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核心素养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核心素养教案

单元主备人:

3、教学垂直

教师活动:

1.经过全班整理,可以得到:

①×②∟③∥④

⑤+⑥

(1)引导分类: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把它们分类,然后说说分类的标准吗?

(2)汇报分类的结果。

(3)组织讨论分类的结果。

(4)小结分类的结果。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以分为两类:相交和不相交。

2.教学平行。

(1) 结合上面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行线?

(2)引导学生逐步用规范的语言归纳: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表示方法:平行可以用符号“∥”表示。a 与b 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3.教学垂直。

(1)我们再来看一看两条直线相交的

5.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常规作业

2、巩固作业完成数学书上的练习。

3、提升作.看图想一想,直线a和直线b互相垂直吗?为什么?

6.板书设计

学生活动:

分析: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根据这一特点按照垂线的画法画出垂线段。

修最近?请你在图中画出来。

活动意图:练习贴近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后面的点到直线的距离做铺垫。

环节四:自我总结

教师活动: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师生共同小结。学生活动: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

活动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5.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教科书P69“练习十一”第13题。

2、巩固作业课件展示教科书P69“练习十一”第14*题。引导学生分类,有序地数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个数。

3、提升作业在下图中找到已学过的图形,并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多少?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教师活动:

一、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师:老师在白版上画了一条直线(感知白版是一个平面,了解平面这一个术语。接着又画一条直线,帮助学生说出同一个平面。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画一画,两根直线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展示同学们所画的图形。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3、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4、学习相交和不相交。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3、判断平行和垂直。(出示灯片)

4、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同学们,你们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学生活动:

学生用铅笔画图,分组讨论

学生在全班汇报,补充说明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类方法汇报分类方法及分类标准。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并提出问题

2. 问题:观察这两个梯形,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第一个梯形两腰长度相等;第二个梯形有两个角是直角。

3. 问题:这两个特殊的梯形叫什么名字呢?

引导学生说出等腰梯形、直角梯形。

问题:你能说一说什么叫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吗?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集体备课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集体备课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单元重、难点

1、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课时安排

共15课时---其中:口算除法2课时、笔算除法12课时、整理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用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20、50、120、150分别是几个十?

2、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60÷280÷490÷3120÷6

二、新授:

1、出示例1

(1)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80里面有几个20?怎样列式?80÷20 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练一练:80÷40=90÷30=

83÷20≈80÷19≈

估算时,可以将接近整十的数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人教新课标 (2份打包)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人教新课标 (2份打包)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和意义。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数感和符号意识。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减法的性质

3.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4. 减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和意义。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已学的运算定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

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

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七、教学进度安排

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课时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五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杜贞艳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平角、周角,系统认识角,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度量和分类,画角;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征,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及3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的重点是:全面认识角和三角形,

教学难点是画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选取现实的物品作为素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创设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比如:用拉一拉框架的方法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用剪一剪、分一分、量一量的方法给三角形分类;用先量一量,再拼一拼的方法推导三角形的内角和;用摆一摆、量一量的方法研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这些活动的创设,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及反思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

3、内容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角的度量是角的分类的基础,角的分类又是三角形分类的基础,根据知识的逻辑联系安排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4、强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本单元在学习三角形的特征时,除了与平行四边形相比较外,还与五边形等图形相比较,这样编排,沟通了图形间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三、具体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认识角和三角形,知道周角、平角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一. 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本单元通过具

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对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混淆,对运算规则的运用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通过大量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运算规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

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加减法运算;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明确运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呈现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有2/3块蛋糕,小红有1/4块蛋糕,问两人一共有多少蛋糕?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6个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6个课时)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计划及教案

【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垂直与平行中线探讨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引出垂直与平行概念,再学习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画法。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中先通过画一画,比较观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几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再探究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课程目标描述】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会画垂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会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通过分类、比较、归纳等多种方式,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正确地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能画长方形或正方形。

2.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几种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3.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认识等腰梯形。

4.经历对几种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比较、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平行和垂直的特点并能描述平行与垂直两种位置关系;

2.掌握画垂线的步骤并能画出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并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都相等;

4.掌握长方形的画法,按照题目的要求正确画出长方形,应用垂直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教案

篇1: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 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 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平行与垂直

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例1及其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探究,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

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学准备

直尺、三角板、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同学们,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你会怎样画呢?试着画画看。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一)初步感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学生独立画两条直线,师选择有代表性地贴在黑板上并标上序号。

2.讨论:两条直线存在着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3.借助分类,认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可以把这几组直线分分类吗?

(2)出示要求:①请在小组内交流如何分类。

②记录你们组分类的结果和标准。

(3)小组汇报。

(4)这么分类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判断两条线是不是相交的?

(5)动画演示几组直线的位置关系,从而明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和不相交两类。

(二)教学平行线

1.理解“互相平行”的含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学生研讨后汇报,师可举例引导。)

2.平行线的表示方法

(1)出示平行线。

(2)直线a与直线b是什么关系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直线a与直线b在同一平面内,而且不相交。)

(3)讲解: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3.生活中的平行。

(1)你能举一些生活中有关平行的例子吗?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倍数》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倍数》教案

《倍数》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49-50页。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通过选择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问题,设计了-顶皮帽子90元和一顶布帽子18元的情境图,提出问题:皮帽价钱是布帽价钱的几倍?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后,发现:皮帽的价钱正好是布帽价钱的5倍。因为皮帽是90元,布帽是18元。所以,也可以说90是18的5倍。这样,用实例认识倍数。例2设计了两组除法计算题,其中,第(1)组计算结果没有余数,第(2)组计算结果都有余数。教材通过设计和同学交流计算结果的活动,发现:第一组都没有余数,第二组都有余数;理解整除的意义。接着,通过以学生对话、交流的方式“说一说”第一组算式中谁是谁的倍数? 得出:在整除的算式里,被除数都是除数的倍数;能给给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进行描述。完成倍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的学习。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可以完成问题的计算与简单的观察回答,但对知识的总结交流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虽然活泼好学,喜欢交流,但缺少细心分析、认真总结的良好习惯。

学习目标:

1.学生在写倍数探索的活动中,通过观察与分析理解、掌握倍数的概念。

2.学生经历写倍数的探索活动,掌握写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正确地写出一个数的倍数。

3.通过倍数的概念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倍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理解、掌握倍数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导——创境导课,引出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4课时 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4课时 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第4课时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60例4。

教学目标 1.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合作

能力和交流能力。

2.经历解决“画长方形和正方形”问题的过程,掌握利用垂线画长方

形和正方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倾听习惯。

3.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

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画法。

教学难点应用垂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尝试、直观演示、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想一想:过直线上一点怎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呢?

预设: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的基础上,沿直线平移三角尺,使其直角顶点与已知点重合,然后过已知点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

画一条直线,最后移走三角尺,在垂足处标出直角符号。

2.画一画: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指导)

3.说一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已知点重合;过已知点沿三角尺的另

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移走三角尺,在垂足处标出直角符

号。

设计意图通过“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三个活动回顾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

础。

二、探究新知

探究点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师:大家垂线画得都很棒,想一想能不能用画垂线的知识画图形呢?能画什么图形呢?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案

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单元学习目标总览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已经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平行与垂直(具体包括:认识平行与垂直,画垂线的方法与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及画法,画平行线的方法);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梯形在这是第一次正式出现,继续通过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底和高。

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主要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通过图形的变换,引导学生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1.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正确地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会画长方形或正方形。

2.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几种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3.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三角形。

4.经历对几种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比较、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在写好教案,做好规范教学,提高教学品质方面,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相互学习。我院众多年轻学生在课堂上都更有模式,有看法,并产生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深受老师的爱好。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最新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最新范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87~88页)

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温度的情境,通过冷热之间差异的比较,来帮助知道正负数的意义。温度计直观显现,就相当于一个竖直摆放的数轴,学生可比较容易的视察到零上与零下温度或正负数之间的差异。

学情分析:

学生常常从实际生活、电视中接触温度,对温度不陌生,容易掌控,主要是引导学生知道零上与零下的区分,在实际中怎样表示温度以及零下温度的比较有一些难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连一连、排一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视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掌控比较两个零下温度高低的方法。

3、通过小播报员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冬季我国南北方气温存在着较大差异。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

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正确读写。

教学难点:

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资源利用:

电子白板课件温度计温度计示意图一杯冰水一杯温水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教案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教案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五年级上册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多边形面积的基础,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为帮助学生有效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教材编排了大量的操作活动。如:在认识平行和垂直时,教材呈现让学生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体会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时,通过拉动四根吸管串成的长方形这一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不稳定的特性等。本单元涉及许多作图的内容,如画垂线、画长方形或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等。但教材中很少呈现文字的作图步骤与方法,所以教学时要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

教材第56~57页的内容。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难点:描述平行与垂直两种位置关系。

铅笔、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课件。

师:两支铅笔落在地面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师: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四、教材简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加大了教学步子,例题从原义务教材的16个减少为6个,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教材仍保留了原义务教材这部分口算内

容,并把它安排在笔算之前教学。

学生在前面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在用一位数除时,利用乘法口诀就可以求出一位恰当的商。而在用两位数除的过程中,要确定一位商是几,不仅和除法十位上的数有关,而且还和除数个位上的数有关,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有时需要试两三次才能求出一位恰当的商。因此,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试商方法,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集体备课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集体备课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集体备课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单元重、难点

1、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共15课时---其中:口算除法2课时、笔算除法12课时、整理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用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20、50、120、150分别是几个十?

2、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60÷2 80÷4 90÷3 120÷6

二、新授:

1、出示例1

(1)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80里面有几个20?怎样列式?80÷20 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练一练:80÷40= 90÷30=

83÷20≈ 80÷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第五单元第2课时

第五单元第3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五单元第4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