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监管问题.doc

合集下载

论文: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问题与监管

论文: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问题与监管

74555 银行管理论文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问题与监管一、前言(一)影子银行的界定影子银行最早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最初是为了规避政府对利率的管制而产生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其规模迅速壮大,直至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其才为人们所熟知,得到学界的研究。

影子银行可以理解为执行部分传统银行功能,其在金融体系中提供信用中介服务时不受或少受监管的机构或业务。

(二)国内影子银行的特点首先,在国内影子银行是以融资为导向的,民营企业自商业银行获得融资较为困难,因此其不得不在传统金融体系外获取融资,另外政府对房地产融资的调控给房地产企业融资带来困难,为了维持资金链条,被迫寻求外部融资。

其次,盈利来源在于信用利差,在银行外金融体系,融资成本远远大于银行利率,一般年利率多在1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高达20%甚至30%。

最后,影子银行主要是为了规避监管,由于政府对利率以及准备金等的限制,部分企业难以自银行融得资金,影子银行的存在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此类监管。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原因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据有关机构测算指出,目前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最保守估计也占到GDP的三成。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居民理财意识的增强对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供、需以及第三方金融机构三个视角进行分析。

就货币的供给方而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攀升,广大有闲钱的居民开始进行理财来促进资金的保值增值,居民理财意识的增强为影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

(二)民营企业融资的需求国有企业由于政府的支持,信用等级高,违约风险低,因此诸商业银行更乐意将钱贷给这些大型国企,而对于那些真正需要融资的民营企业与尤其是那些中小企业而言,商业银行由于惧于承担风险,而对民营企业的融资进行诸多限制,这使得不少民营企业通过商业银行融资困难,不得不通过其他渠道(例如民间借贷)进行融资。

国内影子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建议

国内影子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建议

02 国内影子银行存 在问题分析
监管套利与风险隐患
01
02
03
监管套利
影子银行通过设计复杂金 融产品,规避监管政策, 获取不正当利益。
风险隐患
由于影子银行业务不透明 、高杠杆等特点,易引发 系统性风险。
监管缺失
部分影子银行业务游离于 监管之外,存在监管空白 地带。
资金来源与运用不规范
资金来源
影子银行资金多来源于短 期批发市场,缺乏稳定性 。
03
风险隔离机制
通过建立风险防火墙、限制影子银行 与传统银行之间的业务往来等措施, 降低风险传染的可能性。
新兴市场国家经验教训
影子银行发展迅速但监管不足
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子银行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由于监管体系相对 滞后,导致一些风险事件和金融危机的发生。
重视宏观审慎监管
新兴市场国家开始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关注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的 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防范。
存在问题及挑战
监管政策存在空白地带
当前监管政策仍存在一些空白地带,部分影 子银行业务游离于监管之外,存在一定的风 险隐患。
监管标准不统一
不同监管机构之间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标准不统一, 导致部分机构利用监管套利开展违规业务。
部分机构风险意识不强
部分金融机构对影子银行风险认识不足,风 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需要加强 监管和引导。
近年出台相关政策法规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对影子银行业务进行全面规范,明确资管产品的分类标准、合格投资者标准、投资范围 等。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
针对银行理财业务提出具体要求,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规范理财资金投资运作。

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与对策分析,不少于1000字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国出现了大量非正规的金融活动,其中包括了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是指那些不被正规银行监管机构所监管、在金融市场上开展一系列经营和投资活动的机构和活动,而这些活动往往涉及到很大的风险,因此引起了严重的监管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问题出发,阐述影子银行监管的现状及对策。

一、影子银行所涉及的监管问题1.合规性不足影子银行一般是以非金融机构的名义进行经营活动,因此其合规性常常受到质疑。

这些机构的经营不受正规银行监管机构的监管,而是受到其他的监管机构的监管,如证券监管机构、保险监管机构等。

但这些监管机构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不足,影子银行容易产生各种问题。

2.高风险影子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于高风险投资,如信托、理财等业务,这些业务往往涉及到的是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如果遇到了投资亏损,那么就会产生较大的风险。

3.缺乏透明度由于影子银行的机构较为散漫,而各机构之间的财务流向也不够透明,因此,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及时发现和解决,从而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二、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现状为了规范影子银行的市场行为,我国也对影子银行进行了监管。

目前,我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信贷政策和资本监管在我国,银行监管机构通过执行严格的信贷政策和资本监管来规范影子银行的市场行为。

这样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影子银行的风险,避免出现风险扩散的情况。

2.加强监管合作我国监管机构通过加强监管合作,实现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在这个过程中,各监管机构之间通常会进行信息共享,协力打击影子银行的不法行为,保护金融市场的安全和稳定。

3.完善监管法律文化我国也在努力完善监管法律文化,制定更加严格的影子银行监管法规。

尤其是在新金融领域的监管方面,中国政府和监管机构也需要对宏观监管和制度设计加强完善和创新。

三、对策分析针对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应该建立健全严谨有效的监管体系,增加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影子银行的风险和监管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影子银行的概念、特点以及风险和监管问题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我们来看一下影子银行的概念。

影子银行是指那些不受传统银行资本监管和监督的金融机构或者业务。

它们通常通过各种变相手段,规避监管和监督,从而进行高风险、高杠杆的金融活动。

影子银行的发展为金融体系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可以满足一些传统银行无法满足的需求,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和挑战。

影子银行有着明显的特点。

影子银行通常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如货币市场基金、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

影子银行通常以资金融通为主要业务,通过各种金融工具进行资金融通,包括但不限于证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

影子银行通常采取高杠杆运营模式,通过信用创新、金融产品创新等手段获取更高的回报。

影子银行也存在着一系列风险和监管问题。

影子银行的风险不断积聚。

由于其高杠杆、高风险的特性,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或者金融产品违约,将会对金融体系带来严重的冲击。

影子银行的监管难度较大。

传统金融监管主要围绕着银行等机构展开,而影子银行的业务范围更广、形式更多样,监管难度大大提高。

影子银行的监管漏洞比较突出。

部分影子银行机构和业务在法规监管之外,监管空白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影子银行的发展也威胁了传统银行的稳定。

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意味着传统银行的业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也对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面对影子银行的风险和监管问题,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规范和监管这一领域。

加强监管合作,推动金融监管框架改革。

要加强和落实各部门间的监管合作机制,提高监管协同效率,推动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实现全面覆盖。

健全监管法律法规,完善监管制度。

应完善与影子银行相关的监管法律法规,强化监管制度,厘清监管职责,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影子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影子银行的迅速崛起,虽然为金融市场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影子银行的概念、特点和风险入手,针对其监管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影子银行的概念和特点影子银行是一种与传统银行不同的金融实体,它不接受公众存款,也不受到传统银行的监管和约束,但却能够为特定市场主体提供各种形式的融资服务。

影子银行通常包括信托、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它们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和产品,向各类市场主体提供融资、投资和风险管理服务。

影子银行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规模庞大。

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巨大,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约为87万亿元,占我国金融体系总规模的四分之一。

第二,风险多样。

由于影子银行中各类金融机构具有不同的业务范围和特点,其所面临的风险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

监管缺失。

由于传统银行监管对影子银行的覆盖范围有限,加上影子银行自身的特殊性,其监管缺失问题严重,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问题1.信用风险。

影子银行在融资服务中往往通过信贷、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向市场主体提供融资,而这些融资项目通常伴随着较高的信用风险。

一旦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或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影子银行所持有的融资项目可能面临违约风险,进而引发更为严重的金融市场动荡。

2.流动性风险。

影子银行通常依赖于短期融资和长期投资之间的套利来获取利润,而这种套利行为容易导致其在面临资金兑付时出现流动性风险。

尤其是在金融市场发生大幅波动时,影子银行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导致其资金流动性不足,无法按时兑付本金和利息。

3.运营风险。

影子银行通常通过各种复杂的金融工具和产品开展融资业务,而这些金融工具和产品的设计和运作往往存在较大的运营风险。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影响与监管问题研究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影响与监管问题研究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影响与监管问题研究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9-000-01摘要由于金融管制,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迅速发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影子银行发展对中国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监管政策建议。

关键词影子银行金融管制监管影子银行指那些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行使部分传统银行功能,但运作模式、交易方式、监管制度等与传统银行完全不同的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运作机制的总和。

一、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1.中国影子银行的类型影子银行体系主要有四类融资形式,一是银行的表外业务,二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三是政府相关部门核准或报备的专业性公司,四是民间金融组织。

2.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近年来迅速扩张,目前已具备相当规模。

2012年通过银行提供的影子银行规模包含银行理财产品4.2万亿,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1.12万亿,委托贷款6.5万亿。

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影子银行规模4.6万亿,小额贷款公司5330亿,典当公司和3000亿。

通过非金融机构提供的影子银行规模为私募基金5000亿,民间借贷4万亿。

据此估算,2012年中国影子银行总体规模约为21.75万亿,占中国gdp的41.88%。

二、中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的兴起和扩张主要源于融资方、投资方和投融资中介三方面的旺盛需求。

1.融资方中国影子银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国家严格的金融控制尤其是利率管制导致正规金融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于是影子银行填补了金融市场空白。

银行以风险高,还款能力差为由不愿贷款给中小企业,导致中小企业大量的资金需求通过正规渠道得不到满足,民间借贷因此迅速发展起来。

同时在央行信贷额度管制和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信贷资源难以通过传统银行在经济主体中形成均衡分配,一些重点调控行业资金需求量大,传统信贷受监管约束无法满足其融资需求,因此这些企业只能通过其他融资渠道获得资金,这是影子银行迅速扩张的重要动因。

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研究

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研究

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研究【摘要】影子银行是金融体系中一个重要但风险较高的领域。

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入手,深入分析了影子银行所带来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对监管部门对影子银行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了探讨,指出监管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本文提出了影子银行监管面临的挑战,以及加强监管的建议,包括跨部门协作和更完善的监管机制。

展望未来影子银行的发展,呼吁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促进影子银行风险的有效管控,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关键词】。

1. 引言1.1 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研究引言本文旨在对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影子银行的定义和特点、发展趋势、风险分析、监管部门对影子银行的政策与措施以及影子银行监管的不足之处等方面进行详细剖析。

我们还将探讨影子银行监管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加强监管的建议,并展望未来影子银行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为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影子银行的定义和特点影子银行是指在传统银行系统之外运作的金融机构或实体,它们提供银行类似的服务但不受传统银行监管的机构。

影子银行通常以更高的杠杆比例运作,利用各种复杂的金融工具和交易策略来获取利润。

它们可以包括对冲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等。

影子银行的特点包括高杠杆运作、较低的透明度、复杂的交易结构、高风险和高回报。

影子银行通常涉及大量的资金流动和风险转移,因此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影子银行的发展也受到金融科技的影响,使得其业务更加复杂和全球化。

由于影子银行的特点和运作方式,监管部门面临着监管难度大、监管空白多的困境。

影子银行的风险可能会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对金融稳定产生严重影响。

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成为当务之急。

2.2 影子银行的发展趋势1.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随着金融科技的日益成熟和普及,影子银行将更加依赖技术创新来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影子,我国,银行]浅析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及监管问题

[影子,我国,银行]浅析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及监管问题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及监管问题影子银行在国内外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综合国内外众多学者定义的观点来看,主要从机构、功能、监管等方面进行影子银行概念的阐述.本文认为对影子银行定义应重点关注其融资功能,涉及信用中介机构及金融工具,并且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根据我国部分学者的观点,可以定义为在传统银行业务之外,从事金融中介活动,具有与传统银行类似的信用、期限或流动性转换功能,但不受或少受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或业务.1 我国影子银行产生与发展的原因1.1 利率管制,投资者的逐利性近年来,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不断降低以及通货膨胀率维持较高水平双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之下,居民、企业等储蓄者在银行的存款往往会得到负利率回报,闲余资金会寻求更为广泛的投资渠道来获得较高回报率,而影子银行就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渠道,促进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1.2 中小企业融资难,寻求新的融资渠道传统商业银行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企业信息获取成本高等原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范围不是很大,又由于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抵押,因此很难获得银行的融资.影子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补充可以满足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寻求民间借贷等影子银行业务,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1.2 规避监管的需要商业银行受到金融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督,盈利相应受限.因此进行银信合作业务,通过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来增加表外业务利润.发行理财产品,没有资本金要求,也可以规避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监管要求.2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构成我国的影子银行不同于发达国家,形成了相对简单的影子银行系统,主要从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两个方面进行分析.2.1 基于金融机构方面的影子银行构成1、监管机构批准设立的影子银行机构该类影子银行是经过银监会的批准得以设立,有相应的注册资本金的要求,因此监管相对严格,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如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2、民间金融民间金融主要是由典当行、小贷公司、民间网络借贷平台、地下私募基金等组成,通常可以不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融通资金的活动,此种方式不具备合法性.3、国有企业内部影子银行由于国有企业在融资渠道及其融资的优势,使其获得了大量的经营资金与闲置资金,通过自身建立的金融财务公司从事放贷业务.主要面对一些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收取相应利息,增加企业利润.4、网络贷款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贷款主要利用网络作为信息平台,发布借贷信息,促进借贷双方进行交易.由于网络贷款门槛相对较低、收益较高,吸引大量的民间借贷.而网络贷款及第三方支付机构则充当金融中介,获取中介费用.2.2 基于金融工具方面的影子银行我国银行的金融工具与国外有所不同,主要依附于传统商业银行内部的金融创新而进行各项业务.1、银信合作商业银行以信托理财产品方式筹集资金,然后将筹集的资金交给信托公司托管进行投资放贷等活动,在此过程中并未占用资本金和存款,而是使用了银行的表外资产,充当了投资者与信托公司的中介角色,取得了与常规放贷活动无异的投资贷款收益.2、理财产品作为商业银行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一项表外业务,其具备收益稳定、风险低、期限短、利率高等特点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但相对于商业银行存款而言,理财产品缺乏相应的保障,信用风险相对增加.3、委托贷款委托贷款的委托方多为上市企业及大型企业,商业银行充当中介人,不承担贷款风险,不占用贷款额度,同时还能收取中介手续费.委托贷款实际相当于企业间的资金拆借活动.由于国家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进行直接的相互借贷活动,而委托贷款就避开了这一限制.3 影子银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3.1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繁荣1、影子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补充,满足了传统银行信贷无法覆盖的资金需求,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满足了部分流动性需求,有利于实体经济建设.2、影子银行的借贷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双方自行协定,该方式有利于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3、通过影子银行业务,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活动以满足多方面市场需求,同时又有效规避了监管当局的严格监管限制,有利于拓展利润来源渠道,实现银行持续性经营发展.4、影子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融资者和投资者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活动渠道,刺激着金融市场的活跃与繁荣,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进步与完善.3.2 金融风险增加,消弱国家货币的宏观调控能力1、影子银行内生的风险性会增加经济中的系统性风险.由于影子银行的高杠杆性、期限错配等特点,在业务活动中缺乏相应的资本金保证,因此当市场流动性出现危机时发生信用风险、违约风险的可能性极大.2、影子银行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其长期不规范发展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不利于国家宏观政策调节经济工作的进行.影子银行在政策调控体系之外,这种局面使得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削弱.4 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4.1 金融监管体制为多头监管,缺乏协调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是一行三会分业监管体制,随着混业经营趋势的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也就日益显露.影子银行涉及的业务范围较广,监管主体各有不同,因此监管标准不统一,使影子银行有了更多的套利机会.不同的产品属于不同部门监管,各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不够成熟,监管机构需要对监管对象各自进行多方面的信息调查与了解,而忽略了信息的共享,因此监管协调性的缺乏也是一个问题.4.2 金融监管法律不完善,制度保障不足我国金融监管法律不完善,指导监管工作多为行政法规条例和指导性意见,且一些监管边缘的定义尚不明确,与实际监管工作贴合不够紧密,具体的实施细则设立比较滞后,由此造成监管的弹性比较大,监管的持续性差,公信力缺乏,不利于实际监管工作的高效进行.4.3 信息披露机制欠缺,监管机构缺乏监管基础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投资者与监管部门缺乏对影子银行业务情况的了解,增加了监管的难度.监管对象的情况与信息无法充分了解,动态风险监测、统计数据资料的缺乏使得监管工作的跟进受到阻碍,信息披露机制的缺乏使得监管工作缺乏基础,监管的针对性不足.5 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策略建议在借鉴美国影子银行监管的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加强对我国影子银行进行监管的建议:5.1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和信贷规模控制,让货币资金的价格真正由市场供求决定,才能消除影子银行规避金融监管的内在动机.利率市场化会使得资金的真正价格显现出来,银行的竞争力会相应提高,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从影子银行产生的根源出发而采取的措施.5.2 加强信息披露,完善金融监管立法从法律上明确影子银行体系的范围边界,确定监管对象的范围,将影子银行基础产品和衍生品纳入监管范围.影子银行经营领域准入经过程序审核定期进行信息披露,包括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经营状况和非银行影子银行机构的经营状况,有利于进行机构监管与社会监督.制定打击金融违法犯罪以及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法律法规,防止投资者因影子银行违法行为受到利益损失.5.3 建立防火墙机制,防止对商业银行的风险传递我国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与联系,影子银行一旦发生风险将会影响商业银行的业务开展.因此加强风控机制和内控机制的建设,严禁银行内部人员参与民间金融借贷等活动,防止将风险传递至银行内部.建立防火墙机制,防止风险从资产负债表外向表内转移,影响核心业务. 预防和打击影子银行从商业银行低价获取资金从事民间高利贷、地下钱庄等违法行为,保证商业银行开展影子银行业务的合法性,杜绝影子银行利用商业银行从事金融违法犯罪的行为.5.4 明确影子银行各项业务性质,逐步推动金融创新影子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产生具有合理性与必然性,虽然其加大了市场风险性与不稳定性,但部分业务活动对市场是有利的,只是需要正确指导其发展,更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对地下钱庄、高利贷应严格取缔,而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等应加以规范引导,循序渐进,与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逐步推动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我国“影子银行”的金融风险及监管问题探讨

我国“影子银行”的金融风险及监管问题探讨

我国“影子银行”的金融风险及监管问题探讨【摘要】我国“影子银行”的金融风险及监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影子银行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指出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运营风险。

随后,分析了监管部门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措施和监管现状,指出监管仍存在不足之处,面临挑战。

提出了加强监管的建议,包括健全监管制度、强化监管力度和加强协调合作。

总结指出,我国“影子银行”的金融风险必须引起重视,完善监管机制是防范影子银行风险的重要措施。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监管监管措施必须不断完善,以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影子银行、金融风险、监管问题、定义、发展、存在、监管措施、监管现状、挑战、建议、重视、完善监管机制1. 引言1.1 我国“影子银行”的金融风险及监管问题探讨与传统银行相比,影子银行的监管较为松散,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容易出现风险传导不畅、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

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着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金融风险,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严重影响。

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势在必行。

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措施,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影子银行监管的现状与挑战也需要引起重视,监管部门应当及时调整监管政策,跟上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

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我国应当进一步探讨完善监管机制的措施,增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只有通过全面加强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才能有效防范我国“影子银行”的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影子银行的定义与发展影子银行是指一种类似银行的金融机构,但其不受传统银行监管体系的控制,通常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资金融通和金融业务。

影子银行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由于金融创新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影子银行通常包括信托、资管产品、债务融资工具、证券化产品等形式,其特点是运作方式非常灵活,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问题与监管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问题与监管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问题与监管【摘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影子银行这一概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本文首先从影子银行的概念和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背景入手,介绍了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监管政策以及监管面临的挑战。

随后探讨了影子银行的风险防范措施。

在强调了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必要性,探讨了未来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方向,并总结了文章全文。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我国影子银行现状及相关问题,为未来的监管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影子银行、发展、问题、监管、风险、政策、挑战、防范措施、必要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影子银行概念解释影子银行,又被称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金融等,指的是一种在金融系统之外,以非传统形式进行金融交易和融资活动的实体。

影子银行通常通过资产管理、证券化、债务融资、信贷担保等方式,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与传统银行相比,影子银行更具灵活性和创新性,可以满足一些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需求。

影子银行的发展与全球金融体系逐渐多样化、资本市场需求增加、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金融体系的改革开放,影子银行在国内开始崭露头角。

我国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信托、私募基金、金融租赁、互联网金融等形式,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和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影子银行的概念既包含了金融体系创新和多元化的发展,也衍生出一些监管挑战和风险隐患。

加强对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是当前金融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2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背景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背景是指自1990年代末以来,我国金融体系不断发展壮大,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影子银行的兴起。

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起源于金融改革开放以后,主要表现为一些非传统金融机构的涌现和迅速扩张,如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理财等,以及一些金融创新产品的出现,如同业拆借、理财产品、资产管理计划等。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影子银行是指在金融体系之外进行金融业务活动的非正规金融机构。

我国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庞大,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影子银行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并且监管问题也亟待加强。

影子银行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运营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影子银行通常通过杠杆放大手段获取高额回报,但这也意味着他们承担更大的运营风险。

信托公司融资发展迅速,但信托资金的运用方面缺乏监管,导致了大量的信托项目违约,引发风险传导。

由于影子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银行间市场和资本市场,一旦市场出现流动性风险,就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

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仍存在一定的盲区。

一方面,我国监管体系的缺失导致了监管职能的分散,多个监管机构共同负责监管,但监管标准和职责不明确,导致监管流于形式。

监管手段也相对滞后,不能有效应对影子银行的新型业务模式和风险特征。

强化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是当前重要的任务。

针对影子银行的风险和监管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加强监管机构的协调合作,建立统一的监管标准和职责。

监管机构之间应互相沟通、协调,合作打击影子银行的违规行为。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对影子银行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

建立更为严格和有力的监管制度,规范影子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

加强对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以提高市场监督的有效性。

还应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和保护,提高其对影子银行的认知和风险意识。

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不容忽视,监管问题亟待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监管,规范影子银行的经营行为,才能有效减少风险隐患,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我国影子银行指的是金融机构之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它通常通过非传统的方式来进行金融业务,如信贷、投资和融资等,并且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但是影子银行也伴随着一些风险和监管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整个金融体系都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一、影子银行的风险1. 信用风险影子银行通常采用相对宽松的信贷政策,投放大量资金给高风险的借款人或者项目,导致信用风险增加。

一旦出现借款人违约或者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给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系统带来风险。

2. 流动性风险由于影子银行通常采用短期资金融通进行长期投资,一旦出现市场流动性紧张或者信贷资金供给紧缩的情况,影子银行可能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进而引发金融系统的不稳定。

3. 利率风险影子银行通常从市场上获取较高的利率作为投资收益,但一旦市场利率上升,可能导致投资回报下降,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甚至导致资金链断裂、债务违约等问题。

4. 法律法规风险影子银行的业务往往涉及到大量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一旦出现法律法规风险,可能会导致企业受到处罚,甚至被迫停业整顿。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1. 监管责任不清由于影子银行通常从事的是非传统业务,监管责任常常不清晰,导致监管漏洞和监管盲区的出现。

大量的资金在监管漏洞和监管盲区中动辄数百万甚至数亿的流量也往往成为了洗钱和非法交易的温床。

2. 监管手段不足目前我国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手段相对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有效地监管影子银行的业务。

这就使得影子银行的风险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可能隐患又得不到及时处理。

3. 监管信息不透明由于影子银行可能涉及到很多的非传统业务,相关的监管信息通常是不透明的,这就导致监管机构难以对影子银行的业务进行全面的监管和控制。

4. 监管执法不严在一些地方,监管执法不严,导致一些影子银行在违规操作之后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罚和整顿,这就助长了影子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不健康发展。

影子银行问题与监管研究

影子银行问题与监管研究

影子银行问题与监管研究【摘要】经过全球的共同努力,金融危机中最为艰难的时期已渐渐远去。

在各国经济喘定之际,对这场危机、金融体系缺陷的反思也在全面展开。

随着中国在金融危机时期的贷款的逐渐到期、利率的增长、影子银行相关消息的不断出现,中国和次贷这两个词语也常常被联系在一起。

因此关于影子银行的相关问题也逐渐成为中国金融界关注的课题。

虽然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商业银行的创新、给社会融资注入新的力量,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也给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文章通过对影子银行的涵义、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一些监管建议。

【关键词】影子银行金融风险金融监管一、影子银行的涵义影子银行的概念最早在2007年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考利提出,他把影子银行定义为“有银行之实但却无银行之名的种类繁杂的各类银行以外的机构”。

第二年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提出了平行银行系统的概念。

他将那些通过非银行的融资安排,利用短期融资资金购买大量高风险、低流动性的长期资产的机构称作“平行银行系统”。

同年,国际货币金融组织将此类金融机构定义为“准银行”。

2009年之后,将这三个概念统一于“影子银行。

一般而言,影子银行是指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21世纪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较西方发达的金融市场,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仍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还处于逐步开放的过程中,所以我国影子银行的功能目前也主要是在商业银行的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方面。

二、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的问题21世纪以来,影子银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资产规模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影子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资产规模与日俱增。

资金需求者为缓解利率管制和信贷总量管制对其的影响,便将融资的橄榄枝抛向了影子银行系统。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监管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监管问题及对策

目录引言 (2)一、影子银行概述 (3)(一)影子银行简介 (3)(二)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现状 (3)二、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存在的不足 (4)(一)尚未建立健全的影子银行监管法律法规 (4)(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缺陷 (4)(三)缺乏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 (5)(四)金融创新优先于金融监管 (5)(五)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管不力 (6)三、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对策 (6)(一)完善影子银行监管法律法规 (6)(二)构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的影子银行监管机制 (7)(三)继续强化金融监管的联席会议制度 (8)(四)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 (8)(五)进一步完善公开信息披露制度 (8)结论 (9)参考文献 (10)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后,“影子银行”引起了各国监管部门的高度警惕,并开始对它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不断发展,影子银行虽然对我国金融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但同时影子银行的潜在威胁也在扩大。

本文以我国影子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从对影子银行的概念界定与在监管现状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得出加强和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性建议。

在我国金融创新迅速发展的现状下,对影子银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将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影子银行;监管;政策性建议;AbstractAfter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8, shadow banking attracted the high vigilance of national regulators and began to conduct more in-depth research on i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ur financial industry, shadow banking has greatly helped our country's financial innovation ability,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potential threat of shadow banking is also expanding.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shadow banking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ervis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hadow bank in China.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we can get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our country's shadow banking supervision. Und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in China, more in-depth research on shadow banking will be of grea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financial industry.Key Words:Shadow banking; Supervise; Policy recommendations引言跟欧美等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影子银行起步的比较晚,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约占全球总规模的百分之三,国内市场出现一系列具有了影子银行的一些特征的理财产品和服务。

探究如何完善对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doc

探究如何完善对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doc

探究如何完善对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一、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影子银行这一概念诞生于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它一出现就备受金融监管部门的关注。

按照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给出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

而在我国,对于影子银行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界定。

目前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一种看法认为,影子银行是指具有类似传统商业银行的融资贷款等信用创造功能,却少受甚至不受货币当局传统货币政策监管的金融中介机构。

根据近期多家机构估算的中国的影子银行的规模大概在5.8 万亿元至30 万亿元之间。

1.我国影子银行的构成及特点(1)我国影子银行的构成。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认为影子银行在我国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主要包括银行业内不受监管的证券化活动,其中又以银信合作为主要代表,此外还包括委托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进行的储蓄转投资业务;另外一部分为不受监管的民间金融,其中主要包括地下钱庄、民间借贷、典当行等。

在当前现实的金融市场中,最主要的存在形式还是商业银行销售火爆的理财产品,以及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销售的信托类产品。

这类产品属于直接融资,大量资金不通过银行通道派生新的存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货币政策的效果,且其投资方向大多流向各类基建工程,造成风险过度集中。

而银行则通过银信合作将表内资本表外化,规避了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

(2)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

由于特殊的金融市场环境和特殊国情,影子银行在我国呈现出特殊的特性: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程度较低。

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一直本着审慎的监管原则,对于金融产品的创新有着较为严格的控制,使得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较小,产品结构及运作方式较为简单,产品创新能力较弱。

我国影子银行资金运营主要体现在银行理财产品及民间借贷。

国外影子银行运营资金则主要来自于面向货币市场法相商业票据、资产支持证券、回购协议等金融工具。

我国影子银行风险与监管问题研究

我国影子银行风险与监管问题研究
间借
贷 、地 下钱 庄 等 。民 间金融 是 影子银 行 范
下 ,影子银行会放松对借款人贷款条件 的
要 求 ,在信 息披 露 、监 管安排 等 规章 制度
我 国影 子银 行 的监管 问题
现阶 段 ,我 国实行 的 是分 业经 营 、分 业监 管 的金融 运 营模 式 ,虽在 一定 程度 上
( 一) 存在监管真空
在分 业监 管 的前 提下 ,没 有一 家 监管
影子银行本身的风险变得更为凸显 ,例如
2 0 1 1 年 的温州 民间借 贷 危机 。
机构能在法律授权下负责整体金融风险,
所 以对 跨 市 场产 品 、 结 构 化 衍 生 产 品 以 及 场 外交 易造成 了 监管 真空 。例 如银 信合 作 ,这 种银 行 通 过 与 信 托 公 司 合 作 的模 式 ,其合 作产 品 的投 资标 的多样 ,投资 方 式灵 活 ,银行 在资 产 负债表 内进 行 资 金腾
具有产品复杂 、不透明场外交易、举债经 营、杠杆率高等特点,使整个体系处在监
管 的盲 区 ,放 大 了金融 体 系的脆 弱性 ,加 大 了整个 金融 系统 的风 险。
险和市场风险的波动都可能给影子银行机 构带来致命的流动性风险。 ( 二 )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违约风险
首先 ,在 利 润驱 动和 激 烈的 市场 竞争
> 金融市场<
F i n a n c i a l Ma r k e t
期限和流动性转换的职能。这种信用过程 具有其内在的脆弱性 ,传统银行体系在存 款保险制度以及政府的严格监管之下 ,克
服 了这一 脆 弱性 ,而 影子 银行 体 系 由于 长
( 三 )过度交易和 高杠杆操作加大 系统性风险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监管问题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监管问题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监管问题
影子银行是指未受传统金融机构监管,利用资本和信贷业务的机会形成的一种与传统银行业务相似的非正规金融活动,包括诸如资产管理、证券化产品、投资基金等不同形式的金融产品。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始于2008年,在金融危机前后期,出现了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如理财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开始参与影子银行的业务。

这些机构在借助金融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的同时,也面临着业务规模迅速扩张、资产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为了规范影子银行的发展,我国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如《商业银行暂行办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金融管理办法》等,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也不断加强。

2018年,央行颁布《影子银行规范管理办法》,对影子银行各类机构的监管要求及其业务范围作了明确规定。

然而,在监管政策不断加强的情况下,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仍然较为庞大,而且存在一些监管漏洞和风险。

例如,一些机构通过牵涉到实体企业的复杂关系来规避监管;市场化发行的产品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和风险提示;金融创新带来的新型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断涌现。

因此,我国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制定更加全面和协调的监管政策,加强市场的准入和退出制度,推动影子银行行业的规范化发展,确保金融市场的安全与稳定。

国内影子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建议

国内影子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建议

国内影子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建议国内影子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建议摘要: 影子银行在国内的快速发展给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本文分析了国内影子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建议,以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影子银行作为一种非传统金融业务模式,在国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影子银行是指在监管机构的视线范围之外,利用各种金融创新手段提供银行类业务和金融服务的机构。

然而,影子银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风险集中、违规风险等,亟待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影子银行的问题分析1. 风险隐患积聚由于影子银行规模庞大,业务复杂多样,其监管空白导致风险积聚。

例如,一些影子银行通过高杠杆操作、借贷抵换等手段获取高收益,但也同时承担较高的违约风险,一旦市场风险暴露,可能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

2. 投资者保护不足影子银行中的一些投资产品销售机制不透明,信息披露不足,导致投资者难以评估产品风险,增加了投资者的损失风险。

影子银行中的一些高风险投资产品往往是向散户销售,他们对投资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相对较容易受骗。

3. 避监管现象普遍影子银行的发展常常伴随着逃避监管的现象。

某些影子银行通过设立子公司、合作机构等方式规避监管,从而规避流动性监管、准备金要求等各类规定。

这种现象使得监管部门难以有效监管影子银行的风险。

三、监管建议1. 完善监管法律法规针对影子银行带来的风险和问题,监管部门应制定更加细致完备的监管法规,明确各类影子银行的业务范围、准入门槛、运营要求等,并建立相应的罚则和处罚措施,以规范影子银行的行为。

2. 加强监管部门间协作监管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建立信息互通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监管部门还应建立合作机制,加强对影子银行的跨部门协调和风险防控。

3. 提高投资者保护意识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投资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监管问题-
一、影子银行的基本特征
影子银行是正规渠道之外的银行中介业务,这也是中国影子银行的广义概念。

在我国影子银行主要表现在委托贷款、票据融资、私募资金、担保机构、典当行等。

影子银行与正规银行相比,有四个明显的特征:资金大比重流向房地产领域;参与者人数较多,债务链相互影响;贷款还款时间和项目进行时间不完全匹配;监管不足。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目前处在快速发展时期
我国的经济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完善,2013年我国的融资总量达到了17.29万亿元,创造了年度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由信托公司和其他影子银行提供的贷款绝对额达5.2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的30%,较2012年高出近7个百分点,可见我国的影子银行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

在我国影子银行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凸显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影子银行的风险
2011 年,CBRC(China Banking Gegulatory Commission)主席刘明康第22次委员会上提出,影子银行风险是目前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我国影子银行蕴藏着巨大的隐性风险,一利率普遍较传统银行要高,客户有不能承受的风险。

二资金发放前期审核较宽松,导致资金的流向和期限与预计不符。

三是缺乏风险监管机制,一旦发现风险,没有有效的补救措施,会发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现象。

(三)影子银行的负面影响
1、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中国式影子银行虽然大多是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但是从根源上它们仍然是围绕传统商业银行展开来的,它的实质是把资金通过一定手段从正规金融转到影子银行。

正规金融受管控较多,利率固定不易变动,影子银行监管不足,利率稳定性差,这使两种渠道的资金出现价格差异。

有差异就会形成套利,尤其对于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牟利机会。

当套利盛行,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就大大提高了。

2、对银行体系的影响。

影子银行经营金融衍生产品,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其操作方法也多种多样,资金的利用效率较高,但贷款的利率也会较高。

其实现了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对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提出了挑战,但其长久的发展依赖于资金较强的流动性和客户较高的信用,促使银行体系进一步向市场化发展。

3、对央行宏观调控的影响。

我国一直采取种种措施来保证经济健康发展,其中一种宏观调控措施就是央行的货币政策。

央行要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主要通过银行体系进行操作。

而影子银行的资金是在银行体系之外循环的,基本不受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

如果影子银行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甚至超过银行体系的信贷规模的话,银行体系可利用资金比例下调,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增大,就会对整个金融市场乃至国民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无法达到预期的稳定金融的效果,整个金融体系信贷领域的风险会不断积累然后爆发,最终导致国民经济无法发展下去。

三、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对策
(一)加强相关法规框架和制度建设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金融相关法律有《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办法》、《证券法》、《保险法》、《信托法》、《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等。

这些法律文件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有些内容仍然没在监管范围之内,比如对冲基金、产业基金没有明确的监管条文。

另外缺乏灵活性和与市场变化的适应性,金融市场发展迅速,需要有一个专业的团队建设监管体制,实时跟进影子银行的监管。

(二)加强风险监管和行业自律
政府部门加强风险监管的执行力度并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推动金融行业的自我监管。

我国影子银行和中国房地产紧紧联系在一起,房地产泡沫一直在堆积,而且离民众很近。

影子银行出问题,一定会造成不可控制的连锁反映的混乱局面。

我国货币政策的重心应由数量管理逐步转移到价格管理,而金融稳定理事会也应及时、全面地汇总表外影子银行业务的数据,尤其要注意将民间金融活动(民间借贷等)适当监管并控制起来,在有效控制影子银行的前提下,使利率水平回归正常,货币环境正常化,刻不容缓。

(三)加快建立宏观和微观的审慎金融监管体系
对于金融的宏观和微观监管体系的建立,需要相关部门搜集大量的影子银行数据资料,利用大数据的先进手段,采用动态的管理方法,建立具有预见性的动态贷款和存款监管制度;借鉴英国、美国和日本对于影子银行监管模式的建立经验结合我国的自身特点尝试建立金融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对影子银行的业务影响程度和风险水平进行定期评估;将传统银行和影子银行之间的风险进行隔离,防止风险重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