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完整版)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推荐文档
第一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分析: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包括:学习计算有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能说出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会写千以内的数。
2、经历千以内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较大数意义教学重难点:1、计算单位百、千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数位顺序。
2、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课时安排:5 课时信息窗1:第1 课时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能说出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会写千以内的数。
2、经历千以内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较大数意义二、重点难点1、计算单位百、千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数位顺序。
2、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1、谈话导入课题:2、学生仔细观察信息窗,并回答:A.你看到了什么?从这些信息中你体会到了什么?B.学生观察并交流汇报。
(提出问题)2、探索新知:(一)千的认识1、解决问题“一千是多少?”。
A、你认为一千是多少?学生说一说。
B、交流:a、根据回答让学生用小棒数一数,感知 10 个一百是 1 千。
b、再让学生用计数器数拨出 1 千来(关注学生拨珠过程,适当引导),近一步感知 10 个一百是一千,并理解百、千的十进制关系。
2、让学生再用计数器拨一拨,一个数一个拨。
3、让学生感知一千的多少,1000 页纸,1000 粒玉米粒。
4、感知“千”这个计数单位和“千”在数位顺序中的位置。
(二)百的认识1、解决问题“一百二十五是多少”。
A、学生合作尝试用计数器拨珠认识一百二十五从99 开始,边拨边数,数到125。
(关注99-100、101、110 几个段的拨珠)B、怎样写一百二十五?为什么这样写?学生写一写,说一说写数的方法。
C、学生说一说 125 的组成。
并说出为什么。
2、尝试:三百和八百零八怎样写?并说一说组成。
(关注空位)(三)千以内数的读法1、376 是多少?怎么读?学生说一说怎么读,读数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一单元《解决问题》(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一单元《解决问题》(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难点:1.如何根据实际问题提出适当的数学模型。
2.如何进行有效的问题求解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出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内容展示与讲解(15分钟)1.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3.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型。
3. 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老师提供几个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结合课上所学知识,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每组呈现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1.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
2.学生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帮助。
3.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解决学生的问题。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展示一些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性思考。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内未完成的练习题。
2.拓展性思考:自行搜索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所学方法解决。
五、教学评价和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进行适当的评价,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全册)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第一课时表内除法教学内容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清楚在什么样的问题要用除法解决。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除法计算的便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复表内除法。
难点: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
教学步骤二一班的16名同学在公园里尽情玩耍。
同学们来到儿童乐园打算租儿童小车,小车有2人的和四人的,如果都租2人的需要租几辆车?租4人的需要租几辆车?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们一下吗?应该怎么租呢?1.16名同学都乘坐2人车,需要多少辆?(1)该如何解答,自己先试着解答。
(2)小组合作讨论出解答的方法。
2.报告解答办法,并列式。
16÷2 = 8(辆)3.16名同学都乘坐4人车,需要多少辆?(1)该若何解答,自己先试着解答。
(2)小组合作讨论出解答的方法。
4.汇报解答方法,并列式。
16÷4 = 4(辆)5.请看算式:16÷2 = 816÷4 = 4(1)分别说一说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2)结合以上式子说一说什么是除法?(3)试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专项训练1.把口诀补充完整:三七()八()二十四()八十一九七()四()十六()三十六七六()()五三十2.计算下面各题32÷8=81÷9=15÷5=24÷6=42÷7=40÷8=24÷3=14÷2=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42÷6=()÷84×6=()×32×()=3×()7×()> 8×2()×8 < 6×524÷() > 24÷()4.解决问题(1)二(1)班有42人玩跳绳,每7人一组,平均分成几组?如果每6人一组呢?(2)XXX剪了8面小旗,XXX剪的小旗是XXX的3倍,XXX剪了多少面小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3)同学们要去南湖划船。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2 认识厘米教案及作业设计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2 认识厘米◆教学内容教科书3、4页,认识厘米并测量。
◆教学提示“厘米”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本节课“认识厘米”是在上一节“要得到统一的结果,就要用统一的测量单位”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学中要借助直尺和实际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1.经历体会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估测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结合组直尺和实际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几厘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图钉学生准备:直尺、橡皮、铅笔、图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回答问题:要想准确表示物体的长度,获得统一的结果,应该怎么办?2.观察直尺,你都看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引入这节课的统一的长度单位,通过对直尺的观察,对直尺产生初步的印象。
(二)探究新知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1、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能用到数学知识,比如有这样的问题:我们想知道这支笔有多长?操场的跑道一圈有多长?拿笔时手离笔尖的距离有多长?……2、像这样的问题你能说吗?试试3、我们说了这么多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对,都和长度有关,实际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树有多高?水有多深?房间有多宽?这些问题实际上也都是在说一个物体的长度呢。
4、你们想知道它们究竟有多长吗?该怎么解决呢?用什么量呢?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认识尺子:你们都有吗?拿出来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
课件展示尺子刻度、数字、0刻度、cm1厘米=1cm师:厘米是一个表示长度的单位,是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认识厘米)3、认识1厘米的长度:在国际上我们就规定从0到1之间这么长的距离为1厘米,仔细看这个长度,记住它!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同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1厘米有多长,学生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比如,图钉的长是1厘米,我的拇指宽是1厘米等,帮助学生对1厘米形成了一个感性的认识,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加减法的验算》第一、二课时教案
1、书自主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说一说错在哪里!
提问:为什么会出这么多错误呢?
2、书自主练习3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学生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计算时,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教后记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加减法的验算
序号
教
材
分
析
这个信息窗的情境呈现的是神奇有趣的蜜蜂王国的故事:蜜蜂王国里蜂王派他的属下小蜜蜂,去检查蜂蜜生产和使用情况记录的情境。借助解决小蜜蜂提出的“怎样检查”这一问题,展开探索并掌握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认真检查仔细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个信息窗可分为两个课时教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总结出验算方法,掌握知识,通过有效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感。
掌握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
难点
掌握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பைடு நூலகம்。
谈话:同学们,勤劳的小蜜蜂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你们愿意向小蜜蜂学习吗?学习它们的勤奋团结吗?这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数学闯关竞赛,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拥有数学才能得到的小标志最多。你们有信心取得胜利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争分夺秒做闯关练习,好吗?
(1)角色扮演,引入对“加法验算”知识的探索。
国王让小蜜蜂检查一下这张记录对不对,可急坏了小蜜蜂,小蜜蜂急地说什么?
怎样检查生产情况记录对不对呢?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怎样验算呢?自己在本子上试试看!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设计(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课前准备】教科书第10~11题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看看第10页第2题中小白兔们在干什么?你最喜欢说什么?2.出示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白兔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1.利用木偶戏场景插图。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小结。
三、巩固应用1.说说生活中你了解的哪些事与这几节课的内容相似,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
2、请学生尝试解决第5题。
有困难时给学生以启发。
四、全课总结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设计篇2教材、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次实践活动。
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数数并用数数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使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
•教案、教材、黑板、彩色粉笔、实物物品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利用实物物品展示,引导学生数出物品的数量,帮助学生理解数数的概念。
2. 学习数的读法和认识数的顺序
•利用数棍或数字卡片,呈现1-20的数字,并让学生按顺序读出各数字,加深学生对数字排列的认识。
3. 认识个位数
•通过实物物品提问,引导学生认识个位数的概念,并对其进行操练。
4. 进行实际问题练习
•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利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5. 练习巩固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核对,检验学生对数数的掌握情况。
6. 课堂小结
•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强化印象。
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题,熟练掌握数数的方法。
•做家长布置的附加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留心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以上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为学生进行数学教学。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记录数据的方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记录数据的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数据的概念,能够用适当形式记录数据;–掌握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记录数据的方法;–能够分析、总结并描述数据的规律性。
2.过程方法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启发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数据记录的方法; 2. 表格和图表的绘制。
教学难点: 1. 学生在表格和图表的绘制过程中的数据整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板书准备:标题《记录数据的方法》,板书数据记录的基本技能;2.教具准备:彩色粉笔、白板、教案和学生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识1.导入:(教师出示一个数据,让学生描述其特点,引出数据记录的重要性)(二)学习新知识1.呈现:展示不同形式的数据记录方法,让学生感受数据记录的多样性;2.讲解:介绍表格和图表的制作方法,让学生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3.练习:让学生完成若干练习,锻炼他们的数据整理和表达能力。
(三)巩固提高1.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集,绘制表格或图表,并分析数据规律;2.展示汇报: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总结经验。
(四)课堂作业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课上所学方法,记录自己的一天生活数据;2.附加任务:让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做好知识储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数据记录方面的基础较好,但在数据分析和规律总结上存在一定困难。
下一步需要加强学生的训练,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教师也需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希望这份《记录数据的方法》教案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和我交流讨论。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里,现在是乘法口诀全学完之后,再学习。
()仍分成用~的乘法口诀求商、用~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万以内数的认识。
()仍分两段:以内数的认识、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中)。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量的计量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解决问题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独安排一个单元。
.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习。
如,在“克和千克”(第页的内容、第页第题)和“统计”(第页第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例题或练习。
(二)空间与图形图形与变换(包括:平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三)统计(以当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当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四)实践活动(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两个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教师:“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
2.探索新知:
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干)(1)认识一千。
①数一数。
挂图(或实物、挂图)出示ー干,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挂图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提回:一百一百地数,几个ー百是一干?
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100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
合作共学,解决问题
出示小棒,单独1根,1捆10根。10捆100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10根1捆里有多少个ー,100根1捆里有多少个十。
(1)教师:这两个数与刚オ(例1)的数有什么不同?刚才(例1)的3个数从个位起,每一位上都有算珠,每一位上都是0以外的数,写数时不会出现0。而这两个数中,第1个数的个位和十位都没有算珠,第2个数的百位和十位都没有算珠。
(2)讨论:没有算珠的这一位怎么写?
(3)归纳: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
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0。然后做第9页的“试一试”。
单元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主备人
XXX
教学课题 月 日
总 节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数感。
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
共有多少张?学生在示意图上独立一干一干地数一数,并和同桌一起讨论。教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2.过程目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情感目标: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数据收集整理。
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我们的学习生活步入了正轨。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为咱们班评选一名学习委员,你们愿意吗?根据上学期期末成绩和平时表现,咱们班的许凯晰和刘福麟两位同学的表现部分伯仲,让我难以抉择。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从他们二人中选出一个来担任学习委员?学生经过讨论,达成一致,用投票的方法来评选活动2【讲授】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1、收集数据师讲解:投票分为记名投票和匿名投票。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说出1-99的数词。
2.能够认识0-99的数字符号,能准确书写0-99的阿拉伯数字。
3.能够通过数轴的练习,掌握1-100的相邻关系。
教学重点1.认识1-99的数词。
2.书写0-99的阿拉伯数字。
3.掌握1-100的相邻关系。
教学准备1.数轴图、卡片等教具。
2.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标记笔。
3.教师备好教案和讲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游戏:根据提供的数词,在数轴上找出对应的位置,加深数字记忆。
2.给出一个数字,让学生快速报出下一个数。
引出相邻关系。
二、讲解1.帮助学生认识1-99的数词,展示阿拉伯数字的书写形式。
2.通过数轴图,让学生理解相邻关系,比较数字的大小。
三、练习1.让学生用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排序,练习书写数字和比较大小。
2.布置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四、小结1.复习当天所学内容,重点强调相邻关系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勤加练习,熟能生巧。
课堂延伸1.小组比赛:猜数字游戏,加强数字记忆和快速反应能力。
2.带学生进行户外找数字活动,让学习与生活结合。
教学反思1.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对1-100数字的认知能力和相邻关系的理解。
2.学生活动安排要多样化,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喜爱和主动学习意识。
以上为本单元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1-100数字的认知和书写能力。
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进步,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 数一数(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数一数(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数字3、4、5、6,并用手指、计数棒等实物表示出来。
2.能够按照规定的顺序完成数数任务。
3.能够在数轴上用数字表示出来。
教学重点1.数字3、4、5、6的认识。
2.数数任务的完成。
教学难点在数轴上用数字表示出来。
教学准备手指、计数棒、卡片、数轴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识1.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给孩子们打招呼。
2.引导孩子们数一数自己班上有多少人,并将人数写在黑板上。
学习新知识1.向孩子们出示手指,让他们数出自己手上有几根手指。
2.向孩子们出示计数棒,让他们数出自己手上有几根计数棒。
3.向孩子们出示卡片,让他们数出自己手上有几张卡片,并让他们用之前学过的方法表示出来。
4.让孩子们用手指、计数棒等实物表示数字3、4、5、6,并让他们说出这几个数字。
5.给孩子们出示数轴,向他们解释数轴的含义,并让他们在数轴上表示数字3、4、5、6。
合作探究1.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完成数数任务。
2.让孩子们自己掌握数数的方法,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老师帮助孩子们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让孩子们在数轴上体验数字的大小关系。
小结巩固1.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孩子们复习手指、计数棒、卡片等实物表示数字的方法,并让他们说出学过的数字。
2.让孩子们在数轴上示范出数字的大小顺序。
教学后记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孩子对于数轴的理解还不够充分,要求他们用数字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有一定难度。
下一次上课时我会选用更多趣味性的活动来让他们加深对数字大小的理解。
北师大 小学 数学 二年级 下册 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本单元目标: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本单元重难点、关键:1、重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
2、通过直观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
3.关键: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四、本单元的教学方法。
本单元探究的主要内容是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从而体会乘法的意义。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计算起来十分困难。
当他们感受到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时,学习乘法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推理、交流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具体、有趣的素材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乘法的意义。
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第一次接触新知识的陌生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
教学时,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发现问题,乐于提出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突破难点,使学生爱学、乐学,更好地掌握乘法的意义。
五、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知识点:1、几个数相加,有无相同加数?什么是相同加数?并且知道相同加数有多少个?2、学会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加数相加,用乘法计算。
3、学会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六、本单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本单元教学去多媒体。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数数 第2课时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数数第2课时西师大版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数的概念。
2.能够通过1~10之间的数字完成数的数数运算。
3.能够通过数数操练掌握1~10之间的数字。
教学重难点
1.数的概念。
2.数的数数运算。
3.数的操练。
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
2.数字版书。
教学过程
活动1:认识数字
1.让学生看一组数字卡片,认识1~10之间的数字,并声音清晰地朗读出来。
2.老师用数字卡片组成“数谷”,学生通过数卡片,学生用自己数的顺序把数卡片放到数谷的位置。
活动2:数的数数运算
1.老师挑出一张数字卡片,通过把手比划,学生数出这个数字。
2.让学生把数字卡片分成若干部分,然后数出每一部分的数字,最后把它们相加。
活动3:数的操练
1.老师快速数一串数字,让学生看一眼并默记,然后把它们说出来。
2.学生互相数数,学生能准确数出,老师再加大数的难度。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数学课的学习,学生深入的了解了数的概念,学会了通过1
10之间的数字完成10之间数字的操练,这将为今后的数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的数数运算,掌握了1。
新版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计划
新版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本单元教材分析(内容、体系及前后联系)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上,认识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和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第1课时,在学生动手拼、摆图形的过程中,探索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
第2课时,教材设计了两个学生熟悉的事情,学习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1、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
2、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积极参加操作、拼摆、交流活动,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
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重点、难点、关键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会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充分拼摆、交流、观察。
为学生提供充分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的机会。
单元教学安排共3课时排列问题………………1课时排列组合…………………1课时机动……………………1课时课时计划月日星期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排列问题课型新授1.经历拼摆,交流,观察等探索稍复杂图形的排列规律的过程。
教学目标包括2.能发现图形排列中的简单规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知识与能力、过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心里体验,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
重点能发现图形排列中的简单规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难点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关键课件及教具准课时安排1课时图片若干张方格图备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自主学习,探索新知:1.摆一摆:(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准备好的○,□,△图片各三张在桌子上有规律的摆成一排。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样本/年度:仅供参考,内容可修改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1)教学目标: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小棒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10枝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提出问题:这10枝铅笔我要分给大家。
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交流共享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23456指导操作。
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范分一分。
分完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
谈话: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②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③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
出示表格:表(1)表(2)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2 53 3 15 2 4 2 26 1 4(3)写算式:①观察表(1)提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板书:10÷2=5(人)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板书:10÷5=2(人)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②观察表(2)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枝?这1枝还能分吗?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③认识余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第一课时分苹果(竖式除法)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分苹果的过程中,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过程与方法:经历分苹果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体会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四、教学准备:(一)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二)教具准备:苹果图、实物投影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妈妈去亲戚家做客,最喜欢带什么水果,能告诉老师吗?生:桔子、、苹果……师:那么,你们知道这两种水果的意义吗?(生猜)师:对了,苹果代表平安,桔子代表吉祥。
师: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好多苹果,希望大家平平安安。
你们看。
(投影出示一大盘苹果)小朋友,快来数一数,看老师一共带来了多少个苹果?(20个)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苹果(师板书:分苹果)(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出示主题图、文字)老师想把这20个苹果放到一些小盘子里,如果每盘放5个苹果,那么20个可以放几盘?师:小朋友,你们能帮老师分一分吗?2、动手操作,讨论算法师:请听清老师的两个要求:(1)用你手中的学具代替苹果,边说边摆,要说清你分的过程。
(2)摆完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有几种算法,然后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最聪明,找到的算法最多,好吗?(学生动手分,小组讨论算法)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解决问题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找到了几种算法?(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
(1)用乘法口诀来算,四五二十,可以放4盘;(2)用连加来算:5+5+5+5=20,4盘;(3)用连减来算:20-5-5-5-5=0,4盘;(4)用除法来算:20÷5=4,4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课时分配:1课时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研究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学法:练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询问学生是否去过游乐园,以及最喜欢玩什么。
2、指导学生观察游乐园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画面中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学生看到这个画面,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教学设计
2.记录数据
(1)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确定统计数据的方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数据。
3.交流反馈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既清楚又方便。
4.解决问题
(1)观察统计表,分析数据,确定参加比赛的人选。
(2)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结果。预设:①投给小刚、小雨各一票;②两票全投给小刚;③两票全投给小雨。
活动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记录数据方法的多样性,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的科学性。
环节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完成教科书P4“练习一”第3题。
2.完成教科书P5“练习一”第4题。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1)班要从小刚、小雨两名同学中选一名参加比赛,怎么选呢?(课件出示例2)
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确定选举方法。
学生活动:
1.思考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
2.学生讨论,达成共识:用投票的方式解决,得票多的同学继续参加比赛。
活动意图:用谈话的方式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地方会用到统计的知识。对于流动性强、数据量大的信息,可以用统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选择怎样的方法对这类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呢?
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体会数据统计方法的多样性。
2.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
教师活动:
1.收集数据。
(1)引导学生选择收集数据的方法。
(2)教师发纸条,并提出投票要求:在纸上只能写一位同学的名字。然后组织学生现场投票。
2.记录数据。
(1)引导学生选择统计数据的方式。(一人读票,一人监票,一人写票,其余学生在本上写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的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3、4小题。
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方法。
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
二、新授。
问题导入: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二(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怎样选呢?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
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1、理解题意。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二(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师: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记录结果的方法。
2、选举方法。
师: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
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
生: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后,各小组组长将纸条收齐,等待统计投票数据。
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
生:自由发言。
师: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用在人名下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可以用在人名下打“√”的方法来统计,也可以用画“○”的方法来统计……我们就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吧!生:参与一起统计投票数据的过程。
4、整理数据。
师: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王明明得到15票,陈小菲得到22票。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个“正”字的每一笔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
王明明一共得了3个“正”字,所以是15票,陈小菲得到4个“正”字还多了2票,所以是22票。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5、完成统计表。
师:现在我们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这张统计表中。
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生:观察统计表可知,陈小菲得到票数比王明明多,所以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你不仅会观察,而且会比较,真能干!现在请大家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生:如果他们都投王明明的票,那么王明明得15+2=17(票),仍然比陈小菲少,所以最后的结果没有改变,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如果他们都投陈小菲的票,那么陈小菲的票数就更多了,最后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如果他们其中一人投给王明明,另一人投给陈小菲,那么王明明得15+1=16(票),陈小菲得22+1=23(票)。
仍然是陈小菲的票数多,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你们真会思考问题。
是呀,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三、巩固练习。
师: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用到这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学生先选好自己喜欢去的地点,然后汇报,并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后将记录结果填入统计表。
2、完成第4页练习一的第3小题。
学生根据画“正”字的统计表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
再分别解决第(2)小题和第(3)小题。
对于第(3)小题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4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数据的方法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
再解决第(2)小题。
对于第(2)小题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明白:10分钟内小轿车就通过了32辆,说明小轿车已普遍成为人们喜欢的交通工具,所以如果再观察10分钟,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四、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方法。
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同时统计表可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