有教化作用C:井新而想望人文风气都新D:井成后此地教化焕然一新23第③段画线句引用了《孟子尽心上》中的话,分析其在说理效果上的得与失,(4分)24第④段以物喻人,请加以贯析,(4分)(五)12分21.(1分)答案 D 22.(3分)答案C23.(4分)答案示例一得:划线句能够阐释泉是井能澄清、有功利的根本,类比做人当立根本,不断自新而有利于世的全文观点,形象说理,利于理解接受。
孟子的话具有权威性,增强了说服力。
失:划线句的语义重点在坚持到底,与本文观点不够吻合。
答案示例二划线句引孟子的话具有权威性;但语义重点在掘井须坚持到底、行仁当直至生命终结,而本文论述的道理是人当确立根本,从而不断自新、有利于世,这样,论据与观点不够吻合。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说苑-君道-晋平公问于师旷》(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说苑·君道·晋平公问于师旷》(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屡省考绩..,以临臣下。
此人君之操也。
”平公曰:“善。
”明主者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意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
何以识其然也?越王勾践与吴人战,大败之,兼有九夷..。
当是时也,南面而立,令群臣曰:“闻吾过而不告者其罪刑。
”此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者也。
昔者晋文公与楚人战,烧其军,大胜之,文公退而有忧色,侍者曰:“君大胜楚,今有忧色,何也?”文公曰:“吾闻能以战胜而安者,其唯圣人乎!若夫诈胜之徒,未尝不危也,吾是以忧。
”此得意而恐骄者也。
昔齐桓公得管仲、隰朋,辩其言,说其义,正月之朝,令具太牢,进之先祖,桓公赞曰:“自吾得听二子之言,吾目加明,耳加聪,不敢独擅,愿荐之先祖。
”此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者也。
邾文公卜.徙于绎,史曰:“利于民,不利于君。
”君曰:“苟利于民,寡人之利也,天生蒸民①而树之君,以利之也。
民既利矣,孤必与焉!”侍者曰:“命可长也,君胡不为?”君曰:“命在牧民,死之短长,时也。
民苟利矣,吉莫如之。
”遂徙于绎。
司城子罕相宋,谓宋君曰:“国家之危定,百姓之治乱,在君之行赏罚也。
赏当则贤人劝罚得则奸人止赏罚不当则贤人不劝奸人不止,奸邪比周,欺上蔽主以争爵禄,不可不慎也。
夫赏赐让与..者,人之所好也,君自行之;刑罚杀戮者,人之所恶也,臣请当之。
”君曰:“善。
子主其恶,寡人行其善,吾知不为诸侯笑矣。
”于是宋君行赏赐,而与子罕刑罚,国人知刑戮之威,专在子罕也,大臣亲也,百姓附之。
居期年,子罕逐其君而专其政。
(节选自《说苑·君道》,有删改)【注】①蒸民:众民。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
赏当则贤人劝罚得则奸人止赏罚不当则贤人不劝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考绩,指考核官吏的政绩。
2023新高考语文断句题
2023新高考语文断句题2023年新高考语文断句题示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恐已暮矣暮:晚B.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戏:戏弄C.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阳:温暖D.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点燃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B.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光/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C.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光/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D.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师旷论学,巧用比喻。
他用“日出之阳”比喻人年少好学的情形,用“日中之光”比喻人壮年好学的情形,用“炳烛之明”比喻人老年好学的情形。
B. 师旷论学,语带双关。
三个比喻句在表面上看似师旷为劝勉平公学习而在认真分析问题,实际上是他在以打比方的方式巧妙地回答平公的诘问。
C. 师旷论学,善用对比。
他通过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学习态度的对比,告诉人们学习不怕晚,只要想学总能找到学习的理由。
D. 师旷论学,主旨在劝勉。
师旷以一个臣子的身份劝勉晋平公学习,并巧妙地以自己的年龄与学习对比,让平公折服并开始端正学习态度。
答案:1. C 阳:阳光。
2. A “臣闻之”为偏正短语作谓语,其后应断开;“少而好学”“壮而好学”“老而好学”并列短语作谓语,其后应断开;“如日出之阳”“如日中之光”“如炳烛之明”为三个结构相同、内容并列、语气一致的并列短语作谓语补足语,其后应断开。
文言文史记乐书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
文言文史记乐书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文言文史记乐书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史记乐书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
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
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
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
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
师涓曰:诺。
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
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
灵公曰:可。
因复宿。
明日,报曰:习矣。
即去之晋,见晋平公。
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
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
平公曰:可。
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
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
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
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
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
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
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间。
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太史公曰: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
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
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
(《史记乐书》有删改)5.下列加点的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响:回声、回音B.百姓不亲,天下畔之畔:通叛,背叛C.舜之道何弘也弘:弘扬D.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演奏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乃召师涓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C.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D.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吕氏春秋-仲冬纪第十一》(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吕氏春秋-仲冬纪第十一》(附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荆文王曰:“苋嘻数犯我以义,违我以礼,与处则不安,旷之而不谷..得焉。
不以吾身爵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谷。
”于是爵之五大夫。
“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与处则安,旷之而不谷丧焉。
不以吾身远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谷。
”于是送而行之。
晋平公铸为大钟,使工听之,皆以为调矣。
师旷..曰:“不调,请更铸之。
”平公曰:“工皆以为调矣。
”师旷曰:“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耻之。
”至于师涓而果知钟之不调也。
是师旷欲善调钟,以为后世之知音者也。
吕太公望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二君者甚相善也。
相谓曰:“何以治国?”太公望曰:“尊贤上功。
”周公旦曰:“亲亲上恩。
”太公望曰:“鲁自此削矣。
”周公旦曰鲁虽削有齐者亦必非吕氏也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成子有齐国鲁公以削至于仅存三十四世而亡。
吴起治西河..之外,王错谮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
吴起至于岸门,止车而望西河,泣数行而下。
其仆谓吴起曰:“窃观公之意,视释天下若释屣,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吴起抿泣而应之曰:“子不识。
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
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
”吴起果去魏入楚。
有间,西河毕入秦,秦日益大。
此吴起之所先见而泣也。
魏公叔痤疾,惠王往问之,曰:“公叔之病,嗟!疾甚矣!将奈社稷..何?”公叔对曰:“臣之中庶子公孙鞅,愿王以国听之也。
为不能听,勿使出境。
”王不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今谓寡人必以国听鞅,悖也夫!”公叔死,公孙鞅西游秦,秦孝公听之。
秦果用强,魏果用弱,非公叔痤之悖也,魏王则悖也。
夫悖者之患,固以不悖为悖。
(节选自《吕氏春秋·仲冬纪第十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旦曰/鲁虽削/有齐者亦必非吕氏也/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成子有齐国/鲁公以削/至于仅存/三十四世而亡B.周公旦曰/鲁虽削/有齐者亦必非吕氏也/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成子有齐国/鲁公以削/至于仅存/三十四世而亡C.周公旦曰/鲁虽削有齐者/亦必非吕氏也/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成子有齐国/鲁公以削/至于仅存/三十四世而亡D.周公旦曰/鲁虽削有齐者/亦必非吕氏也/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成子有齐国/鲁公以削/至于仅存/三十四世而亡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谷,是先秦诸侯之长的谦称,本为周天子所用,后来因周室衰落,渐被诸侯僭用。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演练及解析7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演练及解析7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②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 (选自《左传》) 【注】①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②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
然明也是郑国大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②不知木兰是.女郎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④是.吾师也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B。
①④为“这”;②表示判断,“是”;③为“对,正确”。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解析:选D。
都解释为“在”;A项为“对”;B项为“比”;C项为“与”“同”。
参考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的得失)。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它们;那些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它们。
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毁掉乡校)难道能很快制止这些议论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到那时)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良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袄( )避,琴坏于壁。
师旷论学文言文阅读选择题答案
师旷论学文言文阅读选择题答案1. 师旷论学文言文的阅读答案【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
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②臣安敢戏其君③孰与昧行乎④何不炳烛乎2. 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答案:1.C 2.①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②等到他高兴了,(我)就又向他请教问题。
3.①他好学,家贫,买不起书,但他借书不失信于人;抄书不畏艰苦,从而得以遍观群书。
②为求得先达的指导,常常远行百里之外,登门请教,不耻下问,因此他能“卒获有所闻”。
4.学习勤奋刻苦,尊师,求学诚心。
2. 师旷论学古文阅读答案师旷论学》原文为: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可译成白话文如下: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道理呢?”师旷说:“像我这么个瞎了眼的臣子,怎敢跟君王开玩笑?我曾听说:少年时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中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晋平公说:“你讲得好啊!”3. 师旷论学文言文的阅读答案【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阅读《晋平公好五音》
(原创,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奚谓好音?昔卫灵公将之晋,至濮水之上,税车①而放马,设舍以宿。
夜分,而闻鼓新声者而说之。
使人问左右,尽报弗闻。
乃召师涓而告之,曰:“有鼓新声者,使人问左右,尽报弗闻。
其状似鬼神,子为我听而写之。
”师涓曰:“诺。
”因静坐抚琴而写之。
师涓明日报曰:“臣得之矣,而未习也,请复一宿习之。
”灵公曰:“诺。
”因复留宿。
明日,已习之,遂去之晋。
晋平公觞之于施夷之台。
酒酣,灵公起。
公曰:“有新声,愿请以示。
”平公曰:“善”。
”乃召师涓,令坐师旷之旁,援琴鼓之。
未终,师旷抚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
”平公曰:“此道②奚出?”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
及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至于濮水而自投。
故闻此声者,必于濮水之上。
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不可遂。
”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子其使遂之。
”师涓鼓动究③之。
平公问师旷曰:“此所谓何声也?”师旷曰:“此所谓清商也。
”公曰:“清商固最悲乎?”师旷曰:“不如清徵。
”公曰:“清徵可得而闻乎?”师旷曰:“不可。
古之听清徵者,皆有德义之君也。
今吾君德薄,不足以听。
”平公曰:“寡人之所好者,音也,愿试听之。
”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
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郎门之垝④;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音中宫商之声,声闻于天。
平公大说,坐者皆喜。
平公提觞而起为师旷寿,反坐而问曰:“音莫悲于清徵乎?”师旷曰:“不如清角。
”平公曰:“清角可得而闻乎?”师旷曰:“不可。
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鎋⑤,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
今吾君德薄,不足听之。
听之,将恐有败。
”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愿遂听之。
”师旷不得已而鼓之。
一奏之,有玄云从西北方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⑥,隳廊瓦。
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室之间。
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平公之身遂癃病⑦。
故曰:不务听治,而好五音不已,则穷身之事也。
(《韩非子·十过》)
【注释】①税车:停车。
税,通“脱”,卸下。
②道:介词,从,由。
③究:完。
④郎门之垝:郎门,即宫门旁边的游廊。
郎,通“廊”。
垝,通“危”,屋脊。
⑤鎋(xiá):车轴两端的的小铁链。
⑥俎豆:俎(zǔ),古代宴会或祭祀时盛牛羊猪等的礼器。
豆,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⑦癃(lóng)病:即瘫痪病。
【阅读训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奚谓好.音?好:嗜好,沉溺于……之中
B.臣得之矣,而未习.也习:练习
C.及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走:逃跑
D.音中.宫商之声,声闻于天中:符合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乃召师涓而.告之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B.①与纣为.靡靡之乐也②为.击破沛公军
C.①已习之,遂去之.晋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D.①税车而放马,设舍以.宿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论述君王好音危害的一组是()
①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
②故闻此声者,必于濮水之上。
③今吾君德薄,不足听之。
听之,将恐有败。
④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室之间。
⑤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平公之身遂癃病。
⑥不务听治,而好五音不已,则穷身之事也。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句子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概况,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说君王嗜好音乐会造成自然灾害,甚至会导致国家的灭亡,这是夸大其词,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B.师旷两次说晋平公“德薄”,可见师旷是一个敢于直言的人,从侧面反映出晋平公平时能够听取手下人的意见。
C.从师旷对晋平公直言不讳的批评中,我们可以间接地了解到,在战国时代,言论比较自由,以至于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D.韩非子写师旷奏乐故事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神异的存在,而是要表达“不务听治,而好五音不已,则穷身之事也”的主旨。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古之听清徵者,皆有德义之君也。
今吾君德薄,不足以听。
译文:
②不务听治,而好五音不已,则穷身之事也。
译文:
【参考答案】
1.C,熟悉。
2.A,连词,表承接,不译。
(B,①动词,写,创作;②动词,替,给。
C,
①动词,前往,到……去;②助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D,①连词,表承接,不译;②连词,因为。
)
3.C,(②是说听到此乐的地点,④是说晋平公及在座者的举动。
)
4.B,说“晋平公平时能够听取手下人的意见”太武断了,在选文中找不到任何根据。
5. ①古代听清徵的,都是有德义的君主。
如今君主您的德义不够丰厚,没有足够的条件听。
②不致力于国家政事,嗜好音乐而不知满足,就是使自己陷入困境的事情。
【参考译文】
什么叫沉溺于音乐?从前卫灵公准备到晋国去,来到濮水边上,卸下车,放开马,布置住所住宿。
半夜的时候,听到有人弹奏新的乐曲而很喜欢。
让人问身
边的侍从人员,(他们)都说没有听到。
便把乐官师涓召来,对他说:“(我听到)有人弹奏新的乐曲,让人问身边的侍从,(他们)都说没有听到。
音调好像出自鬼神,你替我倾听,并把它记录下来。
”师涓回答说:“好吧。
”便安静地坐在那里弹琴,记录下了这首乐曲。
师涓第二天报告卫灵公:“我已经得到了这首乐曲,但还不熟悉,请求再给我一个夜晚熟悉它。
”卫灵公说:“好吧。
”于是又留在濮水边住了一夜。
第二天,(师涓)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便离开这里前往晋国。
晋平公在施夷这个地方的高台上宴请卫灵公。
(宴会上),喝酒喝到高兴的时候,卫灵公站起来,说:“我有首新乐曲,希望请求得到你的允许演示演示。
”晋平公说:“好。
”于是召来师涓,让他坐在(晋平公的乐官)师旷的旁边,拿起琴来演奏。
还没有演奏完,师旷便按住琴弦阻止师涓的演奏,说:“这是亡国之音,不能把它弹完。
”晋平公问道:“这首乐曲从哪里来?”师旷说:“这是师延创作的,是他为商纣王写的靡靡之音。
等周武王伐纣的时候,师延向东逃走,来到濮水边上,投水而死。
所以听到这首乐曲,一定是在濮水边上。
先听到这首乐曲的,他的国家一定会被削弱,不能让他弹完。
”晋平公说:“我所喜欢的是音乐,你还是让他弹完吧。
”师涓弹完了这首乐曲。
晋平公问师旷说:“这叫做什么乐调呢?”师旷说:“这就是所谓的清商调。
”晋平公说:“清商是最悲伤的乐调吗?”师旷说:“不如清徵乐调(悲伤)。
”晋平公说:“能听听清徵乐调吗?”师旷说:“不行。
古代听清徵的,都是有德义的君主。
如今君主您的德义不够丰厚,没有足够的条件听。
”晋平公说:“我所喜欢的是音乐,希望能试着听一下。
”师旷没有办法,拿过琴来弹奏。
演奏一遍,有十六只黑色的鹤,由南方飞来,聚集到廊门的屋脊上;演奏第二遍,这十六只黑鹤排成行列;演奏第三遍,这些鹤都伸长了脖子鸣叫,张开翅膀起舞。
鹤的鸣叫声合乎宫商乐调的节拍,声音直达天空。
晋平公非常高兴,在座的人都很欢喜。
晋平公举起酒杯为师旷祝寿,回到座位上,问道:“音乐没有比清徵乐调更悲伤的了吗?”师旷说:“清徵还不如清角乐调悲伤。
”晋平公说:“能把清角乐调演奏给我听吗?”师旷说:“不行。
从前黄帝在泰山之上会和鬼神,驾驶着象牙车,用六条蛟龙拉车,(木神)毕方站在车鎋旁边,蚩尤在前面开路,风伯在前面清扫,雨师为他洒水清道,虎狼在前面守卫,鬼神在后面扈从,腾蛇伏在地上,凤凰飞翔在车子上方,广泛会和鬼神,创作出了清角乐调。
现在,君主您的德义还浅薄,不能够来听这个乐调。
如果听了,恐怕会有灾害。
”晋平公说:“年纪大了,所喜爱的是音乐,希望能听到这个乐调。
”师旷不得已演奏了这一乐调。
第一遍演奏,有黑云从西北方升起;第二遍演奏,大风吹来,大雨随之而到,吹裂了帐幕,吹翻了盛放祭品的器具,毁坏了廊瓦。
在座的人四散逃走,晋平公也十分恐惧,趴在廊屋内。
晋国(因此)遭受大旱,三年间寸草不生。
晋平公的身体也瘫痪了。
所以说,不致力于国家政事,嗜好音乐而不知满足,就是使自己陷入困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