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28湖心亭看雪课后拓展训练新版语文版

合集下载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单元 28 湖心亭看雪教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单元 28 湖心亭看雪教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28 湖心亭看雪教案(新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28 湖心亭看雪教案(新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28 湖心亭看雪教案(新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读美读课文,理解“绝、拿、强、更、痴"等字。

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3、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二、教学重点: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三、教学重难点: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四幅西湖风光图片)你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风光吗?是西湖。

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有关西湖景色的诗词。

(很好,看来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文,善于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一大法宝呢)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

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韵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的雪景。

(二)了解作者谁告诉我张岱是谁?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张岱的?(你表现很棒,因为你懂得借助工具书、注解来预习课文)“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

这节课我们就赏读《湖心亭看雪》。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顺,读通下面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字音你都读准了吗?桡毳衣雾凇沆砀一芥铺毡强饮(幻灯)下面老师请一个学生读课文,这次要求更高一点,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

2019-2020年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8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四十二

2019-2020年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8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四十二

2019-2020年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8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四十二➢第1题【单选题】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余挐/一小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雾凇(sōng)长堤(dī)毳衣(cùi)B、沆砀(dàng)拏(ná)喃喃(nǎn)C、金陵(lín)芥(jiè)崇祯(zhēn)D、更定(gēng)铺毡(zhān)痴(chī)【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写出含有与划线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②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③一童子烧酒,炉正沸______。

精选2019-2020年语文八年级下册28 湖心亭看雪语文版课后辅导练习四十六

精选2019-2020年语文八年级下册28 湖心亭看雪语文版课后辅导练习四十六
看雪的氛围:______。
看雪的方式:______。
看到的雪景:______。
【答案】:
【解析】:
如何理解文末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答案】:
【解析】: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小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相与步于中庭。
B、独往湖心亭看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答案】:
【解析】:
阅读《湖心亭看雪》全文,回答小题。
课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下列加横线字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
A、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
B、湖中人鸟声俱绝群响毕绝
C、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
D、及下船及鲁肃过寻阳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______,______”,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______,______”,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______,______”,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

精选2019-2020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8 湖心亭看雪语文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九篇

精选2019-2020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8 湖心亭看雪语文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九篇

精选2019-2020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8 湖心亭看雪语文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填空:本文选自《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又字______,号______,又号______,______ (朝)人。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解释下列加线字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 是日,更定矣______ 惟长堤一痕______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 是金陵人,客此______ 及下船______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 ______【答案】:【解析】: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古义。

①余住西湖古义:______今义:剩下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______今义:白色【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余拏一小舟拏:______②拥毳衣炉火拥:______③雾凇沆砀沆砀:______④焉得更有此人焉得:______ 更:______ 【答案】:【解析】:第7题【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下列句子中“一”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上下一白B、余拏一小舟C、一童子烧酒D、湖心亭一点翻译下列句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单元 28 湖心亭看雪课后拓展训练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单元 28 湖心亭看雪课后拓展训练 (新版)语文版

28 湖心亭看雪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

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等。

2.文言知识归纳(1)古今异义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酒杯;今义:白色)(2)词类活用是金陵人,客此(名词作动词,客居)(3)一词多义【一】①上下一白(全)②长堤一痕(数目)【更】①更定(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②更有痴似相公者(还)【是】①是日,更定矣(这)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表示判断的动词)【绝】①人鸟声俱绝(消失)②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3.主题解说课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

4.重点突破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提示一:叙事是行文的线索。

作者开头用俭省的笔墨交代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中间交代了游踪“到亭上”“及下船”,并且记叙了湖心亭巧遇一事。

但是叙事中处处有情。

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

再如“独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两三粒”,看似矛盾,实则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有独自赏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惊喜,有分别的伤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悦。

提示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这正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

5.难点攻克你能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体味作者的感情吗?在写景上,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提示一:本文写景有两句,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8课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8课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第28课湖心亭看雪一、字音字形毳.衣〔cuì〕雾凇沆砀..〔hàng dàng〕更.定〔gēng〕更.有此人〔gèng〕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沆砀:寒气弥漫的样子。

〔2〕喃喃:低声说话的样子。

2.一词多义辨析3.词类活用解释是金陵人,客此。

活用词语:客解释:旅居他乡,名词用作动词。

三、作家作品X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某某某某〕人。

侨寓某某。

明亡后,避居某某剡溪山中,从事著述。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快园道古》《夜航船》等。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有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评述,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1.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点拨: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与下船〞,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

本文写雪景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比照,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

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

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

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

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2.核心图解1.如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更.定〔gēng〕雾凇.〔sēng〕沆.砀〔hàng〕B.毳.衣〔cuì〕喃.喃〔nán〕相公痴.〔chī〕C.崇祯.〔zhēng〕金陵.〔líng〕舟一芥.〔jiè〕D.铺毡.〔zhān〕俱.绝〔jù〕拏.小舟〔nú〕2.解释如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8 湖心亭看雪语文版课后练习第六十七篇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8 湖心亭看雪语文版课后练习第六十七篇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8 湖心亭看雪语文版课后练习第六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D、更有/痴似相公者【答案】:【解析】:第2题【多选题】作者在湖心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诗句中哪两句相似(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酒逢知己千杯少。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君向潇湘我【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湖心亭看雪》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字宗子,号______。

著有《______》《______》等。

本文是作者在明亡后追忆前尘往事而写的小品文。

【解析】:第7题【填空题】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______②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______③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______④惟长堤一痕______⑤余舟一芥______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⑦是金陵人,客此______⑧及下船______【答案】:第8题【填空题】《湖心亭看雪》全文100多字,写湖、写______、写______、又交代游湖的始末,文字极其简练。

特别是作者能抓住景物突出的特征:______,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描绘出景物的形与神。

无一语多设,无一字多下。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默写①大雪三日,______。

②是日更定矣,______ ,______ ,独往湖心亭看雪。

③ ______ ,______ ,上下一白。

④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______ ,______ !”【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答案】:【解析】:第11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小题。

第28课《湖心亭看雪》学案(语文版初二下)

第28课《湖心亭看雪》学案(语文版初二下)

第28课《湖心亭看雪》学案(语文版初二下)一.自主探究一二三1.重点字词大集中⑴读准以下的加点字音更.〔ɡēnɡ〕定毳.〔cuì〕衣雾凇.〔sōnɡ〕沆砀..〔hànɡdànɡ〕一芥.〔jiè〕铺毡.〔zhān〕喃喃〔nán〕⑵辨析词义余.住西湖〔代词,我〕强饮三大白.而不〔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此指酒杯〕余白不遗余.力〔剩下来的,多出来的〕上下一白.〔白色〕⑶讲明词语喃喃〔nán〕连续不断地小声讲话。

更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定,完了,终止。

余拿.一小船:撑、划。

客.此: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充满。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充满的模样。

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2.背景资料全搜索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侨寓杭州。

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

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

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

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

著有«石匮书»«史阙»«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园集»«快园道古»«夜航船»等。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

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杰出评述。

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显露出许多伤感情绪。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

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明清名家小品精华»第583页)。

张岱的小品散文题材较广,风景名胜,世情风俗,戏曲技艺,直至古董玩具等等,无所不记。

这些作品不但记录了他实际的生活经历,同时也反映了明末的某些生活侧面,内容比较充实。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小品文。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单元 第28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单元 第28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语文版

《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揣摩文中借助白描手法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叙事、写景、抒情交融的写作特色。

3.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运用白描来写景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请学生先交流自己积累的有关雪景的诗词)前几天,我们随郦道元游了“三峡”;跟苏轼“夜游承天寺”;同周密一起“观钱塘潮”,今天就让我们和张岱到“人间天堂——西湖,去《湖心亭看雪》”。

(多媒体显示:背景西湖雪景。

教师提示:现在让我们走进张岱的世界。

)多媒体显示张岱相关资料: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

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明白:张岱乃异乡之客;亡国之人。

二、朗读感知1.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提示:更(gēng)定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 一芥(jiè) 喃(nán)喃2.学生自由朗读,揣摩领会朗读技巧。

3.学生个读,要求读得正确流畅,师生点评。

4.学生分组读,相互点评。

5.学生分组展示,要求读得抑扬舒缓,并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大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第28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第28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语文版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突出天气的严寒;也为下文更定到湖心亭看雪埋下伏笔,突出游兴强烈。

)“俱”和“绝”各是什么意思?(“俱”指全、都;“绝”的意思是停止、消失。

)(3)“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么冷的天气,才凌晨时分,作者独自到湖心亭看雪,你能看出作者的心境吗?(孤怀雅兴,孤高自赏。

)“是”字怎样理解?(是代词,这。

)(4)“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几句写雪景,有什么特点?(写西湖雪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齐读第一段。

(5)齐读第二段。

作者前往湖心亭看雪,意外遇到了什么?(已经有人在自己到之前到了。

)作者看到了什么?和这些人有些什么交往?(即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翻译这段内容。

)(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作者和这些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境,使我想起两句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作者不善饮酒,却“强饮三大白”,真可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啊。

(6)“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是尾声,你怎样理解这个“痴”字?(舟子说作者“痴”,又说还有像作者一样“痴”的人,实际上是突出作者的“痴”。

)“喃喃”一词,你看出了什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的状态。

)4.学生齐读全文。

三、问题研讨1.关于白描手法:读描写雪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作者写西湖雪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这种手法就叫做白描。

你能简要分析文中白描手法吗?(作者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寥寥几笔,却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语文版初二八年级下册第28课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

语文版初二八年级下册第28课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

语文版初二八年级下册第28课《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语文版初二八年级下册第28课《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基础训练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湖心事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奴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l.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余奴(手)()一小舟(2)雪淞沆()砀()(3)拥毳()衣炉火(4)有两人铺毡()对坐(5)崇祯()五年十二月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是日,更定矣()②惟长堤一痕()③是金陵人,客此()④及下船()3.辨析下列多义词。

(1)更: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而: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一:惟长堤一痕()上下王一白()(5)与:选贤与能()天与云与山与水()(6)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雕栏相望焉()4 写出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湖中人鸟声俱绝(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5)惟长堤一痕5.默写课文第二段。

6.用下列词语写一段关于雪景的话(词序可调整)。

漫天飞舞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粉妆玉砌冰雪世界7翻译。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③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④是日,更定矣。

8.“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柳宗元的哪首诗?9.篇文章写于明亡后.而作者仍用明朝纪年,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高训练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新课标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第28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新课标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第28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新课标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第28课《湖心亭看雪》教案〖学习目标〗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掌握白描写作的手法。

〖导入新课〗冬季最令人高兴的莫过于下雪了,那飘扬着的雪花,凝聚着对大地的热爱,从无垠的天幕洒落,在我们头顶飞舞,抚摸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烈、静穆、自由。

下雪啦,多好!雪带给我们的感受--静穆、纯洁、纯净、阔大而辽远--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咏雪》,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佳句,谢道韫因此被誉为"咏絮之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

阅读课文,动脑思考,看看张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侨寓杭州。

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

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

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

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

著有《石匮书》《史阙》《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yuan集》《快园道古》《夜航船》等。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

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

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

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明清名家小品精华》第583页)。

文体:《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小品文。

〖理清文章线索〗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记叙文的要素--看雪的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明确: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目的地--西湖湖心亭;〖合作探究〗(一)既然题目是《看雪》,现在我们就共同来品味张岱眼中的雪世界。

请大家在文中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通过听觉写景,写出了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瑟缩不敢外出,寒噤不敢作声,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8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8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8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语文版湖心亭看雪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崇祯.( ) 一芥.( ) 更.定( ) 强.饮( )cuì( )衣雾sōng( ) 铺zhān( ) hàng dàng(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是.日,更定矣( ) (2)余拏.一小舟( )(3)湖中人鸟声俱绝.( ) (4)惟.长堤一痕( )(5)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更有此人( )..( ) (6)湖中焉得(7)是金陵人,客.此( ) (8)及.下船( )3.下列句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上下一白 B.余拏一小舟 C.一童子烧酒 D.湖心亭一点4.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余: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间C.更: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及:及.下船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5.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1)(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见余大喜,( )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3)( )是金陵人,客( )此。

6.翻译下列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从大处落笔描写雪后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蓄地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8.课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______,_________ (朝代)文学家。

9.下列加点字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B.湖中人鸟声俱绝.群响毕绝.C.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D.及.下船及.鲁肃过寻阳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湖心亭看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1.3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难点: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图片展示湖心亭的雪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雪景的感受。

1.2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湖心亭看雪》的背景。

2.自主学习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2学生标注出生字词和重点词语,并查找注释。

3.课堂讨论3.1.1课文描绘了哪些雪景?3.1.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1.3课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有何特点?3.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4.课堂讲解4.1讲解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4.2分析课文结构和表现手法。

4.2.1课文以时间为线索,描绘了雪景的变化。

4.2.2课文运用白描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雪景。

4.2.3课文以诗化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5.比较阅读5.1让学生比较《湖心亭看雪》与《咏雪》两篇课文,分析它们的异同。

5.2学生分享比较结果,教师点评。

6.课堂小结6.2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课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比较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深入解读《湖心亭看雪》这篇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课后作业旨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在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方面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在自主学习环节,可以设计如下对话引导:教师:“同学们,你们在阅读课文时,有没有注意到作者在描绘雪景时用了哪些词语?能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吗?”学生甲:“我发现作者用了‘白茫茫’、‘雪压’等词语来描述雪景。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单元 第28课 湖心亭看雪教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单元 第28课 湖心亭看雪教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第28课湖心亭看雪教案(新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第28课湖心亭看雪教案(新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第28课湖心亭看雪教案(新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湖心亭看雪〖学习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体会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严整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掌握白描写作的手法。

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入新课〗冬季最令人高兴的莫过于下雪了,那飘扬着的雪花,凝聚着对大地的热爱,从无垠的天幕洒落,在我们头顶飞舞,抚摸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烈、静穆、自由。

下雪啦,多好!雪带给我们的感受?—-静穆、纯洁、纯净、阔大而辽远——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

阅读课文,动脑思考,看看张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

〖作者简介〗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著有《石匮书》《史阙》《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yuan集》《快园道古》《夜航船》等。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

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

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文体:《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小品文。

〖理清文章线索〗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记叙文的要素——看雪的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明确: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目的地——西湖湖心亭;人物--作者、及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合作探究〗(一)既然题目是《看雪》,现在我们就共同来品味张岱眼中的雪世界。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单元 第28课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单元 第28课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第28课湖心亭看雪【导学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欣赏西湖奇景,体会白描手法的运用。

3.学习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法,感受作者的情怀。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深悟文本”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精彩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假如作者心中有一个春天,那么他笔下的景物就春意盎然;假如作者心中有一份柔情,那么他笔下的景物就温柔缠绵。

可是,如果作者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景物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欣赏雪景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字音。

崇祯..(chóng zhēn) 是日更.定(gēng) 拏.一小舟(ná)毳.衣炉火(cuì) 雾凇沆砀...(sōng hàng dàng)铺毡.对坐(zhān) 焉得更.有此人(gèng) 喃喃..(nán nán)余强.饮三大白(qiǎng)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是是日更定矣(代词,这)是金陵人(表判断) 一上下一白(副词,全)长堤一痕(数量)更更有痴似相公者(副词,还)是日更定矣(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 白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上下一白(白色)(2)古今异义余拏.一小舟(古义:撑,划;今义:拿东西,捉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湖心亭看雪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

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等。

2.文言知识归纳(1)古今异义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酒杯;今义:白色)(2)词类活用是金陵人,客此(名词作动词,客居)(3)一词多义【一】①上下一白(全)②长堤一痕(数目)【更】①更定(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②更有痴似相公者(还)【是】①是日,更定矣(这)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表示判断的动词)【绝】①人鸟声俱绝(消失)②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3.主题解说课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

4.重点突破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提示一:叙事是行文的线索。

作者开头用俭省的笔墨交代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中间交代了游踪“到亭上”“及下船”,并且记叙了湖心亭巧遇一事。

但是叙事中处处有情。

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

再如“独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两三粒”,看似矛盾,实则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有独自赏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惊喜,有分别的伤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悦。

提示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这正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

5.难点攻克你能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体味作者的感情吗?在写景上,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提示一:本文写景有两句,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

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情绪。

提示二: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

人物云天、高低近远、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里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

6.结构图解游踪:余住西湖→独往湖心亭→到亭上→及下船湖一痕对心雪一点宇宙的空阔亭景两三粒人、物的渺小比看雪巧遇畅快——强饮三大白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更.定( ) 毳.衣( ) 雾凇.( ) 沆砀..(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 )(3)余拏.一小舟( )(4)惟.长堤一痕( )(5)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6)是金陵人,客.此( )(7)及.下船( )3.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惟长堤一痕B.一童子烧酒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D.余拏一小舟4.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5.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湖中人/鸟声俱绝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6.用原文句子填空。

(1)作者游西湖的时间是:___________,当时的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西湖的美景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也写雪景,也写到了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你如何理解“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的“绝”字?9.(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11.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2014·徐州)【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指曹植。

③洛神:洛水的女神。

曹植《洛神赋》中有对洛神之美的极其惊艳的描写。

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更定.矣( )(2)从武林门而西.( )(3)即.棹小舟入湖( )(4)取道……石径塘而归.( )1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才一举.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草草领略,未及.遍赏∕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D.次早得.陶石篑帖子∕二者不可得.兼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15.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文言文对照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连续下了三天大雪,西湖中人、鸟的声音都没有了。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这天,晚上八点了,我划一条小船,拥着细毛皮衣和火炉,独自到湖心亭看雪景。

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的。

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小草般的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的两三个人罢了。

[注释]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绝:消失。

更(ɡēnɡ)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

定,止,停。

拏(ná):携,带。

毳(cuì):细毛。

雾凇(sōnɡ):雾气和水汽。

沆砀(hànɡdànɡ):寒气弥漫的样子。

痕:痕迹。

芥:小草。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面对面坐着,一个书童在温酒,炉上酒正好烧开了。

(他们)看到我十分高兴,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说:“湖中怎么可能还有(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拽着我一起喝酒。

我勉强饮了三大杯就告辞。

问他们的姓氏,(他是金陵人,客此。

们回答)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等到下了船,船夫不停地小声念叨着:“别说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注释]沸:开。

喜:高兴。

饮:喝酒。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是:动词,表判断。

金陵:地名,即今江苏南京。

客:客居。

舟子:船夫。

喃喃:小声连续不断地说话。

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似:像。

参考答案28 湖心亭看雪1.gēng cuì sōng hang dàng2.(1)全(2)这,在此意为“那”(3)携,带(4)只有(5)罢了(6)客居,做客(7)等到3.C4.(1)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