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文言文阅读4断句和翻译】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4文言文阅读

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4文言文阅读

专题04: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行得,而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

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陈轸曰:“伐秦,非计也。

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

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

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减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下对文中划线都分的断句,正角的项是()A.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B.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诺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C.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D.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 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湖阳公主新寡/ 帝与共论朝臣 / 微观其意 / 主曰 / 宋公威容德器 / 群臣莫及 / 帝曰 / 方且图之 / 后弘被引见 / 帝令主坐屏风后 / 因谓 弘曰 / 谚言贵易交 / 富易妻 / 人情乎 / 弘曰 / 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 / 糟糠之妻不下堂 / 帝顾谓主曰 / 事不谐矣
复音虚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 复音虚词得保持完整,

若、至于、足以、何以
不能点断
句中连词、以,而,于,为,则 介词
往往用于句中,在他 们前后一般不断句。
叹词
嗟夫,嗟乎、呜呼
独立,断句
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 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 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 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法 (三)抓虚词,理关系
类别
句首 发语词 句首 时间词
句末 语气词
常见例词
夫、其、盖、唯、盍、斯、今、凡、且、 请、窃、且夫、若夫、至若
“顷之”、“未几”、“已而”、“既而”、 “俄而”、“向之”、“斯须”
陈述句末尾 也、矣、焉、耳 疑问句末尾 耶、与(欤)、邪(耶)、乎 感叹句末尾 哉、夫
断句技巧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就在其前面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就在其后面 断句。
1、(2021·全国Ⅰ卷)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 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 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专题04 文言断句-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专题04  文言断句-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专题04 文言断句考点解读本考的内容为全国卷必考内容,近年来一直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题目着重考查在掌握文言实虚词的基础上理清并列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的能力,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文言基础,能大致读懂原句,在此基础上比较鉴别,作出符合要求的选择。

答题时,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重要实词和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注意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能强行断开,以免句子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异同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判断。

备注:语篇阅读中标注★的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断句”这一考点。

典例示例一、下列文句中,断句错误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D.粪土/当年/万户侯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

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

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忠不往。

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D.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真题在线(2020·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文言文断句专题带翻译

文言文断句专题带翻译

【小试身手】
二、用斜线(/)给下面文字断句,并总结断句的基本 方法。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 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 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 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 敏之用岂有常哉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 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 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 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小试身手】 四、用斜线(/)给下面文字断句,并总结断句的基本方 法。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 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 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 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 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 /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 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课内温故】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 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 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方法点拨四】
据文史,定句读:文言文中的 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号、 谥号、年号、地名、官名等。了解 这些知识对文言文的断句也会有帮 助。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4·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①,过其闾,未尝不轼也。

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

”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材料二: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

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曰:“为我画计。

”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

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

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

”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

及燕.,置酒,太子侍。

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

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

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

上起去,罢酒。

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材料三:论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

虽全国有益,非所贵也。

”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

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

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变孟贲之意②.,孟贲怒之,童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

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敬,孟贲不忍犯也。

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

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

秦以兵强,威无不胜。

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

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断句最新题型整理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断句最新题型整理

0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夫A为人主B者C非欲养D祸于E内而疏F忠臣G硕士H于外I盖其渐J积而势K使之L然也。

【答案】CEI【解析】“者”在主语后,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其后断;“于内”“于外”均为状语后置句,状语后断开。

【断句】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每处1分)【译文】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朝廷之内养虎成患,在朝廷之外疏远忠臣贤士,这是逐渐积累之后形势发展使他这样的。

所以沉迷于女色,如果不幸一直执迷不悟,那么祸患就要随之降临了。

0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陈夷行曰:“此所谓借寇兵资盗粮也,不如击之。

”德裕曰:“彼吐谷浑等各有部落,见利则锐敏争进,不利则鸟惊鱼散,各走巢穴,安肯守死为国家用!今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战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义抚而安之必不为患纵使侵暴边境,亦须征诸道大兵讨之,岂可独使天德击之乎!”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今天A德城兵才B千余C若D战E不利城F陷G必矣H不若I以恩J义抚K而安之L 必M不为N患【答案】CHL【解析】“今天德城兵才千余”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句式,并C后的“若”表示假设的意思,连接“战不利”的内容,故应在C后断开,将C涂黑;“不若”是“不如”的意思,表转折关系,故应在其前断开,应将H涂黑;“安”作谓语,“之”作宾语,应在宾语后断句,L处断开,应将L涂黑。

其实,“若战不利城陷必矣”中间也可断为“若战不利/城陷必矣”;但题目只要求断三处,所以此处不是非断不可,连结起来不断亦可。

【断句】今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战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义抚而安之,必不为患【译文】李德裕说:“吐谷浑等族各有许多部落,他们认为有利可图,就争先出兵进攻,形势不利则象鸟兽一样四散而去,各回自己的巢穴,怎么会尽死为国家效力呢!现在,天德城仅有一千多士卒,如果出战不利,该城必定失陷。

2022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断句题

2022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断句题

2022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断句题咳咳,为了让小主体验到真正的文言文阅读,本人刻苦钻研,特献上一篇2022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断句题:-韩愈《进学解》:夫嘉名得行于人所鼓励者也,而业绩效功于内盘者也。

多驰独奇于前,而无所率從于後;累己精神于穷,而无足垂范于达。

积智者不以言客真隆也,烈士不以行弱者杀之也。

男子有志于学,当深虑厥始而远穷厥成,志气不為尘土所蔽,策名言事不以俗物玷辱,如是则名上闻、实上偕矣。

-小主们准备好了吗?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老文是如何充满智慧和思想的吧!题目:韩愈《进学解》的文言文断句题韩愈,《进学解》:夫嘉名得行于人所鼓励者也,而业绩效功于内盘者也。

多驰独奇于前,而无所率從于後;累己精神于穷,而无足垂范于达。

积智者不以言客真隆也,烈士不以行弱者杀之也。

男子有志于学,当深虑厥始而远穷厥成,志气不為尘土所蔽,策名言事不以俗物玷辱,如是则名上闻、实上偕矣。

-分析:1. 首句“夫嘉名得行于人所鼓励者也,”以“夫”开头,引出主题。

中心思想:嘉名虽然重要,但实际行动里的努力更为重要。

2. 接下来的一句,“而业绩效功于内盘者也。

”连接上一句,强调实际的付出比名誉重要。

此句为主句,表达了作者对主题的态度。

3. “多驰独奇于前,而无所率從于後;”这句话主要讲的是一个人只顾着自己前途,没有考虑到身边的人,导致他无法成为一个领袖。

4. “累己精神于穷,而无足垂范于达。

”这句话与上一句相互对比,强调“穷则独善其身”,但在追求名誉的过程中,自己的灵魂要时刻洞察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5. “积智者不以言客真隆也,烈士不以行弱者杀之也。

”这两句话是作者对人物性格的描述,说明真正的人才不是以表面的风光来强调自己的价值,而是依靠自己的实力来展示。

6. “男子有志于学,”这句话先探讨了性别问题,强调男性应该有向上的动力。

7. “当深虑厥始而远穷厥成,”这句话表明,不仅要有远见卓识,而且要脚踏实地,这是成为成功人士的必要条件。

2010年高考语文考点练习:文言翻译与断句(四)

2010年高考语文考点练习:文言翻译与断句(四)

1.(08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用“/”给下面短文断句。

赏罚之政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

答案赏罚之政/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

【参考译文】奖赏和惩罚的政策,说的是奖励善的惩罚恶的。

奖励用来鼓励立功,惩罚用来杜绝奸邪的行为。

奖励不能不公平,惩罚也不能不同等。

通过赏赐使他们知道被给予好处的原因,那么勇士就会为了正义奋不顾身;通过惩罚使他们知道被惩罚的原因,那么做坏事的人就知道有所畏惧了。

所以奖励不能无根据地实施,惩罚不能随便地乱用,如果没有根据地奖励,有功劳的人就有怨言,随便地惩罚,那么正直的人就会忌恨。

2.(福建福州5月质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①。

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

有一狙焉,委蛇攫搔②,见巧乎王。

王射之,敏给搏捷矢③。

王命相者趋④射之,狙执⑤死。

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⑥予,以至此殛也。

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助⑦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庄子·徐无鬼》【注】①狙(jū):猕猴。

②委蛇(wēi yí)攫搔(jué zào):“搔”字以“爪”代“虫”,音zào;从容转身,手舞足蹈的样子。

③搏捷:接住。

④趋:通“促”,急。

⑤执:同“即”。

⑥敖:通“傲”。

⑦助:通“锄”。

(1)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

(2)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助其色,去乐辞显,译文:答案(1)这只猴子夸耀它的灵巧,仗着它身子敏捷轻视我(或:不把我放在眼里),以至于遭到射杀。

高考总复习第2章文言文阅读第4节断句与翻译精练即学即练试题

高考总复习第2章文言文阅读第4节断句与翻译精练即学即练试题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第四节断句与翻译(2021·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

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

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

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有屈焉。

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

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

〞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

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

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

祖思习常,待叟缺乏。

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

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

与君相知,何夸言假设是也。

〞遂不坐而去。

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

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

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

授叟末佐,不称其怀。

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

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

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

叟闻之,即赴,启申其美,遂得免焉。

复还于蜀。

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

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题目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3分)(2)吾为德请,财何为也?(3分)【参考译文】胡叟,字叫伦许,是安定临泾人。

他的上代有做官之人,(他的姓)是西夏大姓。

胡叟小时候很聪明,年近十三岁,辨析疑难解释事理,在乡国知名,他心里所领悟的(事理),同成年人辩驳,有被折服(的时候)。

他所学的知识没有经过名师传授,友人劝他,胡叟说:“先圣的言论,精义传神的地方,它只有易胡叟孤身飘零困顿不得志,没有做官入仕的路,于是进入。

第4节高考文言文理解与翻译

第4节高考文言文理解与翻译

第4节理解与翻译考题精练一、(2009·重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

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

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

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

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固非谬言也。

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

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

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

如此之流,何可胜记!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

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此言可为深诫。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

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

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博.财物耶博:增加 B.禄秩.优厚秩:品级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规:谋求 D.事觉.自死觉:败露【解析】A项中的“博”,根据句意应该理解为“博取”或“博得”。

【答案】A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含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赵简子曰:“吾门左右客千人,朝食不足,暮收市征;暮食不足,朝收市征。

吾尚可谓不好士乎?”舟人古乘对曰:“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对者六翮也。

背上之毛,腹下之毳,无尺寸之数,去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卑,益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高。

不知门下左右客千人者,有六翮之用乎?将尽毛毳也?”(节选自《说苑·尊贤》,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B.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C.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D.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D[第一步:聚焦辨析重点。

四个选项第五、七处不同。

第二步:多方推断定答案。

根据第一步找出的每项的不同停顿点,重点分析不同点的正误。

如四个选项的第五处“夫珠玉无足去此”,结合上下文,很明显“珠玉无足”是个主谓结构,其后应该断开,可排除B、C两项;第七处的“也”是句末语气词,其后也应该断开,由此可以排除A项,故答案为D项。

]【参考译文】赵简子在黄河上游览感到很快乐,感叹说:“怎样才能得到贤士并跟他在一起呢?”船夫古乘跪下回答说:“那珍珠美玉并没有脚,离这儿有几千里,而它们之所以能来,是因为人们喜欢它们。

2020浙江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4板块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题型4 断句题 Word版含解析

2020浙江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4板块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题型4 断句题 Word版含解析

题型4断句题多数省市的高考都考查了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从命题的情况看,有的采用客观题的形式,从文中选取五十字左右的一段文字,给出四种不同的断句方式,供考生选择。

还有的采用主观题形式,直接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即要求考生用斜(竖)线标记出语句停顿的位置。

无论采用哪种命题方式,其基本要求、基本的解题方法是相同的。

浙江卷的主观断句题,相对来说试题难度稍大,注意结合文意进行断句。

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一、断句的基本方法考点方法解说文言断句技巧从特殊标志切入(1)句首标志词:①发语词或叹词,如夫、盖、若夫、嗟夫、嗟乎、呜呼、嘻、且夫、今夫等。

②时间词,如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等。

③谦辞,如下官、窃、寡人、妾、愚等。

④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如吾、余、予、尔、女、汝、彼、此等。

⑤疑问词,如何、孰、安、胡、焉、奚等。

⑥复音虚词,如然则、是故、何以、得无、大抵、何其等(2)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3)句尾标志词:者、也、矣、哉、耳、乎、焉、与、欤、耶、邪等(4)对话标志词: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5)名代标志词:名词,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代词,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等从特殊文言语句切入(1)明句式,助断句:借助文言文特殊句式或固定结构帮助断句,如判断句“……者……也”,反问句“不亦……乎”“安……哉”,被动句“为……所……”“见……于……”,固定结构“如……何”“何其……也”“况……乎”等(2)修辞句,找特点: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一些句式整齐、结构鲜明的修辞句,如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顶真句以及骈文中的四六句等,断句时可以根据修辞句的结构与句式上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按句子特点来断句(3)审关系,明结构:有些要求断句的语段在结构上存在较明显的结构关系,或并列关系,句间无明显的主次之分;或总分关系,句间有中心句与支撑句,在支撑句的展开上一般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或转折关系,句间的转折从语意上体现出来,有时也会有鲜明的词语提示,如“而”“然”“然则”等;或因果关系,句间有隐含的因果联系,在表因与果的语句间,一般是要停顿1.字句必须能讲通辨析下面句子断句不当之处。

2011届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文断句专题解读(答案+解析+译文)

2011届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文断句专题解读(答案+解析+译文)

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参考答案】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说了赵国与齐、楚的利害关系,再加上我们非常熟悉的“唇亡齿寒”的成语,所以,难度较小。

【参考答案】(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

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 / 扞蔽也 // 犹齿之有唇也 // 唇亡则齿寒 // 今日亡赵 / 明日患及齐楚矣 // 且救赵 / 高义也 // 却秦师 /显名也 // 不务为此而爱粟 // 为国计者 /过矣。

【评分标准】①//为必断处,对7处得5分,对6处得4分,对5处得3分,对4处得2分,对3处得1分,对1-2处不得分。

②/为可断可不断,此处断句不得分,亦不减分。

③“救赵”后断句,“却秦师”后也必须断句,反之亦然,否则减1分。

④错误的断句,错一处减1分,减完为5分为止。

【参考译文一】(赵国被秦国围困)齐国、楚国去解救赵国。

赵国人粮食匮乏,向齐国请求救助,齐王不答应。

周子说:“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是强有力的屏障。

犹如牙齿有嘴唇,如果嘴唇没有了,那么牙齿会感到凉的。

如果现在赵国灭亡了,马上祸患就会危及到齐国和楚国。

况且,救赵国,会显示我们高尚的节义;击退秦国的军队,可以张显我们的名声。

不做这些而吝惜粮食,这不是为国家的长远考虑啊。

”【参考译文二/断句部分】对齐国和楚国来说,赵国是抵御秦国入侵的屏障,就像是嘴唇对牙齿那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

今天秦国灭亡赵国,将来祸患势必降临到齐国和楚国了。

况且,救助赵国是一件高尚的义举;打败秦国的军队,又能显扬赵国的威名。

现在您不致力于这样的事件,而吝惜自己的粮食,这样来制定国家策略,就是错误的。

2021-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

2021-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

2021-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第四节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节选自《颜氏家训》)【答案】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关键点:“封”,动词,译为“封存”;“拜书”,动宾短语,“拜”为动词,表敬称,“书”为名词,译为“书信”,“拜书”译为“呈上书信”;“奔”,译为“投奔”;“于袁军”为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翻译时应移至动词前。

(2)关键点:句式“为……所……”表被动;“贯”为动词“贯穿”,这里据语境译为“射穿”。

【答案】(1)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2)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

【参考译文】……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

2024届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及试题练附答案

2024届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及试题练附答案

2024届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及试题练1.遵循三原则(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和主题(2)体会词语含义和词语之间关系(3)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是根本方法。

切忌边看边断。

2.方法(1)名词(或代词)断句法。

名、代作主、宾,主语在句首、宾语在句尾。

据此可把语句断开。

文言文中常见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2)语序、句式断句法①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焉。

我非爱起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②特殊句式:判断句式、被动句式③固定句式:“何┅之有”“如(奈、若)┅何”“唯┅是┅”“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得无┅乎”④固定短语: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3)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文言文语句整齐对称,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

在形式上对应,在内容上有关联(对比、并列、总分)如: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对话标志断句法对话标志:“曰”“云”“言”等。

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

引用;连续对话,第一次出现人名,之后常省,有时提示动词也省去。

要据上下文分清问答的界限和引文的起止。

(5)文言虚词断句法句首:夫、盖、凡、故、盍、孰、唯、今夫、若夫、是故、然则、于是、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句首断)句尾:也、矣、耳欤、邪(耶)、焉、哉、乎(作介词例外)而已(句尾断)句中:以、而、于、则、者、也(句中不断)独词句:嗟夫、呜呼(独词句断)(6)顶真修辞断句法。

例: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7)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新题型方略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新题型方略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首先要通读选文,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断句。

答题技巧:文言文断句遵循“两个原则”即:结构原则和意义原则。

(按结构和句意划分)断句方法如下:(1)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或“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句首语气词之后要断开,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句首语气词主要有:呜呼、噫、嗟夫(乎)、夫、若夫、盖等。

句末语气词主要有:也、平、哉、矣、耳、焉、邪、耶、与、欤等。

如:①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②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3)在转折连词前应断开。

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4)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断开。

如: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

(6)根据文意和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如:①其一|犬坐于前。

(《狼》)②山行|六七里。

①中“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坐”,译为“像狗一样”;②中的“山”修饰“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7)对话、引文的标志后断开如: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②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8)时间词之前往往断开。

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未几、俄顷、俄而、已而、既而、忽、忽然等。

如:①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断句指导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断句指导

【真题引领】
【参考译文】 材料二:李陵投降匈奴,罪行显著而不可掩盖。如果说他孤军奋战而无援助,那么他率领五千
步兵出塞,是他自己炫耀勇敢,而不是汉武帝命令他无法推辞的。李陵的家族因此受祸,他将灾祸转 嫁给了李绪;等到后来李广利征讨匈奴,李陵率领三万多骑兵追击汉军,转战九天,难道也要把罪责 推给李绪吗?如果说李陵受单于的控制,不得不追击转战,那么匈奴难道没有可信任的人吗?如果李 陵有两面讨好的心思,单于又怎么能信任他并委以重兵,让他深入敌境与汉将对峙呢?司马迁为李陵 文过饰非好像不够,却不断地称赞李广,以此来奖掖其家族世代相传的事业。身为将领却向敌军投降, 投降以后又为新主效死作战,即使想要洗涤自己身上的污点,可已经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变白。 大节已失,则其余的都没法洗干净了。李陵说“我是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朝”,只不过是见 到苏武义举感到惭愧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本来就不是司马迁所能文饰的。
(《世说新语·德行》)
【典例讲解】
示例2: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 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驰、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 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 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 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典例讲解】
示例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 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 要标志。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 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4断句和翻译第四节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节选自《颜氏家训》)【答案】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关键点:“封”,动词,译为“封存”;“拜书”,动宾短语,“拜”为动词,表敬称,“书”为名词,译为“书信”,“拜书”译为“呈上书信”;“奔”,译为“投奔”;“于袁军”为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翻译时应移至动词前。

(2)关键点:句式“为……所……”表被动;“贯”为动词“贯穿”,这里据语境译为“射穿”。

【答案】(1)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2)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

【参考译文】……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

华佗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切开臂膀(再一次治疗箭伤),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完全)除掉毒药,这样以后,病才能根除。

”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

当时,关羽恰好邀请各位将领在一起喝酒吃饭,臂膀上的鲜血淋漓,溢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切烤肉(吃)举起酒杯(喝),谈笑自若。

一、文言翻译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

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1.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要脱离全文这个大语境,必须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必须把句子放到全文中去理解,要从原文找答案。

(2)要正确理解句意,还要掌握通假、活用、倒装等现象,还要注意语法、修辞等现象。

(3)要弄清代词的指代作用,对句子中的省略成分也要分辨清楚,特别是省略的主语、宾语、代词等,如果对这些内容分析不清,就会曲解句意。

(4)对复杂不好理解的句子,可以作句子成分分析,也可以抓关联词语,分析句间关系,这样可以帮助理解句意。

2.翻译要求:信、达、雅翻译文言语句,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信、达、雅”。

“信”就是准确,即忠实于原文,做到字字落实,不添、不漏、不走样。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凡是能直译的,要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对照翻译,原文字词尽可能在译文中有所落实,保持原文语句的特点。

“达”就是要使句子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句子安排、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在遇到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句式等无法直译时,要灵活地进行改变或调整。

“雅”就是要求句子生动、优美,即具有文采,用词造句要考究,能传达出原句的韵味,能体现出译者的文采。

在上述原则中,“信”和“达”是最基本的原则,“雅”是在“信”和“达”的基础上发展提高的,考试中对考生的考查,主要就是对“信”和“达”的考查,离开了“信”和“达”的原则,片面追求“雅”无实际意义。

3.翻译手段:直译与意译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同的表达方法。

像有些不好照字面直译的,或者表达不出原意的,或者是修辞义的(比喻、借代、委婉说法等),如“下车”“视事”“乞骸骨”等,那就只能按照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找一个相应的说法来译了。

4.翻译方法翻译的方法有“留”“删”“补”“调”“换”等。

(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

①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梦游天姥吟留别》)②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陈情表》)③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2)删——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有些关联词语、结构助词、偏义复词中的陪衬等,都要在翻译中剔除。

如“之”,作为助词,它可以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也可以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这些情况下就无法译出,可以删除。

另外某些发语词、语气词、表停顿、补足音节和缓语气的虚词,也应删除。

①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滕王阁序》)②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陈情表》)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④便可白公姥。

(《孔雀东南飞》)(3)补——文言文中的省略部分,翻译时必须补出,使上下文衔接。

①(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秋水》)(补主语)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鸿门宴》)(补谓语)③竖子不足与(之)谋。

(《鸿门宴》)(补宾语)④我持白璧一双,欲献(于)项王。

(《鸿门宴》)(补介词)⑤比好游者尚不能十(分之)一。

(《游褒禅山记》)(补出分数相应的部分)⑥女子十七(岁)不嫁,其父母有罪。

(《勾践灭吴》)(补出量词)(4)调——在翻译时,有些倒装句的词序需要调换,如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互文见义句等。

①何由济乎?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④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⑤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刘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赤壁之战》)例①中的“何由”是“由何”的倒装,即“凭借什么”。

例②中的“余”是“欺”的对象,“不余欺”即“不欺余”,译为“没有欺骗我”,将宾语调至句后。

例③中的“子孙荷担者”是定语后置的结构,“三夫”作为数量词,也要调前,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说法。

例④中的“三”表示“举所佩玉玦”的次数,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应是“三举所佩玉玦”,即“多次举起”的意思。

例⑤中的“必”是“一定”的意思,修饰“破操军”,译为“一定能击溃曹操的军队”,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5)换——文言词语要准确选用恰当词义,用现代词语代替。

词类活用必按较为固定的格式翻译,体现出词类活用的特征来。

古文中的单音词,现代汉语变成了双音词。

敬亭亦无所不安也。

(《柳敬亭传》)(安:安心)古文中的单音词,现代汉语中变成了另一个单音词。

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倍:背)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余:我;自:从;适:到)要注意古今异义中古义和今义的区别。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五人墓碑记》)(古义,头颅;今义,某些集团的领导人)(6)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用典、讳饰、婉辞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使文意通顺。

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二、文言断句文言文断句,过去称为句读(dòu)。

所谓“句”,就是作者已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到此应断句,用标点符号来表示,即用“句号”。

语意未完而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相当于今人使用的“逗号”。

弄清句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

“句读之不知”,对原文的意思就会领会错误。

古文断句标点与古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承的。

下面介绍一些断句的具体方法:1.掌握大意,高屋建瓴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而领会全篇的文意的基础是要对文段中关键词句的理解。

如: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脚),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脚)?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足够)矣。

’使为乐正。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足够)。

’非一足(脚)也。

”这段话的断句很典型,如果不理解“足”两层含义(脚;足够),要断清这段文字,就非常困难。

大致弄清了文意,断句就有了基础。

2.抓住标志,沿波讨源(1)虚词标志: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纵、纵使、于是、且夫、向使、虽……句中虚词:【前面】于、以、而、者。

则……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作句中语气助词,“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

“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

“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

(2)实词标志:①对话中的标志动词:曰、道、云。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

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

如: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庞葱曰:)“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战国策·魏策二》)这里,庞葱的第二、第三次问话,作者把主谓部分都省略了。

如果把引号直接贯下去,成为——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就错了。

有一段介绍唐朝诗人白居易作诗的情况:“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听之问曰解否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

”要是加上标点,便是:“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听之,问曰:‘解否?’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