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寇隽传》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合集下载

寇洛传周书列传阅读答案《周书_列传第七》

寇洛传周书列传阅读答案《周书_列传第七》

寇洛传周书列传阅读答案《周书•列传第七》寇洛传周书列传阅读答案寇洛,上谷昌平人,累世为将吏.父延寿,和平中, 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寇洛传周书列传阅读答案《周书•列传第七》寇洛,上谷昌平人,累世为将吏。

父延寿,和平中,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

洛性明辨,不拘小节。

正光末,以北边贼起,遂率乡亲避地于并、肆,因从尔朱荣征讨。

及贺拔岳西征,洛与之乡里,乃募从入关。

破赤水蜀,以功拜中坚将军、屯骑校尉、别将,封临邑县男,邑二百户。

又从岳获贼帅尉迟菩萨于渭水,破侯伏侯元进于百里细川,擒万俟丑奴于长坑。

洛每力战,并有功。

加龙骧将军、都督,进爵安乡县子,累迁征北将军、卫将军。

于平凉,以洛为右都督。

侯莫陈悦既害岳,欲并其众。

时初丧元帅,军中惶扰,洛于诸将之中,最为旧齿,素为众所信。

乃收集将士,志在复仇,共相纠合,遂全众而反。

既至原州,众咸推洛为盟主,统岳之众。

洛复自以非才,乃固辞,与赵贵等议迎太祖①。

魏帝②以洛有全师之功,除武卫将军。

太祖至平凉,以洛为右大都督。

从讨侯莫陈悦,平之,拜泾州刺史。

魏孝武西迁,进爵临邑县伯,邑五百户。

寻进位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

大统初,魏文帝③诏曰:“往者侯莫陈悦远同逆贼,潜害故清水公岳,志在兼并。

当时造次,物情惊骇。

使持节、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前泾州刺史、大都督、临邑县开国公寇洛,忠款自心,勋诚早立,遂能纠合义军,以待大丞相。

见危授命,推贤而奉,此而不赏,何以劝励将来?可加开府,进爵京兆郡公。

” 封洛母宋氏为襄城郡君。

又转领军将军。

三年,出为华州刺史,加侍中。

与独孤信复洛阳,移镇弘农。

四年,从太祖与东魏战于河桥。

军还,洛率所部镇东雍。

五年,卒于镇,时年五十三。

①太祖:西魏权臣宇文泰为北周奠定国基,其子宇文觉正式建国后,追尊宇文泰为文王。

庙号大祖。

②魏帝:北魏孝武帝元修。

③魏文帝:西魏文帝元宝炬。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世为将吏累:连续B.潜害故清水公岳潜:暗中C•勋诚早立诚:诚实D.洛率所部镇东雍镇:镇守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寇洛忠于朝廷的一组是①以良家子镇武川②率乡亲避地于并、肆③从尔朱荣征讨④收集将士,志在复仇⑤当时造次,物情惊骇⑥纠合义军,以待大丞相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寇洛一生征战,屡建功勋,多次加官进爵,爵位从男、子、伯晋升到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周书答案详细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周书答案详细解析

文言文答案详细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周书·贺兰祥传》贺兰祥字盛乐。

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

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

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

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

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

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

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

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

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

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

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

又攻回洛城,拔之。

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

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

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

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

是岁,大有年.。

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

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

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

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

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

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

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

抚安西土,振旅而还。

进封凉国公。

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

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

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③詧(chá):人名。

④绤(chīx ì):葛布的统称。

08,09年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和答案.

08,09年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和答案.

08年上海高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则人谁肯固矣((2其必济((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4侃率之以乘城(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项城为叛军困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D.为君翻作《琵琶行》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0.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2分21.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

(2分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3分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

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

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①而侣韵士干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②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

天以此时新其位臵,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

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

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

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于悲夫悲秋者也。

③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

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则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

《周书-寇隽传》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周书-寇隽传》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周书|寇隽传》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周书|寇隽传》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

祖赞,魏南雍州刺史。

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

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

闺门雍睦,白首同居。

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

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

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

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

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①之水,无容误饮。

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遂访主还之。

其雅志如此。

以选②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

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

以母忧不拜。

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

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

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

寺成,又极壮丽。

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

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

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

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遂以地还史底。

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

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

民俗荒犷,多为盗贼。

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

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

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

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

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

于是梁人惮焉。

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

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

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

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

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

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

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

《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2015年新课标II卷阅读答案及译文

2015年新课标II卷阅读答案及译文

2015年新课标II卷阅读答案及译文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气。

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場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

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

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

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出师命将,扫清群丑,上禀圣算,指日克除。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

寻代宇文述为左翊卫大将军。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呈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才起的。

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高一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试卷分为Ⅰ卷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35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拖沓自命得意睥.睨(pì)睚眦.必报(zì)B.罢黜礼尚往来箭镞.(cú)冠.冕堂皇(guān)C.凭添鞠躬尽悴漂.洗(piǎo)咬文嚼.字(jiáo)D.援例枯燥无味蕴藉.(jiè)毁家纾.难(shū)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3题。

长城一线,仅一墙之隔,即便同民族,甚至同家庭也风俗迥异。

其显著标志便是寒食节长城内侧家家户户送寒衣,而长城外侧则无此风俗。

①,心理分界线,这条线已(超越/超过)了历史和民族,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

那么,对面平台上引吭高歌的究竟是秦汉边卒的骨肉还是匈奴的遗脉?仅一沟之隔,便有山河悬远、可望而不可即之感。

我只有倾听他那(洞穿/洞彻)物障的声音。

咧—咧—咧—,他究竟要咏叹什么,歌颂什么,怨懑什么,冀求什么?②?甚而至于他压根儿什么都不想不屑也没有表达?无词,无调,那单调而变幻无端的音符随着朔风洒向山川沟壑,沿着陡崖一路(流淌/飘扬)而去,汇入风沙草棵中。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超过洞彻流淌B.超越洞彻飘扬C.超越洞穿流淌D.超过洞穿飘扬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长城不光是一道文化分界线,更是一道军事防御线②歌曲的内容是秦汉边卒还是匈奴先民?抑或是千年历史陈迹B.①长城不光是一道文化分界线,更是一道军事防御线②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抑或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C.①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②歌曲的内容是秦汉边卒还是匈奴先民?抑或是千年历史陈迹D. ①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②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抑或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让各国人民心心相印,携手同行,战胜共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展现_____________、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寇洛传周书列传阅读答案《周书·列传第七》

寇洛传周书列传阅读答案《周书·列传第七》

寇洛传周书列传阅读答案《周书·列传第七》寇洛传周书列传阅读答案寇洛,上谷昌平人,累世为将吏.父延寿,和平中,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寇洛传周书列传阅读答案《周书·列传第七》寇洛,上谷昌平人,累世为将吏。

父延寿,和平中,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

洛性明辨,不拘小节。

正光末,以北边贼起,遂率乡亲避地于并、肆,因从尔朱荣征讨。

及贺拔岳西征,洛与之乡里,乃募从入关。

破赤水蜀,以功拜中坚将军、屯骑校尉、别将,封临邑县男,邑二百户。

又从岳获贼帅尉迟菩萨于渭水,破侯伏侯元进于百里细川,擒万俟丑奴于长坑。

洛每力战,并有功。

加龙骧将军、都督,进爵安乡县子,累迁征北将军、卫将军。

于平凉,以洛为右都督。

侯莫陈悦既害岳,欲并其众。

时初丧元帅,军中惶扰,洛于诸将之中,最为旧齿,素为众所信。

乃收集将士,志在复仇,共相纠合,遂全众而反。

既至原州,众咸推洛为盟主,统岳之众。

洛复自以非才,乃固辞,与赵贵等议迎太祖①。

魏帝②以洛有全师之功,除武卫将军。

太祖至平凉,以洛为右大都督。

从讨侯莫陈悦,平之,拜泾州刺史。

魏孝武西迁,进爵临邑县伯,邑五百户。

寻进位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

大统初,魏文帝③诏曰:“往者侯莫陈悦远同逆贼,潜害故清水公岳,志在兼并。

当时造次,物情惊骇。

使持节、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前泾州刺史、大都督、临邑县开国公寇洛,忠款自心,勋诚早立,遂能纠合义军,以待大丞相。

见危授命,推贤而奉,此而不赏,何以劝励将来?可加开府,进爵京兆郡公。

”封洛母宋氏为襄城郡君。

又转领军将军。

三年,出为华州刺史,加侍中。

与独孤信复洛阳,移镇弘农。

四年,从太祖与东魏战于河桥。

军还,洛率所部镇东雍。

五年,卒于镇,时年五十三。

(节选自《周书·列传第七》)(注)①太祖:西魏权臣宇文泰为北周奠定国基,其子宇文觉正式建国后,追尊宇文泰为文王。

庙号大祖。

②魏帝:北魏孝武帝元修。

③魏文帝:西魏文帝元宝炬。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累世为将吏累:连续B.潜害故清水公岳潜:暗中C.勋诚早立诚:诚实D.洛率所部镇东雍镇:镇守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寇洛忠于朝廷的一组是(3分)①以良家子镇武川②率乡亲避地于并、肆③从尔朱荣征讨④收集将士,志在复仇⑤当时造次,物情惊骇⑥纠合义军,以待大丞相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寇洛一生征战,屡建功勋,多次加官进爵,爵位从男、子、伯晋升到公。

语文文言文阅读周书附答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周书附答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周书附答案语文文言文阅读周书附答案周书陆腾字显圣,代人也。

腾少慷慨有大节,解巾员外散骑侍郎、司徒府中兵参军。

东魏兴和初,征拜征西将军,领阳城郡守。

大统九年,大军东讨,以腾所据冲要,遂先攻之。

时兵威甚盛,长史麻休劝腾降,不许,拒守经月余,城陷被执。

太祖释而礼之,问其东间消息,腾盛陈东州人物,又叙述时事,辞理抑扬。

太祖笑曰:卿真不背本也。

即拜帐内大都督。

未几,除太子庶子,迁武卫将军。

既为太祖所知,愿立功效,不求内职,太祖嘉之。

十三年,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恭帝三年,拜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转江州刺史,爵上庸县公,邑二千户。

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诸贼果弃其兵仗,或携妻子临城观乐。

腾知其无备,密令众军俱上,诸贼惶惧,不知所为。

遂纵兵讨击,尽破之,斩首一万级,俘获五千人。

保定元年,迁隆州总管,领刺史。

二年,资州盘石民反,杀郡守,据险自守,州军不能制。

腾率军讨击,尽破斩之。

而蛮、獠兵及所在蜂起,山路险阻,难得掩袭。

腾遂量山川形势,随便开道。

蛮獠畏威,承风请服。

所开之路,多得古铭,并是诸葛亮、桓温旧道。

是年,铁山獠抄断内江路,使驿不通。

腾乃进军讨之。

欲至铁山,乃伪还师。

贼不以为虞,遂不守备。

腾出其不意击之,应时奔溃。

一日下其三城,斩其魁帅,俘获三千人,招纳降附者三万户。

帝以腾母在齐,未令东讨。

适有其亲属自东还朝者,晋公护奏令伪告腾云:齐为无道,已诛公家,母兄并从涂炭。

盖欲发其怒也。

腾乃发哀泣血,志在复仇。

四年,齐公宪与晋公护东征,请腾为副。

赵公招时在蜀,复留之。

晋公护与招书曰:今朝廷令齐公扫荡河、洛,欲与此人同行。

汝彼无事,且宜借吾也。

于是命腾驰传入朝,副宪东讨。

五年,拜司宪中大夫。

建德二年,征拜大司空,寻出为泾州总管。

宣政元年冬,薨于京师。

赠本官加并、汾等五州刺史,重赠大后丞。

谥曰定。

(节选自《周书陆腾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B.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C.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D.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巾,古人常戴的一种头巾;解巾即除去头巾,指出任官职,与解褐意思相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书|寇隽传》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周书|寇隽传》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

祖赞,魏南雍州刺史。

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

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

闺门雍睦,白首同居。

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

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

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

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

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①之水,无容误饮。

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遂访主还之。

其雅志如此。

以选②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

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

以母忧不拜。

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

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

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

寺成,又极壮丽。

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

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

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

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遂以地还史底。

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

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

民俗荒犷,多为盗贼。

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

梁遣其将曹琰之
镇魏兴,继日版筑。

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

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

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

于是梁人惮焉。

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

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

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

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

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

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
【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

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

《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②选:量才授官。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又廉恕廉:清廉
B.得财失行,吾所不取行:品行
C.嘉隽守正不挠挠:邪曲
D.于是梁人惮焉惮:害怕
9.C(挠:屈服)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寇隽守正的一组是()
①遂访主还之②隽参护军事东讨
③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④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⑤其附椿者,咸谴责焉⑥于是梁人惮焉
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⑤⑥
10.A(②陈述寇隽东讨时担任的官职;⑤是孝庄帝做的事情,且孝庄帝谴责的对象是攀附杨椿的人;⑥梁人害怕是因为寇隽派兵擒获了曹琰之,突出表现寇隽的军事才能,皆与寇隽坚守正道无关)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隽行孝,他的父亲去世时间很久了,他还是要按时节依次祭拜,陈献祭品,如同祭祀宗庙一样,有事情还要经常禀报。

B.寇隽不重财利,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知道后,想方设法寻找到买主,归还给他,这就是他平时的意愿。

C.寇隽担任主簿时,灵太后花费巨资,通过削减官吏俸禄来建造永宁佛寺,寇隽管理此事不敢欺瞒,寺庙建成后,受到太后嘉奖。

D.寇隽担任左将军、梁州刺史时,当地的风俗野蛮,很多人成为盗贼,寇隽就下令郡县建立学校,勉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几年后风俗得到改观。

11.C(应该是建造费用虽然极多,由于寇隽掌管得严,下面主事的官吏无法欺瞒)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

(2)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

(3)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

12.见“参考译文”画线处。

(1)“造”“典”各1分,大意1分。

(2)“敦”“顿”和状语后置各1分。

(3)“得”“弗之敢逼”各1分,大意1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史臣曰:仁义之于教大矣艺术之于用博矣徇于是者不能无非厚于利必有其害。

《诗》《书》《礼》《乐》所失也浅,故先王重其德;方术技巧所失也深,故往哲轻其艺。

(选自《周书?艺术》)
13.史臣曰:仁义之于教/大矣/艺术之于用/博矣/徇于是者/不能无非/厚于利必有其害。

【参考译文】
寇隽字祖俊,是上谷昌平人。

祖父寇赞,曾做魏南雍州刺史。

父亲寇臻,担任过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寇隽性情宽厚文雅,从小有见识和度量,喜欢学习,记忆力好。

兄长寇祖训、寇祖礼和寇隽,都有志向,有德行。

寇隽一家友好和睦,和祖辈人住在一起。

虽然他的父亲去世已经很长时间了,但还是在父亲平生所居住的房屋内,齐备地陈设帷帐、倚几和手杖,按时节依次祭拜,流着泪陈献祭品,如同祭祀宗庙。

好事坏事,一定要先对着灵位稟报,离家远行往返,也都要像这样。

性情又清廉仁爱,不将财利放在心上。

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

寇隽在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就说道:“不好的树木下的阴凉,暂时休息也不行;盗泉的水,不可错喝。

获得钱财却丧失德行,我是不愿这样做的。

”于是寻找到买主,将绢归还给他。

他平时的美好志向就是如此。

因为朝廷量才选用人才寇隽成为魏孝文帝挽郎,任命为奉朝请。

大乘贼反叛,燕赵动乱不安,寇隽参与监督军事东讨,因为立了功授予员外散骑侍郎,升任尚书左民郎中。

因为母亲去世没有赴任。

正光三年,授予轻车将军,调任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很快升任主簿。

当时灵太后摄政,减去官吏俸禄的十分之一,建造永宁佛寺,命令寇隽掌管此事。

建造费用极多,下级主事的官吏无法欺瞒。

寺庙建成后,十分壮丽。

灵太后表彰了寇隽,任命他为左军将军。

永安初年,华州百姓史底与司徒杨椿打田产官司。

长史以下的官员,因为杨椿是权贵,全都说杨椿有理,要将田地给杨椿。

寇隽说:“史底是贫困不堪的百姓,杨公还要强行夺他的土地。

如果要损不足以给有余,让我也随声附和,我不敢听命。

”于是将土地还给史底。

孝庄帝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嘉奖寇隽坚守正道不屈服,马上委任他为司马,赐给他一百匹帛。

那些投靠杨椿替他说话的,都受到了谴责。

永安二年,出京城担任左将军、梁州刺史。

当地风俗野蛮,很多人成为盗贼。

寇隽就下令郡县建立学校,奖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用礼让勉励他们,数年之中,风俗顿时为之一变。

梁朝派遣他的将领曹琰之镇守魏兴,日夜抢建魏兴城墙。

曹琰之经常侵扰边境,边境的人都很担心。

寇隽派遣长史杜休道率军队攻克魏兴,活捉了曹琰之。

曹琰之是梁大将军景宗的最小的弟弟。

从此梁朝人害怕了。

适逢魏朝发生了很多事,梁州又很偏远,梁朝人知道梁州没有外援,于是派遣大军驻扎在魏兴,目的是攻取梁州。

寇隽安抚激励将士,大家人人都愿舍命
效力。

梁人得知他受到众人的衷心拥戴,不敢靠近梁州。

寇隽任州刺史简朴清苦,不置办家业。

任职期满,他儿子等人都步行回去。

州吏百姓给寇隽送行,一路留恋不舍,经过多时才走出州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