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二)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二)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2课时
以下为赠送文档:
第5单元圆
确定起跑线
【教学内容】
确定起跑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有用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场面,博尔特以9秒58创新世界纪录。
师:100米赛为什么那么吸引人?让那么多人为这9秒58而欢呼不停?(因为公平,才吸引人。与学生聊一聊比赛中公平的话题。)(2)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场面。
师:看了两个比赛,你们有什么发现,又有什么想法?(组织学生交流)
(100米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400米跑运动员为什么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400米跑的起跑线位置是怎样安排的?外面跑道的运动员站在最前,这样公平吗?)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
任务
一、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简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1.数据收集整理 2 2.练习一 1
单元复习
单元考试
机动
第1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
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
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
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
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单元综合复习》示范课教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2课时单元综合复习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单元复习课。通过本单元两个例题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了用调查法收集数据、用统计表整理和呈现数据的学习过程,并且学生已经能以调查数据为依据进行决策,结合生活实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本节课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梳理,设计时结合丰富的生活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全过程,从中培养统计意识和观念。习题的设计具有层次性,注重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进一步巩固用调查法收集数据、用统计表整理和呈现数据的方法。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结合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意识。
1/ 6
教学重点:
巩固用调查法收集数据、用统计表整理和呈现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
结合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教学过程:
2/ 6
1.图形小统计。
(1)数一数,记一记。
用什么方法记录呢?
(2)把你记录的结果填入下表。
(3)()最多,()最少。
(4)添上()个后,和一样多。
(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提出的问题答案不唯一。
4 7
5 3 4
生:用正字记录。
生: 最多,最少。
生:添上2个。
生:()和()一样多。
一共有()个图形。
3/ 6
2.交通小调查。
(1)把统计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2)这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车最多;
()车最少。
(3)如果再观察10分钟,()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生:
生:小轿车最多,货车最少。生: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内容及简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约3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2例1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
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设计(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教科书第10~11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看看第10页第2题中小白兔们在干什么?你最喜欢说什么?
2.出示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白兔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戏场景插图。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说说生活中你了解的哪些事与这几节课的内容相似,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
2、请学生尝试解决第5题。有困难时给学生以启发。
四、全课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教案设计
1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例1,完成教科书P3“做一做”,P4“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表。
2.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在决策、预测中的作用。
3.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积累基本的统计经验,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
学习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表。
▶教学难点
经历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现在的班牌吗?
【学情预设】如果学生说喜欢,就让学生说出喜欢它的什么;如
果学生说不喜欢,就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喜欢。
师:看来同学们对班牌的颜色还是有要求的。
2.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二(1)班准备制作班牌,要从右边四种颜色中选大家最喜欢的一种作为班牌的底色。
课件出示以下4种颜色。
【学情预设】不同的学生会喜欢不同的颜色。
3.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学情预设】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中调查一下,还可以先在班上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刚才你们说的调查就是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要知道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板书课题:数据收集整理(1)]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班牌颜色及颜色的确定谈起,让学生感受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和调查统计的必要性,感受生活与数据收集的密切联系。
师:看来同学们喜欢的颜色不全相同,按每个人喜欢的颜色订做班牌可以吗?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教案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案属性
共4课时 第1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分给几人
还剩几个
10
2
5
——
10
3
3
1
10
4
2
2
10
5
2
——
10
6
1
4
2.观察、思考:
请你观察一下,以上分圆片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一种是正好分完,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把一些物体平均时,不能正好分完的情况。这个剩余的数,在除法算式中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作业设计
《补充习题》第2页
板书设计
除法竖式
12÷4=3(盘) 12÷5=2(盘)……2(个)
教学内容
练习一(1)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案属性
共 4 课时 第 3 课时
课 型
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苏教版中心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教学教案
欢迎阅读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次实践活动。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学生通过操作、学习,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棒、圆片、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 出示10÷2
1) 请学生口算,师板书。问:如果这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 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2. 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 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
全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从而初步了解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及用统计表呈现数据。
教学难点:
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学校要给同学们订校服,课件出示红、黄、蓝、白四种校服。
师:你喜欢什么颜色的校服?
指名说一说。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我们要订哪种颜色的呢?
二、研究探索,进行新课
(一)确定方案
1.选择哪种颜色合适?
同桌交流后汇报:应该选择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
2.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
生1:可以在全校调查。
生2:可以先在每个班调查。
3.怎样在班里调查。
师:如果你是老师,你怎样在班里调查?
指名说一说
生1:举手表示。
生2:起立表示。
生3:投票。
师:同学们想的方式很多,哪种又快又简捷呢?
生:举手。
师:在举手表示时应注意什么?
生1:每人只能举一次。
生2:不能都不举手。
师:在统计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每人只能举一次。
(二)统计数据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表格,教师边说边出示统计表:现在把统计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
找一名学生到前面主持:喜欢红色的同学请举手,台上的学生数出人数,下面的同学帮助确认这个同学数的对不对。确认后老师把数据填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其实,要记住数位顺序并不难,你们听,我们的聪聪还编了一首顺口溜呢。
记住数位并不难,找准方向是关键,右起第一是个位,往左依次十百千,要问万位在哪里,就在干位的左边。
合作共学,解决问题
21010之后再数10怎么拨?2从人1020再拔到1300怎么拨?
④从1300拨到1400可以怎样拨?⑤同桌互动:使用计数器一十ー十地拔,从880拔到1100,一边拨一边数。提醒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同伴或者老师的帮
助。然后抽学生演示,教师重点指导
990、1000和一干零几十的拨法及数法。(3)突出2000,2010。①1900之后再数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
学习写数的方法:教师:你们在哪些地方看见过这些数位呢?(学生列举出计数器)计数器有什么作用呢?
1.教学列1,写没有零的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图。
(学生写:85)教师在数位顺序表下面板书:85。请一学生拨珠,可以拔三位数(285)、四位数(3247),教师出示相应的算珠图。其余学生试着写数。(填写例1的空讨论像议栏
(3)引导学生观察120根是1个100,2个10。(让学生动手捆1个大捆,2个小打捆)
(4)引导学生发现120就是由1个100和2个10组成的。
3.在计数器上数一百九十几到二百几十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的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3、4小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理解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方法。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
二、新授。
问题导入: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怎样选呢?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假如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1、理解题意。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师: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记录结果的方法。
2、选举方法。
师:我们能够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
生:全班同学实行无记名投票后,各小组组长将纸条收齐,等待统计投票数据。
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基于标准第一单元教案
《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总序号:1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教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教学主题:数据收集整理
课时:共 3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使学生经历了收集和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后分析的过程,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教材分析
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如学校组织学生定做校服、故事大赛等。使学生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了收集和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又从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认识统计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的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评价任务
任务一:学会用调查方法来收集数据。
任务二: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数据。
任务三:会用“正”字记录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数据收集整理(一)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数数 第2课时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数数第2课时西师大版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数的概念。
2.能够通过1~10之间的数字完成数的数数运算。
3.能够通过数数操练掌握1~10之间的数字。
教学重难点
1.数的概念。
2.数的数数运算。
3.数的操练。
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
2.数字版书。
教学过程
活动1:认识数字
1.让学生看一组数字卡片,认识1~10之间的数字,并声音清晰地朗读出来。
2.老师用数字卡片组成“数谷”,学生通过数卡片,学生用自己数的顺序把数卡片放到数谷的位置。
活动2:数的数数运算
1.老师挑出一张数字卡片,通过把手比划,学生数出这个数字。
2.让学生把数字卡片分成若干部分,然后数出每一部分的数字,最后把它们相加。
活动3:数的操练
1.老师快速数一串数字,让学生看一眼并默记,然后把它们说出来。
2.学生互相数数,学生能准确数出,老师再加大数的难度。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数学课的学习,学生深入的了解了数的概念,学会了通过1
10之间的数字完成10之间数字的操练,这将为今后的数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的数数运算,掌握了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内容及简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研究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讲授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约3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讲授内容:
课本P2例1数据收集整理(一)
讲授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讲授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的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3、4小题。
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方法。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
二、新授。
问题导入: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怎样选呢?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1、理解题意。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师: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记录结果的方法。
2、选举方法。
师: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
生: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后,各小组组长将纸条收齐,等待统计投票数据。
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
生:自由发言。
师: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用在人名下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可以用在人名下打“√”的方法来统计,也可以用画“○”的方法来统计……我们就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吧!生:参与一起统计投票数据的过程。
4、整理数据。
师: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王明明得到15票,陈小菲得到22票。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个“正”字的每一笔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王明明一共得了3个“正”字,所以是15票,陈小菲得到4个“正”字还多了2票,所以是22票。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5、完成统计表。
师:现在我们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这张统计表中。
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生:观察统计表可知,陈小菲得到票数比王明明多,所以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你不仅会观察,而且会比较,真能干!现在请大家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生:如果他们都投王明明的票,那么王明明得15+2=17(票),仍然比陈小菲少,所以最后的结果没有改变,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如果他们都投陈小菲的票,那么陈小菲的票数就更多了,最后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如果他们其中一人投给王明明,另一人投给陈小菲,那么王明明得15+1=16(票),陈小菲得22+1=23(票)。仍然是陈小菲的票数多,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你们真会思考问题。是呀,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三、巩固练习。
师: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用到这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学生先选好自己喜欢去的地点,然后汇报,并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后将记录结果填入统计表。
2、完成第4页练习一的第3小题。
学生根据画“正”字的统计表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再分别解决第(2)小题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4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数据的方法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再解决第(2)小题。对于第(2)小题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明白:10分钟内小轿车就通过了32辆,说明小轿车已普遍成为人们喜欢的交通工具,所以如果再观察10分钟,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四、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同时统计表可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