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八年级上册答案

合集下载

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八年级上册答案

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八年级上册答案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第一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预习反馈一、1.溃 2.签 3.督二、1.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形容我军英勇善战。

2.已经。

三、1.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四、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感知探究一、1.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

最后说东路军激战,这样文章既合情理,又可掀起高潮。

2.这篇新闻,作者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

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

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

因此,全文非常流畅,一气呵成。

3.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非常准确。

另外,一个词往往还有程度的差别。

有时需要说明程度,表达才算准确。

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一句中的“较为”一词就十分准确。

二、1.“均是”两个字概括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革命的豪情2.“至发电时止”用语确切,便于读者理解。

“余部”是军事术语,用在报道战况中,既准确又得体。

3.“督战”“丝毫”两词充满嘲讽意味,形象地勾画出汤恩伯的狼狈相。

三、1.不能。

2022语文基础训练八年级上册答案

2022语文基础训练八年级上册答案

2022语文基础训练八年级上册答案
一、选择题
1. B. 向前走
2. C. 向上看
3. A. 向右转
4. D. 向下看
5. B. 向左转
二、填空题
6. 向前
7. 向右
8. 向上
9. 向下
10. 向左
三、判断题
11. 错误
12. 正确
13. 错误
14. 正确
15. 错误
四、解答题
16.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努力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

人们发现,自然界中有许多有用的物质,如矿物质、石油、天然气等,可以为人类提供能源和原料,从而改善人类的生活。

17.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有利也有弊。

利用自然资源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但过度利用会破坏自然环境,影响生态平衡,甚至危害人类的生存。

因此,人们应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以确保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免费下载】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八年级上册答案

【免费下载】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八年级上册答案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 新闻两则第一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预习反馈一、1.溃 2.签 3.督二、1.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形容我军英勇善战。

2.已经。

三、1.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四、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感知探究一、1.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

最后说东路军激战,这样文章既合情理,又可掀起高潮。

2.这篇新闻,作者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

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

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

因此,全文非常流畅,一气呵成。

3.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非常准确。

另外,一个词往往还有程度的差别。

有时需要说明程度,表达才算准确。

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一句中的“较为”一词就十分准确。

二、1.“均是”两个字概括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革命的豪情2.“至发电时止”用语确切,便于读者理解。

“余部”是军事术语,用在报道战况中,既准确又得体。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素质评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素质评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素质评价测试卷(90分钟10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下列字形及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襄.陵(xiānɡ) 陟倚绝(yǎn) 五色交辉B.属.引(zhǔ) 飞漱素湍.(tuān) 沉鳞竟跃C.猿.鸣(yuán) 御风鹦.鹉(yīnɡ) 重岩叠嶂D.缥.碧(piǎo) 长啸燕.然(yàn) 疏条交映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清荣.峻茂(茂盛) 晓雾将歇.(消散)B.欣然起行.(走) 长歌..怀采薇(大声喊)C.鸢飞戾.天(至、到达) 浅草才.能没马蹄(刚刚可以)D.一百许.里(表示约数) 单车欲问.边(慰问)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沿溯阻绝.B.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C.春冬之.时欲界之.仙都D.负势竞上.横柯上.蔽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蝉则千转不穷C.争高直指,千百成峰D.窥谷忘反5.下列作家、作品、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黄鹤楼》——崔颢———唐代B.《与朱元思书》——吴均——唐代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D.《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6.根据提示,填写空缺部分。

(8分)(1)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2) ,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4)李白《渡荆门送别》中“ , ”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5)崔颢登楼远眺,把乡愁揉进浩渺的烟波,低叹:“ ? ”(《黄鹤楼》) 7.(广安中考)综合性学习。

(7分)材料一今年“五一”假期,八方游客畅游广安山水,领略广安魅力。

红色旅游景区小平故里景区接待游客4.4万人次,华蓥山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8万人次。

材料二今年4月30日,在广安华蓥市双河街道的高顶山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施工现场,200余名工人正在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施工。

基础训练单元评价卷答案

基础训练单元评价卷答案

基础训练单元评价卷答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及答案】s=txt>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

....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

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画面上的几个人: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都是美国的开国元勋。

d.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出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8.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2分)(1)汉乐府《长歌行》中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劝君惜取少年时”的诗句是:,。

(2)孟浩然在《早寒江上有怀》中,情景交融,充分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之情的句子是:,。

9.围绕《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八年级一班同学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6分)(1)以下是同学写的活动的开场白,按要求答题:①战争中,使人民承受了无穷的苦难。

②我们反对战争,憧憬和平。

③可是就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发生的大小战争总共不下400次左右。

④这些战争阻遏了世界文明前进的步伐。

⑤在中国,九一八的炮声、七七卢沟桥的枪声和南京大屠杀中30万死难同胞的呼告声,肃穆的英雄纪念碑时时使我们警醒。

⑥21世纪的今天,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

⑦世界,何时才能停止杀戮,铸剑为犁,和平永驻?文中有两个病句,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a.②、⑤ b.④、⑦ c.①、⑥ d.①、③(2)对如何看待“日本侵华战争”这一问题,有同学收集了以下材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评价卷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评价卷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评价卷试题及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评价卷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语文考试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评价卷试题,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评价卷试题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5分)...语文考试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评价卷试题,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评价卷试题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5分)1、给黑体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分)①瓦砾( ) ②仄歪( ) ③阻遏( ) ④肃m____ ⑤惊hi____ ⑥zāng____物2、把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改正过来,将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面。

(4分)①、锐不可当张皇失措眼花缭乱名负其实( )②、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博上阵乌合之众( )③、坚避清野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 )④、声东击西攻其不背出其不意打草惊蛇( )3、把下列关于战争的诗句填写完整。

(4分)①、但使龙城飞将在,②、红军不怕远征难,③、大漠孤烟直,④、万里赴戎机,4、浏览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反映1937年中国南京的战争灾难大片《南京!南京!》4月16在北京举行了盛大首映礼,导演陆川携刘烨、范伟、高圆圆等演员悉数到场,敬一丹、杨澜、许戈辉等众多名嘴也前来助阵。

一如该片沉重的主题一样,昨天的首映礼凝重而感人。

央视"大姐大"敬一丹则现场感谢陆川:"为什么要拍这样的电影?是为让现在的青年知道,我们的先辈不是懦弱的,他们为这个国家、民族所做的是不会被忘记的。

我们感谢他,感谢这部电影。

"①、根据第一段导语部分的概述,请把这则新闻压缩成不多于15个字的一句话新闻:□□□□□□□□□□□□□□□。

(2分)②、习惯上,1937年的南京是血腥而懦弱的。

而从主体部分看,《南京,南京》似乎突破了习惯,它应当被感谢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分)第二部分理解与对话(45分)一、阅读战争选材,了解历史风云。

八年级语文基础训练第三单元答案

八年级语文基础训练第三单元答案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答案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第三单元11中国石拱桥第一课时预习反馈一、1.h 2.zǎi 3.xio 4.zhǎng 5.chn 6.xi7.yǐn 8.xio二、1.B B 2.A A B 3.B 4.B三、第一部分(1~2段):石拱桥的特点;第二部分(3~9段):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第三部分(10段):中国石拱桥的发展。

感知探究一、1.石拱桥:桥洞为弧形,桥梁史上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各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2.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

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把握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3.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特点。

二、1.赵州桥。

制作构造奇特,人们不知道它是怎样制造的。

2.指的是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3.C 4.B 5.列数字、打比方、引用。

举例略。

第二课时感知探究一、首先,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赵州桥、卢沟桥正是杰出代表);第三,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

其中第一条是最重要的,因为有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才可能利用丰富的石料,才可能发扬优良的传统。

二、“大规模”“不少”从建造范围和数量上说明石拱桥的发展。

“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说明石拱桥在建造技术上的发展。

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与石拱桥有密切关系。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羁绊(bàn)摺皱(zhé)惬意(qiè)B. 惨淡(cǎn)惨案(cǎn)惨遭(cǎn)C. 胭脂(yān)艳丽(yàn)沿革(yán)D. 摇曳(yè)摇篮(yáo)摇摆(yáo)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部电影感人至深,观众无不潸然泪下,真是耐人寻味。

B. 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

C. 他这个人平时沉默寡言,但在关键时刻总能挺身而出。

D. 春天的公园里,百花争艳,游人如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B. 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他每天晚上都坚持做作业到深夜。

C. 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了这道难题,终于让我们弄懂了。

D. 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遵守社会公德,不要大声喧哗。

4. 下列诗句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一项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散文。

B.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

C.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的散文,《庐山的云雾》是徐迟的散文。

D. 《三峡》是北岛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散文。

6. 下列作品中,属于神话故事的一项是()A. 《愚公移山》B. 《精卫填海》C. 《孟姜女哭长城》D. 《白蛇传》7.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

B. 月亮升起来了,星星也跟着亮了起来。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评价卷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评价卷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评价卷答案距离八年级单元考语文考试越来越近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评价卷,仅供参考。

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评价卷题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3分)A. 悼(dào)念地窖(jiào) 悠闲(yiōu) 阌(wén)乡B. 仄(zè)歪绥(tuǒ)靖拂(fó)晓颤(chàn)巍巍C. 横渡(hénɡ) 箱箧(qiè) 溃退(kuì) 杀戮(lù)D. 鞠躬(jǚ) 荒谬(liào) 阻遏(è) 杜聿(yù)明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A.制栽脏物寒噤张皇失措B. 拂晓歼灭蜿蜒转弯摸角C.荻港屹立晨曦荡然无存D. 尖利法琅闪砾月明风轻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在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B.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早上七点半多了,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围着操场跑了五圈,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小强自从告别了网吧以后,爸爸妈妈的脸上终于现出久违的笑容。

B.成熟的人考虑问题时,往往都以实际利益为出发点,并且依照经验保守行事。

C.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严重污染了环境,周边居民纷纷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投诉。

D.这种从瑞士引进的花皮茄子,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5. 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沿溯(sù)藻荇(xìng)飞漱其间(shù)与其奇者(yǔ)....B.XXX(tuān).C.未寝(qǐn).D.缥碧(piǎo).XXX(XXX).竹柏(bǎi).霜旦(dàn).夕日欲颓(tuí).无与为乐(wéi).互相轩邈(miǎo).属引凄异(zhǔ).鸢飞戾天(lì).千转不穷(zhuǎn).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鸢飞戾天者(鸟叫)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B.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属引凄异(延长)..C.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徙倚欲XXX(徘徊)..D.沉鳞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乘奔御风(飞奔的马)..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蝉则千转不穷。

D.属国过居延。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A.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自非亭午/夜分。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XXX。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野望》的作者是唐代诗人XXX,号东皋子。

首句“东皋薄暮望”中,“东皋”即诗人自己。

B.《黄鹤楼》的作者是唐朝诗人XXX,XXX曾评价“眼前有景道不得,XXX题诗在上头”。

C.“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居延”在这里并非实指,是用来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D.《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XXX,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6.默写:(6分)1)仍怜故乡水。

(XXX《渡荆门送别》)2)乱花渐欲迷人眼。

(XXX《钱塘湖春行》)3)XXX落晖。

(XXX《野望》)4)巴东三峡巫峡长。

(XXX《三峡》)5)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是:(XXX《三峡》)6)XXX在《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是。

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基础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基础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基础训练卷1.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脸膛粗劣粗制乱造正襟危坐B.帐篷崎岖藏污纳诟器宇轩昂C.禁锢嶂碍郁郁寡欢诚惶诚恐D.敦实侏儒小巧玲珑油光可鉴2.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B.特别是乙未那一年(1895),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

C.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D.沿着这个远离市中心的街区的热闹街道,走过工厂,空地和不讲究的住房。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在中国文学群星璀璨的天空中,谁是那颗最耀眼的明星?如果不分先后,全部交由民众海选,能选得到那位行吟于江风草泽,孤高离群,悯人的屈原吗?能选得到那位僻居荒村,守志安贫,洁净_____的陶渊明吗?能选得到那位身历酷刑,笔力千钧,凝练的司马迁吗?当然,也不会选到那位飞与巨鸟,舞共迷蝶,神思的庄子了。

“远”是一种境界,他们被官场放逐,却被文学请回。

这不是文学的悲哀,而是文学的高贵。

A.淡远深远玄远怀远B.怀远淡远深远玄远C.玄远怀远淡远深远D.深远玄远怀远淡远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记一般包括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等。

文学性是其基本要求。

B.科举考试中应试不中叫“落第”。

清代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考策问。

C.《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字玉阶。

D.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等。

“神不散”是说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5.学校举办“海洋,我们的家园”主题活动,校刊记者向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了祖国的海洋事业,你将来是愿意做一个海洋勘探者,还是当一名保卫祖国海疆的战士?”下列回答不切题的一句是A.只要能为祖国海洋事业做贡献,无论当海军战士还是做勘探者,我都愿意。

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语文教学本身是一个语文知识的传播与接收过程,因而从传播学角度对语文教学进行研究是可行而且有必要的。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蜡烛》基础训练答案语言积累第1题答案fú;sǒng;lì; jiào;jiàn;pú fú; píng;yǎo;pǎi;chàn语言积累第2~3题答案C;A语言积累第4题答案(1)示例:它将永远燃烧,正像一位园丁的双手,正像一位老师的奉献,那样感人至深。

(2)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寓意:借蜡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

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寓意:借蜡烛歌颂母亲。

问题思考第1题答案“蜡烛”表面上是指老妇人为悼念烈士,在其坟头上点燃的她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实际上象征着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象征着胜利和希望。

问题思考第2题答案首先当然是题材感人;其次,写法感人。

作者对事件的感人因素着力描写,表现有四点: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三是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四是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

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凡是写到这四点的,都着力描写,因而产生了感人的效果。

整体感知第1题答案体现了对牺牲了的苏联红军的爱、敬重以及哀悼之情。

整体感知第2题答案突出当时环境的危险,更突出了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高尚风格,衬托出了她的感人形象。

整体感知第3题答案表现出老妇人对烈士的敬重,更表达出她对烈士深沉的爱。

整体感知第4题答案交代了蜡烛的来历,说明了这支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片段探究第1题答案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掩埋了红军烈士,并在他的坟头点起了自己珍藏多年的结婚蜡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万盏花灯齐放,十里秦淮通明。

在人们的翘首期待中,享誉全国、美不胜收的秦淮灯会如期而至。

夫子庙灯光cuǐcàn,令人目旋神迷。

中华门城堡上的古代人物灯组,配合大形灯光秀,讲述着金陵往事,演yì着时代潮流。

传统灯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为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气氛。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翘首( ) 气氛( )(2)根据拼音写字词。

cuǐcàn( _) 演yì( )(3)找出并改正语段中的错别字。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2.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秦代铜剑的锡含量明显比吴越铜剑增多,锡含量增多,可以更好地使金属组织细化,因而硬度也就相对增强,_________ (锋利敏锐厉害)程度得到明显提高。

(2)杨凌示范区自贸大街北边的一组宏伟建筑,因具有犹如禾苗破土而出的标志造型、像风吹麦浪一样的流线型外观、香槟色和蓝色交相呼应的饱满色彩,而格外_ (举世闻名举世瞩目引人注目)。

二、文学积累(1)庭中有奇树,_________。

(《庭中有奇树》)(2) _________,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3)神龟虽寿,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4)烈士暮年,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5)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6)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7)夕日欲颓,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8) _______,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9) _____,终岁常端正。

[刘桢《赠从弟》(其二)](10)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_________。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综合实践应用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素质评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素质评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素质评价测试卷(90分钟10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畸.形(qí) 诘.责(jié) 祖籍.(jí) 匿.名(nì)B.佃.农(tián) 调.料(tiáo) 黝.黑(yǒu) 不逊.(xùn)C.窒.息(zhì) 胡髭.(zī) 衙.门(yá) 私塾.(shú)D.妯.娌(zhóu) 溺.死(nì) 禁锢.(ɡù) 炽.热(zhì)2.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讲义慰缅滞留和颜悦色B.酒肄周济平庸藏污纳垢C.犹言聊叙粗糙诚惶诚恐D.照像勉强钥匙不辍劳作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这篇文章文质兼美,见解独到,评论更是入木三分....。

B.开车加塞、强行超车、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令人深恶痛疾....。

为此,公安局交警支队近日将启动交通违法“随手拍”活动,号召全民共同监督,曝光身边的交通陋习。

C.你沉默得像一座山,只知道任劳任怨....;你安静得像一条路,只知道无限延伸。

D.他从小就心狠手辣,是这个犯罪团伙的首犯,在一群帮凶中显得鹤立鸡群....。

4.(江西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烟波无际,天水相接,固然旷阔可观,一湾浅溪的明净,也使人感到宁静与亲切。

B.《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山明水秀,花木繁茂,其名字便体现了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观莲的首选胜地。

D.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近代以后,仁人志士忧患的是民族自强、复兴和独立。

5.(天津中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 )英雄的力量是什么呢□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英雄,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情感,是国家自立自强的精神内核。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憎恶(zēng wù)B. 瘫痪(tān huàn)C. 侮辱(wǔ rǔ)D. 哀伤(āi shāng)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直模棱两可。

B. 老师的话语重心长,让我们深受启发。

C. 他这个人喜欢斤斤计较,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交往。

D.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真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B. 老师要求我们班的同学,每天必须按时完成作业。

C. 在会上,他慷慨激昂地发表了就职演说。

D. 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桃花也含苞待放。

4.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作品。

B. 《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的诗歌作品。

C.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散文作品。

D. 《出师表》是曹操的辞赋作品。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 下列句子中,属于对偶句的一项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8. 下列句子中,属于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C.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酝酿(niàng)摇曳(yè)惟妙惟肖(xiào)B. 矫健(jiǎo)憾事(hàn)情不自禁(jīn)C. 惬意(qiè)呕心沥血(lì)气息奄奄(yǎn)D. 纤维(xiān)隧道(suì)挑拨离间(jiàn)2.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B.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在这场比赛中表现突出,赢得了观众的啧啧称赞。

B. 这篇文章结构混乱,让人感到眼花缭乱。

C. 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难题,直到我们豁然开朗。

D. 他做事总是半途而废,所以一直没有取得成功。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老师要求我们每天坚持阅读。

C.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的成绩得到了明显改善。

D. 春天来了,校园里百花齐放,仿佛走进了一个美丽的世界。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作品,讲述了作者与父亲分别的情景。

C. 《济南的冬天》是鲁迅的散文作品,赞美了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

D. 《三峡》是郭沫若的诗歌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三峡风光的热爱。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B. 持节云中(拿着)C. 江春入旧年(进入)D. 水中军旗(竖立)7. 下列句子中,文言文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匹马跑一千里,有时会吃掉一石的粮食。

)B.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 新闻两则第一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预习反馈一、1.溃 2.签 3.督二、1.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形容我军英勇善战。

2.已经。

三、1.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四、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感知探究一、1.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

最后说东路军激战,这样文章既合情理,又可掀起高潮。

2.这篇新闻,作者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

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

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

因此,全文非常流畅,一气呵成。

3.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非常准确。

另外,一个词往往还有程度的差别。

有时需要说明程度,表达才算准确。

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一句中的“较为”一词就十分准确。

二、1.“均是”两个字概括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革命的豪情2.“至发电时止”用语确切,便于读者理解。

“余部”是军事术语,用在报道战况中,既准确又得体。

3.“督战”“丝毫”两词充满嘲讽意味,形象地勾画出汤恩伯的狼狈相。

三、1.不能。

因为是“广大地区”,所以应该用“占领”;江阴要塞险要,所以用“控制”。

因为用火力使敌人无法从江面上逃窜,所以用“封锁”;敌人从铁路上逃跑的希望也成了泡影,所以用“切断”。

2.用第一人称,语气更亲切,充满了自豪之感。

拓展提升一、略。

二、1.第①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人物:人民解放军时间:二十一日人数:大约三十万人事件:渡过长江 2.导语:第①句话。

概述我中路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一主题。

主体部分为②③④⑤句。

每句为一层。

第②句:概述我军对敌发动进攻的时间,突破敌人防线的地点。

第③句:概述敌军防线不堪一击,士气低沉以及败逃情况。

第④句:正面描写我中路军渡江作战的情况,概述战斗所花的全部时间,战斗的结果以及发展趋势。

第⑤句:综述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命令,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3.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

4.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高度赞扬。

第二课时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预习反馈一、1.xiù 2.suí 3.Huáng 4.Wén二、B三、1.B E F 2.B A E四、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

在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的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7月,南阳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壮大了武装力量,孤立了敌人。

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占领南阳。

感知探究1.不能互换。

“恢复”是指歼灭敌军后恢复原有而遭破坏的根据地,“建立”则是指建立新根据地,它们和前面先后建立起来的根据地相连,不能换。

“扩大”后面只能接“老根据地”,它和“创立”如果互换,搭配不当。

2.“树木”指分散的根据地;“森林”指联成一片的根据地。

“树木”和“森林”还可以有多种喻义,如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个别与普遍等。

3.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

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4.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拓展提升一、示例:真正的“武”是永远停止动用武器。

表现了古人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言之成理即可)二、1.导语:第①段;主体:其余七段。

2.第②段进一步解释第①段所叙事件,第③段解释日本是怎么投降的,第④段解释日本为什么投降。

这三段都是进一步解释第①段的内容。

3.“在这种情况下”是指日本遭到有史以来第一枚原子弹的轰炸,而且俄国也对日本宣布作战。

4.以便尽早举行接受日本投降的正式签字仪式。

2 芦花荡第一课时预习反馈一、1.diàn 2.yào 3.jìn 4.cǎn 5.cuān 6.zè 7.qiú8.cuò二、1.dī tí 2.yào nüè 3.hè hē三、1.浮 2.轮 3.躲开 4.飘撒四、序曲:介绍老英雄的工作环境、任务和性格。

开端:写老英雄载了两个女孩子回芦花荡。

发展:写老英雄船上的大女孩挂花了。

高潮:写老英雄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结局:写小女孩目睹这场英雄行为的经过。

感知探究一、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上;表现在他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上。

二、1.轻盈、轻快的特点。

这是一个有着娴熟的水上经验的撑船人。

2.由远到近,由粗到细。

抓住精明强干、特别有精神、敏锐、机智、英勇、果敢等特点来描写。

3.“过于”有过分、过头的意思。

暗示后文老头子的失误,这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第二课时感知探究一、1.老头子智斗日本鬼子。

2.突出老头子活动的特定环境,为下文人物活动、情节发展作铺垫。

3.“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突出了芦花荡的美丽,增强了文章的诗意,也增强了抒情的韵味。

4.如写船头莲蓬,突出表现了白洋淀的地方特色。

二、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一方面写外在情况,敌人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把枪。

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

精神: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使敌人的封锁线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

两个方面的巨大反差,渲染出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三、【示例】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她想这位老同志昨天说的话可不是放空炮,自己真是小看了这位老同志,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啊!你看他,面对十几个鬼子,毫不畏惧。

想不到他足智多谋,原来把一大捆莲蓬放在船头,自己有滋有味剥着莲蓬吃,是在引诱鬼子。

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像牵着鬼子的鼻子在转。

鬼子在水里转来转去怎么会不敢动弹了呢?怎么一股一股血水冒上来呢?老同志还没动手,鬼子怎么就流血了呢?定然是水下设了什么机关,他真有点子。

原来他真有本事,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只能挨打,没有还手之力。

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让他们头破血流。

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告诉大菱,让她知道这英雄的故事,让她早日养好伤,向老英雄学习,打败日本鬼子。

拓展提升一、【示例】这里的树却是山一般高,翡翠一般绿,摇曳的树枝在空中四下展开。

二、1.夫妻话别。

2.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烘托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了女主角对劳动、对幸福生活、对美丽家乡的热爱,更激发了人们对破坏这幸福生活的日寇的仇恨,为后面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3.不好。

“怎么了,你”是一个倒装句,运用倒装句更能表现水生嫂的机敏和对丈夫的关心与体贴。

4.细节描写,以看似细小的动作描写来表现水生嫂的心理变化:听到丈夫要去打仗的消息时极其震惊。

5.水生思想豁达开通,大敌当前,没有过多地惦记家事,而是以国事为重,毅然决然地去抗日杀敌。

3 蜡烛预习反馈一、1.bǎo 2.fú 3.lì 4.jiào 5.pú fú 6.yè二、1.sàn 散布 sǎn 散文 2.xiāo 削去 xuē剥削 3.jiān 间距 jiàn 间歇 4.pò迫不及待 pǎi 迫击炮 5.huàng 摇晃 huǎng晃眼 6.dàn 子弹tán 弹簧三、B 【解析】“副”意思是“符合”。

四、二战期间,红军要偷袭南斯拉夫的一座桥,遭德军炮火猛烈轰炸,一位战士牺牲在桥附近的方场上。

住在方场上地窖里的老妇人发现了他的遗体并克服重重困难埋葬了他,老妇人还拿出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他的坟头,守护着他。

文章通过这件事表达了老妇人对红军战士的敬爱之情,赞美了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感知探究一、1.老妇人渴望解放、和平,对红军烈士满怀敬意,奉献爱意,表现出深沉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2.老妇人饱受法西斯侵略之苦,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和平,对红军充满敬意;战士牺牲,她心情无比沉痛。

3.象征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

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友谊的象征。

4.面对法西斯最后的疯狂,老妇人从容辗转于战场之中,显示了在法西斯面前,一切正义的人们坚强不屈、同仇敌忾的铁一般的意志,以及反法西斯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二、1.表现了敌人的凶残,表明“方场”区域处在危险的境地,更衬托出战士的勇敢和老妇人不顾危险安葬战士的爱心。

2.因为看到战死的士兵,老妇人有失去亲人般的悲痛,情感郁积于心,所以“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

3.“直着身子”是因为她年老,不能匍匐,也不能快跑。

这一举动表现了老妇人“一定要为战死的孩子祈祷、安葬,哪怕牺牲生命”的心理。

4.【示例】多年轻、多勇敢的孩子啊!我不能让你孤零零地在这儿。

(答案不唯一,符合情理即可)三、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三是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四是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

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凡是写到这四点的,都着力描写,造成了感人的效果。

四、1.这句话描写了老妇人的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