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docx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word版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1.2 会计的基本职能1.3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1.4 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二章:账户体系与会计要素2.1 账户体系的基本结构2.2 资产类账户的设置与使用2.3 负债类账户的设置与使用2.4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设置与使用2.5 收入类账户的设置与使用2.6 费用类账户的设置与使用第三章:会计分录与复式记账3.1 会计分录的基本概念3.2 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3.3 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3.4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第四章:会计凭证、账簿与报表4.1 会计凭证的分类与填制4.2 会计账簿的分类与登记4.3 会计报表的分类与编制4.4 财务分析与评价第五章:会计循环与会计核算5.1 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5.2 会计核算的方法与程序5.3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5.4 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第六章:存货的核算6.1 存货的分类与确认6.2 存货的计量方法6.3 存货的采购与付款6.4 存货的销售与收款6.5 存货的期末计量与报废处理第七章:固定资产的核算7.1 固定资产的确认与计量7.2 固定资产的购置与折旧7.3 固定资产的维修与处置7.4 固定资产的评估与清理第八章:负债的核算8.1 负债的分类与确认8.2 短期负债的核算8.3 长期负债的核算8.4 负债的清偿与重组第九章:所有者权益的核算9.1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与分类9.2 实收资本(股本)的核算9.3 资本公积的核算9.4 盈余公积的核算9.5 利润分配的核算第十章:财务报告与分析10.1 财务报告的编制与披露10.2 财务分析的方法与指标10.3 偿债能力的分析10.4 运营能力的分析10.5 盈利能力的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二章中“会计要素”的定义和分类补充和说明: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
它们是会计报表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会计学基础教案
会计学基础教案教案标题:会计学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能够运用会计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会计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等式;3. 会计的分类和职能;4. 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5. 会计凭证的填制方法;6. 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介绍会计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引发学生对会计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30分钟)2.1 会计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2 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等式2.3 会计的分类和职能2.4 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个简单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4. 操作实践(30分钟)4.1 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4.2 引导学生编制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4.3 分析会计报表,让学生理解报表中的信息和指标。
5. 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会计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会计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会计知识。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案例分析和操作实践环节中进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通过会计凭证填制和会计报表编制的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会计核算方法和步骤的理解。
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2. 案例分析评价:评估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践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教学资源:1. 教材:会计学基础教材;2. 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辅助讲解和案例分析;3. 实际案例:选择一个简单的实际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4. 练习题:用于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完整word版)《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一、课程内容《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
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
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 使学生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
3. 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日常记账、编制财务报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与职能2. 会计目标3. 会计要素4. 会计等式5. 会计科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目标、要素、等式和科目。
2. 教学难点: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目标、要素、等式和科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知识。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会计知识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基础会计》2. 教案3. 投影仪4. 会计案例资料5. 练习题【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实例,如商家买卖商品的过程,引发学生对会计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知识讲解】1. 会计的基本概念与职能(1)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通过对经济业务的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为决策提供信息。
(2)会计的职能:反映、监督、控制、预测和决策。
2. 会计目标(1)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2)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3. 会计要素(1)资产: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2)负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权益。
(4)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4. 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5. 会计科目(1)资产类科目: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2)负债类科目:如应付账款、应付工资、负债等。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如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
(4)收入类科目: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
(5)费用类科目:如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会计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
会计学基础教案
会计学基础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是为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初学者设计的,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会计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会计学的概念、原理与方法,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步骤与技巧,培养会计思维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学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2. 掌握会计主体、会计要素以及会计等式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3. 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记账、账簿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4. 能够运用会计知识对经济交易进行分析和处理,解决会计实务问题。
5. 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经济活动的敏锐观察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课程导入(10分钟)a. 引导学生思考:会计学对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及应用范围。
b. 讲解会计学的定义及其分类(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c. 介绍会计职业的发展前景和专业素养要求。
2. 会计主体(20分钟)a. 介绍会计主体的概念和分类(企业会计主体与个人会计主体)。
b. 解释会计主体的权责义务和经营责任。
c. 分析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3.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30分钟)a. 讲解会计要素的定义和分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b. 介绍会计等式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 演示会计等式的应用,在不同交易情况下进行分析和计算。
4. 会计核算与记账方法(30分钟)a. 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业务凭证的登记和分类、账户的建立和使用)。
b. 解释记账的基本原则(借贷记账法)和记账要素(借方、贷方)。
c. 演示常见交易的记账处理和账户的借贷变动。
5. 账簿编制与财务报表(30分钟)a. 介绍常见的账簿种类和用途(现金日记账、总账、明细账)。
b. 讲解财务报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c. 演示账簿的编制和财务报表的生成。
6. 会计分析与实务应用(20分钟)a. 引导学生分析财务报表,了解经营情况和财务健康状况。
会计学基础教案范文
会计学基础教案范文第一章:会计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定义、职能和目标。
2. 掌握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
3. 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职能2. 会计的目标3. 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4. 会计要素5. 会计等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定义、职能和目标,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应用。
四、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讲解会计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会计学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会计的定义、职能和目标,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3. 案例分析:分析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
五、作业与评估1. 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并完成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会计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会计记录方法一、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
2. 学会使用会计凭证和账簿进行会计记录。
3. 理解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编制方法。
二、教学内容1. 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2. 会计凭证的编制和使用3. 账簿的设置和登记4. 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编制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会计凭证和账簿的使用。
2. 实践操作法:学生实际操作,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分录。
四、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讲解会计记录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会计记录方法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会计凭证和账簿的使用。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分录。
五、作业与评估1. 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并完成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实践操作对学生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会计记录方法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财务报表编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财务报表的概念和作用。
《会计学基础》教案
《会计学基础》教案教案:会计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掌握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流程3.熟悉会计报表的组成和分析方法4.能够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内容:1.会计学的概念和作用2.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设3.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流程4.会计报表的组成和分析方法三.教学步骤:第一课:会计学的概念和作用1.导入:通过实例引入会计学的概念和作用2.讲解会计学的定义及作用,强调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3.开展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会计学的作用第二课: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设1.回顾上一课的内容2.解释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设,以及其重要性3.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假设第三课: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流程1.介绍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包括借贷记账法和T账法2.讲解会计的核算流程,包括记账、汇总、分类、核算、报表等环节3.组织学生完成一个实际应用案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核算方法和流程第四课:会计报表的组成和分析方法1.介绍会计报表的概念和作用2.分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组成和意义3.教授会计报表的分析方法,包括水平分析和比较分析4.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报表分析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第五课:综合应用1.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小组项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展示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3.总结和回顾整个课程的内容四.教学手段:1.课堂讲解:讲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核算方法和报表分析方法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理解和解决问题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会计知识4.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五.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价2.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3.实践项目评价:对学生的综合应用项目进行评价六.教学资源:1.教材:《会计学基础》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3.实践案例:提供实际案例以供学生分析和讨论4.讲义:提供课堂讲解的讲义和复习资料七.教学反思:1.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2.在实践项目中,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发展3.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会计学基础》教案
《会计学基础》教案教案:会计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了解会计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作用。
2.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理解会计运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4.能够运用基本的会计知识进行会计记录和报告。
二、教学重点:1.会计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作用。
2.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1.会计运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运用基本的会计知识进行会计记录和报告。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将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清楚。
2.实践法:通过实例演练,进行会计记录和报告的实际操作。
五、教具准备:1.课件。
2.会计实例。
六、教学过程:第一部分:会计学概述一、会计学的定义和作用(15分钟)讲解会计学的定义和作用,强调会计学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会计学的发展历程(15分钟)介绍会计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会计学的演变和进步。
第二部分:会计学基础概念和原理一、会计的基本概念(20分钟)1.会计对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入和费用等概念的讲解。
2.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的讲解。
二、会计的基本原理(20分钟)1.会计等式原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原理讲解。
2.会计货币计量原则:将经济事项以货币计量的原则讲解。
3.会计持续性假设:企业会持续存在且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以持续计量的原则讲解。
第三部分:会计运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一、会计凭证的录入(20分钟)1.讲解会计凭证的种类和作用。
2.演示如何正确录入会计凭证。
二、会计账簿的管理(20分钟)1.讲解会计账簿的种类和作用。
2.演示如何正确管理会计账簿。
第四部分:会计记录和报告的实际操作一、会计记录的实际操作(30分钟)1.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的会计记录。
2.引导学生根据实例进行会计记录的练习。
二、会计报告的实际操作(30分钟)1.通过实例演示如何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会计学基础教案word精品文档22页
会计学基础教案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理解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目标;了解会计学科体系的构成和会计方法;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会计原则;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要点]本章的教学要点有:会计的涵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会计原则;会计方法。
[教学课时]本章参考教学时数为6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的涵义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一)会计的产生会计的起源: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
人类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活动,必然会产生所费(人力、物力的耗费)与所得(劳动成果),便产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费与所得的会计。
“刻木记数”、“结绳记事、记数”、被称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会计的萌芽已经产生)。
文字产生以后,会计就产生了。
在我国,最早记载会计一词是西周的《周礼》,并设置了会计官员---司会, 规定了会计报表的编报制度。
“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
(二)会计的发展会计方法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
1949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出版了《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并给予理论的阐述。
这本书的问世,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股份制的出现: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导致传统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开端。
二、会计的定义(一)“ 工具论”:认为会计是一套分类、记录、计量、汇总和分析与解释的方法或技巧。
会计是一个方法体系(二)信息系统论: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在企业范围内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三)管理活动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形式并采用专门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三、会计的特点(一)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二)对经济活动要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综合的计算和记录(三)会计以价值管理为基本内容(四)会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终极目标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一、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职能的定义:会计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
会计学基础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会计学基础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授课时间:XX课时教材:《会计学基础》(第XX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 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 熟悉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基本内容和编制方法。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
- 具备基本的会计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求实的会计职业道德。
-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职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会计基本概念和职能。
-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要素。
- 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的编制。
2. 教学难点:- 复杂会计业务的核算。
- 会计信息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讲解会计实务操作。
3. 课堂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习兴趣。
五、教学进程第一周1. 第1课:会计概述- 教学内容:会计的产生、发展、职能和目标。
-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
- 课堂练习:简述会计的基本职能。
2. 第2课: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要素- 教学内容: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
- 课堂练习:解释会计基本假设的含义。
第二周1. 第3课:会计科目与账户- 教学内容:会计科目、账户的概念和分类。
-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
- 课堂练习:列举常用的会计科目。
2. 第4课:复式记账法- 教学内容: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和步骤。
-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
- 课堂练习:练习复式记账。
第三周1. 第5课:会计凭证- 教学内容:会计凭证的种类、填制和审核。
-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
- 课堂练习:填写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2. 第6课:会计账簿- 教学内容:会计账簿的种类、设置和登记。
会计学基础教案Word版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要求】《会计学基础》是各级会计学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财经类各专业方向的共同课。
无论是会计专业方向,还是财经类其他专业,都要在学习该门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会计专业课程。
通过《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技能。
教学过程应结合校内实验,使学生能够在了解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熟练应用会计的基本技能,处理有关基本会计业务,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结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见表1)表1: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掌握会计理论的基本框架,为学好该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学习,学生必须深刻领会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了解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核算原则和核算方法。
【考核要点】会计的概念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的前提会计核算的原则【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式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原始的计量与记录行为(2)会计的起源(3)会计名词的出现(4)会计机构的诞生(5)会计信息载体的演变(6)中国第一部会计专著(7)中国最早的会计结帐公式——四柱结算法(8)中国最早的复式记账法——龙门帐(9)四脚帐(二)西式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西式会计的起源(2)借贷记账法的诞生(3)现代会计的产生(4)第一所会计学院(5)由技术发展为科学(6)会计机械化(7)会计电算化二、会计的概念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
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对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综合地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活动。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有二:一是核算,二是监督。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发生及完成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3. 了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基本概念及分类4. 学会编制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5. 掌握日记账、总账和财务报表的基本操作和登记方法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1 会计的定义1.2 会计的作用1.3 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原则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2.1 会计要素2.2 会计等式2.3 会计核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1.3 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分类及运用1.4 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2. 教学难点:2.1 会计基本假设和原则的理解与应用2.2 会计分录的编制及试算平衡表的检查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知识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3. 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五、教学安排:1. 课时:2学时2. 教学工具:投影仪、PPT、教材、案例材料等3. 教学过程:3.1 引入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5分钟)3.2 讲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30分钟)3.3 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分类及运用(15分钟)3.4 案例分析:编制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20分钟)3.5 课堂讨论:检查试算平衡表的准确性(10分钟)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适当增加会计实际操作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知识。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3.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结束时的简短测试,评估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会计学基础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 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计量属性。
- 了解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会计核算的能力。
-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会计问题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会计观念。
-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计量属性。
-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 教学难点:-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的理解和应用。
-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编制。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
- 实验法:通过会计实务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会计?会计的作用是什么?2. 引入:会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学科。
(二)新课讲授1. 会计的基本概念- 解释会计的含义、职能和目标。
- 介绍会计的基本特征。
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介绍会计要素及其分类。
- 讲解会计等式的含义和构成。
3.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计量属性- 讲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如货币计量假设、持续经营假设等。
- 介绍会计计量属性,如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
4.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 介绍会计凭证的种类、编制方法和作用。
- 讲解会计账簿的种类、设置和登记方法。
- 介绍会计报表的种类、编制方法和作用。
(三)案例分析1. 选择一个实际案例,分析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运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会计凭证编制会计账簿?如何根据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四)实验操作1. 组织学生进行会计实务操作,如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
会计基础教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基础会计学》教案学时数:20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
掌握会计的目标和概念。
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方法归纳讲授法,从会计产生的原因、条件,会计发展的过程,会计发展到现在所具备的特点、职能归纳出会计的概念图示法,以图表示会计的产生及会计概念的归纳。
三、重点难点1、理解会计的目标2、掌握会计的概念四、课时安排一次课(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本节分别阐述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特点、会计的目标和会计的概念(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介绍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2、以多媒体展示会计产生发展的历史阶段图,并进行讲授说明。
3、由马克思的资本论引出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并介绍会计多职能论观点,4、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和货币的职能,讲授会计的四大特点和目标。
5、利用归纳法对以上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三)总结扩展。
通过本次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的重要性、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职能、目标、特点和概念。
陈云同志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你是如何理解的?(四)作业布置第一章课后习题一七、板书设计剩余产品的出现会计会计产生条件产生文字的产生发展中国:会计名词出现、账簿、四柱清册结账法、龙门账会计的发展西方:复式记账会计职能(核算、监督)会计的特点会计的概念会计的目标第二节会计的对象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理解会计对象的概念、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掌握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和六要素之间的关系。
为今后学习会计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教学方法演绎法,由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具体化为会计六要素,再到会计要素项目。
图示法,划图表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三、重点难点重点:1、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第一章总论教学内容:会计含义和特点,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对象,会计基本前提和信息质量要求,会计的核算方法与任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会计的含义和对象;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与特点;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信息质量要求;熟悉会计的核算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及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信息质量要求。
讲授中应注意对会计概念和会计对象的理解、分析。
同时,应注意对会计职能、会计核算的前提和信息质量要求中难点问题的扌巴握。
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通过习题练习加深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
本章共3学时。
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概念引入:同学们印象中的会计是什么?(要求大家畅所欲言,然后引入正题)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的产生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
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必然关心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关心生产活动中所发生的一切劳动耗费和取得的劳动成果。
即必须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进行记录、计算比较与分析,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用来记录、计算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的行为就是会计活动。
自从人类社会有了生产,就产生了会计活动。
它是管理生产经营过程,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会计的发展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们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并不断得到发展的科学。
生产力水平不同,会计活动的范围和方法不同。
1.古代会计原始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对于自己从事的生产活动最初只能用头脑来记忆。
随着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和劳动成果的不断增多,人们开始用石子、树枝来计量,后来发展到“结绳记事”,在木板和石板上刻契等。
此时的会计只是生产者的一种附带职能,核算相当简单。
奴隶社会后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需要记录的事项日益增加,会计才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独立的职能。
封建社会时期,主要核算朝廷官府的钱、粮、财、赋、税等收支活动。
清代学者焦循这样来解释“会计":“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唐宋两代是我国会计全面发展的时期。
在宋朝出现了第一个比较完备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司”,在会计结账方法上采用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四柱清册”是我国古代会计的杰出成就之一,对我国会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2.近代会计近代会计是以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基阿勒提出的复式簿记为标志的。
复式簿记系统的产生是一个划时代的革命,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会计由古代会计进入近代会计。
复式簿记不仅是一个会计记录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系列科学的会计学观念,并购建了以日记账、分类账和总账三种账簿为基础的会计制度。
3.现代会计现代会计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发展起来的会计系统,随着现代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引发了会计的深刻变化:财务会计(对内) 和管理会计(对外)相结合。
总结:会计产生于生产实践,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发展。
经济越发展,管理越需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
二、会计的含义和特点、(—)会计的含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核算和监督,借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以下要点:特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象: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经济业务。
职能:核算和监督。
目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地核算和监督,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企业对经济活动的记录可以用不同的计量尺度,如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货币量度等。
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所使用的只能是货币量度。
这是因为实物量度只能总计同一种类的物资,劳动量度只能核算工作时间方面的耗费,都不能综合反映各种不同的经济活动。
因此,会计只能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其他量度作为辅助计量单位,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地核算和监督O(2)严格地以会计凭证为核算依据会计对于经济活动的核算,必须取得或填制合法的书面凭证。
这些凭证不仅记录了经济活动内容,而且可以明确经济责任。
会计只有依据合法的凭证记录经济业务,才能如实反映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3)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会计核算的连续性,是指会计核算应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记录;会计核算的系统性,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事项要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加工整理,提供综合会计信息;会计核算的完整性,是指对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都要进行计量、记录、报告,不允许有任何遗漏。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与作用(一)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就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管理就是通过会计的职能来实现的。
会计的基本职能有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1・会计核算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发生及完成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
2.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取得的会计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监督的依据:各种法规、制度、计划、预算。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前提,没有会计核算提供数据,会计监督就失去了客观依据;但如果只有会计核算而不进行监督,会计核算就缺乏了质量保证, 也就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
(二)会计的作用会计的作用就是人们利用会计活动要达到什么目标,即主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向谁提供会计信息?第二,提供哪些会计信息?第三,如何提供会计信息?〔注:在此主要分析前两个问题,至于如何提供信息将在以后各章介绍〕1.向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个人或群体提供(1 )投资者(包括股东或潜在的投资者)。
利用会计信息作为评价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和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
(2 )债权人(包括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利用会计信息作为贷款决策的依据。
他们需要的会计信息包括:企业的财务实力、偿债能力如何;负债比率高低;贷款的风险及风险程度的高低等。
(3)财税部门。
利用会计信息,了解企业获利能力和国家规定的纳税法定义务是否履行; 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向政府法定机构提供的各种报告是否正确等等。
2.向企业管理者提供作为筹资、投资、生产、营销等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了解整个生产经营业绩提供信息。
3.向其他用户(包括职工、顾客等)提供他们需要了解企业经营方向是否正确,以保证稳定的工作;企业福利待遇有何变动;企业的工资待遇如何等等。
总之,会计作用是指向企业管理者和外界有关方面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第二节会计对象一、会计对象的概念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会计的对象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或者也可以说是企业中能用货币表现的经 济活动。
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所构成,它包 括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
会计并不能核算和监督再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经济活动,而只能核 算和监督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货币表现的那些内容。
注意:会计对象必须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
如签定合同等不可以作为会计的对象。
二、企业会计的具体对象企业会计的对象可表述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企业资金运动具体表述 如下:(1) 资金的筹集。
企业筹集资金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投资者投入,二是向债权人借 入。
企业筹集资金进入企业的形态有货币、实物、证券和无形资产。
(2) 资金的循环和周转由于社会再生产活动是由各个具体的企业、事业行政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各单位在社会 再生产过程中承担的任务不同,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所以各单位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 对象也不同。
以工业企业为例,其生产经营活动是以生产过程为中心的供应过程、生产过 程和销售过程的统一。
如下图所示:供应过程是生产的准备阶段。
在供应过程中,企业用货币资金购买生产所需的各种材料 物资,形成必要的物资储备。
这样,货币资金就转变为储备资金。
生产过程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心环节。
在生产过程中,储备的物资不断投入生产, 并改变其形态,构成生产中的在产品,储备资金转变为生产资金;同时,企业还要用货币资 金支付职工工资和其他生产费用,使一部分货币资金直接转化为生产资金;此外,固定资产 由于使用会发生损耗,其损耗的价值也以折旧的形式转化为生产资金。
随着施工生产过程的 进行,未完工程逐步完工,生产资金就转化为成品资金。
销售过程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环节。
在销售过程中,企业通过销售产品,实现其 价值并收回货款,成品资金就转化为货币资金。
(3 )资金的退出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收取的货币资金,除了用于补偿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耗费外,还要 按有关规定以税金形式上交国家。
以收抵支后剩余部分即为企业的净利润,按净利润的一定 比例提取必要的留存收益外,要按出资比例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企业实现利润的一部分,,税 后利润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分配。
一部分以积累形式留归企业,形成企业的盈余公积金、公 益金和未分配利润,一部分以投资回报的形式分配给投资者。
另外,企业还要向债权人偿还 债务。
以上活动都会使资金退出企业。
可见,企业的会计对象就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资金运动。
注意:经济业务的内容会由于单位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 供应过程 ----------- 生产过程 ----------- A 销售过程V―|资金一投入 资金分配 与退出资金循环和周期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信息质量要求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人为限定。
会计核算的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基本假设。
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它限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要求会计核算应当区分自身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投资人及企业职工个人的的经济活动。
明确哪些经济活动应当予以确认、计量和报告,哪些不属于自己的核算范围。
例甲企业从乙企业购入材料,站在不同的会计主体角度其核算是不同的。
甲企业为主体时,会计核算为一项购进业务,乙企业为主体则为销售业务。
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因倒闭、解散而清算。
它规定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持续经营时,企业能够对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按期收回应收款,并按照自己的承诺偿还所负担的债务,对多期受益的费用支出进行摊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